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泰國資訊 » 泰國大選什麼時候開始

泰國大選什麼時候開始

發布時間: 2022-05-21 19:56:15

⑴ 關於泰國政變的背景或分析

十五年前,泰國的政壇曾經發生一次軍事政變,據說當時的總理在機場被軍方逮捕。十五年後的昨夜大雨中,泰國再度上演了一場早有傳聞的軍事政變——泰國陸軍總司令頌提率領千餘官兵與多輛坦克於九月十九日晚包圍了泰國政府大樓,並宣稱已經成功控制了政府的各個機構。

今年的泰國政壇可謂多事之秋,先是三、四月間反政府聲浪抗議呼喊「塔信辭職」,隨之總理塔信緊急宣布解除下議院、舉行大選,接著三大在野黨聯合抵制四月二日大選以致大選難產。五月八日憲法法院判決大選無效。七月十三日憲法法院受理取締進步民主黨、泰國發展黨、泰祖國黨、泰愛泰黨和民主黨五個政黨案。

七月二十日,泰國陸軍司令頌提出乎人們意料地調動了據稱是塔信支持者的一百多名中層軍官的職務。七月二十一日泰皇御准頒布大選法令規定在八月二十四日起生效後,七月二十五日法院判決包括中選委會主席在內的三名委員四年監禁、剝奪參政權利十年和不準保釋並駁回上訴。八月九日新的中選會五名委員經過泰國最高三司法院的遴選誕生。正當人們為十月十五日的大選有新的中選會產生期盼的時候,一場軍事政變捷足先登。

有報道披露,泰國官方目前依然在調查塔信家族今年一月的股票交易違規事件。對他將其擁有的西那瓦集團近百分之五十價值十九億美元的股份出售給新加坡國有經濟巨人淡馬錫,很多法律專家和反對黨認為,這一交易違反了《外商企業經營法》中禁止外國公司控股如通訊等的個別戰略性產業之條款。因而塔信遭到來自各界的非議聲。

泰國軍方發動軍事政變已經是事實,這一重大政壇震盪也引起了白宮與歐盟的關注,白宮國家安全事務發言人弗雷德里克-瓊斯希望泰國人民依據民主原則和法律法規,以和平方式解決政治分歧。而歐盟現任輪值主席萬哈寧也稱,民主機制似乎已被軍方接管,這一點非常令人遺憾,必須立刻恢復民主秩序。

⑵ 泰國歷史的現代時期

在經濟長期不景氣的情況下,1932年6月24日,皇家專制政府被一撮自稱「人民黨」的軍人以及「推動者」顛覆 。在立憲政變之後的幾年間,在一種變幻莫測的復辟與反復辟斗爭中暹羅長期存在的君主從公共場合中消失了,因為憲政政府認識到國王對復辟叛亂所具有的強大號召力。
在1938年的大選後,深孚人心的披汶成為總理。 他試圖通過強化自己對政權的控制力度來施展更多的改革,比如文明開化運動、將暹羅更名泰國。1940-1941年,披汶還通過戰爭恢復了泰國在支那爭議地區的控制權。 不久後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披汶給予了日本過境權,但泰國不再打算參與戰斗。1944年,隨著通貨膨脹、物品短缺的日益嚴重,議會放逐了披汶。
戰後的三年是讓人感到不快的,小皇帝阿南達在這個時期神秘死亡也是不快的原因之一, 但這一代的大多數人希望能忘掉這個時期的許多東西。一系列官員的變換、可恥的條約與大蕭條以及沒有真正大眾追隨的首相們。接著1947年,在軍方的威脅下,披汶重新出山。在一種精英階級不穩定的局面下,披汶遭到了五次政變的挑戰,並於1957年最後一次政變中被推翻。
政變發起人沙立·他那叻對選舉出來的議會沒有一點耐心,而且也缺乏好感,便把議會解散了,不久憲法也被廢除,政府頒布戒嚴令。 但沙立的獨裁以及腐敗因為他樂意在公務員系統中提升有能力的人而且加強了泰國國王(普密蓬·阿杜德)至高無上的地位而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諒解 。與此同時,沙立強化了與美國日益密切的關系,並簽下了作為城下之盟的《臘斯克-他納協定》 。1963年底,泰國政治權力交接到他儂·吉滴卡宗與巴博·乍魯沙天手上,他們持續了沙立那種對經濟發展的關注,但沒有意識到:社會經濟的變化會激發人們對生活的渴望。
1972~1973年,國家經濟形勢惡化,失業率攀升。1973年五月起,學生、工人開始抗議,他儂政府採取高壓措施處理民眾抗議。而且此時軍人集團內部矛盾激化,他儂政權瀕臨崩潰。1973年10月13日,一份抗議獨裁的聲明吸引了大約四十萬曼谷民眾集中在民主紀念碑前,他們是受教育的城市青年、中產階級以及許多大學生。 第二天,抗議轉化為了暴力沖突,至少有100人死於警察的槍口下。但冷靜的軍事領導人背叛了獨裁者他儂-巴博,他儂與巴博等人逃亡美國。隨後大量青年走進叢林,從事武裝革命斗爭。
1973~1976年間舉行了兩次選舉,產生了四屆文官政府,其中有兩屆由民選產生。 不過,社會上司空見慣的是政治暗殺,到處都是激進人物。警察不斷騷擾左翼人士,暴力謾罵與非禮成了公共生活的一部分,這是泰國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的。
在躁動的社會中,許多大學生熱情地尋找以前沒有被代表的群體,如城市工人和鄉村窮人等,拓寬民主參與的途徑。但上流社會逐漸擔心,這場革命會造成整個社會的動盪不安。
1976年返回國內的他儂盡管出家當上了僧人,實際上他發動了反學生抗議並受國王支持,這激怒了大學生,每天不間斷的遊行開始,特別是國立法政大學。 在皇室與精英階級的廣泛支持下,1976年10月6日,極右翼的沙鄂·差羅如率領警察與軍隊沖進了國立法政大學。學生們大量被毆打、處死,並當場焚燒了學生的屍體。接著法官他寧·蓋威遷短暫地把國家強制性倒退到了比專制時期更威權、更獨裁的局面中。
1977-1988年,反共的保守軍人江薩·差瑪南與炳·廷素拉暖執掌了政治權力,雖然當時的人們不是很清楚,但泰國政治出現了相當於其他東南亞國家與後殖民協議徹底脫離的轉折點 。多年來政治的狂亂被中止,流亡鄉村的不同政見者重返城市,政府也徹底解決掉了共產主義危機。接著在1988年,泰國開始了自1976年以來的第一次自由大選。
在炳的指使下,1991年軍人以反腐敗為由罷免民選政府。 這個自稱「國家和平保衛理事會」的小集團任命了前外交官阿南·班雅拉春為首相。 讓人驚訝的是,阿南展現出獨立的一面,在他的執政期間內,他對政府機構進行了幾次重大改革。但在之後的選舉當中,素金達·甲巴允以非候選人的身份擔任了總理,引發了公憤。
二十世紀六十至七十年代專制的可怕影響使公眾開始惶恐不安,民眾開始聚集在曼谷民主紀念碑前集會。 僅1992年5月17日,就有7萬多人在這里集會,當日傍晚,軍隊向手無寸鐵的民眾開槍射擊。 在接下來的三天中,到處是殺戮、鞭笞、騷亂與放火。 政府控制了廣播,封殺了消息,外國人只得眼睜睜地看著「血腥的五月」。後來,國王普密蓬擔心軍人過激的行動會使得作為幕後黑手的他脫不了關系,不再支持素金達,與軍人劃清界限,不久危機結束了。 稍後,亳無悔意的素金達離開泰國。泰國官方估計,有100人被殺害,但實際死者比統計結果要多得多。在曼谷北方地區,軍人連路過佛廟的摩托車手都要殺死。
2001年2月9日,塔信·欽那瓦成為新任泰國總理,泰國在他的領導下走出金融危機,走向穩定的局面,後他完成4年任期,於2005年成功連任。
2006年是泰王拉瑪九世登基60周年,他信執政超過五年,雖然他使政局穩定,但使政局分化,反對派指責他貪污,上街要求他下台,他信被迫提前大選,由於2004年4月2日的議會選舉遭到三大反對黨的聯合抵制,造成嚴重的政治危機。2006年4月5日,泰國看守內閣總理塔信·欽那瓦在內閣特別會議上指派副總理奇猜·萬那沙提暫時行使看守內閣總理職責。 5月8日,泰國憲法法院裁定,泰國選舉委員會在國會下議院選舉中「有違法和違憲行為」,因此選舉結果無效,應重新舉行國會下議院選舉。 9月19日,軍方發動政變,解散他信內閣,由國家管理改革委員會接管國家政權。 9月22日,陸軍司令頌提·汶雅叻格林出任管理改革委員會主席。 10月1日,管理改革委員會頒布臨時憲法並立即生效,管理改革委員會更名為泰國國家安全委員會。 10月9日,以素拉育·朱拉暖為臨時總理的臨時內閣宣誓就職。10月20日,臨時立法機構泰國國民立法大會成立。
2007年8月19日,就憲法草案舉行全民公決,草案通過公決。 12月的大選,親他信的人民力量黨贏得大選,再次執政。
2008年泰國政治危機後,在野民主黨上台,親他信的為泰黨成為在野黨。
2011年7月3日,親他信的為泰黨贏得大選,再次執政。

⑶ 泰國大選最終結果公布為泰黨議席最多,為何仍然難以取得總理職位

泰國選舉委員會最終在5月9日前宣布了選舉結果,並最終沒有違背諾言。盡管現任軍事總理巴約在選舉前、選舉中和選舉後開展了一系列行動,親巴約的公民力量黨尚未成為最大的政黨,第一名仍然是他信和英拉的為泰黨。然而,不幸的是,為泰國黨仍然無法獲得總理職位。因為,為泰黨輸在了「起跑線」上。

泰國在今年3月24日政變後舉行了五年來的首次大選。通過這次選舉選出的500名議員將與泰國和平與秩序維護委員會任命的250名議員一起投票選舉新政府總理。

⑷ 每年泰國大選時間

大選不定時的,只要有很多人覺得總理要重新選
那麼就可以討論一下時間大選了。

由具體的情況決定

由誰決定呢?

1.人民
2.軍隊
3.國王

⑸ 泰國現任總統是誰泰國現在局勢怎樣`~~~

泰國是沒有總統的.

東方網3月23日消息:3月21日,泰國反對現政府的「人民民主聯盟」領導人林明達要求總理他信48小時內辭職,否則將採取「特別舉措」,他同時要求大選至少推遲60天。於是,輿論紛紛質疑:他信宣布將於4月2日舉行的大選能否按期舉行?他信本人會不會不到大選日期即「掛冠」而去?

從上周末開始,大批進入首都曼谷的他信支持者已在首都集會。而由要求他信辭職的各反對黨、無政府組織和民眾組成的「人民民主聯盟」也已在曼谷集會示威多天。雙方對壘,泰國政局充滿變數。

自今年1月23日他信家族的西那瓦集團以19億美元的價格,將49.6%的股份出售給新加坡淡馬錫控股有限公司以來,在曼谷的民眾抗議已持續了近兩個月。為避免各派矛盾激化,泰國一個民間監督選舉組織提出,希望由泰愛泰黨主席、現總理他信與反對黨民主黨主席阿披實和反他信集會組織者「人民民主聯盟」領導人林明達,代表三方於本月24日在法政大學就解決當前政治危機的具體方案舉行辯論會,辯論會並應電視轉播。為此,三方代表的發言人進行了磋商,但未能取得一致意見。總理府發言人表示,他信同意參加辯論,也允許媒體實況轉播,但認為辯論必須以緩解當前緊張局勢為目的,辯論會後立即停止反對他信的示威活動,並必須承認4月2日的選舉結果。民主黨一位副秘書長表示,該黨願意與政府進行任何辯論,但他信不能設立任何先決條件;「人民民主聯盟」代表因他信一再提出條件,也乾脆拒絕參加辯論。於是,「人民民主聯盟」發表了要求他信辭職的聲明。

連日來,泰國的紅白藍三色國旗在首都曼谷城內四處揮舞。他信的支持者與反對者競相搭台、發表演說。為擴大影響,「人民民主聯盟」還佔領了市內著名的商業街、總理府周圍地段和公園等。在新加坡駐泰國大使館外,示威隊伍高唱泰國國歌,用多種語言發表演說,抗議新加坡公司收購西那瓦公司股份,指責新加坡公司的商業行為引發了泰國國內分裂,堅決要求其停止收購。而支持他信的民眾主要集中在曼谷城郊的乍都甲公園一帶,他們大部分是來自泰國東北部、北部的農民,乘著自備的拖拉機等簡陋交通工具,長驅數百公里進入首都,支持他信繼續競選總理,因為他信執政以來採取措施支持農業,農民們得到了不少實惠。

相關專題:泰國政局動盪

負責4月2日大選的唯一權威機構是泰國中央選舉委員會,該委員會由中立人士組成。盡管現在泰國各地已經掛起「參加4月2日投票、民主選舉」的條幅和標語,但該委員會也承認,籌備選舉過程中存在問題,如有的選區候選人出缺、參選人不夠資格等。中央選舉委員會還向憲法法院提出,候選人所在選區如投票率不足20%,按規定是不能當選議員的。憲法法院僅表示,這種情況現在還屬假設,因此暫不受理。但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反對派對大選結果的合理性肯定會提出質疑。

到記者發稿時為止,他信對反對派的「最後通牒」未作出回應。

⑹ 泰國新聞的歷史與發展

中新網10月1日電 泰國政變軍方10月1日公布了一部臨時憲法,泰國國王普密蓬已經簽署批准該憲法。

據法新社報道,這部軍方支持的憲法賦予發動政變的軍方領導人以權力,直到2007年底展開新的選舉為止。

當地時間10月1日早上9點29分泰國政變軍方在國家電視台上發表聲明稱,「國王已經批准了臨時憲法。」政變軍方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點,是因為在泰國文化中這是個吉祥的時刻。

政變軍方表示,根據臨時憲法,政變集團仍會以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形式繼續行使職權,擁有解除總理職務以及監督安全事務的權力。

政變軍方承諾在2007年10月份開始大選前,起草一部新的永久性憲法。今天晚些時候,泰國將任命新總理以取代被廢黜的他信。(春風)

⑺ 生活中的饅頭

瞿健文

隨著4月4日晚泰國看守內閣總理他信宣布不在大選後組成的新政府中出任總理職務,泰國持續了兩個多月的政治危機看上去終於要結束了。回顧這次世人矚目的大選,不僅可以看到泰國民主政治的深入發展,體會到不同政黨之間競爭與妥協的政治藝術,而且可以感受到他信作為一名政治家的責任意識。

[被屏蔽廣告]

[被屏蔽廣告]

一樁買賣引發抗議風潮

引發泰國這場政治「血案」的「饅頭」是一樁買賣。今年1月23日,一樁看似普通的巨額跨國股權交易,由於交易雙方特殊的背景引起了媒體和外界的諸多猜測,進而引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抗議風潮,最終讓他信——泰國歷史上第一位實現連任的民選總理不得不黯然下台。

今年1月,他信家族控股的泰國最大的電信及媒體集團——西那瓦集團將其49.6%的股權出售給新加坡淡馬錫公司和一小批泰國投資者,資產總價值高達733億泰銖�約合19億美元。而出售股份的數天前泰國政府剛剛修改了相關法律,取消了外國投資人不得在泰國電信企業中擁有超過25%股份的限制。法律的修改加上「技術性操作」使這起售股交易不僅完全合法,而且不用繳納任何稅費。

該事件被披露後,立刻引爆了泰國社會中部分人對他信積蓄已久的不滿情緒,反對黨和其他反他信組織紛紛指責他在這起商業活動中以權謀私,涉嫌內部交易和逃稅,認為他已經失去了作為國家領導人應該具備的「合法性」與「道德」。此外,反對派還指責他信「獨裁」。於是,一場十多年來泰國最大規模的民間運動爆發了。2月4日和5日,約5萬~10萬名泰國人走向曼谷皇家廣場示威,強烈要求他信辭職。而此次大規模抗議活動的發起人竟然是他昔日的商業夥伴和最積極的支持者 ——泰國媒體業大亨林明達,這也是一個月之內林明達發起的第二次倒他信運動,林明達不僅率領民眾向國王代表遞交請願書�而且呼籲軍方不再支持他信政府。一時間,在反對黨控制的媒體上,攻擊他信的文章連篇累牘;總理府外,隔幾天就有一場 10萬人的集會,人們高呼口號要求他信下台。泰國前副總理、曼谷前市長占隆·西里芒以及泰國三個主要反對黨民主黨、泰國黨和大眾黨先後加入反他信陣營。雪上加霜的是,他信內閣的文化部長烏萊旺·天通、信息和通信技術部長梭拉阿·金巴吞在倒他信運動爆發後相繼辭職,兩名部長陣前倒戈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他信的危機。

提前大選以求擺脫危機

面對這場嚴峻的政治風暴,他信堅持認為西那瓦家族的所有商業操作都是透明、合法的,強調「惟一能讓我辭職的人是國王」,但他表示不會在壓力之下辭職,因為他相信泰國的民主機制是大多數人的民主機制。

2006年2月16日,泰國憲法法庭召開緊急會議,就反對派議員提出的指控他信在處理個人資產問題時存在舞弊和隱瞞行為的訴狀進行磋商,最後憲法法庭以證據不足為由駁回了對他信的指控。2001年,憲法法庭也曾駁回過類似針對他信的訴狀。但是,這一判決沒能平息反對派的不滿,泰國國內反對他信的呼聲更為高漲。

2月24日傍晚,他信在覲見國王普密蓬·阿杜德後宣布解散國會下議院,成立看守內閣,並決定於4月2日重新舉行大選。他信敢於這么做,是因為在他的任期內泰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2003年泰國國內生產總值增幅達6.7%,2004 年為6.1%,在東南亞國家中是除越南之外最高的。泰國還提前兩年還清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43億美元的債務。此外,他信還向農村和城市平民提供大筆低息貸款或基金,改善了全國低收入階層的經濟狀況。在處理禽流感、非典和海嘯等危難事件時他信果斷得力,外交上亮點頻現,提高了泰國的國際地位,特別是他信身先士卒、形式新穎的親民作風贏得了泰國基層民眾的推崇。一名他信的支持者曾質問反對派:「想想在泰國歷史上,哪一位總理三天兩頭往農村跑?哪一位總理想過要出台廉價醫療政策幫助窮人?又是哪一位總理幫助泰國走出金融危機?」

盡管相信自己領導的泰愛泰黨能夠贏得大選的勝利,但他信仍試圖通過與反對黨妥協的方式來化解政治矛盾。在從解散議會到舉行新的大選過程中,他信曾多次表示願意與反對派進行談判,組建一個中立的協調委員會協調各派分歧,甚至主動邀請反對黨入閣。但他的這些提議都遭到了堅決拒絕。在反對黨看來,只有他信下台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令人欣慰的是,雖然支持和反對他信的各種集會始終沒有間斷,但對立雙方一直都保持克制,均以和平的方式表達各自的意願,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且都遵守憲法和法律。

沒有競爭對手的大選

在和平氛圍下落幕

泰國大選如期在4月2日上午8時開始投票,8.6萬多個投票站准時對全國4500萬選民開放。雖然泰國三個主要反對黨聯合抵制大選,但仍有包括泰愛泰黨在內的18個政黨、589名候選人報名參加角逐。整體而言,投票是在和平氣氛中進行的,只有泰南陶公府的三個選舉站在投票終止後20分鍾發生了爆炸事件。

在反對黨抵制下,他信領導的泰愛泰黨在全國400個選區中有276個選區沒有競爭對手,使得這次大選成為一次幾乎沒有懸念的選舉。但是,按照泰國選舉法的規定,候選人仍需取得每個選區至少20%的選票才能當選。

投票活動於4月2日當天下午3時結束,他信領導的泰愛泰黨獲得了57%的支持率,贏得全國500個議席中的349 席,但與2005年的大選相比,泰愛泰黨獲得的支持率已有明顯下降(當時獲得的議席是377席),所獲得的選票也從1900 余萬張減少到1600餘萬張,而且泰愛泰黨的支持者集中在北部和東北部,而在泰國南部,該黨普遍未能獲得20%的支持率。此外,大選中出現了創紀錄的40%的「棄權票」,這導致400個選區中有39個因票數不足而「流產」。

適時辭職是明智之舉,

也是負責任的表現

盡管他信贏得了大選,但泰國的政治僵局依然難以化解,反對派仍在策劃新的街頭抗議活動,並要求他信辭職。來自泰愛泰黨內部的壓力也開始顯現,該黨一些核心成員也要求他信「立即辭職」以解決當前的困局。重重壓力之下,4月4日下午,他信覲見普密蓬·阿杜德國王,晚間回到總理府後不久便對全國發表簡短電視講話,正式宣布他將不在本次大選產生的政府中擔任總理職務。其理由一是希望國家盡快恢復穩定和團結,二是希望不要影響泰國國王今年6月登基60周年的慶典活動。

他信的辭職無疑是明智的,為已經持續了兩個月的泰國政治危機帶來了真正的轉機,使這個深陷混亂的國家有可能重新走上各派和解與恢復秩序的軌道,這是最符合泰國國家和民眾利益的。同時他信的辭職還是一種以退為進的政治策略,不僅為泰愛泰黨獨立執政或者是與反對黨組成聯合政府奠定了基礎,也為自己贏得了極大的聲譽,為將來東山再起埋下伏筆。

泰國三大反對黨都對他信辭職表示接受和歡迎,認為這一顧全大局的決定是結束泰國政治危機的良葯,只有「人民民主聯盟」表示了有保留的滿意。他信宣布辭職後,泰國股市也一路上揚,泰銖兌美元匯率也上沖到一年來的最高點。泰國憲法委員會隨即決定於4月23日在39個未產生議席的選區進行補選。

盡管他信的辭職遠不足以徹底解決泰國政壇和社會的深層矛盾,但他信的告別演說卻相當精彩,他說:「這個國家發生了許多事情,我想,是維護團結的時候了。如果每一方只想贏,那麼輸的就是國家。」「在政治紛爭中,總有人贏,總有人輸,但最終得益的總是國家。」這種為國家和民眾大局利益而暫時放棄部分個人利益的抉擇,為他信樹立了負責任的政治家形象。

⑻ 泰國從1949年正式定名,實行民主憲政到現在,所有的總理名字及簡歷!

披耶·瑪奴巴功侯爵, (1932-1933)
披耶·帕鳳裕庭上將, (1933-1938)
鑾披汶·頌堪元帥 (泰國吳姓華人後裔) , (1938-1944) ,第1任
寬·阿派旺少校,(1944-1945) , 第1任
Tawee Boonyaket, (1945)
社尼·巴莫 (祖母有華人血統) , (1945) ,第1任
寬·阿派旺少校, (1946),第2任
比里·帕儂榮 (泰國陳姓華人後裔) , (1946)
鑾探隆少將 (泰國鄭姓華人後裔) , (1946-1947)
寬·阿派旺少校, (1947-1948) ,第3任
鑾披汶·頌堪元帥, (1948-1957) ,第2任
波特·沙拉辛 (泰國黃姓華人後裔) , (1957)
他儂·吉滴卡宗元帥 (泰國符姓華人後裔) , (1958) ,第1任
沙立·他那叻元帥, (1959-1963)
他儂·吉滴卡宗元帥, (1963-1973) ,第2任
Sanya Dharmasakti, (1973-1975)
社尼·巴莫, (1975) ,第2任
克立·巴莫 (祖母有華人血統) , (1975-1976)
社尼·巴莫, (1976) ,第3任
他寧·蓋威遷 (泰國馬姓華人後裔) , (1976-1977)
江薩·差瑪南上將, (1977-1980)
炳·廷素拉暖上將, (1980-1988)
差猜·春哈旺上將 (泰國林姓華人後裔) , (1988-1991)
順通·空頌蓬上將 , (泰國國家維持和平委員會主席) (1991.2.23-1991.3.7)
阿南·班雅拉春 (泰國陳姓華人後裔) , (1991-1992),第1任
素金達·甲巴允上將 (泰國蘇姓華人後裔) , (1992)
阿南·班雅拉春, (1992),第2任
川·立派 (泰國呂姓華人後裔) , (1992-1995),第1任
班漢·西巴阿差 (泰國馬姓華人後裔) , (1995-1996)
差瓦立·永猜裕上將, (1996-1997)
川·立派, (泰國呂姓華人後裔), (1997-2001),第2任
塔克辛·欽那 (泰國丘姓華人後裔) , (2001-2006)
頌提·汶雅叻格林(泰國國家管理改革委員會主席) ,(2006.9.19-2006.10.1)
素拉育·朱拉暖,(2006-2008)
沙馬·順達衛 (泰國李姓華人後裔) ,(2008)
頌猜·旺沙瓦 , (2008)
差瓦拉·參威拉恭(代理),(2008.12.2-12.17)
阿比希·威差奇瓦(泰國袁姓華人後裔),(2008)
他信2006年因遭遇軍事政變下台以來,泰國政局持續動盪。以下是政局動盪脈絡。

2001年2月9日,泰國電信大亨他信當選總理。

2005年11月,反對他信的勢力集結起來,舉行為期一周的示威遊行。示威者指責他信政府貪污腐化、濫用職權等。

2006年9月19日,泰國軍方發動不流血政變。

2007年12月,支持他信的人民力量黨在議會選舉中獲勝。沙馬·順達衛當選總理。

2008年5月25日,反對派「人民民主聯盟」指責沙馬是他信的代理人,開始舉行大規模集會,要求沙馬下台。

9月9日,泰國憲法法院裁定,沙馬出任總理後主持烹飪電視節目的行為違憲,沙馬被剝奪總理職務。

9月17日,他信的妹夫、人民力量黨副主席頌猜當選總理。

10月7日,頌猜在國會發表施政演說時被民盟支持者困於國會大院。

12月2日,頌猜作為人民力量黨副主席失去繼續擔任總理的資格。

12月15日,最大反對黨民主黨領導人阿披實當選總理。

2009年3月26日,他信支持者包圍總理府,要求阿披實辭職,舉行議會選舉。

4月9日,近10萬名他信支持者走上曼谷街頭,要求阿披實辭職,並威脅沖擊東盟系列峰會。

4月10日,示威者湧入峰會舉辦地帕塔亞,一度沖破警方封鎖

⑼ 泰國的歷史

公元1238年建立了素可泰王朝,開始形成較為統一的國家。先後經歷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泰國北部的素可泰,是泰國歷史上第一個獨立王朝——素可泰王朝(公元1238年到1356年)的都城,素可泰在泰語中意為「幸福的黎明」,原來只是柬埔寨吳哥王朝下轄的一個城市。

元代國勢強盛,銳意向外發展,東南亞各國紛紛向元廷朝貢,泰國也不例外。1350年,烏通王在大城府建都,脫離素可泰王國宣布獨立,建立阿瑜陀耶王國,不久吞並素可泰王國,被中國明朝封為暹羅國王。1767年,緬甸軍隊攻陷大城,阿瑜陀耶王國滅亡。大城時代歷417年,共有33位君主。

19世紀末,曼谷王朝五世王大量吸收西方經驗進行社會改革。1896年,英、法達成利益妥協,間接使得暹羅成為東南亞唯一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

拉瑪五世朱拉隆功國王(1869-1910)繼承父親進行改革,廢除奴隸制,改進公共福利和行政制度。拉瑪六世國王(1910-1925)推行義務教育其他教育方面的改革。拉瑪七世國王(1925-1935)統治期間,泰國從君主專制政體轉變為君主立憲政體。

1932年6月,人民黨發動政變,建立君主立憲政體。1938年,鑾披汶執政,泰國國王於1933年退位,由他的侄子阿南塔·瑪希敦國王繼位拉瑪八世(1935-1946)。1939年6月由暹羅更名為泰國,意為「自由之地」。1939年起實現民主政治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泰國成為美國在東南亞的主要軍事盟國。在東南亞地區,泰國亦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國家;首都曼谷是該區域中國際化程度很高的大都會區。另外,泰國是東盟始創國之一,亦在東南亞區內事務有積極的參與。

拓展資料

泰王國,通稱泰國(Thailand)。位於東南亞的君主立憲制國家。泰國位於中南半島中部,其西部與北部和緬甸、安達曼海接壤,東北邊是寮國,東南是柬埔寨,南邊狹長的半島與馬來西亞相連。

舊名暹羅,1949年5月11日,泰國人用自己民族的名稱,把「暹羅」改為「泰」,取「自由」之意。

實行自由經濟政策,20世紀90年代經濟發展較快,躋身成為「亞洲四小虎」之一。是世界的新興工業國家和世界新興市場經濟體之一。世界五大農產品出口國之一。電子工業等製造業發展迅速,產業結構變化明顯,汽車業是支柱產業,是東南亞汽車製造中心和東盟最大的汽車市場。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559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1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485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458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55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11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17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357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18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