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斗魚養殖瓶是如何換水的
㈠ 泰國斗魚怎麼換水水臟了,怎麼辦
撈出來換誰最簡單。斗魚生命力很強的
㈡ 泰國斗魚用什麼水養啊自來水還是純凈水啊有什麼要求么
不能使用生水,生水是沒有經過晾曬處理的自來水。於魚缸里的水溫度相差太大。可以選擇一個星期換一次水,換水是不用換的太勤。換水的時候要先把水放到太陽下曬幾天,水溫要保持和魚缸里的溫度差不多。自來水需要經過晾曬的幾天並且和魚缸里的水溫是一樣的。
泰國斗魚喜歡生活在22~24℃的水中,但不能低於20℃。對水的酸鹼度、硬度不苛求,具有輔助呼吸器官—褶鰓,當水中缺氧時,可游到水面用褶鰓吞咽空氣中的氧氣,所以,一般不會發生因水中缺氧而窒息死亡。喜食孑孓。
(2)泰國斗魚養殖瓶是如何換水的擴展閱讀:
泰國斗魚是常見的熱帶觀賞魚之一,不但形色俱佳,而且英姿颯爽、驍勇善斗。當兩條雄魚相遇時,有如仇人狹路相逢,其斗勢宛如世代宿仇,非斗到頭破血流、鰭翅撕爛才肯罷休。在展開決斗之前,雙方全力張開鰓蓋和胸、腹、背、臀、尾鰭,並發出有規律的顫動;
在充分展示自己威武的體態後,來回擺動身體,伺機攻擊撕咬對方。其中一尾首先發動攻擊撲向對方,另一尾奮起反抗,敵對雙方互相緊緊地接觸沖撞、展開激烈搏鬥,你咬我的頭,我咬你的嘴,或頭對頭頂撞,或嘴對嘴緊銜。
它們時而左右追逐,時而上下翻滾,直斗得水花四濺,宛如游龍戲鳳,水中芭蕾,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其打鬥的激烈程度,無不使觀者瞠目結舌。經過幾個回合,兩尾魚也許感到疲勞,各自把頭伸出水面吸氧。
稍歇片刻,再繼續激斗,愈斗愈烈,難解難分,引得圍觀者的興趣越來越濃,不時爆發出陣陣喝彩聲,此情此景不亞於觀看拳王爭霸賽。作為參賽斗魚的主人,則在一旁為自家的「選手」吶喊助威。若自己的魚斗贏,便手舞足蹈;如自己的魚被咬傷,則捶胸頓足。
㈢ 斗魚要怎麼養才好 多久換水 經常讓它們斗好嗎 它們可以長多大 還有餵食的方法
斗魚養殖與飼育
泰國斗魚因為所需生活空間不大而且顏色艷麗, 常成為大家第一次養魚的經驗, 但也因為大家都認為它容易養, 所以真正養得好的人並不多, 其實斗魚如果好好照顧, 它會以您從未見過的美麗來回報您. 台灣每年進口泰國改良型斗魚在十萬只以上, 但這些斗魚的餘生通常是在窄小的容器, 混濁而充斥排泄物的水中度過, 筆者甚至曾在網路上看到有網友問斗魚需不需要餵食, 可見一般人對斗魚的誤解, 在此筆者不得不為斗魚叫屈; 在它原生的環境中常有劇烈的環境變動, 所以造就了它對惡劣環境的適應力, 可是大家可不要因為它對水質及食物不好的忍受力強, 就不斷的考驗它, 它可是會生病抗議的.
一般一隻成熟的雄斗魚約需要五到十公升的容器, 如果您用的容器不是方形的, 你可以用1.25公升的保特瓶來測試, 至少要能裝超過4瓶才算及格; 如果您肯每天幫它清理排泄物, 它更會在心中默默感謝你這個好主人, 清理排泄物, 並不代表一定要換水, 用一根筷子綁上適當長度的風管, 再利用虹吸現象, 就可以幫助您快速清理缸底的污穢, 此外一根簡單的滴管也是個不錯而方便的的選擇; 只要空間夠大, 勤於清除廢物再加滿水, 幾乎就可以替代所有換水的工作.
除了生理環境方面, 心理的層面也很重要, 通常這是斗魚主人最不注意的部份, 但這也是最令觀察入微的人沉醉的地方; 一般養斗魚的人常覺得他的斗魚只有餵食的時候較有精神, 其它時候常靜靜的不動, 您可能不知道, 它不一定正在生氣您不肯幫它找些娛樂; 您可以常常幫它找些活餌, 讓他它享受一番狩獵的樂趣, 活的水蚤 小豐年蝦 絲蚯蚓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有打死的蚊子也可以丟給它補一補, 畢竟它絕不是素食主義者; 或者您也可以養一隻以上的斗魚, 讓它們隔缸相望彼此炫耀, 這些都是不錯的方法. 減少環境的緊迫因子, 讓它過得舒服自在, 就如同剛開的百合花, 如果把雄蕊摘去, 則因雌蕊的等待授精會延長花開的時間一樣, 了解它並給它良好的生活環境及朝氣蓬勃的夥伴, 會讓您的斗魚對疾病抵抗力增強, 而且更能快樂長壽.
以斗魚強健的體質而言, 如果有一個良好的環境是很難生病的, 不過在一些意外的情況下生病, 我們還是要盡一個好主人的本份加以治療. 斗魚最常見的疾病是有縮鰭, 體色變暗及食慾不振的現象 , 這通常是因為空間過小或者長期水質不良, 所引起鰓或全身的細菌性感染, 除非感染過久或病入膏肓, 否則用市售一般細菌性的葯就可以讓它病情好轉, 不過如果您不能改善它的生活環境, 它會一再的染病; 白點病也是它常得的疾病, 尤其是在冬天溫度較低時, 或換水溫差過大; 另外絲絨病也是它常得的疾病, 絲絨病的病徵是全身布滿細小的白粉, 其白色點狀物比白點病小很多, 這是一些原生蟲的寄生, 可以用治原生蟲的葯來醫治. 適當的空間不過低的溫度, 多變的食譜及可以炫耀的鄰居, 是斗魚不容易生病的快樂天堂, 就看您怎麼幫它安排了.
一般在水族館中我們常看到的都是長尾型的斗魚(或稱馬尾型) , 也有少部份圓尾斗魚(短尾型), 今年有一些業者引進雙尾斗魚, 這是隱性基因的尾型, 提供了斗魚愛好者另一個選擇, 其實改良型斗魚的種類不僅於此, 它的分類可以依鰭型及顏色來判別. 在鰭型方面, 可粗略分為單尾及雙尾, 一般我們用英文縮寫來代表, ST代表單尾(Single Tail), DT代表雙尾(Double Tail), 如果有第三個英文字母, 則是以 M 和 F 代表雄性和雌性, 以 DTF 為例便是代表雙尾的母魚 ; 單尾又大致可分為圓尾,長尾,團尾及扇尾, 此外還有鰭緣呈康乃馨花瓣般的美麗鋸齒狀, 被稱為雞冠尾.
團尾斗魚市面上很少見 , 在這里特別提到它是因為它是扇尾斗魚的前身 , 扇尾斗魚便是由此改良而來的 , 不過您想自己做出扇尾斗魚 , 可不是一兩代就能達成的目標 ; 這兩三年日本因為扇尾斗魚的出現 , 而掀起了一陣斗魚的熱潮 , 雜志也爭相報導 , 因為它飽滿而圓大的鰭型 , 在日本它們被稱為 Show Betta 這種改良品種出現至今不到五年 , 當初筆者第一次見到照片 , 對它的美麗也是驚嘆不已 , 它鰭型的飽滿固然是基因的影響 , 但鰭型長而大卻與營養及生活環境有很大的影響 , 所以筆者才會在前面提到 , 給斗魚好的環境您會發現它不止那麼美麗 , 即使是一般的長尾斗魚 , 好好照顧也會有不一樣的表現.
改良型斗魚在色彩方面 , 由四種基本色素或有或無組合而成 , 有 256 種可能, 這也是它另一個引人入勝的地方, 色彩再加上其斑紋分布的基因, 提供愛好者無限的發展空間 ; 斗魚簡單的顏色分類 , 可以分成淺色身體(Light Body) 及深色身體(Dark Body) 兩大類 , 淺色身體的類型在國外被稱為 Combodia , 據說是因為50年代有魚商在柬埔寨進口的魚貨中 , 發現這種近似白化的美麗斗魚 , 以地名稱之而延用至今 ; 改良型斗魚的詳細分類 , 是以色彩斑紋分為單色(Concolorous) , 雙色(Bicolor) , 大理石紋(Marble) 及蝶翼(Butterfly) . 一般市面上較常看到單色的個體 , 其它就頗為稀少 .
單色系我們可以分為白 黃 紅 藍 黑等五個主要的顏色 . 紅色及藍色在市面上是最常見的 , 尤其純紅色的斗魚更是為多數魚迷所喜好 , 藍色除了一般常見帶有強烈金屬色的藍以外 , 還有一種純朴高雅帶較少金屬色的藍 , 被稱為 Steel Blue , 有些業者將其譯為鐵銹藍 , 有些業者則因其底色中往往有黑色圓點而稱它為黑珍珠 . 白 黃兩色就單色魚種而言難度是較高的(97年時 筆者尚未接觸白色 ,98年後開始繁殖才知道白色的難度不高,約與紅 藍色同等級) , 白色系可分為不透明的白和完全無色透明的膚色 , 都是黑色素缺乏所致 , 有些白色個體帶有藍色或綠色,因而呈現粉蠟筆顏色的筆觸 (Pastel) , 有些業者將它翻譯為淡彩系列 , 黃色亦可分為透明及不透明兩種 , 目前市面上黃色的透明型可以以黃金長尾斗魚為代表 (97年時, 不像現今還有黃色圓尾斗魚) . 就難度而言 , 黑色系可說是各國斗魚玩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 目前全世界尚沒有人能夠培養出百分之百的純黑斗魚 , 也因此使得許多高手醉心投入廢寢忘食 , 只希望能夠突破 .
雙色這個名詞在斗魚顏色上專指身體及鰭各一種顏色,最常見的是白身紅鰭或黃身紅鰭的個體,鰭、身兩色以分明為佳。大理石紋是以膚色或白色等淺色身體為底色,覆蓋黑色或藍色等斑塊,大部份的個體我們可以用淺或斑駁的頭部顏色來判斷,它身上斑塊的大小及分布有無限的可能,極富趣味性,它的顏色變化我們可以用錦鋰來比擬,只不過它比較少出現黃、紅等暖色調的顏色。而所謂的蝶翼則是指鰭的顏色由內而外呈現環狀的清晰分布,可能有兩層或兩層以上,基本上內層以紅色為主,其它顏色則很少見,不過您如果想培育兩層以上的蝶翼斗魚,光用紅色是不夠的,蝶翼的個體一般人在第一次看見時,除了訝異它的美麗之外,大部份的人都會認為只是挑出來的個體,而不是基因遺傳,筆者當初亦是如此認為,但其實際確為基因遺傳,可以繁殖驗證。
斗魚基因的問題,不似孔雀魚基因已有許多人在討論,目前國內外都很少文獻發表,筆者也僅能了解自己已繁殖過的種類,不過就因為它的一片空白,相信一定可以為你帶來更多像是發現寶藏的樂趣。在水族寵物世界中,有許多魚種因為人工繁殖改良的可行性高,而吸引許多玩家投入這迷人的水族世界,而泰國斗魚也是其的一種,在這些繁殖改良可行性高的魚種中,除了歷史悠久的錦鋰、金魚外,七彩神仙、孔雀魚及泰國斗魚,算是三個主要代表性的改良魚種。
七彩神仙雖然高貴美麗,體型較大適於展示,但一般七彩神仙一個世代約需八個月至兩年的時間,野生七彩神仙可能更不止於此,除非是職業魚場,空間及時間都許可,否則想要做品種改良殊為不易。孔雀魚因為顏色艷麗,繁殖容易且世代短,目前受到許多玩家的喜愛,不過泰國魚鰭型及顏色變化決不遜於孔雀魚,其自出生到生育下一代也趴需四到六個月,而且它的體形較大,更提升了觀賞價值,它在基因方面也非常的多變,新的顏色及鰭型容易出現,像95年所發表的黃金雙尾斗魚,便是一個例子,它的黃色是帶有金屬色澤的金色,而不是一般的黃色斗魚,雖然它還帶有部份藍黑色不是純色,不過也是非常特別。斗魚在育成方面和孔雀魚一樣,良好的鰭型及體型還是需要細心的照料,它才能完美的展現出它的美麗。
泰國斗魚在台灣水族愛好者的市場一直沒有被注意,粗俗廉價,不容易死,好象是一般人的印象,此外還有更多以訛傳訛是而非的觀念;日後筆者會再為大家介紹泰國改良型斗魚的種種,希望事實上俱有沉穩王者風范及積極進取個性的斗魚,在您了解它後會喜歡上它,此外筆者另一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為目前府上的小斗魚請命,希望在您更了解它後,可以給它更舒適的生活環境,屈時你會發現它每天都會精神抖擻的展現它最美麗的一面。
改良型斗魚繁殖飼育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原先一直沒寫文章敘述斗魚繁殖的部份, 是因為斗魚的繁殖量實在太大, 隨便生一胎通常都有200隻左右, 筆者最高一次曾養大650隻以上, 著實嚇人, 其後所衍生的需求並不是一般愛好者, 簡單的幾個瓶瓶罐罐所能解決的, 所以筆者希望讀者在看完這篇文章後, 更要慎重考慮繁殖後的結果, 畢竟生命是多麼沉重的負擔啊!
有了繁殖斗魚斗魚的念頭後, 一般都是從挑選優秀的種魚入手, 公魚當然要活潑健康, 到水族館挑選時, 趴著一動不動, 看到同伴一點反應都沒有的個體就不用考慮了, 很多水族館賣斗魚, 連包裝都懶得打開, 除非是剛進貨, 否則就不要考慮, 太瘦的個體也要斟酌一下問清楚, 不管是問同好或店家, 很多斗魚因為已經賣太久, 而店家用以展示的空間又太小, 水質的酸化已經非常嚴重, 所以同好常有一買回家換完水, 當天或隔天就溶鰭的現像, 讓很多同好都非常的心疼. 其實剛買回家的斗魚, 除非對店家處理斗魚的方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否則回家換水的比例不要太大, 雖然發生溶鰭狀況的死亡率不是很高, 但要恢復它的美麗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母魚的挑選應該著重腹部後方的飽滿, 那是卵巢位置的所在, 所謂判斷母魚白色排卵管並不是很准確的方法. 另外店家飼養的狀況也很重要, 如果同缸中有死魚, 最好能考慮稍候幾天再購買, 其實一般母斗魚的價錢並不高, 問題是店家能養好母斗魚的不多, 如果常逛水族館的同好, 一定常常看到店家掛魚的慘況, 在健康的前提下, 母魚的橫紋(注一)如果有出現, 是可以優先挑選的個體. 除了公母魚的個別條件外, 彼此的大小類別也要注意, 一般公母魚的大小差距筆者會以魚體長度為基準, 母魚連尾部的長度大概與公魚不計尾部長度相當即可. 公母魚的種類最好一樣, 像市面上 長尾, 雙尾, 扇尾的個體算同一類, 與圓尾這一類體型上有很大的差異, 如果想要做不同類的繁殖要更加的小心在意, 以避免傷亡的發生.
挑到了優秀的種親後我們就要來預備它們的新房了, 很多繁殖斗魚的同好常用用市售所謂的斗魚格來進行, 其實斗魚格用來暫時飼養是可以的, 但如果用來長期飼養或繁殖都不太恰當 , 如果是長期飼養, 因為水質的惡化, 常會有腹水或立鱗的疾病發生, 用來繁殖的話, 常會有悲慘傷亡的發生, 這都是有愛心的飼主所不願看到的. 筆者用來繁殖的空間大約都在8~12公升的水族箱, 除非您可以隨時看顧, 否則比八公升(注二)小的空間, 似乎不太適宜, 激烈的爭斗會造成親魚的傷亡, 雖然公魚打不贏母魚的話不容易繁殖成功, 但是那也是以母魚的鰭稍有破損為准, 母魚的鰭被咬個精光, 甚至身體受傷都是可以避免的, 就看您怎麼幫它們安排了. 有了缸子後, 裝滿水不要忘了幫母魚或公魚准備躲藏的地方, 一團莫絲或小榕等植物都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公母魚不太成熟打算先一起飼養 或已成熟但打算長期一起飼養的話, 不要忘了准備一個小的海棉過濾器, 來維持水質的穩定.
魚的入缸也有一些小技巧, 因為魚也是有地域勢力, 先來後到的觀念. 准備好新房先將母魚放入讓她熟悉個幾天, 再把公魚放入, 母魚被打得很凄慘的機率就會大大的降低, 當然即使躲藏環境,先來後到 等細節都注意到了, 剛放在一起相處狀況的觀察還是最重要的, 如果爭斗得太激烈都要先將它們分開, 休息個半天一天, 再重新讓它們在一起, 如此反復動作, 一直到母魚可以一起與公魚進食, 就算大功告成了. 先前提到准備的植物是讓公母魚躲藏, 是因為筆者曾有一隻非常兇悍的母魚, 因為當時難得有全黃色的母魚(大約兩年前), 所以一直希望她能繁衍下一代, 結果因為沒碰過老婆修理老公的情形, 一不小心就損失三隻優秀的公魚了, 所以准備新房到繁殖, 樣樣都要小心翼翼. 很多同好都認為斗魚很好生, 因為他們把公母魚丟在一起, 一兩天就生了, 這通常是在很小容器的狀況下, 所謂丟在一起不是生了就是死了, 希望同好不要使用這種殘忍的方式來繁殖, 生命的尊重應該是水族同好所必須具備的美德, 不愛它如何能了解它, 讓它展現最美麗的一面呢?
在一起飼養的過程中要注意, 公母魚強弱勢的狀況, 如果母魚搶食很快要留意不要讓母魚吃太多, 一但母魚長得太巨大, 公魚可能就會被修理得很慘了, 當初想繁殖的願望也就不可能實現. 有時努力將公母魚養在一起很久, 等待它們繁殖是必要的, 因為有時我們沒辦法同時找到想要的個體 , 一但找到了豈能一不小心使其中一方傷亡, 而白白浪費了繁殖優秀下一代的機會. 還記得站長剛開始養斗魚時(1996), 有一次為了找類似的公母魚就花了大概兩個月, 等找到了養在一起就是不生, 苦苦等了將近三個月才終於繁殖成功, 為了它們還中斷了計劃已久的旅遊行程, 不過一切的犧牲, 在看到近四百隻白化的雙尾斗魚逐漸長大, 就都不算甚麼了. ------
如果想做到斗魚」配對零傷亡」, 各方面都要小心注意, 之前筆者的經驗, 有時配對不到半天就生了, 但也有一起養了三個月才生的. 身為一個好的斗魚主人千萬要記得不能因為急著想看它們繁殖而傷害了它們, 對生命的尊重, 應該是水族愛好者應有的美德, 像上期筆者提到有些同好, 用很小的空間繁殖, 太激烈的爭斗, 不僅太殘忍也太不人道, 也違背了筆者寫這些文章推廣斗魚飼養的原意. 當一對斗魚情投意合開始交配時, 魚類繁殖方式中最纏綿的畫面就呈現在你的面前了. 您打算有耐心的等待這一刻, 還是草草了事只為了趕快看到它們交配, 而傷害它們?
魚類繁殖各個不同形式中, 最擬人化的我想應該是斗魚吧, 不管是泡巢或口孵的方式, 因為其中包含了 」公魚擁抱母魚」 的動作, 這是一般體外授精的魚類所沒有的. 當母魚有意願想配對時, 母魚會對公魚所做的泡巢露出興味的模樣, 在公魚忙碌的浮上水面吸氣做泡巢的同時, 母魚也會進出泡巢的下方, 像是評查公魚泡巢的工作進度一樣, 也像是在滿心期待它們愛的小窩完成的樣子, 而公魚在母魚游近時也會展開全身美麗的鰭向母魚誇示, 母魚離去它又開始忙碌的工作.
當一切准備工作就緒, 公母魚就會浮著頭在水面開始繞圈圈, 經過幾次的嘗試, 公魚彎著腰呈U字形的抱住母魚, 並將母魚反轉腹部向上, 二者同時射精並排卵, 當公魚看到一顆顆晶瑩的卵粒向下掉時, 就會急忙的放下母魚, 去將卵一一銜入口中, 並將這些未來的小生命細心的塞入泡巢中, 此時母魚也從歡愉的晃惚中清醒過來, 短暫的展鰭誇示後又繞著圈圈反復交配的動作. 通常這樣的時間會持續三到六個鍾頭, 等完成後公魚就會將母魚趕走, 獨自一人照顧它們的寶貝蛋.
溫度如果在二十八度上下, 小斗魚在48小時左右就會孵化了, 剛出生的小斗魚還不會游泳, 每隻都頭上尾下的黏在泡巢上, 即使掉在缸底一有風吹草動也會奮力的往上游, 等小斗魚打橫我們就要來幫它們准備食物了, 孵豐年蝦苗應該是最方便的, 筆者都是用這個方法, 當然也有許多同好, 有許多不同的創意, 像淡水水蚤就是不錯的方式, 許多浮游生物也都是很好的小魚餌料. 只要注意適口性及對水質的影響就不容易出錯了.
還記得筆者第一次帶小斗魚(1996)是用所謂淡水蝦苗的粉末飼料, 雖然弄得很麻煩, 不過那次也帶大了一百五十隻左右的小斗魚, 只要細心其實都沒問題. 不過大家會碰到最多人建議的綠水, 反而養活小魚的機率不高, 可能只有五到十五個百分比, 大概二三十隻吧, 這是因為小斗魚是肉食性的, 綠藻對它們沒有幫助, 綠水中吃綠藻的浮游生物才是小斗魚的最愛, 不過量都太少了, 對這些剛出世的大胃王是絕對不夠的.
如果餵食正常,小斗魚出世一個月左右就會有零點八公分左右了,如果您繁殖的是雙尾斗魚,大約七到十天大小斗魚就可以看出來是雙尾的,魚的尾巴可以看出來是ㄚ字形的,非常可愛。正常的喂魚及換水就如同一般養魚的要領一樣,三個月大時,公魚的性徵就會一一顯現出來,甚至開始吐泡巢,公魚鰭變長的順序是臀鰭、背鰭,最後才是尾鰭;如果臀鰭往下拉長並往後拖出尖尖的形狀,就可以撈出分開飼養。
因為斗魚的生命期不長,所以它鰭的再生能力並沒有其它生命期較長的魚類那麼的好,一但因爭斗而傷害到鰭,日後就算鰭長長了也無法完全恢復,一能辨認出是公魚就分開飼養,應該是維持公魚美麗的最好方法。另一方面,由於每隻小斗魚進食的速度不同,如果餵食量不夠可能會使同一批的小魚大小差很多,大約一個月大就要注意小魚的大小,如果大小差太多最好還是分開飼養,以免發生哥哥姐姐虐殺弟妹的情形。
另一個大家會關心的事可能是關於小魚養大後會是甚麼顏色或鰭型如何的問題,在筆者數十次繁殖斗魚並養大的經驗中,顏色及鰭型要在四個半月到半年才能肯定,像顏色可能在成長的過程因為移缸飼養或水質的改變,都可能使顏色發生變化。
有一次筆者一隻四個月大的單尾扇尾蝶翼公魚就因為移缸飼養,內圈的紅色竟然在一周內就完全消失,內圈變成透明無色,外圈則仍維持原來的藍色,有些白色的個體也會因為移缸飼養而出現部份黑色雜斑,隨著水質的變化可能又回復純白;這部份變色的問題,筆者也還找不到一定的規律,希望諸位同好能一同來發掘這個秘密。至於鰭型的部份可能更要五個月以上才能確定,發育良好的扇尾公斗魚在三個半月左右,每隻尾鰭撐開幾乎都是180度的,但隨著時間的過往可能就不是如此了,如果說要一個比較明確的判別標准,應該說當公斗魚尾鰭的長度超過身長的四分之三,或者魚的體長超過三公分(不含尾鰭),才能肯定這只公斗魚的品質吧。
在千禧年完成了筆者的第三篇有關斗魚的文章感到非常欣喜,這一年來喜愛斗魚的人口也越來越多了,期盼在斗魚愛好者人口增加的同時,也能提升疼愛小斗魚的人口比例,殘忍的互咬比賽或惡劣的飼養環境希望都能越來越少。希望每個在桌上養著斗魚的人們,當坐到桌前看到斗魚在對您搖頭擺尾時,都能了解您是寂寞的斗魚唯一的朋友,您如果不能照顧它們的話,它們還能依*誰呢 ?
㈣ 如何飼養泰國斗魚
以泰國斗魚強健的體質而言,如果生活在一個良好的水質環境里是很少生病的。不過,也會在一些意外的情況下感染生病。
1. 白點病
白點病是泰國斗魚最為最為容易感染的疾病,尤其是在冬天溫度較低的時候或換水的時候水溫溫差過大。治療的方法是:提高水溫至質 30 ℃以上,再配合甲基藍等葯物地使用,幾乎都可以治療痊癒。
2. 絲絨病
患此病的泰國斗魚病症表現為全身布滿極其細小的白粉,其白色點狀物比白點病小很多。病情嚴重時,病魚全身猶如籠罩著一層白色的粉塵。這其實是一些原生蟲的寄生,因而可以使用一些治療原生蟲的葯物來進行醫治,即可治癒。
3. 縮鰭症
患此病的泰國斗魚病症表現為體色變暗及食慾不振的現象,這通常都是因為飼養環境空間過不或者長期水質不良,引起鰓組織或全身的細菌必感染,除非感染過久或病入膏肓,否則用水族市場出售的一般治療細菌性的葯物進行治療就可以讓病情好轉。但是,如果不能改善泰國斗魚的生活環境,它一樣會再次得病。
4. 溶鰭症
和縮鰭症一樣,都是由於水質極度惡劣而引起的病症,病症表現除了病魚食慾不振、魚體色澤變得暗淡之外,病魚原本修長寬大的魚鰭會分裂散開,顯得格外乾枯脆弱;嚴重時會脫落、分解。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應該立即更換水質,然後使用一些治療細菌性的薌或抗生素即可在短時間內治癒,但已經溶解的魚鰭雖然能夠恢復,卻不會象以往那麼修長了,特別是魚鰭 邊緣部份會因為創口癒合而顯得粗糙不堪。
5. 損傷
泰國斗魚往往會因為爭斗而造成魚鰭、魚體部份的損傷,在水質不佳或其他環境惡劣的情況下,很容易受到細菌、黴菌的入侵而感染患病。所以,在發現泰國斗魚受到損傷的情況下,即時使用一些抗生素的葯劑有助於它們盡快恢復以及避免生病感染。 另外,在保證適當的飼養空間、良好的水質環境以及不過低的水溫環境的前提下,再加上平時豐富多變的餌料喂飼以及可以讓泰國斗魚用來炫耀自己的混養魚類;這些,都是泰國斗魚健康成長的關鍵。※白點病熱帶魚類常見的疾病.發生的原因是不安定的水質與溫度變化引起疾病。特徵是身體的表面白色圓點附著。1.初期的時候可以提高水溫30度左右.2.或使用甲機藍並且加溫至30度.3.使用鹽水沐浴並加溫也有不錯的效果(水10公升.鹽5-10公克)。 ※胡椒病(天鵝絨)比白點病更小的白色(或咖啡色)點狀.密密麻麻的.像是胡椒塗滿了魚的外表.一般都是水質的突變所引起。鹽水沐浴(水10公升.鹽5-10克)效果不錯。 ※立鱗或松鱗病水質惡化的感染.外觀鱗倒立。是使用真菌葯加細菌葯一起治療.並多注意殘餌及水質。 ※針洞及爛鰭斗魚常發生的疾病。外觀像是鰭中間破了一個小洞。 一般都是水質的突變或健康狀態差時移動或運輸或打鬥所引起。治療方法可以使用黃葯治療並多注意水質以免2次感染。※脫色斗魚的一種的身體顏色脫落.原因是健康狀態差.多注意餌料與水質。 ※身體的表面粘膜的剝離水質的突變使身體的表面粘膜產生受損。並被剝下.這是斗魚換水常見一種疾病.常導致死亡.在換水的時候多注意魚只.並確保換的水是優良的水質。 ※黃□魚微小病最初的原因是激烈的攻擊並受傷.那個傷口常被黴菌侵犯.並化膿於臉部下方最常見.常腫脹並延伸臉後方。※腹水症外觀像是肚子不正常腫大.原因幾乎都是不當的餌料及不良的水質所引起.幾乎很少是因體內寄生蟲引起.但是有可能.一般都是先從水質改善與改變餌料(減少餵食)做起.甚至暫時不餵食物.如果沒效果時.再過一陣子使用體內蟲葯物.此病狀常並發立鱗症.須非常有耐心才能治療此症狀。※夾尾一般幾乎是水質不良所引起.使用細菌性葯物很快能治癒.但是治療期間須改善水質環境。※黴菌幾乎都是水質及溫度不正常所引起.此種病狀會快速傳染.所以需要消毒常用器具.及整缸治療.市售黴菌葯很快就能治癒.或使用鹽浴治療.旦效果較慢
泰國斗魚屬攀鱸科,搏魚屬,原產泰國、馬來半島,雄魚身體最長可達6厘米(雌魚略小)。如今所飼養的斗魚都是通過世界各國熱帶魚愛好者的多年努力,依靠人工出來的品種,按顏色來分有:鮮紅、亮綠、艷藍、淡紫、純黑、奶白、微棕等單色雜色的斗魚更是多得不勝枚舉。
泰國斗魚是一種十分有趣的熱帶魚。雄性之間十分好鬥。如果將兩條雄斗魚同缸,他們之間的戰斗常常要持續到其中的一條斗魚斃命為止,得勝的一方身上色彩平常更為鮮艷。要是想讓斗魚斗架,可選兩條大小差不多的雄魚,把它們放在一口璃隔板的魚缸中,並用玻璃隔板把它們分開。一旦發現這兩條斗魚展開它們的鰭,身上的顏色,並且頭對頭地頂著玻璃隔板想游到一起,說明雙方急於見個輸贏。這缸中隔板撤掉,戰斗隨即開始。當這兩頭雄魚相遇時,它們將各鰭展開並來回擺動的身體,藉此來恫嚇對方,其中的一條首先攻擊它的對手,另一條奮起反擊。斗架時蓋伸出,鰓膜突出環繞喉嚨,很象斗雞的羽毛,它們死咬對方的鰭。在不長的時間各鰭看起來如同碎布條,直到其中的一條魚被咬死之前,戰斗往往不會停息。得勝的雄魚要好好恢復元氣,它被撕開的裂鰭大部分會再長到一起,但鰭刺的會變粗,傷口癒合後,會留下傷疤,往往失去了觀賞價值。泰國斗魚雄魚不能合養。每條斗魚的雄魚應該單獨飼養在一口小缸里。雌魚可水質要求不嚴,在21℃-30℃的水溫下生長良好。實際飼養中可把一雌一雄與相同的魚混養。
泰國斗魚卵生。雌魚的顏色沒有雄色的鮮艷,雄魚的背鰭、臀鰭、尾鰭比雌魚用全長5厘米以上的做親魚。繁殖較容易,把繁殖用水溫調到27℃左右,PH值7.0,硬度9-ll。繁殖箱放置一層浮性水草,然後將挑好的親魚直接放入繁內,作為親魚的雌魚一定要達到性成熟,如果雄魚發情而雌魚不發情,雄魚就會追咬它,應魚撈出,否則雌魚會被雄魚咬死。產卵前雄魚先修建氣泡卵巢,產卵時雄魚把雌魚駛到氣泡巢下,然後用身體裹在雌魚身上,雌魚將卵排出雄魚使之受精,如果卵子底部,雌雄魚會把它們拾起,然後吐在氣泡巢里。產卵完畢後只需留下雄魚看護魚。
盡管雄斗魚斗架時非常殘忍,然而它對自己的子女卻愛護備至,雄魚可謂一個親。它除在產卵前修建氣泡巢外,在魚卵孵化時,它一刻也不休息,時而拾起沉向粒,時而維修氣泡巢,經常環繞氣泡巢四處游動,警惕地防範著可能入侵的敵人。動魚能獨立生活後,可以把雄斗魚從繁殖箱中撈出喂養。一對親魚每次產卵200受精卵在36小時左右孵化,仔魚在孵化後三天後能自由游動。
一般一隻成熟的雄斗魚約需要五到十公升的容器, 如果您用的容器不是方形的, 你可以用1.25公升的保特瓶來測試, 至少要能裝超過4瓶才算及格; 如果您肯每天幫它清理排泄物, 它更會在心中默默感謝你這個好主人, 清理排泄物, 並不代表一定要換水, 用一根筷子綁上適當長度的風管, 再利用虹吸現象, 就可以幫助您快速清理缸底的污穢, 此外一根簡單的滴管也是個不錯而方便的的選擇; 只要空間夠大, 勤於清除廢物再加滿水, 幾乎就可以替代所有換水的工作.
一般養斗魚的人常覺得他的斗魚只有餵食的時候較有精神, 其它時候常靜靜的不動, 您可以常常幫它找些活餌, 讓他它享受一番狩獵的樂趣, 活的水蚤 小豐年蝦 絲蚯蚓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有打死的蚊子也可以丟給它補一補, 畢竟它絕不是素食主義者; 或者您也可以養一隻以上的斗魚, 讓它們隔缸相望彼此炫耀, 這些都是不錯的方法.
斗魚最常見的疾病是有縮鰭, 體色變暗及食慾不振的現象 , 這通常是因為空間過小或者長期水質不良, 所引起鰓或全身的細菌性感染, 除非感染過久或病入膏肓, 否則用市售一般細菌性的葯就可以讓它病情好轉, 不過如果您不能改善它的生活環境, 它會一再的染病; 白點病也是它常得的疾病, 尤其是在冬天溫度較低時, 或換水溫差過大; 另外絲絨病也是它常得的疾病, 絲絨病的病徵是全身布滿細小的白粉, 其白色點狀物比白點病小很多, 這是一些原生蟲的寄生, 可以用治原生蟲的葯來醫治. 適當的空間不過低的溫度, 多變的食譜及可以炫耀的鄰居, 是斗魚不容易生病的快樂天堂, 就看您怎麼幫它安排了.
㈤ 泰國斗魚換水問題
斗魚?斗魚一般都很皮實,直接換靜置過的自來水就行,要換水 找條軟皮管 然後虹吸原理 把底部的魚屎抽出來就行,斗魚一般都是單條,雌魚很難找,2條雄的必死一條。
㈥ 斗魚怎麼養多久換水
無過濾系統的,每一至兩天換約五分之一的水。有過濾系統的,每三至六天換約三分之一的水。
【注意事項】不要用剛接出來的自來水,自來水接出後,靜放三天後再給小魚換,因為剛接出來的自來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及對魚支有害的物質。換水時注意新水和原缸內的水溫溫差控制在1度以內最佳.溫差過大,會導致小魚得病。
【斗魚】主要是指歸屬於鱸形目、攀鱸亞目、絲足鱸科、斗魚亞科的小型魚類,與其他魚類相似,主要以鰓呼吸,但另有一種輔助呼吸器官──迷鰓,並因之得英文俗名。
【外形】體側扁,呈長橢圓形,體長約6-7厘米。體赤褐色,具有10條左右藍色或綠色橫帶,眼至鰓蓋常有2-3條暗色斜帶,鰓蓋後緣具有1個藍斑。背腹凸出,略呈淺弧形。頭側扁。吻短突。眼大而圓,側上位。眶前骨下緣前部游離,具弱鋸齒,後部蓋於皮下。眼間隔寬,微凸出。前鼻孔近上唇邊緣,後鼻孔在眼近前緣。口小,上位,口裂斜,下頜略突出。
【分布范圍】斗魚類主要分布於熱帶亞熱帶,我國分布著兩種,一種屬廣布性的圓尾斗魚,另一種分布於南方的叉尾斗魚。圓尾斗魚的搏 斗能力較差,而叉尾斗魚則非常好鬥。叉尾斗魚比起泰國的博魚,則稍微遜色。泰國的博魚是斗魚中最美麗和最好鬥的。過去,泰國曾有專以博魚打鬥為業的賭場,賭資相當可觀。近幾年來,博魚被作為觀賞魚飼養。
㈦ 斗魚換水的問題```
一周換一次。。
准沒問題。
還有曬水不是為了提高水溫。
而是要去掉水中的氯氣。
要不把水隨便放幾天。最好三四天。
然後換就可以了。
斗魚受不了水溫突然變化。
所以先把要換的水放在魚缸旁邊呆半個小時。讓要換的水和魚呆的水溫度一直。
然後換就OK了。
祝樓主的魚兒健康~~~~~~~
㈧ 馬尾斗魚怎麼換水
斗魚的生活的水,需要養水的。
很多養水喜歡用懶人葉去養水,把自來水裝到容器里,將懶人葉放進容器里,一般三四天或者一周都可以。
我是直接用礦泉水瓶子裝一瓶自來水,養水的,直接把自來水裝進礦泉水瓶密封,放置六天左右,一般養一周。
有的養水也可以加一點點鹽進行養水,可以有效的對魚缸里的細菌進行殺菌
㈨ 泰國斗魚怎麼養要全面一點的,要有步驟
每周換水2~3次,換的水占魚缸里的水三分之一。
斗魚是一種雜食性的小魚。斗魚來到新環境不建議在這個時候就開始餵食,這個時候餵食會給他的身體照成更大的負擔,在斗魚休息兩天之後我們開始餵食。可以餵食蚯蚓、水蚤、水蚯蚓、小魚苗、小塊牛肉、魚肉等。
豐年蝦孵化後給繁殖的小斗魚開口用,很多泰國斗魚基本都是用這個來開口的。
魚缸最好用方缸,有很多人都喜歡用圓缸,但是用圓缸會讓魚的視力下降。
魚缸里最好什麼都不要放,不過可以適量的放一點浮萍、水草。
斗魚不需要用使用氧氣泵,所以比較好養,斗魚可以依靠空氣中的微量氧氣存活。
㈩ 剛買泰國斗魚回家應該怎麼給它換水之前買了一條不適應水死了,請各位大神指教
去買魚之前先把家裡的魚缸換好水,魚買回來之後不要急於把魚倒進魚缸里,要先把裝魚的袋子的袋口扎緊,留一點空氣在裡面,然後連魚帶水放進魚缸里,過半個小時之後再打開袋口把魚撈出放缸里,袋裡的水就不要了。這叫做「同溫",是要防止魚店裡的水的水溫跟家裡的水溫相差太大,魚不適應的一種處理方法。我估計你之前買的那條魚你並沒有給它同溫就放缸里了,水溫相差5度以上魚兒就會因不適應而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