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泰國資訊 » 泰國大谷地氣候如何

泰國大谷地氣候如何

發布時間: 2022-10-17 20:55:33

1. 福建的三名市位於什麼區氣候類型是什麼

  • 三明市位於梅列區;氣候類型: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 【所處地理位置】

三明市位於福建中部連接西北隅,地處北緯25o30′~27o07′,東經 116 o22′~ 118 o39′。四鄰東依福州、南靠泉州、西南接龍岩、西瀕江西、北連南平,全境土地總面積22959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介於閩西北山地與閩西南山地兩大地形區之間,閩中大谷地貫穿本區中部,西部為武夷山脈南段主體,東部為戴雲山脈北段主體,杉嶺山脈南段、玳瑁山脈北段以及寶台山脈和龍棲山脈蜿蜒境域。

  • 【三明境域地質歷史演變及構造】

三明境域各地史時期之沉積建造、岩漿活動、變形變質特徵及地殼構造運動特徵表明,其地史演變基本上可劃分為六個階段:晚太古代——早元古代;中元古代——晚元古代早期;震旦紀——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晚三疊世——白堊紀;新生代。地層結構發育完整,自下元古界至新生界共有 12 個系,37個地層單元包括變質岩、侵入岩、火山岩、沉積岩四大岩類。最古老的岩石層分布於建寧一帶的晚太古代天井坪組,是華夏古陸核的組成部分,代表福建省最古老的岩石層。由於三明地域跨福建省三大構造單元、地質結構上存在四條斷裂帶,即:泰寧——寧化斷裂帶、南平——寧化斷裂帶、尤溪——大田斷裂帶、清流——大田溪尾斷裂帶。

  • 【三明境域地貌區劃與類型】

三明境域在全國地貌區劃中屬華東華南低山與丘陵大區中的東南沿海低山與丘陵區。又可分為:閩浙流紋岩的低山和中山區,閩西北低山與中山區,閩西南低山與丘陵區和沙溪河谷區 4 個地貌分區。其類型與特徵按地貌的成因及形態可分為四種地貌類型:流水地貌;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其它地貌。

  • 【三明境域主要山脈山峰】

三明境域主要山脈有武夷山脈(南段)、杉嶺山脈(南段)、寶台山脈、龍棲山脈、玳瑁山脈和戴雲山脈,走向北東——北北東。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有數百座,已命名的千米以上山峰有:武夷山脈中的葉竹隘山、三仙岩、風門碣等35座;杉嶺山脈(南段)中的殳山、老鴉寨、項高崬等53座;寶台山脈中有羊角峰、三層旗、蓮花山等11座;龍棲山脈中有雞心崬、馬坑峽、雪峰山等35座;玳瑁山脈(北段)中的大峰山、五峰山、蓮花山等165座;戴雲山脈中的老鷹咀、頂宮仙、天湖頂等111座。位於建寧縣金溪鄉,屬於杉嶺山脈的金鐃山主峰白石頂海拔1857.7米,為三明境域最高峰。

  • 【三明境域土壤狀況】

三明境域氣候溫濕,植被茂盛,土層較深厚,土壤中硅、鈣、鎂、鉀、鈉鹽基淋失嚴重,而鐵鋁氧化物含量很高,一般呈酸性,PH值5~6;生物富集顯著,有機質含量豐富。但速效磷、速效鉀含量較缺,且由於人為耕作影響,致使土壤性態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1986年三明市土壤普查辦將三明市非耕地土壤按土類、亞類、土屬三級分類法分類,耕地土壤按土類、亞類、土屬、土種四級分類法分類。三明市非耕地土壤分為6個土類,13個亞類,48個土屬;耕地土壤分為6個土類,9個亞類,21個土屬,99個土種。

  • 【泰寧縣的丹霞地貌面積居全省之首】

至2000年,經考察認定,泰寧縣境域丹霞地貌總面積達200多平方公里,是武夷山的四倍,居福建省之首。泰寧縣丹霞地貌正處於壯年期,是發育最好時期,由金湖、上青溪、狀元岩、貓兒山、大布龍王岩等10多個古盆地組成,其中金湖、上青溪又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水上丹霞地貌區,岩槽發育典型,丹霞岩洞發育好,岩槽壁蜂窩狀,造型豐富,千姿百態,雄偉壯觀。

2. 泰國北部地區華文教育發展跟哪個因素有關系

泰國是東南亞重要的國家,也是海外華人華僑較集中的國家。通過對泰國北部地區(以下簡稱泰北地區)清邁府、清萊府和大谷地、美斯樂等華人村親身考察,掌握了泰北地區華文教育發展基本現狀,分析了泰北地區華文教育的現狀及其特點,並提出了改進的幾點對策和建議

華文教育,指的是以母語或第一語言非漢語的海外華人為教學對象開展中國語言文化教育。在20世紀初期和中期,華文教育曾一度興盛於海外各華埠。但在60-70年代,一方面全世界 90%以上的華僑陸陸續續加入了所在國的國籍,成為外籍華人,華文教育失去了原賴以生存的條 件。另一方面各國政府出於政治原因,大力推行民族同化政策,海外華文教育受到各種程度不同的限制和打擊,處境艱難。在東南亞一些國家,華文教育更完全陷於斷裂停滯之中,不僅華文學校被關閉,華文教學被禁止,甚至於華僑華人在公共場合都不能或不敢使用華語交談。直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海外華文教育方重現生機,在全球特別是亞洲呈現出一片復興的景象。那些曾嚴厲排斥華文的亞洲國家如泰國、寮國、菲律賓等都先後解除禁令,放鬆對華文教育的限制,恢復華文學校。 振興泰國華文教育也成為海外華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泰國華文教育從20世紀90年代恢復自由開放至今已進入興旺階段。隨著中泰兩國貿易的迅速發展,兩國之間的相互投資逐年提高,中國赴泰旅遊者成倍增長,華文人才在泰就業非常吃香

基本現狀分析

泰國的華文民校大約有160所,分布在首都曼谷及各府,全國華文民校就讀人數約3萬人。泰北地區華文教育機構主要包括:傳統華校、華人村學校、泰國普通中小學泰國大學

(泰國政府規定)、

(零起點學習華文)。泰北地區主要是指在泰國地圖上,自湄公河起沿泰緬邊境蜿蜒向西數百公里的一片高低起伏的丘陵地帶。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泰北地區陸續建立了許多華人村

(俗稱難人村,基本上是雲南籍)。現在這片廣茂的山區中星羅棋布座落著近63個華人村,

(府相當於國內所說的省),居住著近30萬華人華僑,其中絕

分布在清邁、清萊和密豐頌等府

大部分是解放前國民黨第八集團軍93師的後裔,現在當地還保留著中華民族傳統的民風民俗[1]。

隨著時代的進步,泰北地區的有識之士意識到: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必須要把華文教育搞好。絕大部分青年後裔都在泰北山區土生土長,白天接受泰式教育,放學後再學習漢語。他們大多在完成高中教育後就南下就業,也有一部分繼續進入大學學習。現在這些後裔陸續成為了泰國公民,可以合法在泰工作,在泰國年輕華文人才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筆者根據泰北地區華人村的基本情況,具體分析了泰北地區華文教育現狀及其特點:

(一)師資隊伍結構欠合理,不利於整體的良性發展1.專業知識結構不合理,教師職業化水平低

泰北地區的華文教師專業知識結構不合理,專業素質較低。在中華文化知識掌握方面,年長的華文教師對中國文化的認識程度仍停留在年青時的記憶之中,對現在的中國文化常識了解甚少。中青年教師缺乏漢語作為外語教學的經驗,未認識到交際是語言的基本功能,且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才是語言教學的根本目的。華文教師希望學習漢語知識、中國文化,但又缺乏必要的外部條件,存在較明顯的知識結構缺陷。

目前,泰北地區華文教師職業生涯特點:一是以中小學基礎教學為主;二是以業余的、兼職的教學為主要形式。主要原因是泰北地區專任教師較少,許多華文教師利用業務時間來開展教學,以便增加經濟收入;同時,過度依賴中國籍教師,而中國籍老師90%以上為非中文或對外漢語專業,專業不對口,以致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張嘴就可以上課當老師了。由於缺少中文、華文教育等專業知識,容易造成許多低級錯誤。圖1為泰北地區華文教師所學專業結構示意圖。

圖1泰北地區華文教師所學專業結構示意圖

注:中文或對外漢語專業915%,文科專業6513%,理工科2512%

2.學歷、年齡結構不合理

從泰北地區華文教師整體分析來看,學歷層次參差不齊,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而且教育程度隨年齡的增大而降低。絕大多數教師僅擁有高中文化或相當於高中文化程度的學歷,多數未參

116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3期

加過較正規的漢語學習。泰北地區華文教師普通缺乏接受較系統的師范教育,這將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所以應從根本上加強泰北地區師范教育的學科建設和培訓交流。

經過調研,泰北地區的華文教師可分3個年齡段,即青年型歲)、老年型

(35歲以下)、中年型

(36-55

(56歲以上)。剛畢業的大學生就進入華校當華文教師了,沒有教學經驗,更沒有

(特別是泰籍華文教師)。圖2為泰北地區華文教師年齡結構示意圖。

管理經驗;教師年齡老化

3.教師之間缺乏溝通與交流,協調性差

華文教師隊伍的素質是發展華文教育事業的關鍵。泰北地區華文教育機構對華文教師的要求:第一,都強調要安心工作,有吃苦耐勞精神;第二,強調一專多能,要求基本功扎實並具備多種特長;第三,強調有一定的工作經驗。由於泰北地區特殊的歷史背景,多數中泰華文教師之間及華文學校之間交流不暢,各自為陣。(二)缺少配套的教材及學習材料教材問題一直困擾著泰北地區華文教育的發展。各華校由於缺少拼音識字法、簡體字及其它輔助學習教材都希望能夠有一套適合當地的華文教材。目前,泰北地區華人村學校缺少華文教材,應爭取使整個華人村所有學校都能使用國內簡體字教材。同時應增加泰國當地情況和中國文化知識等情況介紹[2]。

教材的編寫是一項系統化、長期化的工作。由於海外不同國家和地區情況各有不同,不可能推廣統一編寫的教材。因此解決泰國及東南亞地區華文學校教

圖2泰北地區華文教師年齡結構示意圖

注:青年型1012%,中年型2712%,老年型6216%

材問題,行之有效的辦法之一是由國內有關院校與當地華文學校或華人社團合作編寫出版。這既可以充分發揮國內院校師資力量雄厚的優勢,又可以使教材較為切合當地的實際。解決海外華文學校教材問題,既需要海外華人華僑社團、華文學校的努力,也需要國內有關院校的積極支持。可以在總結各種方法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國內外的合作,把這項工作逐步推向前進。

(三)前期開展的工作及面臨的外部環境

在多方的努力下,泰北華文教育發展中心於2006年2月孕育而生。泰北華文教育發展中心的成立開創了泰北地區華文教育的新局面,工作的范圍從單一學校推廣到整個泰北地區,初步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目前有4位外派教師在該中心從事教學和管理工作。現初步總結如下:

1.開展廣泛的調研,協助華文教育機構進行教育教學改革

通過調研,對泰北華校華文教學的辦學規模、華文課程設置、華文教師配備、華文教材的使用、學生學習情況等多方面有了比較全面的掌握這就為泰北華文教育發展中心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為使華文教學的改革在整個泰北華文學校推進,使泰北地區的華文教育上了一個新台階,中心決定以典型來開路,摸索出一套適應泰北華校的華文教學管理和教學改革的經驗,然後逐步在整個泰北地區華文教育機構推廣。徵求各方意見後,中心選定了條件較好的清邁崇華新生學校作為華文教學改革的實驗學校。在近半年的工作中,先後為崇華新生學校制定《華文教學總體改革方案》和《華文教學規章制度匯編》等文件規定。這樣使學校的華文教學及管理有章可循,有規可依,使華文教學迅速步入規范化的軌道。

2.制定項目、培訓計劃,為華文教育機構培訓師資

泰北華文教育發展中心決定以項目的形式來開展華文教育工作。為此,在充分調研取得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結合泰北華文民校聯誼會會員學校的實際和今後華文教育教學的實際,分批分

泰國北部華文教育的現狀與前瞻117

次舉行泰北地區華文教育機構骨幹培訓班,同時舉行教育教學研討會、課堂講學比賽、漢語教材培訓、華文知識競賽等活動。目的是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培養一批既懂華文教學管理又懂華文教學的骨幹隊伍,涵養師資,為各華校華文教學的組織與管理服務;營造華文學習的環境,創造交流華文的機會,從而推動整個泰北華文教育的發展。

3.積極開展泰北華文教育機構之間相互交流聯誼活動

泰北華文教育發展中心除了服務泰北華校的宗旨之外,還肩負著凝聚僑心、促進友誼之任務,為此,還加強對外交流聯誼,積極呼籲各校要加強交流、增進友誼、共同提高。三體會與建議目前國內外的華文教育都有較大發展。如何把泰國北部華文教育推進到一個發展新階段,這是旅泰華人華僑和國內教育界,特別是華文教育工作者十分關心的問題。下面談幾點分析和建議:

(一)明確認識,轉變觀念,開創泰北地區華文教育新局面

建立泰北地區華文教育檔案庫,盡可能詳盡地收集和掌握泰北地區華文學校的情況,包括在校學生人數、教師狀況、所需從國內選派教師人數、教材的使用等,使之量化、細化,從而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在泰北華文教育發展中心的基礎上,可成立泰北地區華文教育專家組、泰北地區華文教育協會

(內設華人學校、大學及孔子學院等小組)等組織,推動泰北地區傳統華文學

校與華人村學校的交流,實現可持續發展[3]。

(二)積極發展華文學校,努力提高華文教師的綜合素質

華文學校是華文教育的主要場所,創辦和辦好華文學校,是推廣華文教育的主要途徑和基本方式。當地學校積極開設中文課程和中文專業,在當地學校中開設中文課程、中文專業,是各國政府推廣華文教育的主要措施和主要方式。泰國各大學及學院已紛紛開設中文系教授中文。泰北大多數華文學校都是晚上、周末上學,學生都在當地全日制學校學習,周末時間才到華文學校學習。根據這種情況和特點,要使華文教學取得一定成效,不僅需要學校多想辦法,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採用電化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手段,而且需要學生家庭積極配給,學生在一周中大部分時間缺乏學習漢語的語言環境,學生家庭應在這方面給予彌補,盡力在家中營造學習漢語、華文的氣氛。

3. 哪個國家最環境適合居住

挪威 連續5年被評為最適合居住的國家

4. 雲南到泰國大谷地多少公里

你可以使用餐飲使用網路地圖然後導航一下就可以知道有多少距離

5. 自然條件

(一)區域地質

福建省在大地構造上屬華南褶皺系的一部分。區內地層發育比較齊全,岩漿活動頻繁,地質構造復雜。

中生代以來,福建省地殼陸續上升。在山丘坡地上,風化殼層物質發育成為各種類型的土壤。在盆地、河谷和低窪地區,由於外來泥沙物質的堆積,形成平原、河流階地等,其表層物質經成土作用也形成各種類型的土壤。

福建省岩石分布具有明顯規律性。沉積岩主要分布在鷲峰山——戴雲山構成的閩中大山帶以西的西部地區,火山岩主要分布在鷲峰山——戴雲山構成的閩中大山帶及其以東的東部地區,變質岩主要分布在閩中大山帶以西的武夷山脈、閩中谷地和閩西南地區,火成岩則在全省各地均有出露。

福建省自上元古界至第四系地層多有出露。早古生代及其以前形成的沉積岩都發生不同程度的變質作用。沉積岩、變質岩、火山岩在全省的分布相對均勻。全省各時代地層分區特徵比較明顯。北部及西北部以晚元古代變質岩地層為主,屬地槽型的巨厚沉積。中部及西南部出露震旦紀至晚白堊世的淺變質岩、沉積岩及噴出岩,尤以晚古生代准地台型沉積發育。政和——大埔一線以東的東部地區則以大面積晚侏羅——早白堊世陸相火山岩地層佔主導地位,岩石類型復雜,厚逾萬米。上第三系及第四系地層全省皆有零星分布,但在沿海地區比較發育。

全省出露地表的岩石在濕熱或溫濕氣候條件下,均受到比較強烈的化學風化和生物作用,形成磚紅壤性紅壤、紅壤和黃壤等。主要岩石和沉積物分布特徵如下。

1.石灰岩

福建省石灰岩分布在三個地層中:中石炭統黃龍組地層以石灰岩為主,夾有白雲岩,主要分布在福建省西南部明溪——胡坊隆起帶的兩側;晚石炭統船山組地層以石灰岩為主,質地較純,夾有少量白雲岩,主要分布在順昌、南平以南及德化和南靖以西的廣大地區;下二疊統棲霞組含有硅質結核。

由於氣候比較濕熱,全省出露在地表的石灰岩經過風化和成土作用發育形成含有CaCO3的石灰土。石灰土質地主要為粘土,植被覆蓋比較好,但是一旦植被受到破壞,土壤有機質就會迅速分解,乾旱趨於嚴重,肥力迅速下降,重新恢復植被難度很大。

2.紫紅色鈣泥質碎屑岩

紫紅色鈣泥質碎屑岩分布在上白堊統地層中,為一套紫紅色、泥質鈣質為主膠結、礫石含量較多的粗碎屑岩。岩石形成之後,在風化和成土作用下,形成了覆蓋在母岩之上的紫色土,土壤中含有少量CaCO3。紫色土土層淺薄,結構鬆散,易造成水土肥流失,肥力低。陡坡地宜以育林為主,平緩地可適當開墾為農地和果園。

3.其他沉積岩

除了上述石灰岩和紫紅色鈣泥質碎屑岩發育形成了比較年輕的土壤外,其他大量分布的沉積岩(包括正常沉積岩、火山碎屑岩)在風化剝蝕和成土作用下,形成了常見的土壤,如磚紅壤性紅壤、紅壤、黃壤等自然土壤。

4.侵入岩

福建省自晚元古代開始,各主要大地構造演化階段均有岩漿活動,主要有加里東期、華力西-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馬拉雅期。全省侵入岩出露面積 40316.4 平方千米,約占陸地面積的33%,在華南各省中規模居前列,是福建省磚紅壤性紅壤、紅壤和黃壤的主要母岩。在各期的侵入岩中,燕山早、晚期侵入岩規模最大。侵入岩岩類齊全,岩性繁多,其中以酸性和中酸性岩類占絕對優勢。酸性和中酸性岩類占 97.42%,中性岩類占 2.44%,超基性和基性岩類佔0.14%。

5. 變質岩

自晚元古代以來,福建省遭受到多次強烈的構造運動、岩漿活動等,同時,在各大地構造旋迴中岩石發生不同性質的變質作用,形成不同變質成因類型的變質岩,包括區域變質岩以及接觸變質岩、構造(碎裂)變質岩等。但是,就變質作用范圍和變質作用強度來看,以早古生代及其以前的岩石發生的區域變質作用最大,形成了出露面積 27000 平方千米左右的加里東期區域變質岩(包括混合岩)。

6. 噴出岩

福建省噴出岩類型多樣,有超基性、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岩(包括次火山岩)及其相應的火山碎屑岩類,是全省磚紅壤性紅壤、紅壤和黃壤的主要母岩。在空間分布上十分廣泛,但是,鷲峰山——戴雲山及其以東地區明顯多於西部地區。晚元古代噴出岩分布在閩西北及閩西等地,石炭紀及晚三疊-早侏羅世噴出岩零星分布在閩西、閩中和閩北地區,晚侏羅-早白堊世噴出岩廣布全省,戴雲山以東部地區最為發育;新生代噴出岩分布零星,於閩南海濱地帶和閩西的明溪、寧化等地較集中出露。以晚侏羅-早白堊世火山活動的強度和規模最大,出露面積達 38000 平方千米。

7. 第四紀沉積物

福建省各地均有第四紀地層分布,不同成因的沉積物類型比較齊全。其中,殘積、坡積物全省均較發育,覆蓋在山地丘陵基岩上;經過河流等外力搬運沉積的物質則主要集中在沿海平原地帶以及山區河谷兩側及山間盆地中。沿海平原地區,除了河流搬運沉積的物質外,還有海相、海灣相、湖泊相沉積物。由於新構造運動頻繁,河流階地廣泛出露。全新統沉積物構成Ⅰ級階地,更新統沉積物構成Ⅱ級以上階地。Ⅰ級階地沉積物呈灰、灰黑色,Ⅱ級階地則呈黃色,Ⅲ級階地呈紅色,Ⅳ級階地呈棕色、棕黃色。

相對於覆蓋在山坡基岩上的殘積、坡積物而言,沿海平原、山間盆地、河谷平原上的沉積物厚度大,是發育土壤的重要母質。在這些地區發育形成的土壤,是福建省最優質的土壤,高產田都分布在這些地區。

(二)地形地貌

福建省位於歐亞板塊的東南部,境內峰嶺聳峙,河谷、盆地穿插其間,基本地形特徵如下。

1. 地勢自西北向東南下降,橫斷面略呈馬鞍形

在西部和中部形成北北東向斜貫全省的兩列大山帶:西列是以武夷山脈為主體的閩西大山帶;中列是由鷲峰山、戴雲山和博平嶺等山脈組成的閩中大山帶。這兩大山帶之間為互不貫通的河谷、盆地,俗稱閩中大谷地。東部沿海為丘陵、台地和平原地帶。

2. 山地多,平原少

山地面積6.48萬平方千米,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53.38%;丘陵和台地面積3.10萬平方千米,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 25.53%;平原和水面面積 2.56 萬平方千米,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 21.09%,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

3. 水系發育,河網密度大

境內河流總長度約 1.3 萬千米,河網密度每平方千米超過 0.1 千米。閩江為全省最大河流,全長 577 千米,流域面積達 6.1 萬平方千米。主要河流走向多與山脈垂直,支流與山脈平行,形成典型的外流區單向性的格狀水系,屬山地性河流,多峽谷險灘,河床比降大,多在萬分之五以上。境內降水量大,徑流量相當可觀,水利資源蘊藏量十分豐富。

4. 海岸線曲折,港灣眾多,島嶼星羅棋布

福建省陸地海岸線總長 3752 千米,僅次於廣東省,居全國第二位。海岸線多呈鋸齒狀,其曲折程度居我國沿海各省份之首。全省有大小港灣 125 個,自北向南有沙埕港、三都澳、羅源灣、湄洲灣、廈門港和東山灣等 6 個特大深水港灣。這些港灣多深入內陸,與半島相間出現。沿海共有島嶼 1500 多個,較大的有海壇、金門、南日、馬祖等島嶼,原有的廈門島、東山島等已分別有跨海海堤與陸地相連形成半島。

(三)氣候條件

福建省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大致以閩中山帶為界,分為閩東南沿海地區南亞熱帶氣候帶和閩東北、西北與西南地區中亞熱帶氣候帶兩大氣候帶。由於全省境內山巒起伏,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受地形、地貌等非地帶性因素的影響,水熱條件區域差異以及垂直分異較為明顯,從而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局部小氣候,為耕地的發育及其開發利用提供了優越的水、熱等自然條件。總體而言,福建省氣候表現為季風氣候顯著、雨熱同季、熱量豐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氣象災害頻繁等特點。

1. 季風

福建省夏季由於受副熱帶高壓的控制,盛吹來自東南海洋的偏南風,濕潤多雨,台風頻繁,南北地區普遍高溫;冬季由於受冷高壓的控制,勁吹來自大陸的偏北風,乾燥少雨,氣溫南高北低,南北地區溫差較大;春夏之交,冷暖氣流相互交錯,氣候濕熱,春雨綿綿;夏秋之際,晴熱少雨。盛行的季風氣候造就了季節分明、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溫暖濕潤的氣候特徵,具體表現為中亞熱帶地區四季分明,而南亞熱帶地區則熱涼兩季,冬季極不明顯。

2. 熱量與日照

福建省年均太陽輻射量 427 ~ 532 千焦 / 平方厘米,並隨著地勢從西北向東南下降而呈遞增趨勢。太陽輻射量的季節性變化與氣溫變化基本一致,氣溫最高、太陽輻射能最強的月份為7 ~ 8 月,月均氣溫為 25℃~ 29℃,月均太陽輻射量為 54.5 ~ 67 千焦 / 平方厘米;氣溫最低、太陽輻射能相對較弱的月份為 11 月~翌年 2 月,月均氣溫為 11.65℃,月均太陽輻射量為20.9 ~ 29.3 千焦 / 平方厘米。全省年均氣溫為 14.6℃~ 21.3℃,最熱月平均氣溫在 28℃左右,最冷月平均氣溫為 6.2℃~ 13.1℃,呈從沿海向內陸、南部向北部、低海拔向高海拔地區降低的規律;全省≥ 10℃積溫為 5000℃~ 7800℃,無霜期 235 ~ 365 天。全省熱量條件區域性差異明顯,南亞熱帶地區年均氣溫為 19.5℃~ 21.2℃,≥ 10℃積溫為 6500℃~ 7800℃,無霜期 350 天以上,這不僅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和多熟制種植,提高耕地的復種指數,而且適宜於發展喜溫經濟作物生產。中亞熱帶地區年均氣溫為 17.5℃~ 20.3℃,≥ 10℃積溫為 5000℃~ 6500℃,無霜期 260 ~ 300 天,不適宜喜溫經濟作物的正常生長。由於受多山地貌的影響,福建省熱量垂直分異十分明顯,局部氣候更是千姿百態。全省熱量隨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遞減,海拔每上升 100 米,冬季和夏季的氣溫分別下降 0.4℃~ 0.5℃和0.6℃~ 0.7℃,≥ 10℃積溫減少 220℃~ 250℃,致使在中亞熱帶山區的一個縣甚至一個鄉鎮的小范圍內由於海拔落差大而存在著作物布局和熟制的明顯差異,如中亞熱帶南部地區海拔 600 米以下為雙季稻區,600 ~ 800 米為單雙季稻混種區,800 米以上則為單季稻區;而中亞熱帶北部地區 300 ~ 400 米以下為雙季稻區,300 ~ 500 米為單雙季稻混種區,500 米以上則為單季稻區。

福建省年日照時數為 1700 ~ 2300 小時,在全國屬中下水平。日照時數的空間分布呈現從東南向西北遞減、隨海拔高度增加而遞減的特點。東南沿海日照時數為 2000 ~ 2300 小時,西北內陸為 1800 ~ 2000 小時,山區農業區為 1700 ~ 1800 小時。在季節分配上,70% ~ 75%的日照時數集中在 3 ~ 10 月,與喜溫作物旺盛生長的季節相適應。其中,3 ~ 6 月日照時數為 520 ~ 560 小時,佔全年的 26% ~ 28%;7 ~ 10 月日照時數為 860 ~ 940 小時,佔全年的43% ~ 47%;11 月~翌年 2 月日照時數為 500 ~ 600 小時,佔全年的 25% ~ 30%。

3. 降水

受海洋季風氣候的明顯影響,福建省雨量十分充沛,年均降水量 1000 ~ 2100 毫米,其中 80% 的區域年均降水量在 1500 ~ 2100 毫米。受地形起伏造成的局部環流的影響,全省降水量隨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提高,降水量分布由東南向西北遞增,閩東南沿海地區年降水量1000 ~ 1700 毫米,閩西北地區則達 1700 ~ 2000 毫米,其中武夷山和鷲峰山區為福建省的多雨中心,年降水量高達 1900 ~ 2100 毫米,戴雲山和博平嶺山區為次多雨中心,年降水量達1700 ~ 1900 毫米。全省降雨季節分布不均,干濕季分明。常年 3 ~ 6 月是雨季,時段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 50% ~ 60%,該期降雨呈現雨區廣、雨量多、雨期長、強度大、年際變幅小等特點,期間常因久雨而導致土壤漬澇,並影響春收作物後期生產以及春播作物的正常生長;7 ~ 9 月時段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 20% ~ 40%,該期降雨呈現因台風影響而年際變幅大的特點,台風年份常出現台風襲擊下的狂風暴雨天氣而發生洪澇災害,無台風年份常出現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晴熱乾旱和輻合區制約下的局部雷陣雨天氣,沿海地區常持續晴旱少雨,若與秋旱相接,則旱情較為嚴重,而內陸地區常因熱雷雨的調節,旱情相對不明顯;10 月~翌年 2 月則是全省的乾季,時段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 15% ~ 20%,常出現秋旱,但對作物生長影響不大。

4. 氣象災害

福建省災害天氣頻繁,主要氣象災害有旱、澇、風、寒和冰雹等,其中以乾旱和洪澇尤為突出。全省乾旱災害時空分布呈現以下特點:①東南沿海乾旱多且旱情重,乾旱頻次由東南向西北降低且旱情減輕。福州——南安——平和一線以東為全年的重旱區,平均每年 1.5 次乾旱;柘榮——德化——武平一線以西、以北為輕旱區,平均每年 1 次乾旱;兩線的中間地帶則為次旱區。②以夏旱為主,其次是秋冬旱。全省平均夏旱占 40%,秋冬旱占 38%,而春旱僅占 22%。③大規模的乾旱約每 11 年為 1 個周期,與太陽黑子活動周期相呼應。全省洪澇主要有梅雨型洪澇和台風型洪澇,梅雨型洪澇常發生於閩江、汀江等沿河各地和下游平原地區,台風型洪澇則發生於沿海地區,尤以晉江、九龍江下游為常見。全省風害主要有台風、大風、冷空氣活動造成的沿海大風和局地強對流天氣下的大風,其中台風、大風的破壞性最強。全省寒害主要有倒春寒、梅雨寒和秋寒,其中秋寒對農業生產的危害最大,是影響福建省晚稻產量的一個重要氣候因素,並且北部的秋寒較為嚴重。

(四)水文條件

福建省境內河系發育,溪流密布,水資源總量 1197 億立方米,是我國水資源豐富的省份之一,但水資源的時空分布極不平衡,導致旱澇災害經常發生。

1. 地表水

福建省最主要的地表水資源是大氣降水,但降水在季節上有顯著變化,而且地區分布不均勻,正常年徑流深由西北向東南遞減。全省多年平均年產水量為90萬~116萬立方米/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年徑流深為 500 ~ 1500 毫米,其中閩江流域及閩東北山區徑流深為 800 ~ 1400 毫米,沿海地區為 600 ~ 900 毫米,海島則小於 600 毫米。除大氣降水外,地表水資源還包括河流、湖泊、河溝、坑塘和水庫的水。福建省境內河網密布,密度大於 1.1 千米 / 平方千米,水系呈格子狀分布,河流流程短促但水量豐富,全省共有 29 個內河水系,663 條河流,河流總長 13569千米,其中流域面積大於 50 平方千米的河流有 597 條,大於 500 平方千米的一級河流有 12 條,河流流量以閩江最大,其次為九龍江,各河流的多年平均流量總和為 2706.82 立方米 / 秒,總水量為 853.57 立方米。

2. 地下水

福建省地下水資源儲藏量較大,合計達 407.71 億立方米 / 年,絕大部分為基岩裂隙水,按100 米深度計,其儲存資源 344 億立方米 / 年。由於受地貌、構造、岩性及大氣降水的控制,地下水富水性分布不均。據 1950 ~ 1979 年全省 10 個分流域水系控制點的實測資料,全省淺層地下水天然補給量為 254 億立方米。盆地間往往缺乏水力聯系,各自構成獨立的水文地質單元;山區地下水極不均一,以岩溶水為主;平原地區第四紀鬆散堆積層和岩溶盆地為福建省主要富水地段,蘊藏著豐富的地下水資源,而基岩地區地下水則較為貧乏。以平均最枯流量法計算,全省地下水天然資源為 179 億立方米 / 年,其中宜集中開採的岩溶水和鬆散堆積層的地下水約26.96 億立方米 / 年,這些地下水埋存較淺,礦化度低,絕大部分可以開采利用。

(五)土壤資源

根據第二次土壤普查數據,福建省土壤類型可劃分為鐵鋁、初育、半水成、鹽鹼和人為 5個土綱,赤紅壤、紅壤、黃壤、石質土、粗骨土、紫色土、石灰土、新積土、風砂土、潮土、山地草甸土、濱海鹽土、酸性硫酸鹽土和水稻土等 14 個土類,其中以紅壤、赤紅壤和水稻土三大土類占優勢,合計約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 77.21%。

1. 紅壤類

赤紅壤和紅壤屬鐵鋁土綱,是亞熱帶氣候條件下土壤發生脫硅富鐵鋁過程的產物,由於成土過程中生物循環旺盛、風化淋溶作用強烈,致使土壤鹽基物質大量淋失,鐵鋁氧化物相對富集,表現出鹽基飽和度低、酸性強、養分較貧乏、保肥供肥性能弱等共同特徵。赤紅壤是福建省東南沿海地區分布最廣的地帶性土壤,主要分布於漳州、廈門、泉州和莆田等市海拔200 ~ 400 米以下的濱海低丘台地、河流階地及沿海島嶼,其中以漳州市和泉州市分布面積最大,約占福建省赤紅壤總面積的 80.22%,耕作赤紅壤的主要土壤類型包括赤土、赤砂土和黑赤土。紅壤是福建省面積最大、分布最廣的土壤類型,主要分布於龍岩、三明、南平、寧德和福州等市的低山丘陵地帶和河谷台地,其中以龍岩市、三明市和南平市的分布面積最大,約佔全省紅壤總面積的 63.67%,耕作紅壤的土壤類型主要包括紅泥土和紅泥砂土。

2. 水稻土類

水稻土屬人為土綱,是自然土壤在人為長期淹水種稻條件下,發生水耕熟化為主導的成土過程而形成的耕作土壤類型,是福建省分布最廣的耕作土壤,其中以南平、三明、龍岩和漳州的分布面積最大,約佔全省水稻土總面積的 60.35%,主要土壤類型有烏泥田、灰泥田、黃泥田、黃泥砂田、紅土田、青泥田、冷爛田、鹹土田和埭田等。根據水稻土分布的地形部位可將水田劃分為濱海平原田、平洋田、山壠田和梯田等類型。分布於沖積平原和河谷平原的平洋田(多為烏泥田、灰泥田)約占 25%,分布於坡地的梯田(多為黃泥田、紅土田)約占 35%,分布於山間谷地的山壠田(多為青泥田、冷爛田)約占 30%,分布於濱海平原的濱海平原田(多為埭田)以及分布於其他地形的水田土壤約占 10%。坡地梯田生產條件較差,有機質含量低,耕作層淺薄,土壤肥力低,灌溉條件差,單位面積產量較低;山壠田雖然有機質含量較高,但地下水埋深較淺,土體排水不良,普遍存在冷、爛、酸、銹、毒等障礙因素,土壤有效肥力低,產量也不高;分布在沖積平原、河谷平原和濱海平原的水田土壤,耕作層深厚,土壤肥力高,水源及灌溉條件好,經過人類長期的改造利用和定向培肥,已成為福建省糧食和經濟作物的高產區。

3. 其他土類

除紅壤、赤紅壤和水稻土外,與農業生產關系較為密切的土壤類型還包括紫色土、石灰土、新積土、風砂土和潮土。以上土壤均屬初育土綱,是在各種岩石殘積物或經搬運再堆積的母質上發育形成,因受侵蝕或堆積作用的影響或因母岩本身的某種特徵滯緩了成土作用,致使土壤處於初期發育階段。紫色土由紫色母岩風化發育而形成,主要分布於閩西北及閩東的低山丘陵區,以龍岩、三明和南平市的分布面積較大,約佔全省紫色土總面積的 89.42%。紫色土的土壤性狀主要繼承母岩的特徵,土體鬆散,土層淺薄,抗蝕性弱,土壤侵蝕嚴重,致使土層不斷更新而延緩土壤的發育,肥力不高。石灰土系石灰岩風化物發育的土壤,主要分布於閩西北地區和海拔 500 米以下的石灰岩山地丘陵的坡麓或溶蝕窪地,以三明市分布面積最大,約佔全省石灰土總面積的 62.48%。石灰土的土層一般較淺薄,質地較粘,土壤多呈中性至微鹼性,生物富集作用明顯,有機質含量豐富,鹽基飽和度較高,礦質養分較為豐富。新積土系由流水新搬運堆積物發育而成,主要分布於溪流、江河沿岸的低河漫灘及新河心洲,以福州市和漳州市分布面積較大。新積土成土時間短,生物富集作用弱,剖面發育不明顯,土壤性狀及肥力狀況受母質特徵支配,一般呈中性至微酸性反應。風砂土是由風力搬運堆積發育而成,多發生於沿海平直海岸的突出部,主要分布於福州市和漳州市,約佔全省風砂土總面積的 76.49%。風砂土土壤發育微弱,質地砂,有機質含量低,礦質養分貧乏,土壤肥力低。潮土屬半水成土綱,是河流沖積平原上的旱作土壤,主要分布於閩江、晉江、九龍江及其較大支流沿岸的超河漫灘和一級階地,以福州、泉州、漳州和南平分布面積較大,約佔全省潮土總面積的 82.96%。該類土壤的地下水位較淺,由於毛細管作用,夜潮現象較為明顯,土體常處於濕潤狀態,並有明顯的干濕交替,土壤生物積累較少,有機質含量不高,土壤多呈微酸性反應,肥力較低。

(六)植被狀況

福建省地處我國東部濕潤森林區,分屬南亞熱帶季雨林和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兩個植被地帶。受緯度、海拔及地形部位因素的影響,境內氣候條件區域差異明顯,導致植被類型復雜多樣,植物種類繁多。由於長期受人為活動的影響,原生植被多遭破壞,現狀植被以次生植被為主,主要有馬尾松林、杉木林、竹林和灌叢林等,僅在局部區域尚可追溯其地帶性植被的基本特徵。

1. 自然植被

福建省自然植被包括南亞熱帶季雨林、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常綠針闊混交林、常綠針葉林、灌叢、草本和山地草甸等。南亞熱帶季雨林分布於閩東南沿海地區的丘陵台地,目前僅在南靖縣和溪尚存一片發育成熟、保存較好的南亞熱帶季雨林,其餘地區的原生植被均不同程度地被破壞,主要喬木樹種有華南栲樹、卡爾錐栗、米櫧、烏來石櫟和大葉赤楠等。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主要分布於閩西南、閩中、閩東北和閩西北地區,由於水熱及土壤條件的差異,各地的植被結構、樹種構成等均有不同,閩西北和閩中地區主要樹種有青岡櫟、栲樹、甜櫧、石櫟屬和苦櫧等,閩西南、閩東北地區除上述中亞熱帶主要樹種外,還有某些南亞熱帶的樹種,如烏來石櫟、鵝掌柴和厚殼桂等。常綠針闊混交林零星分布於海拔 1300 米以下的丘陵山地,主要樹種有馬尾松、油杉、紅豆杉、建柏、木荷、甜櫧、青岡櫟和楓香等。常綠針葉林主要樹種有馬尾松、杉木、油杉、柳杉、建柏、鐵杉、三尖杉、紅豆杉、黃山松和竹柏等,其中以馬尾松和杉木分布最廣,馬尾松林廣泛分布於海拔 1100 米以下的丘陵山地區,杉木林多屬人工營造純林。灌叢主要分布於村落附近和人類活動頻繁的丘陵山地區,多屬過渡性次生林,沿海丘陵低山區的灌叢樹種多為喜熱陽性旱生樹種,如桃金娘、車桑子等多刺蔓性植物,戴雲山和武夷山的丘陵區灌叢樹種主要屬耐寒陽性植物,以木、柃木、烏飯和杜鵑等為主,中山區則多屬落葉性灌木,主要有白櫟、山胡椒和杜鵑等。草本群落廣泛分布於丘陵低山區,尤其是閩東南沿海低山區,均屬森林破壞後的次生植被,通常分為高草植物群落(以五節芒為主)和中低草植物群落(主要有鷓鴣草、莎草及芒萁等)。山地草甸群落主要分布於海拔較高的中山頂部的緩坡地段,以禾本科、莎草科、菊科、龍膽科、傘形科、金絲桃科等草本植物占優勢,主要草種有芒、野古草、知風草屬、野菊和地耳草等。

2. 農業植被

福建省地處亞熱帶氣候區,水熱資源豐富,十分適宜於多種農作物、亞熱帶果樹和茶樹等的生長。全省大田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甘薯、大麥、小麥、大豆和馬鈴薯等,其中水稻在全省分布極為普遍,馬鈴薯主要分布於閩北和閩西北的南平市、三明市、龍岩市以及閩東的寧德市,大麥、小麥和甘薯主要分布於寧德市、福州市、莆田市、泉州市和漳州市,大豆則主要分布於內陸地區的三明市和南平市及沿海地區的福州市、莆田市和泉州市。經濟作物主要有花生、油菜、黃紅麻、甘蔗、烤煙、蔬菜和西瓜等,遍布於全省各縣(市、區),其中甘薯、花生和甘蔗主要分布於閩東南沿海地區,而烤煙則主要分布於閩西南、閩西北和閩北的龍岩市、三明市和南平市。全省果樹品種達 3000 多種,主要有柑橘、龍眼、荔枝、枇杷、香蕉、菠蘿、橄欖、楊梅、芒果、獼猴桃、桃、李、奈、葡萄和青梅等。全省茶樹品種達 400 多種,果樹和茶樹均遍布於全省的平原、台地和山地丘陵區,其中龍眼、荔枝、枇杷、香蕉、菠蘿、橄欖、楊梅、芒果、葡萄和獼猴桃等主要分布於閩東南沿海低丘、平原和台地區,而奈和青梅等則主要分布於閩中、閩北丘陵山地區。

6. 福建的三名市位於什麼區氣候類型是什麼

福建三名市為地級市,隸屬福建省,位於福建省中部連接西北隅,地處北緯25°30′~27°07′、東經116°22′~118°39′之間,全市面積22965平方千米。東依福州市,西毗江西省,南鄰泉州市,北傍南平市,西南接龍岩市。

三明境內地處沿海低緯度區,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寧化、清流、建寧、泰寧、明溪、將樂高海拔山區為中亞熱帶氣候;南部、東南部的尤溪、沙縣、三明市區及永安、大田的低海拔區具有南亞熱帶氣候特點。

境內氣候總特徵是: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夏半年多東風炎熱多雨,冬半年多東北風寒冷乾燥。由於境內地形差異很大又可造成局部性小氣候,特別是垂直分布的小區域氣候差異更大,常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

(6)泰國大谷地氣候如何擴展閱讀

三明市境域地層結構發育完整,自下元古界至新生界共有12個系,37個地層單元包括變質岩、侵入岩、火山岩、沉積岩四大岩類。最古老的岩石層分布於建寧一帶的晚太古代天井坪組,是華夏古陸核的組成部分,代表福建省最古老的岩石層。

由於三明地跨福建三大構造單元,地質結構上存在四條斷裂帶:沙縣—南日島北西向斷裂帶,途經泰寧、將樂、沙縣、尤溪等地;永安—晉江北西向斷裂帶,途經明溪、永安、大田等地;邵武—河源北東向斷裂帶,途經泰寧、建寧、寧化等地;政和—海豐北東向斷裂帶,貫穿尤溪、大田、永安、沙縣及三明城區。

三明境內以中低山及丘陵為主,北西部為武夷山脈,中部為玳瑁山脈,東南角依傍戴雲山脈。峰巒聳峙,低丘起伏,溪流密布,河谷與盆地錯落其間,全境地勢總體上西南部高,北東部低,海拔最高(建寧白石頂)1858米,最低50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名市

參考資料來源:三名市人民政府-自然環境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044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36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37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971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006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66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588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16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64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