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泰國資訊 » 泰國一般開什麼會議

泰國一般開什麼會議

發布時間: 2022-05-07 12:47:10

『壹』 2010年1月在泰國召開的什麼會議提議每年的幾月幾日是「全球老虎日」

2010年1月,在泰國召開的老虎保護亞洲部長級會議提議將每年的7月29日定為「全球老虎日」。

『貳』 2003 年 10 月 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在泰國召開.這說明了()A.世界經濟競爭加劇B.世界醫

2003年10月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在泰國召開,這就表明了各國之間在加強經濟的合作,互惠互利,共謀發展.
故選:C.

『叄』 曼谷為什麼能舉辦四次亞運會

有兩次是因為有國家放棄主辦權。

例如第六屆本來應該是韓國舉辦,但韓國臨時放棄了舉辦權,只好由體育設施比較齊全的曼谷臨時接手。

第八屆亞運會本來是巴基斯坦來承辦,但是巴基斯坦因為國內經濟蕭條,政治局勢也動盪不安,於1975年底宣布放棄主辦亞運會,亞運會再次面臨到中斷的危機,已舉辦2屆亞運會的泰國曼谷再度挺身而出,接下第八屆亞運會,成為第一個舉辦3屆亞運會的城市。

第五屆和第十三屆,則是主動申辦的結果。曼谷對於亞運會是挺熱心支持的。

(3)泰國一般開什麼會議擴展閱讀:

亞運會的發展歷程

亞洲運動會的前身是遠東運動會,1911年由菲律賓體育協會發起,每兩年舉辦一次,輪流在菲律賓的馬尼拉、中國的上海和日本的大阪舉行。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亞洲許多國家先後擺脫了殖民的統治,獲得了獨立和解放,建立了新的社會制度。隨著戰爭創傷的平復,人民生活日趨安定,體育運動也逐漸活躍起來。因戰爭而中斷了12年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又再次恢復舉行。

在這一歷史背景下,亞洲體育界人士產生了組建一個統一的亞洲體育領導機構,以推動亞洲體育運動發展的願望。

1948年倫敦奧運會舉辦期間,中國與菲律賓的體育界人士計劃恢復遠東運動會,並與亞洲各國體育界人士商討。當時的印度體育界領導人古魯桑迪認為遠東運動會不足以體現亞洲體育運動的水平和亞洲人民的團結精神,主張創辦一個亞洲所有國家參加的亞洲運動會。

他遍訪了來倫敦參加本屆奧運會的亞洲國家體育界代表,並邀請了13個亞洲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召開了關於成立亞洲體育運動組織的籌備會議。

會議決定起草亞洲運動會的有關文件和章程,並確定於1949年02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辦第一屆亞洲運動會。因印度國內原因,這屆運動會延期至1951年舉行。

1949年02月,亞洲各國體育界代表在新德里召開會議,會上正式成立了「亞洲業余體育聯合會」。該聯合會後來更名為「亞洲運動會聯合會」,1981年更名為「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

1951年03月,第1屆亞運會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當時只有489人參加。到1978年第8屆時,參加人數已超過了4000人。亞洲運動員已成為世界體壇上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而中國更是世界的體育大國和亞洲的體育霸主。

2019年3月5日,亞奧理事會決定正式邀請大洋洲國家參加將於2022年在杭州舉辦的第19屆亞運會,參賽項目包括業余拳擊、賽艇、棒壘球、賽馬、擊劍、手球和帆船比賽。

會徽

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的第一代會徽的中間是1輪放射16道光芒的紅日象徵著亞洲是太陽升起的地方,代表著亞洲運動的蓬勃發展與迅速推廣。紅日上方是國際奧委會的標志——奧運五環,下面寫有「Ever Onward」,底部是「Olympic Council of Asia」的字樣。

第二代的會徽設計於2006年12月02日多哈亞運會期間公布。新會徽的中央也是紅日,紅日上面盤環繞著一條龍,下面環繞著一隻鷹,代表亞洲的團結,並強調了東方巨龍中國以及鷹所代表的阿拉伯國家在亞洲體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會徽下方是五環以及「Olympic Council of Asia」的字樣。新的會徽即日開始使用,但在首個使用新運動會的將是2007年亞洲室內運動會。12月底,亞奧理事會的官方網頁上已經逐步換上新的會徽。

由於亞運會是由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主辦,所以自從第2屆亞運會起,如歷屆奧運會會徽必須要有五環圖案一樣,從今以後的亞運會的會徽上也必須要融入會徽的中心圖案一放射16道光芒的紅日。

『肆』 APEC是什麼,關於什麼,會議都進行那些內容

APEC是亞太領導人每年一度的會面,前面都還冠以一個「非正式」,正因為有了非正式,這些領導人舉止之間少了幾分嚴肅,多了一些輕松

APEC上種種外交斡旋,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尋求區域經濟合作的機遇。其實,亞太經合組織本身就是全球最大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在一幅地圖上,記者看到,APEC的21個成員,環布太平洋周邊,組成了這樣的一個大圓。其實,這個大圓里還先後誕生出了很多小圓。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創立了北美自由貿易區,東盟10國組成了東盟自由貿易區,中日韓三國和東盟建立的(10+3)合作機制也在逐漸成熟。10月8日,中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更為中國與東盟的10+1機制,注入了區域經濟合作的實質意義。

從一個鬆散的論壇發展成有全球影響力的區域合作組織,APEC走過了14個年頭,成員由最初的12個擴大了現在的21個。今天,APEC的人口佔到了全球的41%,GDP總量是全球的55%。

1989年11月,來自亞太地區12個國家的外交和貿易部長聚首澳大利亞堪培拉,成立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APEC。

1993年11月,美國西雅圖會議。在美國的倡導下,確定APEC成員領導人每年聚會一次,APEC從此揚名。在這里,各成員領導人一不帶助手,二不穿正裝,三不設主題,在精心營造的「亞太大家庭」的氛圍中,他們談笑風生,展示著政治與外交上的博弈,經濟和文化上的交流。一年一度的APEC「全家福」,就是用這樣一種獨特方式記錄著歷史,也改變著歷史。

1994年11月,印尼茂物島會議。各成員領導人一起勾畫出了亞太地區經濟合作的藍圖,在2020年之前實現貿易投資自由化。

2001年10月,中國上海會議。這是9.11事件後第一次大規模的世界首腦會議。在中美俄三國首腦的推動下,會議發表了《反恐聲明》,這是APEC首次針對政治議題發表聲明。

中國是在1993年加入APEC的這10年間,中國成功抵禦了亞洲金融危機,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並與東盟啟動了自由貿易區建設,在區域和全球經濟合作中,中國正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2003年10月20日,泰國曼谷會議。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首次出席APEC會議,他與布希、普京等國領袖握手,APEC再一次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

APEC會議就像一個走廊,站在這個走廊上,各位領導人什麼內容都可以談,什麼意見都可以提出來,什麼事情也都可能發生。

『伍』 (26分) 材料一:2009年8月15日,第八次中國—東盟經貿部長會議在泰國曼谷舉行。商務部陳德銘部長與東盟

(1)必要性:①是中國與東盟各國共同應對當前金融危機的需要。②是生產社會化特別是經濟全球化客觀要求。③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④是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
重要性:①可以營造更加穩定、開放的投資環境,互通有無,調劑餘缺民,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②可以為雙方企業創造更多的投資和貿易機會,節約社會勞動,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實現互利共贏。③有利於增強本國的經濟實力,促進國內企業不斷更新技術,提高產品的國際化水平。④有利於把中國——東盟戰略夥伴關系提升到一個更高的水平,也將為東亞地區和全球經濟的復甦與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2)①國家利益決定國際關系,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中國和東盟各國是近鄰,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有很多共同利益。②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雙方貿易關系的發展不僅有利於雙方經濟發展,而且有利於東亞和世界經濟、政治的穩定和發展。③中國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與東盟等國發展貿易關系,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承擔國際責任,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陸』 金磚會議除了五國領導一般還邀請哪些人參加

別小瞧金磚國家,表面看只有5個國家,但這都是新興國家的領頭羊,而且還必然邀請多個發展中國家共同參加(比如之前印度就邀請了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緬甸、斯里蘭卡和泰國),總共11個國家領袖開會,這是國際舞台與西方七國峰會並駕齊驅的峰會,對世界政治格局影響深遠。

『柒』 2010年泰國東盟外長會議,美國首次參加,是否俄羅斯也是首次參加這個會議

亞洲,特別是東亞,即將是21世紀世界政治的中心。隨著中國、印度等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實力的不斷上漲,世界其他大國在這一地區的博弈也將越來越激烈,換句話說,21世紀的亞洲將會熱鬧非凡。美國在這個時機參加東盟外長會議,無疑是想取得先機,重返亞洲。俄羅斯肯定也想摻和進來,「朝核六方會談」他都參加了,東盟會議為什麼就不能?只是國內經濟實力不夠,底氣不足,況且,北約在不停東擴,俄羅斯這一時期的戰略重心還在其歐洲部分,無力顧及亞洲。我相信,一旦俄羅斯的其他問題解決後,亞洲問題一定會提上其日程表。

『捌』 泰國的簡介

國名
泰王國(Kingdom of Thailand)。簡稱泰國(Thailand,Thai)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東臨寮國〔寮國〕和柬埔寨,南面是暹羅灣和馬來西亞,西接緬甸和安達曼海。在1949年5月11日以前,泰國的名稱是暹羅。
國旗
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由紅、白、藍三色的五個橫長方形平行排列構成。上下方為紅色,藍色居中,藍色上下方為白色。藍色寬度相等於兩個紅色或兩個白色長方形的寬度。紅色代表民族和象徵各族人民的力量與獻身精神。泰國以佛教為國教,白色代表宗教,象徵宗教的純潔。泰國是君主立憲政體國家,國王是至高無上的,藍色代錶王室。藍色居中象徵王室在各族人民和純潔的宗教之中。
泰國國徽國徽
泰國國徽是一個極富宗教神秘色彩的圖騰圖案。深紅色的大鵬是泰國民間傳說中鷹面人身的神靈。
國花
稻花(禾本科)
國樹
桂樹
國鳥
火背鷳
語言
泰語是泰國的官方語言。屬壯侗語系侗台語族。泰語是一種分析型語言,不同的聲調有區分詞彙和語法的作用。
泰語與台語
泰語與台語都是從英語的Thai翻譯而來。英語的Thai可以指一個語言,也可以指一組語言。一般來說,在以中文寫就的文章中,表示一個語言時寫作泰語,表示包含泰語在內的一組語言時寫作台語。
貨幣
銖(baht)符號:THB
宗教
佛教為國教,其信徒佔95%,其次伊斯蘭教佔3.8%,基督教佔0.5%,其他0.7%。泰國南部的陶公府、北大年府和惹拉府以回教徒為主。另外亦有信奉基督教和印度教的信徒。
面積
513,115平方公里(世界第50名)
人口
總人口:65,444,371(世界第19名)
人口密度:127/km2(世界第59名)
民族
全國共有30多個民族。泰族為主要民族,占人口總數的40%,其餘為寮國族,華族,馬來族,高棉族,和苗、瑤、桂、汶、克倫、撣、塞芒、沙蓋等山地民族。泰語為國語。94%的居民信仰佛教,馬來族信奉伊斯蘭教,還有少數信奉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和錫克教。
首都
曼谷(Bangkok),注冊人口584萬(2006年12月)。
國家元首
國王普密蓬·阿杜德(BHUMIBOL ADULYADEJ),拉瑪九世王。1946年6月9日即位,1950年5月5日加冕。
國際電話區號
66
國際域名縮寫
TH
政體
泰王國憲法規定:泰王國是以國王為國家元首的民主體制國家。
重要節日
宋干節(公歷四月十三日至十五日);水燈節(泰歷十二月十五日);國慶日(國王誕辰日,公歷十二月五日)。
簡況
位於中南半島中南部。與柬埔寨、寮國、緬甸接壤,東南臨泰國灣(太平洋),西南瀕安達曼海(印度洋)。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分為熱、雨、涼三季。年均氣溫24~30℃。
1932年6月,拉瑪七世王時期,民黨發動政變,改君主專制為君主立憲。1939年更名泰國,後經幾次更改,1949年正式定名泰國。
比格林尼治時間早7小時;比北京時間晚1小時
【地理】
國境大部份為低緩的山地和高原。地形多變,可分為西、中、東、南四個部份。
泰國西部為山區,是喜瑪拉雅山脈的延伸他念他翁山脈為主的山地,一直由北向南走向。位於清邁府的英坦昂峰(海拔2,576米)是泰國的最高峰。
東北部是呵叻高原,這里夏季極乾旱,雨季非常泥濘,不宜耕作。中部是昭披那河(即湄南河)平原。由曼谷向北,地勢逐步緩升,湄南河沿岸土地豐饒,是泰國主要農產地。曼谷以南為暹羅灣紅樹林地域,漲潮時沒入水中,退潮後成為紅樹林沼澤地。泰國南部是西部山脈的延續,山脈再向南形成馬來半島,最狹處稱為克拉地峽。
另外,泰國的一般大眾習慣將國家的疆域比作大象的頭部,將北部視為「象冠」,東北地方代表「象耳」,暹羅灣代表「象口」,而南方的狹長地帶則代表了「象鼻」。
氣候方面,泰國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常年溫度不下攝氏18℃,平均年降水量約1000毫米。11月至2月受較涼的東北季候風影響比較乾燥,3月到5月氣溫最高,可達攝氏40-42℃,7月至9月受西南季候風影響,是雨季。10月至12月偶有熱帶氣旋從南中國海經過中南半島吹襲泰國東部,但在暹羅灣形成的熱帶氣旋為數甚少且弱。
【主要節日】
泰國的節日有宋干節,又名潑水節(4月13日-15日,泰國最盛大的節日,是泰歷新年,15日開始大規模的潑水活動),博桑傘節(1月清邁,頗受旅遊者青睞),清邁花節(2月4-6日有花車遊行和選美比賽),萬佛節(泰歷3月15日),放生節(2月),大象節(11月第三個周末,東北小城素輦),水燈節(泰歷12月15日,男女青年談情說愛的節日),
【教育】
泰國著名大學
School of Management As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亞洲理工學院
SCHILLER - STAMFORD INTERNATIONAL COLLEGE 席勒—斯坦福國際學院
SRINAKHARINWIROT UNIVERSITY 泰國詩納卡寧威洛大學
Rangsit University 泰國蘭實大學
Thammasat University 泰國國立法政大學
Mahidol University 國立瑪希隆大學
Payap University 泰國西北大學 大學
Thammasat University 國立法政大學 大學
【憲 法】
現行憲法為臨時憲法,於2006年10月1日獲普密蓬國王御准頒布實施。分為國王、公民權利、自由與義務、議會、內閣、法院、新憲法制定、全國大選等39條。
【議 會】
全稱立法議會。2006年9月19日,泰「行政改革委員會」發動軍事政變,宣布暫時接管國家行政權力,廢除1997年憲法,解散看守政府和國會。10月1日,普密蓬國王御准臨時憲法。11日根據臨時憲法任命242名立法議會議員,25日任命米猜·雷初攀為立法議會主席,乍蘭·軍拉瓦尼上將、普乍尼·塔納瓦拉尼(女)為副主席。2007年末,由他信親信沙馬·順達衛領導的人民力量黨在泰國大選中勝出,沙馬·順達衛成為泰國新任總理(兼任防長),內閣36人。2008年9月9日下午,泰國憲法法院判決沙馬在出任泰國總理後主持烹飪電視節目違反憲法,沙馬被立即剝奪總理職務。2008年9月17日泰國人民力量黨副主席頌猜在國會下議院會議上當選泰國總理。
立法議會現代行國會職責,下設24個專門委員會,主要負責審議制定有關法律文件,對政府政策和工作進行監督。立法議會主席兼任國民大會主席,有權任命200名制憲會議委員。
【政 府】
政府由一名總理和不超過35名部長組成。
【行政區劃】
泰國全國共有76個一級行政區,其中包括75個「府」(changwat)與直轄市的首都——曼谷。這76個行政區一般被劃分為5個主要地區,包括北部、東北部、東部、中部與南部地區,每個府都是以其首府(mueang)作為該府的命名。在府底下,又有更小的次級行政區劃,稱為「區」(amphoe)與「次區」(king amphoe),根據2000年時的統計,泰國全國共有795個區與81個次區。至於首都曼谷的次級行政區則與各府的次級行政區在命名上有點出入,稱為「khet」總數達50個。
【司法制度】
屬大陸法系,以成文法作為法院判決的主要依據。司法系統由憲法法院、司法法院、行政法院和軍事法院構成:
憲法法院主要職能是對部分議員或總理質疑違憲、但已經國會審議的法案及政治家涉嫌隱瞞資產等案件進行終審裁定,以簡單多數決定裁決結果。由1名院長及14名法官組成,由上議院議長提名呈國王批准,任期9年。
行政法院主要審理涉及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及地方政府間或公務員與私企間的訴訟糾紛。行政法院分為最高行政法院和初級行政法院兩級,並設有由最高行政法院院長和9名專家組成的行政司法委員會。最高行政法院院長的任命須經行政司法委員會及上議院同意,由總理提名呈國王批准。
軍事法院主要審理軍事犯罪和法律規定的其他案件。
司法法院主要審理不屬於憲法法院、行政法院和軍事法院審理的所有案件,分最高法院(大理院)、上訴法院和初審法院三級,並設有專門的從政人員刑事廳。另設有司法委員會,由大理院院長和12名分別來自三級法院的法官代表組成,負責各級法官任免、晉升、加薪和懲戒等事項。司法法院下設秘書處,負責處理日常行政事務。
【政 黨】
截至2006年12月,共有44個政黨在選舉委員會登記注冊。主要政黨有:
1、泰愛泰黨(THAI RAK THAI PARTY)。1998年7月24日成立。代黨首乍都隆·采盛。秘書長素立亞·曾隆樂吉。執委61人。在全國設有10個黨部。黨員1439,4404人。
2、民主黨(DEMOCRAT PARTY)。1946年4月6日成立。黨首阿披實·威差奇瓦。秘書長素帖·特素班。執委49人。在全國設有194個黨部。黨員407,4792人。
3、泰國黨(CHARTTHAI PARTY)。1982年7月8日成立。黨首班漢·信拉巴阿差。秘書長巴帕·普素圖。執委49人。在全國設有14個黨部。黨員260,0731人。
4、大眾黨(MAHACHON PARTY)。1998年2月10日成立(原名公民黨,2004年7月19日改為現名)。黨首沙南·卡鍾巴薩。秘書長汶樂·蓋布希。執委34人。在全國設有10個黨部。黨員230,4324人。
5、皇家人民黨(ROYAL PEOPLE PARTY)。2006年1月10日成立。黨首沙諾·天通。秘書長素拉蓬· 宋威瑟。執委7人。黨員19萬人。
【重要人物】
普密蓬·阿杜德國王:拉瑪王朝第九世王。1927年12月5日生於美國。曾在瑞士攻讀政治和法律。1946年6月即位,1950年5月5日加冕。重視農業,經常視察農村,贊助實施了土地改革、水利、優良品種培植等多項農村發展計劃。愛好攝影、吹薩克斯管、羽毛球和帆船運動。著有《雨絲》等多首著名樂曲並出版過樂曲專輯。1950年4月與詩麗吉王後結婚,育有子女四人:烏汶叻公主、哇集拉隆功王儲、詩琳通公主、朱拉蓬公主。

『玖』 APEC每個字母代表什麼,這主要是什麼樣的會議,有哪些國家

中文名: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外文名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 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是經濟合作的論壇平台,其運作是通過非約束性的承諾與成員的自願,強調開放對話及平等尊重各成員意見,不同於其他經由條約確立的政府間組織。成立之初是一個區域性經濟論壇和磋商機構,是亞太區內各地區之間促進經濟成長、合作、貿易、投資的論壇,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逐漸演變為亞太地區重要的經濟合作論壇,也是亞太地區最高級別的政府間經濟合作機制。亞太經合組織在推動區域貿易投資自由化,加強成員間經濟技術合作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APEC現有21個成員,分別是中國、澳大利亞、汶萊、加拿大、智利、中國香港、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墨西哥、馬來西亞、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秘魯、菲律賓、俄羅斯、新加坡、Chinese Taipei、泰國、美國和越南。APEC還有3個觀察員,分別是東盟秘書處、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和太平洋島國論壇。

『拾』 首屆亞歐首腦會議何時在泰國舉行

一、亞歐首腦會議產生的背景
亞歐兩大洲都是古代文明的搖籃,對人類的進步和科學文化的發展作出過巨大貢獻,但長期以來聯系相對薄弱。冷戰結束後,隨著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通過對話和合作,促進亞歐兩大洲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日益成為亞歐國家的共同願望。1994年7月,歐盟制定了《走向亞洲新戰略》,主張與亞洲進行更廣泛的對話,建立一種建設性、穩定和平等的夥伴關系。在此背景下,新加坡總理吳作棟於1994年10月提出建立亞歐會議的倡議,得到了有關各方的積極響應。
[編輯本段]二、亞歐首腦會議的發起
1996年3月1日至2日,首屆亞歐首腦會議在泰國曼谷舉行。來自亞、歐兩大洲的25國和歐盟委員會的領導人參加會議。其中,亞洲為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汶萊、新加坡、越南、中國、日本和韓國。歐洲為歐盟15個成員國,即義大利、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丹麥、愛爾蘭、英國、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芬蘭、瑞典以及歐盟委員會。
這是亞歐國家領導人首次坐在一起共商亞歐合作大計,堪稱創舉。會議確定每兩年召開一次首腦會議。各方領導人主要就亞歐兩大洲如何加強聯系與合作進行了探討。會議的主要議題包括亞歐會議的意義,亞歐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合作,亞歐會議的後續行動等。會議最後通過了《主席聲明》。
[編輯本段]三、亞歐首腦會議的宗旨與原則
根據首屆亞歐會議通過的《主席聲明》,亞歐會議的目標是在亞歐兩大洲之間建立旨在促進增長的新型、全面的夥伴關系,加強相互間的對話、了解與合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
亞歐會議進程應遵循以下原則:各成員國之間對話的基礎應是相互尊重、平等、促進基本權利、遵守國際法規定的義務、不幹涉他國的內部事務;進程應是開放和循序漸進的,後續行動應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進行;接納新成員應由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協商一致決定;通過對話增進相互了解和理解以確定優先領域並共同合作。
[編輯本段]四、亞歐首腦會議的合作領域和活動機制
首屆亞歐會議確定的合作領域十分廣泛,主要包括三大支柱:即政治對話、經貿合作、社會文化及其他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政治對話主要涉及亞歐政治與安全形勢,以及聯合國作用和改革等重要國際問題。經貿合作涉及亞歐貿易、投資、金融等領域的合作。社會文化及其他領域的合作包括文化交流、人力資源開發、環保、農業、能源、交通等。
根據首屆亞歐會議達成的共識,亞歐會議的活動主要將以非機制化的方式在多層次上進行。主要有:首腦會議、外長會、高官會、部長級會議、其他後續行動等。
[編輯本段]五、亞歐首腦會議的進展
亞歐會議成立以來,陸續展開了以經貿為重點的一系列後續活動,合作勢頭良好,反映了亞歐經濟上互有所需、政治上彼此借重的戰略需要,並初步形成了以首腦會議、外長會議和高官會議為核心的政策指導和協調機制。
亞歐會議已舉行了五屆首腦會議、經濟部長會議、財政部長會議,六屆外長會議,以及科技部長會議、環境部長會議、移民管理部長級會議和文化文明部長級會議,通過了《2000年亞歐合作框架》、《亞歐貿易便利行動計劃》及《亞歐投資促進行動計劃》,成立了亞歐基金和亞歐會議信託基金,分別負責在文化、學術、人員交流和金融領域開展合作等。此外,亞歐會議還在政治、經濟、金融、科技、環境、司法、文化、教育等領域開展了一系列後續行動。
第六屆亞歐首腦會議於2006年在芬蘭舉行。
[編輯本段]六、亞歐首腦會議擴大問題
首屆亞歐首腦會議召開以來,亞歐許多國家紛紛要求加入亞歐會議。2000年第三屆亞歐首腦會議通過的《亞歐合作框架》正式確定了以下指導原則:亞歐會議是一個開放、漸進的進程,接納新成員應分步驟進行;對每個申請國既要考慮其自身條件,又要考慮其可能對亞歐會議進程做出的貢獻;關於新成員參與的最終決定由所有成員協商一致做出,此前該候選國必須先獲得本地區成員的支持(雙鑰匙原則)。
2004年10月,在越南河內舉行的第第五屆亞歐首腦會議上,斯洛維尼亞等國正式加入,實現了亞歐會議的首次擴大。
2006年,第六屆亞歐首腦會議同意接納蒙古、印度、巴基斯坦、東盟秘書處、保加利亞及羅馬尼亞6個新成員,亞歐會議實現第二輪擴大。至此,亞歐會議成員增至45個。
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將於2008年10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舉行。這是亞歐會議實現第二輪擴大後45個成員領導人的首次聚會。
[編輯本段]七、亞歐會議前景展望
亞歐會議成員國有24.7億人口,約佔世界人口的39%,國內生產總值佔世界總值的一半多(2003年)。作為亞歐兩大洲之間直接聯系的渠道,亞歐會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的成立和發展,大大增強了亞歐兩大洲的直接聯系。亞歐會議自成立以來,根據亞歐領導人的授權,亞歐雙方在政治、經濟、貿易、金融、科技、司法、環境、文化和教育等領域進行了廣泛合作,合作領域不斷拓展,機制逐漸成熟,取得不少成果,推動了亞歐新型全面夥伴關系的深入發展。在當前國際形勢下,進一步加強亞歐在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各領域的協調合作,符合亞歐雙方的共同利益,也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亞歐會議的發展前景將更為廣闊。
第一屆亞歐首腦會議
首次亞歐會議(ASEM)於1996年3月1日至2日在曼谷舉行,亞洲十國和歐洲十五國的國家和政府首腦,及歐盟委員會主席出席會議。出席會議的有義大利政府首腦兼歐盟理事會主席,各國首腦們、其外長,歐盟委員會成員和其他部長。泰國總理主持了這一歷史性會議。
第二屆亞歐首腦會議
1998年4月3日至4日,第二屆亞歐會議(ASEM2)在倫敦舉行。十個亞洲國家和十五個歐洲國家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以及歐盟委員會主席參加了會議。英國首相兼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擔任本屆會議主席。各國外長、歐盟委員會成員以及其他部長隨同首腦們參加了會議。
第三屆亞歐首腦會議
第三屆亞歐會議於2000年10月20至21日在漢城舉行。來自亞洲十國、歐洲十五國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以及歐盟委員會主席出席了會議。法國總統同時也以歐盟理事會主席的身份出席會議。陪同領導人與會的還有各成員國外長、歐洲委員會一名委員及其他部長。此次盛會由韓國總統主持。
第四屆亞歐首腦會議第四屆亞歐首腦會議於2002年9月23日至24日在哥本哈根舉行。亞洲10國、歐洲15國的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以及歐盟委員會主席出席會議。與會的丹麥首相同時兼任歐盟理事會主席。
領導人憶及1996年在曼谷、1998年在倫敦和2000年在漢城舉行的前三屆首腦會議,就共同關心的許多議題進行了廣泛、深入和富有成果的討論。領導人滿意地注意到亞歐會議進程在以往歷屆首腦會議和《2000年亞歐合作框架》確立的原則基礎上所取得的進展。領導人贊賞地注意到,2001年和2002年舉行的外交、經濟、財政、環境和移民等部長會議取得了積極成果並核可這些會議的建議。
第五屆亞歐首腦會議
第五屆亞歐首腦會議於2004年10月6日至9日在越南河內舉行。會議圍繞"進一步振興、充實亞歐夥伴關系"的主題,討論了聯合國改革、國際恐怖主義、非傳統安全威脅、亞歐經貿合作、文化多樣性等問題。會議通過了《主席聲明》、《亞歐會議更緊密經濟夥伴關系宣言》和《文化與文明對話宣言》。
第六屆亞歐首腦會議
第六屆亞歐首腦會議於2006年9月10日至11日在赫爾辛基舉行。亞洲13國、歐洲25國的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以及歐盟委員會主席出席會議。同時兼任歐盟理事會主席的芬蘭總理主持了這次歷史性會議。
領導人憶及1996年在曼谷、1998年在倫敦、2000年在漢城、2002年在哥本哈根和2004年在河內舉行的前五屆首腦會議,在"亞歐會議十周年:共同應對全球挑戰"主題下,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和富有成果的討論。領導人贊賞地注意到,第五屆亞歐首腦會議以來舉行的外交、財政、文化和勞動部長會議取得積極成果,並認可這些會議提出的建議。
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
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於2008年10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舉行。這是亞歐會議實現第二輪擴大後45個成員領導人的首次聚會。
首腦會議的主題為"對話合作、互利共贏"。與會領導人將圍繞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三個領域進行深入討論,包括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問題。會議將致力於擴大和深化亞歐的平等對話與互利合作,創造共贏局面,造福兩大洲人民。
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會標
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會標造型創意來源於中國結,寓含了亞歐合作與和諧的精神。
會標圖案中字元a和e分別是亞洲和歐洲的英文單詞首字母,字元e的金色部分構成漢字「七」,表示會議屆次。會標文字部分中ASEM為亞歐會議英文縮寫,數字「7」亦代表會議屆次,BEIJING2008表示會議舉辦地點和時間。
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於2008年10月24日至2008年10月25日在北京舉行。屆時,亞歐會議45個成員的領導人或代表將出席會議。此間專家認為,亞歐之間在經濟上互有需求,在戰略上彼此借重,在文化上互相借鑒。在當前全球性問題越來越突出的大背景下,亞歐合作的基礎也隨之不斷擴大。
「現在全球性的問題越來越多,所以亞歐合作的基礎在不斷擴大。比如糧食危機問題,能源問題,氣候變暖問題,還有今年比較突出的救災問題和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解決這些全球性的問題,歐洲離不開亞洲,亞洲也離不開歐洲。」上海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歐亞研究所研究員潘光2008年10月16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
本屆亞歐首腦會議的主題是「對話合作,互利共贏」。潘光預計,本次會議將圍繞三個層次的問題進行討論。第一個層次是全球性問題,如糧食安全、救災合作、氣候變化、能源危機以及新近的金融危機等;第二個層次是國際形勢的熱點問題;第三個層次是亞歐地區形勢問題。
潘光認為,在上述議題中,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有可能成為本次會議的熱點問題。與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不同,這次金融危機帶有全球性的特點。不但北美和歐洲的金融市場遭受巨大沖擊,亞洲許多國家也受到波及。
「與1998年倫敦會議上討論歐洲如何幫助亞洲不同,這次會議可能會更多地討論亞歐之間如何互相支持,共渡難關。」他說,「如果歐洲經濟走向衰退,那麼亞洲作為歐洲重要的貿易夥伴,也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比如,受歐元區經濟放緩的影響,中國今年出口增速明顯回落,貿易順差也有所減少。」
此外,潘光認為其他全球性問題,如糧食安全和救災合作等問題也有可能成為會議上的焦點。
「在當前全球面臨糧食危機的背景下,像中、印這樣的人口大國如何解決糧食安全問題,有可能成為中印兩國和其他與會國討論的一個題目。」他說,「目前,中國和印度都開始嘗試在海外建立糧食生產基地。我認為,亞歐國家可以在這一方面開展更廣泛的合作。」
在合作防止和減少自然災害、加強救災能力建設的問題上,亞歐也有廣闊的合作空間。從2004年的印度洋海嘯,到今年中國頻繁爆發的地震災害,數次重大的自然災害使各國逐漸意識到加強國際救災交流與合作、共同提高抗災能力的必要性。
盡管亞歐合作的基礎越來越廣泛,但亞歐會議本身的特點使各成員很難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達成一致,並採取具體的行動。
亞歐會議目前仍然沒有常設秘書處,日常管理和協調主要由亞歐地區各2個協調員負責,因此它是一個鬆散的開放性論壇。會議各成員往往在會議上提出有創意和啟發性的構想,但會議本身很難對此加以落實。
潘光認為,為使亞歐合作更加高效、務實,亞歐會議在未來有可能會設立一個小型秘書處,以便在休會期間落實會議上提出的各種倡議和構想,但目前各成員對此仍有不同看法。
他表示,推動亞歐合作發展的另一個障礙是亞歐會議運作中的不平等問題。雖然1996年曼谷亞歐會議標志著亞歐之間在建立平等夥伴關系這一原則上具有共識,但亞歐會議在實際操作中仍然存在很多不平等因素:如亞歐雙方在成員數量上的差距,以及成員准入機制上的不對稱現象。這也是亞歐各成員要努力解決的問題。
首屆亞歐首腦會議於1996年3月1日至2日在泰國曼谷舉行,標志著亞歐會議正式成立。會議的宗旨是通過加強亞歐兩大洲間的對話與合作,為兩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以建立亞歐新型全面夥伴關系。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21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66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18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2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84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6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1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3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4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