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泰國資訊 » 泰國的小鳥是什麼樣的

泰國的小鳥是什麼樣的

發布時間: 2022-05-24 21:16:58

Ⅰ 泰國國鳥是

泰國國鳥金嘴鳥

Ⅱ 在哪裡能找到佛教鵬鳥的圖片(特別是泰國的)

來這邊自己選吧。

http://images.google.com/images?hl=en&client=firefox-a&rls=org.mozilla:zh-CN:official&um=1&newwindow=1&q=garuda&sa=N&start=0&ndsp=20

其實泰國的garuda,也就是大鵬金鳥的造型是來自婆羅門教而不是佛教。 garuda的最早故事是出自印度神話,而並非佛教產物。

Ⅲ 這種是什麼鳥

白頭鵯

白頭鵯(音:bēi)

是雀形目鵯科的小型鳥類,額至頭頂黑色,兩眼上方至後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環,腹白色具黃綠色縱紋。性活潑,結群於果樹上活動。有時從棲處飛行捕食。白頭鵯是長江以南廣大地區中常見的一種鳥,多活動於丘陵或平原的樹本灌叢中,也見於針葉林里。性活潑、不甚畏人。 雜食性,既食動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

白頭鵯吃大量的農林業害蟲,是農林益鳥之一,值得保護。

中文學名 白頭鵯 拉丁學名 Pycnonotus sinensis 別 稱 白頭翁、白頭婆

俗名 白頭翁

Ⅳ 請問這是什麼品種的鳥

這是黑枕黃鸝
黑枕黃鸝(學名:Oriolus chinensis)為中型雀類。外形大小和金黃鸝相似,體長23-27厘米。通體金黃色,兩翅和尾黑色。頭枕部有一寬闊的黑色帶斑,並向兩側延伸和黑色貫眼紋相連,形成一條圍繞頭頂的黑帶,在金黃色的頭部甚為醒目。相似種金黃鸝枕部不為黑色,黑色貫眼紋亦不延伸到枕部,二者分布區亦不同,野外不會混淆。雌雄羽色相似但雌羽較暗淡。幼鳥具縱紋。體色艷麗。 主食昆蟲,也吃果實和種子。樹棲鳥,極少在地面活動,喜集群,常成對在樹叢中穿梭。叫聲悅耳。分布於俄羅斯、朝鮮、印度、尼泊爾、緬甸、泰國、寮國、越南等地。
中文學名
黑枕黃鸝
別名
「黃鸝」、「黃鶯」、「黃鳥」

Ⅳ 這是什麼鳥頭頂一點紅

紅耳鵯(學名:Pycnonotus jocosus)也叫高雞冠、高冠鳥、高髻冠、黑頭公、高髻郎等。在分類學上隸屬於雀形目、鵯科、鵯屬。頰、喉白色,且和頰部白色之間有一黑色細線,從嘴基沿頰部白斑一直延伸到耳羽後側。分布於中國西藏東南部、雲南南部、貴州南部、廣西西南部、廣東,以及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孟加拉國和中南半島等地。嗜食果實及其其它植物性食物和害蟲,對農林業益害參半。泰國南部的也拉府(Yala Province)每年三月份都會舉行一年一度的紅耳鵯歌鳴比賽,獎勵獲勝的紅耳鵯飼養主人。

Ⅵ 泰國普吉島上,什麼鳥

是黑鷺。

Ⅶ 這是什麼品種的鳥

這是斑文鳥,雀形目文鳥科的小型鳥類,雄雌同色。在華南、西南地區的農田和村寨,斑文鳥屬於常見鳥,數量多。斑文鳥主要以穀物為食,對農業有一定危害。。

斑文鳥(學名:Lonchura punctulata)是小型鳥類,體長10-12厘米。嘴粗厚黑褐色,上體褐色,下背和尾上覆羽羽緣白色形成白色鱗狀斑,尾橄欖黃色。頦、喉暗栗褐色,其餘下體白色具明顯的暗紅褐色鱗狀斑。棲息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山腳和平原地帶的農田、村落、林緣疏林及河谷地區。除繁殖期間成對活動外,多成群,常成20-30隻、甚至上百隻的大群活動和覓食,有時也與麻雀和白腰文鳥混群。以穀粒等農作物為食,也吃草子和其他野生植物果實與種子,繁殖期間也吃部分昆蟲。分布於尼泊爾、印度、孟加拉國、不丹、錫金、緬甸、斯里蘭卡、泰國、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等地。

中文學名 斑文鳥
別名 花斑銜珠鳥、麟胸文鳥、小紡織鳥、魚鱗沉香

主要棲息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山腳和平原地帶的農田、村落、林緣疏林及河谷地區。在中國雲南西部地區,也見於海拔2500米左右的田邊灌叢和附近的混交林帶。[1]

生活習性
遷徙:留鳥。[1]

習性:除繁殖期間成對活動外,多成群,常成20-30隻、甚至上百隻的大群活動和覓食,有時也與麻雀和白腰文鳥混群。多在庭院、村邊、農田和溪邊樹上以及灌叢與竹林中,也在草叢和地上活動。群結合較緊密,休息時亦多緊緊集聚在一起,有時一棵樹上聚集著上百隻,若有驚擾,全群立即起飛。飛行迅速,兩翅扇動有力,常常發出呼呼的振翅聲響,飛行時亦多成緊密的一團。[1]

食性:主要以穀粒等農作物為食,也吃草子和其他野生植物果實與種子,繁殖期間也吃部分昆蟲。[1]

Ⅷ 這是什麼鳥

這是紅耳鵯主要生活在亞洲熱帶地區,澳洲、北美洲、模里西斯也有引進並建立了穩定的種群。在國內,它們主要分布在西藏東南部、雲南南部、貴州南部、廣西南部、廣東西部和香港等地區。紅耳鵯羽色艷麗,善於鳴叫,是人們喜愛的觀賞鳥類。
紅耳鵯長相獨特,見過一次便叫人過目不忘。它的前額至頭頂黑色,頭頂有高聳的黑色冠羽,像是戴了一頂高高的巫師帽,又像是尖頂的鳳尾雞冠花,略顯誇張,而又霸氣側漏。這頂神氣的羽冠為它贏得許多外號:黑頭公、高冠鳥、高雞冠等。它的眼睛下後方有斑塊狀的鮮紅色羽簇,「紅耳鵯」、「紅頰鵯」之名也因此而來。紅耳鵯到新家時的叫聲比較單一,飼養一段時間就會慢慢有所改善,紅耳鵯的生鳥可以在暗板籠中馴養一周,然後在畫眉籠中飼養。

紅耳鵯喜愛水浴,每天(夏季)或隔日(春、秋)供給浴水,任其自行水浴,每周洗刷一次鳥籠,像現在這樣炎熱的夏季,為了不讓小鳥生病,必須要勤換水,還有清洗水罐,鳥必須喝乾凈的水;紅耳鵯不耐寒,在北方飼養冬季一定要移至室內飼養,停止外出遛鳥。飼養紅耳鵯很受泰國人喜愛,而在南部地區更是成為一種文化,幾乎每戶人家的庭院里都能聽到它們的叫聲。
據統計,泰國全國有不下100個紅耳鵯俱樂部,其中一個大型的擁有超過5萬會員,每個會員據計飼養5-10隻紅耳鵯,有的甚至超過30隻。因此泰國籠養紅耳鵯的數量是以百萬計的。籠養紅耳鵯在泰國有著悠久的傳統。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人們開始飼養紅耳鵯,並用來進行斗鳥比賽,就如斗雞、斗蛐蛐一樣。到了70年代,人們發現紅耳鵯的叫聲多變,於是武鬥變成文斗,紅耳鵯歌鳴大賽也就誕生了。政府組織了一年一度的紅耳鵯歌鳴大賽,評選最佳歌者,並為飼養者設置了豐富的獎金,吸引了全國許多參賽者。紅耳鵯的叫聲婉轉多變,能唱高音、中音和低音,是當之無愧的泰國歌王候選人。

Ⅸ 請問網友,這是什麼鳥

你的第一張圖片上已經說的清清楚楚了。
粉頭果鳩(學名:Ptilinopus jambu,英文名:Jambu Fruit Dove)是鴿鳩科果鳩屬的鳥類。是一種小型及色彩鮮艷的果鳩,屬於留鳥,分布於泰國南部、馬來西亞、印尼的加里曼丹、蘇門答臘、爪哇等島、新加坡及汶萊。粉頭果鳩是近危物種。
粉頭果鳩約長23-27厘米、重約40公克。其顏色特別鮮艷,眼睛周圍有一特殊的白環,鳥喙為橘色,腿為紅色,其叫聲為較輕、低沉的咕咕聲。成雄鳥面部為深紅色,下巴則為灰色,身體背部呈綠色,腹部呈白色,胸部有一粉紅色的斑點,尾部下方則為棕色。

雌成鳥面部則為暗紫色,下方有較多部分呈綠色且尾部下方為肉桂色。

幼鳥長相均類似雌鳥,但面部是綠色的,雄鳥在長出飛羽後39周長成全身羽毛。其綠色的羽毛在雨林中具有保護作用。
粉頭果鳩棲息於紅樹林沼澤與低於1500米的低地雨林,也可生存於次生林中[1]。雄鳥具有領域性,並借著舉起翅膀、上下擺動身體和咕咕叫來宣示領域,並會啄擊入侵者。

粉頭果鳩會撿拾掉落在地上的果食或直接啄食樹汁上的果實,通常落單或成對出現,但在果樹上覓食時可能出現一大群。像其他鴿子一樣,粉頭果鳩可以吸吮的方式喝水(一般鳥類則不能)。
粉頭果鳩冬季與夏季皆可繁殖,雄鳥還會搜集草與樹枝提供雌鳥在樹上築出脆弱的巢,雌鳥在巢中生下一至兩顆白色的蛋,20天後孵化,再經約12天幼鳥長出飛羽。
印尼與馬來西亞的棲息地嚴重破壞已威脅了粉頭果鳩的生存,但因為其可以生存在次生林或較高海拔的地區,所以其處境沒有像其他雨林中的鳥類那麼嚴重。粉頭果鳩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10年鳥類紅色名錄——近危。
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55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11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47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456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54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0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17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35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18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