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有哪些反對黨
① 2013泰國反政府示威活動的社會評價
2013年11月26日,英拉在國會面臨不信任投票動議。泰國國會議員已對此動議展開了為期兩天的辯論。英拉28日輕松贏得不信任投票,反對黨的彈劾動議以失敗告終。
上議院
2013年11月11日深夜執政黨為泰黨提交的特赦法案被泰國國會上議院全票否決。
執政黨
為泰黨向反對黨提出邀請,希望反對黨能夠派代表與政府共同探討解決政治分歧的途徑,以對話代替集會示威,並表示政府願意傾聽反對派的訴求。
英拉2013年11月26日強調,集會示威者佔領了部分政府部門,並且導致這些部門斷水斷電,擾亂了政府的正常運作,威脅到了國家及民眾的安全。所以,她宣布,在泰國的曼谷全城實施國難安全法,她說政府將採取和平的方式恢復這些被佔領地區的正常秩序。
英拉表示,佔領財政部預算局是錯誤的,違背了集會組織方此前不佔領政府部門的承諾,將給國家造成損失並影響雙方互信。她希望反對派停止集會,在國會內部解決政治分歧,而她不會辭職或解散國會。
2013年11月26日,英拉在前往議會前再次要求示威者停止佔領政府機構,「每一個人都必須遵守法律,而不是用暴民政治來推翻法治的權威。」
2013年11月30日,英拉在新聞發布會上重申,政府不會對示威者動武,將以和平方式結束混亂。她同時勸告紅、黃兩派保持克制,不要捲入暴力沖突。
泰國總理英拉12月2日發表全國講話,拒絕了敦促其下台的反對派示威者的要求,暗示自己絕不會辭職,並表示將會盡快重建泰國安寧。
2013年12月9日上午,英拉通過電視講話說,在與泰國各黨派進行協商後,她已經提交要求解散下議院的皇家法令,並將盡快重新舉行選舉。
英拉政府也將於15日舉行全民論壇,討論政治危機局勢,邀請各政黨、商界、法律專家及學者共同探討國家出路。英拉表示,希望在明年2月2日大選前找出共同的意見。
看守政府總理英拉21號發表電視講話,呼籲在選出新一任政府和國會後,立即成立一個改革委員會,進行全面改革; 委員會將由各黨派、政府部委及重要政治團體等組成,需在兩年內建立一個長期的國家改革機制。
當天英拉住所大門緊閉,院內很安靜。英拉當天上午乘火車赴廊開府,並在廊開府視察一些投資項目,多名看守政府部長與她同行。在這個素以「紅衫軍」大本營著稱的東北部地區,氣氛與曼谷截然不同,英拉的到來受到支持者的熱烈歡迎。
據泰國媒體報道,英拉當天在火車上通過平板電腦收看在她曼谷住所附近的集會情況。英拉承認對集會感到擔心,但她表示家人都不在家,相信不會有什麼危險情況發生。
警方
泰警方指出,示威者佔領預算局等政府部門的行為違反刑法,素貼等集會領導人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泰國警方2013年11月26日向法院提出逮捕素貼的請求,法院隨後批准了逮捕令。
22日當天警方派出了約1000名警力在英拉住所附近維持秩序。當天下午,示威者突破了英拉住所附近的兩道警方防線,到達住所大門前。示威人群吹著口哨並揮舞著泰國國旗,高呼「英拉滾出來」。吹口哨是此次長達數周的示威活動的象徵。
反政府示威者22日在曼谷掀起又一輪集會高潮,據警方提供的數字,共約27萬人參加。反政府集會領導人素貼當晚在集會現場講話時表示,如果英拉堅持不辭職並不推遲大選,示威者將首先封鎖街道阻止大選登記,還將在大選當天封鎖全城阻止投票。
反對者
2013年12月1日,反政府示威者和當地警察於總理府前爆發嚴重沖突,造成60餘人傷亡,而示威者更誓言在2日繼續遊行反抗,推進「人民政變」運動以推翻泰國總理英拉政府。抗議者同時將1日確立為「勝利日」。
泰國反政府抗議群體領導人、前副總理素帖於當地時間3日宣布,取得此次抗議活動的局部勝利。
素帖稱,「今天我們可以慶祝我們的勝利,但這是局部的勝利。只要英拉政權還是完整有效的,我們的抗爭就將繼續。」
抗議團體的領導者們在曼谷拉達蒙(Rajdamnoen)集會地點宣布勝利,並稱其長時間與政府的抗爭已經被公眾和政府所接受。另外的集會地點也傳來勝利的宣言。抗議者們呼籲全國民眾都走出家門,一起來慶祝此次勝利。
素帖稱,假如英拉宣布辭職,那麼她的妹妹還能接管總理職位,而她若要解散國會,其黨派成員還能通過其他任何手段重返政壇,更為關鍵的是,前他信政府的成員已經可以重返泰國政壇。
素帖還稱,「直到一切重歸有序,我將退出政壇。而我本人所有的東西都已打包好了,也就是說我將不再從政。」
示威者領導人素貼再次要求軍方抵制英拉政府,其他各界代表也表達了各種不同的結束政治僵局的想法。泰國武裝部隊司令塔納薩拒絕素貼尋求軍方支持的要求,強調軍方的行為必須遵守法律。
泰國特別案件調查廳決定凍結包括素貼在內的18名反政府集會領導人的銀行賬戶和用於接收支持者募捐的公共賬戶,並向他們發出傳票,指控他們犯有煽動叛亂罪。調查廳要求他們於本月26-27日赴調查廳報到。
「先改革、再大選」,還是「先大選、再改革」,或者兩者同時進行,成為各派爭論的焦點,而政府與示威者之間的對話是解決爭端的關鍵。雖然進展緩慢,但是在泰國社會,已經形成共識――必須進行對話和改革。
當天有更多反對派示威者在曼谷集結,反對派領導人素貼呼籲民眾在22號掀起新一輪集會示威高潮,以繼續對英拉施壓,要求臨時政府交權並推遲大選時間。素貼計劃在曼谷設立十多個集會舞台,號稱將有200萬至300萬名民眾參加集會。而看守總理英拉就發表電視講話,呼籲明年大選後,立即建立改革委員會。
按照集會組織者的要求,在英拉住所附近集會的示威者中大部分為女性,但幾百名盛裝打扮的泰國人妖(變性人)也加入了集會隊伍。泰國素貼17日呼籲女示威者在22日集會中發揮「女人力量」要求英拉下台,她們稱「我們需要女志願者。我們只要女人,人妖就不用來了,因為這是女人之間的事。女示威者們會獻花給英拉,然後要求她保留尊嚴,自動提交辭呈。」
示威者要求英拉辭職,同時要求大選延期,並首先實現國家全面改革。同時,至少11萬名泰國示威者22日在曼谷聚集,舉行了一次旨在推翻該國總理的大規模集會,這導致曼谷中心區域在主要反對黨宣布抵制大選一天後陷入癱瘓。
反政府示威者當天凌晨出發前往泰日體育場,並且分頭聚集在六個入口。登記工作8時30分開始,截至記者發稿時只有9個政黨進入體育場並向選舉委員會提交了候選人名單,而26個政黨因無法進入體育場來到附近警局報案。
示威活動領袖「人民民主改革委員會」秘書長素貼堅稱,2014年2月2號不會有全國大選。目前已遭警方通緝的素貼聲稱,如果政府執意推進大選,屆時將號召全國性示威遊行,讓民眾包圍並癱瘓所有投票站。
高等學院
泰國26所大學於2013年11月11日發表聯合聲明,請政府推出解決國家問題、防止暴力事件發生的相關措施,同時呼籲所有各方避免一切形式的暴力事件發生。
軍方
軍方表示將在12月5日國王生日之後舉行會談,討論如何解決面臨的困境。12月5日是泰國國王普密蓬86歲的生日,也是泰國的重要節日。根據泰國傳統,這一天都要在歡樂的氣氛中度過,據了解,有部分示威者准備去泰國華欣為國王慶祝生日。
其它團體
民主黨在泰國下議院擁有約1/3席位。當地媒體稱,民主黨是否參加大選對泰國局勢發展十分重要,如果民主黨抵制此次選舉,可能導致大選無效。2006年,他信解散議會後大選失效,最終引發政治突變。
為泰黨當天就發表聲明,承諾如果贏得大選,將立即組織進行國家改革事宜,預計用1年左右時間完成改革,之後會盡快將權力還給人民。
為泰黨黨首乍魯蓬當天凌晨4時抵達體育場,並且提交了候選人名單,看守政府總理英拉是名單上的頭號候選人。選舉委員會目前已對名單上的全部125名候選人完成資料核查工作。
泰國家人權委員會
泰國家人權委員會21日發表了一份包括3項內容的聲明,聲明對22日反政府群體將要舉行的抗議示威活動表示關切,聲明呼籲抗議群體領導人和看守政府竭力防止暴力事件的發生。
該聲明呼籲「君主立憲制下完整民主制度人民委員會」群體和其他反政府組織,其抗議示威活動必須以和平的方式進行;看守政府亦須禁止使用武力對付示威者,並確保示威者的安全。
紅衫軍
「紅衫軍」支持的為泰黨目前正在加緊招兵買馬,緊鑼密鼓地籌備大選。12月9號國會解散後,執政黨陣營中一些小黨黨員紛紛投靠為泰黨。英拉本人常駐泰北家鄉,輾轉北部、東北部,在各地展開拉票宣傳。英拉所到之處,依然受到 「紅衫軍」的熱烈歡迎和追捧。 秦剛:中方對泰國當前局勢表示關注,作為友好的鄰邦,中方衷心的希望泰國有關各方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解決分歧,避免局勢進一步動盪。泰國的穩定不僅符合泰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於地區的穩定與繁榮。
東南亞問題專家許利平:雙方進入了關鍵時刻,因為馬上國王生日就要到了,作為政府一方,英拉要迫切收拾殘局,使秩序恢復穩定,今天下午,可能軍方要在主要街道進行國王生日慶典的演練,所以要進行清場。第二,反政府遊行示威群眾想在國王生日前有一個結果,看這個結果是很難拿到了,所以雙方面臨一個強硬對峙時期。
在國王生日之後,很可能反政府示威還會繼續,因為英拉並沒有滿足反政府示威群眾提出的政治訴求,英拉認為,他們的政治訴求是不合法的,所以雙方妥協的餘地很小。英拉政府未來可能做的,第一是打國際牌,因為美國政府、印度尼西亞政府明確表示支持英拉政府合法,這對英拉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支持。第二,如果沖突不斷升級,存在軍方介入的可能,軍方在國王生日之後要進行會談,對未來的局勢做一個研判,因為泰國政政經歷了這么多年的動盪,普通老百姓已經非常反感街頭政治,所以和平解決是適合泰國的方案,也是對英拉政府的嚴峻考驗。
泰華農民研究中心主任召瓦對本報記者表示,2013年年末泰國內消費和對外出口等持續放緩,將導致第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幅僅達1%,全年總體經濟增長僅為3%。如果政治紛爭長期拖延,2014年泰國經濟增長可能低於2013年水平。
泰國國家行政學院政治系教授派汕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目前局勢正向著緩和的方向發展,各方進入展開對話、尋求妥協階段,相關各方積極舉辦各類對話平台就是一個好的跡象。」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稱,英拉領導的為泰黨在上次大選中取得大勝,如果明年2月大選能夠舉行,預計她的政黨仍將獲勝。
法新社一名在現場的記者稱,盡管總理英拉正在泰國別處視察,但22日早些時候有數千人---主要為女性---在警方的嚴密防守下聚集在英拉位於曼谷郊區的住所外。
分析人士說,在這個自1932年以來已發生18起成功或未遂政變的國家,素貼的訴求受到強大幕後力量的支持。民主21日宣布抵制大選一事支持了素貼的行動。
② 泰國的社會制度是怎樣的
君主立憲國家,類似於英國,日本!
③ 請問泰國現在有幾個黨派
現在泰國有2個黨派
④ 為什麼泰國人要反政府了呢
反對黨為泰黨對於失去政權心存不甘,主要執政黨人民力量黨解散後,大部分成員轉入為泰黨。為泰黨目前仍是議會內第一大黨,在議會內的席位超過民主黨。而以民主黨為首的執政聯盟中黨派眾多,有的直接來自一直與民主黨為敵的原人民力量黨。民主黨如果不能維持執政聯盟的穩定,將很可能在議會內受制於反對黨。另外,泰國還將在明年1月份舉行議員補選,將選舉產生29個下議院議席,
⑤ 2013泰國反政府示威活動的歷史
執政的為泰黨議員沃拉差提出的特赦法案(主要內容是特赦曾因參與政治集會而被法律制裁的民眾),然而,這一法案引發反對黨和反對派組織的強烈不滿,他們認為這有利於前總理他信回國並洗脫罪名。作為他信的支持者,「紅衫軍」支持特赦法案的通過,他們正在動員數十萬支持者從全國各地進入曼谷,與反政府示威者形成對峙。這更加劇了人們的擔心,即和平集會可能由於個別事件和個別人的過激行為而演變成暴力沖突,甚至觸發新一輪政治動盪。「紅衫軍」領導人乍都篷曾向英拉政府發出警告說,如果為泰黨繼續拖延在國會推動特赦法案的時間,全國數以百萬計他信的支持者將對其失去信心,在下次大選中不再會投為泰黨的票。
2013年8月
2013年8月1日~10日,為應對可能出現的緊張局勢,泰國政府在曼谷三個區實施國內安全法,包括封閉總理府、國會大廈附近區域以及一些道路,並對這三個區內「一切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採取預防和制裁措施。
2013年8月2日晚,英拉發表電視講話,邀請議會、各政黨組織、獨立機構、私營部門、學術界等的代表組建一個「政治改革大會」,就特赦法案等議題展開討論,以對話協商的和平方式尋求國家和解,保證國家未來的和平與穩定。
2013年8月4日,反對黨和反政府組織對英拉的對話呼籲並不認同,其中最大反對黨民主黨黨首、前總理阿披實表示,撤銷審議特赦法案是一切對話的基礎。如果議會繼續一意孤行,反政府集會形勢恐將升級,而政府需對一切可能發生的沖突負責。
2013年8月4日~5日,為阻止該法案的通過,由幾名退役軍官領導的「推翻他信政權人民軍」等反政府組織在曼谷集會,喊出「抵制國會審議特赦法案」,「推翻他信控制下的政權」等口號。他們的這一主張得到了「彩衫運動」、「綠色政治組織」等反政府組織的響應。
2013年8月7日上午,數千名反特赦法案人士在泰國國會大廈附近集會示威,抗議特赦法案的審議。全副武裝的防暴警察在國內安全法保護區內與示威者形成對峙,當天未發生暴力沖突事件。
2013年8月8日,泰國國會對特赦法案草案進行一讀投票,草案最終以300人贊成,124人反對,17人棄權的結果獲得通過。
2013年8月9日,泰國總理府秘書素拉南說,鑒於首都曼谷局勢基本穩定,總理英拉決定提前解除國內安全法狀態。
2013年11月
2013年11月11日,在國會上議院否決了備受爭議的特赦法案後,泰國政府所受壓力減輕。分析人士指出,這一否決徹底卸掉了總理英拉背負在肩的特赦法案包袱,同時也讓反對派失去了攻擊政府的一大口實,有助於政府擺脫多方攻擊。英拉多次呼籲示威者停止集會,以維護外國人到泰國投資、旅遊的信心。
為了保證集會和平進行和維持正常社會秩序,泰國警方共部署了61個連的警察,保護包括外交部、駐外使館在內的重要場所,還在曼谷相關地區設立了307個安全檢查站,對進出人員和車輛進行安全檢查,以防止有人將武器等危險物品帶進集會場所,並借集會之名煽動暴力。
同日,示威活動領導人素帖呼籲全國民眾在13日至15日期間罷工、罷市、罷課。但是,朱拉隆功大學政治系教授龐通表示:「民間的響應不大,因為沒有太多人願意因示威影響自己的學業和工作。」
2013年11月24日,泰國前民主黨議員素貼在曼谷民主紀念碑附近發起大規模反政府集會。素貼當天表示,泰國的貪污腐敗及社會分裂都來源於「他信政權」,為使泰國實現真正的民主必須徹底清除這一政權,解散英拉政府及國會。組織方當晚決定徹夜集會,並威脅將於25日早上封鎖道路,讓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無法正常上班,並將對政府部門和英拉住所斷水斷電,以逼迫英拉政府辭職。據集會組織方統計,當晚集會人數達到44萬,素貼希望最終能達到100萬人。但泰國安全部門估計,集會人數約為10萬。同日,支持政府的「紅衫軍」在曼谷一體育場內舉行大規模集會。
2013年11月25日,泰國最大反對黨民主黨召集數萬名支持者,在首都曼谷十多處地點舉行大規模集會,其中兩撥示威者分別佔領了財政部和外交部,要求總理英拉·西那瓦下台。英拉譴責佔領政府機構行為,堅稱自己不會辭職,並宣布擴大國內安全法實施范圍。
2013年11月26日,抗議者佔領多座政府大樓,要求總理英拉(Yingluck Shinawatra)下台外,還號召全國響應。泰國農業部宣布暫時關閉,並通知雇員不要前來上班,且避開曼谷抗議者佔領的地區。 泰國反政府組織又將多個政府部門作為新的目標。同日,泰國法院批准對反政府集會領導人素貼的逮捕令。
抗議者聲稱,他們希望2011年就任泰國總理的英拉下台。抗議者們指責英拉充當其哥哥、泰國前總理他信的代言人。抗議組織發言人普洛漢(Akanat Promphan)在已經成為抗議者指揮部的財政部內接受了采訪,他表示,他們的目的是佔領政府機關,使被他們稱為「他信掌控的政府不再運轉」。普洛漢同時還表示,「明天將會有全國范圍內的抗議活動」。
此外,領導此次抗議行動的反對派民主黨也已經在議會發起了針對英拉的不信任投票,但由於英拉所在的泰黨在議會中佔有多數席位,該投票料想不會對英拉造成實質威脅。
英拉呼籲抗議者冷靜,並表示願意與抗議者領導人談判。她表示:「如果我們可以協商,我相信國家將會回復正常。」
2013年11月27日,泰國旅遊部門官員表示,曼谷街頭持續不斷的反政府示威遊行已經對赴泰外籍遊客數量和旅遊收入造成一定影響,但曼谷多數旅遊景點和購物中心依然維持常態,遊客的觀光旅遊行程基本未受影響。
曼谷局勢自11月30日起開始惡化。
2013年12月
2013年12月1日凌晨,「紅衫軍」與反對派爆發大規模沖突。泰國副警長昨證實,沖突死亡人數升至5人,54人受傷,警方還在發生沖突的大學校園內發現一枚已拆除的M67手榴彈。
反政府示威者開始沖擊總理府、警察局、電視台等機構。反政府集會領導人、前副總理素貼·特素班把當天定為「決戰日」。
路透社報道,反政府集會部分領導人曾要求支持者佔領總理府及10處政府機構、6家電視台和多個警察局,讓國家機器徹底癱瘓。作為應對,警方出動數萬名警力,多點設防。
根據警方和泰國PBS電視台的聲明,這家電視台已被示威者占據。後者要求電視台停止播放政府方面的公告,改播反政府集會領導人的講話。
路透社報道,反政府示威者當天早些時候還沖擊了曼谷一處警方設施,而總理英拉當時打算在那裡接受媒體采訪,被迫匆忙離開。
素貼1日還號召全國民眾2日罷工一天,同時希望所有的公共電視台從2日起停止播放政府新聞,轉而播放反政府集會的新聞。但泰國記者協會等機構隨後發表聲明,譴責反政府示威者對新聞機構進行威脅恐嚇,稱此舉干涉了大眾傳媒的自由,與民主精神背道而馳。
2013年12月2日泰國總理英拉表示,她將盡一切辦法找到和平解決當前政治危機的辦法。當天,數以千計的示威者走上泰國首都曼谷街頭,尋求推翻英拉政府。
英拉日前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泰國警方不會使用武力對付示威者。但隨後,泰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長表示,由於示威者威脅要闖入英拉的辦公室,警方對示威者動用了橡皮子彈。
2013年12月2日泰國一家法庭已經向反對派領袖素貼·特素班發出拘捕令,理由是他煽動叛亂和試圖推翻政府。據官員說,煽動罪名的最高刑罰是死刑或者終身監禁。不過,紀錄顯示,泰國很少執行死刑。
反政府集會者繼續攻佔政府要害部門,主要目標鎖定總理府、議會大廈和警察總署。當晚,反對派領袖素貼與總理英拉進行第二次會面,並稱這是最後談判,當晚將發出「好消息」。素貼與英拉會面後發表電視講話就煽動示威群眾包圍各大電視台公開向媒體致歉,並呼籲公務員罷工,2013年12月3日集中火力佔領警察總署,並於下午完成戰斗。有報道稱,素貼還表示,此役後將退出政壇,並誓言與他信一派決一死戰。
泰國刑事法院針對素貼等人下發了又一通緝令,罪名是涉嫌煽動民眾佔領政府。
為應對復雜局勢,英拉2日一早在泰國皇家警察總部召開會議,並在會上指派副總理兼外長素拉蓬接替副總理巴差負責相關工作。英拉隨後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願意做任何讓人民高興的事,但不同意素貼提出的違反憲法的要求。英拉沒有回應素貼的最後通牒,三軍司令僅表示「支持泰國」,不希望看到人民傷亡。素拉蓬號召國家工作人員抵制素貼號召的大罷工,並稱抗議活動已嚴重影響泰國經濟和國家形象,政府堅持用和平手段、按照憲法原則,在國際通行的原則上解決問題。
2013年12月3日上午,抗議者獲得警方同意,進入泰國政府大樓以及曼谷警方總部。泰國警方和士兵3日都在幫助示威者移除當局所設下的水泥路障。
2013年12月6日晚泰國示威領袖素貼6日晚宣布,9日將是反攻日(D -day),他將在這天親自領軍到總理府前抗議,但不準備佔領總理府。
前民主黨議員素貼當日晚間告訴支持者,抗議群眾將在9日曼谷時間早上9時39分,從每個集會地點開始遊行,一起遊行到總理府。
素貼呼籲泰國各地的民眾,9日離開工作崗位,加入示威活動。
素貼表示將接受9日戰斗的結果,如果沒有贏,他會面對(煽動叛亂)指控。
素貼告訴支持者,「不管成功失敗,這最後一搏一定要贏,大家要總動員站出來,如果再輸就停止抗爭活動,我進監獄。」
2013年12月9日,英拉解散下議院。
2013年12月10日泰國示威領導人素貼稱,反對派將以「叛亂罪」起訴英拉,並要求政府職員聽從反對派的指揮。
泰國軍方12月14日在位於曼谷的武裝部隊司令部舉行論壇,邀請反政府示威者及一些重要機構、民間團體、學術界代表和國內外媒體共同探討解決目前政治僵局的辦法。
泰國最大反對黨民主黨16日召開特別會議,為期兩天的會議將選出新民主黨執行委員會和黨主席,17日討論是否參與看守政府推動的明年2月2日的全國大選。民主黨一名高層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會議主要側重民主黨內部改革,是否參加2月2日的大選是討論議題之一,由於黨內存在不同聲音,可能拖延到候選人報名日期12月23日再做決定。
16日看到,曼谷街頭的示威人數日漸稀少,過去幾天只有幾千名示威者留守在民主紀念碑等地。此次示威活動中比較激進的組織「改革泰國人民學生聯盟」宣布12月23日設法阻止各政黨候選人前往選舉委員會報名。泰國警方稱,阻止選舉是違法行為,將面臨3年至5年監禁。分析人士稱,支持英拉領導的為泰黨及親為泰黨的人在泰國佔多數,這是反對派抵制大選的重要原因。
泰國選舉委員會新一屆委員會主席頌猜16日說:「大選日期是國王頒布的諭令,我們按既定日期准備,但能否舉行大選,並無十分把握。」
反對派領導人17日至19日分別在朱拉隆功大學、蘭甘亨大學、國家行政學院舉辦論壇,向民眾宣講成立「人民議會」以及政治改革的立場。反對派發言人艾格叻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我們將通過泰國商會、媒體和駐泰使館向國外宣傳,尋求支持。」
泰國最大反對黨民主黨召開21號執委會會議,決定抵制大選。此舉可能使英拉看守政府推動的大選無效,進一步延長泰國的政治不穩定期。民主黨領袖、前總理阿披實說,目前的泰國政治是失敗的,人民已經對民主體系失去了信心。泰國最近的政治局面源於英拉政府以權謀私,即便舉行大選也很難結束政局危機。
同日,反對派示威者就從各地抵達曼谷,計劃在22號再次發起大規模示威,要求總理英拉下台。他們帶著物品,在示威營地聚集,揮舞國旗,並吹響口哨造勢,情緒高漲。
逾10萬名泰國示威者22日在曼谷聚集,舉行了一次旨在推翻該國總理的大規模集會。與此同時,上千名反政府示威者22日來到泰國看守政府總理英拉位於曼谷的住所附近集會。雖然英拉定於明年2月2日舉行大選,但泰國已更深地滑向危機。素貼宣布稱:「在舉行選舉之前,人們想要改革。」分析人士說,在這個自1932年以來已發生18起成功或未遂政變的國家,素貼的訴求受到強大幕後力量的支持。民主21日宣布抵制大選一事支持了素貼的行動。民主黨的舉動令英拉感到擔憂。她說,必須舉行大選,以保障泰國脆弱的民主。英拉22日對媒體記者說:「如果我們不堅持民主體制,那我們應該堅持什麼呢?」
泰國2014年大選政黨分配議席候選人登記工作23日在曼谷泰日體育場開始,由於幾千名反政府示威者堵住體育場入口,導致登記工作受阻。
2014年1月
2014年1月13日,泰國曼谷,泰國反政府示威者開始正式實施「封鎖曼谷」行動,泰國兩派的政治對決掀開最新一幕。示威者表示,「封城」行動將持續20天,直至2月2日大選。「封城」的主要集會地點有20個,除民主紀念碑外,示威者將在7個地區建新的集會場所。泰國媒體稱,如「封城」行動按計劃實施,整個城市地面交通將被中斷,政府機構被迫關門,曼谷將癱瘓。
⑥ 關於泰國政變的分析或事跡
他信·西那瓦
他信於1949年7月26日出生,是第四代泰國華裔。擁有刑事司法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
;2001年1月,他信領導的泰愛泰黨在議會選舉中獲勝,他信2月出任泰國第23任總理。
泰國國王普密蓬
是曼谷王朝第一位國王拉瑪一世的後代,1927年12月5日生。
1946年6月9日,他的哥哥阿南塔·瑪敦國王突遭暗殺後,他繼承王位,1950年5月舉行加冕典禮,為泰國王拉瑪九世。
在泰國政府大樓附近,泰國士兵正坐在坦克上
軍方行動
泰國軍方19日宣布發動軍事政變,聲明稱忠於國王的部隊已控制了曼谷以維持秩序,總理府也在軍方的控制中。軍方稱,泰國總理他信願意辭職。
但泰政府發言人予以否認並稱政變不可能成功,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這是泰國15年來發生的首起政變企圖。
10餘坦克封鎖政府大樓
據泰國電視5台19日報道,一個由泰國國王普密蓬領導的「管理改革委員會」已經控制了首都曼谷和周圍省份。
忠於泰國陸軍總司令頌提的部隊19日佔領了位於首都曼谷的泰國總理府。泰國軍警的行動沒有受到任何抵抗。
此前,據目擊者稱,泰國首都曼谷19日出現超過10輛坦克,它們向市中心迅速移動,並在政府大樓旁設置路障。
政府大廈內的記者稱,至少有20名士兵進入了政府大廈。數百名士兵佔領曼谷多處重要地點。
與此同時,在曼谷城內到處散布著將推翻現政府政變的謠言。盡管泰國上一次軍事政變發生在15年前,有關軍方將對政局進行干涉的傳聞一直很盛行。
軍方聲明稱將還政於民
據法新社報道,由於反對派要求他信總理辭職,泰國的政治局勢仍然不穩定。
報道稱,軍方於夜間發表一份聲明,稱政變奪權只是暫時的,將很快將政權交給人民。
電視台呼籲民眾保持冷靜。軍方上周曾謀劃政變?路透社19日消息,15年前,泰國也曾經發生過軍事政變,而軍方對泰國內政的干涉也是相當的普遍。
也就在上周,還有目擊人士表示,曾經看見數輛坦克車在街道上行駛,造成一時的緊張氣氛,但後來泰國軍方證實,那隻是軍隊在軍事演習之後返回駐地途中。
摩托車手上周在看到坦克在首都大街上行進後曾打電話給交通台。
而泰國原本已經推遲到10月的大選,也很可能再次推遲到11月。
軍方稱他信願意辭職
泰國政府發言人在紐約稱政變不會取得成功一切在泰政府掌控之中
據路透社報道,泰國軍方稱,泰國總理他信願意辭職。此前,他信曾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並嚴禁軍隊違法部署。他信計劃於21日提前返回泰國,但是沒有透露相關的原因。
正在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的泰國看守政府總理他信19日通過首都曼谷電視台宣布,「我宣布曼谷處於緊急狀態。」他信下令軍隊不得「非法調動」,並要求武裝部隊首腦向代理總理奇猜報到。解除泰國陸軍總司令頌提的職務。但他的電視講話中途被切斷。
但泰國政府發言人在紐約稱政變不會取得成功,一切在泰政府掌控之中。本版稿件綜合新華趙瑩編譯
背景
他信「經濟問題」惹眾怒
今年1月下旬,他信家族控股的西那瓦集團與新加坡一家公司達成協議,以738億泰銖(約合18.8億美元)的價格將西那瓦集團49.6%的股權出售給對方。而此前沒幾天,泰國政府剛剛修改相關法律,使這起售股交易不僅完全合法,而且不用交納任何稅費。這起事件被披露後立即在泰國社會引發廣泛爭議,反對黨指責他信營私舞弊,必須辭職。
政變原因
他信還想當總理
正在美國紐約出席聯大會議的泰國看守政府總理他信18日表示,他本人尚未就是否在新大選之後再次出任總理一職作出決定。因此,此次政變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為他信的表態。
他信當天在紐約參加一次會議時說,自己目前仍是泰愛泰黨的候選人,而且仍將繼續履行泰愛泰黨主席職責。但如果泰愛泰黨在大選中勝出,他還要考慮一下是否再次由他本人出任總理一職。他信說,他可能在選舉登記日當天公布自己的決定。
此前,他信領導的泰愛泰黨內部曾傳出消息說,他信已經作出了在大選之後暫時退出政壇的決定。
他信還表示,泰國國內的反對派無權抵制今年4月初舉行的大選,他們這樣做的原因是害怕在大選中失利。
今年4月2日,泰國舉行的下議院選舉遭到了主要反對黨的聯合抵制。反對黨認為這次選舉存在違憲行為,要求取消選舉結果。今年5月,泰國憲法法院宣布選舉無效。新一輪大選被推遲至11月中旬左右。
連線人民日報駐曼谷記者劉歌:
曼穀人都躲在家裡
我看到坦克在街上,有50多輛重型坦克,坦克上的士兵全副武裝,還架起了重型機槍。整個感覺就是在備戰的狀態。
現在所有電視台都在播放泰國國王在接見民眾的情景,以及贊頌國王的歌曲,和以往泰國歷史上發生政變時出現的情景很相似。泰國的自由電視台AF電視台說,這次政變的一方是泰國的國王本人。由於國王長期不滿他信總理的種種做法,所以決定發動政變,但是這個消息現在也不敢說是100%%正確。
現在曼谷大部分人屬於不確定狀態,因為他們看不到任何消息,現在馬路上特別安靜,大家都盡量躲在家裡。
■泰國內反應
希望政變化險為夷
泰國首都曼谷警察屬發言人皮尼特·曼尼魯特對記者表示,「目前,我們已經計劃好兩種可能,或者延長抗議,或者讓抗議者短命結束。但我們希望無論是哪種可能發生,都可以像以往的抗議一樣,能夠化險為夷。同時,我們希望,任何人都尊重既定的法律,而我們也會按照法律的程序來進行我們的行動。」
■懸疑
泰國國王真的參與了?
這次政變估計是泰國今年2月遊行、4月大選的後遺症。
最近這20年,泰國沒有發生政變,泰國的民主政治框架已確定,軍隊不幹政。另外泰國國王的態度也是非常關鍵的,因為軍事政變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它都是違法的,即使它代表了一部分的民意,但以武力的手段推翻一個合法的政權,宣布政權是非法的,肯定是對國家不利的,對泰國也是不利的。
現在有說法稱泰國的國王在支持政變,但消息值得懷疑。雖然國王在泰國擁有非常高的威信,對他信政府不滿,但不至於到了國王要推動軍隊發動政變的地步。很可能是軍隊的少壯派由於所佔的勢力不是很大,只出動了10多輛坦克,但是他們會通過軍方的電視台來做一些有利於這個政變消息的傳播,他們也是非常孤立的。
■影響
我國可能暫停泰國游
記者采訪了哈爾濱工業大學旅遊部的負責人李先生,李先生在得知泰國軍事政變之後,非常驚訝,當記者問是否會調整赴泰國旅遊政策時,李先生表示,「其實去新馬泰旅遊最火的是在上世紀90年代,而最近這幾年熱度已經有所減退,但旅行社仍然會調整赴泰國的旅遊政策,或者說暫時停止泰國旅遊線。」本報記者趙瑩
■鏈接
■1947年,泰國國王普密蓬即位剛一年,一場軍事政變就發生了。
■1973年,泰國學生爆發了反對他儂軍人政府的遊行示威。他儂政府採取武力鎮壓釀成血案。在國王的干預下,他儂走投無路,辭職流亡海外。
■1992年,素金達將軍在選舉落敗後強行自封總理,結果引發了大規模的反政府遊行。軍人政府的武力鎮壓再次釀成血案。普密蓬國王召見素金達及反對派領袖查隆予以嚴厲斥責,素金達和查隆兩人伏在國王身下長跪不起,聆聽國王的斥責和教誨。此次事件也成為2006年泰國軍人淡出政治舞台前的最後一場演出。
■2006年4月1日,泰國軍方否認政變傳聞,稱不會要求他信下台。他信也重申不會辭職。
此外,泰國的英文媒體和國際政治觀察家為他信「指點」幾條出路。
出路一:蓄勢待發再度競選
只要軍方真的不逮捕他信,那麼他並非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因為:1、他信是泰愛泰黨的絕對靈魂人物。泰愛泰黨永遠無法離開他信,一旦離開就將分崩瓦解;2、他信在草根階層,特別是在泰國東北部的農民中深受愛戴;3、他信家族的資金勢力極其雄厚,這是支持他本人及泰愛泰黨的物質基礎。
出路二:告別政壇當老闆
在從政之前身為電信巨子的他信已是泰國首富,盡管一就任總理就開始逐步脫離家族企業,但憑著多年的商業以及政壇人脈,加上雄厚的資金支持,離開紛繁的政壇後重新撲向商海並不難。
出路三:奔回國內硬碰硬
自稱可以代表他信總理說話的泰國著名商人「BoonRawd國際貿易公司」的總裁湯姆·克魯斯蓬表示,他信不會屈從這樣的命運:「他信總理還沒有放棄權力,也不會尋求政治避難的。」不過,克魯斯蓬沒有透露他信是否真的敢回國硬碰硬,盡管泰國軍方沒有表示會立即逮捕回國的他信總理。
⑦ 菲律賓和泰國的民主政治特點.
菲律賓是議會總統制國家。
泰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
下面是兩個國家政治制度的詳細敘述:
菲律賓:
阿羅約總統執政以來,致力於消除貧困,發展經濟。政府出台多項措施,推動國內和平進程,打擊恐怖主義、整頓社會治安,旨在重建社會穩定與秩序。
2004年是大選年,國內局勢復雜因素較多。1月,"新人民軍"多次向政府軍發動武裝襲擊。軍方宣布全國軍隊處於警戒狀態。5月,菲全國大選在總體平和有序的氣氛中進行。6月,國會兩院宣布執政聯盟候選人勝選。7月,國會選舉。8月,阿羅約總統宣布菲處於"財政危機"。11月,阿羅約總統發表聲明,菲已擺脫財政危機。阿羅約連任後,將工作重點轉向鞏固政權、發展經濟、促進民族和解等方面,加強了執政地位,順利完成了內閣改組。
在推進國內和平進程方面,政府與各反政府武裝進行多輪和談,同時加大打擊恐怖主義力度。菲穆斯林領導人重申對阿呼籲國家團結、民族和解的支持。國內政局總體繼續保持穩定。
【憲法】
獨立後共頒布過三部憲法。現行憲法於1987年2月2日由全民投票通過,由阿基諾總統於同年2月11日宣布生效。該憲法規定:實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政體;總統擁有行政權,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6年,不得連選連任;總統無權實施戒嚴法,無權解散國會,不得任意拘捕反對派;禁止軍人干預政治;保障人權,取締個人獨裁統治;進行土地改革。
【議會】
稱國會。最高立法機構,由參、眾兩院組成。參議院由24名議員組成,由全國直接選舉產生,任期6年,每三年改選1/2,可連任兩屆。眾議院由250名議員組成,其中200名由各省、市按人口比例分配,從全國各選區選出;25名由參選獲勝政黨委派,另外25名由總統任命。眾議員任期3年,可連任三屆。本屆國會於2004年7月選舉產生。德里隆(Franklin M. DRILON)和德貝內西亞(Jose de VENECIA Jr.)繼上屆後再次當選參、眾議長。
【政府】
實行總統制。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兼武裝部隊總司令。本屆內閣於2004年8月組成,此後略有調整。目前,內閣成員24名:副總統諾利·德卡斯特羅(Noli de CASTRO),文官長埃杜阿多·埃米爾塔(Eardo ERMITA),外交部長阿爾韋托·羅慕洛(Alberto ROMULO),財政部長凱撒·普里斯馬(Cesar V. PURISIMA),司法部長勞爾·岡薩雷斯(Raul GONZALES),農業部長黃嚴輝(Arthur C. YAP),國防部長阿維利諾·克魯茲(Avelino CRUZ),貿易與工業部長胡安·聖托斯(Juan V. SANTOS),公共工程與公路部長弗洛倫特·索里奎茲(Florante SORIQUEZ),教育文化與體育部長佛羅倫西奧·阿巴德(Florencio ABAD),勞工與就業部長帕特里莎·桑托·托馬斯(Patricia Santo THOMAS),社會經濟計劃部長羅慕洛·奈利(Romulo NERI),衛生部長曼努埃爾·戴里特(Manuel M. DAYRIT),土地改革部長萊納·維拉(Rene VILLA),內務與地方政務部長安吉洛·雷耶斯(Angelo REYES),環境與自然資源部長米歇爾·迪范瑟(Michael DEFENSOR),交通與通訊部長雷恩德洛·門多薩(Leandro R. MENDOZA),社會福利部長科拉松·索利曼(Corazon Juliano N. SOLIMAN),預算與管理部長艾米利亞·本科丁(Emilia BONCODIN),科技部長埃斯特萊拉·阿拉巴斯特羅(Estrella ALABASTRO),旅遊部長約瑟夫·杜蘭諾(Joseph Ace DURANO),能源部長拉斐爾·洛提拉(Raphael P. M. LOTILLA),新聞部長伊格納西奧·布涅(Ignacia "Toting" BUNYE)。
【行政區劃】
全國劃分為呂宋、維薩亞和棉蘭老三大部分。截止2004年底,全國設有首都地區、科迪勒拉行政區、棉蘭老穆斯林自治區等17個地區,下設79個省和117個市。
【司法機構】
司法權屬最高法院和各級法院。最高法院由1名首席法官和14名陪審法官組成,均由總統任命,擁有最高司法權;下設上訴法院、地方法院和市鎮法院。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希拉里奧·戴維德(Hilario G. DAVIDE Jr.)。檢察工作由司法部檢察長辦公室負責,總檢察長里卡多·加維斯(Ricardo GALVEZ)。
【政黨】
有大小政黨100餘個,大多數為地方性小黨。主要政黨有:
(1)基督教穆斯林民主力量黨(LAKAS-CMD):執政黨,也是最大政黨,系前總統拉莫斯於1991年底創立,由人民力量黨、全國基督教民主聯盟、菲律賓穆斯林民主聯盟、團結黨等整合而成。主張實行兩黨制,通過修憲擴大地方政府權力,改革選舉制度,將總統任期六年一屆修改為四年一屆,可連任兩屆;主張通過談判實現民族和解,促進社會穩定。經濟上重視農業發展,增加就業,扶助貧困,加快私有化進程;倡導經濟外交,奉行開放政策。1992年該黨在大選中獲勝,成為執政黨。1998年大選中敗於菲律賓民眾奮斗黨聯盟。2001年阿羅約就任總統後,該黨成為執政聯盟的核心。2002年10月,該黨針對2004年大選,對執政聯盟進行再次整合改組。該黨全國主席是阿羅約總統,總裁是眾議長德貝內西亞。
(2)民族主義人民聯盟(NPC-Nationalist People's Coalition),是前總統埃斯特拉達的執政黨聯盟-民眾奮斗黨(LAMP)成員之一。2000年10月,埃被彈劾後,該黨成為獨立黨派。現為眾議院第二大黨。該黨支持修改憲法。為防止總統權力過大,主張實行議會制政體及實行兩黨制,支持加快國有企業私有化。該黨總裁是前眾議員聖胡安(Frisco F. SAN JUAN)。
(3)摩洛民族解放陣線(Moro 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簡稱摩解):南部穆斯林武裝組織。1968年創立,旨在棉蘭老地區建立獨立的伊斯蘭國家。1987年南部各省舉行公投,建立由棉蘭老島四省組成的"棉蘭老穆斯林自治區"(ARMM),密蘇阿里任主席。1996年,政府與摩解達成和平協議。2001年,密蘇阿里與阿羅約政府發生利益沖突,其支持者於11月在霍洛島發動武裝叛亂。政府迅速平叛,宣布密犯有叛亂罪。摩解另一派系的領導人胡安任該黨主席。密潛逃至馬來西亞沙巴,被馬政府逮捕並於2002年1月引渡回菲。
(4)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Moro Islamic Liberation Front,簡稱摩伊解):菲最大的穆斯林反政府組織。現有武裝力量12500人,主要活躍在棉蘭老島。1978年,以哈希姆·薩拉馬(Hashim SALAMAT)為首的強硬派從摩解脫離後建立。2003年薩馬拉特去世後,穆拉特(Al Haj Ebrahim MURAD)任主席。主張建立獨立的伊斯蘭國家,堅持武裝斗爭。摩伊解與政府雖多次簽署停火協議,但均未能得到有效執行。2000年4月摩伊解與政府沖突升級為"全面戰爭",摩伊解的營地被政府軍全部攻佔,其武裝力量潰散後,繼續以小股武裝襲擊政府軍和民用設施。自2001年開始,阿羅約政府與摩伊解重開和談,並曾簽署停火協議與和平協議,但雙方武裝沖突仍時有發生。2003年,南部地區發生多起恐怖爆炸案件,政府認為是摩伊解所為,宣布通緝其主要領導人,威脅要將摩伊解列為恐怖組織。此後,在馬來西亞協調下,雙方進行多次非正式會談,迄無明顯進展。
(5)菲律賓共產黨(Communist Party of the Philippines):成立於1930年,1967年發生分裂。1968年,在何塞·西遜(Jose SISON)主持下進行改組重建,此後發展迅速,20世紀80年代中期黨員達到3萬多人。主張通過武裝斗爭和建立統一戰線,奪取國家政權。1969年,菲共在中呂宋建立新人民軍,開展武裝斗爭。新人民軍現有1.1萬人。菲政府自1993年起與菲共舉行和談,使菲共成為合法政黨。雙方時談時戰,迄未達成實質性和平協議。"9·11事件"後,菲政府對新人民軍採取了強硬措施,包括軍事打擊。2002年,菲政府將新人民軍宣布為恐怖組織,並促使美國和歐盟也將新人民軍列為國際恐怖組織,凍結其海外資產。菲共與政府關系破裂,雙方和談停頓。2003年底,菲政府與菲共領導的全國民主陣線在挪威奧斯陸進行兩次非正式接觸,並於2004年2月重啟和談。菲共提出希望菲政府敦促美政府將其從恐怖組織中除名。美方明確拒絕,並要求菲共先承諾停止一切恐怖活動。
其它政黨有自由黨(Liberal Party)、民主行動黨(Aksyon Demokratiko)、地方發展優先黨(Promdi-Probinsiya Muna Development lnitiative)、改革黨(Reporma)、民主戰斗黨(LDP-Lanban ng Demokratikong Pilipino)、民族黨(Nationalista Party)等。
泰國:
實行君主立憲制。國王普密蓬·阿杜德是國家元首、武裝部隊最高統帥。1946年6月9日繼位,是當今世界在位最久的君主。
二戰後,軍人集團長期把持政權,局勢動盪。上世紀90年代軍人淡出政壇後,政壇黨派林立,紛爭不斷,政府更迭頻仍。
2001年,電訊業巨子塔信創建泰愛泰黨,在大選中贏得下議院過半席位,組閣執政。2005年2月,泰愛泰黨在大選中贏得下議院500個議的席中377席,塔信蟬聯總理。
2005年9月起,泰社會掀起「反塔」運動,政局出現動盪。為緩解政治壓力,塔信於2006年2月解散議會,提前舉行下議院選舉,政府轉為看守內閣。泰愛泰黨在4月的大選中再次贏得過半選票,但因三大反對黨--民主黨、泰國黨、大眾黨抵制大選,導致國會無法在憲法規定時間內成立。5月8日,憲法法院裁定4月大選中存在違憲問題,宣布選舉結果無效。9月19日,以陸軍司令頌提為首的「行政改革委員會」發動軍事政變,廢除1997年憲法,解散國會、內閣,接管政權。10月1日,普密蓬國王御准臨時憲法,任命原樞密院大臣素拉育·朱拉暖出任新總理,8日御准新內閣,12日御准立法議會,代行國會職責。政變發生後,他信旅居海外,宣布辭去泰愛泰黨黨首職務,退出政壇。2007年末,由他信親信沙馬·順達衛領導的人民力量黨在泰國大選中勝出,沙馬·順達衛成為泰國新任總理。
【憲 法】
[編輯本段]
現行憲法為臨時憲法,於2006年10月1日獲普密蓬國王御准頒布實施。分為國王、公民權利、自由與義務、議會、內閣、法院、新憲法制定、全國大選等39條。
【議 會】
[編輯本段]
全稱立法議會。2006年9月19日,泰「行政改革委員會」發動軍事政變,宣布暫時接管國家行政權力,廢除1997年憲法,解散看守政府和國會。10月1日,普密蓬國王御准臨時憲法。11日根據臨時憲法任命242名立法議會議員,25日任命米猜·雷初攀為立法議會主席,乍蘭·軍拉瓦尼上將、普乍尼·塔納瓦拉尼(女)為副主席。2007年末,由他信親信沙馬·順達衛領導的人民力量黨在泰國大選中勝出,沙馬·順達衛成為泰國新任總理(兼任防長),新一屆36人內閣名單已由普密蓬國王批准通過。
立法議會現代行國會職責,下設24個專門委員會,主要負責審議制定有關法律文件,對政府政策和工作進行監督。立法議會主席兼任國民大會主席,有權任命200名制憲會議委員。
【政 府】
[編輯本段]
政府由一名總理和不超過35名部長組成。
現政府於2006年10月成立。34位閣員名單如下:總理素拉育·朱拉暖(Gen.Surayud Chulanont)、副總理科實·班扁叻(Mr.Kosit Punpiemrat)、副總理派汶·瓦塔納西里他(Mr.Paiboon Wattanasiritham)、國務部長坤仁提帕瓦迪·梅莎宛(Kunying Dhipavadee Meksawan)、國務部長提拉帕·社裡朗訕(Mr. Thirapat Serirangsan)、國務部長巴實·科威拉軍(Mr. Prasit Kovilakool)、國防部長汶洛·頌塔上將(Gen. Boonrod Somtad)、財政部長察隆頗·素桑甘(Mr.Chalongphob Sussangkarn)、財政部副部長頌邁·帕實(Mr.Sommai Phasee)、外交部長尼特·披汶頌堪(Mr. Nitya Pibulsonggram)、外交部副部長雄威倪·孔詩里(Mr. Sawanit Kongsiri)、旅遊和體育部長素威·耀瑪尼(Mr. Suwit Yodmanee)、社會發展和人類安全部長派汶·瓦塔納希里探(Mr. Paibool Wattanasiritham)、社會發展和人類安全部副部長蓬得·炳巴提(Mr.Poldej Pinprateep)、農業與合作部長提拉·素達布(Mr. Thira Sutabot)、農業與合作部副部長隆叻·伊沙朗軍·納·阿育他耶(Mr. Rungruang Isarangkura Na Ayuthaya)、交通部長提拉·浩乍侖上將(ADM. Thira Hao-Charoen)、交通部副部長訕盛·翁猜務(Mr. Sansern Wongcha-um)、自然資源和環境部長格森·沙尼翁·納·阿育他耶(Mr. Kasem Sanitwong Na Ayuthaya)、信息技術和通訊部長西提猜·頗凱烏東(Mr. Sitthichai Pokai-udom)、商業部長格蓋·吉拉派(Mr. Krirkkrai Jeerapath)、商業部副部長奧拉努·歐沙塔暖(Mrs.Oranuj Osatananda)、能源部長比亞沙瓦·阿瑪拉南(Mr. Piyasvasti Amranand)、內政部長阿里·翁阿拉亞(Mr. Aree Wongsearaya)、內政部副部長班雅·占塞納(Mr. Bunyat Junsena)、司法部長禪猜·里奇吉塔(Mr. Charnchai Likhitjitta)、勞工部長阿派·占塔納尊格(Mr. Apai Chandanachulaka)、文化部長坤仁凱西·西阿倫(Khunying Khaisri Sri-aroon)、科技部長勇育·育塔翁(Prof.Dr. Yongyuth Yuthawongs)、教育部長威集·西沙安(Mr. Wijit Arisa-an)、教育部副部長瓦拉功·訕郭社(Mr.Varakron Samakses)、衛生部長蒙空·納·宋卡(Mr. Mongkol Na Songkhla)、衛生部副部長莫拉哥·功格社(Mr.Morakot Kornkasem)、工業部長科實·班扁叻(Mr.Kosit Punpiemrat)、工業部副部長比亞布·春威占(Mr. Piyabutr Cholvijarn)。
【行政區劃】
[編輯本段]
泰國全國共有76個一級行政區,其中包括75個「府」(changwat)與直轄市的首都——曼谷。這76個行政區一般被劃分為5個主要地區,包括北部、東北部、東部、中部與南部地區,每個府都是以其首府(mueang)作為該府的命名。在府底下,又有更小的次級行政區劃,稱為「區」(amphoe)與「次區」(king amphoe),根據2000年時的統計,泰國全國共有795個區與81個次區。至於首都曼谷的次級行政區則與各府的次級行政區在命名上有點出入,稱為「khet」總數達50個。
北部地區
清邁府(Chiang Mai)
清萊府(Chiang Rai)
甘烹碧府(Kamphaeng Phet)
南邦府(Lampang)
南奔府(Lamphun)
湄宏順府(Mae Hong Son)
北欖坡府(Nakhon Sawan)
楠府(Nan)
拍天府(Phayao)
碧差汶府(Phetchabun)
披集府(Phichit)
彭世洛府(Phitsanulok)
帕府(Phrae)
素可泰府(Sukhothai)
來興府(Tak)
烏泰他尼府(Uthai Thani)
程逸府(Uttaradit)
東北地區
安納乍能府(Amnat Charoen)
武里喃府(Buriram)
猜也賁府(Chaiyaphum)
加拉信府(Kalasin)
坤敬府(Khon Kaen)
黎府(Loei)
嗎哈沙拉堪府(Maha Sarakham)
莫拉限府(Mukdahan)
那空拍儂府(Nakhon Phanom)
呵叻府(Nakhon Ratchasima)
廊磨喃蒲府(Nong Bua Lamphu)
廊開府(Nong Khai)
橫逸府(Roi Et)
色軍府(Sakon Nakhon)
四色菊府(Si Sa Ket)
素輦府(Surin)
烏汶府(Ubon Ratchathani)
莫肯府(Udon Thani)
益梭通府(Yasothon)
東部地區
北柳府(Chachoengsao)
尖竹汶府(Chanthaburi)
春武里府(Chon Buri)
巴真府(Prachin Buri)
羅勇府(Rayong)
沙繳府(Sa Kaeo)
桐艾府(Trat)
中部地區
紅統府(Ang Thong)
大城府(又稱為阿如他耶,Phra Nakhon Si Ayutthaya)
曼谷(Bangkok,又稱為Krung Thep Maha Nakhon,為一直轄市)
猜納府(Chai Nat)
北碧府(Kanchanaburi)
華富里府(Lop Buri)
坤西育府(Nakhon Nayok)
佛統府(Nakhon Pathom)
暖武里府(Nonthaburi)
巴吞他尼府(Pathum Thani)
佛丕府(Phetchaburi)
班武里府(Prachuap Khiri Khan)
叻丕府(Ratchaburi)
北欖府(Samut Prakan)
龍仔厝府(Samut Sakhon)
夜功府(Samut Songkhram)
北標府(Saraburi)
信武里府(Sing Buri)
素攀府(Suphan Buri)
【司法制度】
[編輯本段]
屬大陸法系,以成文法作為法院判決的主要依據。司法系統由憲法法院、司法法院、行政法院和軍事法院構成:
憲法法院主要職能是對部分議員或總理質疑違憲、但已經國會審議的法案及政治家涉嫌隱瞞資產等案件進行終審裁定,以簡單多數決定裁決結果。由1名院長及14名法官組成,由上議院議長提名呈國王批准,任期9年。
行政法院主要審理涉及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及地方政府間或公務員與私企間的訴訟糾紛。行政法院分為最高行政法院和初級行政法院兩級,並設有由最高行政法院院長和9名專家組成的行政司法委員會。最高行政法院院長的任命須經行政司法委員會及上議院同意,由總理提名呈國王批准。
軍事法院主要審理軍事犯罪和法律規定的其他案件。
司法法院主要審理不屬於憲法法院、行政法院和軍事法院審理的所有案件,分最高法院(大理院)、上訴法院和初審法院三級,並設有專門的從政人員刑事廳。另設有司法委員會,由大理院院長和12名分別來自三級法院的法官代表組成,負責各級法官任免、晉升、加薪和懲戒等事項。司法法院下設秘書處,負責處理日常行政事務。
【政 黨】
[編輯本段]
截至2006年12月,共有44個政黨在選舉委員會登記注冊。主要政黨有:
1、泰愛泰黨(THAI RAK THAI PARTY)。1998年7月24日成立。代黨首乍都隆·采盛。秘書長素立亞·曾隆樂吉。執委61人。在全國設有10個黨部。黨員1439,4404人。
2、民主黨(DEMOCRAT PARTY)。1946年4月6日成立。黨首阿披實·威差奇瓦。秘書長素帖·特素班。執委49人。在全國設有194個黨部。黨員407,4792人。
3、泰國黨(CHARTTHAI PARTY)。1982年7月8日成立。黨首班漢·信拉巴阿差。秘書長巴帕·普素圖。執委49人。在全國設有14個黨部。黨員260,0731人。
4、大眾黨(MAHACHON PARTY)。1998年2月10日成立(原名公民黨,2004年7月19日改為現名)。黨首沙南·卡鍾巴薩。秘書長汶樂·蓋布希。執委34人。在全國設有10個黨部。黨員230,4324人。
5、皇家人民黨(ROYAL PEOPLE PARTY)。2006年1月10日成立。黨首沙諾·天通。秘書長素拉蓬· 宋威瑟。執委7人。黨員19萬人。
⑧ 4月12日,泰國反獨聯為何又示威遊行哦,是什麼引發的這場遊行,他們的目的是什麼
2006年以來,他信實行的經濟改革政策惠及基層的草根農民但是損及了中上層的利益,所以導致中上層聯合起來反對他信。2006年他信政府被軍事政變推翻。2007年底泰國大選,他信勢力再次執政,反對派再次掀起了新的反對親他信政府的行動,並推選反對派阿披實政府上台。他信勢力並不甘於被打壓下去,他們一直在尋找機會反擊。這次阿披實政府舉辦東盟峰會,這對於他信勢力來說是個很好的反擊機會,他們的主要目的就是使阿披實政府難堪,借機施壓,達到使阿披實下台,重新舉行大選,並再次上台的目的。他信勢力也摸准了政府的心理,不敢動用武力引發流血沖突,並利用這一點不斷沖擊政府,應該說在某種程度上還是達到了效果,並在國際上產生了很大影響。
本輪泰國反政府示威遊行最直接的後果是導致了東盟系列峰會的推遲,而更深層次的後果則是對泰國本身、東盟一體化以及東亞經濟合作的不利影響。
從阿披實政府來說,他們不願屈服於反政府的壓力,而且在他們看來,示威者也確實有違法之舉,導致重要國際活動受到了影響。阿披實已經公布要懲治示威肇事者,從法理角度講也是有道理的。但是另一方面,泰國政局之所以走到今天的局面,很大程度是雙方之間彼此不信任、激烈的對抗,不願做出更多的妥協和讓步。如果政府下一步在打擊示威者和他信勢力上過分嚴厲,就會引起進一步的反彈,導致雙方矛盾進一步激化,對泰國政治穩定產生更消極的影響。從外界來說,普遍期待泰國政治斗爭的雙方能夠真正的互諒互讓,進行溝通對話,尋找雙方都能接受的,妥協的方式。再這樣對抗下去,事實證明,不僅對泰國發展不利,對地區合作也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