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新民主黨有哪些人
⑴ 2013泰國反政府示威活動的歷史
執政的為泰黨議員沃拉差提出的特赦法案(主要內容是特赦曾因參與政治集會而被法律制裁的民眾),然而,這一法案引發反對黨和反對派組織的強烈不滿,他們認為這有利於前總理他信回國並洗脫罪名。作為他信的支持者,「紅衫軍」支持特赦法案的通過,他們正在動員數十萬支持者從全國各地進入曼谷,與反政府示威者形成對峙。這更加劇了人們的擔心,即和平集會可能由於個別事件和個別人的過激行為而演變成暴力沖突,甚至觸發新一輪政治動盪。「紅衫軍」領導人乍都篷曾向英拉政府發出警告說,如果為泰黨繼續拖延在國會推動特赦法案的時間,全國數以百萬計他信的支持者將對其失去信心,在下次大選中不再會投為泰黨的票。
2013年8月
2013年8月1日~10日,為應對可能出現的緊張局勢,泰國政府在曼谷三個區實施國內安全法,包括封閉總理府、國會大廈附近區域以及一些道路,並對這三個區內「一切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採取預防和制裁措施。
2013年8月2日晚,英拉發表電視講話,邀請議會、各政黨組織、獨立機構、私營部門、學術界等的代表組建一個「政治改革大會」,就特赦法案等議題展開討論,以對話協商的和平方式尋求國家和解,保證國家未來的和平與穩定。
2013年8月4日,反對黨和反政府組織對英拉的對話呼籲並不認同,其中最大反對黨民主黨黨首、前總理阿披實表示,撤銷審議特赦法案是一切對話的基礎。如果議會繼續一意孤行,反政府集會形勢恐將升級,而政府需對一切可能發生的沖突負責。
2013年8月4日~5日,為阻止該法案的通過,由幾名退役軍官領導的「推翻他信政權人民軍」等反政府組織在曼谷集會,喊出「抵制國會審議特赦法案」,「推翻他信控制下的政權」等口號。他們的這一主張得到了「彩衫運動」、「綠色政治組織」等反政府組織的響應。
2013年8月7日上午,數千名反特赦法案人士在泰國國會大廈附近集會示威,抗議特赦法案的審議。全副武裝的防暴警察在國內安全法保護區內與示威者形成對峙,當天未發生暴力沖突事件。
2013年8月8日,泰國國會對特赦法案草案進行一讀投票,草案最終以300人贊成,124人反對,17人棄權的結果獲得通過。
2013年8月9日,泰國總理府秘書素拉南說,鑒於首都曼谷局勢基本穩定,總理英拉決定提前解除國內安全法狀態。
2013年11月
2013年11月11日,在國會上議院否決了備受爭議的特赦法案後,泰國政府所受壓力減輕。分析人士指出,這一否決徹底卸掉了總理英拉背負在肩的特赦法案包袱,同時也讓反對派失去了攻擊政府的一大口實,有助於政府擺脫多方攻擊。英拉多次呼籲示威者停止集會,以維護外國人到泰國投資、旅遊的信心。
為了保證集會和平進行和維持正常社會秩序,泰國警方共部署了61個連的警察,保護包括外交部、駐外使館在內的重要場所,還在曼谷相關地區設立了307個安全檢查站,對進出人員和車輛進行安全檢查,以防止有人將武器等危險物品帶進集會場所,並借集會之名煽動暴力。
同日,示威活動領導人素帖呼籲全國民眾在13日至15日期間罷工、罷市、罷課。但是,朱拉隆功大學政治系教授龐通表示:「民間的響應不大,因為沒有太多人願意因示威影響自己的學業和工作。」
2013年11月24日,泰國前民主黨議員素貼在曼谷民主紀念碑附近發起大規模反政府集會。素貼當天表示,泰國的貪污腐敗及社會分裂都來源於「他信政權」,為使泰國實現真正的民主必須徹底清除這一政權,解散英拉政府及國會。組織方當晚決定徹夜集會,並威脅將於25日早上封鎖道路,讓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無法正常上班,並將對政府部門和英拉住所斷水斷電,以逼迫英拉政府辭職。據集會組織方統計,當晚集會人數達到44萬,素貼希望最終能達到100萬人。但泰國安全部門估計,集會人數約為10萬。同日,支持政府的「紅衫軍」在曼谷一體育場內舉行大規模集會。
2013年11月25日,泰國最大反對黨民主黨召集數萬名支持者,在首都曼谷十多處地點舉行大規模集會,其中兩撥示威者分別佔領了財政部和外交部,要求總理英拉·西那瓦下台。英拉譴責佔領政府機構行為,堅稱自己不會辭職,並宣布擴大國內安全法實施范圍。
2013年11月26日,抗議者佔領多座政府大樓,要求總理英拉(Yingluck Shinawatra)下台外,還號召全國響應。泰國農業部宣布暫時關閉,並通知雇員不要前來上班,且避開曼谷抗議者佔領的地區。 泰國反政府組織又將多個政府部門作為新的目標。同日,泰國法院批准對反政府集會領導人素貼的逮捕令。
抗議者聲稱,他們希望2011年就任泰國總理的英拉下台。抗議者們指責英拉充當其哥哥、泰國前總理他信的代言人。抗議組織發言人普洛漢(Akanat Promphan)在已經成為抗議者指揮部的財政部內接受了采訪,他表示,他們的目的是佔領政府機關,使被他們稱為「他信掌控的政府不再運轉」。普洛漢同時還表示,「明天將會有全國范圍內的抗議活動」。
此外,領導此次抗議行動的反對派民主黨也已經在議會發起了針對英拉的不信任投票,但由於英拉所在的泰黨在議會中佔有多數席位,該投票料想不會對英拉造成實質威脅。
英拉呼籲抗議者冷靜,並表示願意與抗議者領導人談判。她表示:「如果我們可以協商,我相信國家將會回復正常。」
2013年11月27日,泰國旅遊部門官員表示,曼谷街頭持續不斷的反政府示威遊行已經對赴泰外籍遊客數量和旅遊收入造成一定影響,但曼谷多數旅遊景點和購物中心依然維持常態,遊客的觀光旅遊行程基本未受影響。
曼谷局勢自11月30日起開始惡化。
2013年12月
2013年12月1日凌晨,「紅衫軍」與反對派爆發大規模沖突。泰國副警長昨證實,沖突死亡人數升至5人,54人受傷,警方還在發生沖突的大學校園內發現一枚已拆除的M67手榴彈。
反政府示威者開始沖擊總理府、警察局、電視台等機構。反政府集會領導人、前副總理素貼·特素班把當天定為「決戰日」。
路透社報道,反政府集會部分領導人曾要求支持者佔領總理府及10處政府機構、6家電視台和多個警察局,讓國家機器徹底癱瘓。作為應對,警方出動數萬名警力,多點設防。
根據警方和泰國PBS電視台的聲明,這家電視台已被示威者占據。後者要求電視台停止播放政府方面的公告,改播反政府集會領導人的講話。
路透社報道,反政府示威者當天早些時候還沖擊了曼谷一處警方設施,而總理英拉當時打算在那裡接受媒體采訪,被迫匆忙離開。
素貼1日還號召全國民眾2日罷工一天,同時希望所有的公共電視台從2日起停止播放政府新聞,轉而播放反政府集會的新聞。但泰國記者協會等機構隨後發表聲明,譴責反政府示威者對新聞機構進行威脅恐嚇,稱此舉干涉了大眾傳媒的自由,與民主精神背道而馳。
2013年12月2日泰國總理英拉表示,她將盡一切辦法找到和平解決當前政治危機的辦法。當天,數以千計的示威者走上泰國首都曼谷街頭,尋求推翻英拉政府。
英拉日前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泰國警方不會使用武力對付示威者。但隨後,泰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長表示,由於示威者威脅要闖入英拉的辦公室,警方對示威者動用了橡皮子彈。
2013年12月2日泰國一家法庭已經向反對派領袖素貼·特素班發出拘捕令,理由是他煽動叛亂和試圖推翻政府。據官員說,煽動罪名的最高刑罰是死刑或者終身監禁。不過,紀錄顯示,泰國很少執行死刑。
反政府集會者繼續攻佔政府要害部門,主要目標鎖定總理府、議會大廈和警察總署。當晚,反對派領袖素貼與總理英拉進行第二次會面,並稱這是最後談判,當晚將發出「好消息」。素貼與英拉會面後發表電視講話就煽動示威群眾包圍各大電視台公開向媒體致歉,並呼籲公務員罷工,2013年12月3日集中火力佔領警察總署,並於下午完成戰斗。有報道稱,素貼還表示,此役後將退出政壇,並誓言與他信一派決一死戰。
泰國刑事法院針對素貼等人下發了又一通緝令,罪名是涉嫌煽動民眾佔領政府。
為應對復雜局勢,英拉2日一早在泰國皇家警察總部召開會議,並在會上指派副總理兼外長素拉蓬接替副總理巴差負責相關工作。英拉隨後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願意做任何讓人民高興的事,但不同意素貼提出的違反憲法的要求。英拉沒有回應素貼的最後通牒,三軍司令僅表示「支持泰國」,不希望看到人民傷亡。素拉蓬號召國家工作人員抵制素貼號召的大罷工,並稱抗議活動已嚴重影響泰國經濟和國家形象,政府堅持用和平手段、按照憲法原則,在國際通行的原則上解決問題。
2013年12月3日上午,抗議者獲得警方同意,進入泰國政府大樓以及曼谷警方總部。泰國警方和士兵3日都在幫助示威者移除當局所設下的水泥路障。
2013年12月6日晚泰國示威領袖素貼6日晚宣布,9日將是反攻日(D -day),他將在這天親自領軍到總理府前抗議,但不準備佔領總理府。
前民主黨議員素貼當日晚間告訴支持者,抗議群眾將在9日曼谷時間早上9時39分,從每個集會地點開始遊行,一起遊行到總理府。
素貼呼籲泰國各地的民眾,9日離開工作崗位,加入示威活動。
素貼表示將接受9日戰斗的結果,如果沒有贏,他會面對(煽動叛亂)指控。
素貼告訴支持者,「不管成功失敗,這最後一搏一定要贏,大家要總動員站出來,如果再輸就停止抗爭活動,我進監獄。」
2013年12月9日,英拉解散下議院。
2013年12月10日泰國示威領導人素貼稱,反對派將以「叛亂罪」起訴英拉,並要求政府職員聽從反對派的指揮。
泰國軍方12月14日在位於曼谷的武裝部隊司令部舉行論壇,邀請反政府示威者及一些重要機構、民間團體、學術界代表和國內外媒體共同探討解決目前政治僵局的辦法。
泰國最大反對黨民主黨16日召開特別會議,為期兩天的會議將選出新民主黨執行委員會和黨主席,17日討論是否參與看守政府推動的明年2月2日的全國大選。民主黨一名高層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會議主要側重民主黨內部改革,是否參加2月2日的大選是討論議題之一,由於黨內存在不同聲音,可能拖延到候選人報名日期12月23日再做決定。
16日看到,曼谷街頭的示威人數日漸稀少,過去幾天只有幾千名示威者留守在民主紀念碑等地。此次示威活動中比較激進的組織「改革泰國人民學生聯盟」宣布12月23日設法阻止各政黨候選人前往選舉委員會報名。泰國警方稱,阻止選舉是違法行為,將面臨3年至5年監禁。分析人士稱,支持英拉領導的為泰黨及親為泰黨的人在泰國佔多數,這是反對派抵制大選的重要原因。
泰國選舉委員會新一屆委員會主席頌猜16日說:「大選日期是國王頒布的諭令,我們按既定日期准備,但能否舉行大選,並無十分把握。」
反對派領導人17日至19日分別在朱拉隆功大學、蘭甘亨大學、國家行政學院舉辦論壇,向民眾宣講成立「人民議會」以及政治改革的立場。反對派發言人艾格叻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我們將通過泰國商會、媒體和駐泰使館向國外宣傳,尋求支持。」
泰國最大反對黨民主黨召開21號執委會會議,決定抵制大選。此舉可能使英拉看守政府推動的大選無效,進一步延長泰國的政治不穩定期。民主黨領袖、前總理阿披實說,目前的泰國政治是失敗的,人民已經對民主體系失去了信心。泰國最近的政治局面源於英拉政府以權謀私,即便舉行大選也很難結束政局危機。
同日,反對派示威者就從各地抵達曼谷,計劃在22號再次發起大規模示威,要求總理英拉下台。他們帶著物品,在示威營地聚集,揮舞國旗,並吹響口哨造勢,情緒高漲。
逾10萬名泰國示威者22日在曼谷聚集,舉行了一次旨在推翻該國總理的大規模集會。與此同時,上千名反政府示威者22日來到泰國看守政府總理英拉位於曼谷的住所附近集會。雖然英拉定於明年2月2日舉行大選,但泰國已更深地滑向危機。素貼宣布稱:「在舉行選舉之前,人們想要改革。」分析人士說,在這個自1932年以來已發生18起成功或未遂政變的國家,素貼的訴求受到強大幕後力量的支持。民主21日宣布抵制大選一事支持了素貼的行動。民主黨的舉動令英拉感到擔憂。她說,必須舉行大選,以保障泰國脆弱的民主。英拉22日對媒體記者說:「如果我們不堅持民主體制,那我們應該堅持什麼呢?」
泰國2014年大選政黨分配議席候選人登記工作23日在曼谷泰日體育場開始,由於幾千名反政府示威者堵住體育場入口,導致登記工作受阻。
2014年1月
2014年1月13日,泰國曼谷,泰國反政府示威者開始正式實施「封鎖曼谷」行動,泰國兩派的政治對決掀開最新一幕。示威者表示,「封城」行動將持續20天,直至2月2日大選。「封城」的主要集會地點有20個,除民主紀念碑外,示威者將在7個地區建新的集會場所。泰國媒體稱,如「封城」行動按計劃實施,整個城市地面交通將被中斷,政府機構被迫關門,曼谷將癱瘓。
⑵ 泰國的紅衫軍,黃衫軍是什麼。民盟是什麼。泰國又有哪些政黨
泰國主要有兩大政黨:人民力量黨和民主黨。
其他還有一些小黨,像素攀府的班寒所領導的……黨,具體名字忘記了,反正不重要啦。
人民力量黨的前身是泰國前總理他信所組織的泰愛泰黨,也就是支持他信的啦。紅衫軍基本就是他們在領導的。
而民主黨的黨魁,就是現任總理阿披實,是屬於反他信的一派。
黃衫軍呢,美其名曰是民盟的人,其實背後也是民主黨在撐腰了。
民盟是民間組織,全稱:泰國人民民主聯盟,不是政黨啦。
⑶ 泰國大選最終結果公布為泰黨議席最多,為何仍然難以取得總理職位
泰國選舉委員會最終在5月9日前宣布了選舉結果,並最終沒有違背諾言。盡管現任軍事總理巴約在選舉前、選舉中和選舉後開展了一系列行動,親巴約的公民力量黨尚未成為最大的政黨,第一名仍然是他信和英拉的為泰黨。然而,不幸的是,為泰國黨仍然無法獲得總理職位。因為,為泰黨輸在了「起跑線」上。
泰國在今年3月24日政變後舉行了五年來的首次大選。通過這次選舉選出的500名議員將與泰國和平與秩序維護委員會任命的250名議員一起投票選舉新政府總理。
⑷ 泰國總理換誰了
中新網12月15日電 據法新社報道,泰國國會15日選新總理,反對黨主席阿披實當選。
阿披實•維乍集瓦1964年在英格蘭泰恩河畔紐卡斯爾出生,曾在伊頓公學就讀,並在牛津大學完成哲學、政治學及經濟學學士課程,畢業後短暫在朱拉中高皇家軍事學院任教,後來重返牛津大學攻讀經濟學碩士課程。阿披實在1992年作為民主黨黨員在曼谷當選國會議員,兼任曼谷市政府發言人,展開了政治生涯。2005年民主黨時任主席挽若•班他探在選舉中大敗於他信•西那瓦領導的泰愛泰黨後引咎辭職,阿披實獲選為新任主席,成為泰國這個最古老政黨歷來最年輕的主席。
對於泰國老百姓來說,阿披實無疑是個「人氣偶像」,他長相英俊,擁有眾多的粉絲。他還擅長演講,英文流利,還熱愛體育,尤其喜歡足球。
阿披實是袁姓華裔,祖先是從越南移民到泰國的袁氏華僑。
⑸ 二戰後,泰國歷任總理是否都有華人血統
泰國憲法中,由於未特別註明擔任泰國首相者必須為泰國原居民或於泰國出生,而是強調一定要是泰國永久居民。所以泰國的首相自鑾披汶·頌堪起,無論出身文武,幾乎就任首相者皆為華裔泰國人或有華裔血統。相反,泰國原居民出身的首相不足5位。
以下紅字是目前可考的戰後華裔總理,未標識的也可能是華裔:
1、他威·汶耶革(Tawee Boonyaket)1945年8月31日-1945年9月17日 自由泰運動
2、社尼·巴莫(Seni Pramoj)1945年9月17日-1946年1月31日 自由泰運動——祖母有華人血統
3、寬·阿派旺少校(Khuang Aphaiwong)1946年1月31日-1946年3月24日 無黨籍
4、比里·帕儂榮(Pridi Banomyong)1946年3月24日-1946年8月23日 自由泰運動(文官政府)——陳姓華人
5、鑾探隆·那瓦沙瓦海軍少將(Thawan Thamrongnawasawat)1946年8月23日-1947年11月8日 憲法陣線 (軍人)——鄭姓華人
6、寬·阿派旺少校(Khuang Aphaiwong)1947年11月10日-1948年4月8日 民主黨 (軍人)
7、鑾披汶·頌堪元帥(Plaek Phibunsongkhram)1948年3月1日-1957年9月16日 軍人
8、朴·沙拉信(Pote Sarasin)1957年9月21日-1958年1月1日 無黨籍——黃姓華人
9、他儂·吉滴卡宗上將(Thanom Kittikachorn)1958年1月1日-1958年10月20日 軍人——符姓華人
10、沙立·他那叻元帥(Sarit Thanarat)1958年10月20日-1963年12月8日 軍人
11、他儂·吉滴卡宗元帥(Thanom Kittikachorn)1963年12月9日-1973年10月14日 軍人
12、訕耶·探瑪塞(Sanya Dharmasakti)1973年10月14日-1975年2月15日 無黨籍
13、社尼·巴莫(Seni Pramoj)1975年2月15日-1975年3月14日 民主黨
14、克立·巴莫(Kukrit Pramoj)1975年3月14日-1976年4月20日 社會行動黨——祖母有華人血統
15、社尼·巴莫(Seni Pramoj)1976年4月20日-1976年10月6日 民主黨
16、他寧·蓋威遷(Thanin Kraivichien)1976年10月6日-1977年10月20日 無黨籍——馬姓華人
17、江薩·差瑪南上將(Kriangsak Chomanan)1977年10月20日-1980年3月3日 軍人
18、炳·廷素拉暖上將(Prem Tinsulanonda)1980年3月3日-1988年8月4日 軍人
19、差猜·春哈旺上將(Suchinda Kraprayoon)1988年8月4日-1991年2月23日 國民黨(軍人)——林姓華人
20、阿南·班雅拉春(Anand Panyarachun)1991年3月2日-1992年4月7日 無黨籍——陳姓華人
21、素金達·甲巴允陸軍上將(Suchinda Kraprayoon)1992年4月7日-1992年6月10日 軍人——蘇姓華人
22、阿南·班雅拉春(Anand Panyarachun)1992年6月10日-1992年9月23日 無黨籍
23、川·立派(Chuan Leekpai)1992年9月23日-1995年5月24日 民主黨——呂姓華人
24、班漢·西巴阿差(Banharn Silpa-archa)1995年5月24日-1996年12月1日 國民黨
25、差瓦立·永猜裕陸軍上將(Chavalit Yongchaiyudh)1996年12月1日-1997年11月9日 新希望黨
26、川·立派(Chuan Leekpai)1997年11月9日-2001年2月9日 民主黨
27、他信·西那瓦(Thaksin Shinawatra)2001年2月9日-2006年9月19日 泰愛泰黨——丘姓華人
28、素拉育·朱拉暖陸軍上將(Surayud Chulanont)2006年10月1日-2008年1月29日 無黨籍 (軍人)
29、沙馬·順達衛(Samak Sundaravej)2008年1月29日-2008年9月9日 人民力量黨——李姓華人
30、頌猜·旺沙瓦(Somchai Wongsawat)2008年11月17日-2008年12月2日 人民力量黨
31、阿披實·威差奇瓦(Abhisit Vejjajiva)2008年12月15日-2011年8月5日 民主黨——袁姓華人
32、英拉·西那瓦(Yingluck Shinawatra)2011年8月5日-今 為泰黨——丘姓華人
⑹ 阿披實·維乍集瓦的政壇經歷
2009年4月的泰國國內政治危機:
分析稱,此次危機實際上是他信與泰王之間的較量,阿披實政府代表的正是國王的利益。自此次危機爆發以來,泰王至今尚未對事態做出任何錶態。法國《西南法國》分析說,以往的政治僵局都會有國王普密蓬出面干預,他的威望將使問題得到解決,但如今國王年事已高,判斷力和號召力有所下降,其子女和其他王室成員尚難以發揮國王的獨特作用,因此只能讓代表的阿披實政府自己解決危局了。美國《紐約時報》也說,泰王已經82歲,其繼承人的不確定性給泰國政局投下了陰影。但也有泰國分析人士認為,目前阿披實政府還是可以控制局勢的,局勢還沒到要國王出面的地步。
最年輕的主席
阿披實·維乍集瓦在1992年作為民主黨黨員在曼谷當選國會議員,兼任曼谷市政府發言人,展開了政治生涯。2005 年民主黨時任主席挽若·班他探在選舉中大敗於他信·西那瓦領導的泰愛泰黨後引咎辭職,阿披實·維乍集瓦獲選為新任主席,成為泰國這個最古老政黨歷來最年輕的主席。
對於泰國老百姓來說,阿披實·維乍集瓦無疑是個「人氣偶像」,他長相英俊,擁有眾多的粉絲。他還擅長演講,英文流利,還熱愛體育,尤其喜歡足球。
最年輕的總理
2008年12月9日下午,泰國執政聯盟中的4個小黨宣布支持反對黨民主黨組閣。12月15日,民主黨主席阿披實·維乍集瓦選舉成為泰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理。
民主黨秘書長素貼·特素班正式請下議院議長兼國會主席猜·奇觸向國王遞交召開下議院特別會議的申請。民主黨對獲得下議院多數支持票,從而組建內閣。獲得下議院多數支持票需要至少221名議員支持。民主黨已獲得下議院260名議員支持,足以組建新政府。
民主黨如願上台執政,現年44歲的阿披實·維乍集瓦有望成為泰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理。「民主黨已作好執政准備,」阿披實·維乍集瓦說,「我們將盡最大努力帶領國家擺脫危機……我們將重振外國投資者和遊客的信心。」
泰國分析人士克里斯·貝克爾指出,阿披實沒有在內閣中擔任過職務,執政經驗不足,不過民主黨在泰國具有相當影響力,因此民主黨將會團結一心協助阿披實。貝克爾說:「我不認為應當只關注阿披實本人,而應該關注作為整體的民主黨。」
2007年的大選中,民主黨所獲席位勉強達到1/3,比2001年和2005年大選中獲得的席位還少。一些政治分析人士認為,這使民主黨和阿披實缺少真正的民意支持。朱拉隆功大學政治學教授詩提南說:「事實證明阿披實沒能贏得選舉。表面上看,他符合總理的資格,有跨文化和多語種的背景。但是他是被那些無法理解泰國鄉村多數人口的力量推到前台的。」
曼谷塔馬薩大學政治學教授猜瓦·薩沙阿南說:「彌合城市和農村的鴻溝將是阿披實最大的挑戰。」
隨著泰國新總理的產生,國際社會更為關注的是,阿披實能否為泰國政治帶來新氣象,泰國能否恢復穩定進而重歸發展之路。脆弱多數執政難。盡管民主黨在泰國政治亂局中成功「翻身」,成為主要執政黨,但受多種因素影響,民主黨未來的執政道路註定不會是一片坦途,危機仍然存在。
偶像派政治家根基淺
2008年12月9日下午,在曼谷四季酒店,執政聯盟中的原泰國黨、原中庸民主黨、為國黨和泰人同心國家發展黨正式表態支持阿披實·維乍集瓦。
有「小帥哥」之稱的阿披實·維乍集瓦現年44歲,祖先是從越南移民到泰國的袁氏華僑。他1964年出生在英國,畢業於牛津大學。英國媒體對這點頗有興趣,12月8日的英國《泰晤士報》就以「英國出生的阿披實將被提名為泰國總理」為題予以報道。阿披實擅長演講,英語流利,還熱愛足球。他長相英俊,擁有眾多的「追星族」,是一個偶像派政治家。
阿披實·維乍集瓦代表城市中產階級的利益,與東北地區的農民很少接觸,政治根基較淺。年輕的阿披實·維乍集瓦即使上台,也很難掌控復雜的政局。
⑺ 泰國內亂是誰造成的
持續動盪的泰國局勢再起波瀾:4月10日,支持前總理他信的紅衫軍沖擊位於芭提雅的東盟峰會會場,導致峰會被迫取消。4月12日,紅衫軍又包圍了泰國內政部,總理阿披實在離開內政部時受到襲擊。據傳,阿披實的胳膊負輕傷,已經被送到醫院治療。 自阿披實去年12月就任總理以來,類似的沖突多次發生。12月28日,上萬名他信的支持者封鎖了國會大院的所有大門,欲阻止新總理阿披實進入國會發表首次施政演說。4月7日,阿披實被數百名紅衫軍示威者圍堵在一所酒店內長達數小時之久,阿披實的車隊在重重保衛下離開酒店時,還是遭到示威者用石塊襲擊,他的座駕後車窗玻璃被打碎。 紅衫軍的主要成員來自泰國北部和東北部的農民,與現政府所代表的泰國城市中上層及傳統精英階層的政策存在較大矛盾。表面上看,峰會取消使泰國蒙羞,紅衫軍應負主要責任,但追根溯源,泰國目前的亂局和導致前總理他信下台的那場政變密不可分。 他信是泰國戰後唯一一個幹完4年任期的總理,在任內,他成立人民銀行,扶持中小型企業;延緩農民償債3年;建立"鄉村百萬銖發展基金";實施"30銖醫療計劃";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一村一產品計劃"等。這些措施減輕了民眾負擔,改善了社會福利保障狀況,使他信在占人口70%的中下階層中獲得了巨大的支持和聲望。 而占人口約30%的中產階級、知識階層以及地方世襲領主等,則對他信勢力一味"討好"基層選民、損害中上階層的利益不滿。在人數上,他們處於少數,因此在每次大選中均難撼動他信勢力;但在經濟上,他們控制的財富占該國經濟的80%以上,在政治、經濟和輿論上影響力更大,因此當他們"組織起來",總能對以多數票當選的政府形成巨大沖擊。 2006年9月,他信在參加聯合國大會時被軍事政變推翻,而且成為被通緝的人,家國難回。2008年,繼承他信衣缽、嚴格按照民主程序競選上台的總理沙瑪同樣深陷反對派黃衫軍的示威逼迫,他們佔領總理府,甚至在總理府鋪開攤子展開商品交易,不搞垮政府不罷休,最終沙瑪被憲法法院以莫須有的"在電視節目中做烹調廣告"的罪名判決下台。 執政黨聯盟重新任命新總理頌猜之後,黃衫軍認為身為他信妹夫的頌猜是比沙瑪更難接受的"他信傀儡",遂繼續佔領總理府,並佔領了曼谷的機場,導致每天有3萬名旅客無法登機,泰國每天損失幾百萬美元的旅遊收入。去年12月,泰國憲法法院最終裁定執政黨選舉舞弊成立,解散執政聯盟中的人民力量黨和其他兩黨,並對頌猜實施為期5年的參政禁令,頌猜被迫下台。 阿披實上台後,支持他信的力量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組成紅衫軍來圍攻阿披實,要求他下台,重新舉行選舉。 目前,總理阿披實進退兩難。泰國輿論認為,阿披實低估了紅衫軍的實力,在預防峰會遭受沖擊這一問題上有"不可推卸的失察之責"。而嚴懲紅衫軍,就意味著激化紅衫軍與政府間的矛盾,而泰國歷史上的多次政變均由政府或軍警鎮壓激發,阿披實不能冒這個險。再加上阿披實上台後在經濟上無所作為,泰國今年的經濟預計會大幅收縮4%,這使阿披實的治國能力備受質疑。 但無論阿披實的政治命運如何,持續兩年多的政治動亂,最大的受害者是泰國的民主體制。盡管他信在廉潔方面有瑕疵,但用軍事政變推翻一個民選領袖的行為,只會給本國尚未站穩腳跟的民主帶來長期禍害,可謂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子。民眾上街遊行示威的要求是正當的,但佔領總理府、沖進內政部則是違法的,是對自己權利的濫用。在這一點上,黃衫軍和紅衫軍,都沒有體現出應有的民主素養。 但是,黃衫軍是這一亂局的始作俑者。民主是一種游戲規則,它以得票的多寡決定政權的歸屬,既然各方決定參與這個游戲,那就意味著他們願意接受游戲的任何結果。黃衫軍以他信"腐敗"和"民粹"為由不承認選舉結果,憲法法院也淪為政治斗爭的工具,這是對游戲規則的重大破壞。 而紅衫軍如法炮製,以牙還牙,說明泰國的民主還不成熟,對立雙方只希望利用民主為自身利益服務,卻不願用民主的原則對自己的言行進行約束。一旦民主程序產生的結果於己不利,就千方百計地加以推翻。 自1932年推翻君主專制政體以來,泰國民主歷經了18次政變,憲法也經過無數次的中止和修改,泰國民主卻沒有因此運轉起來,反之,它一直在政變、政府輪替、民選、軍管的怪圈中打轉。 這有軍人干政的歷史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泰國各種政治力量還沒有形成對民主規則的敬畏和信仰,沒有學會以妥協、折衷的方式處理彼此之間的意見分歧,而只把民主看成是工具,希望民主為己所用。這不僅是泰國民主的困境,也是許多第三世界國家民主失敗的根本原因。
⑻ 國際民主聯盟的各國成員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自由黨、澳大利亞人民黨 (Österreichische Volkspartei,ÖVP)
亞塞拜然: 亞塞拜然民族獨立黨(NIPA)
加拿大:加拿大保守黨
中國:中國國民黨(KMT)
智利:獨立民主聯盟 (Union Democrata Independiente,UDI)、民族復興黨 (Partido Renovacion Nacional,RN)
哥倫比亞: 哥倫比亞保守黨 (Partido Conservador Colombiano)
克羅埃西亞: 克羅埃西亞民主聯盟 (Hrvatska demokratska zajednica,HDZ)
塞普勒斯: 民主大會黨 (Dimokratikos Synagermos,DISY)
捷克: 捷克公民民主黨 (Obcanska demokraticka strana,ODS)
丹麥: 保守人民黨 (Det Konservative Folkeparti,KFP)
多米尼加: 基督教社會改革黨 (Partido Reformista Social Cristiano,PRSC)
薩爾瓦多: 國家共和聯盟 (Alianza Republicana Nacionalista,ARENA)
愛沙尼亞:愛沙尼亞祖國聯盟、愛沙尼亞共和國黨
芬蘭: 芬蘭民族聯合黨(Kansallinen Kokoomus)
法國:人民運動聯盟(Union pour un Mouvement Populaire,UMP)
德國: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 (Christlich-Demokratische Union Deutschlands,CDU)、拜恩基督教社會聯盟 (Christlich-Soziale Union in Bayern,CSU)
希臘: 希臘新民主黨 (Nea Demokratia,ND)
瓜地馬拉: 全國推進黨 (Partido de Avanzada Nacional,PAN)
宏都拉斯: 宏都拉斯國家黨 (Partido Nacional de Honras,PNH)
匈牙利: 匈牙利青年民主黨 (Fidesz - Magyar Polgári Szövetség)
韓國: 新國家黨
紐西蘭:紐西蘭國家黨(NZNP)
挪威: 挪威保守黨 (Høyres Hovedorganisajon)
葡萄牙: 葡萄牙社會民主黨 (Partido Social Democrata,PSD)
俄羅斯: 右翼力量聯盟
塞爾維亞: 塞爾維亞民主黨 (Demokratska stranka Srbije)
斯洛維尼亞: 斯洛維尼亞民主黨 (SDS)
西班牙: 西班牙人民黨 (Partido Popular,PP)
斯里蘭卡:斯里蘭卡統一國民黨(UNP)
瑞典: 溫和黨 (Moderata Samlingspartiet)
坦尚尼亞: 民主與發展黨 (CHADEMA)
英國:英國保守黨
美國:共和黨
蒙古:蒙古民主黨
迦納: 新愛國黨
⑼ 泰國的簡介
國名
泰王國(Kingdom of Thailand)。簡稱泰國(Thailand,Thai)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東臨寮國〔寮國〕和柬埔寨,南面是暹羅灣和馬來西亞,西接緬甸和安達曼海。在1949年5月11日以前,泰國的名稱是暹羅。
國旗
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由紅、白、藍三色的五個橫長方形平行排列構成。上下方為紅色,藍色居中,藍色上下方為白色。藍色寬度相等於兩個紅色或兩個白色長方形的寬度。紅色代表民族和象徵各族人民的力量與獻身精神。泰國以佛教為國教,白色代表宗教,象徵宗教的純潔。泰國是君主立憲政體國家,國王是至高無上的,藍色代錶王室。藍色居中象徵王室在各族人民和純潔的宗教之中。
泰國國徽國徽
泰國國徽是一個極富宗教神秘色彩的圖騰圖案。深紅色的大鵬是泰國民間傳說中鷹面人身的神靈。
國花
稻花(禾本科)
國樹
桂樹
國鳥
火背鷳
語言
泰語是泰國的官方語言。屬壯侗語系侗台語族。泰語是一種分析型語言,不同的聲調有區分詞彙和語法的作用。
泰語與台語
泰語與台語都是從英語的Thai翻譯而來。英語的Thai可以指一個語言,也可以指一組語言。一般來說,在以中文寫就的文章中,表示一個語言時寫作泰語,表示包含泰語在內的一組語言時寫作台語。
貨幣
銖(baht)符號:THB
宗教
佛教為國教,其信徒佔95%,其次伊斯蘭教佔3.8%,基督教佔0.5%,其他0.7%。泰國南部的陶公府、北大年府和惹拉府以回教徒為主。另外亦有信奉基督教和印度教的信徒。
面積
513,115平方公里(世界第50名)
人口
總人口:65,444,371(世界第19名)
人口密度:127/km2(世界第59名)
民族
全國共有30多個民族。泰族為主要民族,占人口總數的40%,其餘為寮國族,華族,馬來族,高棉族,和苗、瑤、桂、汶、克倫、撣、塞芒、沙蓋等山地民族。泰語為國語。94%的居民信仰佛教,馬來族信奉伊斯蘭教,還有少數信奉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和錫克教。
首都
曼谷(Bangkok),注冊人口584萬(2006年12月)。
國家元首
國王普密蓬·阿杜德(BHUMIBOL ADULYADEJ),拉瑪九世王。1946年6月9日即位,1950年5月5日加冕。
國際電話區號
66
國際域名縮寫
TH
政體
泰王國憲法規定:泰王國是以國王為國家元首的民主體制國家。
重要節日
宋干節(公歷四月十三日至十五日);水燈節(泰歷十二月十五日);國慶日(國王誕辰日,公歷十二月五日)。
簡況
位於中南半島中南部。與柬埔寨、寮國、緬甸接壤,東南臨泰國灣(太平洋),西南瀕安達曼海(印度洋)。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分為熱、雨、涼三季。年均氣溫24~30℃。
1932年6月,拉瑪七世王時期,民黨發動政變,改君主專制為君主立憲。1939年更名泰國,後經幾次更改,1949年正式定名泰國。
比格林尼治時間早7小時;比北京時間晚1小時
【地理】
國境大部份為低緩的山地和高原。地形多變,可分為西、中、東、南四個部份。
泰國西部為山區,是喜瑪拉雅山脈的延伸他念他翁山脈為主的山地,一直由北向南走向。位於清邁府的英坦昂峰(海拔2,576米)是泰國的最高峰。
東北部是呵叻高原,這里夏季極乾旱,雨季非常泥濘,不宜耕作。中部是昭披那河(即湄南河)平原。由曼谷向北,地勢逐步緩升,湄南河沿岸土地豐饒,是泰國主要農產地。曼谷以南為暹羅灣紅樹林地域,漲潮時沒入水中,退潮後成為紅樹林沼澤地。泰國南部是西部山脈的延續,山脈再向南形成馬來半島,最狹處稱為克拉地峽。
另外,泰國的一般大眾習慣將國家的疆域比作大象的頭部,將北部視為「象冠」,東北地方代表「象耳」,暹羅灣代表「象口」,而南方的狹長地帶則代表了「象鼻」。
氣候方面,泰國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常年溫度不下攝氏18℃,平均年降水量約1000毫米。11月至2月受較涼的東北季候風影響比較乾燥,3月到5月氣溫最高,可達攝氏40-42℃,7月至9月受西南季候風影響,是雨季。10月至12月偶有熱帶氣旋從南中國海經過中南半島吹襲泰國東部,但在暹羅灣形成的熱帶氣旋為數甚少且弱。
【主要節日】
泰國的節日有宋干節,又名潑水節(4月13日-15日,泰國最盛大的節日,是泰歷新年,15日開始大規模的潑水活動),博桑傘節(1月清邁,頗受旅遊者青睞),清邁花節(2月4-6日有花車遊行和選美比賽),萬佛節(泰歷3月15日),放生節(2月),大象節(11月第三個周末,東北小城素輦),水燈節(泰歷12月15日,男女青年談情說愛的節日),
【教育】
泰國著名大學
School of Management As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亞洲理工學院
SCHILLER - STAMFORD INTERNATIONAL COLLEGE 席勒—斯坦福國際學院
SRINAKHARINWIROT UNIVERSITY 泰國詩納卡寧威洛大學
Rangsit University 泰國蘭實大學
Thammasat University 泰國國立法政大學
Mahidol University 國立瑪希隆大學
Payap University 泰國西北大學 大學
Thammasat University 國立法政大學 大學
【憲 法】
現行憲法為臨時憲法,於2006年10月1日獲普密蓬國王御准頒布實施。分為國王、公民權利、自由與義務、議會、內閣、法院、新憲法制定、全國大選等39條。
【議 會】
全稱立法議會。2006年9月19日,泰「行政改革委員會」發動軍事政變,宣布暫時接管國家行政權力,廢除1997年憲法,解散看守政府和國會。10月1日,普密蓬國王御准臨時憲法。11日根據臨時憲法任命242名立法議會議員,25日任命米猜·雷初攀為立法議會主席,乍蘭·軍拉瓦尼上將、普乍尼·塔納瓦拉尼(女)為副主席。2007年末,由他信親信沙馬·順達衛領導的人民力量黨在泰國大選中勝出,沙馬·順達衛成為泰國新任總理(兼任防長),內閣36人。2008年9月9日下午,泰國憲法法院判決沙馬在出任泰國總理後主持烹飪電視節目違反憲法,沙馬被立即剝奪總理職務。2008年9月17日泰國人民力量黨副主席頌猜在國會下議院會議上當選泰國總理。
立法議會現代行國會職責,下設24個專門委員會,主要負責審議制定有關法律文件,對政府政策和工作進行監督。立法議會主席兼任國民大會主席,有權任命200名制憲會議委員。
【政 府】
政府由一名總理和不超過35名部長組成。
【行政區劃】
泰國全國共有76個一級行政區,其中包括75個「府」(changwat)與直轄市的首都——曼谷。這76個行政區一般被劃分為5個主要地區,包括北部、東北部、東部、中部與南部地區,每個府都是以其首府(mueang)作為該府的命名。在府底下,又有更小的次級行政區劃,稱為「區」(amphoe)與「次區」(king amphoe),根據2000年時的統計,泰國全國共有795個區與81個次區。至於首都曼谷的次級行政區則與各府的次級行政區在命名上有點出入,稱為「khet」總數達50個。
【司法制度】
屬大陸法系,以成文法作為法院判決的主要依據。司法系統由憲法法院、司法法院、行政法院和軍事法院構成:
憲法法院主要職能是對部分議員或總理質疑違憲、但已經國會審議的法案及政治家涉嫌隱瞞資產等案件進行終審裁定,以簡單多數決定裁決結果。由1名院長及14名法官組成,由上議院議長提名呈國王批准,任期9年。
行政法院主要審理涉及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及地方政府間或公務員與私企間的訴訟糾紛。行政法院分為最高行政法院和初級行政法院兩級,並設有由最高行政法院院長和9名專家組成的行政司法委員會。最高行政法院院長的任命須經行政司法委員會及上議院同意,由總理提名呈國王批准。
軍事法院主要審理軍事犯罪和法律規定的其他案件。
司法法院主要審理不屬於憲法法院、行政法院和軍事法院審理的所有案件,分最高法院(大理院)、上訴法院和初審法院三級,並設有專門的從政人員刑事廳。另設有司法委員會,由大理院院長和12名分別來自三級法院的法官代表組成,負責各級法官任免、晉升、加薪和懲戒等事項。司法法院下設秘書處,負責處理日常行政事務。
【政 黨】
截至2006年12月,共有44個政黨在選舉委員會登記注冊。主要政黨有:
1、泰愛泰黨(THAI RAK THAI PARTY)。1998年7月24日成立。代黨首乍都隆·采盛。秘書長素立亞·曾隆樂吉。執委61人。在全國設有10個黨部。黨員1439,4404人。
2、民主黨(DEMOCRAT PARTY)。1946年4月6日成立。黨首阿披實·威差奇瓦。秘書長素帖·特素班。執委49人。在全國設有194個黨部。黨員407,4792人。
3、泰國黨(CHARTTHAI PARTY)。1982年7月8日成立。黨首班漢·信拉巴阿差。秘書長巴帕·普素圖。執委49人。在全國設有14個黨部。黨員260,0731人。
4、大眾黨(MAHACHON PARTY)。1998年2月10日成立(原名公民黨,2004年7月19日改為現名)。黨首沙南·卡鍾巴薩。秘書長汶樂·蓋布希。執委34人。在全國設有10個黨部。黨員230,4324人。
5、皇家人民黨(ROYAL PEOPLE PARTY)。2006年1月10日成立。黨首沙諾·天通。秘書長素拉蓬· 宋威瑟。執委7人。黨員19萬人。
【重要人物】
普密蓬·阿杜德國王:拉瑪王朝第九世王。1927年12月5日生於美國。曾在瑞士攻讀政治和法律。1946年6月即位,1950年5月5日加冕。重視農業,經常視察農村,贊助實施了土地改革、水利、優良品種培植等多項農村發展計劃。愛好攝影、吹薩克斯管、羽毛球和帆船運動。著有《雨絲》等多首著名樂曲並出版過樂曲專輯。1950年4月與詩麗吉王後結婚,育有子女四人:烏汶叻公主、哇集拉隆功王儲、詩琳通公主、朱拉蓬公主。
⑽ 泰國有哪些黨派並且與軍方 民眾 和他信的關系
泰愛泰黨 民主黨 大眾黨 泰國黨 皇家人民黨
泰國目前曾經執政黨只有兩個政黨,一個是民主黨主(現任總理阿披實)另外一個是:他信的泰愛泰黨,在他信執政期間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執政黨。2006年,他信出席聯合國會議時,泰國黃衫軍在國內以指控他信貪污,出售出售泰國Shin Corp集團49.6%股份,卻沒有繳稅為由,突然政變,他信被迫辭職,流浪在外,泰愛泰黨喪失執政地位。
關系:
他信 (泰愛泰黨)~~
在他信沒執政前泰國黑社會猖獗,許多基層的百姓受盡黑社會的壓榨,他信上台後大力掃除黑勢力,使泰國的社會環境空前好轉,他信執政期間,把目光放在偏遠的農村,大力改善農村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因而也得到了窮人的支持,得到了廣大民眾的認可。他信辭職後,許多窮人則感到難過,但是他信並沒有離開政治舞台,希望有朝一日重返舞台。(他信的泰愛泰黨在泰國的北部和東北部支持率很高,高達70%的支持率。由此可見,他信肯定為普通的平民百姓做了不少的好事)
阿披實 (民主黨 )~
阿披實表面上看,符合總理的資格,從小一直接受過英國教育,背景也優越,阿披實只關注城市中產階級的利益,而與東北地區的平民百姓很少接觸,泰國城市和農村的鴻溝很大,由於阿披實在任職總理前,沒有在內閣中擔任過職務,執政經驗不足,是一個典型的偶像派政治家
紅衫軍(反獨裁民主聯盟)
因此矛盾爆發,泰國普通民眾紅衫軍以反獨裁民主聯盟之名和泰國農民和下層民眾的利益,支持他信,舉行反政府示威,呼籲阿披實下台,舉行大選(如果大選,他信肯定是贏家)
泰國的軍隊不受泰國任何政黨的掌控,只聽命於國王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