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為什麼政變
⑴ 泰國軍隊到底聽誰的,為什麼他們能經常發動政變呢
泰國軍隊依據泰國的法律體系是需要聽從國王的,國王是泰國的最高領導人和軍隊直接控制人,他們經常發動政變的原因在於泰國的民選勢力在逐漸增大,泰國的勢力主要有三個,一個是王室,一個是軍方,一個就是民選政府,民選政府的目的主要是為大多數人的利益,所以他們有著越來越高的支持率,軍方和王室為了他們的權力和利益,就經常性發動政變。
泰國的體系其實是比較復雜的,精英管理著國家,不過精英是少數,大多數都是一些底層人民,所以近年來民選政府越來越深得人心,但卻沒有實權。
⑵ 泰國為什麼發生政變
泰國前總理「他信」的支持者「反獨裁聯盟」即「紅衫軍」舉行「血濺曼谷大遊行」,要求泰國現政府總理「阿皮實」立即下台,重新舉行全國大選。
背景原因是:泰國前總理「他信」被軍隊政變趕下台後,泰國政權一度被軍隊接管,而後軍方希望通過選舉還給人民。然而他們想到「他信」的政黨在選舉中再次獲勝,掌握政權。然後「反他信聯盟」的黃衫軍通過遊行等手段又逼得他信的政黨下台。此後短短幾年中,泰國政府換了數次總理。
現任總理「阿皮實」是在政局混亂的特殊情況下,直接由議會選舉產生的,沒有經過普遍民選。這就是「紅衫軍」此次大遊行的主要原因。
⑶ 泰國這個國家怎麼老是有政變
由中產階級、地主階級、富人、政府人員、皇室、軍隊組成的為黃衫軍,占泰國人口的30%,掌握80%的社會財富!
由農民和底層民眾組成的為紅衫軍,占泰國人口的70%,掌握20%的社會財富!
了解下近十幾年的泰國政治狀況,你會明白一切:
2001年,他信選舉時承諾扶持底層民眾,得到占泰國人口70%的底層民眾擁護,以壓倒性優勢獲勝,出任總理,泰國總理任期為4年。
2001年—2005年,他信在任總理期間,履行並堅持了扶持底層民眾的政策,得到底層民眾的支持;同時引發城市中產階級、地主、皇室、政府同僚對他的不滿,中產階級對他信的不滿在慢慢積累。
2005年,因得到了占人口總數70%底層民眾的擁護,又以壓倒性優勢連任總理,他信成為泰國歷史上首位連任成功的總理。與此同時,看見他信又連任成功,中產階級已不能夠繼續再等待4年,所以中產階級的憤怒爆發。
2006年初,黃衫軍中的政府人員,首先對他信下手,提出擺免他信。他信和其領導的政黨經過積極應對,努力獲取人民的支持,在下議院的投票中以57%的支持率獲勝,擺免未成功。
2006年9月,黃衫軍在使用政治手段失敗後,趁他信出訪英國不在國內時,由黃衫軍中所控制的泰國軍隊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他信政府,建立臨時政府,他信流亡國外。
2006年—2007年,由農民和底層民眾組成的紅衫軍走上街頭,不承認臨時政府的合法性,要求解散臨時政府,按泰國憲法重新舉行大舉。
2007年12月,他信的親信沙馬經選舉後出任泰國新總理,沙馬政府延續了他信政府的一系列政策,使底層人民得到實惠,但他剛上台黃衫軍就走上街頭。
2008年9月,黃衫軍控制的泰國憲法法院以「沙馬總理主持烹飪電視節目違反憲法,被立即免去總理職務。」隨後黃衫軍把憲法修改得對自己更有利,泰國舉行大選,但令黃衫軍大跌眼鏡的是,雖然修改了憲法,他信的妹夫及其政黨又以他信的替身參加了選舉,又以60%以上的得票獲勝,他信的妹夫頌猜成為泰國新總理。同時,泰國的中產階級、城市民眾、富人、地主徹底爆發,他們走上街頭,包圍總理府、議會,沖擊機場,要求頌猜政府下台。
2008年12月2日,頌猜政府在受到黃衫軍連續幾個月的沖擊後,黃衫軍所控制的泰國憲法法院判決頌猜在選舉中作弊,解散了其領導的政黨,命令其5年之內不準許參加選舉。15日,因頌猜政黨被解散,已被清除親他信勢力的下議院推選阿披實為泰國新總理。
2009年—2010年,紅衫軍走上街頭,要求重新舉行大選!
2011年8月,他信的妹妹英拉在選舉中再次以壓倒性優勢獲勝,出任泰國新總理……
要注意,紅衫軍是訴求是合法的,他信、沙馬、頌猜、英拉,都是合法的民選政府。黃衫軍的訴求是沒有法律依據的,只是單純的要求代表紅衫軍利益的政府下台。雖然黃衫軍沒有紅衫軍的人口多,但黃衫軍掌握著政府和社會資源,所以也有很強大的力量。泰國社會是典型的貧富分裂,泰國的人均GDP是高於中國的,但占泰國人口70%的窮人比中國窮人要窮,沒有任何社會保障,錢都集中另外30%的人手中,這30%的人又都不願意把錢分給另外70%的人。泰國的政治是典型的階級對立、階級矛盾。
⑷ 為什麼泰國經常發生軍事政變
第一、泰國軍人政變頻繁,歷史上多次出現軍政府的局面,文人執政大多不能長久。泰國軍人推動了君主立憲制的形成,軍人在政體中作用巨大。1992年後泰國政治擺脫了軍人專制,政府民主選出,但仍然無法擺脫托軍隊對抗政府的局面。泰國上到政治黨派下到普通公民都漠視政府權威,對軍事政變也是習以為常、見怪不怪,有時民眾甚至期盼通過軍方介入,來改變自己無力改變的政治生態。
第二、泰國有兩大政治對立團體:反他信和挺他信兩大陣營。兩大團體不僅在街頭對峙,而且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大規模的沖突。由於政府總理並沒有軍權,一切無法自己掌握,沖突成為民變,民變就會發展成為政變。
第三、泰國的政治結構不象英國等其他君主立憲的國家一樣,皇室只是個象徵意義。在泰國,國王掌控軍隊的最高權力,是國家的實際最高領導人,而總理只負責國家的行政.,政府的主要權力就是建設和發展。可以說,泰國的資本主義制度非常不健全,改革不徹底,保留了封建主義,保留了握有實權的君主。
軍隊經常以效忠國王的名義,發動軍事政變,推翻民選政府!
⑸ 為什麼泰國軍方經常發動政變,還都成功了
因為泰國軍方的利益和泰國政府的利益,無法相互調和,導致了時常有政變發生。而泰國軍方手握軍權,所以政變屢屢成功。
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提高,出國旅遊成了很多人享受生活的一種方式。而泰國作為一個旅遊國家,也備受人們的喜愛。泰國是亞洲為數不多的君主立憲制國家,泰國的國王掌握著兵權,有著絕對的權利。
此外,國王雖然在泰國很有威信,權利也很大,但也經常會擔心泰國軍方的反叛。所以,泰國國王經常會站在泰國軍方這邊,以確保自己的地位不被動搖。其實按道理說,國家的領導人應該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泰國在這方面卻恰恰相反,與泰國底層階級遲遲達不成共識。這非常不利於一個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社會的和諧發展。
⑹ 泰國為什麼經常有政變的發生
一、泰國軍事政變是家常便飯
1932年以來,泰國共發生過18次軍事政變。最近一次是2006年,前總理他信在那場政變中下台;不過上上次稍微遠了一點,泰國上一次軍事政變發生在1991年,但有關軍方將對政局進行干涉的傳聞一直很盛行。泰國上到政治黨派下到普通公民都漠視政府權威,對軍事政變也是習以為常、見怪不怪,有時民眾甚至期盼通過軍方介入,來改變自己無力改變的政治生態。
二、對峙:泰國政治怪圈
新一輪泰國政治動盪的直接和核心原因與之前毫無二致,仍然是他信。換句話說,作為泰國政治主要矛盾的反他信和挺他信兩大陣營對立並未發生變化。
自從2006年2月反他信力量因西納瓦集團股份出售案走上街頭以來,兩大陣營的對峙似乎已經陷入了一個議會斗爭-街頭政治-權威干預的怪圈:如果進行選舉,必然是占選民多數的支持他信陣營獲勝,反他信陣營就會進行抵制;不進行選舉甚至恢復軍政統治,支持他信陣營也會進行抵制。無論哪一個陣營的代表者組織政府,另一方都會採取街頭政治的方式表示反對,靠國王這一最高權威出面獲得暫時的平靜,不久後又會掀起新一輪動盪。
三、泰國的政治結構比較特殊
不象英國等其他君主立憲的國家一樣,皇室只是個象徵意義。在泰國:國王掌控軍隊的最高權力,是國家的實際最高領導人,可以說是皇權鼎盛。而總理只負責國家的行政.,政府的主要權力就是建設和發展,並沒有絲毫的軍事領導權。
泰國近代歷史上,如果皇權和政府相違背的時候,軍隊就以效忠國王的名義,發動軍事政變,推翻民選政府!甚至廢除憲法。泰國就這樣開創了非常壞的先例,民選政府的權威被極大的削弱,國家的法律也受到了擾亂,導致了泰國上到政治黨派小到普通公民都漠視政府權威,漠視國家司法政治的極端重要性。結果一遇到問題,就喜歡背離正常途徑,選擇走較為極端的道路!
現在的泰國王權基本上是存活在一個國家特殊的政治平衡點上,需要多個政治力量的較力來創造一個平衡點,如果某一個黨派長期執政或者乾脆是一黨執政的話,王權就可能要旁落!代錶王權的泰國軍人,就會出面來干預。所以王權需要多黨輪流執政,它只需要看家式的政黨執政。
四、出路:改變政治生態
重新選舉並不意味著事態的結束,無論重新選舉與否、選舉結果如何,泰國政治仍將在死循環里打轉。
要擺脫這個死循環,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從根本上改變泰國的政治生態,解決主要矛盾。實際上,「反他信」與「挺他信」的矛盾只是表面現象,泰國政治僵局的根本原因在於階層利益的對立和政治結構的失衡。
反他信陣營是以軍隊、官僚和部分城市中產階級為主的精英階層,挺他信陣營則是以東北部農民為主的草根階層。前者是泰國傳統精英政治體制的受益者,而後者則把他信執政期間所推行的政策視為其利益的代表。他信依靠占泰國人口約70%的農民的支持,在2001年和2005年兩次贏得大選,其領導的泰愛泰黨成為泰國歷史上第一個「一黨獨大」的政黨(國會議席比例高達75.4%),打破了多年來泰國多黨制精英政治的平衡。
他信走出了泰國傳統政治改變的重要一步,但也開啟了兩大陣營對峙周期性動盪的「潘多拉盒子」。泰國政治並沒有因為更廣泛的公眾參與而變得更加「民主」,反而凸顯出以街頭政治為代表的「民粹」。真正的政治變化應該是建立在社會經濟變化基礎之上的。在泰國這樣一個依附關系根深蒂固的傳統垂直型社會中,民眾的政治參與熱情與能力嚴重脫節,他們自身沒有明確的政治訴求和綱領,沒有代表性的人物,也沒有有序的組織,結果只能是繼續為精英政治服務,甚至成為某些政客濫權的工具。
解開泰國政治的死結,根本的變化不在於政治本身,而在於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培植。泰國需要追求的變化是一個更加平等的現代社會、一個更加公平的現代經濟、一種更加包容的現代文化,這些都是民主政治的必要鋪墊。否則,投票選舉只能淪為一種過渡的儀式,不同勢力的真正博弈場所仍是街頭赤裸裸血淋淋的暴力沖突。
⑺ 泰國軍隊到底聽誰的為什麼經常政變呢
泰國是一個君主立憲制的民主國家,其他君主立憲制國家有的東西泰國都有,有國王,有議會,有憲法,有民主選舉,有多個政黨。但是泰國也有一個非常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軍隊控制權或者說是軍事指揮權。其他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國王都只是在名義上屬於武裝力量的總司令,但實際上並不能掌控軍隊,這樣才能有效分權以實現最大程度的民主。
軍隊和王室代表的是政治高層和王室貴族,也就是為有錢有勢的那群人代言。而民選政府代表的是廣大底層民眾的利益,所以民選政府很容易與軍政府及王室產生利益糾紛。王室想把民選政府領導人換掉肯定不能親自動手,那麼就由軍政府出面擺平,然後王室出來安撫民心。他信和英拉被迫流亡海外就是因為他們觸犯了軍政府和王室的利益,為什麼巴育在位就能平安無事,就是因為他真正的集軍政大權於一體。
⑻ 泰國的軍隊,為什麼會頻繁的發動政變
這主要是因為泰國政府經常會損害泰國軍方的利益,真實的泰國政府和泰國軍方之間有著非常多的矛盾以及沖突,再加上泰國軍方聽命於泰國國王,所以也使得泰國政府並沒有直接指揮泰國軍方的權力。而且每一次泰國軍方發動軍事政變也會考慮泰國國王的意見,一旦泰國國王選擇默認的話,將會直接發動軍事政變。
因為泰國國王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很多泰國的老百姓都非常的尊重泰國國王,然而泰國軍方通過支持泰國國王的方式,也維護了自己的泰國的地位。所以泰國總理的權力往往是被架空的。
⑼ 泰國軍隊到底聽誰的,為什麼經常政變呢
這主要是因為泰國是一個君主專制制度國家,他們的王室只是名義上擁有軍隊的領導權,但實際軍權卻不受他們掌控。而隨著現在世界民主的浪潮,泰國王室的權力進一步被削弱,而一般軍隊發動政變之後,自己也並不會奪取權利當總理,只是將權利又交還給政府,所以也導致了他們經常會發生政變,一旦對某件事情有不滿,就會採用武力解決問題。
這也就給經常政變建立了一種基礎,甚至在某些時候他們認為軍隊可以公開干涉這些政治問題,民選政府執政經驗的缺乏,常常使得泰國的整個社會秩序動盪不安。這個時候軍隊站出來很大程度上也順應了民心,滿足了民眾的需要。
⑽ 泰國成為世界上政變最多的國家是因為泰國軍方,這到底為什麼
因為泰國有很長一段時間裡面,實權全部掌握在軍方執政者手中,在軍方執政的的時期里,就連國王手中的實權都沒多少。
不僅如此,他還擁有多種技術,精通多國語言,同時還擁有奧地利音樂學院的博士學位。所以就說他不當國王,擁有這一生的本領也是人才。
作為一個多才多藝又親民的國王,平民百姓們怎麼可能不愛戴他,所以他的形象就更加的高大上了,逐漸走向了神化的地步。
而軍方在國王握有實權之前是泰國最有權的勢力自然也會影響當時的政治情況,說多次政變是因為泰國軍方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