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螢火蟲有哪些
① 5厘米巨型螢火蟲現身四川,這是什麼品種的螢火蟲
這是一種巨大的雌光螢科昆蟲,最早發現的時候是1888年,過去分布的地區是泰國和緬甸 ,這個種系在我們中國是首次採集到的,所以工作人員根據它的分類地位和體型特徵,將它的中文名稱命名為巨雌光螢 。這只5厘米長的巨型螢火蟲和我們平常見到的螢火蟲是不一樣的,不僅因為它的外形像是大號的黃粉蟲,還因為這只螢火蟲是生活在土壤里的,並且它是在晚上空氣濕度比較高的時候才會出現,而且它身上有30多個發光點,並且發光的時候光亮不會閃爍,更加獨特的是,它是在地面上活動的。
一、這是一種體型巨大的雌性螢火蟲成蟲根據工作人員的觀察總結,認為這是一種體型巨大的雌性螢火蟲成蟲,之前它被誤認為是大場雌光螢,但是因為大場雌光螢成蟲體長只有2厘米,所以後來將這種體長5厘米的螢火蟲正式歸類為巨雌光螢。
② 為什麼在泰國可以看見螢火蟲的奇觀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螢火蟲每分鍾閃光達120次,並且以相同的節奏。。
在一個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蠟燭發出微弱的光,給屏風上的圖畫添了幾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調。這時,一個孤單的宮女正用小扇撲打著飛來飛去的螢火蟲。
③ 泰國十大必去景點有哪些求推薦。
泰國十大必去景點有:攀牙灣、瑪雅灣、芭東海灘、雙龍寺、湄南河、皇帝島、大皇宮、蘇梅島、華欣、普吉島。比較推薦的是攀牙灣。
一、攀牙灣:泰國南部的攀牙灣是一處風景優美的地方,波光粼粼。呈淡綠色的海灣水面上,石灰岩奇峰怪石星羅棋布,有的從水中聳起數百米。許多岩島看上去像駝峰,有些則像倒置栽種的蕪菁。
四、雙龍寺:雙龍寺是泰國著名的佛教避暑勝地,是一座由白象選址、皇室建造,充滿傳奇色彩的廟宇,傳說有位錫蘭高僧帶了幾顆佛舍利到泰國,高僧們為了怕讓人搶走,便決定將舍利放在白象上,由白象選擇一處可以建寺供奉舍利的福地,白象隨意游盪,便在雙龍寺的現址趴下,人們就建了舍利塔,又由於山路兩旁有兩只金龍守護,所以便叫做「雙龍寺」。
④ 世界上螢火蟲有哪些分類
1、水生螢火蟲:幼蟲大多生活在終年有水水質清澈的山間小水澗。或底層為泥漿的水田裡,包括黃緣螢、黃胸黑翅螢及條背螢;
2、半水生螢火蟲:幼蟲在清澈溪水流過的潮濕駁坎或岩壁上棲息。紅翅螢的幼蟲是唯一的半水生螢火蟲。幼蟲有群居現象。有時會有數百隻共同生活在潮濕岩壁上;
3、陸生螢火蟲:幼蟲通常棲息在陰涼、地面略微濕、山區的落葉間或小草上。有些則在開闊的草地上生活。大部分的螢火蟲都是陸生的,包括: 台灣窗螢、紅胸黑翅螢、紋螢、橙螢、擬紋螢、梭德氏脈翅螢等螢火蟲。
⑤ 專家在四川發現了一隻5厘米巨型螢火蟲,這是什麼品質的螢火蟲
在四川發現的5厘米的巨型螢火蟲是巨雌光螢,它的拉丁學名為Rhagophthalmus giganteus。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螢火蟲,最大的也不過兩三厘米的樣子,而四川專家這次發現的螢火蟲,體型達到5厘米,這也是非常罕見的。
名為Rhagophthalmus giganteus的這種螢火蟲並沒有中文名稱,這次被發現之後被命名為巨雌光螢。這種螢火蟲最早發現於1888年,主要分布在緬甸和泰國這兩個國家。
世界上已知的螢火蟲種類已經達到了2000多種,我國發現的總共有54種。巨雌光螢在我國很少見到,這一次發現後,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為這種螢火蟲命名為巨雌螢蟲,這也是它的第一個中文名稱。
⑥ 螢火蟲有多少種顏色
螢火蟲(英文:firefly)又名夜光、景天、如熠燿、夜照、流螢、宵燭、耀夜等,屬鞘翅目螢科,是一種小型甲蟲,因其尾部能發出螢光,故名為螢火蟲。這種尾部能發光的昆蟲,約有近2000種,我國較常見的有黑螢、姬紅螢、窗胸螢等幾種。
螢科昆蟲的通稱,全世界約2000種,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根據中國幾位專家的統計現發現的種類約有100餘種,再加上未發現的種類,總共有150多種。夜間要發光,可分為水生類和陸生類兩種。體型小至中型,長而扁平,體壁與鞘翅柔軟。前胸背板平坦,常蓋住頭部。頭狹小。眼半圓球形,雄性的眼常大於雌性。腹部7~8節,末端下方有發光器,體內的熒光素和熒光素酶反應後生成的黃綠色熒光。螢火蟲夜間活動,卵、幼蟲和蛹也往往能發光,成蟲發光有引誘異性的作用。幼蟲捕食蝸牛和小昆蟲,喜棲於潮濕溫暖草木繁盛的地方。
⑦ 螢火蟲的生活習性是怎麼樣的
夏日的黃昏,人們常常可以看到,螢火蟲三三兩兩在樹叢中、小河邊,飛來飛去,時隱時現;那綠色的幽光,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閃爍飄動,宛如天上掉下來的星星。
我國古人把這種能發出熒光的小昆蟲,叫做「夜照」。因為螢火蟲飛起來像盞小燈籠,古希臘人就給它取了一個美麗的名字「拉恩皮魯」,意思是「提燈夜遊的詩魂」。我國晉代有個清貧好學的車胤,從小愛讀書,但他家裡很窮,點不起燈,於是,他就用很薄的紗布,做了個小口袋,把螢火蟲捉來放在裡面,晚上便利用閃閃熒光來勤奮讀書。這就是「車胤囊螢」的故事。
螢火蟲是惹人喜愛的。西印度群島的居民夜間在叢林中赤腳行走時,常把一種大而光亮的螢火蟲縛在足趾上,用以照亮前進的道路;巴西的少女像戴花一樣,將這些漂亮的「小燈」系在頭發上;日本有個螢火節,節日那天許多人在湖上盪舟,在歡笑聲中紛紛把籠中的螢火蟲放出,與繁星爭輝。
在我國南方的山洞裡,有時人們會看到螢火蟲發光的動人場面。山洞穹頂,千百萬只螢火蟲發出金銀線似的亮絲。如果走進山洞的人說話聲音太大,或猛擊幾下洞壁,驚擾了螢火蟲,頃刻間光亮即逝,好像關了電門一樣。停了一會兒,看到危險過去,螢火蟲又一個接一個燃亮了自己的小燈,猶如晚上城市點起了萬家燈火,整個洞頂很快又被照耀得亮閃閃的。
螢火蟲約有1500種,它們發出的光各不相同:有淡綠色、淡黃色的,也有橘紅色和淡藍色的。有的每回陸續發3 次短暫的淡黃色光,有的發5 次橘紅色光,每兩次的間隔為2 ~10秒種。西印度群島的扁甲螢能夠發出相當強的光,1898年,美軍在古巴作戰,著名的哥加斯醫生為傷兵施行手術時,突然燈滅了,結果他依靠一瓶扁甲螢的光亮,成功地完成了手術。據估計,37~38隻扁甲螢所發出光的強度,大約相當於一支蠟燭發出的光的亮度。
牙買加的螢火蟲「燈火」燦爛,它們群集在棕桐樹上時,整棵樹就像淹沒在一片火海之中。聚集在泰國沿河一帶紅樹林上的雄螢,每分鍾閃光120 次。它們成千上萬只一起閃亮,又一起熄滅。船在河上劃行。就好像遇上了陣陣閃電,一會兒四周漆黑一片,一會兒卻亮如白晝。
科學家通過研究揭示了螢火蟲發光的奧秘。原來,螢火蟲的尾部有個發光器,裡面的熒光素,在熒光酶的催化下和氧化合,會發出熒光。熒光素和熒光酶的比例不同,發光的顏色就不一樣。進人發光器的氧氣數量的不同,會使發出的幽光亮度不同。雌螢的發光器在腹部的後3 節上,發光部分稍大,前2 節成闊帶形,後1 節有2 個小點子。
而雄螢的發光部分較小,只有尾部末節的2個小點子。
螢火蟲黑夜發光,白天是不是也發光呢?可以做這樣一個實驗:在黑暗中,螢火蟲發出了光亮;這時用非常細的一束光線照射在螢火蟲的眼睛上,剎那間,螢火蟲的小「燈」熄滅了。可見,螢火蟲在白天是不發光的。
螢火蟲為什麼要發光呢?實際上,這是它們之間在進行「對話」。這個秘密是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的動物學家勞德埃博士發現的。勞德埃博士是一位研究昆蟲行為的專家,他鑽研螢火蟲的發光現象長達18年之久,跑遍了世界上許多有螢火蟲的國家。
勞德埃博士發現,同一種雄螢和雌螢之間能用閃光互相聯絡。有一種雌螢會按很精確的時間間隔,發出「亮、滅、亮。滅」的信號,這是告訴雄螢:「我在這里。『」雄螢得知這個信號後,就會用「亮——滅、亮——滅」的閃光回答:「我來了。」同時向雌螢飛去。它們不斷地用這種「閃光語言」保持聯系,直至雌雄相會。
如果你不信的話,不妨到夏夜的郊野去試驗一番:用手電筒一明一暗,發出閃光,雄螢接到閃光信號後。也許真會向你飛來,前來「赴約」呢!
英國的夜螢,只有雌的能發光,雄螢雖然不能發光,卻能理解雌螢的閃光語言。義大利的舞螢,雌的數量比雄的少。雌螢常常把草叢當做洞房,像女王那樣坐在那裡,發出一道道光彩,召喚雄螢。一段時間以後,每個「女王」
的身邊都會出現一隊追求者。它便從中選擇一個如意郎君,作為自己的伴侶。
有趣的是,有些雄螢在用閃光語言向雌螢傾訴衷腸時,一旦發現情敵,會用雌螢的閃光信號把對方引開,或者乾脆模仿捕食螢火蟲的動物發出的閃光,把不速之客嚇跑。有一種雌螢能模仿其他種類雌螢的閃光語言,把那些螢火蟲的雄性愛慕者吸引過來,統統吃掉。明白了雌螢的貪饞本性後,同種雄螢便將計就計:模仿可吃的螢火蟲的閃光語言,將雌螢誘騙到自己的身旁。
勞德埃博士又發現,有些螢火蟲還能用光亮的不同顏色傳遞信息。南美洲有一種螢火蟲,身上有兩盞「燈」:頭上的是紅「燈」,長在尾端的是綠「燈」。當四周環境安寧,沒有危險的時候,它點亮紅「燈」,向同伴們報告太平無事;當附近出現敵情或其他危險時,它便熄滅紅「燈」「,點亮綠」燈「,向同伴們發出警報:這里有危險,趕快離開!
在掌握了螢火蟲的閃光語言以後,有的科學家開始用電子計算機模仿螢火蟲的應答反應,設法與螢火蟲「通話」。
一旦獲得成功,人們就可以揭示螢火蟲各種行為的奧秘,進而指揮螢火蟲的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