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泰國資訊 » 泰國出家多久可以還俗

泰國出家多久可以還俗

發布時間: 2022-05-06 02:00:37

① 佛教出家還俗

佛學院一般從寺院出家僧眾中招生。
至於出家後,當然能還俗。但一般很少。因為出家的人,大都有堅定的信仰,不然很難下決心出家的。想還俗,辦理了一定手續就可以了。

② 泰國男子一生需要出家幾次,有哪些特殊情況可以不必出家呢

泰國男子一生需要出家一次。通常男子會在20歲以後出家,出家後也能還俗取妻。邪淫、偷盜、殺生及口不為妄語的戒律最不可饒恕。觸犯其中一條,被視為“極惡罪”,必須立馬還俗,再沒有出家的機會。

③ 出家之後能夠還俗嗎

可以的。如果沒有想好最好不要出家,出家是指出世俗之家,有心出家身未出家,有身出家心未出家,還有是身心具出家。但願想好了,心身具出家。

我們生活在比較之中,有黑暗才有光明,有恨才有愛,有壞才有好,有他人和他人所做的事我們才知道自己是誰,自己在做什麼。一切都在比較中才能存在,沒有丑便沒有美,沒有失去便沒有得到。

我們只需要一個我真愛的人和真愛我的人,在一起,我們的人生便圓滿了。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不是名利,不是富足的生活,而是得到真愛。有一個人愛上你的所有,你的苦難與歡愉,眼淚和微笑,每一寸肌膚,身上每一處潔凈或骯臟的部分。

真愛是最偉大的財富,也是唯一貨真價實的財富。如果在你活了一回,未曾擁有過一個人對你的真愛,這是多麼遺憾的人生啊!

生活中的定律是為實踐和事實所證明,反映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的論斷。定律是一種理論模型,它用以描述特定情況、特定尺度下的現實世界,在其它尺度下可能會失效或者不準確。

沒有任何一種理論可以描述宇宙當中的所有情況,也沒有任何一種理論可能完全正確。人生同樣有其客觀規律可循。

一、生活定律 痛苦定律:死無疑是痛苦的,然而還有比死更痛苦的東西,那就是等死。

幸福定律:如果你不再總是想著自己是否幸福時,你就獲得幸福了。

錯誤定律:人人都會有過失,但是,只有重復這些過失時,你才犯了錯誤。

沉默定律:在辯論時,沉默是一種最難駁倒的觀點。

動力定律:動力往往只是起源於兩種原因:希望,或者絕望。

受辱定律:受辱時的唯一辦法是忽視它,不能忽視它時就藐視它;如果連藐視它也不能,那麼你就只能受辱了。

愚蠢定律:愚蠢大多是在手腳或舌頭運轉得比大腦還快的時候產生的。

化妝定律:在修飾打扮上花費的時間有多少,你就需要掩飾的缺點也就有多少。

省時定律:要想學會最節省時間的辦法,首先就需要學會說"不"。

地位定律:有人站在山頂上,有人站在山腳下,雖然所處的地位不同,但在兩者的眼中所看到的對方,卻是同樣大小的。

失敗定律:失敗並不以為著浪費時間與生命,卻往往意味著你又有理由去擁有新的時間與生命了。

談話定律:最使人厭煩的談話有兩種:從來不停下來想想;或者,從來也不想停下來。

誤解定律:被某個人誤解,麻煩並不大;被許多人誤解,那麻煩就大了。

結局定律:有一個可怕的結局,也比不上沒有任何結局可怕。

二、工作定律

安全定律:最安全的單位幾十年沒有得過安全獎(最安全證明你們安全沒有做工作)

需要定律:同樣兩個相同的單位,同樣的辦公費。多少年以後,發生了變化(證明你們單位辦公不需要那麼多的錢)出來反對,這種成功的概論會歸結為零。

評比定律:領導認為誰好,誰就好。(只要領導看你不順眼,再辛辛苦苦地工作也是白費力氣。)

一票否決定律:在一個單位,比如升工資,比如提拔任用,一個人提出來,往往成功的概率最大,而另一個人站

接受教育定律:每個單位都有吊兒郎當不好好乾工作的人。但領導往往在批評這些人的時候,這些人恰恰不在場,於是,便出現了遵紀守法的人,經常接受教育的尷尬局面。

哭鬧定律;那個部門沒有幾個因為經常的哭鬧而得到了實惠,他有什麼理由不經常哭鬧下去。(此定理也適用那些經常在領導面前叫苦叫累的部門)

能者多勞定律:在同一科室里,有的人雖然在其崗,但卻不能勝任本職工作,那他的工作只能由能勝任該項工作的人去代勞。

不平衡定律:年年當先進的部門或個人,一年沒有當先進便想不通;從未當先進的部門或個人,當上先進後便想不到。

少勞多得定律:一般的單位,都分為合同工、(過去稱為正式工)協議工、臨時工等等。拿錢越少的工作量越大,而且越容易被解僱;拿錢越多的越沒有多少事情可干,而且最不容易被解僱。

④ 我已經出家了,我還可以還俗嗎

出家還俗的明解僧
林慈超居士輯錄

有一明解者,俗姓姚,出家後住於京城普光寺,頗有才學,琴詩書畫在當時甚負盛名,但因有此『障』而自傲自大,目無尊長,傲視同儕,飲食不尊戒律,且與俗人無異。

有一次皇上征官。

明解報名應征錄取,因而還俗為官。在脫去袈裟時說:『吾今脫驢皮,生人道去矣。』

置酒請些俗士來飲樂賦詩,他的詩句中有:『一乘本非有,三空何所歸』等語。

上任做官沒有多久,就病死了。

他死後,托夢給他的僧友道:『我因言行怪異,不信正法,走上邪途,所以將生於惡道中去,我現在甚是飢渴,請看在昔日同道的份上,賜我一食好嗎?』

其友夢醒後,嘆息不已,就備了些茶食,到空野中祭之。當夜,夢見他前來致謝,並深表慚愧。

明解又托夢給他的畫工朋友道:『我因不敬信佛法之故,生處惡道,想做點功德,無人可辦,你與我是近友,請把我遺物賣掉,買些紙墨,代我書寫兩卷經吧!』

又說詩,請他畫友記雲:

握手不能別,撫膺聊自傷;
痛矣時陰短,悲哀泉路長。
野風驚晚吹,荒冢落寒霜;
留情何所贈,惟斯內典章。

畫友不易記誦,他復述十八遍方寫而去。醒後,諸僧說知此事。出家不信因果,而且胡作妄為,明解自陷其害,後悔雖遲,但前車之鑒,足為後人驚惕!

⑤ 出家修行幾年、再還俗可以么

佛教的出家

佛教的出家是不分種族、不必再還俗的。佛教允許女人出家。這在重男輕女的古代社會,無疑是破天荒的大事!雖然,佛教對女人的出家,有很嚴格的設限,如要求出家女人執行「八敬法」,同意男人出家後還俗,再出家可經七次,女人卻在出家,經還俗後,就不可再出家了。

不同的出家觀念

同樣在一個國度里,會因修行者的宗教體驗不同,而個別成立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宗教作為;同樣是一個宗教,也因為流傳於不同的國家社會,受到不同的文化影響,而會有不同的理解和作法。

以出家來說,泰國佛教徒的出家觀念,和中國佛教徒的出家觀念,就大為不同。佛教在泰國成為國教,古來泰國人民以能出家為榮,凡是男人,一生中都將出家一次,連國王亦不例外。當家中有人要出家時,家人無不歡喜非常,護送前往佛寺出家。出家後,少數長久出家,多數人於幾月後便還俗。還俗後,則身份提升,被認為已長大,可以當兵服役,被認為已成人了。

正確的出家觀念

世人常把一個人的出家,認為是受到重大打擊,或受了什麼挫折,如失戀、事業失敗、作惡多端悔改,然後才會看破紅塵、遁入空門,晨鍾暮鼓了此殘生。想來多凄涼。歷史小說,近代的電視、電影,都有這些劇情。

出家如果是一時沖動的產物,佛教實在不可能流傳了二千五百多年,還綿綿不絕的擴散到全世界去。所以,信仰佛教而出家者,大多對佛教教理與修行有所認識,絕非一時沖動或盲目。出家不是要逃避現實,而是要面對現實,解決人生最現實的問題:生、老、病、死之苦,消除生命的無明,提升人生的境界。出家並非消極,而是對人生,對生命的一種積極面對。

佛陀並沒有規定出家之後就不可以還俗,無論男女,出家後都可以再還俗;相反的,正因為出家不易,佛陀尚允許男眾出家七次,還俗七次。對男眾的出家,佛陀真是大慈大悲、廣開方便之門了。

為什麼佛陀要如此慈悲、方便呢?相信是看在出家修行的不容易上。

「出家」為什麼不容易呢?出家必須離開世俗種種、斷絕男女欲愛、飲食淡泊,所謂三衣一缽,乞食而活。這是佛世印度出家人的物質生活。這種只求溫飽、毫無享受的出家生活,豈人人都能接受?所以,出家者必須是基於追求生命解脫,重精神甚於物質,才有可能長久出家修行。

⑥ 泰國是佛國 男的都要出家當和尚 還俗

傳統的南傳上座部佛教國家,古時候寺院也是學校,因此小孩子都會去寺廟出家,並且學習佛法,學習語文及各種知識。
現在南傳上座部的國家仍然保留了每個男性都至少要出家一次的傳統,不過大部分是短期出家,也就是出家幾個月或幾年後會還俗,只有其中的極少部分能堅持一直出家。

⑦ 只有泰國人本國人才能剃度出家嗎,外國人可以在泰國出家嗎

佛門的話應該是可也可以出家的,就看泰國泰國人,看他是因為什麼原因而出家。

⑧ 泰國和尚一般幾歲要出家

不一定,通常是在8歲的時候就會出家修行,但是都是短期修行,一段時間後就會還俗。還有就是老年人,要繼續他們的修行而且子女也長大了或者是無依無靠的老人家,而且誠心向佛。他們就會出家。大多數的泰國男子都有出家的!

⑨ 泰國出家需要多久

最短要兩星期時間。

泰王國,是位於東南亞的君主立憲制國家。位於中南半島中南部,與柬埔寨、寮國、緬甸、馬來西亞接壤,東南臨泰國灣(太平洋),西南瀕安達曼海。

公元1238年形成較為統一的國家,先後經歷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原名暹羅。19世紀末,拉瑪四世王開始實行對外開放,五世王借鑒西方經驗進行社會改革。1932年6月,民黨發動政變,改君主專制為君主立憲制。1949年正式定名泰國。

實行自由經濟政策,20世紀90年代經濟發展較快,躋身成為「亞洲四小虎」之一,是世界的新興工業國家和世界新興市場經濟體之一,世界五大農產品出口國之一,電子工業等製造業發展迅速,產業結構變化明顯,汽車業是支柱產業。

旅遊:

泰國廟宇林立的千佛之國,信仰為上的微笑之國;擁有海島、美食和獨特的文化,這是一個天生的旅遊國度。

⑩ 出家多長時間可以還俗,有限制嗎

是在下誤解您的意思嗎?

出家年齡限制和還俗年齡是沒有關系的。出家受具足戒之後,只要20年以上是長老比丘了。

在下見過一個長老比丘都90歲以上,出家已經72年了。這位尊者是斯里蘭卡的三大長老之一。所以您說60歲以後還想繼續在寺院出家,哪裡還會有問題呢?

出家的60歲年齡限制是防止過多的老者來佛教安度晚年,而並非為了學習佛法而來。17歲是法律承認的合法年齡,只要超過17歲就能擁有自己的自主權。

還俗則沒有年齡的限制。

在下是以一般的情況來說,如果是特殊情況,那麼是個人的選擇。20歲就能成為比丘,出家2-5年(年份應該是這樣)後就可以受具足戒了。受具足戒20年就可以算是長老比丘了。在下記得羅侯羅尊者,出家10年以上,一足20歲就受具足戒了。正確的說法是受具足戒才是真正的比丘,但比丘已經成為人們的習慣性稱呼了。不能馬上受具足戒的原因是要考察求出家者的品行。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21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66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18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2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83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6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1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3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4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