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國歌叫什麼
⑴ THAILAND是那國
泰國
全稱泰王國,位於東南亞。東臨寮國和柬埔寨,南面是暹羅灣和馬來西亞,西接緬甸和安達曼海。原名暹羅,1949年5月11日,泰國人用自己民族的名稱,把「暹羅」改為「泰」,主要是取其「自由」之意,因當時泰國是東南亞唯一的國家。官方語言是泰語,用泰語字母,當中約5000萬人視為母語。大多數泰國人信奉上座部佛教,佛教徒佔全國人口九成以上。全國共有76個一級行政區,其中包括75個「府」與首都曼谷。泰國屬中低收入國家,且貧富差距問題嚴重,社會動盪,近年來時常發生政變。
中文名稱:泰王國英文名稱:Kingdom of Thailand簡稱:泰國所屬洲:亞洲首都:曼谷主要城市:紅統府,清邁府國慶日:12月5日國歌:《泰王國歌》國家代碼:TH官方語言:泰語貨幣:泰銖(THB)時區:東七區政治體制: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國家領袖:國王普密蓬·阿杜德,總理英拉人口數量:6387萬(2010年)人口密度:132.1人/平方公里(2010年)主要民族:泰族,寮國族,高棉族,
⑵ THAlLAND是什麼意思
泰國。
泰王國(泰語: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英語:The Kingdom of Thailand),簡稱泰國(Thailand)。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君主立憲制國家。泰國位於中南半島中部,其西部與北部和緬甸、安達曼海接壤,東北邊是寮國,東南是柬埔寨,南邊狹長的半島與馬來西亞相連。
泰國舊名暹羅,1949年5月11日,泰國人用自己民族的名稱,把「暹羅」改為「泰」,主要是取其「自由」之意。
(2)泰國國歌叫什麼擴展閱讀:
泰國東北部是呵叻高原,這里夏季極乾旱,雨季非常泥濘,不宜耕作。中部是昭披那河(即湄南河)平原。由曼谷向北,地勢逐步緩升,湄南河沿岸土地豐饒,是泰國主要農產地。
曼谷以南為暹羅灣紅樹林地域,漲潮時沒入水中,退潮後成為紅樹林沼澤地。泰國南部是西部山脈的延續,山脈再向南形成馬來半島,最狹處稱為克拉地峽。
泰國的一般大眾習慣將國家的疆域比作大象的頭部,將北部視為「象冠」,東北地方代表「象耳」,暹羅灣代表「象口」,而南方的狹長地帶則代表了「象鼻」。
泰國國旗(泰語:ธงไตรรงค์,三色旗的意思)是一面三色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由紅-白-藍-白-紅五條橫帶組成,藍帶比紅白帶寬一倍。上下方為紅色,藍色居中,藍色上下方為白色。藍色寬度相等於兩個紅色或兩個白色長方形的寬度。
紅色代表民族和象徵各族人民的力量與獻身精神。泰國以佛教為國教,白色代表宗教,象徵宗教的純潔。泰國是君主立憲政體國家,國王是至高無上的,藍色代錶王室。藍色居中象徵王室在各族人民和純潔的宗教之中。
泰國國歌為《泰王國歌》長1:06分鍾。每天8:00與18:00,在泰王國所有公園、學校、電台都要演奏《泰王國歌》,從無例外。聽到她,每個人都必須立即面向國旗肅立,並除下帽子以示敬意。嚴格來說,泰國警方對任何對國歌、國旗或王室成員不敬之人等都要立即進行逮捕,無論他或她的國籍。
歌詞:全泰之民,血肉相連,泰之寸土,全民必衛,歷來無異,同德同心,弗怠弗懈,平和安寧,國人所愛,倘有戰事,我等無懼。獨立主權,誓死捍衛,為國作戰,淌盡鮮血,在所不惜,以驕傲和勝利,獻給我們的祖國,萬歲!
⑶ 泰國國歌的出處
1932年,泰王國發生軍事政變,推行君主立憲制,並採用新的國歌,而舊的國歌《頌聖歌》則因為歷時已久,人民也非常喜愛她而得以保存。這首新歌是由德裔泰國皇室音樂顧問彼得·費特(Peter Feit,泰文名字為:珍杜里揚爵士(Phra Jenriyang))作曲於同年。1939年「暹羅」更改國名為「泰王國」,當時進行了一輪新國歌填詞競賽,結果是巒·沙叻努帕潘上尉(Colonel Luang Saranuprapan)所譜的新詞勝出,歌詞大意是鼓勵泰國軍人上前線奮勇作戰,保家衛國。當時的泰國首相鑾披汶·頌堪元帥(Phibunsongkhram)頒布採用新的標准歌詞,和一切有關禮儀之法令,一直沿用至今。
每一天早上晨八時正和午後六時正,在泰王國所有公園、學校、電台都要演奏《泰王國歌》,從無例外。聽到她,每個人都必須立即面向國旗肅立,並除下帽子以示敬意。嚴格來說,泰國警方對任何對國歌、國旗或王室成員不敬之人等都要立即進行逮捕,無論他或她的國籍。
⑷ 泰國國歌的中文含義是什麼
泰國國歌中文意思:
泰國由泰族血肉構成
是泰族各部組合而成的城邦
泰族各部和睦共處
泰族的目標是團結
泰國愛和平
但不懼怕戰爭
不會容忍破壞獨立
為了繁榮犧牲鮮血
祝願泰國繁榮昌盛,萬歲!
請注意採納。
⑸ 泰國國歌介紹
泰國人鮮血流在泰國之身,
泰國每寸土都屬於泰國人。
因為人民始終團結,
國家主權長久守穩。
熱愛和平但不怕戰爭,
不許有人廢獨立施暴政。
全民准備把每滴血獻奉,
為國家安全自由和興盛
⑹ 泰國國旗的國旗簡介
國旗
泰國國旗(泰語:ธงไตรรงค์,三色旗的意思)是一面三色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由紅-白-藍-白-紅五條橫帶組成,藍帶比紅白帶寬一倍。
上下方為紅色,藍色居中,藍色上下方為白色。藍色寬度相等於兩個紅色或兩個白色長方形的寬度。紅色代表民族和象徵各族人民的力量與獻身精神。
泰國以佛教為國教,白色代表宗教,象徵宗教的純潔。泰國是君主立憲政體國家,國王是至高無上的,藍色代錶王室。藍色居中象徵王室在各族人民和純潔的宗教之中。
泰王國(泰語: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Ratcha-anachak Thai),通稱泰國(泰語: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Prathet Thai),舊稱暹羅、暹邏(泰語:สยาม,Sayam),是東南亞的君主立憲制國家,首都及最大城市為曼谷。
泰國國土東臨寮國和柬埔寨,南接暹羅灣和馬來西亞,西靠緬甸和安達曼海,東南亞國家聯盟創始國之一。
(6)泰國國歌叫什麼擴展閱讀:
國名
泰國的正式全稱為「泰王國」(泰語: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皇家轉寫:Ratcha Anachak Thai/râːt.tɕʰā ʔāːnāːtɕàk tʰāj/幫助·信息)。
其中「ราช」表示「國王」、「อาณาจักร」意為「領土」、而「ไทย」則代表「自由」之意。
在過去,泰國一直以「暹羅」、「暹邏」(泰語:สยาม,皇家轉寫:Sayam)作為國名。在擺脫高棉人統治之後,暹羅人以「自由」一詞(讀音即為「泰」)作為主體民族泰族的名稱。
鑾披汶·頌堪元帥在1939年6月23日至1945年9月8日期間,將暹羅改稱「泰國」(泰語: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皇家轉寫:Prathet Thai),取其「自由領土」之意。
皆因在當時的東南亞地區,周邊的各個大小王國均相繼淪為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美國、日本等歐亞列強的殖民地,使得泰國成為僅存的獨立國家。1945年9月8日,泰國復稱為「暹羅王國」。
1949年5月11日,暹羅正式更名為「泰王國」。
泰國的舊稱「暹羅」根據《明史》所載,系為「暹羅斛」之簡稱,「暹」(泰語:สยาม,皇家轉寫:Sayam)或指古國素萬那普,「羅斛」指另一古國羅渦。
兩國於十四世紀並合為大城王國,因而被中國古籍以組合詞「暹羅斛」或「暹羅」代指之。
「暹」一詞的來源眾說紛紜,一說來自於梵語詞彙「श्याम」(Śyāma),意為「暗色」;或來自於巴利文的「suvaṇṇabhūmi」,意為「黃金之地」。
中文古籍的稱呼「暹」被葡萄牙傳教士轉寫為Siam,成為西方通用的稱呼。「暹」在蒙固國王統治時期定為正式國號,也被近代中文以「暹羅」對應之。
國徽
圖案是一隻大鵬鳥,鳥背上蹲坐著那萊王。傳說中大鵬鳥是一種帶有雙翼的神靈,那萊王是傳說中的守護神。
國歌
泰國國歌為《泰王國歌》長1:06分鍾。每天8:00與18:00,在泰王國所有公園、學校、電台都要演奏《泰王國歌》,從無例外。
聽到她,每個人都必須立即面向國旗肅立,並除下帽子以示敬意。嚴格來說,泰國警方對任何對國歌、國旗或王室成員不敬之人等都要立即進行逮捕,無論他或她的國籍。
歌詞:全泰之民,血肉相連,泰之寸土,全民必衛,歷來無異,同德同心,弗怠弗懈,平和安寧,國人所愛,倘有戰事,我等無懼。獨立主權,誓死捍衛,為國作戰,淌盡鮮血,在所不惜,以驕傲和勝利,獻給我們的祖國,萬歲!
⑺ 泰國的國歌是什麼
泰國國歌叫 เพลงชาติ 《泰王國國歌》
以下翻拉丁語轉寫和中文概義:
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รวมเลือดเนื้อชาติเชื้อไทย - pra thes thai ruam lued nue chart chue thai
泰皇國結合了泰族人民的血汗。
เป็นประชารัฐ ไผทของไทยทุกส่วน - pen pra cha rat, pathai kong thai tuk suan
是民主國家,所有支柱撐著。
อยู่ดำรงคงไว้ได้ทั้งมวล - yu dam rong kong wai dai tang mual
所有的一切完好的維持著。
ด้วยไทยล้วนหมาย รักสามัคคี - ei thai luan mai, rak sa mak ki
以及所有泰國人民心向團結。
ไทยนี้รักสงบ แต่ถึงรบไม่ขลาด - thai ni rak sa ngob, tae tueng rob mai klad
泰國喜愛和平,但戰時也不退卻。
เอกราชจะไม่ให้ใครข่มขี่ - Ekkarach ja mai hai krai kom ki
泰領域決不讓他人辱占。
สละเลือดทุกหยาดเป็นชาติพลี - sla lued tuk yad pen chat pli
犧牲體內每一滴血為著國家。
เถลิงประเทศชาติไทยทวี มีชัย ชโย - tleng pra tes chat thai twi mi chai chayo
高聲訴頌泰國萬歲永勝
⑻ 各個國家有各個國家的國歌用粵語怎麼說
各個國家有各個國家的國歌([粵語]:go3、go3、gwok3、gaa1、jau5、go3、go3、gwok3、gaa1、di1、gwok3、go1)
粵語包含九聲六調,較多保留古漢語的特徵,擁有完善的文字系列,可以完全使用漢字(粵語字)表達,是唯一除普通話外在外國大學有獨立研究的中國漢語。粵語在香港、澳門具有官方語言的地位,是澳大利亞的第四大語言,美國和加拿大的第三大語言,紐西蘭的第二大語言。
廣東使用粵語的人口大約有6700萬,加上廣西粵語使用人數大約為2500萬、香港700萬、澳門55萬、泰國500萬、新加坡和馬來西亞500萬、美國和加拿大200萬,全球將近有1.2億人口使用粵語。
粵語的句式
1、倒裝句式
這種倒置情況亦產生許多特殊句式,例如北方話中「怪不得」,粵語寫成「唔怪得之」、「唔怪之得」或「怪唔之得」、「怪唔得之」。又如北方話中「我先走了」;粵語中為「我行先」或「我先行」。
2、並列動詞體
粵語可以用兩個並列動詞構成一個動詞體,把「緊」、「咗」、「完」、「過」、「下」加在兩個並列動詞中間。通用書面必須把相應詞或對譯詞放在單一動詞的前面或者後面。如「休下息」、「學緊」,在通用書面中分別為「休息(一)下」、「正在學習」。
⑼ 泰國國歌的歌詞大意
這是泰國的國歌,在泰國人的心裡是很神聖的,樓上 置若世渡擺 請不要亂來,全都抄來的!雖然不是中國國歌,但有句話說:敬人者人恆敬之。我想不難了解。
回答樓主的問題:
以下翻拉丁語轉寫和中文概義:
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รวมเลือดเนื้อชาติเชื้อไทย - pra thes thai ruam lued nue chart chue thai
泰皇國結合了泰族人民的血汗。
เป็นประชารัฐ ไผทของไทยทุกส่วน - pen pra cha rat, pathai kong thai tuk suan
是民主國家,所有支柱撐著。
อยู่ดำรงคงไว้ได้ทั้งมวล - yu dam rong kong wai dai tang mual
所有的一切完好的維持著。
ด้วยไทยล้วนหมาย รักสามัคคี - ei thai luan mai, rak sa mak ki
以及所有泰國人民心向團結。
ไทยนี้รักสงบ แต่ถึงรบไม่ขลาด - thai ni rak sa ngob, tae tueng rob mai klad
泰國喜愛和平,但戰時也不退卻。
เอกราชจะไม่ให้ใครข่มขี่ - Ekkarach ja mai hai krai kom ki
泰領域決不讓他人辱占。
สละเลือดทุกหยาดเป็นชาติพลี - sla lued tuk yad pen chat pli
犧牲體內每一滴血為著國家。
เถลิงประเทศชาติไทยทวี มีชัย ชโย - tleng pra tes chat thai twi mi chai chayo
高聲訴頌泰國萬歲永勝
有問題再問我,樂意解答。
⑽ 泰國國歌叫什麼名字
美國國歌《星條旗永不落》("the star-spangled banner"曾譯《星條旗》歌)誕生在巴爾底摩。據傳說,巴爾的摩市東南的麥克亨利堡,曾在第二次英美戰爭期間作為前哨陣地抗擊英軍。它建在一個小半島上,是個平面成五角星狀的要塞,扼進港要道。1814年,英國艦隊直撲麥克亨利堡,晝夜連續猛轟此堡。當時,有一位名叫弗朗西斯·斯科特·基的美國律師乘船到英艦交涉釋放被扣留的美國平民。他目擊了英軍炮轟麥克亨利堡的經過,憂心如焚。次日早晨,當他透過戰場上的硝煙看到星條旗仍在要塞上空獵獵飄揚時感慨萬分,於是激情滿懷地寫下了《星條旗永不落》這首詩。詩歌很快不脛而走,後被配上曲譜後流傳全國。1931年,美國國會正式將《星條旗永不落》定為國歌 。如今,巴爾的摩市的麥克亨利堡已被辟為國家紀念地和歷史聖地。1985年11月7日,巴爾的摩市與中國福建省廈門市結為友好城市。
《星條旗永不落》的曲子是「進行曲之王」蘇薩著名的代表作,創作於1897年(另一說1896年),管樂合奏曲。這首進行曲充分發揮銅管樂隊的表現功能,以磅礴的氣勢和熱烈的情緒歌頌自己的國家和軍隊,頗有鼓動力。
《星條旗永不落》歌詞中文大意是:
啊!在晨曦初現時,你可看見
是什麼讓我們如此驕傲?
在黎明的最後一道曙光中歡呼,
是誰的旗幟在激戰中始終高揚!
烈火熊熊,炮聲隆隆,
我們看到要塞上那面英勇的旗幟
在黑暗過後依然聳立!
啊!你說那星條旗是否會靜止,
在自由的土地上飄舞,
在勇者的家園上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