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樣年華為什麼要去泰國拍
1. 泰國充斥著神秘的東南亞景色,非常令人神往,有哪些電影是在泰國取景的
曾經有半年我瘋狂的痴迷於泰國電影。幾乎從網上搜羅了成打的泰國電影去觀看,是因為我看了一部小清新泰國電影——
1.初戀這件小事
這部電影可謂是一部經典之作了,王家衛的佳片,梁朝偉和張曼玉的動情演繹。據說這部電影也曾在泰國取景,具體地方不太清楚。但是電影是我刷過N次的了。
2. 《花樣年華》講的是什麼內容
劇情簡介
1962年的香港,兩對年青的白領夫妻成為鄰居,但周太太和陳先生竟然勾搭成奸,而周慕雲(梁朝偉飾)和陳先生的太太蘇麗珍(張曼玉飾)則被蒙在鼓裡。後來,周幕雲和蘇麗珍發現了各自配偶的秘密,兩個被配偶遺棄的人開始見面,並共同商量未來可能出現的事情。
時光平平淡淡地過去,但別人的閑言碎語竟讓兩人發現自己心底最不願發現的秘密:他們互相深愛上了對方。後來,周慕雲離開了香港。多年後,周慕雲再回舊居,卻聽說當年的鄰舍已換成了一個商人的太太,於是周幕雲惆悵的離開了舊地。
角色介紹
1、蘇麗珍演員張曼玉
公司秘書,陳先生的太太。面對丈夫的出軌,她為自己的情慾和社會身份尋找出路,結果卻進退失據。面對流言蜚語,她有意疏離周慕雲,不敢讓周慕雲送自己回家,甚至連周慕雲的傘也不敢打。但當周慕雲要離開時,她開始流露出不舍之情。
2、孫太太演員潘迪華
蘇麗珍的房東,精明而細心。當她發現蘇麗珍同周慕雲往來密切的事情後,曾提點蘇麗珍不要做出越軌的事情,要擺正自己的身份和位置。
3. 誰能給我講講梁朝偉,張曼玉主演的電影《花樣年華》的梗概我有點沒太看懂。
一個有關人生的命題兩段互為交織的愛情三位頂級影人的力作 二十世紀六十代的香港。報社編輯周慕雲攜妻搬入新居,與蘇麗珍夫婦成為鄰居。周慕雲和蘇麗珍差不多每天都會在狹窄的樓道上擦肩而過,在各自的配偶出門工作時兩人終於認識了。閑談間,他們發現自己的另一半竟然彼此搭上了。不知是報復,還是巧合,周慕雲和蘇麗珍忽然覺得分外投緣,開始時兩人只是逛街閑聊,但漸漸地雙方感情已變得不同尋常。他們在配偶背叛的陰影下,各懷心事地走近,有時她彷彿很依賴,有時又突然叛離;他想要佔據,但又缺乏勇氣。 就在這充滿矛盾的心理中,他們試圖讓感情淡然而去,卻又不能割捨,兩人之間這種若即若離的感情好像註定要各奔東西。 本片榮獲2000年第53屆嘎納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最佳藝術成就獎。 從《東邪西毒》、《阿飛正傳》,到《春光乍泄》、《重慶森林》,王家衛的作品總是顯出出人意料的異樣和別致,人們由此對他新近完成的《花樣年華》充滿好奇和期待也就不難理解了。 《花樣年華》講的是一段婚外情,但從一開始王家衛就已決定要跳出有關一段情的束縛,因為這種感情的結局只有兩個,一是他倆在一起,另一個則是他倆分手,各回自己配偶的懷抱……太悶,毫無倦意。他感興趣的是戲中人在這個故事的處境中的行為,如何保守秘密和分享秘密。他認為,本片除了講愛情之外,還跟一個時代的終結有關。1966年是香港歷史的轉折點,四十年代不少內地人移居香港,經歷二十年的安定和新生活之後,他們要再度面對轉變。 之所以在這部影片上花了這么長的時間,王家衛承認是自己沉得太深。他在片中嘗試表現出生活變化的過程。日常生活永遠是一種慣性——同一條走廊、同一條樓梯、同一個辦公室,甚至同一段背景音樂,但人們卻能看到兩位主角在這個不變的環境中的變化。「重復」有助於觀眾看出人物的變化。 為了精心營造出劇中人的生活和上海房東的氛圍,王家衛還特別設計過一份菜單,每個季節換不同的時令菜餚,並找來了一名上海女子當廚師,拍片時演員會吃她燒出的菜餚。王家衛希望這部電影包含他所有熟悉的風味,觀眾或許一點也察覺不到,但它們對王家衛來說意義最大。 當有人問導演,為何影片中梁朝偉和張曼玉的配偶都沒有正面鏡頭時,王家衛解釋說,「最主要的原因,是戲中的兩位主角要演繹的,是他們對自己配偶所說所想和所做的看法,換句話說,我們將看到兩種關系——偷情事件和被壓抑的友誼——在單一的一對配偶中發生。」這種結構是從阿根廷作家Julio Cortazar那兒學到的技巧。 影片結尾一場外景選在了柬埔寨的吳哥窟,王家衛說這某種程度上是一次意外。影片需要一些在視覺上跟電影的其餘部分對比較大的東西,需要一些平衡、一些有關自然和歷史的東西。當時劇組正在曼谷拍攝,面對著當地的廟宇和佛寺,他們找不到符合要求的目標。泰國製片提議去吳哥窟,並保證這不像想像中那麼難,事實上兩天之後劇組就獲得了柬埔寨政府的批准。原先只打算拍一天,最後實足拍了三天。這段戲的效果怎樣,有個花絮頗有代表性:劉嘉玲在看到梁朝偉在吳哥窟對著一個牆洞說出心中秘密那場戲時感動得流下了眼淚,不過梁朝偉演得實在太好,以致於她忍不住懷疑現實中的他說不定也有自己的秘密沒有告訴她。
4. 求《花樣年華》影評
如果你願意做天使------《花樣年華》
作者:九月薇影
《花樣年華》轟轟烈烈上映那年,我還沒有談過戀愛,更不懂婚姻。報紙上鋪天蓋地宣傳著張曼玉的旗袍,成功地挑逗了每一顆中國人的好奇心。
我至今仍然可以清晰地回憶我那個時候觀看這部電影的感受。剛開始我是好奇,後來我是不耐煩,在電影演到一半我仍然只可以在逼仄的樓道里看見張曼玉不斷變換著旗袍與梁朝偉交換眼神和說一些莫名其妙的對白時,我真的抓狂了。我憤而關掉了影碟機,抱怨了句,瘋子!
不過電影的主題曲卻一直是我這么多年來喜歡的一首歌,MP3和手機換了又換,從不忘把《花樣年華》存進去。有人說王家衛是天才的音樂大師,總能為自己的作品找到最能被詮釋的旋律,我很贊同這個觀點。
昨天閑來無聊,突發奇想決定重新看一次《花樣年華》,倒還真生出物似人非的頗多感受來了。
依然是記憶猶新的逼仄樓梯,張曼玉和梁朝偉在搬家的那一天因為一捆書而認識。梁朝偉自我介紹姓周,張曼玉卻答「我先生姓陳」,一句話不經意就流露出了一個保守的女人對婚姻的忠誠信任和依附。甚至盡管她每天都在幫助老闆在幾個女人之間周旋,卻在自己的世界裡堅持著純真。
當梁朝偉開始懷疑自己那經常上夜班的妻子與鄰居有著曖昧關系後,終於忍不住約出了情敵的妻子,那個讓同事垂涎三尺的漂亮女鄰居張曼玉。想不到張曼玉卻冷靜地對他說,「我以為只有我一個人知道。」
兩個人在回去的途中,想著各自正在承受的背叛,有苦難言。值得令人回味的細節是,張曼玉竟然還在那一刻堅持說自己的丈夫是不會主動要求別的女人一起過夜的,言下之意,他的背叛只是受到了梁朝偉妻子的誘惑。梁朝偉卻爭辯說這種事情一般都是男人開口,他還叫張曼玉自己試一試,看能不能把那句「今天晚上我們不回去了」說出口。張曼玉一心想要求證出丈夫的被動,卻最終還是在那句話之前失敗了------「我說不出口」,她無限悲哀地說。她說不出口,她認為女人是不該說出那句話的。
然後梁朝偉一語道破了本質------「誰先說的,這重要嗎?」
是啊,背叛就是背叛,幹嘛還非得去追究出誰先提出來要背叛。但張曼玉就是不肯釋懷,她一直在叨念:我就是想知道他們是怎麼開始的,像個祥林嫂。王家衛真的很殘忍,這個細節相當冷。都是煙火男女,要戀愛要結婚要過日子,當最親密的人不聲不響地在你的背後捅上一刀,作為女人的張曼玉卻一直自欺欺人暗懷秘密,最後眼看真相揭然,她卻還傻乎乎地可笑地去執著於究竟是誰開始策劃背叛,並企望丈夫是被動的那一方。
我終於理解王家衛為什麼要讓張曼玉在一場電影中換幾十件旗袍了。因為她太美好了,美得傻傻地,美得令人心疼,美得充滿遺憾。當她抱著纖細的手臂,對著斑駁的圍牆嘆息「原來婚姻是這樣復雜的事情,不是一個做好就好了的事情」,我看到一種我們無力改變的殘忍正在切割一份曾經無限純真的心情。張曼玉是深愛著她丈夫的,這種深愛或許已經因為婚姻的瑣碎而漸漸隱匿,但突如其來的背叛一方面使她傷心欲絕難以招架,另一方面卻也使得這種幾乎已經深入她骨髓的愛和愛的慣性得到了喚醒。只是,她已經被這份愛拋棄了而已。
王家衛喜歡讓自己的主角寫武俠小說,梁朝偉在《花樣年華》里寫武俠小說,在《2046》里也寫武俠小說,並且男女主角的愛情都是通過共同寫武俠小說開始的。很有意思的一個細節是,梁朝偉專門在酒店裡租住的那間用於他和張曼玉約會的房間,門牌號竟然是2046。這是後話了。
張曼玉第一次在梁朝偉的房間里與他討論武俠小說那一段戲拍得很細膩。良家婦女張曼玉從來沒跟丈夫之外的男人在別人的房間里共處過,她未做虧心事卻擔心鬼敲門,鄰居在過道里打麻將,她嚇得不敢出門。最後,迫不得已在梁朝偉的房間里過夜。清白之夜。這是兩個互有好感的孤男寡女,其實只要他們願意,不管是抱著報復還是放縱的初衷,似乎如今的觀眾都不會再去指摘他們。但,他們要做天使。就憑這一點,我覺得王家衛骨子裡有著對某種純真的堅持,或者還有著對愛情的相信。這么多欺騙傷害日日夜夜上演的現世,一夜情已經可以被高調寫進歌詞傳唱的現世,他竟然固執地讓兩個已經被愛侶背叛拋棄的彼此吸引的男女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只談武俠小說不言風月的夜晚。
當梁朝偉對張曼玉承認自己是真的愛上她了之後,張曼玉感情的世界開始有了微妙的變化。但一個天使般美好的女人是不習慣背叛的,對,我覺得這就是一種習慣。或者,是一種需要現代人去反思的底線,打碎規則當然不是件多麼有技術含量的事情,誰都有能力做。而有分別的是,魔鬼和妖怪對此樂此不疲,天使卻懂得剋制自己。
梁朝偉和張曼玉都是天使。
也許有人不同意我的觀點,說他們傻,思前顧後最終都沒能在一起。而我想說的是,是的,他們大可以在第一天知道真相後就在鄰居的麻將聲中上床。那麼他們倒真是什麼遺憾都不會有了,因為他們壓根就不會相愛了。情慾與愛情沒有任何關系,並且常常殺死愛情。兩個男女如果在不相愛的情況下就做愛了,那麼他們多半也不會再相愛了。對彼此的身體都已經熟稔了解,誰又還有閑情去了解他的靈魂呢?但愛情卻是關乎靈魂的嬌貴情感。梁朝偉張曼玉為彼此贏得了了解,贏得了靈魂擁抱的機會,才會有愛情。在這個太過聰明的世界,愛情是傻子才有機會享得的福。
他們也曾為這份愛情的最終走向做過最後的試探和努力------如果有一張多餘的船票,你會和我一起走嗎?
為什麼要試探,而不是沖動地邀請-----我要你跟我一起走!因為他們已經不年輕了,愛過,憧憬過,無奈過,被傷害過。誰又能保證這一刻的甜蜜不是下一刻痛苦的楔子呢?他們害怕了。
我覺得影片的結局相當完美。張曼玉為了紀念這段愛情,單身帶著孩子租住回原來認識梁朝偉時的公寓。梁朝偉在異國的神廟里對著石牆傾吐自己的秘密,關於愛的秘密。
影片的最後,屏幕上為我們打出這樣一段話:那些消逝了的歲月,彷彿隔著一塊積著灰塵的玻璃。看得到,抓不著,他一直在懷念著過去的一切。如果他能沖破那塊積著灰塵的玻璃,他會走回早已消逝的歲月。
打碎那張蒙著灰塵的玻璃或許真的可以走進另一個想要觸摸的世界。但,因為不敢確定那個世界和這個世界是不是真的有著絕對本質的區別,所以他們都在徘徊猶豫著。或許這就是結局,又或許就在下一秒,你會聽見玻璃截然碎裂的聲響。
5. 曾被評為21世紀最偉大的電影之一,《花樣年華》憑什麼會獲此榮譽
整部電影沒有過多的修飾,但是細節方面做得很好,包括女主角的妝容和穿著,都是非常精緻的,很符合她的形象,再加上兩位演員的精湛演技,值得獲得這個榮譽的。
6. 花樣年華的劇情介紹(詳細)
劇情:
1962年的香港,報社主編周慕雲(梁朝偉飾)和太太搬進了一幢公寓,
與他們同時搬來的,還有另一對年輕夫婦——蘇麗珍(張曼玉飾)和丈夫。
直至有一天,兩人突然發現各自的另一半原來早已成為一對婚外戀的主角,周慕雲和蘇麗珍不得不共同面對這個現實。兩顆受傷的心小心翼翼、難舍難分,卻最終化成了無緣的傷痛。他們在配偶背叛的陰影下,各懷心事地靠近。
那是個讓一切變得飄搖不定、難堪的所在。有時她彷佛依賴但又會突然叛離。他想要佔據,但缺乏勇氣。他想要放縱,但是面對她那莊重的神色,他感到說不出來的怯弱。
見不著時,愈來愈想。那些背著人偷來的、幽室相守的時光,是多麼和煦而平靜。那些久候不至的苦等,明知是她卻沒有聲音的電話,又是多麼的熾熱和辛酸。直到他做出了遠行的決定,才向她道出了真心。而此時此刻,他不禁想到他真正背叛了的人,也許是她。
一切都褪去了,香港、1962年、那個陳舊的秘密。不管當初是為了報復或色誘,抑或單純的慰藉,到最後,只剩下眷顧…
電影《花樣年華》由王家衛導演,梁朝偉和張曼玉主演,改編自劉以鬯的《對倒》,於2000年公映。影片先後斬獲或提名五個國家(法、德、英、意、澳)電影界最高獎的最佳外語片,是迄今歐美影評界綜合評價最高的華語電影之一。影片於2009年被美國CNN評為「最佳亞洲電影」第一位,2012年被英國電影學院召集的全球八百餘位影評人選為「電影史上最佳影片」第二十四位(入選華語電影第一位)。
相關資源:
花樣年華花樣年華(2000)
鏈接:https://pan..com/s/1h-wXy1I-qVbUR8PAtBBUyA
7. 花樣年華電影解析
1962年的香港,兩對年青的白領夫妻成為鄰居,但周太太和陳先生竟然勾搭成奸,而周慕雲(梁朝偉飾)和陳先生的太太蘇麗珍(張曼玉飾)則被蒙在鼓裡。後來,周幕雲和蘇麗珍發現了各自配偶的秘密,兩個被配偶遺棄的人開始見面,並共同商量未來可能出現的事情。
時光平平淡淡地過去,但別人的閑言碎語竟讓兩人發現自己心底最不願發現的秘密:他們互相深愛上了對方。後來,周慕雲離開了香港。多年後,周慕雲再回舊居,卻聽說當年的鄰舍已換成了一個商人的太太,於是周幕雲惆悵的離開了舊地。
影視評價
《花樣年華》以其獨特的電影語言和敘述模式,以及帶有王家衛獨特標記的風格特色,實現了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
通過獨特的電影敘述模式,影片煥發出了脫俗的氣質和悠長的內蘊。王家衛把片中簡單的故事拍攝得委婉動人。該片的故事從頭至尾沒有贅余,影片的畫面、剪輯也顯得干凈整潔。
8. 要寫一篇《花樣年華》論文 我的中心論點是隱喻式蒙太奇 那麼影片如何
《花樣年華》被稱為一部懷舊經典。就影片所講述的故事本身而言,古老而又普通,沒有什麼新意,無非就是一個講述婚外戀的愛情故事;就影片的情節來說,既不曲折也不扣人心弦,可以說簡單而又平淡。那麼,為什麼這樣一部故事普通、情節簡單的影片能被人們稱之為經典?關鍵就在於導演王家衛在影片中所使用的巧妙而別致的表現手法,通過這些藝術手法為這個普通的故事賦予了一個內蘊深廣、新穎脫俗的主題,使這部電影達到了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
一、影片在主題表現上的含蓄美。
藝術貴在含蓄,電影藝術也同樣具有這個藝術法則。含蓄的表達使得藝術作品的內蘊更加豐富、使得整部作品的主題思想更具有韻味,令人回味無窮。《花樣年華》中正是具有這樣的藝術特色。導演王家衛用一種隱喻式和象徵式的表現手法,為這部電影增加了內在韻味。猶如一首朦朧詩,每一個字包括每一個標點都有它代表的象徵意義,也像是一幅寫意畫,每一個線條隱含喻意。頗具特色的隱喻和象徵式的表現手法的運用,使得這部作品在主題思想的表達上顯得既含蓄又有深度。影片不僅僅是反映了周慕雲和蘇麗珍因為各自的愛人出軌的不幸,也不僅僅是反映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而是映射了那個時代、那個社會,人們的普遍的感情生活和道德觀念等內容。
(一)隱喻式的表現手法對影片主題的含蓄表達。
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它的主題並不是直接告訴觀眾的,而是隱含在每一個細節中,要靠觀眾去體會的。《花樣年華》中王家衛用隱喻蒙太奇和重復蒙太奇技巧把影片的主題含蓄而又自然傳達出來,在表現男女主人公的情感變化的同時也暗示了六十年代香港社會的真實現狀,賦予影片時代色彩和社會意義,提升了影片的藝術價值。例如,影片通過蘇麗珍替何老闆給何太太(何老闆的妻子)和給余小姐(何老闆的情人)打電話、買禮物的情節,說明了老闆也是在情人和妻子之間來回周旋。結合整個劇情,我們無形中就感受到了六十年代,在香港社會的小資們的真實生活和情感現狀。不只是蘇麗珍的丈夫和周慕雲的妻子「出牆」,很多人和他們一樣都在外面有情人,而且都是偷偷摸摸的。《花樣年華》中,導演正是運用一些系列隱喻式的表現手法,把影片中的人物情感、時代特徵和文化內涵等內容暗含在每一個細節中,在深化主題思想的同時,使其在表達上具有含蓄美。
隱喻蒙太奇是表現蒙太奇中的一種藝術技巧。隱喻蒙太奇是「把表現不同形象的鏡頭畫面加以連接,從而在鏡頭的組接中產生比擬、象徵、暗示等作用的蒙太奇」[1]能給人一種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的感覺。在《花樣年華》中王家衛多次運用隱喻蒙太奇這一手法對影片的細節上的處理,極大地增強了影片的藝術感染力,增加了影片的含蓄美。如影片中 「昏暗的路燈」這一鏡頭的多次出現,這盞路燈似乎就是蘇麗珍寂寞和孤獨的內心。丈夫老是不在家,只有她獨自一個人每天去小面攤吃飯。猶如街頭道路等一樣,孤苦伶仃。再如,影片中幾次「掛鍾」的空鏡頭的出現,很容易就使觀眾感受到了時間的流逝,歲月的無情,很具有隱喻意義。還有周慕雲離開香港去新加坡時出現在影片中的一棵樹的鏡頭,這個鏡頭導演用仰視的角度去拍攝,由一片藍色的天空和一棵細高的小樹組成的畫面,交待了場景由香港到新加坡的轉換和時間上是一九六二年到一九六三年的轉換。但是更重要的是,它暗示著周慕雲和蘇麗珍之間的感情已經越來越遠了,他們之間的愛情已經永遠的不可能了。《花樣年華》中這些隱喻蒙太奇技巧在細節處理上的應用,增加了影片主題的含蓄美,調動了觀眾的情感和思緒,使觀眾無形中感受到了六十年代在香港生活的兩個已婚男女之間既相愛而不能愛的無奈、傷感的情緒。
此外,《花樣年華》中反復出現主人公周慕雲和蘇麗珍各自走過狹窄的樓梯,從家到小面攤和從小面攤到家的畫面。這一畫面反復出現,表面上是對主人公生活的表述。而實際上王家衛使用的是 「把表現同一內容的鏡頭畫面在影片中反復出現,以突出、強調這一內容象徵意義的蒙太奇技巧」[2],也就是重復蒙太奇技巧。導演之所以要這在故事的開始部分使用這一表現技巧,目的就是要,以他們不斷地從樓梯上上上下下、進進出出畫面來象徵他們孤獨、冷清的生活狀況,為他的妻子和她的丈夫之間發生婚外情埋下了伏筆,同時也隱喻了他們兩個人之間會有故事發生。在這部影片中,另一處巧妙使用重復蒙太奇的地方是,周慕雲為了寫小說在賓館里租了一間房子,蘇麗珍知道後去賓館看他時,蘇匆匆走上賓館的樓梯,然後又匆匆地走下賓館的樓梯的鏡頭反復出現。蘇麗珍上去又下來、下來又上去,上下樓的畫面重復很容易就讓觀眾感受到了女主人公激烈的心理斗爭。此處暗喻著一種矛盾,實質上對周慕雲產生了感情,想去看他,但又因為自己身為人妻,受道德的束縛而避免「跟他們一樣」。這里的重復效果,巧妙而貼切的展現了人物的矛盾心理,也折射出了當時社會的道德觀念。導演在向觀眾傳達這些思想內容時,不是直白的告訴觀眾,而是把這一切都隱藏在畫面的不斷重復中,增加了電影的韻味。
(二)明暗和色彩對主題的暗示。
影片的明暗和色彩雖然不是表現主題思想的主要元素,但是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明暗和色彩在《花樣年華》中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昏暗的色調和女主人公身上不斷變化的服裝色彩對影片的主題表達起到了一定的暗示作用。
在《花樣年華》中,王家衛把絕大部分畫面都拍得很暗淡,影片中採用這樣的色調,暗示了故事中的時代氣氛、生活真實和情感主題,造成一種陰暗、低沉、壓抑、傷感的氛圍。暗調在《花樣年華》中的使用給人造成一種懷舊、傷感的思緒。影片中把人物放在昏暗的樓梯、走廊、陰暗的房間和黑暗的街道中……灰暗的畫面效果為影片蒙上了一層時代的影子,很容易使人感受到六十年代香港的社會狀況和影片中兩個主人公的感情遺憾。暗示著周慕雲和蘇麗珍不可能擊破那塊「積著灰塵的玻璃」,他們終究不可能越過內心中道德的束縛。而且整部影片基本上以灰暗的色調為背景,使主題顯得厚重、深沉、壓抑,把觀眾的思緒帶入了一種「悲」的狀態,使人預感到了影片「悲」的結果,讓人感受到了一個發生在六十年代香港的愛情故事的真實。
在這部影片中,最具色彩表現力的就是主人公蘇麗珍身上的旗袍。蘇麗珍身上的旗袍的不斷變化間接的映射著故事情節的發展、人物心情的變化。導演把女主人公的心理變化用旗袍色彩的變化表現出來。就整個影片中女主人公所穿著的旗袍顏色,比如搬家時、在孫太太家裡看丈夫打麻將時、和孫太太他們試電飯鍋時、囑咐丈夫給她老闆帶皮包時,或是去公司上班時,還是其他時候,一般都是以白色加黑色、白色加藍色和淡黃色加白色搭配的旗袍。這幾種顏色搭配的旗袍是蘇麗珍貫穿的。這種幾種素色的衣服於影片的灰暗色調、周圍環境是相協調的。但是片中好幾次出現蘇麗珍提著飯盒去小面攤買飯時,她都是一身顏色很暗的旗袍,暗示了她的孤獨和內心的寂寞;當他們確定自己的愛人發生婚外戀時蘇麗珍去賓館里見周慕雲時,她一身紅色的旗袍,這一反她穿衣的一貫風格,與她一向喜歡的衣服顏色形成鮮明反差。這里其實是隱喻了她們之間愛情的產生。蘇麗珍趁著房東不在去周慕雲家時,一襲黃色的旗袍,象徵了他們在一起的愉快和溫馨。而當蘇麗珍決定要跟周慕雲走時,她身上的衣服變成了綠色。綠色是富於生機、象徵生命的。這就隱喻了蘇麗珍下定決心要和周慕雲開始新的生活。然而,當它趕到賓館時,周慕雲已經走了,代表希望的綠色在紅色的窗簾、紅色的床、暗紅色的牆壁映襯下,讓人感到的是莫大的失落。代表了「色彩是影視畫面的抒情符號,能傳遞感情,表達藝術家所要表達的情緒」[3]。蘇麗珍身上不斷變化的旗袍色彩,不僅反映了人物心理的微妙變化,而且增強了影片在主題表現上的抒情意味。
不斷變化的旗袍顏色與暗淡的畫面色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灰暗色調的映襯下旗袍的色彩變化更加具有了表現力,隱喻作用更加明顯。通過色彩的變化,暗喻了人物心理的變化、情感的變化,間接的而不是直接的深化了主題。暗淡的畫面色調,映襯了主題。使得影片的主題表現更加含蓄朦朧。
(三)道具的象徵意義。
在這部電影中,似乎沒有多餘的東西,每一個鏡頭、畫面,每一段對白、音樂,包括每一件道具在影片中都具有不可代替的象徵意味。王家衛沒有放過每一個細節對主題的表現作用。影片中的旗袍、綉花拖鞋等道具,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象徵意味。不但為影片增添了民族氣息,也增加了主題的含蓄性。
旗袍是《花樣年華》中最具象徵意義的道具。蘇麗珍身上更換了27次的漂亮的旗袍暗含著多層的象徵意義。《花樣年華》中導演把旗袍作為一種隱喻道具,無形中向觀眾傳達了故事的信息、人物的情緒變化,起到了塑造藝術形象的作用。「旗袍是中國的傳統服裝,象徵著高貴、典雅」[4],影片中的女主人公的服裝樣式都是旗袍。導演王家衛把這樣一件代表高貴、典雅的服飾作為女主人公的唯一服裝,可謂用心巧妙。在影片中旗袍象徵著蘇麗珍高貴的個性特點,她一直對自己、對周慕雲說「我們不會和他們一樣的」,表現了她心中高貴的個性特點。而且旗袍是中國的傳統服飾,在一定意義上,旗袍在影片中也是傳統思想的象徵。正是由於蘇麗珍的「高貴」個性,以及受到傳統道德思想的影響,使她無法克服自我、沖破道德的束縛去追求自己的真愛。這就是成就了他們「無言的愛情」的主要原因。
《花樣年華》中出現了四次的蘇麗珍的一雙綉花拖鞋,在影片中有著重要的象徵意義。房東的突然回來,蘇麗珍被控在周慕雲家裡,為了避嫌,她穿著周妻的皮鞋假裝成剛下班回家,於是就把他的綉花拖鞋留在了周慕雲的家裡。周慕雲一直把這雙綉花拖鞋珍藏,就連離開香港去到新加坡,他也帶著這雙鞋。這就為賦予這雙綉花鞋特殊的寓意。它象徵著周慕雲對蘇麗珍純潔而真摯的愛,是二人之間美好愛情的象徵。後來,蘇麗珍去了一次周慕雲在新加坡住所,她並沒有見周慕雲,在周的房間里默默地停留了片刻就走了,臨走時她悄悄的帶走了那雙綉花拖鞋……刻畫出了她對自己和周之間沒有結果的愛情的無奈心理。周慕雲在屋內到處亂翻,卻再也沒有找到這雙綉花拖鞋,它永遠的消失了。綉花拖鞋的消失,是他們之間愛情永遠不會有結果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