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泰國資訊 » 鄭成功與泰國曼谷有什麼關系

鄭成功與泰國曼谷有什麼關系

發布時間: 2022-05-22 06:02:29

① 鄭成功造船史

鄭成功在造船業的發展上居於領先地位。鄭成功自起兵後,把發展造船業,壯大海上武裝力量,發展海上貿易,運洋裕國作為立身之本。在清廷控制了大陸的廣大地區後,鄭成功不遺餘力地通過閩東沿海,采購閩北山區的木材供造船之用。例如:閩江上游的永安等處,就是鄭氏的主要木材供應地。鄭氏部下購買木材後,裝成木排,順閩江而下,抵閩江口沿海,然後或就地打造船隻、或運輸到異地。此外,鄭氏部下還從浙江的台州、溫嶺等地購買木材,甚至也從泰國進口。至於油、麻、鐵等造船材料,則多向日本購買。鄭成功的艦隊,規模究竟如何?各種史料記載不一。對鄭氏艦船 研究頗有成果的集美大學航海學院教授陳延抗提供了一組數字:鄭成功初起兵時,從其父輩處收容,接濟和歸並的船隻有500餘艘,兩年後,船隻千餘,多是民船 。1657年興師北伐時,已擁有戰船數千。當出兵收復台灣時,動用大型艦船二萬余號。由於年代久遠,顯赫一時的鄭氏水師揚威閩海之雄姿,我們已經無從領略了。但是,近日東山縣傳出在海灣發現鄭氏戰船,並將進行考古發掘的消息,人們可以拭目以待,以一斑窺全豹。值得一提的是,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組織一批在國內素有造詣的船模專家,通過鍥而不懈的努力,參考種種歷史資料,製作出了鄭氏水師的各種艦船模型,陳列在該館展出。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到泉州海交館細細瀏覽品味。

② 泰國歷代國王為何都姓「鄭」

泰國位於東南亞,是君主立憲制國家。現在泰國國王拉瑪十世,他的泰國名字是瑪哈安德魯哇集拉隆功,他還有一個中文名字叫鄭棉。其實不只是拉瑪X,歷史上所有拉瑪王朝的國王都有一個中文名。比如拉瑪一號叫鄭華,拉瑪五號叫正龍。


泰國,原名暹羅,有700多年的歷史和文化。公元1238年,泰國人民建立了素可泰王朝,開始形成相對統一的國家。它經歷了素可泰王朝、大成王朝、屯吳立王朝和曼谷王朝。


吞武里王朝


即使不能假定歷史,我們也要為泰國的鼻祖鄭新感到遺憾。作為一個有前途的年輕人,他在某些方面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但作為一個政治家,他是不夠格的。他的野心不僅沒有看透,還死在了下屬的手中。從這個角度來說,在皇權的斗爭中,無論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避免地會重蹈覆轍,走入深淵。只有自覺為人民謀利益,才是一個國家保持長期穩定的根本途徑。

③ 華人在東南亞為什麼沒有獨立建國這7個華人國家是如何消亡的

與西歐人向亞、非、拉廣大區域殖民的同時,中國人也開始了下南洋的活動。明朝中後期,漢人開始大規模向東南亞地區移民,這在歷史上被稱為「下南洋」。

(大航海時代的中式帆船)
華人移民東南亞,給當地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充足的勞動力,華人憑借自己的雙手在蠻荒之地開拓出一片新天地。
在今天的東南亞國家中,華人絕對人數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印尼約有880萬華人,占當地人口的3.5%左右;相對人數最多的國家是新加坡,新加坡約有370萬華人,占當地人口的74.2%。(當然這是一個大致的數字,統計會有出入。)

(在東帝汶的客家人)
很多人在學歷史的時候都會發出一個疑問?為什麼除了新加坡,華人在東南亞沒有建立獨立的國家?
其實新加坡一開始也不是准備要獨立建國的,新加坡積極加入了馬來西亞聯邦,後來因為李光耀領導的人民行動黨與馬來西亞聯邦的馬來民族統一機構產生了矛盾,加上新加坡又發生了華人和馬來人之間的騷亂,馬來民族統一機構領導人東古為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把新加坡從馬來西亞聯邦開除了出去。新加坡被開除出馬來西亞聯邦是被動的,不是主動的。

(馬來西亞地圖)
華人之所以在東南亞沒有建立獨立的國家,這不得不從明清政府的海洋戰略說起。
明朝政府自鄭和下西洋以後,就不怎麼關心海洋事業了,但是呢,明朝好就好有「海上集團」的存在,當時中國沿海和東南亞地區的海上貿易被中國的「海上集團」控制,「海上集團」也被稱為「武裝海商集團」,中國的「武裝海商集團」歷時約2個世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王直、李旦、鄭芝龍(鄭成功的父親)。

(荷蘭人眼中的鄭芝龍,穿綠衣服的是鄭芝龍)
明朝對活躍於海上的武裝集團原則上是予以嚴厲打擊的,但是明朝的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他們的存在,或者因為地方官吏徇私舞弊,或者因為明政府海禁政策法令無常,總之到了明末清初,這些海上集團依然很活躍。
滿清入主中原以後,由於當時最大的海上武裝集團——鄭芝龍、鄭成功父子參與了反清的活動,並且鄭成功一直領導軍隊在東南沿海從事反清斗爭,所以在清朝看來,這些海上武裝集團是潛在的威脅。清朝水師對海上武裝集團進行了清剿,最終在18世紀徹底肅清了這些「海盜」。
鄭成功從荷蘭人手裡收復台灣以後,准備進一步去菲律賓開拓,此時,鄭成功不幸逝世,進攻菲律賓的計劃就擱淺了。
鄭成功的逝世以及清朝在18世紀徹底剿滅海上武裝集團,表明中國人的武裝集團徹底從東南沿海退出,相當於把中國沿海和東南亞地區的制海權拱手讓給了西方人。

(西方人繪制的中國廣東、福建沿海地圖)
一方面明朝、清朝的中央政府不關心海洋事業,另一方面海上武裝集團又被消滅。所以從18世紀開始,華人基本上失去了來自中國本土的武力支持。
建立國家需要武裝,沒有武裝,哪裡有國家?
十六、十七、十八世紀之時,中國人在東南亞建立了7個國家(其中有1個是南宋末年建立的),這些國家後來都消亡了。既得不到清朝中央政府的支持,又面臨著強大的西方列強,華人又是作為客居者的身份居住在當地。這些國家是無法生存的。
蘭芳共和國
這7個國家當中影響最大的是蘭芳共和國(1777年—1884年),1770年,廣東嘉應(今梅州市梅縣)客家人羅芳伯在東南亞西婆羅洲(今西加里曼丹)成立了「蘭芳公司」,蘭芳公司成立以後,當地的一些酋長要求獲得蘭芳公司的保護,於是在1777年,羅芳伯正式建立蘭芳大統制共和國。

(蘭芳共和國位置)
蘭芳共和國成立以後,面臨著荷蘭人的威脅,羅芳伯知道當時洋人還是害怕清朝的,對清朝皇帝有所忌憚,於是向清朝政府納貢稱臣,清朝皇帝對中國人在海外稱王稱霸向來都是不贊同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將來有一天是不是要回國搶我的位置?羅芳伯因為是華人,很清楚中國皇帝心裡想的那些事兒,所以不是以「共和國」的名義,而是以「公司」的名義,向清朝皇帝進貢。

(蘭芳共和國其實當時是清朝的藩屬國)
但是,荷蘭人看不明白,以為清政府真的認可蘭芳共和國作了清帝國的藩屬國了,所以一直不敢把蘭芳共和國怎麼樣。到了1884年,清政府已經徹底衰落了,荷蘭人入侵蘭芳共和國,蘭芳共和國覆滅。因為蘭芳共和國是以公司的名義向清朝進貢的,而不是以「藩屬國」的名義進貢的,所以蘭芳共和國被荷蘭人消滅之時,清政府什麼話都沒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連個正式的條約都沒有簽,琉球、朝鮮、越南等藩屬國至少是有條約的。
戴燕王國
坤甸河北部(與蘭芳共和國非常的近)有個戴燕王國,其國王非常的殘暴,當地人民對他非常的不滿,廣東省梅縣人吳元盛殺了戴燕王國的國王,當地民眾擁戴吳元盛為戴燕王國國王。戴燕王國存在的時間共70餘年,歷四任國王。

(坤甸位於印度尼西亞的西加里曼丹)
19世紀中後期,戴燕王國也淪為荷蘭的殖民地。清政府當然也是什麼話都沒說,清朝皇帝也許根本就不知道有個戴燕王國。
安波納島王國
廣東省潮州人張傑緒在南明滅亡後於安波納島(納土納群島)自任國王。納土納群島是印度尼西亞的一個群島,位於馬來半島和婆羅洲島之間的海域,由272個島嶼組成,面積2,110平方公里,現在的人口約9萬餘人。

(納土納群島的位置)
張傑緒為什麼會在這個群島上建國?因為南明滅亡以後,廣東沿海的一部分殘兵敗將不滿清朝的統治,聯合一部分漁民來到納土納群島生活。可惜,張傑緒死後,王國內部出現權力斗爭,張氏王國漸漸衰敗,後來納土納群島也成為荷蘭的殖民地。
馬來吳氏王國
福建人吳陽在1775年於馬來半島的宋卡建立王國,該國無國號,後稱臣於暹邏。

(宋卡的位置)

(現在的宋卡)
暹羅吞武里王朝
泰國的吞武里王朝可以認為是華人建立的,因為暹羅吞武里王朝的建立者鄭信(1734—1782年)是個中泰混血兒,鄭信的父親來自中國廣東澄海,名鄭鏞,廣東潮汕人,鄭信的母親諾央是暹羅人。
1782年,吞武里王朝發生宮廷政變,鄭信被殺。從柬埔寨前線率大軍回國的卻克里將軍奪取了政權,建立了曼谷王朝。卻克里是曼谷王朝的第一代國王,史稱拉瑪一世,卻克里的父親名叫通滴,是孟族人,他的母親名字叫做 Daoreung,她具有部分華人血統,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華人。因此曼谷王朝與華人的關系不是很大。

(鄭信)
東南亞還有兩個華人王國是在元、明時期建立的。
爪哇順塔國
南宋末年,崖山一戰,張世傑慘敗,陸秀夫背負幼帝蹈海自殺,但是陸秀夫的兒子並沒有死,也沒有投降元朝,他率領部分南宋遺民乘船到了爪哇島,建立了順塔國。

(爪哇島的位置)
順塔國在明朝永樂年間還向明朝進貢了,《明史》記載了順塔國進貢的事情並追述了順塔國建國始末。今天的我們才知道關於爪哇順塔國一些歷史。
順塔國後來怎麼樣了,史書沒有明確記載。
飛龍國
廣東省饒平烏石村人張璉在嘉靖年間起義,反抗明朝的統治,轉戰福建、江西、浙江等地,後來義軍被明廷剿滅,張璉出海南下,在三佛齊島(今蘇門答臘)自立為王,來自廣東、福建等地的華人移民和商人均依附於他。

(蘇門答臘島)
飛龍國後來怎麼樣了,史書也沒有明確的記載。
西方列強來到東南亞以後,清朝皇帝一般不怎麼關心海外的事情,這些華人國家得不到清朝中央政府的支持,當然無法抵抗西方列強。
二戰勝利以後,東南亞各個國家相繼獨立,以華人為主體的區域呈零星狀分布於東南亞各地,很難成立一個獨立的國家,而且華人在當地本身就是後來者,人都是講究「先來後到」的,華人在方方面面都要謹慎行事,只專心於商業和教育,對政治卻不怎麼關心。新加坡是因為被馬來西亞聯邦開除了,才成為一個華人國家。

(鄭和下西洋所到的區域)
與西歐人在亞、非、拉等廣大區域殖民的同時,中國人也開始了下南洋的活動,但是兩者之間有本質的區別,西歐人的殖民活動背後有強大的國家支持,而中國人開拓南洋的活動沒有得到明、清中央政府的支持。這就是西歐人在亞、非、拉等地建立了很多獨立的國家,而華人移民海外卻沒有建立獨立的國家最根本的原因。

④ 關於鄭成功的事跡

鄭成功 (1624~1662) 明清之際抗清名將,民族英雄。 在海戰中,鄭軍用火船擊沉荷蘭主要艦只赫克托號船;在陸戰中;又擊斃荷蘭侵略軍頭目湯瑪斯·貝德爾和一百一十餘名官兵。鄭成功揮師圍攻赤嵌城,用斷水辦法逼迫荷軍守將描難實可於五月四日率軍出降。鄭成功進而炮攻荷蘭殖民者首府台灣城(今台灣安平)。荷蘭殖民總督揆一利用城高炮烈頑抗,攻城未下。鄭成功遂一面指揮軍隊圍困台灣城,一面在已收復地區加強政治、經濟建設。荷蘭殖民者在巴達維亞(今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的長官和總評議會,得知鄭成功率軍在台登陸消息後,派遣一支由雅科布·考烏率領的援軍,有十二艘戰船和七百二十五名士兵,於九月駛靠台灣城,與該城荷軍聯合進攻台灣街和附近的中國戰船。在鄭軍堅決反擊下,荷軍進攻失敗,考烏借口配合清軍打擊大陸上鄭成功軍隊,擅自折經暹羅(今泰國)逃回巴達維亞。鄭成功在圍困台灣城八個多月後,於順治十八年十二月初,用火炮轟擊台灣城東的烏特利支堡,佔領該堡後,逼攻台灣城。十三日,揆一獻城投降,荷蘭殖民者終於簽訂有十八條款的投降書,不久即率殘部離開台灣。鄭成功收復了被荷蘭殖民者盤踞近四十年的台灣島。 鄭成功到台灣後,按大陸政制,改赤嵌地方為東都,設立承天府和天興縣、萬年縣,分管南北路,改台灣城為安平鎮,後又在澎湖設立安撫司。他在經濟上實施屯墾,鼓勵「寓兵於農」。注意發展對外貿易和民間貿易,並獎勵大陸東南沿海人民遷台定居,以參加農業生產,推廣先進農耕技術。由於軍隊和移民的開墾活動,不久後台灣西部出現了新建的村鎮,文化教育也有了發展。 鄭成功在收復台灣四個多月後,於康熙元年(1662)五月初八病逝。他在台灣一年又兩個月的時間中,為收復台灣、建設台灣作出了巨大貢獻。

⑤ 關於鄭成功的資料

事件簡介
明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者侵佔中國台灣。清初,鄭成功下決心趕走侵略軍。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三月,鄭成功親率2.5萬名兵將,分乘百艘戰船,從金門出發。他們冒著風浪,越過台灣海峽,在澎湖休整幾天准備直取台灣。荷蘭侵略軍聽說鄭成功要進攻台灣,十分驚恐。他們把軍隊集中在台灣(今台灣東平地區)、赤嵌(今台南)兩座城堡,還在港口沉破船阻止鄭成功船隊登岸。鄭軍乘海水漲潮將船隊駛進鹿耳門內海,主力從禾寮港登陸,從側背進攻赤嵌城,並切斷了與台灣城的聯系。戰斗中,侵略軍以「赫克托」號戰艦攻擊,鄭成功一聲令下,把敵軍緊緊圍住,60多隻戰船一齊發炮,把「褐克托」號擊沉。與此同時,又擊潰了台灣城的援軍。赤嵌的荷蘭軍在水源被切斷,外援無望的情況下,向鄭軍投降。盤踞台灣城的侵略軍企圖負隅頑抗,鄭成功在該城周圍修築土台,圍困敵軍8個月之後,下令向台灣城發起強攻。康熙元年初,侵略軍頭目被迫到鄭成功大營,在投降書上簽了字。至此,鄭成功從荷蘭侵略者手裡收復了淪陷38年的我國神聖領土台灣。
鄭成功簡介
提起民族英雄鄭成功,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以武力收復台灣,結束了荷蘭人在台灣38年的殖民統治。 鄭 鄭成功
成功,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儼,福建南安人,明朝平國公鄭芝龍長子。因受南明隆武皇帝倚重,授總統使、招討大將軍,賜姓朱,名成功,人稱「國姓爺」。 清順治三年(1646),鄭芝龍降清。鄭成功曾苦苦勸阻,未能阻止,遂率部至南澳(今屬廣東),起 收復赤嵌城
兵抗清。鄭成功感到,收復台灣已不容躊躇,於是召集文武官員,討論進軍台灣問題。他認為,形勢緊迫,「附近無可措足,惟台灣一地離此不遠,暫取之,並可以連金、廈而撫諸島」。然後,「廣通外國,訓練士卒,進則可戰而復中原之地,退則可守而無內顧之憂」。於是,鄭成功作出「親征」台灣的重大決策。這是鄭成功戰略上的一次根本性轉變,也是一個十分英明而大膽的決策。這對結束祖國的分裂局面,維護祖國的神聖主權和領土完整,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鄭成功在醞釀、討論收復台灣的過程中,儲備糧餉,練兵造船,偵察敵情,在物資上、精神上作了周密充分的准備。其作戰方針是:首先收復澎湖,作為前進基地,然後乘漲潮之機,通過鹿耳門港,於台江實施登陸作戰,並切斷台灣城與赤嵌城兩地荷軍的聯系,分別予以圍殲,再收復台灣全島。
編輯本段收復經過
橫渡台灣海峽,佔領澎湖群島
1661年陰歷二月,鄭成功率領眾將士在金門「祭江」,舉行隆重的誓師儀式。一切准備就緒,船艦將士集結於料羅灣,候風進發。二十三日,鄭成功親自率領第一梯隊自金門料羅灣放洋,向東挺進。 金門
二十四日晨,部隊橫越台灣海峽,陸續到達澎湖群島。次日。鄭成功到各島巡視,認為澎湖在軍事上很重要,遂令四位將領留守,自己率軍繼續東征。澎湖到台灣雖然只有52海里,但如遇逆風,就十分困難。二十七日,鄭成功率軍駛抵柑橘嶼(今東吉嶼、西吉嶼)海面時,突然颳起暴風,只好返回澎湖。因大風不止,鄭軍攜帶的糧食已所剩無幾。如果無限期停駐澎湖候風,不僅會影響軍心,更重要的是不能按預定日期開進鹿耳門港。 根據鄭成功事先的調查,要順利進入鹿耳門,必須利用每月初一日和十六日的大潮,如錯過時機,就要向後推遲半個月。在這種情況下,鄭成功當機立斷,決定進行強渡。一些將領鑒於風大浪險,力勸鄭成功不要貿然從事,要求暫緩開航。鄭成功果斷地說:「冰堅可渡,天意有在。……不然,官兵豈堪坐困斯島受餓也。」於是,他下令立即起碇開船。 三十日晚,鄭成功親自率船隊冒著暴風雨橫渡海峽。他們同風浪搏鬥了半夜,於四月一日拂曉航行到鹿耳門港外。鄭成功先換乘小船,由鹿耳門登上北線尾,踏看地形,並派出精良的潛水健兒進入台江內海,偵察荷軍情況。
巧渡鹿耳門,登陸禾寮港
荷軍的據點台灣城、赤嵌城位於台南市。這裏海岸曲折,兩城之間有一個內港,叫做台江。台江西南面有七座山嶼相連,叫做七鯤(魚+身)。每座山嶼相距1里多,彼此「毗連環護」。一鯤(魚+身)北面隔 台江
海有北線尾小島,其間海面叫大員港(又稱安平港)。北線尾北側為鹿耳門港。荷蘭人修築的城堡台灣城在台江西側的一鯤(魚+身),赤嵌城在台江的東側,互為犄角。 從外海進入台江有兩條航路:一條是大員港,叫南航道,在北線尾與一鯤(魚+身)之間;一條是北航道,在北線尾與鹿耳門嶼之間,即「鹿耳門航道」。南航道口寬水深,船容易駛入,但港口有敵艦防守,陸上有重炮瞰制,必須經過戰斗才能通過。北航道水淺道窄,只能通過小舟,大船必須在漲潮時才能通過。 1627年荷軍曾在北線尾島北端建有熱堡,1656年在一次台風中倒塌後便不再派軍防守。荷軍認為,憑此「天險」,只要用艦船封鎖南航道海口,與台灣城、赤嵌城的炮台相配合,就可阻止鄭軍登陸。 鄭成功之所以選擇在鹿耳門港突入,一是掌握了該地的潮汛規律,即每月初一、十六兩日大潮時,水位要比平時高五六尺,大小船隻均可駛入。鄭成功從澎湖冒風浪而進,正是為了在初一大潮時渡鹿耳門,二是鄭成功早已探測了從鹿耳門到赤嵌城的港路。所以,鄭成功實施登陸作戰的路線、地點的確都是正確的。 四月初一中午,鹿耳門海潮果然大漲,鄭成功命令眾將士按圖迂迴而進。鄭軍大小戰艦順利通過鹿耳門後,立即兵分兩路:一路登上北線尾,一路駛入台江,准備在禾寮港(今台南市禾寮港街)登陸。 台灣城上的荷軍原以為中國船隊必從南航道駛入,忙於用大炮攔截,未料到鄭成功卻躲開了火力,船隊從鹿耳門駛入台江,在大炮射程之外。荷蘭侵略者面對浩浩盪盪的鄭軍船隊,「駭為兵自天降」,頓時束手無策。鄭軍船隊沿著預先測度好的港路魚貫而人,切斷了台灣城與赤嵌城荷軍的聯系,迅速於禾寮港登陸,並立即在台江沿岸建立起灘頭陣地,准備從側背進攻赤嵌城。在北線尾登陸的一支鄭軍,駐扎於鹿耳門,以牽制荷蘭侵略軍兵船,兼防北線尾。 台灣的漢族和高山族人民見祖國的大軍到達,爭先恐後地「出來迎接他們,用貨車和其他工具幫助他們登陸」。 根據荷蘭方面記載,鄭成功的登陸行動得到中國居民中2.5萬名壯士的幫助。南北路土社高山族群眾聞訊接踵而至,表現了台灣人民熱烈歡迎祖國軍隊收復台灣的愛國熱情。正是由於台灣人民的大力支援,鄭軍不但順利登陸,而且為分隔包圍盤踞台灣的荷軍創造了條件。
水陸戰台江,迫降赤嵌城
鄭成功軍隊勝登陸,包圍了赤嵌城荷軍,並割斷了赤嵌城與台灣城之間的聯系。當時,坐鎮赤嵌城的荷軍司令官描難實叮屬下兵力約400人,龜縮在台灣城中的荷蘭侵略軍長官揆一屬下兵力約有1100人,戰艦和小船各兩只。荷軍兵力雖弱,但氣焰囂張侵略者狂妄叫囂「二十五個中國人合在一起還比不上一個荷蘭兵」,「只要放一陣排槍,打中其中幾個人,他們便會嚇得四散逃跑,全部瓦解」。 揆一妄圖憑借其船堅炮利和城堡堅固,分三路向鄭軍實施反撲:一路分戰艦向停泊在台江的中國船隻進攻,一路由貝德爾上尉(又名拔鬼子)率兵240人抵抗從北線尾登陸的鄭軍,一路由阿爾多普上尉率兵力200名乘船增援赤嵌城。 鄭軍從禾寮港登陸扎營後,即遭到赤嵌城荷軍的炮擊。同時,荷軍又放火焚燒馬廄、粟倉。鄭成功「恐被焚燒糧粟」,派楊英等率軍前往看守堵御。接著,鄭成功調整了部署:命令左虎衛王大雄、右虎衛陳蟒率領統船控制鹿耳門海口,以便接應第二梯隊登陸;令宣教前鎮陳澤率兵防守北線尾一帶,以保障主力側後安全,並置台灣城荷軍於腹背受敵的境地,另派兵一部監視台江江面,切斷赤嵌城與台灣城的聯系,為從海、陸兩面打敗荷蘭侵略軍的反撲作好了准備。 四月初三,在北路發生了北線尾陸戰。北線尾是一個不到一平方公里的沙洲,南端與台灣城相對,北端臨鹿耳門航道。荷軍貝德爾上尉趁鄭軍剛剛登陸,率領240名士兵,乘船沿台江岸邊急駛北線尾,上岸後即分兩路向鄭軍反撲。 貝德爾指揮荷軍以12人為一排,疏開戰斗隊形放排槍,逼近鄭軍。陳澤率大部兵力從正面迎擊,另派一部分兵力迂迴到敵軍側後,夾擊荷軍。荷蘭文獻記載:鄭軍「箭如驟雨,連天空似乎都昏黑起來」。 貝德爾發現自己腹背受敵,手足無措。他所指揮的荷軍士兵的勇氣,這時則完全為恐懼所代替,許多人甚至還沒有開火便把槍丟掉了。他們抱頭鼠竄,落荒而逃。鄭軍乘勝猛攻,將荷軍「一鼓而殲」,「夷將拔鬼子戰死陣中,余夷被殺殆盡」。 南路增援赤嵌城的荷軍,也被鄭軍戰敗。這支200人組成的援軍由阿爾多普上尉率領,乘船沿台江南岸駛往赤嵌城,企圖為描難實叮解圍。鄭成功發現後,立即出動「鐵人」軍還擊。他們雙手揮舞大刀(荷蘭人稱為「豆腐刀」),奮勇向荷軍砍去。200名荷軍士兵只有60名爬上岸,當即被「鐵人」軍消滅。阿爾多普率殘部逃回台灣城。 阿爾多普出援失敗,赤嵌城守敵越發著急。描難實叮派人前往台灣城,要求揆一再派百餘人救援赤嵌城。評議會研究,台灣城的處境危險,兵力不足,「如果再派出一支援軍,則用以保衛熱蘭遮城堡及其周圍地區的全部後備軍將不足500名。而這支隊伍又是戰鬥力最弱、最缺乏作戰經驗的士兵所組成的,所以決定拒絕普羅文查要塞司令的請求」。 荷蘭海軍以僅有的兩艘戰艦和兩艘小艇阻擊鄭軍。荷軍戰艦船體很大,設備先進。鄭成功以60艘大型帆船包圍荷蘭戰艦,荷艦「赫克托」號首先開炮,其他戰艦也跟著開火,鄭軍水師在鎮將陳廣和陳沖的指揮下,個個奮勇爭先。經過激烈戰斗,「赫克托」號被擊沉。其他戰艦企圖逃跑,又被鄭軍艦船緊緊包圍。鄭軍用五六隻大帆船尾追「格拉弗蘭」號和「白鷺」號,展開接舷戰、肉搏戰。英勇的鄭軍士兵冒著敵人的炮火爬上「格拉弗蘭」號,砍斷船靠,又用鐵鏈扣住敵艦船頭斜桅,放火焚燒。「格拉弗蘭」號和「白鷺」號受重創掙脫逃跑,通信船「伯瑪麗亞」號戰敗後逃往巴達維亞。 荷蘭海、陸作戰均告失敗,赤嵌城和台灣城已成為兩座孤立的城堡,相互間的聯系完全割斷。荷方承認,當時赤嵌城守軍「力量單薄,處境危急」,「熱蘭遮城堡也由於地勢關系,難以堅守,熱蘭遮市區更是完全處於敵軍的包圍和控制之下」。 鄭成功隨即加緊對赤嵌城的包圍。該城周圍45丈,高3丈6尺,城牆上有4座炮樓。四月三日,鄭軍的士兵在赤嵌城外抓到了描難實叮的弟弟和弟媳。鄭成功對他們講明利害,令其回城,勸說描難實叮投降。接著,又派部將楊朝棟和翻譯吳邁、李仲前往勸降,表示絕對不會加害他們,並允許荷蘭人帶走自己的財產。四月四日,赤嵌城的水源被台灣人民切斷。描難實叮見援兵無望,孤城難守,不得不掛白旗投降。這樣,鄭成功在登陸後第四天,就收復了赤嵌城。 描難實叮投降後,奉鄭成功之命前往台灣城勸揆一無條件投降,遭到揆一拒絕。鄭成功與諸將分析形勢,認為不給侵略者以迎頭痛擊,敵人是不肯投降的,於是命令軍隊從鯤(魚+身)南端登陸,「移扎鯤(魚+身)山即一鯤(魚+身),候令進攻台灣城」。
圍困海上堡壘,荷軍獻城投降
台灣城是荷蘭殖民者在台灣的統治中心,城堡堅固,防禦設施完整。城周長200多丈,高3丈多,分3層,下層深入地下1丈多,「城垣用糖水調灰壘磚,堅於石」。城四隅向外突出,置炮數十尊。荷軍炮火密集,射程遠,封鎖了周圍每條通道。城內荷軍尚有870人,憑借城堡繼續頑抗。但是赤嵌城被鄭軍佔領之後,台灣城已是一座孤城,城內缺糧、缺水,荷軍處境十分困難;加之當時南信風季節剛剛開始,要等待6個月進入北信風季節後,才能將台灣的有關情況告知巴達維亞,然後再等6個月才能利用下一次南信風季節取得巴達維亞的援助,防守更加困難。 鄭成功迫降赤嵌城後,為了牽制台灣城荷軍,即派兵前往七鯤(魚+身)設伏。荷軍行至七鯤(魚+身)時,還沒來得及列陣對壘,即被鄭軍埋伏的藤牌軍沖垮,死傷過半,其餘士卒狼狽退回台灣城。鄭成功命令士兵立柵欄、設炮台,加強對七鯤(魚+身)的防守,同時令楊英、何廷斌以粟6000石、糖3000石補給軍隊。 自四月初以來,雙方一直進行著零星戰斗。鄭成功一方面積極准備攻城,一方面於四月十二日和二十二日,兩次寫信給揆一,令其投降。又調集28門大炮,於二十四日凌晨摧毀了台灣城大部分胸牆。荷軍於城上集中槍炮還擊,並出城搶奪鄭軍大炮,被鄭軍弓箭手擊退。 鄭成功鑒於台灣城城池堅固,強攻一時難以得手,為了減少傷亡,進一步做好准備,決定采既「圍困俟其自降」的方針。他一方面派遣提督馬信率兵扎營台灣街圍困荷軍,一方面把各鎮兵力分駐各地屯墾。同時,鄭成功還到高山族人民聚居的四大社(新港、目加溜灣.肖壠、麻豆,均在今台南縣)進行巡視,受到當地人民的熱烈歡迎。 五月二日,鄭軍第二梯隊6000人在黃安等將領的率領下,乘船20艘抵達台灣。鄭軍的兵力得到加強,供給得到補充後,從五月五日開始,在所有通向城堡的街道上都築起防柵,並挖了一條很寬的壕溝,圍困荷軍。鄭成功又三次寫信勸揆一投降。揆一仍幻想巴達維亞會派兵增援,拒絕投降。 五月二十八日,荷蘭殖民當局得到荷軍在赤嵌城戰敗和台灣城被圍的消息後,匆忙拼湊了700名士兵、10艘軍艦,由雅科布·考烏率領,經過38天航行,於七月十八日到達台灣海面。他們見鄭軍戰船陣容雄壯,躊躇不前,加之風浪很大,在海上停留了將近一個月之後,才有5艘戰船在台灣城附近海面碇泊。其中「厄克」號觸礁沉沒,船上士兵被鄭軍俘虜。鄭成功從俘虜口中得知荷蘭援軍兵力情況後,加緊進行圍城和打援部署。 七月二十一日,駐台灣荷軍當局決定:用增援的艦船和士兵,把鄭軍逐出台灣城市區,並擊毀停泊在赤嵌城附近航道上的鄭軍船隻,以擺脫被圍困境。荷軍分水、陸兩路向鄭軍發起進攻。海上,荷艦企圖迂迴鄭軍側後,焚燒船隻,反被鄭軍包圍。鄭水軍隱蔽岸邊,當敵艦闖入埋伏圈後,立即萬炮齊發。經過一小時激戰,擊毀荷艦兩艘,俘獲小艇三艘,使荷蘭援軍損失了一個艇長,一個尉官,一個護旗軍曹和128名士兵,另有一些人負傷。荷軍其餘艦船逃往巴達維亞。陸上,荷軍的進攻同樣遭到失敗。此後,荷軍再也不敢輕易與鄭軍交戰。 台灣城的荷軍被圍數月,軍糧得不到補給,因而士氣低落,不願再戰。十月,揆一為了挽救行將滅亡的命運,企圖與清軍勾結,夾擊鄭成功軍。揆一的使者到福建後,清軍要求荷蘭人先派戰艦幫助他們攻打廈門,然後再解荷軍之圍,揆一無可奈何,只好派雅科布·考烏率領漂泊在海上的3艘戰艦、2隻小艇前去攻襲廈門。考烏心存畏懼,中途轉舵駛往暹羅(今泰國),以後又逃回巴達維亞。於是,荷軍勾結清軍夾擊鄭軍的企圖完全落空了,士氣更加低落,不少士兵力求活命,陸續向鄭軍投降。 鄭成功從俘虜中了解到荷軍的上述情況後,決定把對荷軍的封鎖戰術轉為進攻,在對方從巴達維亞和中國大陸獲得救兵之前,向熱蘭遮城堡的荷軍發起猛烈攻擊。為此,鄭軍增建了三座炮台,挖了許多壕溝,以遏制荷軍的炮台。 1662年農歷一月二十五日清晨,鄭成功下令炮轟烏特利支圓堡。在兩個小時內,鄭軍發射炮彈2500發,在該堡南部打開了一個缺口,當天即佔領了該堡。鄭軍居高臨下,立即利用此堡改建炮台,向台灣城猛烈轟擊。荷軍團守孤城,岌岌可危,揆一在城上督戰,看到城防已被突破,手足無措。在這種情況下,鄭成功派通事李仲入城勸降。李仲對揆一說:「此地非爾所有,乃前太師練兵之所。今藩主前來,是復其故土。此處離爾國遙遠,安能久乎?藩主動柔遠之念,不忍加害,開爾一面:凡倉庫不許擅用;其餘爾等珍寶珠銀私積,悉聽載歸。如若執迷不悟,明日環山海,悉有油薪磺柴積壘齊攻。船毀城破,悔之莫及。」荷蘭殖民評議會召開緊急會議,討論形勢及對策。台灣城被圍已近9個月,荷軍死傷1600餘人,能參加戰斗的士兵僅剩600百餘人,且已彈盡糧絕,疾疫流行,形勢已完全絕望。評議會認為:「如果繼續戰斗下去,可怕的命運將降臨到每一個人頭上,而這樣堅持,對公司也沒有什麼好處。」揆一走投無路,只得同意由評議會出面同鄭成功談判。經過會談,揆一「願罷兵約降,請乞歸國」。 1662年農歷二月一日,荷蘭駐台灣長官揆一簽字投降。荷軍交出了所有城堡、武器、物資,包括傷病員在內的約900名荷蘭軍民,最後由揆一率領,乘船撤離台灣。 至此,荷蘭侵略者在台灣38年的殖民統治宣告結束,寶島台灣又回到祖國的懷抱。
歷史意義
鄭成功收復台灣的軍事斗爭,是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成功嘗試。通過這一斗爭,驅逐了荷蘭殖民者,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捍衛了中國主權和領土的完整,因而具有極其重大的歷史意義。

⑥ 鄭成功能成功收復台灣的原因有什麼

第一是鄭成功收復台灣,符合台灣與大陸人民的利益,在民族壓迫下,台灣人民非常渴望鄭成功能收復台灣,有很多福建人的親屬都在台灣。

無論是從民族大義還是個人的親情上,福建人民也都渴望收復台灣,而福建是鄭成功的根據地,他手下的軍兵也大都是福建人。

所以鄭成功能得到後方的強有力的支持,將士的士氣也很高,同時也得到了台灣島內人民各種形式的支援。有了兩岸人民的支持,鄭成功首先就佔了人和。

第二是雖然台灣海峽風大浪大,且有很多暗礁,但當時一個為荷蘭人做通事(即翻譯)的一個台灣人把台灣海峽的地圖和荷蘭人的布防圖給了鄭成功,並獻計讓鄭成功在台灣海峽漲潮時從荷蘭人疏於防範的暗礁很多的鹿兒門奇襲。

第三是荷蘭畢竟是個小國,雖然當時在亞洲其它殖民地也有駐軍,但兵力有限,還要留下控制當地的局勢,增援部隊不多,而且離台灣還遠,鄭成功已經成功登陸有了據點,從福建運兵,很顯示比荷蘭從現在的印尼運兵到台灣要容易多了。

第四是當時明軍也裝備有大量的火器,明朝的時候中國的科學技術還是比較先進的,火器的質量上和荷蘭不相上下。

(6)鄭成功與泰國曼谷有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鄭成功收復台灣的結果:

台灣城的荷軍被圍數月,軍糧得不到補給,因而士氣低落,不願再戰。十月,揆一為了挽救行將滅亡的命運,企圖與清軍勾結,夾擊鄭成功軍。

揆一的使者到福建後,清軍要求荷蘭人先派戰艦幫助他們攻打廈門,然後再解荷軍之圍,揆一無可奈何,只好派雅科布·考烏率領漂泊在海上的3艘戰艦、2隻小艇前去攻襲廈門。

考烏心存畏懼,中途轉舵駛往暹羅(今泰國),以後又逃回巴達維亞。於是,荷軍勾結清軍夾擊鄭軍的企圖完全落空了,士氣更加低落,不少士兵力求活命,陸續向鄭軍投降。

鄭成功從俘虜中了解到荷軍的上述情況後,決定把對荷軍的封鎖戰術轉為進攻,在對方從巴達維亞和中國大陸獲得救兵之前,向熱蘭遮城堡的荷軍發起猛烈攻擊。為此,鄭軍增建了三座炮台,挖了許多壕溝,以遏制荷軍的炮台。

1662年農歷一月二十五日清晨,鄭成功下令炮轟烏特利支圓堡。在兩個小時內,鄭軍發射炮彈2500發,在該堡南部打開了一個缺口,當天即佔領了該堡。

鄭軍居高臨下,立即利用此堡改建炮台,向台灣城猛烈轟擊。荷軍團守孤城,岌岌可危,揆一在城上督戰,看到城防已被突破,手足無措。在這種情況下,鄭成功派通事李仲入城勸降。

李仲對揆一說:「此地非爾所有,乃前太師練兵之所。今藩主前來,是復其故土。此處離爾國遙遠,安能久乎?藩主動柔遠之念,不忍加害,開爾一面:凡倉庫不許擅用;其餘爾等珍寶珠銀私積,悉聽載歸。如若執迷不悟,明日環山海,悉有油薪磺柴積壘齊攻。船毀城破,悔之莫及。」

荷蘭殖民評議會召開緊急會議,討論形勢及對策。台灣城被圍已近9個月,荷軍死傷1600餘人,能參加戰斗的士兵僅剩600百餘人,且已彈盡糧絕,疾疫流行,形勢已完全絕望。

評議會認為:「如果繼續戰斗下去,可怕的命運將降臨到每一個人頭上,而這樣堅持,對公司也沒有什麼好處。」揆一走投無路,只得同意由評議會出面同鄭成功談判。經過會談,揆一「願罷兵約降,請乞歸國」。

1662年2月6日(順治十八年十二月十八日,即南明永曆十五年),荷蘭駐台灣長官揆一簽字投降。荷軍交出了所有城堡、武器、物資,包括傷病員在內的約900名荷蘭軍民,最後由揆一率領,乘船撤離台灣。

至此,荷蘭侵略者在台灣38年的殖民統治宣告結束,寶島台灣又回到祖國的懷抱。

⑦ 急求中國與東盟十國自漢代後的交往歷史!

那時候有東盟十國嗎?

首先,排除新加坡

其他的,
越南見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307051403289.html
柬埔寨

http://iask.sina.com.cn/b/3524690.html?from=related

緬甸
(1)中緬交往史比較長,唐以前與雲南是一個國度,為南詔疆域;唐開始便與緬甸有了深厚交往,在交往上與越南等是相同的,但在血肉聯繫上就有所不同了。(2)元朝以後,在無明清代緬甸實際上成為歷代附屬領土,保留蕃王。而越南等屬於中國附屬國,這就產生了差別。(3)緬甸與越南相對於中國來說作用不相同。緬甸臨近印度洋,是中國未來走向印度洋的出海口;而緬甸由於鄰近印度,也希望與中國保持友好關系。越南等不同,他們與中國在海洋和海島主權上有爭議。(4)國民黨在抗日戰爭時期,為了保持後方供應和國際通道,與緬甸就關系很好。國民黨失敗後,其軍隊大量撤退入緬,成為緬甸的勢力;而新中國也不希望這些人返回,與緬甸達成協議,在原地居住。(5)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外交上孤立,在劃定版圖邊界中非常照顧緬甸,把一塊領土(你可以看到中國地圖在這里拐了個大彎)給了緬甸,使緬甸非常高興。

泰國

http://..com/question/22676961.html

菲律賓(醫學)

中國與菲律賓的交往歷史悠久。兩國間從7世紀的唐代起就有交往,自10世紀的宋代起,中菲即有商業貿易關系,菲律賓的葯物如真珠、玳瑁、檳榔等流入中國,中國輸入菲律賓的各種商品中包括有葯材和醫療器具(瓷葯壺)。另外,菲律賓遣使進貢的葯物有丁香、丁香目、白龍腦、玳瑁等。

15世紀,中菲兩國的友好關系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明洪武、永樂年間,呂宋(即今菲律賓群島中的呂宋島)、貓里霧(即今菲律賓群島中的明多羅島)均派使臣前來訪問中國,明朝政府也派遣使節出訪菲律賓群島。1408年到1410年間,鄭和也訪問了馬尼拉和民都洛島。蘇祿(即今菲律賓群島中的蘇祿群島)與中國在貨物方面的交流,主要是用黃蠟、珍珠、玳瑁等換取中國的赤金、八都刺布、青珠、鐵條等。1417年,蘇祿東王巴都葛叭哈刺率領西王、胡王、眷屬、臣僚等共340多人,組成龐大使團訪問明朝,並獻上珍珠、黃蠟、寶石、玳瑁等禮物,明朝永樂皇帝也以襲衣、冠帶、鞍馬、儀仗等回贈。蘇祿王不幸未回國,在途中病死於山東德州。乾隆年間,蘇祿國貢使來華,其副使阿石丹患咳嗽久久不愈,請蘇州名醫薛生白為其診治,留下了一則方案:蜜炙枇杷葉、麥門冬、明天冬、南沙參、川貝母、經霜桑葉、甜杏仁、薏苡仁、合歡皮。

明代後期,中國商船運去胡椒、肉桂、丁香等葯材。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呂宋商人郎安敦、牛黎美亞等帶領商船來到廈門,運來蘇木、胡椒、檳榔等與中國貿易,帶回中國的土茯苓等葯材。

馬來西亞
去看《中國古籍中有關新加坡馬來西亞資料匯編》

印尼猴子

汶萊
http://tieba..com/f?kz=17366120

寮國

⑧ 鄭成功下西洋到過印度嗎

不是鄭成功下西洋,是鄭和下西洋,主要到過這些國家: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印度尼西亞、汶萊、印度、孟加拉、伊朗、葉門、北葉門、阿曼、沙烏地阿拉伯、索馬里、莫三比克和肯亞等17個國家。其中包括了印度

⑨ 鄭成功的簡介

(1624~1662) 明清之際抗清名將,民族英雄。福建泉州府南安縣(今福建南安東)石井鄉人。本名森,字名儼,號大木。父鄭芝龍到日本經商,娶田川氏(一作翁氏)為妻。鄭成功於明天啟四年(1624),在日本平戶(今長崎縣松浦郡)出生;七歲時返國,在安平(今福建晉江安海鎮)從師學習。自幼才思敏捷,聰明過人。崇禎十七年(1644),在南京國子監讀書。南明弘光覆亡前夕,鄭成功回到福建。時南明唐王朱聿鍵建都福州,建元隆武。鄭芝龍領鄭成功晉見隆武帝,隆武帝見其少年英俊,便賜姓朱,封忠孝伯,人稱「國姓爺」。又令掛招討大將軍印,鎮守仙霞關等軍事重地。
鄭成功於順治五年(1648)四月率軍攻克同安縣。七年,計殺盤踞廈門的鄭聯,遂以廈門為抗清基地。八年,鄭成功率兵南下廣東,清兵乘虛偷襲廈門。鄭成功星夜趕回,處死留守廈門失職的堂叔鄭鵬,復踞廈門。十年五月,清軍攻海澄,鄭成功率軍死守,擊退清軍。十一年二月,清廷遣使攜「海澄公」印招撫鄭成功;八月,又遣使者及其弟鄭渡、鄭蔭前來勸降;鄭成功均堅決拒絕。十四年,南明永曆帝冊封鄭成功為延平王、招討大將軍。
十五年七月,鄭成功率兵十餘萬,大小戰船數十艘,聯合魯王部將張煌言的抗清隊伍,開始北伐。八月間,船隊在舟山以北的羊山海面遇風,回舟山修整。翌年五月,再率兵由舟山出發,連克瓜洲、鎮江,進逼南京。張煌言和楊朝棟率領的水師前鎮,還上溯蕪湖。長江下游的太平、寧國、池州、徽州等四府三州二十二縣紛紛歸附,江南、皖南地區再次燃起抗清烽火。駐南京的清朝總督郎廷佐見勢危,便利用鄭成功屢勝後滋長麻痹輕敵思想,寫信要求暫緩攻城,待一個月後自動開城投降。鄭成功輕信答應,清軍卻暗中部署。七月下旬,清將梁化鳳率精兵突然襲擊,鄭軍大敗,甘輝等將領陣亡。鄭成功見大勢已去,只好退出長江,回到廈門。十七年,清廷派達素為大將軍,調集三省兵力,進攻廈門。鄭成功奮起反擊,守住廈門。此時,清朝在全國已逐漸形成統一局面,清廷可集中更多兵力圍剿鄭成功。面對這種局勢,鄭決定收復台灣,以作為長期的抗清基地。
台灣於1624年(明天啟四年)和1626年先後遭到荷蘭殖民者與西班牙殖民者入侵。1642年,荷蘭打敗西班牙,佔領全島,實行殖民統治。鄭成功於順治十八年三月,率領兩萬五千名官兵,大小戰船數百艘,從福建金門料羅灣出發,經澎湖,到達台灣西南沿海。在赤嵌(今台灣台南)附近的禾寮港登陸。在海戰中,鄭軍用火船擊沉荷蘭主要艦只赫克托號船;在陸戰中;又擊斃荷蘭侵略軍頭目湯瑪斯·貝德爾和一百一十餘名官兵。鄭成功揮師圍攻赤嵌城,用斷水辦法逼迫荷軍守將描難實可於五月四日率軍出降。鄭成功進而炮攻荷蘭殖民者首府台灣城(今台灣安平)。荷蘭殖民總督揆一利用城高炮烈頑抗,攻城未下。鄭成功遂一面指揮軍隊圍困台灣城,一面在已收復地區加強政治、經濟建設。荷蘭殖民者在巴達維亞(今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的長官和總評議會,得知鄭成功率軍在台登陸消息後,派遣一支由雅科布·考烏率領的援軍,有十二艘戰船和七百二十五名士兵,於九月駛靠台灣城,與該城荷軍聯合進攻台灣街和附近的中國戰船。在鄭軍堅決反擊下,荷軍進攻失敗,考烏借口配合清軍打擊大陸上鄭成功軍隊,擅自折經暹羅(今泰國)逃回巴達維亞。鄭成功在圍困台灣城八個多月後,於順治十八年十二月初,用火炮轟擊台灣城東的烏特利支堡,佔領該堡後,逼攻台灣城。十三日,揆一獻城投降,荷蘭殖民者終於簽訂有十八條款的投降書,不久即率殘部離開台灣。鄭成功收復了被荷蘭殖民者盤踞近四十年的台灣島。
鄭成功到台灣後,按大陸政制,改赤嵌地方為東都,設立承天府和天興縣、萬年縣,分管南北路,改台灣城為安平鎮,後又在澎湖設立安撫司。他在經濟上實施屯墾,鼓勵「寓兵於農」。注意發展對外貿易和民間貿易,並獎勵大陸東南沿海人民遷台定居,以參加農業生產,推廣先進農耕技術。由於軍隊和移民的開墾活動,不久後台灣西部出現了新建的村鎮,文化教育也有了發展。
鄭成功在收復台灣四個多月後,於康熙元年(1662)五月初八病逝。他在台灣一年又兩個月的時間中,為收復台灣、建設台灣作出了巨大貢獻。

⑩ 曼谷重擊電影問題!裡面有個在中國學功夫的那男的,用的中國功夫叫什麼名(功夫叫什...

洪拳
洪拳,一種說法由元、明間陝西地方拳術紅拳加上其他拳術演變而來,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另一種說法洪拳是清代南方民間秘密結社三合會(洪門)假託少林所傳習的一種拳術。其中第二種說法廣為接受。南方洪拳以五形拳聞名,北方洪拳以十(二)形拳(心意六合拳)傳出。洪拳流傳區域甚廣,如四川、湖北、湖南、廣西、陝西等地,在香港、澳門、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頗有影響。在台灣洪門由鄭成功在台灣創立的「金台山」開始流傳,在南中國發展組織,練習武術,宣傳反清復明思想。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55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1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48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457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55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1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173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35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18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