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的法會是什麼
1. 佛歷2557年泰國舉行了大法會嗎
你指什麼大法會?
全國性的法會沒有聽說,不過我猜你說的是法身寺的法會吧。現在法身寺在和軍政府對峙,住持也跑了。
如果是國家級法會跟普通人沒有關系,基本都在玉佛寺。
2. 法會是干什麼的
簡單說就是集中修法。
佛教儀式之一。又作法事、佛事、齋會、法要。乃為講說佛法及供佛施僧等所舉行之集會。即聚集凈食,庄嚴法物,供養諸佛菩薩,或設齋、施食、說法、贊嘆佛德。
3. 泰國有哪些節日
1、宋干節
宋干節也稱作潑水節,是泰國、寮國,中國傣族聚族區,柬埔寨的傳統節日。節期3天,每年自公歷4月13~15日舉行。節日的主要活動有齋僧行善,沐浴凈身,人們互相潑水祝福,敬拜長輩,放生及歌舞游戲。
2、火箭節
火箭節是泰國民間祈雨的一種風俗儀式,按照習俗,一般是在每年5月中旬雨季來臨的時候舉行,通常持續兩天。每逢這個時候,當地的農民就會以村子為單位,用塑料管、竹子或木頭等簡易材料做成火箭進行發射火箭的比賽,以此來祈求天空降雨,使他們獲得莊稼的豐收和生活的幸福。
3、守夏節
守夏節又稱作守居節、入夏節、入雨節等,是泰國最重要的佛教傳統節日,每年泰歷八月十六日舉行。守夏節在泰文中叫做「考攀薩」。該詞來自梵巴文,「考」意為「進入」,「攀薩」意為「雨季」、「雨期」。守夏節源於古印度僧尼雨期禁足安居的習俗。
4、大象節
泰國是世界上產象大國,被稱為「象之國」。每年11月的第三個周末,都要在產象最多的素輦市舉行盛大的象節。一年一度的象節,是泰國素輦府富有特色的傳統宗教節日,其主要表演者是大象。
大象在自己的節日里,被主人沖洗得乾乾凈凈,然後披紅掛彩地趕往素攀市,參加一年一度的「大象運動會」。這里的運動項目有拔河、舉重、踢球、障礙跑等。大象憨態可愛而又一絲不苟的表演,博得觀眾一陣陣笑聲和掌聲。
5、水燈節
在泰國的傳統節日中,每年的11月份都要舉行「水燈節」,這是一個充分體現泰國青年男女旖旎戀情的節日。因為每逢水燈節的夜晚,無論是城市或在鄉鎮,只要是頻臨河港或湖邊的地方,水面上都會飄滿水燈,閃亮著一片燭光,輝映著青年男女們雙雙的幸福靚影,而一片花香和輕快抑揚的「放水燈」歌聲中,構成一個歡樂的水燈節之夜。
4. 盂蘭盆節是哪個國家的節日
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也稱「中元節」有些地方又州俗稱"鬼節","施孤"。本是印度一種佛教儀式。佛教徒為了追薦祖先舉行"盂蘭盆會";佛經中《盂蘭盆經》以修孝順勵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國追先悼遠的俗信,於是益加普及。民間普遍流傳目蓮解救母厄的故事: ◆日本的盂蘭盆節 盂蘭盆節是在日本僅次於元旦的盛大活動,原來是佛教的法式。盂蘭盆是「Ullabana」的音譯略詞,本意是「倒懸之苦」,為了拯救這個苦難而進行的法式。據「盂蘭盆經」的解釋,說是目連尊者為了拯救陷入餓鬼道的母親,按照佛教的教義,在7月15日(陰歷),供奉各種食品為供品,以這個法式救出了母親。 這個活動在很古以前在印度和中國盛行,在日本則從飛鳥時代開始進行。後來傳播得很廣泛。家家都設魂龕、點燃迎魂火和送魂火,成為祭奠祖先的日本特有的活動。現在是在陽歷的8月13日前後迎接祖先的靈魂,和活人一起生活4天,16日以送魂火的方式把祖先的靈魂送回陰間。京都的「大文字燒」就是這個活動的頂峰吧。 ◆泰國的鬼節 泰國的鬼節每年都於六月中旬在黎府舉行,非常受當地人民的重視,主要是向上天祈求風調雨順,希望來年稻米豐收。 在黎府地區,鬼其實是天上的神。原來鬼節源於一個佛教的故事,據說,數百年前的泰國王子Prince Vessandorn是佛祖的化身,他盡心盡力為居民服務,故深得民心。某天,他向人民說將要返回天國,並叫眾人忘記他,人民聽了之後非常傷心,天神看見了亦深受感動,於是准許王子重返黎府,而鬼節就是黎府的居民用來紀念王子的。 泰國鬼節不但沒半點驚憟,反而洋溢著一份歡樂和熱鬧。遊行途中,「眾鬼」不但會向圍觀的途人扮「鬼臉」,還狂歌熱舞一番,期間的歌曲甚至以搖滾音樂為主,有時更有樂隊現場伴奏。更有意思的是,眾「鬼」在遊行途中有時還會手持木製假陽具,因為當地人視假陽具為土地肥沃、產量豐富的象徵,寓意來年豐收富足。 ◆墨西哥幼靈節和成靈節 11月1日是墨西哥的「幼靈節」——祭奠死去的孩子,11月2日是「成靈節」——祭奠死去的成年人,這兩天通稱為「鬼節」。墨西哥的土著居民印第安阿茲台克人認為,死亡既是生命的歸宿,也是新生命的開始。因此,節日中人們都要隆重地慶祝。 ◆西方國家萬聖節 在西方國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個「Halloween」,辭典解釋為「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譯作:「萬聖節之夜」。萬聖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這一夜是一年中最「鬧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節」。
5. 泰國著名的節日是什麼
博桑傘節,清邁花節,萬佛節,宋干節,大象節
1、博桑傘節(1月清邁,頗受旅遊者青睞),流行地區主要在博桑,泰國人在傘上畫上繽紛亮麗的色彩或是民間故事的情景圖案。
泰國是世界上產象大國,被稱為「象之國」。每年11月的第三個周末,都要在產象最多的素輦市舉行盛大的象節。一年一度的象節,是泰國素輦府富有特色的傳統宗教節日,其主要表演者是大象。,大象在自己的節日里,被主人沖洗得乾乾凈凈,然後披紅掛彩地趕往素攀市,參加一年一度的「大象運動會」。這里的運動項目有拔河、舉重、踢球、障礙跑等。大象憨態可愛而又一絲不苟的表演,博得觀眾一陣陣笑聲和掌聲。
參考資料:網路詞條 泰國節日
6. 泰國佛牌法會版好嗎
老牌,古牌在國內的網店和實體店基本上沒有,有的話也是假的多真的少,即便是假的價錢還是賊貴!現在唯有挑選新牌還能避免被人一刀宰進骨頭里,而新牌也不可靠,很多都是工廠做了之後送回廟里念念經就算了,這種牌如果是廟提供聖料倒也無妨,怕的是從料到製作都只是工廠操辦。於是選牌只好選法會了,工廠出的沒有聖料的牌那間廟也不敢邀請其他廟的和尚來參加加持法會!!!不過法會版也還要小心看清楚,如果所謂的法會只是哪一間廟的多少多少位高僧聯合加持而沒有別的廟的和尚參加的,那就別考慮了。
7. 泰國佛誕日銀行休息嗎
休息。
泰國深受佛教影響:
故此有很多節日皆是與佛教有關的。泰國的國定假日通常以西歷計算,但若干宗教節日和傳統節日會以泰國歷或農歷計算。都是在5月份內。
泰國佛誕日:
浴佛節,又稱佛誕日、佛誕節等,為每年的農歷四月初八,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誕辰。
釋迦牟尼佛出生於公元前565年,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
在古印度佛教中即為一種重要儀式,其源則在釋迦降生的歷史記載之中。
傳說釋迦牟尼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地為之震動,九龍吐水為之沐浴。現世界各國各民族的佛教徒常以浴佛等方式紀念佛祖誕辰。
是泰國傳統佛教節日,是紀念釋迦牟尼佛誕生、成道、涅槃的節日。
在這一天,泰國人一家老小都會去當地的寺廟祈福。晚上還有蠟燭點燈儀式,大一點的寺廟還有和尚誦經。祈福的人要繞著神龕走三圈,以示對佛教三寶的祭拜。
泰國是佛教國家,90%以上的人口信奉佛教。佛像在泰國被奉為聖物,不得對佛像做出不尊重的行為。
南傳佛教也非常重視這一節日。
傣族全民族信仰南傳佛教,過節時,他們無論男女老少,都在清晨到各個佛寺中敬佛、齋僧,舉行送舊迎新的儀式,
行浴佛禮,給佛像灑清水「洗塵」。而後便開始互相潑水,嬉笑追逐,進行放高升、賽龍舟、趕擺、丟包等活動,這就是著名的傣族潑水節-另有7女除魔的神話闡述潑水節的另一來歷。
藏傳佛教同樣重視這一節日,稱為「四月法會」,一般活動要延續好幾天,包括誦經、跳欠-也稱為跳布扎、跳法王舞、跳神等;
到各個佛殿拜佛等,而潑水的習俗,僅在年輕的小和尚之間進行。
8. 佛教法會是什麼
法會是佛教儀式之一。又作法事、佛事、齋會、法要,為講說佛法、供佛、供僧、布施等活動所舉行的集會。即聚集凈食,庄嚴法物,供養諸佛菩薩,或設齋、施食、說法、贊嘆佛德。印度古來即盛行此類集會,其種類名目甚多。
現在所說的法會,都是指寺院舉辦的與佛法有關的活動,有誦經法會,有超度亡靈的法會,有祈福法會,有傳戒法會,有佛七法會等等。當代法會,集梵唄、供養、誦經、禮拜、念佛、持咒、觀想等多種修行活動於一身;佛陀時代的法會純粹是聽法、說法的聚會。
法會程序:一般較常舉行之法會為光明燈會、報恩會、金剛禪坐會、念佛會、消災會、福壽會等。此類法會大多於農歷初一、十五舉行;其進行程序,先由僧眾諷誦經典,信徒隨眾禮拜,再由有德師僧開示佛法,其後並於寺院中用齋。
又有傳授三壇大戒之法會,每年由各寺院輪流承辦。此法會之目的在使有志於深入經藏,或從事弘法利生之佛子,經三師七證為授沙彌戒、菩薩戒等三大戒,俾使成為正式之出家人。戒期由一個月至五十天。另有祈求國泰民安之仁王護國法會(由中國佛教會舉辦)、紀念先總統 蔣公逝世紀念法會。
(8)泰國的法會是什麼擴展閱讀:
法會中,規模比較大的有兩個。盂蘭盆會,即於每年七月十五日,以百種物供養佛法僧三寶,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浴佛節法會是在陰歷四月八日,紀念釋迦牟尼佛誕辰;浴佛節也是佛教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世界各地佛教寺院都有浴佛習俗。浴佛法會,可使信眾清凈身心、離諸詬穢,開啟智慧,獲凈法身。
法會的儀式每視其性質而有不同,一般進行的方式乃以各種法物幢幡庄嚴佛殿,復於佛前獻上香華、燈燭、四果,並行諷誦經贊。
從農歷元月至十二月,正式之佛教法會如下:元月一日彌勒佛聖誕法會、元月九日供佛齋天法會、二月十九日觀音菩薩聖誕法會、四月八日佛陀聖誕法會、六月十九日觀音菩薩成道紀念法會、七月十五日盂蘭盆會、供僧會。
七月二十九日地藏菩薩聖誕法會、九月十九日觀音菩薩出家紀念法會、九月二十九日葯師佛聖誕法會、十一月十七日阿彌陀佛聖誕法會(舉辦彌陀佛七)、十二月八日佛陀成道紀念法會。
9. 拆婚降成功的前提為什麼泰國拆婚法事要晚上做
彩虹醬成功的前提為什麼泰國拆婚法?是要晚上做。這是人家泰國的習慣,泰國的風俗。想了解的話必須到泰國當地去了解。
10. 泰國當地有哪些特色節日
泰國的節日具有強烈的民俗氣氛,每年的節日很多,其中潑水節和水燈節是最重要的特色節日。
潑水節(4 月12-15日):又稱宋干節,是泰國的新年,全國放假四天。每當此刻,舉國歡慶,曼谷尤甚。全國各地懸掛國旗,浴佛,浴僧,向長長輩行灑水禮,祈求賜福。在節日里孩子會把水潑到長者的手上,在水花四濺中祈求他們的祝福。最受尊敬的佛像——帕辛佛(Sihing)將被展出,會有上千佛教弟子向他潑水。慶典活動還包括打水仗。
佛誕節(5月23日):又稱浴佛節,為佛祖釋加牟尼誕生紀念日。按規定可放假一天。佛寺在這一天都要舉行齋戒、頌經法會,以各種香水、鮮花水浴洗佛像。這天善男信女都要到寺廟敬香,參加浴佛儀式。
佛日:是「佛教節日」的簡稱。佛教稱「四齋日」,泰國稱「佛日」。每月有四個佛日,各在泰國陰歷上半月的第八日和第十五日,即初八、月望、廿三、月末。全年共48個佛日,其中以陰歷三月十五日的瑪迦普差節、六月十五日的維莎迦普差節和八月十五日的阿莎加哈普差節為最重要的佛日。屆時佛教徒要去佛寺舉行儀式。當日禁止殺生、嫖賭。
萬佛節:泰國的傳統佛教節日,在每年泰歷三月十五日舉行。如逢閨年,改為泰歷四月十五日。萬佛節在泰文中稱為「乍篤隆迦訕尼巴」節,相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於泰歷三月十五日在摩揭陀國王舍城竹林園大殿,向自動前來集會的1250名羅漢首次宣傳教義,故稱其為四方具備的集會。篤信小乘佛教的泰國佛教徒視該次集會為佛教創建之日,進行隆重紀念。泰國的佛教徒早在阿育陀耶王朝時期就開始紀念萬佛節,至曼谷王朝五世王時,官方開始舉行慶祝儀式,並於1913年將這一天定為節假日並成為泰國人民傳統的佛教節。政府也舉行慶祝萬佛節儀式,國王親自參加。萬佛節的早晨,泰國男女老少帶著鮮花、香燭和施捨物品前往附近寺院,進行施齋、焚香、拜佛活動。在萬佛節,有些善男信女還持受五戒或八戒以表示對佛教的虔誠。
三寶佛節:泰國三大佛教節日之一。每年泰歷八月十五日,即泰國守夏節前一日,為「阿莎叻哈普差節」。「阿莎叻哈普差」來自巴利文,意為「八月供養」之意。泰國華人稱該節日為「三寶節」,因這一天是佛祖成道後首次講道的日子;有了第一個佛門弟子的日子;世上出現了第一個和尚的日子;也是佛教「三寶」(佛、法僧)都齊備的日子。原先該節日不做儀式,1961年泰國僧伽(僧團)作出決定,要求佛教徒做儀式,並經政府得國王的同意定為佛教的重要節日。全國佛教徒、各佛寺屆時都做儀式,如守戒、聽經、誦經、講道、巡燭等。
農耕節(5月,具體日期由國王選定):該活動始於素可泰王朝時期,一直延續至今,用於預祝當年農田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儀式由國王主持。農耕儀式一般在大皇宮北面的皇家田廣場舉行,歷時2小時,儀式隆重熱烈,吸引眾多遊人觀看。
守夏節(7月):是重要的佛教節日,玉佛寺會舉行隆重的玉佛更衣儀式,一般由國王或御代表主持。這一天即表示泰國已進入盛雨季節,僧侶進人為期3個月的坐禪、頌經期,期間和尚除早上外出布施化緣外,其它時間一律不得隨意走出寺廟,膳食只能早晚兩餐,晚餐只能吃流食。
解夏節:每年泰歷十一月十五日為泰國的解夏節,亦稱出夏節、逾雨節、安居競節等,是泰國重要的佛教傳統節日之一。此時為期三個月的守夏安居期滿,僧人可以恢復正常外出。這一天,平民百姓在寺院內進行隆重的施齋並聽僧人誦講佛經。人們將佛像從佛殿里搬出,安放在可以移動的小亭子內。佛像放著僧缽,眾僧手捧僧缽相隨佛像之後,列隊而坐的信男善女將施捨的飯食放入僧缽內。施捨的齋飯主要有米飯、菜餚、粉蕉糯米粽和亞塔椰葉粽等。在曼谷金山寺舉行施齋時,將佛像從金山寺搬到山腳進行施齋。此外,在解夏節時,人們還要進行奉施僧衣、守夏僧衣及施放黃布等布施活動。
水燈節(公歷11月,泰歷12月月圓之日):水燈節是泰國的主要節日,亦是泰國民間最熱鬧、最富詩意的傳統節日。司儀把香棒,硬幣,蠟燭,萎葉和鮮花放在蓮花形的托葉上(水燈)上。然後點燃蠟燭和香,把水燈放到水邊,希望它的燭光點亮著隨水遠行。其中火焰代表夢想和長壽的實現。沿著河岸,遊客們可以買到事先做好的水燈,一起參加慶祝。水面上千萬朵閃爍的火花上上下下,代表了人民的希望和夢想。最熱鬧的地區是第一世皇橋兩岸、考遴公園、空洛港等地。
九皇齋節:每年九、十月舉行,一連慶祝九天。在九皇齋的九天九夜裡,九皇齋的信徒,都改吃素食,停止娛樂活動,並在市內的五座主要佛寺舉行各種慶祝儀式。街上擺滿各種齋物貢品和食品,上面插著一根黃旗,或貼滿寫有「清齋」 字樣的黃紙幅,供善信脫下艷麗的服裝,穿上潔凈的白衣白褲,誠心齋沐,到佛廟進香,禮拜九皇禮佛,以祈求合家吉祥平安,諸事順利。慶祝儀式到最後一夜達到高潮,儀式從午夜開始,一直通宵達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