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什麼時候誕生佛
Ⅰ 佛教最早從印度先傳入泰國再傳入中國
問:把佛教正式傳入中國的是誰?
答:佛教正式傳入中國在漢朝,非正式傳入的更早,在周朝時已經陸續傳過來。正式是指國家派使節到西域去迎請,禮請過來最初的兩位法師,是竺法蘭與迦葉摩騰。兩位法師把佛教的法器、佛像、經典,第一次正式帶到中國,為中國朝野所接受。
考證佛教傳入中國的時間與觀音菩薩的誕生
佛教在春秋戰國時已傳入中國證據有三
一, 古代文獻,現存古代文獻記載佛教秦朝以前傳入中國的有:1,《漢法本內轉》周世佛法已來說,即公元前十世紀周昭王,周穆王時代。2,晉代王嘉《拾遺記》記載燕趙王七年公元前305年,印度有僧人失羅歷經五年,千里跋涉來到燕都。3,西晉道士王浮造的《老子華佛經》暗示:早在西周中國已知佛教。4,唐代和尚道宣在《感應記》中根據《例子『仲尼篇子「丘聞西方有聖人焉人之語斷言語孔子深知佛為大聖」,即春秋時代已有佛教傳入。5,梁僧佑的《弘明集後序》則聲稱佛教在西周傳入中國。6, 劉宋宗炳的《明佛論》說三代以前已知佛教,認為伯益已知有佛,先秦就建了阿育王寺。7,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我國西雙版納發現的傣文史籍《帕薩塔》也成佛陀得道後從緬甸到過西雙版納。以上歷史文獻記載秦以前佛教已傳入我國。從年代看經歷了各個朝代時期,從作者身份看有官員,有學者,有出家人,有少數民族。從信仰看有佛教弟子,有道教信徒也有儒教作者對於記載的真實性我們可以懷疑但不應盲目否定。為什麼這么多人都記載或認為佛教秦朝以前已進入我國。我個人認為對於記載的真實性是可信的。
二,出土文物1,天星觀二號墓出土的蓮花豆和妙音鳥。2,鄭國古墓出土的蓮花豆座。3,九連墩古墓出土的蓮花豆座。4,長沙古墓出土的人物龍鳳帛畫貴婦人雙手合掌(有人認為是巫婆)。分析(1)蓮花是佛教在最初小乘佛教流行時代作為代表佛陀的標記,印度早期佛教遺址藍毗尼還保存有蓮花造像。而妙音鳥印度語成為迦陵頻伽早在公元前十世紀婆羅門教已有此神稱為「天」。原始佛教產生後吸收了古典神話中的神和婆羅門的「天」然後再加以改造納入佛教。因此我們得知妙音鳥造像的出現符合歷史事實。( 2 )蓮花豆和妙音鳥的造像受個人的認識和製作者的水平影響不可能一樣,同樣受中印兩國風俗文化和民族喜好的不同,同一樣的造像中國和印度有所差別是在情理之中的,就是在現在同一樣的造像也存在著很大的差別。 (3)蓮花豆和妙音鳥同時出自一座古墓對於屬於佛教造像增強了可信度。(4)現有出土文物除新鄭蓮花豆座不在楚國外其他都出自出國古墓,而新鄭春秋戰國時正處在楚國的邊境上,而鄭國曾多次歸降過楚國。從以上四點來分析基本可以得出四座古墓出土的文物應屬佛教文物。
三,傳說,從我在網上查到的資料看我國有很多寺院都傳說是始建於春秋或戰國時期,如陝西扶風法門寺,浙江湖州棲賢寺,河南平頂山香山寺等。這些寺院的傳說固然不可全信但也值得我們詳細考察後再作結論。
從以上三點我個人認為佛教在春秋初戰國末通過商人或者其他途徑傳入到了我國並在我國民間得到認可生存,尤其在楚國更是得到了發展。但因戰亂,文化差別,信仰認識不同,統治者的不認可和當時宗教的排斥等等諸多原因造成她只能在民間艱難的生存。從春秋戰國到東漢的漫長歲月里佛教只能在民間生存而且還一直是「非法的」,一直到東漢佛緣成熟更是得到了當時皇帝的認可才得到了「准入證」。所以佛教應是在春秋戰國時已傳入我國民間,東漢漢明帝才正式「引進」佛教 !
平頂山香山寺應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
一,地理位置,從前面論證來看基本可以肯定春秋戰國時期已有佛教傳入我國民間。香山當時歸屬於楚國,出土的文物恰巧不是出在楚國就是出自離香山百里遠的鄭國。因此我們可以認為佛教傳入中國民間後香山近水樓台佛法先得。
二,從清代以前碑文和地方誌看:香山寺現存碑文記載春秋時建寺的有1宋元符三年《大悲觀音證道史話碑》2,明正德六年《重修香山普門禪寺記》3,隆慶五年《重修香山禪林記》。地方誌記載香山寺始建於春秋的有1,明正德《汝州志》2,明萬曆《汝州志》3清道光《汝州志》。這些碑刻和地方誌都言香山寺始建於春秋。在「白馬馱經」普遍認為是佛教傳入中國之始還敢直言寺院始建於春秋時對他的真實性應該思考論證不應盲目否定。
綜合春秋戰國時佛教可能已傳入我國,言香山自春秋戰國時已建有寺院或精舍是有各方面條件和證據支持的。
觀音菩薩就是楚國三公主妙善並在香山得道
證據有三
一 文獻記載,從宋以來關於觀音菩薩得道版本不一記述煩雜但記述的內容人物,情節,結局都和現存香山寺北宋太師蔡京書丹的《大悲觀音證道史話碑》記載的內容大致一樣。都是講三皇姑自幼好佛,抗婚出嫁,歷經劫難,獻手眼救父,最後終成正果,這樣一個觀音菩薩得道成佛的經過得到了歷朝歷代官,僧,民的認可。
二 碑文地方誌古籍記載,香山寺的碑刻記載觀音菩薩在香山得道的有:宋《慈壽院主重海上人靈塔志》碑,宋《大悲觀音證道史話碑》碑,宋《香山大悲成道轉》碑,金《重建汝州香山觀音禪院記》碑,明《重修香山禪林記》碑,明《欽賜香山禪院創建白衣觀音九老閣記》碑,明《重修伽藍殿記》碑,清《重修香山大悲觀音大士塔碑記記》,清《重修香山大普門禪寺碑記》,清《重修香山寺碑記》等。地方誌記載觀音菩薩在香山得道的有:明天順《大明統一名勝志》,明成化《河南通志》,明正德《汝州志》,明萬曆《汝州志》,,清道光《汝州志》,清乾隆《寶豐縣志》,清嘉靖《寶豐縣志》,清道光《寶豐縣志》。書籍有宋祖銹的《隆興佛教編年通論》,宋正覺《雲岩大悲》,宋金盈之的《新編醉翁談錄》,元代元好問的《東梁略記,梁縣香山寺記》元《古今圖書集成》,元《增訂廣輿記》,明覺璉《妙善不招駙馬成佛無疑》,興源堂刊本《觀音濟渡本願真經》,清曼佗羅室主人的《觀音菩薩的故事》,清本《觀音菩薩頌》等等。這些資料從時間看最早為宋,從作者身份看有皇帝欽賜,有公主,有宰相,有狀元,有各級官員,有高僧。從級別看有國家的有省府縣及佛教經書和民間文人的雜記劇本等。這些年代不一,作者不一,級別不一的資料都言「香山乃妙庄之女妙善得道聖地」或言「香山乃大悲觀音菩薩證道之所」
三,佛教內部的肯定與否定。佛教提起觀音菩薩承認其是三皇姑妙善得到成佛。但對在香山得道懷疑認為應在普陀山。承認是妙庄王的女兒而不敢肯定是春秋戰國時楚國的公主。究其原因我認為1,受漢代「白馬馱經」的影響對於春秋戰國時楚國有佛教不敢肯定。2,以《南海觀音全傳》等講述觀音菩薩書籍的作者把觀音菩薩得道聖地從香山移到了浙江普陀山。3,香山不具備普陀山的天時地利人和,普陀山是名列四大名山的海天佛國而香山只是中原上的一座小山。可以說種種原因造成了人們只知普陀山而不曉香山。事實應該是:香山是觀音菩薩得道聖地,普陀山則是菩薩顯聖仙山。
綜上所述可以肯定:1,春秋戰國時已有佛教傳入楚國,2,香山寺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3,楚國三公主妙善就是在香山得道後被人們奉為大悲觀世音菩薩。
Ⅱ 泰國佛誕節是幾月幾日呢
因為是佛教國家,所以佛誕日有好多個呢,每年都不一樣。。。,但你說通常說的佛誕節的話,
去年是在5月17日,今年是6月4日。。順便說一句三寶佛誕是今年8月2號~和守夏節一起放假~
Ⅲ 佛教是什麼時候創立的
佛教誕生是在西元前6世紀以前由古印度的釋迦牟尼(被稱為佛陀)建立。從孔雀王朝開始,即中國的漢代時期傳入我國。
佛教由古印度的喬達摩·悉達多(被尊稱為釋迦牟尼或佛陀)35歲時創立,由於釋迦牟尼的生卒年代說法有兩種(參見釋迦牟尼條目),佛教開始的時間也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認為是在西元前523年5月月圓之日,另一種認為是在前589年或前588年。
當時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創立佛教,在其後的幾十年中雲游四方,度化了許多弟子,佛教影響逐漸擴大。
(3)泰國什麼時候誕生佛擴展閱讀
釋迦牟尼死(入滅)後,弟子們整理出他的言行說教,通過幾次結集,成為經、律、論「三藏」。之後佛教在古印度發展非常迅速,到孔雀王朝阿育王時,成為了國教,佛教得到了極大的弘揚。隨著形勢的發展,佛教修正並發展了釋迦牟尼的學說,分化為18個部(有的說是20個部)。1世紀時產生了大乘佛教。
從孔雀王朝開始,佛教分別向南北兩個方向傳播。南傳佛教(又稱小乘佛教)主要影響泰國、緬甸、柬埔寨、斯里蘭卡等地。
北傳佛教(又稱大乘佛教)又分為兩個支派,一個經喀什米爾到達新疆,在漢朝時傳入中國,形成漢傳佛教,後又傳入朝鮮、日本以及越南;另外一支則主要在西藏地區傳播,稱為藏傳佛教,後來又傳入蒙古和中國東北等地區。
參考資料網路——佛教
Ⅳ 泰國佛誕日銀行休息嗎
休息。
泰國深受佛教影響:
故此有很多節日皆是與佛教有關的。泰國的國定假日通常以西歷計算,但若干宗教節日和傳統節日會以泰國歷或農歷計算。都是在5月份內。
泰國佛誕日:
浴佛節,又稱佛誕日、佛誕節等,為每年的農歷四月初八,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誕辰。
釋迦牟尼佛出生於公元前565年,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
在古印度佛教中即為一種重要儀式,其源則在釋迦降生的歷史記載之中。
傳說釋迦牟尼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地為之震動,九龍吐水為之沐浴。現世界各國各民族的佛教徒常以浴佛等方式紀念佛祖誕辰。
是泰國傳統佛教節日,是紀念釋迦牟尼佛誕生、成道、涅槃的節日。
在這一天,泰國人一家老小都會去當地的寺廟祈福。晚上還有蠟燭點燈儀式,大一點的寺廟還有和尚誦經。祈福的人要繞著神龕走三圈,以示對佛教三寶的祭拜。
泰國是佛教國家,90%以上的人口信奉佛教。佛像在泰國被奉為聖物,不得對佛像做出不尊重的行為。
南傳佛教也非常重視這一節日。
傣族全民族信仰南傳佛教,過節時,他們無論男女老少,都在清晨到各個佛寺中敬佛、齋僧,舉行送舊迎新的儀式,
行浴佛禮,給佛像灑清水「洗塵」。而後便開始互相潑水,嬉笑追逐,進行放高升、賽龍舟、趕擺、丟包等活動,這就是著名的傣族潑水節-另有7女除魔的神話闡述潑水節的另一來歷。
藏傳佛教同樣重視這一節日,稱為「四月法會」,一般活動要延續好幾天,包括誦經、跳欠-也稱為跳布扎、跳法王舞、跳神等;
到各個佛殿拜佛等,而潑水的習俗,僅在年輕的小和尚之間進行。
Ⅳ 釋迦摩尼佛是什麼時候誕生的
有關釋迦牟尼的生年,由於古印度典籍沒有時確的記載,各國所傳和學者研究,一般都是從佛教本身的史籍去考證,並從座年推算。因此說法不一,竟有60種之多。最早一說和最晚一說之間,相距達數年。斯里蘭卡、印度、緬甸、泰國、寮國、柬博寨等南傳佛教國家,一般認為釋迦牟尼生於公元前624年,卒於公元前544年,並以此為依據,在1956~1957得舉行紀念釋迦牟尼尼涅盤2500周年的盛大活動。西方學者根據南傳史料,對佛滅年年代有公元前489、487、486、484、483、482、478、477諸說;日本宇井伯壽根據北傳史料,從阿育王即位年代公元前271年上溯116睥,推定為公元前466生、386年卒。中村元又據阿育王即位年為公元前286年,推定佛陀的生卒年為公元前463~前383年。中國年代學者依南齊僧軹跋陀羅所譯《善見律毗婆沙》師資相傳的「眾聖點記」,即釋迦牟尼逝世的當年,優波離結集律藏,並在是年七月十五日,在收後記下一點,以後每年添加一點,至南齊永明七年(489),共計得975點。由此上推,則釋迦牟尼生於公元前565年,滅於公元前486年,大體上與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同代,而比孔子早逝七年。此說也為日本 、印度、等國的佛教學者所採用。北傳佛教根據漢譯《善見律毘婆沙》中「出律記」推斷為公元前565-前486年,南傳佛教則作公元前624-前544年或公元前623-前543年。 中國藏傳佛教格 魯 派,又傳有公元前1041年生、前961年滅之說釋迦牟尼佛誕生於三千年前的中印度,佛陀在降生之前為一生補處菩薩,於兜率天說法,號「白幢天子」,後因諸佛以天樂等各種庄嚴,勸請佛陀:如過去燃燈佛所授記,賢劫千佛之第四尊佛——釋迦牟尼佛,您降生世間、說法度眾、示現成佛的時機已到,請您以過去生於燃燈佛前,所立之誓願,於兜率天說法十二年後,降生於世間,轉大法 輪,利益無數有情眾生。 以諸佛殷切之勸請,佛陀遂生起降生世間、說法度眾之堅定心念。 兜率天之天眾聽聞白幢天子(釋迦牟尼佛前世)將降生世間,咸感哀傷悲泣,憂慮從今後,不能再聽聞白幢天子講經說法,白幢天子知悉天眾之心念,乃告知天眾:吾雖決定降生世間,但吾將一生補處菩薩之權位,以寶冠為記,授與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將繼續於兜率天為諸位講經說法,此事之殊勝,無可比擬,故彌勒菩薩又號「無能勝」,即源於此。 白幢天子觀種姓、氏族、時、地、母親等五相後,決定降生於中土印度迦毗羅衛國,凈飯王之王族,於是化乘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色蓮花,入住迦毗羅衛國王後摩耶夫人之母胎。 摩耶夫人夜夢六牙白象入住母胎後,即懷有身孕。 經十月懷胎,依印度當時的習俗,摩耶夫人返娘家天臂城待產,在許多的侍衛護送下啟程,當行至藍毗尼園時,見樹林蒼翠蓊鬱、百花盛開,一切景物均極為清凈殊勝而美好,當摩耶夫人手扶無憂樹之枝葉,佛陀即於此時,於沒有任何痛苦的情況下,由摩耶夫人之右脅誕生。佛陀誕生之時,有各種殊勝妙相與瑞兆產生,大地有六種吉祥之震動,帝釋、梵天以各種化身示現,守護四周;天女散花,天眾以天樂庄嚴,並以殊勝美妙之甘露沐浴佛身,諸天以殊勝妙好之甘露沐浴佛身之緣起,即為後世浴佛法會之由來。佛陀誕生後,隨即於東、西、南、北四方各走七步,每走一步,地皆涌現寶蓮承接佛足;世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三界皆苦,吾當安之。」以此為佛陀於世間示現成佛之緣起。
Ⅵ 佛教產生於幾世紀到幾世紀的古印度
佛教起源於公元前5世紀。
佛教誕生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
(6)泰國什麼時候誕生佛擴展閱讀:
1、原始佛教
佛教產生於公元前5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名悉達多·喬達摩(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20歲時離家成道,此後被尊稱「佛陀」,意為覺悟者,簡稱「佛」,所傳宗教被稱為「佛教」。佛陀示現涅槃後的數百年間,佛教傳遍印度次大陸,稱為原始佛教,這段時間稱為原始佛教時期。
自佛陀入滅百年後起,原始佛教內部由於對教義的理解不同,曾發生多次分裂,進入部派佛教時期。
2、南傳佛教
在第一次佛教分裂後,原始佛教分成了上座部和大眾部。上座部諸派向南傳播,盛行於斯里蘭卡,遍傳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地區,後傳入中國雲南,廣西等地。稱為南傳佛教。上座部佛教所傳誦的三藏經典使用的語言主要是屬於巴利語系,故又稱為巴利語系佛教、巴利佛教。
現代中國南傳佛教主要分布於雲南省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思茅地區、臨滄地區、保山地區,傣族、布朗族、阿昌族、佤族的大多數群眾信仰南傳佛教。參見傣族佛教。南傳佛教傳承了佛教中「上座部佛教」的系統,遵照佛陀以及聲聞聖弟子們的言教和行持過修行生活,故亦稱上座部佛教。
Ⅶ 泰國為何有佛教之國的原因
泰國佛教的起源及其現狀孫廣勇一、泰國佛教的起源泰國是一個佛教國家,佛教為其國教,素有「黃袍佛國」或「黃衣國」之稱。1995年,全國人口6235萬人,僧侶和沙彌數為63.8萬餘人,約佔全國人口的1.02%,佛教徒則佔93.88%。①憲法明確規定,國王必須是佛教徒。泰國有佛寺41215座(1995年),其中曼谷約有佛寺500座。佛教在泰國廣為流傳,歷史悠久,影響深遠。關於佛教傳入泰國的時間,從泰國出土最早的佛像(東北部呵叻府發現的印度阿馬拉瓦蒂時期或錫蘭阿努拉達普拉初期的金屬佛像)來看,約在公元4~5世紀。此外,中部碧武里府、南部的陶公府也有5~6世紀的佛像出土。因此,按最保守的說法,在公元4~6世紀時,泰國已有佛教流傳。迄今,佛教在泰國流傳的時間,至少已有1500年。2~3世紀時,以今天柬埔寨為中心的扶南王國興起,婆羅門教為其主要宗教。約到5世紀初,即扶南王國的陳如②時期,佛教開始在當地興盛。當時扶南王國的版圖曾擴展到今天泰國的大部分領土,因此婆羅門教和佛教在泰國也得到流傳。
本世紀初,泰國一直在進行政治與經濟的改革,作為國家精神文明領域的佛教,也處於改革進程之中。泰國政府出於改革的需要,重新訂立了僧伽法,利用佛教來維系民族統一,將僧伽置於國家官僚機構的框架之下,發起了一系列的凈化佛教運動,這些措施曾對當代泰國佛教和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影響,成為一種比較典型的模式,尤其是在政治關繫上,對今天的佛教發展仍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直至今日,佛教在泰國仍然有著重要的影響,
因此泰國游佛教之國之稱。
Ⅷ 佛祖誕生於哪一年
佛祖誕生於公元前565年4月8日。佛祖釋迦牟尼誕生簡介:
蘭毗尼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誕生地,位於尼泊爾南部特萊平原,距印度只有20多公里。是世界各地佛教徒渴望朝拜之地,也是當代佛教復興的基地。佛經《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二十記載釋迦牟尼誕生:佛祖住在兜率天上,看見摩耶夫人在藍毗尼園,手攀無憂樹枝。於是乘六牙白象,托胎於摩耶夫人;於4月8日從摩耶夫人右肋出生;才出生時,便周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環顧四方,做獅子吼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公元前565年,迦毗羅衛國的王後摩耶夫人在乘馬車回娘家生育的路上途徑蘭毗尼花園。摩耶夫人見花園中奇花瑞草,池水香潔,便下車游園洗浴。洗浴完上岸後,手扶樹枝,生下了喬達摩.悉達多太子。太子29歲感世時無常,為尋生命真謗出家,6年後睹明星而悟道成佛。為普度眾生,說法49年直至涅槃。佛教徒們為紀念這處佛祖誕生的花園,稱之為聖園,修建起許多寺院、廟和佛塔,2500多年至今前來朝拜瞻仰者從未中斷。蘭毗尼花園面積8平方公里,如今仍有參天大樹、茂密的葦盪和建築物地基的遺跡。這里曾經有3座佛塔、2個寺院和1座摩耶廟。近年在摩耶廟大殿的佛像下一米深處挖掘出一快石板,據考證,該石板所在地方正是佛祖誕生的具體位置。摩耶廟雖已拆掉,但摩耶夫人生太子的石刻像等珍貴文物存放在附近的一個寺廟里。石像面積不到1平方米,上刻摩耶夫人手扶樹枝,小太子朝六個方向各行七步,手指上天,口說"天上地下,惟我獨尊"的情景。摩耶夫人洗澡的聖池保存完好,旁邊豎牌標明:"摩耶夫人生佛之前,曾在此處沐浴。"聖池南邊,有兩棵千年菩提古樹。很多遊客都願意在樹下打坐留影,效仿當年佛祖修行的遺風。在該寺遺址北面不遠處,還有一個著名古跡,即"阿育王柱"。阿育王是公元前3世紀統一印度的著名君王,對弘揚佛教功勛卓著。此柱是他前來朝拜佛陀誕生地時所立。菩提樹再向南,有兩個印度教的標志。聖池的西面,是一片充滿自然韻味的蘆葦地。
在聖園周圍,有尼泊爾、日本、韓國、越南、泰國、緬甸等國援建的寺廟。藏傳佛教的白教葛舉派也有一座較大寺廟在此。我國佛教協會援建的"中華寺"業已竣工,即將與尼宗教界開展合作往來。
Ⅸ 2018年佛誕節是:兔雞龍嗎
不是。
佛誕節,也稱浴佛節,這一天是紀念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誕生的日子。
在世界范圍內,慶祝佛誕的日期、方式各有差異。
在中國漢傳佛教地區,一般認為農歷四月初八日是佛誕生日;在藏傳佛教地區,藏歷四月十五是佛祖誕生、成佛和涅槃的日子,整個藏歷四月都是佛誕節,也被稱為「佛誕月」;在斯里蘭卡、泰國等南傳佛教國家和地區,慶祝佛誕的節日叫做衛塞節,日期為每年公歷5月的月圓日(相當於中國農歷四月十五日)。中國南傳佛教地區,慶祝佛誕的日期和泰國是一樣的。
中國香港地區在覺光法師的爭取下,佛誕日自1998年起成為香港法定假日。在中國台灣地區,1999年台灣當局設立「佛陀誕辰紀念日」,日期為農歷四月初八,但隨後將每年的佛誕節、母親節的慶祝活動合並,改為每年公歷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台灣民眾逐漸接受兩節同慶。
我們的鄰國韓國和日本呢?韓國和中國一樣,在農歷四月初八慶祝佛誕節,但是韓國的農歷與我國略有差異。日本原先也是這一日期,但從明治時期公歷的普及,佛誕節改為了公歷4月8日,也稱花節。
Ⅹ 佛歷是怎麼計算的怎麼換算成公歷
佛歷計算的方法:
即將佛降生於公元前六二三年減去佛壽八十歲,即得公元前五四三為佛涅盤之年(佛涅盤於公元前五四三年)。
再將五四三年加今年公元二○○九年,即得二五五二年。這是今年佛誕日(四月初八日)前的佛歷年數。
但到今年佛誕日(四月初八日)以後,應增加一年。故今年二○○九年佛誕日後的佛歷是二五五三年。
佛歷和公歷的換算
注釋:
泰國佛歷2535年=公歷1992年
泰國佛歷2536年=公歷1993年
泰國佛歷2537年=公歷1994年
泰國佛歷2538年=公歷1995年
泰國佛歷2539年=公歷1996年
泰國佛歷2540年=公歷1997年
以此類推。
舉例說明:
[問]佛歷2546年7月30日是陽歷多少號。具體的換算方法是:
[答]佛歷BE(Buddist Era)為陽歷,以公元前543年為元年, 泰國自1913年沿用佛祖歷至今。AD=BE-543 如BE2528=AD1985。
所以2546年7月30日是陽歷2003年7月30日(應該為2002年7月30日,7月30日時已經過了佛誕日,所以公式應該是:2546-1-543=2002年。
反推:2002年7月30日為農歷六月二十一,已經過了一九七二年的佛誕日四月初八,所以佛歷就是2002+1+543=2546)
(10)泰國什麼時候誕生佛擴展閱讀:
一個簡單的公式:佛歷=公歷+543年,比如今年是公歷2018年,那佛歷就是2018+543=2561年。泰國的新年是4月13日的潑水節,這個潑水節像是中國農歷的春節,以前是以此定為佛歷新一年的開始的。
後來在公歷1869年的時候改為了4月1日為新年伊始,直到1941年改為了用公歷的1月1日,一直延用至今。
泰國被譽為」千佛之國「」黃袍佛國「,慣用的是」佛歷年「或者稱做是」泰歷年「。即以釋迦牟尼去世當年(公元前543年)作為計算依據。
釋迦牟尼,即是佛陀,誕生於公元前623年,成道於公元前588年,於佛歷543年去世。佛歷以釋迦牟尼圓寂後的第一年作為紀元元年,比世界通用的公歷早543年。
佛教起源於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古印度,距今有三千多年歷史,為印度迦毗羅衛國王子喬達摩 悉達多創立。悉達多太子見眾生輪回生老病死,生起大悲心,遂舍棄王位,出家修行,為了尋求解脫眾生生、老、病、死、煩惱的方法,苦行六年。
於菩提樹下圓滿究竟,覺悟人生真諦,宇宙真相,成就佛陀,意為覺者。佛陀成道後應周圍的弟子、國王、大臣、人民百姓的請問,為闡明人生真諦、宇宙真相,宜說解脫生、老、病、死、苦、煩惱的方法,後被佛陀眾弟子記錄下來,是為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