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種水稻多少斤
Ⅰ 水稻一般畝產多少斤
水稻一般畝產1400斤。
品種直接決定了作物的產量高低,也是高產的前提。比如說如果要創出1400斤的高產,那麼如果是選擇水稻自交品種的話,幾乎是不可能的,當然農家品種也肯定是不現實的。
在此需要指出一點,許多朋友可能會提到既然自交種的水稻產量低,其實許多優良的水稻都是自交種,蒸煮品質更佳,這也是至今自交種沒有被完全淘汰的一大原因,而且至今依舊能夠佔到30%以上的種植面積。
另外需要指出的就是大家對於優良品種的理解可能有些偏差,優良不只是產量高,而且具有區域性,比如說在河南產量非常高的品種拿到湖北種植就不見得會好,而且優良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對於品質、抗性、產量多方面的反映,而且是在特定區域能夠實現上述標准我們才能夠稱之為優良。
(1)泰國種水稻多少斤擴展閱讀:
水稻生育時間影響產量。
一般來說稻穀的生育時間越長,後熟的越充分,灌漿時間越長,稻穀的產量也會越高,這一點是大概率的;比如說早稻的種植生育期一般比較短,因此指望早稻獲得高產,其實是比較困難的。
另外就是大家知道東北米產量、品質比較高,其中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就是那邊的生育期比較長,這樣的話能夠得到充分的成熟。南方來說,要獲得高產,通常也是選擇種植中稻,這樣生育時間比較長的品種。
Ⅱ 泰國的長粒稻米產量也不錯,為啥在中國沒有大規模種植
秈米的口感比起粳米來說,沒有那麼糯口,吃進嘴裡都是粒粒分明的,不像粳米黏性大,吃起來都是黏在一起的。做炒飯這些都是要求使用秈米。印度人很少吃白米飯,這種長稻米煮熟又細又長,看著產量很高,其實這種稻米的產量普遍偏低(每畝一般八九百斤),而我國的雜交水稻每畝產量也不低於1200斤。
Ⅲ 泰國在東南亞水稻種植面積大的原因
應該是a吧
一種作物種植分布范圍,應取決於適合該作物生長的立地條件和自然條件(當然到了現在農業科技發達,溫室大棚、無土栽培等也可以突破環境條件限制)水稻一直在東南亞地區廣泛種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土地肥沃和高溫多雨。
個人感覺種植水稻和人口密集應該是因和果的關系,即先興起種植水稻才促成人口的繁榮。按照古時候,在中國主要糧食作物「五穀」就是指:谷、黍、麻、麥、豆。其中最有優勢的就是水稻(谷)——畝產量高,一般水稻的畝產量都是小麥的2-3倍,比其他麻、豆什麼的更不用說了。另外水稻還有個優勢就是生長周期短,在我國南方省區基本可以一年輪作2輪,在海南甚至可以輪作3輪!在相同面積和相同時間內,水稻產量遠遠高於其他幾種糧食。糧食的高產量從而降低了人們的生活成本,間接的促進了人口繁榮。
最後要說的是選項4了,不是人們口味決定作物,而是作物的分布范圍決定了在該范圍內人們的口味。例如,在北方只能種小麥,想吃水稻只能在南方調運,無疑加大了生活成本,廣大民眾所以也不得不喜歡上本土作物的口味了。
Ⅳ 泰國是著名的稻米出口國之一,為什麼
泰國香米緣何香飄四海?
泰國香米以其優良的品質享譽世界,作為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國,泰國稻米出口遍及五大洲100多個國家,其國際貿易量在世界貿易中所佔的份額常年在30%以上
一、泰國稻米發展的基本情況
泰國位於北緯6°-20°,屬熱帶地區,氣候呈熱帶季風氣候類型。全年可明顯分為三季:3-5月為旱季,6-10月為雨季,11月至次年2月為涼季。全年月均溫度22°-25℃,年均降雨量1000mm,全年日溫差較小,太陽輻射較充裕,適合於水稻生長。
水稻是泰國最主要的農作物,既是泰國人的主食,又是出口創匯農產品。泰國的稻田約1093萬hm2,佔全國耕地總面積52%;從事水稻生產的有406萬戶,占農業總戶數的77.5%;稻米年產量為1800萬~2600萬t,稻米生產總值1128.27億泰銖(摺合人民幣約235億元),稻米年出口創匯800億泰銖。稻米產業在泰國農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泰國稻米科研情況 泰國對水稻科研工作十分重視,1983年成立了直屬泰國農業合作部農業司領導的全國性水稻研究所,負責管理全國的水稻研究工作。水稻研究所下設7個區域性研究中心(含一個民間研究中心),每個稻作研究中心負責管理若干個稻作試驗站,全國共有23個稻作試驗站,每個試驗站負責若干個省(全泰國共76個省區)的稻作問題研究工作。由此形成了履蓋全國的強大水稻科研網路。泰國的稻作研究所、中心和試驗站隸屬泰國農業合作部農業司垂直領導,屬政府公務員序列,科研經費充足,科研人員待遇高,可以潛心搞好科研工作。
品種改良是泰國稻作研究中的一個主要方面。在品種改良上,始終注意品質優先,符合品質標準的方能進入區試和審定,否則即使產量提高再多也不應用於生產,因而1959年推出的優質香米品種「好茉莉」(Hommali,商品名)現在仍然是泰國主要的應用品種之一。為了防止「好茉莉」退化,泰國的水稻研究中心、試驗站非常注重品種的提純復壯工作,不斷生產原種提供給推廣部門和農民,確保每2-3年能更新一次,從而確保高檔優質大米的品質。
泰國的水稻科研機構在注重品種改良、提純復壯的同時,也注意水稻其他技術的研究如耕作栽培、生理、植保、土壤肥料、種植制度、農業機械等。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十分重視產後技術的研究,研究內容包括稻米加工技術,以稻米為原料的食品(如米食糕點、冰淇淋)開發技術等。
2.稻米生產情況 泰國的水稻以普通稻為主,兼有小面積的深水稻和陸稻。全國都可種植水稻,根據自然地理條件和農作方式,劃分為四個稻作區,即北方稻區、東北稻區、中部稻區和南部稻區。泰國稻米生產條件較差,絕大部分稻田屬「望天田」,因而雨季是泰國水稻種植的主要季節,只有在灌溉地區或水源充足地區才種植雙季稻。泰國常年種植收獲的947萬—1030萬hm2水稻中,作主季種植的為893萬-913萬hm2,在旱季靠灌溉的雙季稻僅為49.3萬-114.7萬hm2。由於「望天田」面積大,加上米價較低,稻農投入積極性不高,肥料投入少,呈廣種薄收狀況,水稻單產水平較低,平均單產為1650-3000kg/hm2。為了改變泰國水稻生產水平低的狀況,降低水稻生產成本,提高泰國大米的國際市場競爭力,泰國致力於推廣和嘗試應用HYV綜合技術、施肥技術、病蟲綜防和生防技術、直播和機耕及省工節本技術、提高品質技術和實施一系列「國王項目」,對推動泰國水稻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水稻生產能力得到了較大提高。在過去的5年中,雖然主季稻面積年均下降0.45%,而總產仍然維持在1600萬—1900萬t,單產達到2063.5~2187kg/hm2,分別提高了2.44%和0.57%。同期,由於灌溉條件改善,雙季稻也有所發展,面積年均增長23.34%,總產達到190萬-480萬t,單產達到4074~4537.5kg/hm2。
泰國水稻生產所用的品種也有較大發展,目前已有產量顯著超過「好茉莉」且有茉莉花香味的品種如RD15等,單產水平比「好茉莉」高10%以上。當前品種的分布狀況是地方性農家種佔18.38%,RD系統佔30%,「好茉莉」佔26.04%,改進型品種佔25.1%。值得關注的是,泰國在水稻面積下滑的情況下,香稻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種植面積年均遞增2.4%以上,由1993年的229.2萬hm2上升到2000年的281.6萬hm2。
3.稻米加工情況 泰國稻米加工業十分發達,已由過去的小企業向中大型加工企業方向發展。如帕圖木(Patum)大米加工倉儲大眾有限公司是一個具有4個子公司的大型稻米上市公司,日加工糙米達1000t、拋光100t、包裝500t、裝卸3000t、風干2400t,有容納7萬t稻穀和1.2萬t大米的大型倉儲。公司的產品包括香米、白米、蒸米、糙米、碎米、米粉、糠油、谷灰等。稻穀收購入廠時,公司要對稻穀進行抽樣和小型加工試碾,測定水分、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外觀品質、食味品質等(全過程僅需10min),依質定價,然後再送貯存庫進行清潔、乾燥、分貯。加工生產過程十分講究,全自動化程度高,程序包括粗選→精選→剝殼→去皮→篩選→色選→拋光→去雜→分級→包裝,泰國大米拋光的技術含量較高,主要是水分和濕度控制技術十分嚴格,確保了大米質量上檔次。該公司還對加工副產品進行綜合利用,將谷殼做燃料用於發電,將發電後的稻殼灰做肥料供應出口,而將米糠提取糠油,干糠作飼料。
泰國對出口大米的質量要求十分嚴格,生產廠家都建立了企業質量標准,國家有統一的稻米分級標准。泰國稻米標准中將白米分成11個等級,各級中對米粒長度、米粒完整度、碾磨程度、雜物允許量、水分含量都有對應的規定。
4.稻米貿易情況 泰國的稻米貿易受開放式的貿易環境影響較大。目前普通稻穀的收購價為5000泰銖/t,香稻的收購價為8000泰銖/t,有機稻穀的收購價比相同類型的稻穀高30%-40%。
在泰國的稻穀總產中,每年國內消費的約為1200萬—1300萬t,占稻穀總產量的60%,近年來盡管泰國人年均消費稻米大幅下降,由1977年的148.61kg降到現在的109kg,但在整個國內稻穀消費中,直接的家庭消費仍有1000萬-1100萬t。除此外,每年作為稻種的約90萬~100萬t,其餘部分被加工成工業產品,工業用糧呈現上升趨勢。
稻米是泰國最主要的出口創匯品種,為保證泰國大米在國際市場的品牌形象,出口的泰國大米必須經專門的稻米監察委員檢查,符合標準的方能出口,1994—1998年泰國每年平均出口量為480萬-650萬t,約占總產量的26%,年出口創匯800億泰銖。在所出口的大米中,香米出口量約為每年110萬t,占出口總量的20%左右。但近幾年香米的出口價格幾乎翻一番,由1994年的12080泰銖/t上升到1998年的23739泰銖/t。
泰國大米出口遍及五大洲的100多個國家,主要的出口市場在亞洲,占出口總量的63.78%,其次是北美、南非和歐洲,分別佔13.4%、9.83%和8.09%。中國是泰國香米的最大出口國,年出口量為20多萬t。近年來,由於中國香米生產的發展,香米進口量正在縮小,已由1995年的26.155萬t降到1998年的22.479萬t。
Ⅳ 泰國的長粒稻米產量也不低,為什麼在中國沒有大規模種植
粳米米粒穀粒多呈橢圓形、米粒豐滿肥厚,黏性較強、脹性小。顏色蠟白,呈透明或半透明,質地硬而有韌性,煮後粘性油性均大,柔軟可口,但出飯率低,並且粳米產量遠較秈米為低。西餐的炒飯講究的是飯粒完整,不粘連,鬆散,口感更像我們早年的早米,產量高,一年可以種雙季,但它的口感差,硬,粗糙,現在很少人吃那個米了。
水稻的「兩性一期」是指水稻的感光性、感溫性和基本營養生長期。由於基本營養生長期也稱為基本營養生長性,故水稻的「兩性一期」亦稱為水稻的「三性」。氣候條件不適宜種植這種長粒大米,印度泰國都屬於熱帶氣候,而我國屬於熱帶氣候的只有海南的一部分。 我國南方也有種植長粒米,這種米沒有多少粘性,有獨特的味道。
Ⅵ 泰國水稻是出口的,但是泰國水稻單位面積產量低,為什麼
單產面積地的原因:1、泰國"靠天田"多。在泰國常年水田面積13500萬畝當中,75%是"靠天田"的單季稻,常在6-12月的雨季種植稈子比較高的優良品種(平均單產為120公斤/畝);需要灌溉的雙季稻僅佔20%,常在1-6月的旱季通過灌溉多種植一季經過改良的矮稈品種(平均單產為230公斤/畝以上);3%左右為深水稻(指在50厘米以上水深條件生長的水稻,一般淺水撒種,漂在水上,隨水增深而漸長高。有的深水稻株高達到3米-5米,平均單產100-200公斤/畝);2%左右為旱稻(單產也比較低)。
2、常規稻品種多。泰國水稻主要是常規稻品種。據泰國水稻所所長介紹,泰國常規水稻要佔98%以上,雜交水稻不足2%。而我國則主要是雜交水稻。1998年的雜交水稻播種面積占水稻總面積的61%以上,常規稻僅佔39%。
不過盡管如此,泰國的稻田分布面積廣,種植規模大,加工設備多為他國生產,加工技術水平和市場化管理相當先進,所以泰國國內的稻米生產過剩,加之品質較好,受國際市場歡迎,約有40%左右用於出口。
Ⅶ 泰國發展水稻種植的條件
1.泰國地形以平原和低矮丘陵為主,地勢平坦,土壤肥沃2.泰國為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水資源豐富,有利於水稻生長3.泰國勞動力豐富4.泰國種植水稻歷史悠久,經驗豐富
Ⅷ 水稻畝產多少斤,附水稻的種植方法
(4)防除雜草
①直播稻的生長期較長,苗期群體較小,稻田內一旦出現雜草便容易受害,所以齊苗後應結合間苗、補蔸的工作防除雜草,之後每隔10-15天防除1次,連續防除3-4次。
②除草劑的種類多樣,而且使用方法和防除對象均有差異,所以如果要使用葯物進行防治,則需根據雜草的類型來選擇。
③使用除草劑時要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防止田間出現葯害。
Ⅸ 泰國稻田主要分布在
( 1) 北方稻區( 包括平原區、北部低地) 。人多地少,平均每戶種植稻穀為2hm2, 稻田面積約220 萬hm2, 佔全國稻田的23%, 灌溉條件較好, 水稻單產為全國最高( 3 450kg/hm2) ;
( 2) 東北稻區( 呵叻高原) 。平均每戶種植稻穀為2.6hm2, 稻田面積約480 萬hm2, 佔全國稻田的44%, 土地平整, 土壤瘠薄, 生產條件較差, 水稻單產為全國最低( 1 200kg/hm2) , 是香米主產區;
( 3) 中央稻區( 湄南河平原, 土地平整) 。人少地多,平均每戶種植稻穀為3.2hm2, 稻田面積約200 萬hm2, 佔全國26%, 平均單產2 250kg/hm2 左右, 是深水稻的集中產區;
( 4) 南部稻區( 馬來半島, 山區) 。面積50 萬hm2,平均每戶種植稻穀為1.3hm2, 稻田面積佔全國的7%左右,平均單產為1 875kg/hm2, 以經濟作物為主。
Ⅹ 水稻產量每畝多少斤
水稻的畝產量為2000-2400斤左右。
具體的畝產量會受到不同地區、不同環境、不同氣候、不同品種等因素影響。種植水稻之前必須先將稻田的土壤翻整1遍,這個過程分為粗耕、細耕和蓋平。水分管理可以採取淺、濕、乾的間歇灌溉方法,這種方法除了在孕穗期及揚花期不能使用之外,全期都能採取間歇灌溉的技術。
稻穀畝產一般多少斤稻穀:
1、一般種植情況下,水稻畝產量為2000-2400斤左右。要注意,具體的畝產量會受到不同地區、不同環境、不同氣候、不同品種等因素影響,這些元素都會導致產量不同,通常採用優良品種並且在科學的管理下水稻容易高產。
2、種植水稻之前一定要先將稻田的土壤翻整1遍,這個過程主要分為粗耕、細耕和蓋平,以前的農戶一般會利用水牛進行整地,現在基本上使用機器。
育秧苗時要先撒下稻種,然後再往土上灑1層稻殼灰即可。目前大部分的秧苗都是由育苗中心進行培育,好的稻苗是種植成功的關鍵。秧苗培育好之後可以將它插進稻田裡面,傳統的插秧法一般使用秧繩、秧標或插秧輪。
3、水分管理主要採取淺、濕、乾的間歇灌溉方法,除了在孕穗期及揚花期不能使用之外,全期都可以採取間歇灌溉的技術。
盡量不要使用大水漫灌的方法,長期大水漫灌會導致土壤中的前茬根系和秸稈腐敗釋放出氨氣以及含硫的有害氣體,毒害根系。土壤如果長期處於浸水的狀態,會導致孔隙度降低、通透性下降,不利於根系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