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人為什麼要用線刮臉
1. 為什麼有些泰國人會長得那麼像印度人
從氣候上來說,泰國地處熱帶,常年炎熱,基本上在那裡長期生活的,皮膚都會偏黑,這也導致了幾乎所有的泰國本土人都是偏黑的。我有個去泰國留學的同學,說他們當時流行一個說法,就是長得不像印度人的,祖宗十八代都是泰國人。這部人雖然也同樣黑,可是你能分辨出他們的五官是跟中國人很相像的。
其次,整個東南亞雖然泰國是唯一一個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但是在歷史上,二戰之後泰國是美國在東南亞的主要軍事盟國,其國際化的程度很高,當時也有非常多的美國人到過泰國,包括美軍在泰國有軍事基地。結合美軍曾經暴露出的丑聞事件,所以泰國有很多泰美混血兒,但凡你能夠在泰國看到不黑的,基本上都是混血兒。最出名的例子尼坤,雖然是中泰混血,但是他從小在美國長大,相對比熱帶的泰國來說,沒有那麼容易曬黑。
尤其是生活在邊境的泰國人,有一些可能和不同國家的人結婚,久而久之,雙方的這些五官就很難辨認出來了,就像我國,新疆人也有很多五官特別立體,很像哈薩克和周圍的群眾。也就是說,泰國人部分長得像印度人一點都不奇怪。
2. 德國人非洲人泰國人的習俗
德國人聖誕節喝啤酒,吃烤鵝,他們更喜歡利用聖誕節假日外出旅遊。
德國的新年,慶祝時間前後有一周。這期間,家家戶
戶都要擺上一棵樅樹和可樹,樹葉間系滿絹花,表示繁花
如錦,春滿人間。德國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臨前一刻,爬
到椅子上,鍾聲一響,他們就跳下椅子,並將一重物拋向
椅背後,以示甩去禍患,跳入新年。孩子們組成樂隊,穿
上新衣服,拿著口琴和手風琴,列隊在街上吹奏。成年人
則手持彩旗,跟在後面吶喊唱歌,歡慶新年,德國的婦女
在新年裡要即興表演家庭題材的喜劇小品。在德國的農村
流傳著一種過新年的風俗----「爬樹比賽」,小夥子們順
著光禿禿的樹比賽爬高,第一名被譽為「新年英雄」,以
示步步高升。
非洲人講究發型,尤其是婦女,她們除了穿著艷麗多彩的服飾外,還喜歡梳新穎、雅緻的發型。
非洲婦女的頭發生來捲曲,自己無法梳理,需要別人幫助。所以在非洲各國城鄉,到處可看到專門為婦女梳頭的流動攤位。非洲理發師心靈手巧,能根據不同年齡、身份和職業,設計、梳理出各式各樣美觀大方、具有民族特色的發型。小姑娘的發型大都輕巧活潑,有的是沖天小辮,直立頭頂,有的以頭頂為中心,從上往下緊貼頭皮梳成排列勻稱的多條發辮;青年婦女喜歡圓型發式,由向四周豎起的無數根辮子組成,或用青絲黑線纏繞編成各種圖案;中年婦女則用絲線與頭發一起編成辮子,或挽在頭頂,或披在肩上,有的將短發拉成緊貼頭皮的一條條小辮,形如西瓜,有的將頭發分成大小相同的小塊,扎緊後相連,狀似菠蘿。此外,因形狀而得名的還有「魚鱗型」、「螺絲型」、「貝殼花紋型」。有的婦女還在發型上裝飾貝殼和珠子,顯得光彩照人。近年來,非洲理發師又設計出一種新發型,即在頭頂和脖根之間,梳起兩排高低一致,相間有序的多孔小橋,恰似「小橋流水」,異常別致。非洲婦女梳一次頭很費時間,短則一二小時,長則三四小時。
非洲人講究發型不僅是愛美的表現,而且還表明非洲各國人民的民族屬性、傳統觀念和性格特點,乃至人的不同處境。例如,婦女剃了光頭,通常是寡婦標志,說明她已失去了丈夫;尼日小孩頭上分別留有一綹、兩綹或三綹頭發,這表明孩子已失去了父親、母親或雙親;幾內亞富爾貝族人不論男女,只要頭發蓬鬆散亂,便是告訴人們,他們正在服喪。
在非洲,男人的發型並不比婦女的遜色。如有的祖盧族男人,把辮子理成纓絡垂額的造型。幾內亞的科尼亞克族男人有個傳統觀念:公雞是寶貴品質的化身。因此,他們常在剃得精光的頭頂上,梳一個高高的雞冠式發型,引以為自豪和驕傲。
馬里人喜歡把發型做得很高,就像羊犄角一樣豎在頭上。摩爾族人的發式像駝峰,有時乾脆模仿駱駝,以表明自己具有駱駝那樣吃苦耐勞的精神。人們在東非發現,一些軍人常把頭發集中到腦後,梳成一條辮子,好像尖尖的蛇信子拖在背上,並用油脂和其它粘合物把發型固定,這是馬薩伊族的傳統習慣和愛好。烏干達的迪迪族人把頭發梳成蘑菇傘型,據說是為了保護眼睛,防止耀眼陽光的直接照射。
非洲人梳辮子的數量也因習俗不同而有差別。譬如多貢族人,他們用頭發捻成整整80條小辮,以示「民族團結」之意。
位於烏干達—肯亞邊境的游牧民族南迪人外出參戰時,家鄉任何人都不能提出征戰士的名字,而必須用飛鳥的名字來稱呼他們。假如哪個孩子忘記這一禁忌,脫口說出遠方戰士的名字,媽媽便訓斥道:「不要說那些天上的飛鳥!」
剛果的班加拉人如果正在打魚或者打魚回來時,他的名字便暫時不用,任何人都不得提起。無論這位打魚人的真名叫什麼,人們都不加區別地稱之為「姆威爾」。其原因是河裡到處有精靈,如果聽到漁人的真名,就會捉弄漁人,使之一無所獲或所獲甚微。即使漁人捕到魚帶上岸來,出售時,買主也不能呼其真名,因為此刻,若精靈聽到漁人的真名,便會記在心裡,日後懲罰他或損壞他捕到的魚,使其賣不了好價錢。因此,漁人若受到任何叫他名字的人的嚴重危害,他都可以要求那位無意中喊出他名字的人,以較好的價錢買下他的魚,作為補償。
烏干達部落的盧格巴拉人,很講究由母親給新生兒取名,所取的名字也很有意思,常常表示父母雙方或一方的行為及性格,如:「犯懶」,指父母懶惰;「在啤酒杯里」,父親是個酒鬼;「不給」,母親為丈夫准備的飯菜太差。此類名字,大多對父母都是非贊美性的,甚至常常暗示父母一方或雙方的疏忽、品行不端或社會地位低下以及物質的匱乏。像「惡巫女」、「養漢老婆」、「無親無友」、「窮丁當」、「挨餓」等,都是人名,當地巴尼歐羅人的名字,則常與死亡、憂傷、貧窮、鄰里仇怨等主題有關。
非洲有個家喻戶曉的童話,記述了一則取名的故事:有位母親接連生了6個兒子。他們長大後,結伴外出旅行,很久都沒回來,母親又著急又擔心,卻毫無辦法。後來母親生下第七個兒子,因為他生下來時恰好落在母親大拇指旁,便起名叫「大拇指」。
我有一位遠親,曾在坦尚尼亞工作。據他講,那兒的人喜歡用官職「少校」、「部長」等取名。有一次他問一個小夥子叫什麼名字,小夥子卻說:「再見。」他愣住了。他在路上遇到一位姑娘,問她的名字,她說:「您好。」他便答道:「謝謝,你叫什麼名字?」姑娘又說:「您好。」這樣重復了好幾遍,他才恍然大悟。原來,「再見」、「您好」都是人名。
我的一位朋友在剛果任過教,他的學生中有許多人的名字很怪。有一個叫「痛苦」,他是母親難產生下來的;另有一個叫「聲音」,他落地時母親剛好聽到遠方火車的汽笛聲;還有一位因為是雙胞胎,名字叫「珍珠雞」。
泰國,在世界上素有「佛教之國」、「大象之國」、「微笑之國」等稱譽。
泰國人在交際往來中不喜歡與人握手,見面時通常採用「合十禮」。行合十禮時,要立正站好,雙手十指並攏掌心相對。雙手舉起的高度不同,給予對方的禮遇便不同,通常有四種規格:一是舉到前額下,用於晚輩向長輩施禮;二是舉於胸前,多用於長輩向晚輩還禮;三是舉到鼻子下,一般用於平輩間;四是舉過頭頂,只用於平民拜見泰王時。
在交際場合,泰國人習慣以「小姐」、「先生」等國際上流行的稱呼彼此相稱。在交談時,泰國人習慣細聲低語。在泰國人看來,跟旁人打交道時面無表情,愁眉苦臉,或是高聲喧嘩,大喊大叫,都是失敬於人的。
在泰國,睡蓮是國花,桂樹是國樹,白象則是國獸。對於這些東西,千萬不要表示輕蔑或是予以非議。
與泰國人進行交往時,千萬不要信口開河,非議佛教,或對佛門弟子有失敬意,特別是切勿對佛祖釋迦牟尼表示不恭。在泰國參觀佛寺之時,除了進門前要脫鞋之外,還要摘下帽子和墨鏡。在佛寺之內,切勿高聲喧嘩,隨意攝影、攝像。特別要牢記,不要爬到佛像上去進行拍照或是觸摸佛像,婦女接觸僧侶,也是被禁止的行為。
泰國人非常喜愛紅色和黃色,並且對藍色頗有好感。在他們看來,藍色象徵著「永恆」與「安定」。在泰國的三色國旗上,藍色居中,並且代表著王室。對於褐色,泰國人比較忌諱。通常,他們還忌諱用紅色的筆簽字或是用紅色刻字,因為他們視之為死人所受的待遇。
在舉止動作上,泰國人的禁忌很多。總的說來,他們有「重頭輕腳」的講究。所謂「重頭」,是說泰國人的頭部,尤其是孩子的頭部,一般絕對不準觸摸。拿著東西從泰國人頭上通過,被視作一種侮辱。所謂「輕腳」,則是說泰國人認為腳除了走路外,別無所用。因此,他們不準用腳指示方向,不準用腳踩踏門檻。在外人面前席地而坐時,不準盤足或是雙腿叉開。
跟泰國人接觸時,千萬不要動手拍打對方或用左手接觸對方,講話時以手指對對方指指點點,也是不允許的。
3. 泰國人為什麼發量多
因為常年只有熱季跟更熱季的泰國,泰國人發量多與充足的陽光有關。
毛發在夏天的生長比冬天確實稍微快一點,這是因為氣溫的升高,可促進新陳代謝旺盛,導致頭發生長速度加快。頭發在白天也會比夜間的生長稍快,每當氣溫升高,就會聽到夏天頭發長得快的傳聞。
天氣炎熱,大多數人在夏季會選擇攝入新鮮水果和時令蔬菜,健康平衡的膳食也會悄無聲息的體現在皮膚和頭發等身體細節上,所以我們能不經意的覺得自己的頭發長得更快,甚至更飄逸柔亮了。
我們身體內部荷爾蒙的轉變加之來自外界紫外線照射的增加,也許會在很小程度上促進頭發的生長。
此外位居東南亞的熱帶沿海的泰國,因優越的地理條件,使得這里的綠色蔬菜、熱帶水果、漁業資源都異常豐富。受到物產的影響,泰國人的膳食也以海鮮、水果、蔬菜為主。正餐多以一碗米飯為主食,配以一兩道咖喱料理,一條魚、一份湯和一份沙拉。
人體生長以及運動所有能量來源均來自於飲食。而頭發生長則需要氨基酸、膠原蛋白、角蛋白、鈣、鐵、鋅、碘、維生素等為主的40多種營養物質,基本上體內有的,頭發都需要。維生素和礦物質、鈣、鐵等必須通過外界攝取。
4. 有關泰國的風土人情。 短點
泰國素以包容和好客著稱,他們對每個人都示以微笑和謙遜的態度。一般旅客都很容易適應本地的風俗習慣。不過以下是一些特別值得提示的:
君主體制
傳統以來,泰國人對皇室成員懷有深厚的敬仰之情。到訪遊客應對泰皇,泰後及其兒女表示尊重。比如:每天上午08:00 和下午18:00,在公共場所,國歌奏響時,您應當站立。若參與皇室成員出席的公開場合,最佳的做法就是觀察及仿效在場人士的禮儀。
宗教微觀
泰國的法律有很多章節闡述對宗教違法的行徑,當中包括信眾最多的佛教和其他信仰。所有的佛像不論大小完好或殘破,都奉為神聖之物。請別攀爬佛像!一般的要求是對佛像不做出「有欠尊重」的行為。參拜佛寺,衣著需整齊--- 不要裸露上身,或穿短褲,或無袖的襯衫。供奉佛像之寺堂內,不應穿著鞋子進入。請放心脫鞋吧,寺堂內的地板,一般是干凈的。佛教的僧侶均被禁止與女士接觸,如果希望把東西交給僧侶,則應先把東西交予一位男士由他代勞。 一件長袖的罩衫扣至脖頸,並且披上發巾。
社會習俗
當泰國人打招呼時,是以雙手合十,狀似禱告。泰國人稱「Wai」。一般來說,年有的先向年長的打招呼,而年長的隨後回禮合十。
泰國人認為頭是身體的最高的部分,他們是不容許拍任何人的頭部,縱使是友善的表現。如果你偶然摸某人的頭,您要很快地向他道歉。
同樣腳被認為身體的最低的部分。別使用你的腳指向人或對象。別與你的腳摸任何人。別把你的交放在桌子或椅子上休息。別跨過人的身體,請從附近繞過或禮貌地要求他們移動。當在地板上坐時,也應使您的腳不指向任何人。
公開表示愛的行為是難以接受的。你可能看過一些十分西化的年輕夫婦手牽手的情景,但是,這樣子只在開明的社群中常見。 在泰國的社會,發脾氣是下下之策。泰國人認為這樣代表卑劣的儀態。
泰國人非常尊重國王和王室成員。不要隨便談論或議論王室。遇有王室成員出席的場合,態度要恭敬。
佛教是泰國的國教,因此佛像無論大小都要尊重,切勿攀爬。對僧侶應禮讓,但不要直接給錢。女性不能碰觸僧侶,如需奉送物品,應請男士代勞,或直接放在桌上。到寺廟參觀著裝應整齊,不要穿短褲、短裙和無袖上裝,進入主殿要脫鞋。
泰國人視頭部為神聖之地,因此不要隨便觸摸別人的頭部。不要用腳指人或物,特別是腳底不要直沖著佛像。 也不要用腳開門關門。遞東西時用右手,不宜用左手。
公共場合男女不應過分親熱。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泰國男女在公共場合邊手牽手的都很少。
泰國人大多彬彬有禮,很難看到有人大聲喧嘩或者吵架,因此說話時應壓低嗓門,無論發生了什麼,不要當眾發脾氣。
泰國禁賭,即使在酒店房間里也不要打牌或打麻將。
泰國人非常愛清潔,隨地吐痰、扔東西被認為是非常缺乏教養的行為。泰國人還非常注重衛生間的整潔,因此無論外出還是在酒店,都 應注意保持清潔。
泰國是微笑的國度,人民熱情善良,樂於助人。因此到泰國後,盡管放心大膽與泰國人交談,這也是了解泰國文化的一種方式。遇有困難,也不必遲疑,盡管求助。
5. 泰國的習俗是什麼
泰王國(The Kingdom of Thailand),簡稱泰國,原名暹羅(Siam)。1939年6月改名泰國,意即「自由之地」。面積51.4萬平方公里。人口5620萬, 95%的居民信仰佛教,佛教為國教,國王是佛教的最高贊助人,通行佛歷。
泰國人民的禮儀都沿用佛教的禮儀,全國有26萬多和尚,一殷每個20歲左右的男子都要當3個月的和尚,最短也要出家3天,才能取得成年人的資格,王族亦不例外。泰國有寺廟四萬多,佛塔10萬多,寺廟之多在東南亞首曲一指。泰語為國語。首都曼谷(Bangkok)。
現泰王國實行君主立憲,內閣制。內閣掌行政權,由40位閣員組成。1978年12月22日,泰國實施新憲法,國會為兩院制,參院225人由總理及參院主席提名,由泰王任命。眾院324人,由民選產生。泰國是東盟(ASEAN)成員國。
泰國地處東南亞,海岸線綿長,寺廟眾多,為了增加外匯收入,泰國政府十分重視旅遊事業,在首都曼谷和巴堤雅建立了許多旅館和旅遊設施,招攬國外遊客。1987年泰國定其為旅遊年,來泰國旅遊者達350萬,外匯收入近20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32%。旅遊業成為泰國的一棵搖錢樹。
泰國人喜愛紅、黃色,禁忌褐色。人們注意到廣告、包裝。商標、服飾都使用鮮明顏色,並習慣用顏色表示不同日期:星期日為紅色,星期一為黃色,星期二為粉紅色,星期三為綠色,星期四為橙色,星期五為淡藍色,星期六為紫紅色。群眾常按不同日期,穿著不同色彩的服裝。過去白色用於喪事,現在改為黑色。泰國的國旗由紅、白、藍三色構成。紅色代表民族和象徵各族人民的力量與獻身精神。白色代表宗教,象徵宗教的純潔。泰國是君主立憲國家,國王是至高無上的,藍色代錶王室。藍色居中象徵王室在各族人民和純潔的宗教之中。
俗話說,「入國問禁,入鄉隨俗」。凡是初到泰國訪問,經商的人,必須注意遵守泰國人的風俗禮節,不然很容易發生誤會。泰國人認為門坎下住著神靈,千萬不要踩踏泰國人房子的門坎。
歷史上,泰國人經商一般不喜歡冒險,小心謹慎,寧可依靠自己的力量,積少成多地發展,也不願大刀闊斧,大數額地貸款,大范圍地投資。由於過分地謹慎,不輕易相信別人,故很多企業部帶有濃重的家族色彩。泰國商人十分注重人際關系,在他們看來,與其你爭我斗,費盡心思才獲得一些利益,倒不如把這些利益讓給給那些誠實而富於人性的對手。對於商品,他們重視質量甚於牌子,只要商品貨真價實,既使是名不見經傳的產品,也能獲得認可。此外,同大部分的華人一樣,同樣很考慮面子,十分重視別人對自己的外觀看法,如能讓對方獲得心理上的滿足,無疑可以使洽談在十分融洽的氣氛中進行。
人們說泰國是「微笑之國」,他們對外國人特別和藹可親。生意對象幾乎都是華僑系統的企業,和其他國家的華僑一樣,做生意要基於對個人的信賴,形式上的契約書依然有被輕視的傾向。市區大道混雜紊亂,早晚不用說,即使白天也經常是擁擠不堪,行動上相當費時。
在泰國,在眾目睽睽之下與人爭執,咄咄逼人的表現會被泰國人認為是最可恥的行為。由於左手被視為不潔凈,所以交換名片,接受物品,都必須使用右手。
訪問政府辦公廳宜穿西裝。商界見面著襯衫,打領帶即可。拜訪大公司或政府辦公廳須先約會,准時赴約是一種禮貌。宜持用英文、泰文、中文對照的名片當地兩天即可印妥。
泰國人非常重視人的頭部,而輕視兩腳,認為頭是靈魂所在,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切記勿觸摸別人的頭 —即使是摸小孩的頭也不行(中國人常常因為喜愛孩子才去摸他們的頭)。泰國人認為頭部被他人觸摸是奇恥大辱。又如長輩在座,晚輩必須坐在地下,或者蹲跪,以免高於長輩的頭部,否則就是對長輩的不敬。坐著的人也忌他人拿著東西從自己頭上過。如果用手打了小孩的頭,認為一定會生病。泰國人睡覺時不能頭朝西,因為日落西方象徵死亡。泰國人死後才將頭部朝西停放。因此,泰國人蓋房子時習慣正面朝北,這樣睡覺時便可頭向南邊。
泰國人特別尊崇佛祖和國王,佛祖和國王在泰國人心目中是至高無上的,切不可當著泰國人面對佛祖和國王說輕率的話。
在泰國人面前,盤腿而坐或以鞋底對著人是不禮貌的。無論是坐著還是站著,不要讓泰國人明顯地看到你的鞋底。商務談判坐下時,千萬別把鞋底露出來,因為這在泰國被認為是極不禮貌、極不友好的表示。腳除了走路之外,不可作其他用途。如用腳提門,會受到當地人的唾棄。用腳給人指東西,也是失禮。
泰國人很難對一種事做出決斷,外人千萬不要表現出不耐煩。商界招待,細密而累人。和泰國商人相處,不要誇耀自己國家的經濟,不要盤問對方有幾個太太。
在泰國最好攜帶旅行支票或本票,少用現金。泰國治安情況不算太好,應避免在夜間單獨行走或搭乘流動計程車。
在泰國,遊客如果對寺廟,佛像、和尚等做出輕率的舉動,就被視為「罪惡滔天」。拍攝佛像尤其要小心。譬如,以為佛像好大,覺得好玩,人就騎到上面,很可能就會惹出大風波。曾有觀光客由於跨上佛像拍照而被課刑。進入泰國人的私宅或寺廟,務必脫鞋或草履。從進入寺廟的門口開始,你得赤腿而行。到當地人家作客,如果發現室內設有佛壇,你得馬上脫掉腳上穿的鞋和襪,戴帽子的人也必須立刻脫去帽子。和尚的地位,崇高無比,因此,客商必須「入境隨俗」,不能大意。為了接待和尚,洽談業務的事往往只好讓位。在泰國觀光,到處可見賣佛像的工藝品店,買到佛像要十分敬重,切不可當它是一種玩物,隨意放置或粗手粗腳地動它,這種行為會引起泰國人的不快。泰國對酒類販賣時間有規定:凌晨2點以後,不準再賣酒,這是國家的法律。
除非在相當西化的場合,泰國人見面時不握手,而是雙手合十放在胸前。初到泰國,要注意當地人所行的合掌見面禮,泰國話叫做「Wai」,外人也可以照樣行禮,雙手抬得越高,越表示對客人的尊重,但雙手的高度不能超過雙眼。一般雙掌合起應在額至胸之間,注意,地位較低或年輕者,應先向對立致合掌禮。唯和尚可不受約束,不必向任何人還合掌禮,即使面見泰王和王後,也不用還禮,只是點頭微笑致意。
泰國人不是按姓來稱呼對方,如「陳先生」、「李先生」、「張女士」,而是稱「建國先生」、「章達先生」、「秀蘭女士」。到泰國人家作客,進屋時先脫鞋。在和泰國人的交往中,可以送些小的紀念品,送的禮物事先應包裝好。送鮮花也很合適。
在泰國商店購物,除百貨商店和書店外,標價只是一種+裝飾,往往比實際價格高出兩三倍,你要學會在買東西時如何向店主討價還價。泰國人絕不用紅筆簽名,因為按他們習慣當人死後是用紅筆把他的姓氏寫在棺木上的。狗在泰國是禁忌圖案。商務活動最好選擇在11月至次年3月,氣候宜人。當地生水不可飲用。飯店與餐館里的水,是市場上銷售的瓶裝飲料水,應無問題。
海關規定,可攜免稅香煙200支,或雪笳50支,或煙草半磅。出入境限攜泰幣500Bahts。外幣不限,人關先報數額,出關時可攜出。若不申報,出境時就可能會有麻煩。泰國貨幣為泰銖Thai Bath。計程車小費10%,也可不給。從曼谷機場到市區,有小型巴士可搭乘,不要搭坐白色計程車。公共汽車沒有標明行駛地點,只標明番號而已,尚未習慣以前,很難搭乘。飯店、旅館已附加10%的小費於帳單內。其他服務每次給3~5 Baths。
6. 常在電視上看到緬甸人泰國人臉上塗的白粉是什麼
這種粉叫作黃香楝粉。
是就地取材自製的一種物美價廉的天然防曬美容霜,稱之為「特納卡」,其學名叫做「黃香楝粉」。黃香楝是熱帶野生樹。
此樹大多見於乾旱、貧瘠的土地上。黃香楝樹和檀香樹、樟木樹一樣,氣味芬芳,色澤鮮亮,因為能散發出香味,所以也可用做香料。用黃香楝樹干研磨的香楝粉有清涼、化淤、消炎、止疼、止癢、醫治疔瘡、防止蚊蟲叮咬等作用。
(6)泰國人為什麼要用線刮臉擴展閱讀:
黃香楝粉的用處
人們把香楝粉抹在臉上,既可防止紫外線,又起到清涼、美容的作用。
用「特納卡」抹在身上,會散發出一種淡淡的苦香味,並能起到驅趕蚊蟲的作用。因為「特納卡」完全是天然的,無任何添加的化學成分,因此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作用。
當地幾乎家家都有一個像碗那麼大小的石磨,這就是用來製做「特納卡」的。早上起來,洗漱完後,人們先朝小石磨上倒幾滴清水,接著把晾乾的黃香楝樹干置於石磨上面不停地研磨。磨出來的漿汁,就會流入小磨盤邊上小槽內。
然後,用小刷子把「特納卡」刷在臉上,有的則是用手直接在兩邊臉頰上均勻地抹上一片。
由於「特納卡」有清涼、消炎、化淤、滋潤皮膚等功效,女性不但在臉上搽抹「特納卡」,在身體其他部位也大都施用「特納卡」。
往臉上搽「特納卡」,不僅是保護皮膚的一種辦法,也是當地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一般的情況下,未婚的女孩喜歡將「特納卡」塗滿前額和鼻樑,結過婚的婦女則只塗臉的上半部,寡婦只塗臉的一半,老年婦女則隨心所欲,可塗可不塗。
7. 秘書禮儀有哪些
一、秘書禮儀
秘書禮儀的含義
秘書禮儀是指秘書在與人交往時所使用的表示友好和互敬的具體的行為舉止,如握手、打招呼等。
禮儀是禮節和儀式的統稱。
禮節是表示尊敬、祝頌、哀悼之類的各種慣用形式,如鞠躬、握手、獻花圈、鳴禮炮等。
儀式是使用在正式場合的具有固定程序的一整套禮節,如國家的迎賓儀式、會議的開幕式、民間的婚禮等。
2.秘書禮儀的特點
(1)規范性。秘書禮儀是對人的行為舉止的規范。
(2)差異性。任何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特別的禮儀。
(3)變化性。禮儀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時代在變化,人們的生活在變化,禮儀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
3.秘書禮儀的作用
對於個人來說,能否表現出對他人的禮貌,是一個修養問題,有時還涉及到個人的道德水準問題。對於一個組織來說,秘書禮儀應用得得當與否,則體現出了該組織的管理水平和人員素質。
它的主要作用有如下兩點:
(1)有助於人際交往
現代社會,人際交往非常重要。良好的禮儀修養表現的是自尊、對他人的尊敬以及對交往雙方平等地位的強調。
(2)有助於事業發展
不論是個人還是組織,要想使事業得到發展,都離不開他人的幫助。適度的禮儀,能營造出良好的合作范圍。
二、秘書涉外禮儀
涉外禮儀的含義
涉外禮儀是指對外交往時所使用的國際通行的禮節和儀式。它與我國的傳統禮儀有很多相同之處,但也有很多不同點.
2.涉外禮儀的特點
涉外禮儀也可稱為國際禮儀。
與我國傳統禮儀相比,它的特點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強調對個人的尊重,對個人隱私的尊重
(2)強調女士優先
3.涉外禮儀的原則
(1)不卑不亢,互相尊重
(2)入鄉隨俗,求同存異
(3)女士優先,注重次序
日常公務禮儀
一、儀容儀表
儀容通常是指人的容貌,包括未被衣服遮住的身體的部位.
儀表是指人的整體外貌,包括面貌、衣著和飾物。
對秘書人員來說,儀容和儀表的基本要求如下:
頭發要勤於梳洗和整理,不能有頭皮屑或油汗味;
發型要整齊美觀。男性不宜長發披肩;女性留長發不要遮住眼睛,染發要慎重。
面容要保持干凈,特別要注意耳朵、鼻孔、脖子、指甲縫等易疏忽的部位。
衣服應天天換洗,並熨燙平整。
二、正確的著裝與服飾搭配
服裝是由面料、款式、顏色這三個要素組成的。
穿著是一門很深的學問。
著裝反映了一個人的品味和教養,也會影響秘書工作。
衣著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職務,應顯出秘書人員的大方、精幹、務實、可信的風格。
在此,我們僅從禮儀的角度探討著裝問題,即使衣著合乎身份、維護形象、符合禮儀的原則和方法。
著裝的基本原則
著裝的基本原則是國際通行的TPO原則:
T(Time)時間;
P(Place)地點;
O(Object)目的。
在為自己挑選服裝時,不可忽視TPO原則。
(1)時間
一年有四季,四季的著裝不同;一天分晝夜,晝夜的著裝有異;一個星期有7天,5天工作,2天休息,所著服飾也不會一樣。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白天工作或休閑所穿的服飾,與晚上進行社交活動時所穿的服飾有很大差別。在涉外活動中,更要重視這一點。
(2)地點
地點的變化也會影響著裝。在工作單位應該穿正裝,但如果把正裝穿到休閑場合,就顯得不倫不類。
(3)目的
對目的的理解可以從兩個方面講:
一方面是做事的目的,如參加會談或主持典禮;
另一方面是人們希望通過服飾傳達給別人的印象,是嚴謹、高雅、成熟,還是獨特、隨意、幼稚。
這兩方面均會影響到對服飾的選擇。
2.公務場合的著裝
公務場合的氣氛是嚴肅的,講究高效率地工作。
所以,公務場合的著裝,要簡潔、明快,適宜工作。作為秘書,性別不同,著裝應有所區別。
男士的著裝:深色西服套裝是標準的公務場合著裝。
*單排扣西服可以不系扣;如果系扣,兩粒扣式的只繫上扣,三粒扣式的只系中間的那粒。
*雙排扣的西服不宜敞開穿。
*夏天或在熱帶地區,可以只著襯衣,不著外套。
*襯衣的領子和袖口務必要干凈、挺括。不系領帶時,襯衣領口的扣子一定要解開。襯衣的下擺一定要系在褲內,袖口的扣子要扣上,不能把袖子捲起來。
*深色西服一定要配深色襪子及皮鞋,白色襪子不可與西服相配。
女士的著裝:西服套裙是傳統的選擇。
顏色可以是深藍、深灰、淺灰、咖啡色、駝色系列等。
這些顏色傳遞給人的感覺是:
成熟、能幹、自信、沉著,這些都是職業女性最應具備的素質。
這些顏色的外套也容易與其他顏色的襯衣相配。
絲襪的顏色應接近膚色,黑色絲襪只能配黑色裙子。
請記住「裙子越短襪子越長」這句話,裙擺一定要遮住襪口.
皮鞋的樣式不要太時髦,黑色或與服裝同色系最好。
夏季的衣服切忌過薄、過露、過透。
目前,職業裝的流行趨勢越來越休閑化.但較合適的休閑尺度,並不容易掌握。
無論怎樣變化,著裝的原則不會改變,記住並學會運用這一原則,將有助於應對各種場合。
3.休閑場合的著裝
休閑場合的著裝追求的是舒適、自然。健身、購物、旅遊、居家等,都可以穿休閑裝。
4.社交場合的著裝
社交場合的著裝應該高雅、漂亮、時尚。
男性可以著深色西裝、中山裝或近年流行的「唐裝」。
女性可著連衣裙、套裙。參加晚間的盛宴、舞會、音樂會等活動,可穿單色的晚服或旗袍。
5.服飾的搭配
首飾的選擇也要遵守TPO原則:
公務場合佩戴的首飾應該簡潔,只戴一兩件即可;
休閑場合佩戴的首飾,則可以更突出個性,可以造型新穎、色彩明麗;
社交場合的首飾應該是華麗的大型首飾。
三、得體的化妝
化妝的目的
化妝的目的是為了突出優點、掩飾缺點。
從禮儀的角度來說,公務場合的化妝是工作的需要,是敬業的一種表現;社交場合的化妝,是對主人的一種尊敬。
2.面部的基本比例
大家公認的比較標準的臉形是橢圓形,橢圓臉型的基本比例為「三停五眼」。
所謂「三停」即從額頭到下巴,平均分為三部分,每部分即為一停。從發際線到眉毛為一停,從眉毛到鼻尖為一停,從鼻尖到下巴為一停。
「五眼」即指橫向的面部比例。兩眼之間的距離為一眼寬,兩眼的外眼角到臉側的發際線各為一眼寬,加上兩隻眼睛,共五隻眼睛的寬度。
某種程度上說,化妝就是把不標準的臉型往標準的臉型上靠。上挑的、弧度大的眉型能使臉型拉長,平眉能使人臉型變寬,彎眉可減弱臉部的稜角,顏色深淺不一的粉底霜也可以改變臉型,等等。
3.皮膚的類型與化妝品的選擇
(1)中性皮膚
中性皮膚是健康皮膚。這種皮膚光滑、富有彈性,不幹不油膩,皮質細膩,薄厚適中,在成人中非常少見。
這類皮膚對化妝品不太挑剔,無論用油質還是水質的化妝品都有不錯的效果。
(2)乾性皮膚
乾性皮膚細致透明,毛孔細小,由於缺乏油脂或水分,易起皺紋,但不易長暗瘡。應選用專為乾性皮膚配製的化妝品,要選擇能保濕的隔離霜。
(3)油性皮膚
油性皮膚由於皮脂分泌旺盛,臉上特別是額頭、鼻翼、下顎處有油光。毛孔較粗,經常愛生粉刺。應用比皮膚稍熱一點的水洗臉,每天多洗幾次,用專為油性皮膚配製的洗面奶洗臉。不要用油膩的化妝品。
(4)混合性皮膚
大多數亞洲女性都是這類皮膚。其特點是額頭、鼻子、下巴是油性的,而臉上其餘部位則是乾性的。為了保護皮膚,在用化妝品之前,臉上乾性皮膚的部位要多用一點護膚油。
(5)過敏性皮膚
這類皮膚易受氣候、地域、花粉、食物等因素的影響而紅腫、發炎,出現過敏現象。對於這種皮膚,在選擇化妝品時要特別慎重,使用新品牌的化妝品前,要先在手臂內側或耳垂後塗一小塊,過24小時後如果沒有過敏現象出現,才可以使用。不要輕易換護膚品和化妝品的品牌。
4、男士化妝步驟
刮臉:先用熱毛巾敷一下,塗上剃須膏,用剃須刷蘸溫水在胡須處來回稍潤幾下使產生泡沫,然後用剃須刀刮鬍須。剃刮後,用溫水熱毛巾把泡沫
擦凈。如不再化妝,塗護膚霜潤面即可。
潔面:以清潔霜均勻塗於面部並按摩,再取葯棉或軟巾紙輕輕向兩邊擦去。
收斂:用爽膚水或營養蜜塗於葯棉或手掌中,輕輕拍打於面部。
打底:取棕色基調粉底霜塗於面部以調正膚色,注意必須薄而勻。額頭 與頸部不可敷之過度,以免造成「假面」狀。
雙頰:以棕紅色胭脂增加血色,但必須淡,氣色良好者可不用。
眉:男性眉毛宜粗濃些,以顯陽剛之氣。一般以整理為主,按原形稍加 修飾,起調整作用。
唇:一般只用潤唇膏,唇色蒼白者或嘴形太小則以唇妝彌補,可用棕色或膚色唇膏。
胡茬:胡茬濃者,可用淡黃色輕敷,以中和深色胡茬;倘不能掩蓋,也可索性用眉筆將胡茬勾出,再用手將胡須抹勻,顯示出小鬍子,但形狀色調一定要自然。
定妝:在耳背灑少許香水定妝。
5、女士化妝步驟
潔面:用適合自己皮膚的冷霜或洗面乳徹底清除臉部污物、油垢。
收斂:將爽膚水或化妝水輕輕拍於面部,給皮膚補充水分,軟化角質,使細小皺紋收斂,並防止化妝脫落。
修眉:眉毛雜亂無型,依臉型修拔。
畫眉:面孔向下而眼睛朝上看時,額和眼睛中間處擠入部分稱「表情線」,是為眉造型最佳部分。由鼻翼的最下端分別向上作一垂線,並對准眼角作一直線,向上延長,將眉按原形延長線交於此點,此點即為眉毛所應取的終止點。眉在延長時應與眉形融合,確保自然。眉的化妝並應與眼睛、前額相吻合。不可粗濃而失溫柔,不可細疏而不入時,大眼睛不可將眉修得過細,小眼睛則要將眉毛畫得略粗濃些。
眼影:在上下睫毛底部用眼線筆畫出細長線,上眼部盡量貼近睫毛部,從眼角至眼尾處引畫,下眼線貼近睫毛部,從眼尾至眼角內側先點上三點, 然後用指尖把點延抹相連成美麗眼線。
潤膚:按不同皮膚選用霜、乳、水滋潤皮膚,防止皮膚化妝後乾燥,但用量宜少,讓皮膚透氣。
打底:挑少許粉底霜點在額、鼻、雙頰、下巴上,再均勻塗抹,鼻翼兩側和下眼瞼睫毛處、發際處、嘴角處、頸際處要抹勻暈染,調正膚色。
唇:先畫唇線外輪廓,再用選定顏色向內塗勻,唇線筆與口紅的顏色以相差一號為佳。
頰:用小毛刷蘸胭脂少許,由頰部向內向下暈染,要均勻自然,邊界要匯成一體。
定妝:輕撲香粉於臉上,但一定要薄,似有似無。
相關知識:服飾穿戴須知
流行的不一定是適合你的,決不盲目穿戴流行的東西。
2.時刻注意整潔,但倘要整理自己的衣著穿戴或要補妝時,應到衛生間,不宜在公開場合整理自己,也不要動不動就以手指理一下頭發。
3.女秘書不應留長指甲,既不便工作也不衛生。
4.男士貼身內衣不可露出襯衫外,女子內衣的帶子也不能顯露於外,貼身衣褲的紋路不宜隱約可見。不論穿何種服裝,商標都不該露於衣外。
5.場合越隆重、越嚴肅、越正式,越宜著深色裝,其面料質地做工均應精良,所佩首飾應貨真價實,不能佩人造珠寶。
6.在國外,倘主人在邀請信上註明服飾要求,應遵主人之意著裝。
7.東方國家以年長為尊,西方國家以年輕為榮,與不同國家民族的人打交道,要了解對方心態和習俗,理解對方的服飾原則,並調整自己的服飾。
8.任何服飾儀容都與人的精神和舉止融為一體,只有飽滿的精神,得體的行為,才與恰當的服飾相諧。否則,衣飾並不能襯托甚至升華一個人的精神氣質,反映一個人的修養素質。
四、日常交往禮儀
稱呼、致意、介紹和握手這些是人們平常見面時的禮節。與人交往,初次印象很重要.能否給人留下一個好的印象,往往取決於你與人見面後幾十秒鍾內的表現。
(1)稱呼。
在公務活動中,人們習慣按人的職稱來稱呼,一般在姓氏後面加上職務或職稱。
在國際交往中,一般稱男士為先生;對於女性,沒有結婚的稱「小姐」,對戴結婚戒指的(戴在左手無名指上的)女性,可稱「夫人」;對婚姻狀況不明的女性最為合適的稱呼是「女士」,稱「小姐」也無不可(不要看年紀大就稱夫人,如對方沒有結婚,這樣的稱呼會令對方感到不愉快)。有博士頭銜的,可稱「某博士」。
(2)致意。
這是最簡單、最常用的禮節。點頭、微笑,都是致意。致意的次序是:職位低者、年輕者、男性先向對方致意。
(3)握手。
為了表示、祝賀、慰問、鼓勵等意思,我們常常需要握手。
在公務活動中,握手的次序是:職位高者、年齡長者、地位尊者以及女士、主人先伸手錶示等意思,職位低者、年齡輕者、地位卑者以及男士、客人也應及時伸手相握,否則,對方會感到尷尬。
在國內,我們習慣讓更需尊敬的一方先伸手。
在國際上,特別是最近以來,這一次序變得不太重要了,誰先伸手問題都不大,這是禮儀方面新的變化,值得關注。
握手時,目光要看著對方,不要游移不定,也不要看著別人,握手的力度要適中,不重不輕地握手幾秒鍾即可,不要握著手上下抖動,也不要長時間地握手談話(異性之間長時間握手而談的,只有情侶)。
有時涉外場合需要照相,握著的手則不要很快松開。
握手的時候,要脫下手套.女性除非戴著與服裝相配的、作為服裝整體一部分的手套,否則也應摘下手套。
日本人習慣鞠躬,一些阿拉伯人習慣行撫胸禮,泰國人則行合十禮,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習慣。
各國的禮儀習慣千差萬別.秘書多了解這方面的情況,能夠更好地為領導當好參謀。
(4)介紹。
在涉外活動中,介紹是常用的禮節,是使陌生的雙方相識的必不可少的禮節。
介紹分為自我介紹和他人介紹兩種方式:
自我介紹的基本內容有:姓名、職務(公務場合)或與主人之間的關系(社交場合)。
為他人介紹時:先要了解被介紹雙方有無相識的願望或必要。一般來說,身份和地位懸殊的雙方就沒有必要介紹了。
為他人介紹時:講究介紹順序,即先把男性介紹給女性,把年輕人介紹給老年人,把職位低者介紹給職位高的,以此表示對後者的尊重。
在公務活動中,一般不考慮女士優先的原則,而是以身份、地位為首選因素。
2.名片禮儀
隨著社會的發展,名片已經成為社會交際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名片主要用於自我介紹和建立聯系之用,也可作為簡單的禮節性通信往來,表示祝賀、感謝、辭行、慰問等。由於名片上記載了很多信息,因此受到人們的重視。
接待外國客人,尤其是日本、韓國的客人時,見面交換名片是不可省去的禮節。
1)名片的格式
(1)常見的名片規格是9cmX5.5cm和10cmX7cm兩種。
(2)名片文字的排印有豎排和橫排兩種。
(3)橫排時,一般左上角是任職單位和部門,姓名、職務在中間,通信地址、電話號碼、郵政編碼在右下角。
(4)豎排時,任職公司、部門寫在右上角,姓名、職務在中間,通信地址、電話號碼、郵政編碼在左下角。
2)名片的放置
(1)隨身攜帶的名片,應放在易掏出的地方,如衣服的上衣口袋。
(2)一般來說,名片最好放在專用的名片盒或名片夾中。
(3)存放他人的名片也應放入專用的名片簿中,既示尊重,又便於查找。
3)名片的交換』
(1)要雙手拿住名片上方把字正面朝向對方,以齊胸的高度遞上,並說「這是我的名片,請多指教」這樣的話。
(2)接受名片時,也要畢恭畢敬,雙手捧接,接過後,一定要仔細看一遍,不懂之處當下請教。有時可以有意識地重復一下對方的姓名和職務,以示仰慕。
(3)絕對不可以用一隻手去接名片,看也不看一眼就裝進口袋或放到桌子上。
(4)若要把名片放桌子上,不能在名片上壓東西。
(5)如果一次同很多人交換名片,且都是初交,那最好依照座次來交換,並默記對方的職務和姓名,以防弄錯。
4)名片的索要
向他人索要名片時,不要直接開口,而是要含蓄地向對方仔細地詢問姓名、單位、地址、電話等。如「XX先生、小姐,今後想向你請教,怎樣能找到你?」、「XX先生小姐,今後怎樣和你取得聯系?:」。若對方願意,一定會送給你一張名片。
3.拜訪約會的禮儀
(1)預約
在現代社會,拜訪以前先預約,已是約定俗成的規矩,應盡量不做不速之客。
(2)拜訪前的准備
「有備而來」的成功率會比隨意而訪的成功率大得多。
准備得越充分,拜訪和商談就會越順利。
首先,要做好背景材料以及相關文件的准備工作。
其次,要做好心理准備。
再次,要做好服飾准備。
(3)赴約
遵時守約的原則。遵守時間是涉外人員最基本的素質之一。
涉外秘書要多了解拜訪對象的風俗習慣,以免拜訪時產生溝通障礙。
約束自己的言行。不論是公務拜訪,還是私人拜訪,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到舉止得體而不拘謹,目光專注而不游移,聲調適度而不過高,話題明確而不犯忌。
公務拜訪時:要先向對方負責接待的人員打招呼,報上自己一行人的單位、姓名以及拜訪對象的姓名,然後安靜耐心地等待接見.
在會客室等待接見時:不可大聲談笑,也不要對會客室的布置指指點點,要按照接待人員的安排就座,安靜等待。
(4)及時告辭
要想做受的客人,及時告辭是要點之一。這一舉動能表現出對主人的理解和尊重,並且也能表明我方的工作效率和修養。
4.談話的禮儀
(1)語言與話題的選擇
在對外交往中,選用的語言是有講究的。
在正式的官方活動中:需要使用本國的國語,以體現國家主權的尊嚴。
在非官方的商務活動中:可以使用國際通用的語言或是雙方都懂的語言,或者配備翻譯。
話題的選擇,不僅僅是技巧問題、禮儀問題,有時甚至可以成為政治問題,以致造成外交方面的糾紛,所以務必要小心.
以下的話題,是應該避開的:
①政治話題。
②個人隱私問題。
③非議他人
④庸俗下流的話題。
(2)談話的態度
在對外交往中,我們總會發現雙方的觀點、處理問題的方法有許多不同之處。
在談話態度上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誠懇坦率。
②明確直率。
③堅持原則。
(3)聲音與語氣
在涉外工作中,秘書特別要注意控制自己的音量。中國人說話的聲音一般比較大。但在國際禮儀中,以說話聲音適度為有修養。
所謂的適度:是以能讓參加者聽清而不影響其他的人為准,這樣的音量相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偏低的。
另外,語氣很重要:
一方面語氣要體現禮貌,多用謙詞敬語;
另一方面,不論對方單位規模多大、多麼著名,己方也要不卑不亢,不能曲意奉承、委曲求全,以至於丟失了自己的人格和國格。
(4)傾聽者的禮貌
作為傾聽的一方,相對比較被動。
傾聽者應該學會從談話中獲得有益的信息。
作為傾聽者,要和說話者有眼光上的交流和語言上的呼應
8. 泰國人為什麼要用線刮臉
一種古老的刮毛方式,中國以前也有的
9. 泰國基本上接近熱帶,為什麼一些泰國人看上去還是很白
基因和錢。不然你以為大老幾十的明星看起來還像個大姑娘是真的逆生長嗎,還不是用錢保養出來的。
去過泰國的朋友們基本上也都發現了這個問題,
這些混血兒由於雙親某一方的基因比較的好,所以長得也是很好看的。像泰國這樣熱的地方,太陽都是毒辣辣的,窮人都是在大太陽底下工作,自然都沒有很白的。而掌握了大量財富的華裔,他們肯定都不用在烈日之下工作的,自然就很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