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食物中毒怎麼處理
㈠ 食物中毒如何急救處理
食物中毒應該如何急救
1、催吐
對中毒不久而無明顯嘔吐者,可先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其舌根部的方法催吐,或讓中毒者大量飲用溫開水並反復自行催吐,以減少毒素的吸收。如經大量溫水催吐後,嘔吐物已為較澄清液體時,可適量飲用牛奶以保護胃黏膜。如在嘔吐物中發現血性液體,則提示可能出現了消化道或咽部出血,應暫時停止催吐。
2、導瀉
如果病人吃下去的中毒食物時間較長(如超過兩小時),而且精神較好,可採用服用瀉葯的方式,促使有毒食物排出體外。用大黃、番瀉葉煎服或用開水沖服,都能達到導瀉的目的。
3、解毒
如果是因吃了變質的魚、蝦、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100毫升,加水200毫升,稀釋後一次服下。此外,還可採用紫蘇30克、生甘草10克一次煎服。若是誤食了變質的防腐劑或飲料,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鮮牛奶或其他含蛋白質的飲料灌服。
4、保留食物樣本
由於確定中毒物質對治療來說至關重要,因此,在發生食物中毒後,要保存導致中毒的食物樣本,以提供給醫院進行檢測。如果身邊沒有食物樣本,也可保留患者的嘔吐物和排泄物,以方便醫生確診和救治。
注意事項
當然,這種緊急處理只是為治療急性食物中毒爭取時間,在緊急處理後,患者應該馬上進入醫院進行治療。同時注意要保留導致中毒的食物,以便醫生確定中毒物質。
㈡ 發現食物中毒,如何處理
由於飲食不當會給身體帶來很大的傷害。如果一日三餐,大家一定會發現,但是如果不注意飲食的衛生,就會給我們帶來食物中毒的現象。發生食物中毒怎麼辦?會不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很大的危害?下面我們來看看食物中毒後怎麼辦,食物中毒後的第一反應往往是腹部不適。中毒者會先感到腹脹,有的病人會腹痛,有的病人會急性腹瀉。腹部不適伴有惡心,其次是嘔吐。食物中毒包括個體中毒和群體中毒。主要症狀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常伴有發熱。嚴重的嘔吐、腹瀉還可引起脫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昏迷等症狀。一旦有人出現嘔吐、腹瀉、腹痛等食物中毒症狀。他們應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並立即致電120中心尋求幫助。救護車到達前,可採取以下自救措施:
當患者出現嘔吐、腹瀉、舌苔、四肢麻木、運動障礙等食物中毒典型症狀時,為防止嘔吐物堵塞氣道造成窒息,患者應側卧,便於吐痰。嘔吐期間,不要讓患者喝水或進食,嘔吐停止後應立即加水。留下嘔吐物和糞便樣本供醫生檢查。如果腹痛嚴重,可以仰卧睡覺,屈膝幫助緩解腹肌緊張。用毯子蓋住腹部保暖,有助於血液循環。當你臉色發青、出冷汗、脈搏微弱時,你應該立即把它送到醫院,當心休克症狀我們對食物中毒的方式方法有了一個非常清晰的認識。正常情況下,如果我們得了這種食物中毒,我們應該按照上述的方式去做,這樣可以讓我們的身體達到更健康的狀態,也讓我們自己有辦法去解讀,這對我們的身體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㈢ 食物中毒要怎麼處理
食物中毒分為細菌性食物中毒、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動物性食物中毒、有毒植物中毒和化學性食物中毒五類,其中細菌性食物中毒最常見。
(1)沙門氏菌食物中毒
中毒食品:主要是動物性食品,特別是肉類及其製品,其次為禽肉、蛋類、奶類及其製品,由植物性食品引起的很少見。
臨床表現:潛伏期一般為4~48小時,主要表現為頭痛、惡心、食慾減退、嘔吐、腹痛、腹瀉和發熱。腹瀉一日可數次至十餘次,為黃色或黃綠色水樣便,有惡臭,有時有黏液、膿血。體溫高達38~40℃,病程3~4天,嚴重者可引起痙攣、脫水、休克等。
治療與預防:對症治療,及時糾正水、電解質紊亂,重症可用抗生素。預防措施主要為防止污染、控制細菌繁殖、食前徹底加熱。
(2)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中毒食品:海產品,以帶魚、墨魚、蝦、蟹、貝和海蜇較為多見。其次為直接或間接被本菌污染的其他食品,如鹽漬和腌製品。
臨床表現:潛伏期14~20小時。發病初期上腹部疼痛或胃痙攣,繼之出現惡心、嘔吐、腹瀉和發熱等症狀。發病5~6小時後腹痛加劇,以臍部陣發性絞痛為特點,腹瀉一日數次至二十餘次,多為水樣便,重者黏液或膿血,里急後重不明顯,體溫37.7~39.5℃,病程3~4天,愈後良好。
治療與預防:對症治療為主,及時糾正水、電解質紊亂。預防同沙門氏菌食物中毒,尤其對海產品及其製品要加強防止細菌污染、低溫儲藏、食前徹底加熱等措施。涼拌海鮮類食品時要清洗干凈、食醋浸泡10分鍾或沸水漂燙數分鍾。
(3)葡萄球菌腸毒素食物中毒
中毒食品:常見於奶類及奶製品、蛋類和各類熟肉製品等。
臨床表現:潛伏期一般2~4小時,主要有惡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等症狀。其中嘔吐劇烈而頻繁,可呈噴射狀,嘔吐物常含有膽汁、血液或黏液。腹瀉多為水樣便或黏液便,每天3~4次。體溫正常或低燒。病程1~2天,兒童對腸毒素較成人敏感,故發病率較高,症狀較重。
治療與預防:對症治療,及時糾正脫水、電解質紊亂,一般不需用抗生素。防止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食物,對食品從業人員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對奶和奶製品等一定要消毒處理;為防止腸毒素形成,食物應冷凍或冷藏。
(4)變形桿菌食物中毒
中毒食品:主要是動物性食品,尤其是熟肉和內臟的熟製品,也見於豆製品、涼拌菜、剩飯、水產品等。
臨床表現:潛伏期一般5~18小時。臨床特徵一般以上腹部刀絞痛和急性腹瀉為主,腹瀉為水樣便,伴有黏液,惡臭,一日數次至十餘次。有惡心、嘔吐、頭痛、發熱症狀,體溫一般38~39℃。病程1~3天,多數在24小時內恢復,預後良好。
治療與預防:對症治療,重症者可用抗生素。加強食品衛生監督管理,防止污染,食品須冷藏,食用前徹底加熱。
(5)其他細菌性食物中毒
表5列出了常見細菌性食物中毒的中毒食品、臨床表現和治療原則。
表7其他化學性食物中毒的臨床表現、急救處理和預防措施
㈣ 發生食物中毒時如何處理
飲食不當可以引起多種疾病,凡是吃了有毒的食物得病的,就叫做食物中毒。人吃了有毒食物後,多數在幾小時內發病,一般以急性胃腸炎最為多見。有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腹瀉、發燒等症狀,嚴重的還可以引起死亡。
(一)食物中毒現場處理:
1、首先要了解中毒原因,中毒人數,引起中毒的食物,病人症狀等情況。
2、及時向衛生防疫部門報告疫情。
3、安排和搶救病人。
4、收集各種化驗樣品,如吃剩下的有毒食物、病人吐瀉物、食具化驗等。
5、防止病情蔓延,找出中毒食物和原因後要立即採取相應措施。
(二)食物中毒的應急處理:
要爭分奪秒搶救病人,搶救越早效果越好。急救的原則是盡快清洗和排出同腸道內的有毒物質,防止毒物被吸收,並給予對症治療。症狀重的應住院治療。
催吐:讓病人嘔吐是排出胃內有毒食物的最重要的方法,而且簡單易行。一般在食後4至6小時內部應及時進行催吐,但對肝硬變、胃潰殤患者禁忌催吐。
常用的催吐方法是:剌激咽部:利用手邊方便的東西如筷子、壓舌板、筆桿、雞翎或或手指刺激咽後壁,使之引起嘔吐反射。有時由於食物過稠,不易吐出和吐凈,可讓患者喝點溫的清水,然後再催吐、反復進行,直到嘔吐物中沒有食物為止,或口服1:1000的高錳酸鉀。高錳酸鉀有刺激胃粘膜的作用,可引起嘔吐。一般毒物吸收後多由肝臟解毒或由腎臟隨尿排出,能飲水的病人口服大量液體也是一種簡便有效的排毒方法。
(三)食物中毒的預防:
食物中毒往往是吃同一種食物的數人甚至數百人同時發病,這不僅給中毒者帶來痛苦,而且直接影響生產、工作和學習,嚴重的還可造成死亡。因此,做好食物中毒預防王作,是保障人民身體健康的重要環節之一。主要是做到生熟食品分開,食物和用具充分消毒並注意食品的生產日期和有效日期。
㈤ 食物中毒後,應當如何處理
你好,立即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可使用緊急催吐方法盡快排除毒物,如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部幫助催吐;盡快將中毒病人送往就近醫院診治;為查明發病原因和正確搶救病人,防止和控制中毒的擴散,盡快查明中毒病因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應注意保留導致中毒的可疑食品以及病人吐瀉物,保護好現場,並及時想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並協助衛生行政部門的調查處理。
㈥ 食物中毒應該怎麼處理
發生食物中毒,首先要盡早的採用催吐,洗胃方法,如果沒有條件盡早去醫院,可以催吐,摳喉嚨是出現惡心反射,盡早將胃內被消化吸收的有毒性物質排出體外。 有條件者盡早去醫院洗胃和導瀉, 以減少有毒物質的吸收。 同時如果腹瀉嘔吐嚴重的話,要糾正脫水和酸中毒的現象,給予靜脈補液。
㈦ 出現食物中毒後,應該採取什麼急救措施
當今這個社會,食物的吃法越來越花樣。因此,食物中毒的事情時有發生,很多人在面對食物中毒時會感到驚慌,不知道該怎麼及時處理,因而錯失最佳的治療時間。如果在家中發現家人出現了腹痛、嘔吐、腹瀉等不良症狀時,我們應該學會冷靜應對,及時的採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一、催吐法
在進食後的1至2個小時內出現食物中毒的相應症狀,可以及時採用對患者催吐的方法。取用食鹽加入在開水中,待水冷卻之後進行服用,如若無效,則可以採用多次服用的方法,使其嘔吐,直至清空食用的食物。假設食用的是已經變質的食物,就可以用十滴水的方法讓患者快速的嘔吐,方法對此十分有效。
患者的食物中毒症狀比較嚴重的,應該及時將患者送至相關醫院進行治療,避免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在治療時應該讓患者進行休息,保持安靜,讓患者保持足夠的體力,快速恢復好聖徒。
㈧ 在泰國旅遊跟團,發生食物中毒找誰維權
可以找旅行社投訴,旅行社會處理這些問題,如果旅行社不願意處理,你可以找旅遊局進行投訴。
㈨ 食物中毒後怎麼處理
1.一般治療
卧床休息,早期飲食應為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病情好轉後可恢復正常飲食。沙門菌食物中毒應床邊隔離。
2.對症治療
嘔吐、腹痛明顯者,可口服丙胺太林(普魯本辛)或皮下注射阿托品,亦可注射山莨菪鹼。能進食者應給予口服補液。劇烈嘔吐不能進食或腹瀉頻繁者,給予糖鹽水靜滴。出現酸中毒酌情補充5%碳酸氫鈉注射液或11.2%乳酸鈉溶液。脫水嚴重甚至休克者,應積極補液,保持電解質平衡及給予抗休克處理。
㈩ 食物中毒後應該怎樣自救
夏季是食物中毒的高發季節,但很多食物中毒患者不能及時發現中毒症狀,往往在送到醫院的時候,症狀已經非常嚴重。因此,食物中毒後早期發現和處理十分重要。
食物中毒後的第一反應
食物中毒後的第一反應往往是腹部不適,中毒者首先會感覺到腹脹,一些患者還會腹痛,個別的還會發生急性腹瀉。與腹部不適伴發的還有惡心,隨後會發生嘔吐的情況。
食物中毒一般可分為細菌性(如大腸桿菌)、化學性(如農葯)、動植物性(如河豚、扁豆、豆角)和真菌性(如毒蘑菇)食物中毒。其症狀以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為主,往往伴有發燒。吐瀉嚴重的還能發生脫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昏迷等症狀。
食物中毒後應該怎麼辦
一旦有人出現上吐、下瀉、腹痛等食物中毒症狀,首先應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同時,立即撥打120呼救。在急救車到來之前,可以採取以下自救措施:
催吐
中毒不久而無明顯嘔吐者,可用手指、筷子等刺激舌根部的方法催吐,或讓中毒者大量飲用溫開水並反復自行催吐。如在嘔吐物中發現血性液體,應暫時停止催吐。
導瀉
病人吃下中毒食物的時間較長(超過兩小時),且精神較好,可採用服用瀉葯的方式,促使有毒食物排出體外。用大黃、番瀉葉煎服或用開水沖服,都能達到導瀉的目的。
保留食物樣本
由於確定中毒物質對治療來說至關重要,因此,在發生食物中毒後,要保留導致中毒的食物樣本,以提供給醫院進行檢測。如果身邊沒有食物樣本,也可保留患者的嘔吐物和排泄物,以方便醫生確診和救治。
特別提示:這種緊急處理只是為治療急性食物中毒爭取時間,在緊急處理後,患者應該馬上進入醫院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