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荔枝怎麼吃
① 應該怎樣吃水果才最科學
1、注意控制好量
不管是哪種屬性的水果,都要控制好量:寒性水果攝入過多引起胃寒、拉肚子;熱性水果容易造成上火;即便是溫性的水果,攝入過多會導致營養不均衡。胃的容納量是一定的,過多攝入水果也會導致主食、蛋白質等其他營養素攝入較低。
比如:每天吃橘子不能超過3個;成年人最好一天不要吃超過半斤的櫻桃;芒果性熱不建議多次,每次1-2個足以。
2、注重水果搭配
其實水果也是可以「寒熱搭配」的,比如榴槤吃多了上火,最好的辦法是搭配吃山竹。山竹素有「水果王後」之稱,特點是清熱去火,泰國人在吃榴槤後常有吃些山竹的習慣。
3、注意吃的方法
比如:吃荔枝時最好准備小半碗淡鹽水,剝掉荔枝皮後,把荔枝在鹽水裡浸泡一下再吃,能起到降火的功效;另外菠蘿也最好用鹽水泡上半小時再吃。
4、根據體質來吃
實熱體質的人多吃一些寒性的水果;
虛寒體質的人注意多吃一些溫熱的水果。
寒熱不同,吃水果也要看體質
寒性水果:解燥熱
寒性水果屬於偏寒性的,有助於解燥熱、清熱火,對於面紅目赤、牙齦腫痛、口乾渴、小便短赤、大便燥結、舌紅苔黃燥等實火病症,有很好的緩解效果。
適宜人群:實熱體質
一般來說,實熱體質的人夏天代謝旺盛,交感神經占優勢,出汗多,經常臉色通紅、口乾舌燥、易煩躁、容易便秘,夏天特別喜歡吃涼東西。
另外,腸胃功能不好的老人和孩子,不太適合吃寒涼水果,如果真的很想吃,可以在午飯後、晚飯前,少吃一點,不可過量。
溫性水果:最養人
溫性水果比較和平,適用大多數人食用,有一定養人的作用!一般屬溫性的水果可以多吃一些。
適宜人群:各種體質
溫性水果比較溫順,寒底、熱底人吃都不會有劇烈反映,這類水果適合各種人食用。
熱性水果:補虛寒
這類水果有溫熱補益的作用,祛寒補虛、消除寒症,增加人體熱量,促進人體的能量代謝。
適宜人群:虛寒體質
對於虛寒體質的人來說,他們氣虛脾虛,基礎代謝率低,體內產生的熱量少,四肢即使在夏天也是冷的。
相比較而言,這類人群的面色比常人白,而且很少口渴,也不喜歡接觸涼的東西,包括進空調房間。所以,這些人多吃些溫熱的水果無疑是補寒妙法。
② 紅毛丹又叫毛荔枝,那它和泰國荔枝,番荔枝有什麼差別不
紅毛丹比較多毛 而且有點酸味 而荔枝沒酸味也沒有毛 但吃法是一樣的剝皮吃
③ 水果里由泰國荔枝嗎
泰國進口極品荔枝,果肉瑩白,味甜微酸,堪稱果中佳品。
④ 泰國荔枝與毛荔枝的區別
番荔枝1紅毛丹21外表:類似荔枝殼,但鱗片較大,卵形,淡綠色2外表:呈鮮紅色,略有青色,果殼上的毛發柔軟堅韌1科屬:番荔枝科番荔枝屬2科屬:無患子科韶子屬1口味:清甜2口味:較荔枝略酸1大小:與石榴相近2大小:和普通荔枝大小無異1食用方法:切片,與食西瓜類似2食用方法:剝去外殼,吃果肉
⑤ 關於荔枝
荔枝(學名 Litchi chinensis)是中國南部出產的一種亞熱帶果樹。荔枝是華南的重要水果農作物,每年產量超過一百萬噸。
[編輯]植物學特徵
樹可高達16米,樹葉互生,復葉,12到15厘米長。小葉細長,上表面綠色有光澤,頂端成尖角突出。圓錐花序,長有細毛。花小呈綠色。果子是像葡萄一樣一串一串掛在樹上,一般是一寸左右的圓球形狀,外邊是薄薄的紅色硬殼,裡麵包著白嫩透明的果肉,中心是深棕色的核。
[編輯]歷史
中國的古籍中荔枝最初作"離枝"。一般相信荔枝是源自中國南部的野生森林。公元三世紀時張勃著的《吳錄》有 "蒼梧多荔枝,生山中,人家亦種之" 的記載。蒼梧便在今日的廣西境內。現在廣東,廣西及海南的原始森林中仍然可以找到野生的荔枝樹。又《西京雜記》所載,公元前二世紀漢朝劉邦稱帝時,南海尉趙佗以荔枝進奉。公元一世紀的《民物志》,三世紀的《廣志》中,荔枝都是作為嶺南物產登錄。由此可見,荔枝在中國南部的栽種和生產已有二千年的歷史。
在今日的中國,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四川,雲南及台灣都有種植荔枝,大約是從北緯18度至北緯28度都有。中國以外很多國家亦有種植,近者東南亞大部份國家如越南,泰國等都有荔枝出產,遠者地球另一方的美國佛羅里達州及加利福尼亞,及澳洲的昆士蘭亦有引入荔枝栽種。
[編輯]保存
未經保存處理的荔枝有「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四日色香味盡去」的特點。荔枝的保鮮相對較為困難。傳聞唐代唐明皇為搏楊貴妃一笑,從嶺南(亦有說是四川)把荔枝送到長安,為了保存荔枝的色香味,要把整棵荔枝樹砍掉然後以快騎驛送。現代一般常用的保存方法是挑選易於保存的品種,以低溫高濕(攝氏二至四度,濕度90%至95%)保存。亦有配合使用氣調,降低氧氣比例以減慢氧化;或配合葯物來殺菌防腐。
新鮮的荔枝每年五月開始上市,七至八月是最當造的時節。產地附近的城市經常可以買到剛剛摘下來的新鮮荔枝。至於離產地較遠的地方,便只可以買到冰凍過的。荔枝罐頭也非常流行,一般是去殼去核,泡在淡糖水裡。味道和新鮮度差的很遠,經常用來作冷飲或甜點。
[編輯]種類
荔枝有多個品種,當中桂味,糯米糍是上佳的品種,亦是鮮食之選;掛綠更是珍貴難求的品種。「羅崗桂味」,「筆村糯米糍」及「增城掛綠」有「荔枝三傑」之稱。
掛綠:因外殼四分微綠六分紅,每個都有一圈綠線而名。據《廣東新語》說,掛綠「爽脆如梨,漿液不見,去殼懷之,三日不變。」當中增城掛綠歷來都是皇帝的貢品。據聞乾隆年間,增城人因為不堪每年納貢之擾,把百棵掛綠砍掉,只存一棵母樹現仍存在增城荔城街掛綠園,稱」西園掛綠」。西園掛綠每年仍有結果,2001年便有一顆西園掛綠荔枝,在拍賣會中創下」最貴水果」的世界紀錄。
桂味:特點是有桂花味,肉爽而清甜。果皮淺紅色,皮上的裂片峰尖刺手,皮薄而脆;核有正常發育的大核,亦有退化的焦核。桂味中有一種叫」鴨頭綠」,有墨綠色的斑片,是特佳的品種。
糯米糍:特點是肉厚,多汁,濃甜如蜜。果皮鮮紅,皮薄,皮上裂片無峰尖。核小,更有退化成無核的。
其他常見的主要荔枝品種還有:
三月紅:是最早熟的品種,每年五月左右就會上市。
妃子笑:較早熟的品種,皮淡紅。傳說當年唐明皇為搏楊貴妃一笑,千里送的荔枝就是妃子笑。
懷枝:傳聞古時有尚書路過嶺南,把鄉親送的荔枝入懷中,故名。
黑葉
白糖罌
白臘
玉荷包:結果碩大,肉厚核小。
[編輯]營養
荔枝果肉中含糖量高達20%;每一百毫升果汁中,維生素C含量最高可達70毫克,此外還含有蛋白質、脂肪、磷、鈣、鐵等成分。
不過荔枝火氣很大,有些人吃多了會爛嘴巴或流鼻血。廣東人有一句話,「一把荔枝三把火」。本身火氣大的人吃了十來個就會有反應。民間流行的解決方法是喝適量的淡鹽水或蜜糖水。
[編輯]文學上的荔枝
荔枝常見於文學作品之中。
晚唐詩人杜牧《過華清宮三絕》詩有:「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說的是唐明皇為搏楊貴妃紅顏一笑,不惜勞師動眾,千里送荔枝的事。
唐·白居易《荔枝圖序》:「荔枝生巴峽間,樹形團團如帷蓋。葉如桂,冬青;華如桔,春榮;實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實過之。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蘇東坡在宋哲宗紹聖年間被貶嶺南,在紹聖二年第一次吃到荔枝。以後多次在他詩詞內提到荔枝,當中以「羅浮山下四時春,蘆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最為著名,亦足見他對荔枝的喜愛。
宋·宋徽宗趙佶《宣和殿荔枝》:「密移造化出閩山,禁御新栽荔枝丹。玉液乍凝仙掌露,絳苞初結水晶丸。酒酣國艷非朱粉,風泛天香轉蕙蘭。何必紅塵飛一騎,芬芳數本座中看。」
明·徐勃《詠荔枝膜》:「曾向忠州畫里描,胭脂淡掃醉容消。盈盈荷瓣風前落,片片桃花雨後嬌。」
明·文徵明《新荔篇》:
「常熟顧氏自閩中移荔枝數本,經歲遂活。石田使折枝驗之,翠葉芃芃,然不敢信也。以示閩人,良是。因作《新荔篇》命璧同賦。
錦苞紫膜白雪膚,海南生荔天下無。
鹽蒸蜜漬失真性,平生所見唯萎枯。
相傳尤物不離土,畏冷那得來三吳。
顧家傳來三四株,桂林翠幄森森殊。
遠人無憑未敢信,持問閩士咸驚呼。
還聞累累生數子,絳綃裹玉分明是。
未論香色果如何,只說形模已珍美。
千載空流北客涎,一朝忽落饞夫齒。
白圖蔡譜漫誇張,文飾寧如親目視。
飽啖只於鄉里足,鮮嘗漸去京師邇。
不須更作嶺南人,只恐又無天下痏。
朝來自訝還自疑,事出非常有如此。
雖雲遠附商船達,不謂滋培遂生活。
始知生物無近遠,故應好事能回斡。
卉物聊佔地氣遷,造化竟為人事奪。
仙人本是海山姿,從此江鄉亦萌櫱。
由來沃衍說吾鄉,異品珍嘗曾不乏。
不緣此物便增重,無乃人心貴希闊。
福山楊梅洞庭柑,佳名久已擅東南。
風情氣味不相下,稱絕今兼荔枝三。」
⑥ 泰國荔枝怎麼吃
你說的應該是那種綠色或者褐色皮的番荔枝吧,它們只要你捏起來覺得軟軟的,那個果蒂很容易扯下來的時候就用刀子切開,用勺子挖來吃就可以了
⑦ 荔枝都有哪些種類,哪種口味最好吃
今天小編帶你去了解一下荔枝有哪些品種,快和我一去去看看吧!
3.掛綠
果蒂帶有一綠豆般的小果粒;蒂兩側果肩隆起,帶小果粒側稍高,謂之龍頭,另一邊謂之鳳尾。外殼四分微綠六分紅,每個都有一圈綠線而名。果肉細嫩、爽脆、清甜、幽香,特別之處是凝脂而不溢漿,用紗包裹,隔夜紙張仍乾爽如故。 其果肉如凝脂、晶瑩清脆、吃起來無渣,比普通荔枝肉多、汁多、更甜。無核荔枝無核率超高,達99.99%,果實大小如乒乓球,嫣紅色的皸裂果殼,紫綃般的軟膜包裹在果肉上,彈Q的果肉宛若凝脂,承載著隨時可能綻放的果汁與沁人心脾的清香。一口咬下去,頓時噴湧出濃郁的汁液,清甜中保留了荔枝的自然微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