當前位置:首頁 » 泰國資訊 » 泰國賴弟蛇牙糯米有什麼特性

泰國賴弟蛇牙糯米有什麼特性

發布時間: 2022-06-08 06:23:10

⑴ 玉米澱粉可以做什麼美食

可以做成椰絲牛奶小方糕。

准備材料:牛奶 260克、淡奶油 100克、玉米澱粉 40克、椰蓉 適量、細砂糖 40克。

一、第一步盒底鋪一層椰蓉放到一邊准備好,如下圖所示。

⑵ 成都有哪些特色小吃

成都正宗特色美食小吃:夫妻肺片,擔擔面,龍抄手。

1、夫妻肺片。

龍抄手,皮薄餡嫩,爽滑鮮香,湯濃色白,是成都市著名的傳統小吃,抄手是四川人對餛飩的特殊叫法。抄手的得名:成都的「龍抄手」1941年開設於成都的悅來場,上個世紀50年代初遷往新集場,60年代後又遷至春熙路南段至今,迄今已有70餘年的歷史了。

⑶ 大米分為哪些種類分別有什麼特點

種類與特點:

1、種類:有泰國香米、糯米、印度香米、中國黑米、東北米、日本米;

2、特點:有的入口綿軟,有的筋道耐嚼;有的乾爽成粒,有的黏軟香糯。

⑷ 客家民居的特點

客家民居 客家土樓,也稱福建圓樓,是中華文明的一顆明珠,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村民居建築,是中國古建築的一朵奇葩,它以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等特點獨立於世界民居建築藝術之林。土樓民居以種姓聚族而群居特點和它的建造特色都與客家人的歷史有密切相關。客家人每到一處,本姓本家人總要聚居在一起。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區或深山密大之中,當時不但建築材料蕢乏,豺狼虎豹、盜賊嘈雜,加上懼怕當地人的襲擾,客家人便營造「抵禦性」的城堡式建築住宅。這樣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獨特的建築形式——土樓。土樓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龍岩、漳州等地區。
土樓是以土作牆而建造起來的集體建築,呈圓形、半圓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土樓最早時是方形,有宮殿式、府第式、體態不一,不但奇特,而且富於神秘感,堅實牢固。樓中堆積糧食、飼養牲畜;有水井,若需御敵,只需將大門一關,幾名青壯年守護大門,土樓則像堅強的大堡壘,婦孺老幼盡可高枕無憂。由於方形土樓具有方向性、四角較陰暗,通風採光有別,所以客家人又設計出通風採光良好的,既無開頭又無結尾的圓樓土樓。在現存的土樓中,以圓形的最引人注目,當地人稱之為圓樓或圓寨。
土樓屬於集體性建築,其最大的特點在於其造型大,無論從遠處還是走到跟前,土樓都以其龐大的單體式建築令人震驚,其體積之大,堪稱民居之最。在我們參觀的土樓中最普通的圓樓,其直徑大約為50餘米,三、四層樓的高度,共有百餘間住房,可住三、四十戶人家,可容納二三百人。而大型圓樓直徑可達七八十米,高五六層,內有四五百間住房,可住七八百人。從土樓這種民居建築方式體現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風情。
從歷史學及建築學的研究來看,土樓的建築方式是出於族群安全而採取的一種自衛式的居住樣式。在當時外有倭寇入侵,內有年年內戰的情勢之下,舉族遷移的客家人不遠千里來到他鄉,選擇一種既有利於家族團聚,又能防禦戰爭的建築方式便被採納下來。同一個祖先的子孫們在一幢土樓里形成一個獨立的社會,共存共榮,共亡共辱。所以御外凝內大概是土樓最恰當的歸納。
土樓的牆壁,下厚上薄,厚處有的竟達1.5米。夯築時,先在牆基挖出又深又大的牆溝,夯實在,埋入大石為基,然後用石塊和灰漿砌築起牆基。接著就用夾牆板夯築牆壁。土牆的原料以當地粘質紅土為主,摻入適量的小石子和石灰,經反復搗碎,拌勻,做成俗稱的「熟土」。一些關鍵部位還要摻入適量糯米飯,紅糖,以增加其粘性。夯築時,要往土牆中間埋入杉木枝條或竹片為「牆骨」,以增加其拉力。就這樣,經過反復的夯築,便築起了有如鋼鐵混凝土似的的土牆,再加上外面抹了一層防風雨剝蝕的石灰,因而堅固異常,具有良好的防風,抗震能力。據《永定縣志》記載,1918年發生大地震,白天柝柝有聲,歷時20分鍾,夜裡繼續震動,但土樓始終挺立無恙
圓樓是當地土樓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築,一般它以一個圓心出發,依不同的半徑,一層層向外展開,如同湖中的水波,環環相套,非常壯觀。其最中心處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為祖堂,圍廊,最外一環住人。整個土樓房間大小一致,面積約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樓梯,各家風乎無秘密可言。
土樓結構有許多種類型,其中一種是內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軸線縱深排列的三堂制,在這樣的土樓內,一般下堂為出入口,放在最前邊;中堂居於中心,是家族聚會、迎賓待客的地方;上堂居於最里邊,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除了結構上的獨特外,土樓內部窗檯、門廊、檐角等也極盡華麗精巧,實為中國民居建築中的奇葩。
永定全縣有圓樓360座,方樓4000餘座。尤以奇特的圓形土樓最富於客家傳統色彩,最為震撼人心。
圓形土樓是客家民居的典範,堪稱天下第一樓。它象地下冒出來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飛碟」。
這種圓樓都由二、三圈組成,由內到外,環環相套,外圈高十餘米,四層,有一、二百個房間,一層是廚房和餐廳,二層是倉庫,三、四層是卧室;二圈兩層有三五十個房間,一般是客房,中一間是祖堂,是居住在樓內的幾百人婚、喪、喜、慶的公共場所。樓內還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設施。土樓採用當地生土夯築,不需鋼筋水泥,牆的基礎寬達三米,底層牆厚1.5米,向上依次縮小,頂層牆厚也不小於0.9米。然後沿圓形外牆用木板分隔成眾多的房間,其內側為走廊。
土樓除具有防衛御敵的奇特作用外,還具有防震、防火、防盜以及通風採光好等特點。由於土牆厚度大,隔熱保溫,冬暖夏涼。
客家土樓閃爍客家人的智慧,土樓格局的恢宏,令人為之肅然起敬。客家的民俗更令人陶醉,客家人世代相傳,朝夕相處,團結友愛,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獨特的生活方式,淳樸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勞的民風;傳統文化的可見、可觸、可感更吸引眾多的遊客的莫大興趣。
漳州土樓遍布於漳州市的南靖、華安、平和、詔安、雲霄、漳浦等山區。它以造型奇異、風格獨特而被譽為「神話般的山區建築」。
土樓的前身是唐朝陳元光開漳時的兵營、城堡和山寨建築,它是閩南地區在「外寇之出入,蟊賊之內訌」的特殊社會環境下的產物。漳州土樓以生土為主要材料,摻上石灰、細砂、糯米飯、紅糖、竹片、木條等,經反復舂壓、夯築而成,一般高三至五層,一層為廚房,二層為倉庫,三層以上為起居室,可居住200至700人,具有聚族而居、防盜、防震、防獸、防火、防潮、通風採光、冬暖夏涼等特點。
田螺坑土樓群由1座方形、3座圓形和1座橢圓形共5座土樓組成,居中的方形步雲樓和右上方的圓形和昌樓建於清嘉慶元年(1796年),以後又在周邊相繼建起振昌樓、瑞雲樓、文昌樓。五座土樓依山勢錯落布局,在群山環抱之中,居高俯瞰,像一朵盛開的梅花點綴在大地上,又像是飛碟從天而降,構成人文造藝與自然環境巧妙天成的絕景,令人嘆為觀止,是民居建築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2001年5月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於1350年的比薩斜塔聞名世界。它的出名,在於斜而不倒。六百多年來,塔身緩緩向南傾斜,近一個世紀傾斜似有加速之勢,尤其是經過1972年大地震後,它的斜度現今已達8度。比薩斜塔的斜,是塔身整體的斜。單從塔體來看,每一處結構還都是橫平豎直,中規中矩的。
在中國福建南靖縣境內,有一處堪與比薩斜塔叫板的古建築,它就是號稱「東倒西歪樓」的裕昌樓。裕昌樓是一座圓形土樓,建於元末明初,建造年代較比薩斜塔僅晚十幾年。裕昌樓共有五層,房室270間,從三層開始,樓內迴廊木柱便從左向右傾斜,最大斜度達到15度;而第四層迴廊的木柱又以同樣斜度反方向從右向左傾斜,兩層樓的木柱看上去東倒西歪。歪斜盡管歪斜,可是若把一層至五層的木柱迴廊看成一個整體,最底部的木柱和最頂部的木柱卻是保持在同一條軸線上的。裕昌樓的斜,是局部結構的斜,就像今天的央視新大樓,有驚無險,斜而不危。
和貴樓位於南靖縣梅林鎮璞山村,跟南靖縣城53千米。建於清代雍正十年,是座佔地1547平方米,是南靖最高的土樓。這座土樓建在沼澤地上,用200多根松木打樁、鋪墊,歷經200多年仍堅固穩定,保存完好。2001年5月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坑土樓群位於書洋鎮典江村河坑自然村,距南靖縣城58千米。包括朝水樓、陽照樓、永盛樓、繩慶樓、永榮樓、永貴樓等6座方形土樓,裕昌樓、春貴樓、東升樓、曉春樓、永慶樓、裕興樓等6座圓土樓和五角形的南薰樓共13座。其中年代最早的朝水樓建於1549年。河坑土樓群有仙山樓閣、北斗七星。
漳州土樓數量很多,共有800多座。第一座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的土樓是華安仙都二宜樓,被譽為「土樓之王」,是土樓中的優秀代表作,其規模宏大,保存完整,有「圓樓之王」、「國之瑰寶」之譽。
歷史最悠久的是華安縣沙建鎮的「齊雲樓」,它是目前所發現的最古老的有確切紀年的土樓,建於明洪武四年(1371年);規模最大的土樓是直徑達94.5米的詔安縣宮陂鄉「在田樓」,它有「超級土樓」之稱;土樓造型多樣,有圓方、橢圓、半月、交椅、雨傘、風車、八卦等形狀,最為奇特的是南靖縣書洋鄉田螺坑的土樓,它是由一方一橢三圓五座土樓組合而成,氣勢磅礴,令人震撼。
在加拿大魁北克市舉行的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來自各國的專家經過緊張熱烈的審議討論,最後由包括中國在內的21個委員國一致表示通過將中國的福建土樓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福建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大型民居建築,造型獨特、規模宏大、結構奇巧,以豐富的文化內涵、獨特的聚居方式、合理的布局及與自然環境相融合的選址理念而備受世人矚目。1999年,福建土樓「申遺」工作啟動。2000年4月,福建省政府正式確定由永定、南靖、華安三縣的「六群四樓」共46座土樓,以「福建土樓」的名義正式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2004年,福建土樓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去年10月,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對福建土樓遺產申報項目進行現場評估考察。今年上半年,福建土樓順利通過正式評估,成為提交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表決的全球47項申報世界遺產項目之一,這也是2008年我國參評的唯一文化遺產審議項目。贊同9|評論(1) 2009-03-15 21:20ay2945589|二級客家人服飾講究樸素實用,寬敞簡便。普遍喜穿素色,尤以藍黑白色最為流行。質地多為粗布,漂藍緞烏成衣,自織夏布做帳。也有用夏布做夏衣穿的。清朝時男女老幼幾乎全部穿"側襟衫",長袖,直領,布扣,開襟由領口斜向右脅,里襟裝袋。 褲是一律"大襠褲",又寬又大,另接四五寸闊的腰頭,腰不開口,多餘部分折疊於肚前,以帶系住。褲管又稱褲腳,寬約0.3米。婦女衣服領邊加滾飾,開襟、袖口、褲腳加花邊等。清末上層社會的男子出外或會客多穿長衫,有時加馬褂在長衫上面。農村女子普遍系著的一種圍裙"掩腹",其實可以掩胸,下擺寬及兩側,上端縫花刺綉,另加"頸鏈""腰鏈"和"牙牌","手鐲"等銀飾。姑娘梳辮,少婦盤髻。另外,小腳婦女還有穿綉花鞋,系羅帕的裝束。農家婦女不纏腳,老婦也系羅帕。

民國時期,男子的側襟衫逐漸淘汰,長衫馬褂增多,後來出現中山裝,在知識界開始盛行。勞動者則多穿對襟短衫的,俗稱褂哩。婦女則仍保持側襟衫為主,只有少數讀了書的女性改穿旗袍戒藍衣黑裙,衣袖明顯縮短至掌根。讀了書的男子多改著西式褲,用皮帶或吊帶,女褲則一直以大襠為主。鞋襪方面,清朝時多穿布鞋,是家族婦女自製的,婦女鞋加綉花,小腳女人的鞋尖而翹,長度僅14-15厘米。雨天多打赤腳;或木屐布鞋,長汀稱"鞋屐";或布鞋底加厚並塗以桐油。出遠門或上山割草砍柴,穿稻草編的草鞋。到了民國,外地運進來的膠鞋,雨鞋,皮鞋,只有少數人穿用。一雙雨鞋,往往全家人使用。襪子舊時用布縫制,清末開始有了紗織襪子。

清末民初上層社會男子戴有帽頂的禮生帽。普通男人戴棉線織的筒狀爪子帽,後多改戴半球形羊毛帽。婦女冷天包羅帕,很少戴帽子。贊同9|評論 2009-03-09 22:41yyluwy3|一級贛南客家民居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即「廳屋組合式」民居和「圍屋」民居。「組合式」民居分布於全區各縣市,是贛南民居的主流形態。「圍屋」則主要分布於河西片的定南、龍南、全南、尋烏、安遠、信豐等縣,是贛南客家一種特殊的民居形式。
(一)廳屋組合式民居
贛南客家人一般稱堂為「廳」或「廳廈」,「堂」專指祠堂。稱一棟房子為「屋」,一間房子為「房」。廳是屋的中心,許多棟「正屋」和「橫屋」連在一起便組合成了一幢「大屋場」,這種民居實質上脫胎於古代中原庭院府第式民居。贛南客家民居以此為主流,廣泛分布於各縣市,其中尤以「九廳十八井」最具典型意義。
1、結構特點
「廳屋組合式」民居最簡單的組合單元是:「四扇三間」,也稱「三間過」,即一明二暗的三間房。明間為廳,次間為室,廚房、牲舍、廁所等一般傍房搭建或另建,這是贛南最普遍的民居。稍富有者一般是前後兩棟,每棟三間或五間,之間隔一橫向天井,並通過腋廊將前後兩棟連在一起。兩棟屋的明間便成了前廳(門廳)和後廳(上廳),前後廳也合稱「正廳」。前廳次間為廂房,後廳次間為正房。這樣便構成了一幢封閉式的由兩個單元組合成的「正屋」,通稱「兩堂式」,俗稱「上三下三」、「上五下五」。
在此基礎上,如果以後需要擴大規模的,便在正屋兩側擴建「橫屋」。橫屋的進深與正屋等齊或前部凸出兩間,平面成倒「凹」字形。正屋與橫屋間留一通衢,稱「巷」或「塞口」,閩粵稱「橫坪」。通衢前後對開小門,巷中相應留豎向天井,以採光排水。橫屋各房間門均朝巷道開。正屋從腋廊處開門通往巷。這樣便以正屋的正廳為中軸線,加上兩側的巷和橫屋,構成了一幢通稱為「兩堂兩橫」式房屋。這種民居還需要擴建的話,便可在橫屋外側對稱繼續增加類似的巷和橫屋,這可相應稱兩堂四橫、六橫……也可在正屋之前隔以天井、腋廊,再建一棟三間或五間式正屋,使原來的前棟和前廳變為中棟和中廳,而後建的這棟則稱為前棟和前廳,同時再將兩側的巷和橫屋向前推齊。這種由三棟正屋和兩排橫屋組成的房屋,便稱「三堂兩橫」式。這是此類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
隨著宗族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三堂兩橫式還可擴建為「三堂四橫」、「三堂六橫」等等,直至發展為民間所說的「九井十八廳」或「九廳十八井」這樣的大屋場。「九井十八廳」或「九廳十八井」雖說法不一,但從規模上說,都是進深和面闊方面的拓展,是贛南客家人建房追求的最高境界。
由於贛南處丘陵地帶,地廣人稀,商業不發達,「雖無凍餒之苦,亦鮮巨室之家」,所以,民居一般採用土木結構。土木結構,又可分為土磚(土坯)和夯土木結構,其中夯土結構民居南部又多於北部。磚木結構的民居一般見於富裕之家的住宅或祠廟建築。傳統的磚木結構民居,一般是青磚灰瓦,清水牆面(過去贛南不燒制紅磚)。其中又以北部的磚房多於南部。無論磚石牆還是生土牆皆承重。柱的使用不廣,主要用於廳內,因這種民居的廳是敞廳(後廳無前椽牆,前廳無後椽牆),且一般不設樓層,一些空間大的正廳或有門廊的廳為了支撐挑椽和天花,便在減了椽牆的位置上設兩根椽柱。
一般兩堂兩橫式以上的民居,屋前往往有因取土做磚而形成的水塘和禾坪。這水塘、禾坪既是居民洗滌、晾曬物件的場所,又自然成了其繼續朝前發展的勢力范圍。以兩堂或三堂兩橫式房屋為基本單位組合,向前後左右不斷擴建,可達數十百間,乃至形成一村一姓的大屋場。至今,贛南各地尚存不少古村落,就是這種民居的典型代表。
2、宅居風水
過去,贛南盛行風水觀念,每做宅居,既請地理先生擇基定向,還要選擇吉日動土、奠基、安門和上樑。房屋宅地大多取南北座向,俗雲:「座北朝南,有食清閑(音han);坐南朝北,神仙住嘸得」。地理先生所操風水術講究所謂龍、局、水,認為「龍主人丁,局主功名,水主財路」。所以每堪風水,首看龍之生旺死絕;水口在某字上,生山生水。看龍脈,又首看來龍之祖山,再看來龍,還有分龍、過龍等等。又說,龍要發脈雄壯,奔騰有勢。為接應來龍,後龍山必樹木成林,鬱郁蔥蔥。局為總脈分出的支脈山峰,須重重環繞,似公堂格局,有旗有鼓,印案兼備,坐鎮宅地,猶如元帥升帳一般氣派。水即指前方水勢,不得直來直去,沖走財源。為使水口回環,於是築壩、植樹等。所以,客家人的村落,一般都有水口和林木茂密的後龍山。
3、「門榜」文化
此外,贛南客家還盛行「門榜」風氣,即在廣大農村甚至一些城鎮保留著這樣一種習俗:在廳堂上方,畫一匾額,書之四字(有的三字),稱之曰「門榜」。這種現象尤以上猶等縣為最。門榜的內容各姓氏家族有很大的不同,大體上可分為如下幾類。一是昭示本姓氏家族的淵源。如黃姓的「江夏淵源」,昭示了黃姓的發祥地是古代的江夏郡;陳、鍾、賴、鄔、庾等姓的「潁川世第」,說的是以上幾姓均望出潁川郡;羅姓的「豫章遺風」,昭示了羅姓望出豫章郡。二是顯示本姓氏譜系的高貴家風或門第,如孔姓的「泥山流芳」,說的是春秋時期孔氏大思想家孔丘誕生於山東的曲阜尼山,其事跡和思想彪炳史冊,流芳千古。鍾姓的「越國家聲」,說的是唐睿宗時期,鍾紹京因助李隆基平定韋後之亂,爵封越國公的歷史事實。張姓的「曲江風度」、「相國遺風」,說的均是張姓先人張九齡的故事。張九齡為唐時韶州曲江(今韶關)人,唐玄宗時遷中書令。此外,某些姓氏的「大夫第」、「司馬第」等等,則是顯示其高貴門第的。三是反映本姓氏譜系中名人先賢的事跡。如鍾姓的「知音高風」、「飛鴻舞鶴」,前者記錄下了春秋時期鍾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覓知音的千古佳話,後者記錄了三國時期魏太傅鍾繇的書法獨樹一幟,其書「若飛鴻戲海,舞鶴游天」的事跡。劉姓的「校書世第」「祿閣光輝」指的都是西漢劉向奉漢成帝之命校正五經異同於天祿閣。張姓的「金鑒千秋」指的是唐相張九齡向玄宗上《千秋金鑒錄》的史實。王姓的「三槐世德」敘述了這樣的事實:宋朝王佑曾在庭院中植槐三棵,預言子孫必然顯貴,後次子王旦果於太平興國年間考中進士,後出任宰相。田姓的「紫荊傳芳」說的是臨潼有個田真,兄弟三人分家,財產均分後,尚剩屋前一株紫荊樹未分,約定次日斫分為三,各得其一。誰知次日早上,樹已枯萎待斃,田真對兩個兄弟說:「樹木同株,聞將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說完悲不自勝。兄弟相感,不再分家,屋前的紫荊又繁茂起來。四是顯示本姓氏譜系先賢品格高尚。如黃姓的「叔度高風」,反映了東漢黃叔度的高尚品行,其品行:「汪洋若千頃波,澄之不清,淆之不濁。」楊姓的「清白傳家」敘述了東漢楊震為官清廉,一生清白。曾有人夜懷十金,向他行賄,楊震不接受。行賄人說:「暮夜無知者。」楊震回答說:「天知,地知,子知,我知,何謂無知?」終不受賄。曾姓的「三省傳家」取之於《論語·學而》中曾子所說的一句話:「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以此垂誡後人要向曾子那樣嚴格要求自己。五是顯示門風純朴、吉祥、興盛。如書寫「忠厚傳家」、「耕讀傳家」、「勤儉持家」、「艱苦奮斗」、「紫氣東來」、「和為貴」、「得我所」、「安其居」以及「春秋鼎盛」、「風華正茂」、「桂馥蘭馨」、「竹苞松茂」、「蘭桂騰芳」等等。
總之,「門榜」雖僅三四字,然其內容豐富,寓意深遠。首先,每一塊門榜都是一部「微型族譜」,其裡面蘊涵著大量的歷史信息,是客家人尊宗念祖、家族興旺的重要標志,也是我們研究家族史、客家遷徙史,民族史的珍貴史料。其次,「門榜」是客家崇祖意識的產物,而分支別居的客家人,在他們離開了自己的親人和祖居地以後,不免感到空虛和孤獨。這時,門榜又起著激喚崇祖意識的作用,使分支別居的客家人感到自己的親人就在身邊,腳底下的這塊新居地就是祖居地,於是,大大堅定了在新居地干一翻事業的決心和信心。第三,通過門榜來取得同宗群體的歸屬感,並提高分支別居者的社會地位。過去,「門榜」曾象一根紅線,把同宗同譜人的思想感情聯接在一起,不管分居多遠,他們總是心心相印;也不管是否相識,只要看見「門榜」並能道出點「本家」的世系源流來,就會受到東道主的熱情款待,勝若久久出門在外回到自己家裡一樣。而遠方的宗族來訪,東道主也倍感榮耀。來訪的宗親越多,說明他的家族勢力越大。在中國封建社會里,這一點對分支別居者非常重要,因為那是一個土客矛盾、宗姓矛盾和階級矛盾交織在一起的時代,家族勢力大,也就意味著後盾強大,而不至於遭受土著或別的姓氏的欺凌。當然,在那種矛盾斗爭中,成為犧牲品的總是各宗族的貧民百姓。今天,舊社會那樣的土客矛盾、宗姓矛盾和階級矛盾已經消除,但是「門榜」作為聯絡同宗同譜系的人的思想感情這一個功能依然存在。第四,「門榜」具有教育後代的作用。如前所述,有些「門榜」是顯示其品格高尚、門風純朴、艱苦創業,用於垂訓後代的,門榜的這種積極意義,各個姓氏宗族都很重視,它在造就一代又一代人的優秀品德中,也確實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今天,我們可以將門榜的這種積極作用加以利用,把它納入社會主義的道德規范,讓它為社會主義服務。因此,「門榜」文化也是贛南客家民居的一大特色。

⑸ 西安有什麼特產

西安土特產:

老童家臘羊肉

西安輦止坡老童家臘羊肉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它以帶骨羊肉為原料,配以芒硝、桂皮、八角、花椒、草果、小茴香和青海鹽為輔料,經過腌肉、煮肉、燜肉等工藝精製而成。它色澤紅潤,肉質酥爛、膘肉分明,油香不膩,鮮美可口。三百多年來,以其獨特風味一直受到人們的歡迎.
「賈永信」臘牛羊肉)
已又百餘年的歷史,選用秦川黃牛及秦隴大尾綿羊為肉源,配以上等調料,不使用色素,防腐劑及化學添加劑,在保證不改變肉質、營養成份的情況下結合現代科學技術使其可保鮮180天。 「賈永信」牌真空保鮮無色素臘牛羊肉系列產品,以其獨特的地方風味、特殊的加工工藝,使其臘牛羊肉其色澤紅潤,氣味芬芳,肉質軟糯,糜而不爛,濃郁醇香,入口即化。素有「肥肉吃了不膩口,瘦肉無渣滿含油」的贊語。並解決了牛羊肉只能現做現吃不能外出攜帶之難題,為古城西安一絕。

西安樊記臘汁肉

西安樊記臘汁肉歷史悠久,其製作方法相傳始於戰國時代的韓國,後傳入泰國經時代沿襲演變,傳至今世,已成為著名的風味佳餚。樊記臘汁肉,選料精、調料全、火功到、製作精,色澤紅潤,肉質鮮嫩、軟爛醇香,舊貯不變,素有「肥肉吃了不膩口,瘦肉無渣滿含油,不用牙咬肉自爛,食後余香久不散」的贊語。使用時,一般以剛出爐的「虎背鐵圈菊花芯」的白吉饃夾著食用深受廣大食客的喜愛。樊記臘汁肉1989年曾獲得原商業部授予飲食業優質產品「金鼎獎」稱號;1999年獲陝西省商務廳,陝西烹飪協會授予「陝西名小吃」稱號;2000年獲國內貿易部授予「中華名點」稱號;2000年獲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華名小吃」稱號;2001年樊記臘汁肉店被國內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型大小」稱號。

臨潼火晶柿子

臨潼火晶柿子是柿子中的姣姣者,「火晶」因果實色紅似火,果面光澤如水晶而得名。又因熟後質軟,外皮火紅,深秋成熟時掛滿枝頭,整個柿樹林如火焰般艷麗,所以又叫「火景」。火晶柿子果實扁圓、個小色紅,晶瑩光亮、皮薄無核,肉豐蜜甜,皮面細潤而光滑,果肉深紅,果蜜,食味美。吃起來涼甜爽口,甜而不膩,味道極佳,且果皮極易剝離。火晶柿子還可加工成柿葉茶、柿子餅等.

臨潼石榴

石榴相傳為西漢張騫礎使西域時引進中國。石榴是水果中的佳品,石榴花火紅艷麗,芬芳宜人,被選為西安市花。臨潼栽培石榴歷史悠久。石榴分酸、甜兩種。酸型汁多皮薄,籽粒肥大,可貯存較長時間。甜型味道香甜,有「冰糖石榴」之美稱。不論是酸或是甜,臨潼石榴均皮紅個大,皮薄籽滿,色澤鮮艷,味美可口。

德懋恭水晶餅

德懋恭水晶餅 清光緒年末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太後避難到西安,曾在廣濟街口聞香停車,品嘗了德懋恭生產的水晶餅大加贊賞,逐將其欽點為「貢品」,這之後德懋恭更是錦上添花,名價倍增。130年來,德懋恭人依據「德、懋、恭」三個字的語意去做人、經商,使德懋恭的名氣越來越大,德懋恭水晶餅信譽越來越高。德懋恭水晶餅是古城西安名特風味食品,因其餡晶瑩透亮,猶如水晶而得名。是秦式糕點的代表。水晶餅源於宋代下刲縣,曾與燕窩、銀耳、金華火腿齊名。水晶餅以西安德懋恭生產的最為正宗有名。其成品小巧玲瓏,皮酥餡足,滋潤適口,層次分明,油多吃而不膩,糖重入口滲甜,且以其濃郁的玫瑰和橘餅清香使人見即想食。水晶餅面色金黃,四周雪白,素有「金底銀幫鼓鼓腔,紅色印章蓋中央」的贊譽,被稱為「秦點之首」。

西鳳酒

西鳳酒產於鳳翔縣。鳳翔位於關中西部,故稱西鳳酒。據史記記載,唐代西鳳酒就有「甘泉佳釀,清冽醇馥」的美名。當地人常說「東湖柳,柳林酒」。西鳳酒用的是柳林鎮的井水,水質清醇甘冽。釀酒用的原料是就近產的高粱,並用60%的大麥和40%的豌豆做曲釀造。在釀造中,採用多次發酵,多次取酒的方法,且西鳳酒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糖和礦物質,還兼有補氣血、潤肺等葯用功能,是人們喜愛的佳品。西鳳酒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遠在唐代就已列為珍品,是我國八大名酒之一,現遠銷海內外.

西安黃桂稠酒

黃桂稠酒是西安地區一種古老的名貴飲料。稠酒因酒液乳白粘稠而得名;是選用糯米,經蒸熟加曲發酵而製成了的一種原汁酒。酒液中加入桂花後,即為「黃桂稠酒」。 黃桂稠酒對不善飲酒者也可飲用。黃桂稠酒的特點是汁稠、醇香、綿甜可口,有止渴、潤肺、舒筋活血、健脾開胃等功效。 黃桂稠酒歷史悠久。盛唐時期朝野上下無不飲之。相傳,唐朝以飲酒為樂的詩仙李白喜飲稠酒,杜甫有「李白斗酒詩百篇」的描寫。稠酒酒精含量低,大約10度左右,所以李白才敢開懷暢飲。周恩來、彭德懷、郭沫若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生前都十分喜愛飲用「黃桂稠酒」,並用它來多次招待和宴請國內外賓朋,郭沫若曾贊譽它「不象酒、勝似酒」。如今,西安黃桂稠酒已成為逢年過節西安人餐桌上的必備飲料。

方便牛羊肉泡饃

牛羊肉泡饃是西安最有特色最有影響的食品。特點是料重味重,肉爛湯濃,香氣誘人,食後餘味無 ,又有暖胃之功能。古稱「羊羹」,宋代蘇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羊肉泡饃的烹飪技術要求很嚴,煮肉的工藝也特別講究。其製作方法是:先將優質的牛羊肉洗切干凈,煮時加蔥、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爛,湯汁備用。饃,是一種白面烤餅,吃時將其掰碎成黃豆般大小放入碗內,然後交廚師在碗里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湯,並配以叢末、白菜絲、料酒、粉絲、鹽、味精等調料,單勺製作而成。牛羊肉泡饃的吃法也很獨特,有羊肉燴湯,即顧客自吃自泡:也有干泡的,即將湯汁完全滲入饃內。吃完饃、肉,碗里的湯也被喝完了。還有一種吃法叫「水圍城」,即寬湯大煮,把煮熟的饃、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圍以湯汁。這樣清湯味鮮,肉爛且香,饃韌入味。如果再佐以辣醬、糖蒜,別有一番風味。是一種難得的高級滋補佳品。西安的羊肉泡饃館很多,其中最有名氣的要屬百年老字型大小的「老孫家」和「同盛祥」。現在,為滿足本地群眾或外地遊客饋贈親友等需要,老孫家在傳統工藝基礎上,溶入現代食品加工技術,在絕對保證質量、風味、特色的前提下,
「老孫家」飯庄經過多年的研製與開發,現已推出多款口味純正、包裝精美的方便牛羊肉泡饃(袋裝、碗裝、盒裝),這些產品攜帶方便,食用簡單,滿足了內地、外地甚至外國人士的需求,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秦椒

西安秦椒干、韓城大紅袍、鳳縣大紅袍花椒等都很有名。秦椒素有「椒中之王」的美稱,是陝西一項大宗出口商品,暢銷國際市場。西安辣椒呈細而長,深紅發亮,味辣濃香,易干耐藏,被稱為「辣中之王」。同時,它含有較多的維生素C,辣紅素,辣椒素,蛋白質,脂肪,磷,鐵等成份。能調劑品味,增進食慾,幫助消助消化。鳳縣大紅袍花椒是鳳縣的名優土特產品,粒大、色艷、味濃、肉厚、外鮮紅、內淡黃,果柄有小瓣,形似雙耳,是與其它產地花椒最大不同之處。既是優質的調味品,又是重要的中葯,用於佐料,使肉菜鮮美,且又去腥、殺菌功能。用於中葯,有溫中散寒、止痛等功效。鳳縣栽植花椒歷史悠久,獨特的地理環境和鳳椒卓越的內在品質,被專家贊譽為"花椒之王",是鳳縣的名特產品。鳳椒又名"大紅袍"其色鮮紅、粒大、肉厚、有雙耳、麻味悠久、清香濃郁,素有"香飄十里"之美譽。

秦嶺中華獼猴桃

中華獼猴桃是中國特有的藤本果種,因"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獼猴喜食,故有其名「獼猴桃」(李時珍《本草綱目》),在我國有兩三千年的栽培歷史。陝西省的年產量居全國第一位。獼猴桃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高檔水果,被譽為水果之王。中華獼猴桃滋味酸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氨基酸和多種礦物質,除食用外,具有滋補強身等功效,享有「世界珍果」之美稱。陝西秦巴山區是獼猴桃的主要產區,年產量居全國首位。中華獼猴桃呈橢圓形,小似核桃,大如鵝卵,皮色褐綠,內瓤翠綠,清香酸甜,營養價值極高,它除了可以食鮮果,還加工成果汁、果酒等飲料和果醬,這一系列獼猴桃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均頗受歡迎。

獼猴桃果脯

獼猴桃富含人體所需的17種氨基酸,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因其vc含量最高營養豐富被譽為水果之王。獼猴桃經過科學加工成果脯,酸甜可口,保存了鮮獼猴桃的全部營養和色香味,並有鬆脆的口感。獼猴桃果脯具有攜帶方便,保存期長等特點,在當今的食品界倍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且特別適合心臟病,高血壓,胃病患者使用。同時也是偏食兒童及減肥者的最佳零食,更是送禮,旅遊,休閑必備的食品。獼猴桃果脯的誕生,是對當今流行的其它消閑方便食品的一次強有力的挑戰。目前,俄羅斯,新加坡,日本,歐洲,台灣,香港等市場銷量巨大,國內市場也具有潛力。

瓊鍋糖

瓊鍋糖是名譽三秦的地方特產,自明清以來為歷年宮廷貢品,具有數百年的悠久歷史. 瓊鍋糖選用該古鎮的優質井水與上等精細小米蒸餾,與大麥芽漿攪拌發酵淋汁,用鐵鍋熬成糊狀"灶糖"取出冷卻,再在蒸汽加熱中反復擰條拉扯,使糖色由黃變白如瓊,然後與炒熟的白芝麻,陳皮等分層置於瓷缸內熱燜,最後混壓成餅、刀切成條、即成香味醇濃的風味物品瓊鍋糖。因其香酥脆甜、口嚼味美、佐料考究,歷來為民間傳統的消食潤肺、健脾補腎之保健珍品,由於該糖忌熱怕潮,只宜冷天小批量生產,故成為傳統的年節、冬令稀有天然綠色食補佳品和饋贈親朋好友的上乘禮物。亦是中外遊客選購品嘗的地方風味特產之一。

陝西板栗

唐代醫學家孫思說「栗,腎之果也,腎病宜食之」。唐詩雲:「老去自添腰腳病,山翁復栗舊傳方」。板栗內含澱粉、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等各種營養物質,其中澱粉中的直鏈澱粉遠非稻、麥可比,尤其是內含物質葡萄糖------甙3,具有明顯的健胃補腎功能,是老齡人和幼兒的理想補品。陝西鎮安縣地處亞熱帶北緣、秦嶺之山,地貌多樣,土壤肥沃,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光熱適中,無霜期長,和板栗的生物學特性相比是其分布范圍內最適宜生產地區之一。鎮安板栗居全國之冠,在國內外享有盛名。

陝北大紅棗

大紅棗是陝北著名土特產。陝北土質獨特,光照、氣溫、降雨量等自然條件適宜,所產紅棗果大、肉厚、色紅、味甜。紅棗營養豐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不但可食,還可入葯,深受人們喜愛。

陝西黨參

陝西黨參俗稱「西黨」,以根條肥大、粗實、紋多、味甜而著名。黨參是極佳補品,生津液、活內傷、健脾胃,對婦女血崩等病療效尤佳。主要產於陝西南部的漢中、安康和商洛等地。是頗受歡迎的中葯補品,並且為出口產品。

陝西青茶

陝西綠茶統稱「陝青」,栽培歷史悠久。主要產於陝西南部的紫陽、安康、嵐皋、平利、西鄉的十多個縣區,這里是全國的主要茶葉產區之一。陝青是將剛摘下來的鮮嫩茶葉,經過剎青、揉捻、焙制分篩等工序精製而成。因此,茶葉柔嫩,含芳香油多,具有條索勻整,色澤綠潤,水色清澈,飲入口中鮮爽香醇,回味甘純。以紫陽宦姑毛尖、白家河園炒青、平利三里亞炒青、崗皋龍安寨烘青和西鄉子午仙毫,因採制精細,風味特異而富有名氣,尤其是紫陽的富硒茶因具有多種醫葯功效而稱為名優佳品。

商洛核桃

商洛地區是著名的核桃之鄉,年產量為全國第一。核桃營養非常豐富,含有較多的脂肪和蛋白質。還含有鐵,鎂,鈣,錳等礦物質和胡籮卜素,硫胺等多種維生素。核桃對大腦有特效滋補作用

天麻

天麻主產於陝西南部的秦嶺和巴山地區,以漢中、安康、商洛地區產量最高,居全國第一位。天麻可入葯,還可製作名貴佳餚。

帶把肘子

帶把肘子源於明代中期,據傳明弘治年間,同州知府貪贓枉法,百姓怨聲載道。一次陝西巡撫鄭時到同州視察,廚師李玉山進一菜,下蓋豬肘骨,上放肘肉,意思是吃盡皮肉還要敲骨吸髓。鄭時悟出了其中道理,經過查訪嚴懲了惡吏。鄭時專門拜訪了李玉山,問到菜名,李答曰:「帶把肘子」,因豬腿骨露出似節把,故名。從此該菜流傳四方,經各代廚師改進而日臻精美。特點:用帶骨豬前肘蒸制而成。成菜色澤棗紅,肘形完整,酥爛香醇,味鮮濃郁。 工藝:將帶骨肘洗凈,放入鍋中煮,至兩成熟撈出,塗抹上醬油,裝入蒸盆,加精鹽、料酒、蔥、姜、蒜和香料袋,上籠用大火蒸約3小時取出,撿去香料袋和調料渣,扣入大盤中即成。

鳳祥臘驢腿、錢兒肉、臘驢肉

臘驢腿是鳳翔縣久負聲名的傳統肉食品名特產,此膳食據傳說,清末時期有位姓蘇名石娃的,當時製作的臘驢腿以其特色遠近聞名,「臘驢腿」生產技術加工工藝就是他傳於後世的。 蘇石娃,漢族,風翔東關粉巷人,生於清同治初年,卒於民國十八年前,享年六十餘歲。幼年家家境貧困,成年後以屠宰維持生計,婚後生獨子少亡,不幸中年又喪妻,「續弦」紙坊人,繼生獨子,乳名雞換,承祖業專屠豬,雞換生四子,仍從祖業。蘇石娃一生主宰殘牛、殘驢,逢冬腌制「臘驢腿」。由於蘇獨家製作,且工藝獨特,產量不多,市面上甚為稀罕,故價格昂貴,一般平民很少實用,多為官吏、豪紳、大賈、富戶春節或元宵節進貢上司和饋贈親友之名貴禮品。 蘇石娃製做臘驢腿工藝精細,色澤紅潤,味美適口。尤「錢錢肉」(驢之外陰脛)獨具特色,不但是清爽可口的下酒佳餚,且具壯陽益腎之功能,馳名關中。後來有南壕人杜海,鐵溝人王森林、呂湯相繼從業。 在不斷的改進完善中,使臘驢腿名揚四方。
鳳祥臘驢肉具有補氣血,益臟腑等功能,對於積年勞損、久病初愈、氣血虧虛、短氣乏力、食慾不振者皆為補益食療佳品。因此有「天上龍肉,地上驢肉」民諺。陝西關中盛產馳名全國的「關中驢」。鳳翔臘驢肉選用驢的腿肉精製而成。它色澤紅潤,質地細密,酥香可口,五味俱佳,百食不厭。自清代咸豐年間起,一直受到各地歡迎。

陝北紅小豆

陝北紅小豆又稱赤豆,紅豆。是傳統出口商品之一,遠銷歐洲,東南亞等地。陝北紅小豆色澤鮮紅,皮薄粒勻,是製作各種甜食和糕點的理想原料。同時,它還具有葯用價值,能解毒排膿,利尿消腫,清熱去濕,健脾止瀉的功能,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

三原蓼花糖

三原蓼花糖是三原縣傳統名貴食品。蓼花糖原名「僚(關中方言,「好」的意思)花糖」,已有400多年生產歷史。據說清朝時,慈禧太後攜光緒皇帝來到西安,對地方官員奉獻給她的僚花糖大加贊賞。她見糖的形狀酷似在草原上見到過的蓼花,便饒有興趣地說了出來。後來人們便選用「僚」的諧音,改稱為蓼花糖。蓼花糖以糯米為主料,配以黃豆、白砂糖、飴糖和芝麻仁等,經過二十多道工序精心製作。蓼花糖是圓鼓槌形,個大體輕,金黃的表皮上均勻地沾滿芝麻和砂糖,裡面是雪白的蜂窩狀糖心,吃起來別有風味。

乾縣鍋盔

鍋盔,是一種巨型烙餅,厚度五六厘米,直徑往往達60厘米左右,很像一個鍋蓋。據說,鍋盔的起源與修建乾陵有關。當年工程緊迫,官員督促嚴厲,工匠和士兵往往為吃飯耽誤工程進度受到責罰。一名士兵急中生智,將面團放進頭盔里,把頭盔放進火中烤炙。烙成大餅。人們一見,紛紛仿效。自此後。築陵工地上香氣彌漫,總監嘗到這種其味異香的饃後,忙派專人送京。因此,後來唐朝廷每年就要乾縣進貢鍋盔饃。因為這是用盔和鍋烙制出來的饃,所以就叫盔鍋饃。這這種烙饃的方法,也就逐漸流傳在民間。由於歷代勞動人民不斷改進製作方法,鍋盔饃的質量越來越好,樣式愈來愈多。現在,乾縣的鍋盔饃,用兩鏊輪番烤烙。經過三翻六轉,一個圓直徑八寸,厚六公分的菊花型毛邊的鍋盔饃便烙成了。其特其特點是:膘厚皮薄,外脆里酥,清香可口,能煮耐嚼,存放期長。鍋盔要數「乾州(今乾縣)鍋盔」好,是正宗的出產地。

醪糟

醪糟重在作醅。江米泡入凈水缸內,水量以淹沒米為度,夏泡八時,冬泡十二時。米心泡軟,水空干,籠蒸半時,以涼水反復沖澆,溫度降至三度以下,空水,散置案上拌糯粉,裝入缸內,上面拍平,用木棍在中間由上到底戳一個直徑約半寸的洞。後,蓋草墊,圍草圈,三天三夜後醅即成。賣主多老翁,有特製小灶,特製銅鍋。拉動風箱,卜卜作響,一頭灰屑,聲聲叫賣。來客在灶前的細而長的條凳上坐了,說聲:「一碗醪糟,一顆蛋」。賣主便長聲重復:「一碗醪糟,一顆蛋——!」銅鍋里添碗清水,放了糖精,三下兩下燒開,呼地在鍋沿敲碎一顆雞蛋打入鍋中,放適量的醪糟醅,再燒開,漂浮沫,加黃桂,迅速起鍋倒入碗中。要問特點?酸甜味醇,可止渴,健胃,活血。

石頭餅

石頭餅的正宗產地是陝西,產於景色怡人的陝西渭北蒲城縣。該產品採用當地特色麵粉,獨有的燒烤工藝手工精製而成。由於其香醇可口,後味醇正,食於口中香味久而不絕而頌傳一方。在誘人的浦城縣橋陵風景區流傳著大量的傳說故事。在景區瀏覽,你會發現這里的五對石馬沒有嘴巴,據說是由於當地特產的麵粉醇香,引得附近的石馬經常到村民處來偷吃,成了馬精。後來被憤怒的當地人去掉馬嘴所致。石頭餅--是中國最古老的鐵板燒食品。又稱石予饃,唐代稱石傲餅。特別:經久耐儲,攜帶方便,口感酥脆咸香。

柿子醋

柿子醋是以柿子為主要原料,輔以玉米、小麥等五穀雜糧,採用現代高科技生物技術釀造而成。營養豐富、口感醇厚、醋液純凈、風味獨特。柿子醋屬純天然飲品,口味獨特、營養豐富,具有防癌、調肺、降壓、清熱、消毒、減肥、養顏、軟化血管、補充人體鈣碘之功能。

陝北年糕

陝北年糕,又叫油炸糕,喜糕。黃主糕,年糕以軟黃米為原料。軟黃米經過碾磨成面,再蒸制,油炸。採用傳統工藝精製而成。其營養高,並含有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不含防腐劑,其色澤金黃,口感軟、甜、香,是一種低糖食品,老少皆宜,是不可多得的饋贈佳品和暢銷市場的傳統名特產品。

八寶蜜棗鏡糕

八寶蜜棗鏡糕是西安清真閑不住世家之--「老馬家」的最新奉獻。秉持近百年甑糕傳統工藝,結合現代高科技真空包裝技術米制而成,使這道美味小吃能走出西安,讓更多的朋友所分享。「東南亞」牌八寶蜜甑糕,精選上等糯米、蜜棗、葡萄乾、核桃仁、花生仁、芸豆、白砂糖等多種天然食品原料,經過24小時文火細蒸慢烹,再經過高溫滅菌、真空保鮮、質量檢測等系列工序,方才供君口味。在古城西安有口皆碑,因而被西安市消費者協會特別推評為「西安名貴小吃」。「東南亞」牌八寶蜜棗甑糕,富含人體所必需營養成份,具有風味獨特,香甜筋軟之口感,是居家旅行。饋贈親友的最佳特色食品。

五仁油茶粉

該產品選用精麵粉和植物漢賊不兩立工配有芝麻仁、花生仁、核桃仁。杏仁。腰果仁和多種天然調料,使用世傳工藝,經特別炒抽而成。五仁油荼粉有甜、咸兩種口味,方便速沖,風味獨特,營養豐富,人人皆宜,是理想的早餐食品。

綠豆糕

本品採用綠豆優質為原料,用現代先進技術與傳統製作方法相結合,是一種新型休閑食品。其主要特點是:色澤純,呈淡黃色,入口易化,後味余香,口感甚佳,營養豐富,老少皆宜,風味獨特,是走親訪友、旅遊之佳品,歡迎品嘗。

蕎麥餄餎

蕎麥營養全面,並含賴氨酸、多種維生素、硒、鋅等成份,並含有獨特的蘆丁物質,是糖尿病人及心血管病人的首先食品。本草綱目上記載:「蕎麥咪甘平無毒,食之寬腸胃,益氣力,續精神,能練五臟。本品選用秦嶺山脈的優質蕎麥所提取的精粉,經優化,配比,高溫處理,成型,熟化,乾燥而製成。採用人間秘方工藝,具有色澤光亮、蕎麥味濃香,和筋光軟,口味獨特等特點,是陝西名特食品,中國食品行業名牌產品。

洋縣黑米

黑米形似普通大米,除食用外,還具有葯療價值。洋縣黑米為名貴珍品,過去「曾充御貢、庶民難嘗。」現遠銷國際市場

⑹ 傣族的民族特點是什麼

1、民歌舞蹈

傣族民歌曲調節奏靈活優美抒情。德宏民歌曲調鮮明重音突出,西雙版納民歌滑音裝飾音較多,瑞麗山歌活潑爽朗各有特色。舞蹈種類很多,動作及內容主要模擬當地常見的動物的活動,在此基礎上加以人格化。孔雀舞既來源於孔雀優美動作的模仿,也來源於傣族美麗動人的傳說。著名舞蹈家刀美蘭因表演孔雀舞而聞名中外。

2、節慶

浴佛節,又名「潑水節」,源於古印度婆羅門教的一種儀式,後為佛教所吸收,約在公元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隨佛教傳入傣族地區。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浴佛節成為傣族的一種習俗流傳下來,至今已數百年。浴佛節一般在傣歷六月舉行,相當於公歷四月中旬。浴佛節這一天要用清水為佛洗塵,然後彼此潑水嬉戲,相互祝願,後來逐步發展到用盆和桶,邊潑邊歌,越潑越激烈,鼓聲、鑼聲、潑水聲、歡呼聲響成一片。

3、民居

傣族人居住的竹樓是一種干欄式建築。竹樓近似方形,以數十根大竹子支撐,懸空鋪樓板;房頂用茅草排覆蓋,竹牆縫隙很大,既通風又透光,樓頂兩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樓分兩層,樓上住人,樓下飼養牲畜,堆放雜物,也是舂米、織布的地方。

4、服飾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無領對襟袖衫,下穿長管褲,以白布或藍布包頭。傣族女子的服飾各地有較大差異,但基本上都以束發、筒裙和短衫為共同特徵。筒裙長到腳面,衣衫緊而短,下擺僅及腰際,袖子卻又長又窄。

5、飲食

傣族以大米為主食,喜愛糯米,最具特色是竹筒飯。製作方法是將新鮮的糯米裝進竹筒後加水後,用一個玉米胡塞上,放在火上燒烤,吃起來清香可口。傣族還有很多特色燒烤。傣族的涼拌也十分美味,比如乾巴絲,包燒魚等等。普洱茶是雲南普洱特產,唐代就遠銷中國各地,清代時遠銷東南亞及南亞,現已進入日本和西歐等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成為中外馳名的名茶。

(6)泰國賴弟蛇牙糯米有什麼特性擴展閱讀:

雲南傣族社會生活的特點

在雲南傣族的社會生活多種多樣就其整體特色而言,典型的民族舞蹈成為其社會生活的主要特點。

「姑娘們穿上了花衣裳啊......蝴蝶展開花翅膀。」這一段展示的就是進行相應社會生活的特徵,同時可以看到其在社會生活的衣食住行的方面中「衣」這一方面主要喜歡的是進行「花衣裳」,而在其「行」的方面當時還比較落後,「牛車」是其在自身的文化區域內進行活動的主要交通工具,尤其是在進行鄉村間的交流過程中,牛車成為了不可或缺的基本的交流運載方式。

其社會的經濟交流而言進行相應的物資交流是必要的,在進行相互的交流過程中其也有自身的優勢產品,特別是具有當地特色的優勢農副產品,而這些農副產品所要進行的就是相應的長途販運。這些長途販運的過程基本也是依賴於畜力「白白的棉花送內地,那鹽巴和布匹呀運邊疆。平平的壩子里趕牛車,高高的山上那個走馬幫」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參考資料:傣族-網路

⑺ 泰國人主要的飲食有哪些

1、泰國人愛吃大米,三餐主要以大米為主食。泰國大米顆粒長,兩頭尖,顏色白,煮成米飯香柔滑嫩。

2、泰國人最愛吃民族風味的咖喱飯,這是一種指甲蓋大小的困子當香料,讓人一聞就胃口大開。

3、泰國人吃得雜,老鼠,蝸牛,田雞,乳豬,鴿子,蛇,蝗蟲都能當菜餚,但不習慣吃貓狗,泰國人好吃生,有些蔬菜,海產放些調料就生吃。

拓展資料:

泰國菜

泰國菜,泛指泰國民族的飲食文化。也叫做泰國料理(Thai Food)。泰國菜以酸、辣、咸、甜、苦五味的平衡為特點。用料主要以海鮮、水果、蔬菜為主。

泰國菜有四大菜系,分別為泰北菜、泰東北菜、泰中菜、與泰南菜,反映泰國四方不同的地理和文化,而各地使用的食材往往跟鄰近國家的一樣。招牌菜有冬陰功(酸辣海鮮湯)、椰汁嫩雞湯、咖喱魚餅、綠咖喱雞肉、芒果香飯等。

泰國(Thailand,Thai)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東臨寮國和柬埔寨,南面是暹羅灣和馬來西亞,西接緬甸.泰國是一個臨海的熱帶國家,這里氣候炎熱,雨量充沛,陽光充足。綠色蔬菜、海鮮、水果極其豐富。

由於特殊的氣候條件,造成了泰國人民對酸味和辣味的依賴。泰式料理的招牌菜有:冬陰功(酸辣海鮮湯)、椰汁嫩雞湯、咖喱魚餅、綠咖喱雞肉、炭燒蟹、炭燒蝦、豬頸肉、咖喱蟹芒果香飯等。

⑻ 請簡述一下糯米、秈米、粳米、軟米的特點以及適合的產品~

秈米、粳米都是營養豐富的主食,含有多種營養成分。

每百克粳米中,約含蛋白質6.7g,脂肪0.9g,碳水化合物77.6g,粗纖維0.3g,鈣7mg,磷136mg,鐵2.3mg,維生素B10.16mg,維生素B20.05mg, 煙酸lmg以及蛋氨酸 125mg,纈氨酸 394mg,亮氨酸 610mg,異亮氨酸 251mg,蘇氨酸280mg,苯丙氨酸394mg,色氨酸122mg,賴氨酸255mg等多種營養物質。粳米品種不同,營養成分也不同,但是差異微小。

秈米的營養成分與粳米相比,差異極小。習慣上將秈米與粳米統稱為大米,大米的營養成分因品種不同而略有差異。同一品種大米的營養成分變化規律是:糙米>標二米>標一米>特等米。這是因為糙米皮層含有豐富的營養素,而在精白米加工過程中,部分皮層被碾磨掉,大米加工精度越高,碾去的皮層越多,大米的營養也隨之降低。

糯米一般不作為主食,更多的是作為小吃食品、地方風味食品的原料。這是由於秈米、粳米和糯米的直鏈澱粉、支鏈澱粉含量不同,造成三者在口感上有一定差異,即秈米米飯黏性小,脹性大;粳米米飯黏性偏大,脹性偏小;而糯米的黏性最大,脹性很小。

糯米與秈米、粳米的營養成分差異甚小。但是祖國醫學認為:與秈米、粳米相比,糯米性偏於溫,是重要的滋補食物。《本草綱目》里把糯米的功效歸納為四種:一是溫脾胃,二是止腹瀉,三是縮小便,四是收自汗。主治:胃寒痛、消渴、夜多小便、小便頻數、脾胃氣虛泄瀉、氣虛自汗、妊娠腰腹墜脹、勞動後氣短乏力、體弱。

有色米(黑米、紫米、紅米等)的營養價值比普通大米高。有色米富含蛋白質、賴氨酸、植物脂肪、纖維素和人體必需的礦物質鐵、鋅、銅、錳、鉬、硒、鈣、磷等,以及豐富的維生素B1、B2、B6、B12、D、E和煙酸,花青素、葉綠素及黃酮類和強心苷等葯用成分。尤其是含有一般大米缺乏的維生素C、胡蘿卜素等。有色米的蛋白質含量,比普通早秈米的蛋白質含量相對提高10.4%以上,比普通的晚秈米高22.1%。

有色米中含有強心苷、生物鹼、植物甾醇等多種生理活性物質,具有促進機體代謝、抗衰老等醫療保健功能。醫學臨床試驗證實有色米及其產品可顯著提高孕婦血中的血紅蛋白和血清鐵含量,防止妊娠時血紅蛋白下降,減少妊娠貧血病的發生率。有色米可治療營養不良水腫、貧血、肝炎、缺乏維生素B1引起的腳氣病等。有色米及有色米酒可以防治慢性腎炎、風濕及胃病等,對老年人縮尿有明顯療效。 28097希望對你有幫助!

⑼ 一個民族(漢、滿、蒙、苗、藏、朝等)或一個國家(韓、日、泰、美等)典型的特色都有什麼

民族:傣族

傳統節日:潑水節

生活習俗:傣語屬漢藏 語系壯傣語族傣語支。有招贅的風俗。男婚女嫁時,相互潑水以示祝福。跳「跌腳」 舞。男、女穿對襟或斜襟大袖短衫,長褲,纏頭。以農業為主。

飲食文化:傣族的飲食與飲食結構由其居住的環境決定,因炎熱所致,味喜酸、辣、苦(涼),三者皆可助開胃化食,消暑解毒殺菌。其食物種類極為繁多,除庭園種植和家庭飼養的物產以外,山野河流所產,似乎都可入食,戲言:「凡是綠的都是菜,凡是動的都是肉」。更有一些奇異之物如螞蟻蛋、蟬蛹、花蜘蛛、竹蛆、沙蛆、青苔等成為傣族喜愛的食品,使外人驚異不已。食物的烹制方法主要有烤、蒸、炸、煮、腌、剁、舂,特別講究佐料的配製。
民族:京族

傳統節日:唱哈節

生活習俗:京族人住在海島上。過去的房屋全是用竹木構造,以茅草或竹篾做壁,或塗上泥巴,或用石頭壓著。屋內鋪設竹條或木條,鋪上草席,入屋脫鞋,全家人就在草席上坐卧或吃飯。現在京族人的住房多為磚木結構的二層或三層樓,室內設施非常整齊、美觀,房屋周圍種植果樹、劍麻、仙人掌等。京族家庭實行一夫一妻制,嚴禁姑表通婚和族內通婚。京族人對訂婚和結婚非常重視,在禮俗方面也相當講究,要經過測八字、定彩頭、以定聘禮、「送日子」、「哭朝」、「開容」、迎親、拜堂、回朝等諸多環節。

飲食文化:以大米為主食,玉米、番薯、芋頭為雜糧。逢年過節喜歡吃糯米飯和糯米糖粥。肉食以魚蝦為多。

三、
民族:阿昌族

傳統節日:耍白象

生活習俗:阿昌族的服飾簡潔、樸素、美觀。男子多穿藍色、白色或黑色的對襟上衣、下穿黑色褲子,褲腳短而寬。小夥子喜纏白色包頭,婚後則改換黑色包頭。有些中老年人還喜歡戴氈帽。青壯年打包頭時總要留出約40厘米長的穗頭垂於腦後。男子外出趕集或參加節日聚會時,喜歡斜背一個「筒帕」(挎包)和一把阿昌刀,更顯得英俊而瀟灑。 婦女的服飾有年齡和婚否之別。未婚少女平時多著各色大襟或對襟上衣、黑色長褲,外系圍腰,頭戴黑色包頭。梁河地區的少女也喜歡穿筒裙。已婚婦女一般穿藍黑色對襟上衣和筒裙,小腿裹綁腿,喜用黑布纏出類似尖頂帽狀的高包頭,包頭頂端還垂掛四五個五彩小綉球,頗具特色。每逢外出趕集、做客或喜慶節日,婦女們都要精心打扮一番。戴上大耳環、花手鐲,掛上銀項圈,在胸前的紐扣上和腰間系掛上一條條長長的銀鏈……,此時的阿昌族婦女,全身銀光閃閃,風采萬千。 當你走進阿昌族山寨,你還會發現阿昌族青年男女都喜歡在包頭上插飾一朵朵鮮花。這朵朵鮮花,不僅美觀,而且他們還視之為品性正直、心靈純潔的標志。

飲食文化:阿昌族日食三餐,喜食酸性食品。過去青年男女有嚼煙、檳榔的習慣,牙齒往往被染成黑色,故又有「齒黑為美」的舊俗。 阿昌族以米飯為主食,也常用大米磨粉製成餌絲、米線作為主食。阿昌族喜吃芋頭,傳說古代慶豐收時,殺狗和吃芋頭必不可少。肉食主要來源於飼養的豬和黃牛。稻田養魚是日常吃魚的主要來源,食用時多將鮮魚用油煎或油炸,再加水和酸辣椒煮熟或 蒸熟即可上桌。以酸辣谷花魚(栽秧時將魚苗放入田內,谷熟後取魚,稱谷花魚)最具特色。腌制的鹹菜、鹵腐、豆豉常年必備,每餐不少。酒是白族人常年不斷的飲料,婦女常飲用糯米製作的甜酒,有濃郁的酒香和甜味;成年人和老年人多飲白酒。典型食品主要有:涼拌芹菜糝、冷凍、酸(火+巴)菜、過手米線。

四、
民族:土家族

傳統節日:趕年

生活習俗:男女多經對歌相愛結婚。土家族婚俗女子出嫁前,有「哭嫁」的風俗。為了准備哭嫁,女孩稍懂事,就要學習哭嫁。觀摩、學習如何哭,很小時就陪哭。在哭嫁時,口中念念有詞,叫做「送嫁飯」。哭嫁時,同村親友的女該都來陪哭。陪哭的人,哭得越傷心越動聽越感人越好。在出嫁前,姑娘如果不會哭嫁,就會受到歧視和譏笑。男方必須送粑粑到女方家,參加哭嫁的人多、范圍廣,而且有專門的哭嫁歌。在婚前哭嫁的時間短則五、六天,長則一二個月。哭的內容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媒人」「滿堂哭」「表姐妹哭」「堂姐妹哭」等等。喪葬基本是土葬,古代巴人也有火葬、懸棺葬、船棺葬的習俗。

飲食文化:土家族平時每日三餐,閑時一般吃兩餐;春夏農忙、勞動強度較大時吃四餐。如插秧季節,早晨要加一頓「過早」,「過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湯圓或綠豆粉一類的小吃。土家族還喜食油茶湯。 日常主食除米飯外,以包穀飯最為常見。紅苕在許多地區一直被當成主食。 土家族菜餚以酸辣為其主要特點,幾乎餐餐不離酸菜。豆製品也很常見,如豆腐、豆豉、豆葉皮、豆腐乳等。 土家族的飲酒必不可少。常見的是用糯米、高粱釀制的甜酒和咂酒。 典型食品:土家族人最愛吃粑粑(糍粑)臘肉、油茶等食品,還有合菜;團饊;綠豆粉(米粉);油炸粑。 補民族:錫伯族

傳統節日:抹黑節

生活習俗:錫伯族十分注重禮儀, 錫伯族人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忌諱之處。夜晚睡覺不得在炕上橫卧,不能把脫下的褲子、鞋襪等放在高處。不得從衣、帽、被、枕等物上跨過,如事出無意,須立即在燈火或火盆上把該物搖晃幾下,才算還凈。吃飯時不得坐在門檻上或站立行走,嚴禁用筷敲打飯桌、飯碗,他們認為要飯的才敲打碗筷。子女在偶數年齡時禁婚,起碼有一方是奇數,才能舉行婚禮。停靈在家時,禁止貓、狗在靈前繞過屍體,出殯忌申日。從正月初一到十五,婦女不做針線活兒。二月初二,禁止在地上劈柴。家有病人,要在大門外掛上布條或一束草,意為禁止外人入內。禁止婦女在西屋西邊小解(小便)。獻給海爾罕瑪法之馬,婦女不得騎用。媳婦不能與公公同桌用餐,也不能同坐;遞刀給別人要刀尖朝自己,刀把朝對方,忌食狗肉,族內同姓禁止通婚等。錫伯族能歌善舞。最喜愛的彈撥樂器叫"冬布爾",口弦也是錫伯人愛用的吹奏樂器,又稱口琴、口簧、響蔑,錫伯語稱為"瑪肯"。鮮卑獸――類馬似牛,吻上生角,背上長翼。是北方鮮卑等游牧民族喜愛的裝飾。傳說東漢鮮卑人南遷時,曾引導他們走出大興安嶺,平安到達南方大澤。因而成為鮮卑人崇拜的圖騰。錫伯族先民曾以此為准鉤繪出圖案。

飲食文化: 錫伯族飲食習慣有獨到之處。因其居住地區不同而有一些差異。錫伯族男子一般都有吸煙和飲酒的嗜好。據傳說,從前家家戶戶都做黃酒。家家戶戶都養豬、雞、鴨、牛、馬、羊,肉食自給自足。同時,也喜歡野味,每逢冬雪融化都外出打獵捕魚。農歷四月十八日,煮麵醬做「米順」盛入瓦缸中,用於做菜調味,或用青黃瓜、青椒等蘸著吃。到秋末,用韭菜、青椒、包心菜、胡蘿卜等切成細絲,腌制「哈特混素吉」。此外,錫伯族韭菜合子、南瓜餃子、魚湯等也別有風味。錫伯族以米、面等為主食,也食用奶茶、酥油、牛肉、羊肉等。
漢族音樂
漢族音樂代表<<中國婚禮進行曲>>也被稱為中國的<<親嘴歌>>.是中國農村地地道道的娶媳婦歌,歌詞是以北方方言<包括河北,北京,天津,黑龍,吉林 遼寧 ,山西,山東,內蒙古自治區 ,河南 等地方>為主,是用咱中國傳統的鄉音演唱的,讓人一聽就有親切感,尤其最前面的那一段童謠會勾起許多中老年人的美好童年回憶,讓人感慨萬千,讓人回味無窮.歌曲雖然是土了一些,可以說是土的掉渣,可是這個土恰恰是歌曲的特色,優點和耀眼之處,也是歌曲最有價值和意義的地方.因為咱們就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咱們離不開土.土是一種美,土是一種自然,土是一種淳樸,是我們中國人靈魂和本質的體現和象徵.
申寶峰先生所做的的<<中國婚禮進行曲>>特點是輕松歡快,幽默詼諧,喜氣洋洋,實用生活.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鄉村歌曲,也是正宗的中國風歌曲,因為中國有十億農民,佔中國人口百分之八十左右,只要適合中國農民口味的歌就是中國人的歌,就是中國風的歌曲,其中必須註明傳統兩個字,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咱們祖祖輩輩留下的寶貴財富,我們不能遺忘,我們也有屬於我們自己正宗中國味道的歌曲和婚禮.讓世界向我們中國文化看齊.這首歌所包含的內容和文化是非常多的,其中有中國獨特的喜文化,中國人從古至今就喜歡熱鬧喜慶,在歌曲中就融入了結婚時用的鞭炮,笛子等喜慶元素,讓人一聽就喜笑顏開,.還有中國特色的孝文化,中國老人最講究傳宗接代,延續香火,而中國人也自古最尊崇孝順的孩子,百德孝為先,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等是祖先們口口流傳至今的經典名言.在歌曲中也都能充分的體現出來.歌曲里還有中國傳統的夫唱婦隨,相敬如賓等等傳統文化.
其它代表音樂歌曲有茉莉花 , 牧羊歌,蘭花草, 小白菜, 蘭花花,刨洋芋走絳州, 蘇武牧羊, 北京的金山上 ,北京有個金太陽 ,鳳陽歌 ,鳳陽花鼓 ,收秋 ,大紅棗兒甜又香等。
藏族音樂
藏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的歌曲旋律優美遼闊、婉轉動聽。藏族音樂大體上可以分為佛教音樂和民間音樂。佛教音樂中最著名的是喇嘛唱的無詞的歌頌曲調。
藏族民歌高亢嘹亮,聽起來就有高原藍天遼闊的氣象,曲調悠揚,但也是以五聲為主。歌舞形式有「果諧」、「果卓」(鍋庄)等。藏族音樂的一些元素被漢族和西方音樂所吸收。有一些漢族歌曲作者模仿藏族音樂的特點創作了一些諸如《逛新城》、《青藏高原》一類的歌曲。近年來,西藏的藏族歌曲也融入了其它音樂的元素。著名的藏族歌手除了才旦卓瑪和主要演唱漢語歌曲的韓紅外,還有容中爾甲、亞東、瓊雪卓瑪等大量在藏區知名度很高的歌手。
正規戲劇方面,現在已經挖掘整理演出了藏族傳統歌劇《格薩爾王》。
滿族音樂
中國的東北和北京等地是滿族的聚居地。滿族最有名的民間樂器是源自清朝的八角鼓。滿族的搖籃曲《悠悠扎》等作品很著名,經常被用現代的漢語翻唱。
蒙古族音樂
蒙古族民歌分「長調民歌」和「短調民歌」。 「長調」有許多無意義的諧音字拉長唱腔,有草原空闊的風格。最有特色的樂器是馬頭琴,是一種拉弦樂器,由於琴柱上一般都雕刻一個馬頭裝飾,所以由此命名。
壯族音樂
壯族聚居區廣西是民歌的故鄉,男女青年經常對歌,有人甚至說壯族人一生唱歌的時間比說話的時間長。壯族民歌基本和漢族音樂風格相似,以五聲音階為主。歌詞有明顯的對仗格式,內容則以象徵、比喻等手法表述,以生活中的交流為主,有時歌詞也引用中國古典故事和典故。 壯族音樂可以在電影音樂劇《劉三姐》中一窺其妙。
傣族音樂
傣族音樂和南亞地區緬甸、泰國的音樂風格類似,曲調婉轉柔美,典型的樂器是葫蘆絲和象腳鼓,葫蘆絲獨特的音色一演奏就是傣族的音樂風格。
納西古樂
納西古樂是在雲南麗江納西族老人中間演奏的音樂,據說是從明朝時中原地區傳入的,由於當地原來交通不便,和外界交往不多,始終原汁原味地流傳下來,現在只有一批老人樂隊可以演奏,正在培養接班人,是中國14世紀音樂的活化石,受到音樂界的廣泛關注。
侗族音樂
侗族「大歌」是中國唯一採用和聲的民歌系統,基本為女聲無伴奏合唱,由各聲部嗓音的和聲配合非常和諧,曾在國際引起轟動,並多次獲獎。
維吾爾族音樂
維吾爾族音樂基本是阿拉伯音樂風格,非常注重節奏,用手鼓可以打出多達幾十種不同的節奏,樂器主要是適合在馬上彈奏的都它爾和熱瓦甫,最大的是冬不拉。維吾爾族的傳統音樂《十二木卡姆》包羅萬象,是許多民間音樂的源頭。
塔吉克族音樂
塔吉克族音樂和漢族音樂有較大的區別,善於運用半音,旋律婉轉多變,如同山鷹高鳴,最典型的是作曲家雷振邦為電影《冰山上的來客》配的歌曲,完全運用了塔吉克民歌的旋律。
朝鮮族音樂
朝鮮族音樂和朝鮮、韓國的音樂基本相同,主要樂器有長鼓和伽倻琴。伽倻琴類似中國古代的箏,比現代的箏小,彈法也不一樣,是放到盤坐的膝蓋上彈。音樂旋律有其獨特的風格。 [編輯本段]【民族形成】亦稱「民族起源」。指民族在人類歷史上產生的時間及其在產生前的發展過程,亦可指某個具體民族的起源與形成過程。民族並不是一有人類就有的,而是在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才產生的。人類最早的社會集團是原始群,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的需要,才結成穩定的集體——氏族。當時,最現實、最方便的紐帶是血緣關系。幾個親屬氏族又結合成部落。二次社會大分工破壞了氏族部落內部的血緣關系,在更大規模上以地緣關系結合成規模更大的共同體——民族。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聯盟→民族,這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規律。關於民族的形成時間,由於國內外學者對「民族」一詞涵義理解的不同,主要有4種不同的意見:①原始社會形成說。認為民族形成於原始社會。
②奴隸社會形成說。認為民族形成於奴隸社會,或比奴隸社會稍早的軍事民主制時期。
③封建社會形成說。認為民族形成於封建社會。
④資本主義社會形成說。認為民族形成於資本主義上升時期,在此以前不存在民族。 補充回答: 【民族特徵】①指構成一個民族所應具備的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共同心理素質這4個基本特徵。每一個基本特徵都具有特定的內容,他們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由於歷史的、現實的和民族自身形成發展中的原因,各種特徵具體在每個民族中的表現程度是不同的。
②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藝術、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心理素質等方面的特點。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並隨著社會的發展,自然環境和生活條件的改變而不斷變化。 [編輯本段]【民族經濟】特指從民族角度出發或帶有某種民族特點的經濟。從它的內涵來說,具有民族與經濟兩重因素。它並非是民族與經濟兩種現象或概念的拼合與相加,它是客觀存在的普遍現象,是在民族共同經濟生活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概念。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經濟聯系與經濟生活。因此,任何一種民族經濟必然具有與本民族自身相聯系的某些特點。在中國,過去一般多指少數民族經濟。歷史上,由於國內外統治階級的壓迫剝削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少數民族的經濟十分落後。新中國成立以後,黨和國家一直把大力支持和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經濟文化事業作為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務。如今,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和社會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已發生了巨大變化。 [編輯本段]【民族同化】一個民族(或其一部分)因受另一民族影響而喪失了本民族的特徵,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徵,變成其他民族的一部分的社會現象和社會過程。根據民族同化的原因、手段、過程、性質,分為強迫同化和自然同化兩種類型。強迫同化,是指喪失本民族的特徵,接受其他民族文化和特徵的變化過程,是用強制手段,即憑借暴力和特權來實現的社會現象。自然同化,是指各民族在長期交往和相處中,互相影響,如生產勞動、生活方式、文化習俗、審美意識等等都極其自然的發生變化,甚至改變了本民族的特徵,在自願選擇、自然適應的過程中變成了另一個民族的現象。 [編輯本段]【民族融合】①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徵,在經過長期的共同性增長的基礎上融為一體,民族差別得以最終消失。這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民族融合是一個長期的、自然的、緩慢的歷史過程,並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②指比較落後的民族(或其一部分)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和經濟文化交流中,因受先進民族影響而逐漸喪失本民族特徵,與先進民族融為一體的社會現象,即「自然同化」的現象。 [編輯本段]【民族精神】指民族性格中的正面和優秀部分,或民族道德與民族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基本內涵有兩個層面,一是相對於民族和民族社會的物質實質存在而言,指稱民族精神存在。民族精神存在包括它現存的精神面貌,主要表現在人類心理的不同層面及其積淀之上,因此,它與民族心理的涵義是相互溝通的。二是民族精神的狹義使用,特指以既定民族和民族社會為背景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中正面和富於肯定性價值的部分,它是對民族文化之優秀遺產的心理繼承,是民族和民族社會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並具體地內涵在民族社會與民族文化歷史的發展過程之中。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這種民族精神具有某種核心價值,成為某種向心力的源泉。 [編輯本段]【民族差別】指各民族之間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語言以及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差異。民族差異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它隨著民族和民族社會的發展而發生變化,但是不會在短期內消失,只要有民族存在,民族差別也必然存在。 [編輯本段]【民族關系】民族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相互關系的總和。是一個具有社會學與政治學含義的廣泛概念。在復雜的社會機體中,各種社會關系(階級關系、民族關系及其它各社會集團之間的各種物質的、政治的、道德與法律的關系等等)是相互交錯、互相制約的。一般地講,由於社會制度和所實行的政策不同,民族關系也隨之具有不同的本質和內容。從歷史發展看,民族關系的發展表現出兩種不同的趨勢:①在私有制和階級社會條件下,由於剝削階級中的反動統治集團為了維護他們的反動統治,總是挑起民族糾紛,唆使各民族互相殘殺,以實行其民族壓迫剝削政策,這就造成了民族與民族之間的不平等、不團結的關系;②在社會主義社會,由於消滅了剝削階級和生產資料的私有制度,鏟除了產生民族壓迫的物質基礎,民族間的關系基本上變為各民族勞動人民之間的關系。在我國,各民族在黨的領導下,已經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礎上,形成了團結、平等、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編輯本段]【民族問題】民族間的相互關系問題,主要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方面。它是多民族國家中,或在不同國家之間關系中經常遇到的社會問題,是在民族的活動、交往聯系中發生的問題。只要民族存在,就會有族際社會,也就必然產生民族問題。因為民族特點本身在使人們區分為不同民族群體的同時便包涵著形成民族問題的內部機制,民族特點導致民族差異,民族與民族差異的存在產生出不同的民族問題。而且,民族將是一個長期的歷史存在,民族差異的持久性也將使民族問題長期存在。只是在不同的歷史條件與時代背景下,民族問題的表現形態和內容不盡相同而已。如民族歧視、民族壓迫、民族剝削、民族奴役、民族糾紛和民族斗爭是階級社會民族問題的主要內容。在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由於消滅了剝削階級和生產資料私有制,鏟除了民族壓迫的根源,實現了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間的關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但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各民族間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事實上的不平等仍然存在,並成為其他民族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編輯本段]【民族聚居區】針對民族雜居、散居而言的,指同一民族比較集中居住的區域,可以理解為民族共同地域,是構成民族的基本特徵之一。歷史上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己賴以生存、繁衍和發展的生態環境——聚居區,並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民族間交往范圍的不斷擴大,在一個民族聚居區里還雜居、散居或聚居著其他民族,從而形成我國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特點。現在的民族自治地方就是在民族聚居區的基礎上建立的。 [編輯本段]【民族自治地方】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基礎上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行政區域。分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三級。據1990年統計,我國已建立了154個民族自治地方,有5個自治區、30個自治州、119個自治縣(旗)。基本形式有三種:①以一個民族聚居區為基礎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如西藏自治區、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②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少數民族聚居區為基礎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如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雲南省雙江拉祜族布朗族佤族傣族自治縣;③以一個較大民族聚居區為基礎,其中包括級別不同的若干較小規模的其它民族聚居區而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又包括有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等。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民族自治地方,都有一定數量的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這是歷史發展形成的,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民族自治地方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64.3%,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重要組成部分。 [編輯本段]【《民族畫報》】中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辦的綜合性刊物。1955年2月創刊,雙月刊,每期24面。1957年改為月刊,篇幅逐漸增到現在的44面。1960年7月~12月和1966年10月~1973年12月兩度停刊,1974年1月復刊。除向國內發行外,還向世界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現有漢、蒙古、藏、維吾爾、哈薩克和朝鮮等六種民族文字的版本。採用以照片為主、文字為輔的形式,著重介紹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各地區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學衛生等領域的成就及新人、新事、新風尚,介紹各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各民族地區的風光、建築、名勝古跡等。從而促進了全國各民族的團結和文化交流。 [編輯本段]【民族學院】中國專門培養少數民族幹部和專業技術人才的高等院校。第一所民族學院「延安民族學院」於1941年在延安建立。建國後,中國共產黨根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關於培養少數民族幹部的精神和1950年政務院第六十次政務會議《培養少數民族幹部試行方案》的規定,先後成立了西北民族學院、中央民族學院(1993年11月30日更名《中央民族大學》)、中南民族學院、西南民族學院、雲南民族學院、青海民族學院、廣西民族學院、廣東民族學院、貴州民族學院、西藏民族學院、東北民族學院(現稱大連民族學院)、西北第二民族學院、中央民族幹部管理學院、湖北民族學院。民族學院堅持培養少數民族幹部和專業技術人才的方針,主要招收少數民族學員。主要進行民族問題、民族經濟、民族歷史、民族藝術、民族語言文字、民族文學等方面的教學和研究。除設有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各系科外,還設有幹部培訓部、預科班等。幾十年來,為民族地區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為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04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36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381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974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01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67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59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17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64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