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肺癌每年有多少
⑴ 世衛表示去年全球1000萬人死於世衛,為何醫療如此發達都攻克不了癌症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了 2020 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數據。預估了全球 185 個國家 36 種癌症類型的最新發病率、死亡率情況,以及癌症發展趨勢。
這項最新預估數據顯示,2020 年全球新發癌症病例 1929 萬例,其中男性 1006 萬例,女性 923 萬例;2020 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 996 萬例,其中男性 553 萬例,女性 443 萬例。
2020 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數據中一個最明顯的變化是乳腺癌新發病例數的快速增長,取代了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症,乳腺癌發病人數增加,根本原因之一是乳腺癌風險因素的不斷變化,比如推遲生育、生育次數減少,這在正經歷社會和經濟轉型的國家中最為明顯,超重和肥胖,以及缺乏運動,也是造成全世界乳腺癌發病率上升的原因。
在全球范圍內,由於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預計 2040 年相比 2020 年,癌症負擔將增加 50%,屆時全新新發癌症病例數將達到近 3000 萬。這在正經歷社會和經濟轉型的國家中最為顯著。
癌症負擔增加與常見癌症類型的變化在同時發生,許多國家正經歷著已知癌症風險因素流行率的顯著增加,這些因素目前在高收入工業化國家中盛行,包括吸煙、不健康飲食、肥胖流行,以及缺乏運動。
對癌症的預防和治療干預措施,需要納入國家層面的衛生計劃,這是減輕未來全球癌症負擔並縮小轉型國家與已轉型國家之間日益擴大的差距的關鍵手段。
⑵ 人類生癌症的比例是多少大約多少人
英國倫敦大學瑪麗皇後學院癌症預防中心PeterSasieni等報告的最新研究顯示,1960年出生的人中半數人群全會罹患癌症。
研究者利用新的方法預測得到的患癌比例不同此前的研究,此前研究評估發現1/3的人群將會在其一生的某個階段罹患癌症,該最新預測數據也代替既往數據。癌症風險增加主要是由於更多人步入老年,而該年齡段是癌症常發階段。
研究者表示,對於1960年出生的人群來說,53.5%的男性和47.5%的女性有患癌風險。與1930年出生的人群相比,男性患癌風險增加15%,女性增加11%。多數增加比例常見於年齡較大者。一半以上的癌症是在>70歲的人群中確診。
該研究更有力證實,患癌風險與老年人群之間的關系。癌症是老年人常患的主要疾病,60%以上的確診患者年齡都已超過65歲。如果人們壽命足夠長,那麼多數人都會在某個時間點發生癌症。但我們還是有很多可以做的,來應盡可能減少患癌幾率——如戒煙、積極鍛煉、少飲酒、維持健康體重等。若要降低患癌風險,現在必須加倍努力採取行動預防。
英國癌症研究負責人HarpalKumar呼籲,給予國家醫療保健服務(NHS)更好的服務計劃和足夠的資金支持。我們需要更好的策略和認識,如何通過預防癌症更好地挽救生命節省花費。老齡化是多數腫瘤的最大的危險因素,也是不可避免的因素。
但就英國來看,每10例確診的癌症患者中就有4例是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得以避免的,這部分是每個人應該努力的目標。
⑶ 癌症哪個國家發病率高
英國《衛報》2011年刊登的各國癌症高發病率排行,其中,全球前十名癌症發病率(每十萬人)的國家排行榜中丹麥第1,美國第7,榜單中不見中國身影,引發網友熱議。
全球前十名癌症發病率(每十萬人)的國家排行榜:丹麥第1,美國第7.
球前十名癌症發病率(每十萬人)的國家為:丹麥(326);愛爾蘭(317);澳大利亞(314);紐西蘭(309);比利時(307);法國(301);美國(300);挪威(299);加拿大(297);捷克(295)」。微博最後還附上英國《衛報》2011年刊登的癌症高發病率國家的排行榜。
⑷ 癌症的發病率
一、與吸煙/癌症相關的疾病主要有:
1.心血管疾病:吸煙與冠心病、高血壓、猝死、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發病有關,吸煙促使血液形成凝塊和降低人體對心臟病先兆的感應能力。
2.呼吸系統疾病: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COPD和肺癌。
3.消化系統疾病:消化性潰瘍、胃炎、食管癌、結腸病變、胰腺癌和胃癌。
4.腦血管疾病:吸煙增加腦出血、腦梗塞、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危險。另外吸煙可損傷腦細胞、損害記憶力、影響對問題的思考及引起精神紊亂等。
5.內分泌疾病:吸煙20支/日,可使糖尿病危險增加1倍。吸煙亦促發甲狀腺疾病。
6.口腔疾病:如唇癌、口腔癌、口腔白斑、白色念珠菌感染、口腔粘膜色素沉著、口腔異味等。
7.眼科疾病主要包括:中毒性視神經病變、視覺適應性減退、黃斑變性、白內障等。
二、對青少年的危害
吸煙對青少年危害性更大。據醫學研究表明,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育時期,各生理系統、器官都尚未成熟,其對外界環境的有害因素的抵抗力較成人為弱,易於吸收毒物,損害身體的正常生長。據美國25個州的調查,吸煙開始年齡與肺癌死亡率呈負相關。若將不吸煙者肺癌死亡率為1.00時,15歲以下開始吸煙者其死亡率為19.68;20-24歲為10.08;25歲以上為4.08。說明吸煙開始年齡越早,肺癌發生率與死亡率越高。
吸煙損害大腦,使思維變得遲鈍,記憶力減退,影響學習和工作,使學生的學習成績下降。心理研究結果表明,吸煙者的智力效能比不吸煙者減低10.6%。
三、吸煙對孕婦和胎兒的影響
吸煙幾乎損害人體全部重要器官: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泌尿系統及其它重要臟器,這些損害男女是相同的。然而婦女其特殊的身體結構和孕育下一代的生理特點,吸煙婦女及其胎兒可受到一些特殊的危害。
首先,吸煙可使夫婦雙方的生育率下降。英國通過對17000位育齡婦女進行了11年的追蹤研究表明,吸煙可降低生育率。每天吸煙10支以上的婦女不育率為10.7%,而不吸煙婦女只有5.4%。另一項調查也認為吸煙與不吸煙的婦女相比,患不孕症的可能性要高2.7倍;如果夫妻雙方都吸煙,則不孕的可能性比不吸煙的夫妻高5.3倍。新的實驗研究結果表明,煙草中的尼古丁對精子的外形、能動力及線性游動能力和精子穿透卵子的能力均有影響,且尼古丁濃度越高,影響越大。英國一項研究報告,發現吸煙組精子濃度與活動精子百分比都顯著低於不吸煙組。吸煙組精液中的精子平均含量為2500萬個/毫升,不吸煙組平均含量為6300萬個/毫升;吸煙組活動精子僅佔全部精子的49%,不吸煙組則達到63%以上。故吸煙是造成男性不育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孕婦吸煙對胎兒的發育和健康是非常不利的。煙草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質,除大家所熟知的尼古丁外,還有氫氰酸、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吡啶、芳香族化合物和焦油等。這些有毒物質可以隨著煙霧被吸收到母體血液中,使母體內的血氧含量降低,胎盤中的血氧含量也隨之減少。胎兒由於缺氧,可造成生長發育遲緩,故吸煙孕婦所生的低體重兒(體重低於2500克)是不吸煙婦女的兩倍。這些嬰兒不僅體質弱,且出生一年內患嚴重疾病的危險性大,死亡率高。近年來的不少研究還表明,吸煙孕婦比不吸煙孕婦較易發生流產、早產和死胎。調查還發現,婦女懷孕期間吸煙會損害他們女兒成年後的生育能力。
孕婦吸煙可增加胎兒先天性畸形的發生率。有資料表明,吸煙母親所生先天畸形兒的數量是非吸煙母親的2.3倍。吸煙導致胎兒發生無腦兒、齶裂、唇裂、痴呆和體格發育障礙等畸形兒是不吸煙者的2.5倍。
國外近兩年的研究成果表明,胎兒經母體接觸香煙中的尼古丁等化學物質,可嚴重影響耳蝸的神經細胞,影響內耳將聲波向神經元的傳遞,故孕婦吸煙可導致胎兒聽力障礙。美國的一項研究還發現,吸煙孕婦所生的嬰兒聽力不正常。經跟蹤調查,兒童長到6_12歲時,根據母親孕期吸煙情況將其分別進行聽力測試,結果顯示:孕婦吸煙越多,兒童聽力反應越差;被動吸煙的兒童也發現類似結果。
丹麥研究人員進行的一次大規模調查證實,30%至40%的猝死嬰兒與他們的母親在懷孕期間吸煙有關,在懷孕期間吸煙的婦女生下的嬰兒發生猝死的危險性要比不吸煙婦女的嬰兒高3倍。研究人員指出,香煙中的尼古丁可能是罪魁禍首,因為尼古丁具有削弱或破壞胎兒自我保護機制的作用。
另據調查,吸煙者所生嬰兒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病率為7.3%,而不吸煙者所生嬰兒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病率為4.7%。德國一項研究發現,孕婦吸煙對胎兒的危害,比目前公認的還要嚴重,懷孕期若每天吸煙10支,胎兒患癌的危險性增加50%,患白血病的可能性增加一倍。研究人員在吸煙婦女新生兒的尿液中發現了典型的產生於煙草的NNAL致癌物質。胎兒通過臍帶吸收了尼古丁,並在肝臟把它轉化為NNAL,最後通過腎臟排出體外。這樣,吸煙孕婦使其胎兒的肝臟、腎臟和肺均受到了損害。
孕婦吸煙除對胎兒有以上的間接作用之外,吸煙對胎兒還有直接作用。吸煙能加速胎兒心率和減少呼吸運動。煙內的尼古丁和其他有毒物質還能通過血液滲入胎盤,輸送給胎兒,甚至給還不完善的臟器造成損害。
孕婦吸煙不但對胎兒造成很大的傷害,對其自身的身體也十分不利。有報道表明,吸煙的孕婦在臨產時出現胎盤早剝、出血、早破水等合並症比正常產婦高1-2倍。
所以,為了下一代的健康長,為了孕婦自身的身體健康,孕婦應遠離香煙,並避免被動吸煙,在清新愉悅的環境中度過孕產期。
四、對婦女的危害
1.吸煙與宮外孕
近20年來,世界各地婦女宮外孕的發生率(主要是輸卵管妊娠)增長了兩三倍。過去都認為宮外孕的主要原因是盆腔炎和性傳播疾病,然而為什麼在盆腔炎和性疾病發病率減少的地區,宮外孕仍呈上升趨勢呢?專家們一直在尋找新的宮外孕危險因素,其中之一就是卷煙的煙霧。專家們發現,無論性生活史、盆腔感染史、節育史和生育史怎樣變動,宮外孕的發生都與孕婦吸入的煙霧量有明顯關系。研究人員將孕婦分成兩組,吸煙組的宮外孕發生率為40.1%,而不吸煙組為29.7%,兩組有明顯差異。美國華盛頓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對274名宮外孕患者和同期727名受孕婦女進行了病例對照研究,認為吸煙婦女發生輸卵管妊娠的危險比不吸煙者高40%。
孕婦吸煙發生宮外孕的原因,經研究發現,煙霧可以刺激小血管壁而使其增厚,因而盆腔內血液循環發生變化,從而引起受精卵著床變異等一系列變化。有人認為,尼古丁損傷了輸卵管中將卵子送入子宮的微發絲狀結構,妨礙受精卵正常輸送至子宮。所以,在美國提出了"如果你懷孕,請馬上戒煙"的口號。孕婦不但不能吸煙,還應避免到煙霧較多的場所去。
2.吸煙與不孕症
吸煙女性卵子的受精率大大減弱。吸煙女性與不吸煙女性相比,患不孕症的可能要高出2.7倍。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吸煙者的生育力比不吸煙者低72%。英國的研究人員對45名正在接受試管受精的不育婦女發現,尼古丁的分解物可丁寧 (cotinina)對受孕有明顯影響。研究人員認為可丁寧能影響婦女生殖周期中雌性激素的產生,可丁寧的婦女與沒有這種物質的婦女相比,受精卵的比例減少60%。如果丈夫也吸煙,情況就更糟,統計表明,吸煙的夫婦不孕的可能比不吸煙的夫婦高5.3倍。
3.吸煙與痛經
許多吸煙者都這樣說,吸煙令人感到"輕松","減緩緊張的情緒",使他(她)們"感覺良好"。但是,義大利米蘭大學的研究表明:這種暫時的"輕松"可以引起痛經,也就是婦女們所說的要命的小肚子痛。醫生們觀察了年齡從15-44歲的251名婦女。在歷時18個月的隨訪中發現,除外了與痛經有關的疾病如纖維腺瘤、卵巢囊腫以及子宮內膜異位等,與非吸煙者相比,每天吸10-30支卷煙的婦女患痛經的危險率是前者的2倍。吸煙史長達10至20年的婦女則幾乎是不吸煙者患痛經危險的3倍其發生原因,是由於吸煙可使血管收縮,而使血管變窄,並且減慢血液流動。據專家分析,這或許可以部分解釋痛經的發生原因,即吸煙也使子宮內膜血流減少,而發生痛性痙攣。
4.吸煙促使絕經提前
據《美國醫學論壇報》1994年報道,一項研究表明,在17歲前即開始吸煙或每日吸一包煙達20年的婦女在40歲以前絕經可能性會增加2至3倍。研究者們選擇了344名在47歲前自然絕經的婦女,同時以344名年齡配對仍在行經或在47歲後絕經的婦女為對照。結果表明,和不吸煙的對照者相比,曾經吸煙的婦女在45歲至54歲絕經比例增加43%。有意義的是,在任何年齡,吸煙是使卵巢衰竭的危險因素。並非在40歲時吸煙才與卵巢衰竭有關,即使在25歲至30歲年齡段,吸煙也是個危險因素。為什麼吸煙可使絕經提前?有研究表明,煙塵中的某些成分對卵泡有毒,導致卵泡提前消失。或者是由於雌性激素缺乏所致。吸煙導致絕經提前約1-3年。
5.女性吸煙使骨質疏鬆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醫生對41對孿生姊妹的研究證實,吸煙婦女在老年時骨質更脆弱,更易發生骨折。41對孿生姊妹中吸煙和不吸煙者配對,年齡在23_73歲間,測定其腰椎、股骨頸、股骨乾的骨密度。成年後仍繼續吸煙的女性,吸煙者骨重量指數比不吸煙者平均低5%-10%。每隔10年進行一次骨密度測定,吸煙者比不吸煙者,腰椎骨密度低2%,股骨頸低2%,股骨幹低1.4%。研究顯示,骨密度每降低10%,骨強度則降低30%,只要10年內骨密度降低10%,那麼引起股骨頸骨折的發生率增加44%。美國推算,每年約25萬人因骨質疏鬆引起股骨頸骨折而住院,女性為男性的6-8倍。每年死亡人數約有5萬,這個數字同乳腺癌的死亡數字相等。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研究表明:婦女絕經後用雌性激素補充治療,如果仍吸煙,可能會降低雌性激素治療的保護作用。他說:"吸煙的婦女服雌激素,髖關節骨折的危險與不服雌性激素婦女一樣大。"
6.吸煙婦女會引起尿失禁
據1992年的一項研究揭示,吸煙婦女有發生尿失禁的危險增加1.5倍,而戒煙者尿失禁的危險增加1.2倍。研究人員觀察了322位患尿失禁的中年婦女和284名年齡相同而無尿失禁的婦女。與無尿失禁的婦女相比,患尿失禁的婦女多數為吸煙者或原先吸煙者。吸煙越多,越易發生尿失禁。吸煙者和原先吸煙者加在一起,其總的膀胱控制出問題的危險升高28%。
咳嗽可能是吸煙者發生尿失禁的重要原因。咳嗽嚴重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控制尿流的肌肉的物理性損傷。動物實驗已證明尼古丁可使膀胱控制尿流的肌肉受到其毒素影響而損傷。當然,衰老和生育會使支持膀胱的結構如骨盆底變弱和下垂,導致尿失禁。
7.吸煙減少母乳分泌量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吸煙對嬰兒的另一有害影響是減少了母乳的分泌數量及質量。研究人員稱,吸煙婦女產後兩周時產乳量比不吸煙婦女少21%。產後4周時少分泌43%,而到產後6周時,則差別達46%,吸煙婦女乳中脂肪含量比不吸煙婦女少19%。如母親停止吸煙後其乳汁分泌量便上升,說明停止吸煙後,吸煙的不良影響便會減弱或消失。其機理尚待研究。
8.吸煙並服避孕葯婦女易患心臟病
婦女吸煙又服避孕葯可明顯增加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的危險。美國最近開展的一項研究,對5779名18_44歲的婦女進行普查,發現7.4%的婦女既吸煙又服避孕葯,其中1.1%每日吸煙超過20支。研究分析表明,吸煙並服用避孕葯的婦女比一般人群急性心梗發生率高200%。
美國研究人員對二千多名婦女的研究發現:那些每天吸煙25支以上並同時使用口服避孕葯物的婦女受害最大,她們比不吸煙婦女患心梗的可能性大13倍。研究說,吸煙和避孕葯物使血液凝塊的可能性加大。日本研究報道,吸煙同時口服避孕葯的心肌梗塞死亡率比不吸煙者的心肌梗塞死亡率高達11.7倍,年齡越大,吸煙時間越長,其死亡率越高。所以美國食品葯物管理局在口服避孕葯物說明書上註明不要吸煙。
9.婦女
吸煙促進衰老
早在1928年美國霍普金斯醫學院的玻爾醫生研究細胞生物學時,便首先提出缺氧可使衰老加速的理論。吸煙形成長期缺氧及體內雌性激素分泌減少而致提前衰老。美國學者把一部分年齡相仿的吸煙婦女,根據吸煙時間的長短及吸煙量的多少,劃分四個組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吸煙時間長,吸煙量大者進入絕經期早,嘴唇和眼角過早地出現皺紋,牙齒發黃,皮膚粗糙,失去富有彈性豐潤的外表,過早地出現衰老的一些徵象。
10.吸煙與婦科腫瘤
北京醫科大學婦產科《吸煙和婦科腫瘤的關系》的報告指出,通過回顧性調查,271例已確診為各種婦科惡性腫瘤患者,與375例年齡匹配的非婦科癌患者及正常婦女作對照,發現宮頸癌與卵巢癌在吸煙婦女中較不吸煙者的相對危險度高,前者為4.4,後者為2.8。家庭中被動吸煙者比無被動吸煙者發生宮頸癌的相對危險度高2.5倍。有文獻報道,尼古丁及其代謝產物可丁寧(cotinina)在吸煙患者的血清、尿及陰道分泌物中,均較不吸煙者高;可丁寧在被動吸煙者血清中也升高。
乳腺癌:丹麥對3240名接受乳腺X線檢查的婦女調查發現,吸煙20年以上婦女患乳腺癌危險增加30%,吸煙30年以上者這一危險增加60%;吸煙者癌症發病比不吸煙者早8年。美國癌症研究中心認為,近年來婦女乳腺癌發病率增高,同吸煙這個環境因素有很大關系,大多數患乳腺癌婦女的第一病因便是吸煙。他們對60多萬名婦女進行的6年跟蹤調查表明,吸煙婦女死於乳腺癌的比率,比不吸煙婦女高25%,而且吸煙越多,吸煙時間越長,婦女死於乳腺癌的危險越大。
宮頸癌:挪威發表的一項以6000名婦女為對象的9年隨訪調查表明,吸煙婦女比不吸煙者患子宮頸癌或惡性腫瘤的機會高出50%,尤其是每日吸煙15支或更多及煙齡達10年以上者,比不吸煙的婦女患子宮頸癌的機會高80%以上。而長期積累於子宮頸細胞的煙鹼,是導致癌變的主要因素。報告還發現,如婦女的丈夫或男友是煙民,每日跟他一起生活的女性,患子宮頸癌的機會比配偶不吸煙的婦女發病機會高40%。
英國醫學家指出,性生活頻繁和吸煙的婦女比不吸煙婦女患宮頸癌和死於宮頸癌的可能性大一倍。吸煙者的子宮中缺少朗格罕氏細胞 (Langerhans?cells),而在人體受到某種病毒或化學產品威脅時,這種細胞可增強其免疫系統的功能。如吸煙越多,這種細胞就越少,吸煙婦女比不吸煙婦女少1/3。他們認為,hpv病毒是子宮頸癌的主要誘因,當受到hpv病毒感染時,郎格罕氏細胞缺少使免疫功能降低而致癌。在英國,每年有2000名婦女死於宮頸癌。有科專家說,吸煙導致子宮患一種"小艾滋病"。
美國早在1984年做過調查,吸煙婦女患子宮頸癌的危險性比不吸煙婦女增加3.4倍;又發現,每天被動吸煙3小時 (或更多)的婦女,患子宮頸癌的危險性比不在吸煙環境中生活的婦女增加3倍。
卵巢囊腫:據《美國醫學論壇報》1994年報道,吸煙使婦女患功能性卵巢囊腫的危險增加一倍。作者觀察了98名15_39歲初步診斷為功能性卵巢囊腫的病人。病例中不包括孕婦、產後3個月的婦女、因不孕症而接受葯物治療的婦女或者被診斷為患多囊卵巢病、囊性畸胎瘤、子宮內膜瘤、囊性腺瘤及囊性腺癌的婦女。239名婦女為對照。控制了體重、經產情況、流產史、卵巢囊腫史和現在口服避孕葯情況等干擾因素,吸煙的婦女患功能性卵巢囊腫的危險為對照組的兩倍。試驗研究表明,吸煙有抗雌激素效應,吸煙既能減少內源性雌激素的產生,又能改變絕經前婦女雌激素的代謝。
11.吸煙損害老年婦女身體健康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65歲以上吸煙的婦女同不吸煙者和戒煙者相比,其肌力、敏捷、協調、步態、思維、反應、生活能力和平衡等12種身體狀態指標較差,日平均吸12支者,幾乎每項指標都差。吸煙還是動脈硬化,特別是下肢動脈硬化的一個危險因素,多年吸煙可影響行走及運動功能。研究還顯示,老年人戒煙後,可改善健康程度。
戒煙的益處
一、概述
據科學家們多年的實驗後發現,吸煙者在戒煙後其體內器官會發生一系列有益的變化,其變化大致表現如下:
20分鍾內:血壓降到標准水平;脈搏降到標准速度;手、腳的溫度升到標准體溫。
8小時內:血液中一氧化碳的含量降低到正常水平;血液中氧的含量增至正常水平。
24小時內:心肌梗塞危險性降低。
48小時內:神經末梢的功能逐漸開始恢復;嗅覺和味覺對外界物質敏感性增強。
72小時內:支氣管不再痙攣,呼吸大為舒暢,肺活量增加。
2星期至一個月;血液循環穩定;走路穩而輕;肺功能改善30%。
1至9個月:咳嗽、鼻竇充血、疲勞、氣短等症狀減輕;氣管和支氣管的粘膜上出現新的纖毛,處理粘液的功能增強;痰減少,肺部較干凈,感染機會減少;身體的能量儲備提高;體重可增加2_3公斤。
1年內:冠狀動脈硬化危險減至吸煙者的一半。
5年內:比一般吸煙者(每天一包)的肺癌死亡率下降,即由1.37%降至0.72%,或近於不吸煙者的死亡率;口腔、呼吸道、食管癌發生率降到吸煙者發病率的一半;心肌梗塞的發病率幾乎降低到非吸煙者的水平上。
10年內:癌前細胞被健康的細胞代替,肺癌的發生率降至非吸煙者的水平;口腔、呼吸道、食管、膀胱、腎臟、胰腺的癌症發病率明顯下降。
15年內:冠狀動脈硬化的危險與不吸煙者相同。
因此,任何時間戒煙都不算遲,而且最好在出現嚴重健康損害之前戒煙。英國醫生的隊列研究表明:吸煙者如能在35歲以前戒煙,則死於煙草相關疾病的危險性明顯下降,幾乎與不吸煙者相近。
二、戒煙後人體主要臟器發病率的變化
1、呼吸系統:吸煙者患肺癌的相對危險度是不吸煙者的10-15倍,而一個吸煙者戒煙10年後,他患肺癌的危險性將是繼續吸煙者的30%-50%。戒煙還可降低患肺炎、支氣管炎的危險性。吸煙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主要原因。戒煙後,其隨著年齡增長而發生的肺功能下降的速度將接近於不吸煙者的情況。
2、循環系統:吸煙者死於冠心病的危險度是從不吸煙者的2倍。而吸煙者戒煙後一年之內,這種危險度就會降低50%。堅持戒煙15年後這種危險度就會接近於從不吸煙者的水平。
3、神經系統:與不吸煙者相比,吸煙者死於腦卒中的相對危險度要高一倍。有些吸煙者在戒煙後5年內就可把這種危險度降低到不吸煙者的水平,而有些人卻需要堅持15年才能收到這種效果,此外,戒煙能改善腦血流量。
4、孕婦吸煙使胎兒和嬰兒死亡率比正常不吸煙者高25_50%,嬰兒出生時體重平均低於正常值200克。如果能在懷孕前就戒煙,她們所生出的嬰兒的體重將和從不吸煙的母親所生嬰兒體重基本相同。
5、有些人擔心自己體重會增加,但大量研究顯示,戒煙者體重平均增加只有2.3公斤。這個體重增加量對健康幾乎沒有任何影響。當然也有極個別戒煙後、體重增加較多(超過9公斤)但戒煙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性只有4%。
三、中國的研究
在我國中老年吸煙者中普遍存在一種誤解:認為有長期吸煙習慣的人突然戒煙,弊大於利,甚至會促進死亡。西安一項老年隊列研究結果顯示:在調整了年齡、血壓、血脂、體重等重要的死亡危險因素後,成功戒煙兩年及以上者的總死亡危險下降56%。冠心病的死亡率下降93%。值得注意的是戒煙者COPD的死亡危險仍然很高(RR=4.10)。提示:中老年人戒煙的總健康保護效應是肯定的,對個別病種(如COPD)由於其自然病程的特殊性需盡早或長期戒煙後才能顯現其保護作用,而此類既往吸煙者多因病而戒煙,其戒煙後近期死亡的原因多與病情已較嚴重有關。
有益處的
1 、不刷牙別人也不知道
2、有利於上廁所時的解臭
3、提神醒腦
4、假裝是個成熟的男人
5、沒女朋友時代替接吻
6、讓你看著煩的女人走開
7、不洗床單可以推託給煙味
8、誘捕螢火蟲...
9、讓人發現你的存在..
10、在酒吧做為社交利器
11、男女同抽一隻煙表示關系不一般
12、男的同抽一隻煙表示實在沒錢了
13、讓撿煙屁股的三毛追著你跑
14、有時煙屁股可以賣到5元一支
15、跟老婆吵架時不捨得摔東西時的免費贈品
16、家裡有蟑螂,逮一個燙一個,看誰怕誰
17、邊作愁眉苦臉狀邊抽煙足以引起女性同情,加上假咳幾聲效果尤佳
18、讓你樓下的鄰居對你"另"眼相看的有力催化劑
19、跟女友表示決心保持口腔清潔時故作的推諉...煙給你我馬上介掉
20、煙灰可以止血鎮痛
21、葯店的伙計常記得你,一去就知道是買琵琶露
22、不用買養老保險
23、被拋棄時燙身一時良葯
24、手指尖的淡淡煙味讓離開你的婆娘想念你
25、死了還可以捐獻肺以做研究
26、進了班房,提審時唯一可以要求得到的東西
27、增加國家稅收和減少失業
28、衣服上的煙味加上點香水口紅印子可以作為女友跟你主動分手的最好道具
29、讓你養成節儉的好習慣,從不會因為沒錢而買不起煙
30、沒煙抽抽劣質煙可以知道憶苦思甜的含義
31、作為遞名片後的跟進措施
32、吹牛的時候,吐幾口正宗的煙圈,以增加說服力
33、可以貫徹計劃生育政策
34、增加醫院收入,促進醫學發展
35、未成年人嚮往的酷型裝扮必須品
36、沙啞磁性嗓音的速成品
37、煙缸生產廠家永遠不擔心會倒閉,打火機廠同理
38、上網必備,沒了它根本沒法上網
39、可以從帶"吸煙有害健康"小字的煙草廣告中領會些許人生哲理
40、if you love him,give him the cige,for the heaven..
if you hate him,give him the cige,for the hell..
⑸ 肺癌是怎麼患的
肺癌是一個病理概念,原發於支氣管/肺組織新生物,經病理證實的為原發性肺癌;由其他部位的惡性細胞轉移來的,叫繼發性肺癌。大家常說的肺癌,大多指的是原發性肺癌。原發性肺癌形成的原因是長期反復接觸不良環境因素的刺激(比如吸煙),作用於可能有易感癌症的人體,導致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功能受抑制,進而導致細胞基因不受控制,細胞發生惡性分裂增殖形成的新生腫物,壓迫肺部或者周邊組織器官,甚至轉移到其他部位,導致痛苦或死亡。
⑹ 哪個年齡段是肺癌高發期
在我國,45到65歲是肺癌高發期。以前肺癌的高危人群年齡鎖定在65至70歲以上,認為肺癌是一種「老年病」。但現在的數據顯示,我國肺癌的發病和死亡年齡從40歲開始迅速上升,70歲達到高峰,其中45至65歲患者佔75%。
從臨床觀察來看,現在四五十歲的肺癌患者比過去明顯增多,過去40歲以下的肺癌患者很少見,現在卻屢見不鮮,而且女性肺癌患者也越來越多。其中,女性肺癌增長趨勢加快可能和現代女性吸煙人數增多、吸煙年齡低齡化、女性被動吸煙以及女性接觸廚房油煙較多等密切相關。
(6)泰國肺癌每年有多少擴展閱讀
肺癌的誘因
1、頻繁吸煙
肺癌的出現和每年紙質煙卷銷量呈直線上升趨勢有直接的關系,紙質煙卷裡面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質,被確診患有肺癌的病例里,每天吸煙的數量在十五根到二十根左右,經歷三十年的煙齡,約有80%的人會出現肺癌的徵兆。
2、環境的污染
隨著我國的工業不斷的發展,城市比農村的大氣污染要嚴重很多,主要原因就是由於,一些工業或者交通以及石油,運用的比較廣泛,導致致癌物質含量超標,引起大氣污染。調查顯示大氣裡面的苯丙比濃度非常高的地區,患有肺癌的幾率比較大。
3、職業因素
長期接觸輻射類的物質,很容易導致癌症出現。致癌的物質主要包括石油、銅質、石棉等物質,這些都是可以誘發肺癌出現的因素。其中主要是鱗癌和還沒有分化小細胞癌居多。
⑺ 有報道稱我國癌症發病率世界第一,為什麼會這樣
在我國,每65個人當中就有1名癌症患者!每年有超過400萬人被確診癌症!每天有超過1萬人確診癌症!每分鍾就有超過5人死於癌症!
1800萬新增癌症病例及960萬癌症死亡病例中,我國新增病例數佔380.4萬例、死亡病例數佔229.6萬例。這一組數據也就意味著:
全球每新增100個癌症患者中,中國人就佔了21個。也就是說,我國每天有超過1萬人確診癌症,平均每分鍾有7個人得癌症
如果能將癌症扼殺在早期甚至潛伏期,不僅治癒機會大,還能大大降低癌症患者的身心痛苦和費用支出。而這種設想的實現則需要一種能在癌症臨床早期甚至潛伏期就發現此類重大疾病隱患的檢測方法,從而給予我們足夠的時間做好防禦措施。
中國已進入全民防癌時代
由於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而惡性腫瘤發病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所以腫瘤科普篩查及早診早治工作亟需進一步加強。
⑻ 泰國一年中最低溫度是多少
泰國地處熱帶,絕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終年炎熱,泰國天氣全年溫差不大,可謂「四季如夏」。除個別山地外,各地氣溫均較高,年平均氣溫一般為27℃左右。每年11月~次年1月,是旅遊泰國的最佳季節,其次是2月和10月。
以曼谷為例,一年中最舒適的月份是12月,月均溫度17℃左右。
泰國一年中有三個季節,3-5熱季,6-10雨季,11-2涼季氣溫平均在22-28度. 總之一年三季都熱不冷,大不了可以穿個小外套或者長袖。
4~5月是最難以忍受的季節,月均溫度高達38℃。 由於受熱帶季風影響,泰國全年可明顯分為三季:
3月~5月氣溫最高,平均32℃~38℃,稱為「熱季」,空氣乾燥;
6月至10月下旬,此為「雨季」,全年有85%的雨量集中在雨季,月平均溫度維持在27、8℃左右;
雨季過後,泰國迎來一年之中最佳的季節——「涼季」,此為11月至次年2月,平均氣溫為19℃~26℃。雖稱「涼季」,但對中國遊客來說不能算冷,感覺非常舒適。
⑼ 每年治療癌症的病人大概數量是多少
在醫學上,癌(cancer)是指起源於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是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類。相對應的,起源於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統稱為肉瘤。有少數惡性腫瘤不按上述原則命名,如腎母細胞瘤、惡性畸胎瘤等。一般人們所說的「癌症」習慣上泛指所有惡性腫瘤。癌症具有細胞分化和增殖異常、生長失去控制、浸潤性和轉移性等生物學特徵,其發生是一個多因子、多步驟的復雜過程,分為致癌、促癌、演進三個過程,與吸煙、感染、職業暴露、環境污染、不合理膳食、遺傳因素密切相關。
新華社北京2019年8月26日電 題:每年新發癌症病例380萬防癌控癌我們還能做什麼?
新華社記者王秉陽、黃筱
每年新發癌症病例約380萬,死亡人數約229萬,總體癌症發病率平均每年上升3.9%左右,發病率及死亡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癌症已成為我國四大慢性病之一,嚴重影響我國人民健康。
最新發布的健康中國行動將癌症防治行動列入防控重大疾病板塊,列出遏制癌症發生率快速增長勢頭、提高生存率的相關建議和舉措。
⑽ 國外的前列腺癌發病率和肺癌發病率是多少
世界范圍的數據是2008年版本的:
1.肺癌發病率居世界第一,每年的總病例數為160萬人,死亡人數為140萬人,發病率為160萬/世界總人口70.57億=23/10萬。Lung cancer accounts for 13% (1.6 million) of the total cases and 18% (1.4 million) of the deaths in 2008.
2.前列腺癌的發病率世界第二,每年的新發病例為903,500,每年死亡258,400。發病率=903,500/世界男性總人口70.57億=25/10萬人。Prostate cancer (PCa) is the second most frequently diagnosed cancer and the sixth leading cause of cancer-related death in men, accounting for 14% (903,500) of the total new cancer cases and 6% (258,400) of the total cancer deaths in males in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