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如何落入中等收入
① 有關泰國經濟情況的一些問題
1.曼谷現在的物價可以說和中國的大城市相當,畢竟曼谷是泰國的首都,也有1000多萬人居住。
2.人均消費這個不好說,住在城區中央的肯定消費的就多,住在郊區的消費就少點!
3.月薪嘛~一般低於20000銖就是4000RMB的工資的話,是過的很拮據的。
4.找工作當然看你的機會了,如果你有能力有運氣,在曼谷找份好的工作肯定不是問題!
5.買房子市區的是很貴的,不過泰國人一般都有自己的地皮,自己建的房子。泰國是允許土地私有制的。比如我在城區租一間大概40平米的房子需要是5000銖 摺合1000人民幣一個月!
6.泰國人家一般都有摩托和汽車,當然街上也有計程車和其他的私人計程車,也可以打摩托。曼谷還有地鐵和輕軌。公交系統還是比較發達的!
7.文化教育水品也還是比較高的,畢竟在泰國上學不是個難事!
8.移民這個問題有點麻煩,因為我沒有移民過,所以我不知道費用啦。哈哈! 不過如果你和泰國女人結婚,3年就可以享受永久居留泰國的權利,10年就可以入泰國籍了!
9.曼谷的治安也還一般般,你不遇到流氓和壞人當然很安全,遇到了也就沒法了!
② 哪些國家曾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菲律賓,泰國,印度尼西亞,巴西
③ 泰國的經濟
泰國是一個新興經濟體和被認為是一個新興工業化國家,泰國是東南亞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印尼,但其2012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只有5,390美元,在東南亞居中游位置,排在新加坡、汶萊和馬來西亞之後。截至2013年3月29日,國際儲備總值1,712億美元,金額是東南亞第二大,僅次於新加坡。該國的對外貿易量也在東南亞排名第2,次於新加坡。工業和服務業是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兩個主要行業,前者占整體39.2%。農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4%,低於貿易業(13.4%)和物流科技及通訊業(9.8%),建築及采礦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3%,其他服務業包括金融、教育、酒店及餐廳等行業共佔24.9%。電信和新型服務貿易業是工業擴張和經濟競爭力的焦點。
世界銀行根據社會和發展指標,把泰國作為其中一個重大發展成功的故事。雖然人均國民總收入只有5,210美元,加上人類發展指數排名只有第103位。根據泰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委員會的新訂貧窮線,生活在國家貧困線以下的人口比例從1988年的65.26%降至2011年的13.15%。2013年首季的失業率為0.7%,是世界上失業率第四低的國家,僅次於柬埔寨、摩納哥和卡達。2013年上半年主要通脹率為2.70%,而政策利率為2.50%。
泰國實行自由經濟政策,屬外向型經濟,較依賴美、日、歐等外部市場。20世紀80年代,製造業尤其是電子工業發展迅速,經濟持續高速增長。1996年泰國被列為中等收入國家,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陷入衰退,1999年經濟開始復甦。
2003年7月提前兩年還清金融危機期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的172億美元貸款。2012年人均GDP約5390美元。
1963年起實施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計劃。2012年開始第十一個五年計劃。2012年主要經濟數據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3660億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6.5%。
貨幣名稱:銖。
匯率(全年均價):1美元≈31.08銖。
通貨膨脹率:3.02%。
失業率:0.7%。 2012年財政年度預算支出1.98萬億銖, 收入2.15萬億銖。
截至2012年底,外債1337億美元,外匯儲備1816億美元。 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2012年對外貿易額為4440億美元,其中出口額2262億美元,進口額2178億美元,分別增長3.2%和7.8%。中國、日本、東盟、美國、歐盟等是泰國重要貿易夥伴。
主要出口產品有:汽車及零配件、電腦及零配件、集成電路板、電器、初級塑料、化學製品、石化產品、珠寶首飾、成衣、鞋、橡膠、傢具、加工海產品及罐頭、大米、木薯等。
主要進口產品有:機電產品及零配件、工業機械、電子產品零配件、汽車零配件、建築材料、原油、造紙機械、鋼鐵、集成電路板、化工產品、電腦設備及零配件、家用電器、珠寶金飾、金屬製品、飼料、水果及蔬菜等。 主要對美國、東盟、中國大陸及台灣投資。
泰國在中國大陸的投資近些年有較大發展。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泰來華直接投資新增4.8億美元,同比增長521.5%。在華投資的公司主要有:正大集團、盤谷銀行等。 泰國經濟結構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出現了明顯的變化。雖然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仍然佔有重要的地位,但製造業在其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已日益擴大。製造業已成為比重最大的產業,且成為主要出口產業之一。泰國工業化進程的一大特徵是充分利用其豐富的農產品資源發展食品加工及其相關的製造業,主要工業門類有:采礦、紡織、電子、塑料、食品加工、玩具、汽車裝配、建材、石油化工等。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出口產品由過去以農產品為主逐步轉為以工業品為主,主要出口產品有:自動數據處理機、集成電路板、汽車及零配件、成衣、鮮凍蝦、寶石和珠寶、初級化纖、大米、收音機和電視機、橡膠等;主要進口產品有:電子和工業機械、集成電路、化學品、電腦配件、鋼鐵、珠寶、金屬製品等。
泰國成為東南亞國家聯盟市場的汽車製造中心。2004年汽車產量達到93萬台,超過2001年兩倍之多。豐田和福特是在泰國活躍的汽車製造商。汽車業擴張導致本地鋼鐵生產蓬勃。大多數車輛都建在泰國的開發和國外生產商授權的,主要是日本和韓國。泰國汽車產業利用東盟自由貿易區(AFTA)為它的許多產品找到銷路。八製造商,五日,美國,和印度塔塔集團,在泰國生產的皮卡車。[ 105 ]泰國是世界第二大貨車的消費者,僅次於美國。2014需要][引文,接UPS占泰國新車銷量的42%。 在百貨公司都有標準的固定價格,在大多數其它的地方需要討價還價。一般情況下,你最終的成交價格可以比原先的開價低10-40%。主要取決於您的技巧和店主的心情。但是要記住,泰國人欣賞良好的舉止和幽默感。只要有耐心和開朗的笑容,您不僅僅可以得到較好的價格,而且還會將購物當作一門藝術來享受。
④ 泰國的經濟怎麼樣
趣旅為您解答,
希望採納
謝謝了
我去過泰國和越南幾次,泰國的經濟比越南好。起碼基礎設施比越南好的多(公路、綠化、碼頭、橋梁等)。公路四通八達,幾乎沒有土路。這發面比中國好。以前經濟是「亞洲四小龍」之一,比中國強,現在中國經濟發展這么快比泰國強了。
我覺得泰國比越南有信仰,佛寺到處都是,泰國人還比較有禮貌。
希望能幫到你。
游海島,就趣旅!趣旅,全球海島游第一品牌。
趣旅為您解答,
希望採納
謝謝了
⑤ 什麼是「中等收入險阱」
並不是所有的中等收入國家都會陷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只是個例,而不是通論,並非魔咒「中等收入陷阱」只是個例,而不是通論
在經濟學理論上,我們可以將增長的陷阱分為三類:低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和高收入陷阱。低收入陷阱又稱為「貧困陷阱」,是指處於貧困狀態的國家由於貧困而不斷地再生產出貧困,長期處於貧困的惡性循環中而不能自拔。現在處於低收入陷阱的典型國家包括寮國、衣索比亞。這些國家沒有自然資源、沒有地域優勢(不靠海)、也沒有FDI(國際直接投資)。現在處於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國家是泰國、馬來西亞,這些國家有FDI,有地域優勢(靠海),但是這些因素不足以讓它們達到高收入。處於高收入陷阱的典型國家有汶萊,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這些國家有自然資源的優勢。經濟學家普遍認為打破這三類陷阱的關鍵在於擺脫過分依賴外在因素,經濟增長需要內生化。
根據歷史統計數據,一國的經濟發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吸引外資階段。這一階段是積極的吸引外資,但是處於利用外資的初級階段,製造業處於外商的絕對控制下。現在的越南就處於這一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工業聚集階段。這一階段製造業雖然也處在外資的控制下,但是出現了支柱性的產業。現在的泰國、馬來西亞處於這一階段。第三個階段是技術吸收階段。處於這一階段的國家已經掌握了管理能力和一定的技術,可以獨立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現在的韓國、中國台灣處於這一階段。第四個階段是創造階段。處於這一階段的國家可以實行全面創新,產品設計,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現在的日本、美國、歐盟就處於這一階段。
從第二階段到第三階段的過度如果不成功,就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家就是典型,其原因在於沒有將國外的技術、管理消化,其工業化過多的基於外部因素,而不是基於內在的價值創造。對於這些國家來說,對外開放和吸引外資可以使得它們達到中等收入,但是更高收入的取得則需要它們採取主動的政策,使私人的創造力得到激發。如果增長僅僅是由於外部因素(地域優勢、豐富的自然資源、外商直接投資、政府開發援助(ODA))導致的,那麼陷阱遲早會出現。
並不是所有的中等收入國家都會陷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只是個例,而不是通論,並非魔咒。迄今為止,國際上公認的成功突破中等收入國家陷阱的國家或地區是日本和亞洲四小龍。而拉美各經濟體(典型的如巴西)已進入中等收入陷阱。東亞、東南亞以及東盟國家和地區(典型的如馬來西亞)正面臨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戰。中東和俄羅斯等資源立國型國家也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國家的幾個基本特徵
迄今為止,經濟發展理論中有關發展中國家擺脫貧困陷阱的文獻很多,而對於一個國家如何突破中等收入發展階段,向高中等收入階段乃至高收入階段跨越的系統理論卻很少。從既有的文獻中,我們發現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主要由於以下幾個原因:收入差距過大;人力資本積累緩慢,增長模式轉型不成功;金融體系脆弱;勞動力轉移困難;民主進程緩慢與腐敗。
收入差距拉大。收入差距的擴大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由於私人消費不足而導致嚴重的需求不足,經濟增長將完全失去動力。這一因素在拉美國家尤為普遍(智利、巴西、阿根廷和秘魯等)。
人力資本積累緩慢,增長模式轉型不成功。現代經濟增長理論指出,當物資資本增長到一定程度之後,由於資本的邊際產量遞減效應,經濟增長必然放緩。這時技術進步(或者說人力資本的積累)就成為維持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如果能夠在政策層面實現技術進步,便可繼續維持高經濟增長率。相反,如果經濟政策不能保證這一點,就會陷入增長停滯。這一現象在東亞國家表現的較為突出。
金融體系脆弱。東南亞金融危機為這一原因提供了一個非常恰當的案例。自1997年以來,東南亞各國已建立起大量的外匯儲備作為防範危機的緩沖器,但這可能會產生不良副作用,即造成經濟過熱和資產價格泡沫。就連上世紀的日本也因為這個原因經歷了「十年」衰退。
勞動力轉移困難。有些發展中國家由於特殊的政治需要,實行一定的限制勞動力轉移的政策,這些政策在經濟上是沒有效率的。中國的戶籍制度就是這一方面的典型。類似的制度會嚴重阻礙城市化的進程,拖累經濟發展。
民主進程緩慢與腐敗。 採取漸進式改革由計劃經濟過渡為市場經濟的國家,政治體制改革一般都滯後於經濟發展的需要。如果這種情況發生,行政管理的落後、腐敗滋生將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制約因素。原本計劃經濟為主的國家往往還會製造出許多的行政壟斷,而一些本該競爭的行業由於行政壟斷將失去活力,進而拖累整個國民經濟。這一因素在中國已經逐步顯露出來。
⑥ 泰國的產業特徵
摘要 泰國市場開放很早,上世紀60年代開始,經濟對外開放,大量引進外資,積極的發展經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經濟產業主要是工業和服務業,農業同樣發展得非常好。工業中發展較好的是汽車、電子工業。泰國汽車產業是支柱產業,泰國是東南亞最大的汽車製造中心和銷售市場。泰國農產口是世界五個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之一,大米和橡膠出口量均為世界第一,泰國是世界魚產口主要出口國之一。簡單的介紹可以看出泰國經濟發展比較亮麗。
⑦ 中等收入國家陷阱的「中等收入陷阱」困擾東南亞國家
近期越南經濟出現了諸多問題,這些問題是長期累積的結果。主要表現為:通貨膨脹嚴重;貿易逆差迅速擴大,越南盾大幅貶值;股市樓市雙雙暴跌;國家信用評價下降,國家財政力量薄弱。泰國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基礎設施薄弱,缺乏人力資本的積累,教育和科學技術滯後。馬來西亞現在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在於它依然在使用1970年制定的「新經濟政策」(NEP)。
⑧ 什麼是中等收入險阱如果是中等收入陷阱如何跨越
並不是所有的中等收入國家都會陷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只是個例,而不是通論,並非魔咒「中等收入陷阱」只是個例,而不是通論
在經濟學理論上,我們可以將增長的陷阱分為三類:低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和高收入陷阱。低收入陷阱又稱為「貧困陷阱」,是指處於貧困狀態的國家由於貧困而不斷地再生產出貧困,長期處於貧困的惡性循環中而不能自拔。現在處於低收入陷阱的典型國家包括寮國、衣索比亞。這些國家沒有自然資源、沒有地域優勢(不靠海)、也沒有FDI(國際直接投資)。現在處於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國家是泰國、馬來西亞,這些國家有FDI,有地域優勢(靠海),但是這些因素不足以讓它們達到高收入。處於高收入陷阱的典型國家有汶萊,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這些國家有自然資源的優勢。經濟學家普遍認為打破這三類陷阱的關鍵在於擺脫過分依賴外在因素,經濟增長需要內生化。
根據歷史統計數據,一國的經濟發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吸引外資階段。這一階段是積極的吸引外資,但是處於利用外資的初級階段,製造業處於外商的絕對控制下。現在的越南就處於這一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工業聚集階段。這一階段製造業雖然也處在外資的控制下,但是出現了支柱性的產業。現在的泰國、馬來西亞處於這一階段。第三個階段是技術吸收階段。處於這一階段的國家已經掌握了管理能力和一定的技術,可以獨立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現在的韓國、中國台灣處於這一階段。第四個階段是創造階段。處於這一階段的國家可以實行全面創新,產品設計,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現在的日本、美國、歐盟就處於這一階段。
從第二階段到第三階段的過度如果不成功,就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家就是典型,其原因在於沒有將國外的技術、管理消化,其工業化過多的基於外部因素,而不是基於內在的價值創造。對於這些國家來說,對外開放和吸引外資可以使得它們達到中等收入,但是更高收入的取得則需要它們採取主動的政策,使私人的創造力得到激發。如果增長僅僅是由於外部因素(地域優勢、豐富的自然資源、外商直接投資、政府開發援助(ODA))導致的,那麼陷阱遲早會出現。
⑨ 泰國很窮嗎
泰國2011年人均gdp只能達到5300美元,泰國中央銀行稱洪水為患 2011年GDP估增長1%,
而中國2011年人均gdp已經有5432美元。
歷史性的超過了泰國
泰國是東盟成員國中第一個與中國建立戰略性合作關系的國家。中國是泰國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國,泰國是中國在東盟國家中第二大貿易夥伴。2011年雙邊貿易額為647.4億美元
泰國實行自由經濟政策,屬外向型經濟,較依賴美、日、歐等外部市場。20世紀80年代,製造業尤其是電子工業發展迅速,經濟持續高速增長。1996年泰國被列為中等收入國家,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陷入衰退,1999年經濟開始復甦。近年來泰國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推動經濟發展。
泰國是世界上稻穀和天然橡膠最大出口國。農業是泰國傳統經濟產業,全國可耕地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41%。農產品是泰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出口產品由過去以農產品為主逐步轉為以工業品為主,主要出口產品有:自動數據處理機、集成電路板、汽車及零配件、成衣、鮮凍蝦、寶石和珠寶、初級化纖、大米、收音機和電視機、橡膠等;主要進口產品有:電子和工業機械、集成電路、化學品、電腦配件、鋼鐵、珠寶、金屬製品等。
泰國旅遊資源豐富,歷來以「微笑國度」聞名於世,有500多個景點,主要旅遊點除曼谷、普吉、芭堤雅、清邁和帕塔亞外,清萊、華欣、蘇梅島等一批新的旅遊點發展較快。吸引著眾多外國遊客。
⑩ 支撐泰國經濟的主要是什麼。
泰國經濟
1.自然資源
泰國的主要礦產資源是錫,總儲量約150萬噸,居世界首位。泰國錫產量的98%來自砂礦床,含錫率
高達65%。其它礦物有鎢、褐煤、鐵、銅、石油、天然氣、寶石、鹽、鉛、石膏、銻、錳、螢石、金和
鉻等。泰國還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有各種熱帶常綠喬木,主要包括榕樹、露兜樹、樟樹、金雞納樹等。
季風林木主要有柚木、鐵樹、沙爾樹和芒果樹,還產各種藤及竹子。在內河和泰國灣盛產多種魚類,
淡水魚類主要有鯉魚、彈塗魚、鱸魚、鰻魚等,海魚以鯖魚和沙丁魚為主。
2.經濟簡史
泰國原是一個農業國。1960年農業收入占國民收入的80%左右,農業勞動力占總就業人數的83%,工業僅
佔5%,服務業佔12%。由此可見,泰國工業基礎非常薄弱,起點較低。為了盡快躋身於工業化國家的行
列,泰國政府從1961年以來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針政策,並且依照其國情特點及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狀況
制訂了6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五年計劃,作為各階段經濟發展戰略和指導原則。
自60年代至今,泰國經濟大致上經歷了進口替代、出口導向和協調發展的三個階段。由於政策、措施得,在過去的20多年裡,泰國經濟一直保持了較高的增長率,在60 年代超過8%,70年代超過7%。即使在適逢西方工業國出現經濟危機的第5個五年計劃 (1982—1986年)期間,其年均增長率也達到4.4%。1986年以後,泰國經濟突飛猛進, 1987年的增長率升到6.3%。同時,泰國充分利用了油價、利率和匯率三低的有利國際經濟條件,及時把握日本、台灣、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向海外大舉投資的機遇,大力推進吸引外資戰略,並實行了放寬管制和逐步走向自由化的經濟政策,從而使泰國經濟進入了連續4年的高速增長時期。
3.經濟概況
90年代以來,由於受海灣戰爭和國內政局的影響,泰經濟增長率有所所下降,但年均 增長率仍有8%左右。隨著製造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尤其是旅遊業的崛起,泰經濟結構已 發生重大變化,由過去主要以農產品出口為主的農業國逐步向新興工業國轉化。 1995年,泰人均收入已超過2500美元,世界銀行將泰列入中等收入國家。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現有基礎設施超負荷,工程技術人員缺乏,教育和科學技術滯後,已影響到經濟的增長。1996年,泰經濟增長率急驟下降,僅達6.9%,為過去13年來最低水平。尤其是外貿出現嚴重滑坡,增幅猛降到不足1%。經常項目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 8.3%,通貨膨脹率也上升到6.2%。
1996年財政年度,全國51家國營企業在交通、通訊、房屋、電力、供水等基礎設施方面投資為2580億銖。
1996年財政年度,國家財政支出總額為7773億銖。
4.行業概況
(1).農業概況
泰國有80%的人口從事農業,享有「東南亞糧倉」的美名,是亞洲唯一的糧食凈出口國和世界上主要糧食
出口國之一。泰國的大米出口量在世界上已居第一位,木薯輸出位居全球之冠,橡膠名列世界第三,玉
米排名第四,魚產品出口在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泰國的10大出口商品中,農產品佔6個,占出口總值的
40%。
到目前為止,新開發的水產品、畜產品、水果、蔬菜及花卉植物等已日益成為泰國農業的重要支柱。
目前,泰國已成為亞洲第三大海洋捕魚國,漁業產品躍居泰國農業產品出口的第4位。在飼養業方面,雞
、鴨、肉、蛋等畜禽產品不僅能滿足國內市場需求,而且出口量越來越大。泰國凍雞、雞蛋、凍蝦等冷凍製品的出口已躋身於世界10 大出口國之一。
另外,泰國在水果罐頭和蔬菜市場中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泰國菠蘿罐頭已佔據當今世界市場的35%。泰國農作物包括水稻、橡膠、玉米。
農產品產量統計
(2).工業概況
作為傳統農業國,泰國經濟結構隨著近幾年的高速發展出現了明顯的變化。雖然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仍然佔有重要的地位,但製造業在其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已日益擴大。製造業已成為比重最大的產業,且成為主要出口產業之一。泰國工業化進程的一大特徵是充分利用其豐富的農產品資源發展食品加工及其相關的製造業。這種以農業資源為基礎的工業發展模式在過去20多年取得了顯著成就,並將在今後發揮更大的作用。
泰國的采礦業過去曾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隨著近幾年國內經濟的發展和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泰國采礦業的地位日漸衰落。作為換匯大戶的錫也因世界市場價格趨低受到很大沖擊。另外,國內需求的不斷增長也導致部分礦產品出口的下降,甚至短缺。在采礦業中前景樂觀的首推石油開采。目前,泰國的主要工業產品包括服裝、紡織、製鞋、電機、電子、運輸設備等。
今後幾年建築業的發展勢頭仍將持續,但不會再象前幾年那樣迅猛。由於建築業的興旺,建材市場出現短缺,如水泥、鋼材等目前依靠進口以補充不足。為改善這種狀況,政府積極鼓勵建材工業的發展,供求形勢有所緩和。目前發展較快的有水泥、陶瓷、衛生設備等。
工業行業產值統計
(3).服務業概況
泰國旅遊資源豐富,有500多個景點。歷來以「微笑國度」聞名於世,吸引著眾多外國遊客。因此,旅遊
業以其巨額外匯收入在泰國經濟中佔有重要的位置。泰國政府採取了許多吸引遊客的措施,使遊客人數
有了很大增長。金融業和其他相關服務業也有了穩定增長。
5.主要經濟指標
國內生產總值(1996年):1842億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1996年):6.9%
人均國民收入(1996年):2700美元
匯率(1998年5月1日):1美元=38.5000銖
通貨膨脹率(1996年):6.2%
失業率: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