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墨西哥黑人比例是多少

墨西哥黑人比例是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6-10 01:25:34

A. 黑人在歐美各國中的比例

首先,關於這一方面只有個大體或者粗略的統計
因為歐美各國都沒有一個對移民詳細人口的統計,何況又是黑人移民
再者,各國對黑人認定標準是不一樣的.比如在美國,只要你有黑人血統,膚色稍黑,就被認為是黑人,而在巴西,只要你有一點兒非黑人血統,你就不是黑人,而是混血人甚至是白人.
這樣的話,我給個參考的比例,這也是多年的資料庫整理後的統計結果.
美國黑人一般占人口的13%.民間說是1/8.
美國黑人主要是黑奴的後代
法國黑人60多萬,主要是從法屬西非來的 佔1%
英國黑人人口100萬 主要是加勒比國家和撒哈喇以南非洲英語國家移民 佔2%
加拿大黑人最少30萬不到 占人口1%不到,早期黑人是來自美國南部的黑奴後代,後來是全世界各地的黑人移民

B. 美國墨西哥人華人黑人哪個最多

要看哪個地區其實華人在美國的比例不算多,墨西哥人在加州多

C. 墨西哥是什麼人種

墨西哥主要人種為印歐混血種人和印第安人種,截止2017年墨西哥人口1.23億,其中印歐混血種人和印第安人占總人口的90%以上。

印歐混血種人是主要白人與印第安人的混血。印第安地理人種或稱美洲印第安地理人種,過去曾依外表特徵而歸於蒙古人種,如直黑發、鏟形門齒出現率高、體毛稀疏、男子禿頂者少等。但其膚色較蒙古人種更濃重,且具偏紅色調。

(3)墨西哥黑人比例是多少擴展閱讀:

拉美各國最主要的民族是拉美各國的新興民族,它們基本上都是國家的主體民族,其中以印歐混血種人為主要種族成分的新興民族共有14個,均分布拉美大陸各國。

以黑人為主的新興民族有10個,主要分布在西印度群島,以白色人種為主體的新興民族共有5個,主要分布在古巴、哥斯大黎加、阿根廷、烏拉圭、巴西等國。還有4個新興民族的民族構成比較復雜,它們是貝里斯人、蓋亞那人、特立尼達和多巴哥人和蘇利南人。

D. 什麼是黑人

黑色人種(Black people)即黑種人,又稱尼格羅人種,尼格羅人種、赤道人種,是根據體質上可遺傳的性狀而劃分的人群,人類分類學說里的一種。黑種人一般膚色黝黑,頭發黑呈波浪或鬈曲,鼻子寬扁,鼻根低矮或中等,鼻突出度小、鼻孔橫徑較大,凸唇,口寬度大,嘴唇厚,鬍子和體毛較少。
黑人的種族分類主要有蘇丹尼格羅人、班圖尼格羅人(兩者占黑色非洲人口的絕大部份)、科伊桑尼格羅人、庫希特尼格羅人(屬於黑白混血種族)、澳大利亞原住民等。在中世紀時期和中世紀以前,他們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後來因為歐洲國家的帝國主義和重商主義,大批量的黑人被迫作為奴隸送於南美洲和北美洲。
對黑人的稱呼,英語中以前用Negro,本為西班牙語的「黑」,但有強烈的蔑視色彩。有些歷史悠久的黑人團體,至 今還沿用這個單詞,例如:United Negro College Fund。美國媒體通用的名稱是: African American(非裔美國人)。Black(黑色的) 也可以接受,Nigger(下等的) 則完全是貶義詞。但是,有些黑人之間,也互相用這個單詞稱呼。
種族分類
三大人種: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
黃種人
黃種人,起源中亞和東亞,但也有說起源東非維多利亞湖沿岸,主要特徵是黑色且較為硬直的頭發,眼有內眥褶,體毛不發達,膚色較淺。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東南部以及位於南北美洲的大陸。
白種人
白種人,主要特徵是呈大波浪狀且較為細軟的毛發,毛發顏色主要有:白、金、紅、棕、黑等主要的五種大色調,顴骨不明顯,鼻高唇薄,通常為長顱型,膚色較淺。白色人種主要起源自白人化之後的北非土著,後來經過長期的演化和定居,擴散到北非、西亞、中亞、南亞、歐洲以及16世紀以來逐漸擴散至整個大洋洲和南北美洲。
黑種人
黑種人,起源於非洲,包括尼格利羅人和科伊桑人的最古老種族也被歸入為黑種人,主要特徵是黑色呈小捲曲狀的毛發,一般分成南非和北非兩個類型,前者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區,鼻矮,通常為圓顱型,膚色極黑;後者分布在非洲薩赫勒地區,鼻小唇厚,通常為長顱型,膚色較黑。
黑人為建立文明與帝國為何難?看看撒哈拉、挑戰下野水牛就知道了
冷兵器研究所
贊83
閱讀1.2萬
非洲人可以有多少種黑法?
地球知識局
贊230
閱讀3.3萬
種系劃分
兩大族系
黑種人又包括兩大族系:蘇丹族系和班圖族系。二者在非洲的分布大致以赤道為界。蘇丹族系居赤道以北,特點是膚色純黑;班圖族系居赤道以南,特點是膚色淺黑。如南非的黑人領袖曼德拉大家比較熟悉,其膚色就不是很黑,因為南非黑人屬班圖族系。
還有兩個被歸類為尼羅格人的古老種族分別為尼格利羅人和科伊桑人,尼格利羅人是中部非洲最早的居民,科伊桑人則是南部非洲最古老的居民,他們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種族,但因為受到後至移民的排擠,現在他們的人口已經非常稀少了,僅存的部落分別分布在熱帶雨林與荒漠中。
尼格利羅人(Negrillo):尼格利羅人通常被稱為俾格米人,但俾格米人並非他們的正式稱呼,而是泛指所有成年男子平均身高不超過5英尺(約1.52米)的民族,非洲俾格米人的正式稱呼是尼格利羅人。尼格利羅人是中部非洲最早的居民,班圖人擴散至中非後,尼格利羅人受到排擠、迫害,人口大量減少,現在僅剩60萬人,分布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共和國、中非共和國、蒲隆地、盧安達、烏干達等國的密林中。尼格利羅人屬於尼格羅人種尼格利羅類型,他們的最突出的特點是身材矮小,成年人平均身高僅1.4米,是世界上最矮小的民族。他們的體型頗像未發育完全的孩童,頭大腿短,人人都長著圓滾滾的肚子,肚臍眼凸起。關於尼格利羅人為何身材如此矮小,一直眾說紛紜。一般認為他們身材矮小與惡劣的生存環境有關。研究者曾經以為在尼格利羅人中矮個可能比高個更有優勢,比如矮個生育力更強,但事實正好相反。
科伊桑人(Khoisan):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種族,為赤道人種的一個古老支系,發源於西南非卡拉哈里沙漠北部與贊比西河之間地帶。其體貌特徵與一般非洲人明顯有別,他們膚色較淺,呈黃褐色,面部扁平多皺,顴骨突出,眼睛細小,多內眥褶,帶有蒙古人種的很多特徵。身材矮小,成人平均身高僅145~150厘米。目前主要分布於波札那、納米比亞和南非境內,以狩獵採集為生,有本民族的語言。
科伊桑人的人口約有30萬,主要包括霍屯督人、貝達馬拉人和布須曼人。科伊桑人過去分布在非洲廣闊的土地上和森林中。班圖人擴散時,他們退居到南方。後來,受到歐洲殖民者的屠殺和奴役,人數急劇下降,倖存者被迫退居荒涼的卡拉哈里沙漠地區。
黑奴貿易
大西洋奴隸貿易
15世紀中葉至19世紀葉末,西方殖民主義國家為了向美洲殖民地種植園和礦山提供勞動力,從黑非洲擄走大批黑人,將其遠程販運到美洲等地,這就是血腥的非洲奴隸貿易。由於奴隸貿易主要是在大西洋東西兩岸進行,西方國家一般稱為「大西洋奴隸貿易」。
奴隸貿易
奴隸貿易延續4個世紀之久,使億萬非洲人丟掉生命,給非洲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造成極其嚴重的影響,是非洲歷史上一段最黑暗的時期。奴隸貿易為西歐資本家帶來了巨額利潤,成為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來源。
在非洲歷史上,奴隸買賣很早就出現。公元1世紀的《紅海回航記》一書就有關於來自非洲之角的奴隸的記載。7世紀末,阿拉伯人進入北非後,也曾把抓來的黑人販運到阿拉伯國家以及波斯、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地。在歐洲,14世紀已經有西班牙人販賣從北非帶來的黑奴,爾後葡萄牙人也開始了這項貿易。
奴隸貿易經歷
第一階段:自15世紀中葉迄17世紀中葉,這一階段的貿易主要被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等國壟斷。
1441年,葡萄牙人A·貢薩爾維斯率領一艘船沿非洲西海岸向南繞過布郎角上岸,從那裡帶走了10個黑人回到歐洲。從此,葡萄牙經常派出一些船隻去西非海岸進行擄掠。
進入16世紀,隨著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西班牙在西印度群島和美洲大陸建立起龐大的殖民帝國,殺害了大批印地安人,迫切需要廉價的勞動力來開發殖民地,於是公開鼓勵從非洲輸入奴隸。
1510年,最早的一批非洲非洲黑人(約250人)被帶到西印度群島的伊斯帕尼奧拉島。從此,販賣黑奴的規模就越來越大。16世紀是西班牙、葡萄牙在海上稱霸的時代,奴隸貿易為他們帶來了巨額的財富,因此歐洲其他國家也相競插手。英國、荷蘭和法國力圖打破西、葡的壟斷。
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被英國殲滅,西班牙、葡萄牙的海上優勢一落千丈,荷蘭取而代之。荷蘭從16世紀以來到17世紀中葉,幾乎壟斷了海上的奴隸貿易。
非洲奴隸貿易圖
第二階段:17世紀中葉至18世紀下半葉,是大西洋奴隸貿易的高潮時期。奴隸貿易迅速發展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賺錢最多的行業,成為非洲、歐洲和美洲之間的貿易活動。參加奴隸販運的國家,除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外,還有英國、法國、普魯士、丹麥、瑞典以及美國、巴西等。
到18世紀80年代中葉,從非洲輸出的黑奴隸平均每年近10萬人。歐洲殖民者把非洲、歐洲和美洲之間的貿易有機地串聯起來,成為當時盛行的三角貿易。三角貿易由三個航程組成:第一個航程為從歐洲國家的港口到非洲西部大西洋沿岸地區。歐洲人以廉價的製成品如酒、軍火、棉織品以及各種裝飾品等換取奴隸,或用各種不正當的手段獲得奴隸;第二個航程是把奴隸從非洲運到美洲各地,同其交換礦產和農產品;最後一個航程是從美洲回到歐洲,把從美洲帶來的工業原料和種植園農產品在歐洲市場出售。
第三個階段:從18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下半葉,大西洋奴隸貿易逐步走向衰落。
18世紀末,歐洲廢奴運動蓬勃興起。英國於1807年通過了禁止奴隸貿易的法令,其他國家也相繼宣布禁令,但追求暴利的慾望使奴隸貿易實際上並未終止,走私貿易隨之猖獗。
19世紀上半葉起,美國成為主要販賣黑奴的國家。大批非洲黑人從那裡被販賣到紅海、波斯灣沿海國家,並長途販運到西印度群島和美洲大陸。
19世紀50年代,黑非洲每年向古巴、巴西等地輸出的奴隸達5萬以上。19世紀下半葉,奴隸貿易基本被剎住了,但並沒有最後絕跡,零星的販賣活動一直延續到19世紀末,甚至20世紀初。
奴隸貿易年表
1619年首批非洲黑奴抵達英屬北美殖民地弗吉尼亞州。
1861年 美國北方的資本主義僱傭勞動制與南方的種植園奴隸制矛盾日益激化,達到不可調和的地步,4月南北戰爭爆發,其矛盾的焦點便是黑人奴隸制度的存廢。
1863年為了扭轉南北戰爭聯邦軍的頹勢,總統林肯發表《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1865年內戰結束。總統林肯遇弒身亡。《美國憲法》第13條修正案宣布奴隸制為不合法。
1868年《美國憲法》第14條修正案給予所有非洲裔美國黑人公民權。
1870年男性黑人獲得投票權。
1896年最高法院判決種族隔離不違憲,為南方各州的種族隔離政策開綠燈。
1955年黑人婦女帕克斯在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一輛巴士上,拒絕讓座給一位白人,結果被捕,事件觸發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帶領進行長達一年的抵制行動,成功要求蒥內所有巴士廢除種族隔離。
1963年馬丁·路德·金在阿拉巴馬州示威時被捕入獄。他在華盛頓發表《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說。
1964年總統約翰遜簽署《民權法》,取消公共場所的種族隔離政策。馬丁.路德.金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1965年黑人民權領袖馬爾科姆·X被謀殺,終年39歲。參議院通過《投票權法》,打破束縛黑人投票的枷鎖。
1966年馬薩諸塞州的布魯克成為首位黑人參議員。
1967年馬歇爾獲委任為最高法院首位黑人法官。
1968年馬丁·路德·金在田納西州遇刺,終年39歲。
1990年威爾德當選為首位黑人州長,領導弗吉尼亞州政府。
1991年 邁克爾傑克遜的單曲《Black or White》意外的打破了種族歧視。
2008年伊利諾伊州參議員奧巴馬成為美國總統,他將成為美國首位黑人(父黑人,母白人)總統。
2009年 美國當地時間6月25日下午二時左右,北京時間6月26日凌晨,美國流行音樂之王邁克爾·傑克遜因心臟停搏去世。由於關注人數極多,有關他死訊的新聞導致多家網站癱瘓(1958年出生,享年50歲)
被掠的奴隸,在販運到美洲以前,大致要經歷三個階段:從內地販運到沿海集中地;在集中地接受奴販挑選;轉運在販奴船上。奴隸從內地送往沿海的集中地,一般都有一段長距離路程,奴隸販子為了防止奴隸逃跑,給奴隸帶上沉重的腳鐐,有時還有鐵鏈把奴隸雙雙拴在一起,也有的奴隸販子讓奴隸扛上幾十千克重的商品,如象牙、獸皮、高粱、蜂蜜之類,找不到合適的產品時甚至讓他們背上一塊大石頭或一袋沙土。最後一個階段是裝載販奴船上。從尼日河三角洲一帶起程到西印度群島,順風時要七、八個星期,奴隸們擠在悶熱的船艙里,衛生條件極差。
貿易廢止
17、18世紀奴隸貿易即受到歐洲啟蒙運動的思想家J·洛克、C孟德斯鳩和伏爾泰等人的譴責,教友派、福音派等宗教團體也紛紛批判其反宗教的野蠻性質。18世紀下半葉,在北美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反對奴隸貿易同廢除奴隸制度的呼籲匯合在一起,形成波瀾壯闊的廢奴運動。參加這個運動的人,有從人道主義出發的,但也有從經濟角度出發的。後者認為種植園奴隸頻繁暴動和過高的死亡率,給社會經濟帶來巨大的損失。
為了有效地制止奴隸貿易,英國派遣海軍在海上巡邏。19世紀30年代開始,英國又分別同歐洲主要的販奴國家,如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等簽署協定,規定對載有奴隸嫌疑船隻可以攔截檢查,以懲罰從事奴隸貿易的商人。1862年,美國同意簽署這份協議。19世紀80年代,美洲輸入奴隸最多的古巴、巴西也宣布禁止奴隸貿易和解放奴隸的法令。在1885年柏林會議和1890年布魯塞爾國際會議上,西方國家又通過了反對奴隸貿易的總決議,這樣,長達4個世紀、使非洲遭受無法估量損失的世界性奴隸貿易才逐步被廢止。
南非人民通過多年不懈的努力,在二十世紀90年代徹底埋葬了種族隔離制度,這標志著非洲人民長期反對種族主義的斗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在新世紀之初,我們相聚在具有光榮的反對種族主義傳統的南非,探討和制定反對種族主義的戰略和措施,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和歷史意義。
殖民主義、外國侵略、奴隸貿易和種族隔離制度都是種族主義的典型表現,在歷史上給廣大亞、非、拉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在亞洲,無辜百姓深受殖民主義和外國侵略的蹂躪,從太平洋到印度洋,從東南亞到中東,沒有一個人類古代文明的發源地能夠倖免於難。在非洲,殖民主義的鐵蹄幾乎踐踏了每一寸土地,奴隸貿易以無數非洲人的血淚寫下了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在美洲,新大陸的發現打破了土著人純朴平靜的生活,大批印第安人慘遭屠殺,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幾乎被剝奪殆盡。
反對種族主義
然而,光明一定會戰勝黑暗,正義一定會戰勝邪惡。經過亞非拉人民長期的艱苦卓絕的斗爭以及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近百個國家掙脫了殖民主義的統治,取得了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聯合國成立後,連續發動向種族主義作斗爭的三個十年活動,並於1963年通過了《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等重要文件,極大地推進了全球范圍內反對種族主義的進程。
美國著名的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1956年領導蒙哥馬利城黑人成功抵制了當地公共汽車歧視黑人的行為。1963年8月,馬丁·路德·金組織了美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自由進軍」運動,率領20多萬名黑人向首都華盛頓進軍,為全美國的黑人爭取人權。8月28日,他在林肯紀念堂前發表了著名演說《我有一個夢想》,發出反對種族歧視、爭取平等的正義呼聲。[1]
1960年3月21日,南非德蘭士瓦省沙佩維爾鎮的非洲人舉行大規模示威遊行,反對南非當局推行種族歧視的《通行證法》。通行證法是南非當局頒布的幾百項有關種族歧視的法令之一,規定年滿16歲以上的非白人必須隨身攜帶通行證,證件不全者隨時會遭到逮捕。遊行群眾遭到南非當局的野蠻鎮壓,有70多人被槍殺,240多人被打傷,造成了震驚世界的慘案。1966年11月9日,第21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一項決議,把每年3月21日定為「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這是為了紀念1960年3月21日南非沙佩維爾慘案、反對種族歧視而確定的。
湧入北美的移民現狀
在湧入北美的移民中,非洲人群體是不情願的。他們當中有50萬人是在1619至1808年間被作為奴隸販運來的。隨著美國內戰在北方的自由州和南方的奴隸州(其中有11個已脫離聯邦)之間的爆發,結束奴隸制的進程於1861年4月開始。1863年1月1日,戰爭進行了一半,亞伯拉罕·林肯總統頒布了《解放宣言》,宣布在那些已脫離聯邦的州中取消奴隸制。隨著1865年《美國憲法第十三條修正案》的通過,奴隸制在整個美國被取消。
但是,即使是在奴隸制結束後,美國黑人也仍為種族隔離和低水平教育所阻礙。為了尋找機會,美籍非洲人掀起了一個國內移民浪潮,即從南方的農村遷移到北方的城市。但許多城市的黑人卻無法找到工作;根據法律和習俗,他們必須與白人分開居住,生活在被稱為貧民區的破敗街區內。
2002年,白人家庭凈資產是8.8萬美元,是拉美裔家庭的11倍,接近非裔家庭的15倍。據統計,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黑人人數是白人的3倍。黑人的平均預期壽命比白人少6歲。美國的少數民族受到就業和職業歧視。2003年美國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收到有關工作場所種族偏見方面的指控29000件。美國勞工部公布的統計數字表明,2004年11月,黑人的失業率為10.8%,白人是4.7%,前者是後者的兩倍多。來自於至少38個國家的未成年人從事著奴隸性勞動。在美國無力負擔醫療保險的4500萬人中,700萬是非洲裔美國人,佔美國非洲裔人口總數的近五分之一,這個比例比白人高77%。[2]
根據《2005年美國的人權紀錄》顯示,在美國的司法、醫療、就業和職業等領域,存在著種族歧視現象,黑人和其他少數民族處於美國社會的底層。 2005年1月28日,一群來自亞洲的青年在美國紐約參加反對當地電台播放「海嘯之歌」的抗議活動,數百名亞裔人士、部分紐約州議員、紐約市議員聚集在位於紐約曼哈頓的「狂熱97」廣播電台所在地,強烈抗議該台在前一周連續4天播放侮辱海嘯災難遇難者並帶有種族歧視內容的「海嘯之歌」,要求結束「早晨的瓊斯小姐」廣播節目並呼籲聯邦政府對該電台進行制裁。 [2]美國種族偏見和偏執造成社會矛盾激化,仇恨犯罪增加。據美國聯邦調查局2004年11月22日公布的對16%的執法單位有關報告的統計,2003年美國發生的總共7489件仇恨犯罪案中,有3844件與族裔仇恨有關。《洛杉磯時報》2004年5月3日報道,受「9·11」事件及伊拉克戰爭影響,2003年,全美共發生針對穆斯林的仇恨事件1019起,同比增長69%。加州針對穆斯林的仇恨事件共221起,同比增長近3倍。美國司法領域種族歧視司空見慣,既然白人歧視黑人,同時也有歧視白人的逆向歧視。

E. 請明了美洲黑人歷史的朋友進

新航路開辟後,歐洲開始了殖民掠奪,開始了資本的原始積累,黑奴貿易是其主要手段之一,歐洲殖民者佔領美洲並,大量屠殺印地安人,為了增加勞動力從非洲販賣黑人到美洲充當勞動力,這樣原本生活在非洲的黑人就到了美洲,悲慘的論成為奴隸。
黑種人多分布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黑人如同我們黃種人中的各個民族一樣,他們也分為若干民族,而不象我們所想像的看起來一個樣子,所以風俗各不同。他們的皮膚顏色也各有深淺,大多數處於貧困國家。從16世紀開始的販運黑奴活動使數以億計的黑人分布到了美洲,這就是今天美國黑人的來源。有些國家鼓勵黑人和其他民族,種族通婚,比如巴西,而有些國家則存在著嚴重的種族歧視,比如美國。今天的歐洲也有不少黑人移民。他們在體育領域有突出的表現,音樂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如今風靡全球的R&B音樂就是以黑人音樂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至於黃種人,白種人都各有其歷史,一時半會很難說清,大概的是:黃種人主要以東亞為主,中亞也有分布,也有介於黃白之間的中亞人。曾經在美洲也是以黃種人為主,那是我們血緣上的親戚--印地安人。但是自從哥倫布所謂的「發現」美洲後,白人通過血腥的暴力手段侵佔了印地安人的領土,從而使今日的美洲居民以西班牙及其他歐洲人後裔為主。他們和印地安通婚後的後代是混血種人,長相很漂亮,比如墨西哥人,而委內瑞拉是世界小姐的高產國!高加索人種就是白種人,歐羅巴人也是白人,而非樓上所說是黑人。他們之間的斗爭和融合有著幾千年的歷史。這個我建議你讀一下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的《世界通史》,比較淺顯易懂,介紹很詳細和中立!
從十七世紀初第一艘載著擄自非洲的黑人的運奴船駛抵北美洲海岸以來,迄今三百多年,黑人奴隸制和黑人受壓迫的現象就一直是美國社會的嚴重問題。早在獨立革命前,美國南部的種植園黑人奴隸制就是美國資本主義社會內部一個逆世界歷史潮流的社會經濟制度。到十九世紀中期,這種制度已成為美國政治和社會發展的最大障礙。維護奴隸制的反動勢力和反對奴隸制的進步勢力進行了曠日持久的反復較量,無窮的舌戰和筆戰所未能解決的,最後由真刀真槍的流血戰爭解決了。1861—1865年一場空前酷烈的國內戰爭,結束了這種「有史以來最卑鄙、最無恥的奴役人類的形式」①。然而,奴隸制的陰魂卻象一團不祥的烏雲,從來沒有從美國大陸的上空消散。有形的枷鎖不存在了,無形的枷鎖——對黑人的壓迫和歧視——仍然沉重地壓在美國黑人的頭上,成為「美利堅合眾國的一個恥辱」②。奴隸制是美國老大難的種族關系問題的歷史根源。因此,雖然奴隸制已被廢除一百多年之久,今天它仍具有現實意義,是人們所極為關注和不斷探索的一個題目。

三百多年間,圍繞著黑人奴隸制的爭論而產生的政論和文學作品不可勝數。在美國文學史上,以奴隸制為題材的作品形成了一個專門的類別。它們的觀點和色彩盡管千差萬別,但總的可以分為揭露、譴責奴隸制的和歌頌、辯護奴隸制的兩大類。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可以舉出三本代表作:一本是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的《湯姆叔叔的小屋》,一本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飄》,第三本就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這本《根》。這三本書,就其對各自時代的沖擊來說,都是奇跡式的,它們不僅風糜了美國,而且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

雖然這三本書有著共同的題材,但它們的態度和觀點卻大相徑庭。《湯姆叔叔的小屋》出現在美國內戰前十年,它從基督教博愛思想和人道主義出發批判了奴隸制。雖然它的主旨並非倡導以革命方式消滅奴隸制,而是規勸奴隸主放下鞭子,但它以生動的藝術形象和強烈的愛憎剖露了奴隸制的野蠻殘暴,對於北部的廢奴運動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無怪林肯開玩笑地恭維它的作者斯托夫人是「寫了一本書、釀成了一場大戰的小婦人」。奴隸制廢除七十年後,出現了《飄》。這本名噪一時的小說從赤裸裸的反動奴隸主立場謳歌內戰前南部生活,對被打倒的奴隸主寄以無限同情,成為美化奴隸制的所謂「木蘭花與班卓琴流派」的頂峰與楷模,因而受到反動勢力的喝采。四十年來,盡管有人不遺餘力地加以哄抬,使之成為「一切時代的暢銷小說」,但沒有人否認,它是透過奴隸主的眼光來看奴隸制的,因而是地地道道的反動翻案文學的代表作。又過了四十年,《根》把《飄》翻過的案重新翻了過來,再次對奴隸制進行揭露控訴。這三本書所走過的「之」字形的道路,約略地勾劃出了歷史潮流的趨向。但歷史不是簡單的重復或循環。《根》的時代背景,比起前兩本書來,是一個更為復雜的現象。它縱貫著幾百年關於奴隸制的是非的爭議,橫聯著黑人解放運動近期的發展和前景。因而,有關《根》的討論,超出了一本書的范圍,牽涉到許多社會、學術問題,是一個有待深入研究和實踐檢驗的課題。下面僅從一個讀者的角度談一點粗淺的認識。

《根》是一本什麼性質的書?

在討論《根》時,首先需要明確的一個前提是:《根》是一本什麼性質的書?是歷史,還是小說?是一個單獨的黑人家族的故事,還是美國奴隸制度史?這個問題本來是十分清楚的。但由於《根》的出版者和宣傳者們不知出於什麼考慮,把這本分明是文學創作的書算作非小說的歷史書籍,並且把它的意義抬高到代表全體美國黑人的經歷,這就造成了概念上的混亂。現有的一些對《根》的批評,實際上是針對一本嚴謹的科學著作提出的。但《根》並非科學著作,它雖然部分地反映了黑人奴隸的苦難,卻並不能概括二千多萬美國黑人幾百年經歷的全貌和實質。如果從實際出發,承認《根》是小說,那就允許虛構和想像,而不必深究材料是否完全准確和立論是否絕對科學。如果承認《根》僅僅是一個單獨的黑人家族的故事,那就允許有特殊性,而不必要求它具有代表全體美國黑人的典型性和普遍意義。《根》作為一本歷史題材的小說,從一個黑人家族的遭遇和感受來反映奴隸制,站在被壓迫者的立場上譴責和控訴壓迫者和人壓迫人的制度,把白人種族主義的歷史觀顛倒了過來。它不是通過抽象的概念,而是通過活生生的人的故事表現了被奴役者的痛苦和求解放的強烈願望,批駁了那種廣泛流傳的把奴隸制描繪成田園牧歌的樂土,把奴隸表現為樂天知命、俯首帖耳的奴才的反動讕言,是有它的積極意義的。從這一點上說,《根》繼承了《湯姆叔叔的小屋》的廢奴文學傳統,並有所創新,在美國文學史上應佔一定的地位。但是,如果把這本書的意義拔高為全體美國黑人民族的歷史,誇大哈利所探索的「根」的普遍意義,並且把它看成是解決美國黑人現實問題的正確出路,那就言過其實,反而起到相反的影響。

「根」在哪裡?

貫穿著《根》全書的一個主題思想是: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知道自己是什麼人,是從哪兒來的,而奴隸制最大的罪惡,是不讓黑人知道這一點。哈利說,「我們因缺乏歸屬感而覺得身為黑人是可恥的」,因此,黑人要獲得真正的解放,就必須找到自己的「根」。

哈利經過十二年的苦心探索,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根」——十八世紀非洲的村落和祖先昆塔·肯特。顯然,他是把十八世紀非洲的生活理想化、浪漫化了。作為文學作品,這是無可厚非的,因為哈利的意圖是要打破那種把非洲人誣蔑為半人半獸低等動物的「人猿泰山」式的捏造,而還其人的尊嚴和價值,他的出發點和大方向是正確的。作者熱情地歌頌了他的祖先——非洲勞動人民,抒寫了他們如何英勇頑強地同大自然搏鬥,團結一致,愛護集體,尊重傳統,珍惜自由,嚴格地教育訓練年青一代等優良品質。他以豐富的想像力塑造了少年昆塔這個朴實而飽滿的人物形象,刻畫了他充滿青春活力的個性,他對生活和自由的熱愛和憧憬,給人以深刻印象。這是全書精華所在,堪稱美國文學中獨具一格的珍貴篇章。

但問題還要回到「根」這個主題思想上來。非洲是否就是美國黑人所夢寐以求的「根」?找到了這個「根」,美國黑人求解放的問題是否就迎刃而解?

固然,美國黑人和非洲有著淵遠流長的血緣和傳統的聯系,他們無疑應該知道並且尊重自己的非洲起源。但非洲只是美國黑人人種學上的「根」,而不是社會學上的「根」。幾個世紀在異國土地上受異族統治的歷史,在美國社會的特定環境中共同的命運和斗爭,已把美國黑人組合為一個新的民族,面對著不同於非洲環境下的新的問題。歐美有些研究者認為,黑人的處境之所以比一些歐、亞少數民族後裔更差,就是因為他們失去了民族傳統和文化淵源,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但是,美國印第安人並沒有失去自己的民族傳統,他們卻從北美大陸的主人淪為頻臨絕種的民族,遭遇尤為悲慘。可見,割斷民族傳統,並不是統治階級奴役被壓迫民族的唯一的或主要的方式。美國黑人之橫遭凌虐,不應歸因於他們對自己的非洲起源缺乏知識和自豪感,而是由於美國奴隸制及其惡果——種族壓迫和歧視,以及資本主義制度下的階級壓迫這個雙重負擔。片面地強調非洲的心理上的「根」,會使人忽視美國的現實的「根」。

是積極反抗,還是消極反抗?

如果說昆塔在非洲的自由生活是《根》的序幕,那麼他和後代在美國被奴役的經歷就是戲的中心和主體。關於這個關鍵部分的關鍵性爭論,是圍繞著《根》是否真實地反映了奴隸制的反動本質和奴隸的反抗精神。

每個奴隸的後代回顧往昔,都有一部斑斑血淚的家史。《根》既是從一個家族的遭遇和感受來反映一個歷史時代,自有它真實的方面。書中體貼入微地刻畫了被奪去自由和人權、受人魚肉宰割的人們的痛苦和憤怒,特別是奴隸制強行拆散黑人家庭造成骨肉分離的慘劇,是動人心魄的。昆塔和他的子孫從來不甘於被奴役的命運,渴望自由,這也表達了所有奴隸的情緒。但是,如果把哈利家族的故事看成整個奴隸制的縮影,那麼這面鏡子卻不夠全面,也不夠真實。因為,它沒有表現出美國種植園奴隸制最本質的方面——作為資本原始積累的手段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組成部分的野蠻的剝削制度,只消七年就耗盡一個奴隸脂膏的極度殘酷的血汗榨取。哈利的祖先不屬於南部種植園中直接從事生產勞動的奴隸的主體——大田奴隸。他們是奴隸中地位較為特殊的人——園丁、車夫、廚娘、家僕、馴雞手、鐵匠等。由於他們脫離奴隸生產大軍而從事非生產性個體勞動,以及同奴隸主朝夕相處的密切關系,他們往往享有某些優惠待遇,比起大田奴隸來受壓迫的程度較淺,因而反抗性也較差,算不上是奴隸制這種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昆塔說:「白人乾的最惡的事是不讓黑人知道自己是什麼人,不讓他成為完全的人。」既然這是奴隸制的主要罪孽,那麼自然也就是奴隸反抗的主要目的和形式了。於是在書中,主要的反抗表現為:每一代人把家族的非洲起源的知識傳給下一代,讓他們不要忘本。然而這只能說是反抗的一種思想准備,還不是反抗的行動。事實上,一部奴隸制度史,滿載著奴隸的無數次反抗,從最高形式的有組織的密謀起義(共二百多次),到逃亡、怠工、破壞工具財物等等。正是這些反抗,動搖了奴隸制的根基。《根》沒有直接反映這些積極的反抗。書中雖然間接地提到海地奴隸起義以及震撼南部的幾次大起義,但哈利的家族對待這些起義的態度或是消極的旁觀,或是不以為然,唯恐起義引起的主奴關系的緊張化會給他們帶來災難。歷史上的奴隸逃亡,無論是通過「地下鐵路」的有組織的逃亡或個別的逃亡,都是卓有成效的大宗的反抗形式。但哈利的六代祖先中,除來自非洲的昆塔試圖逃跑而失敗外,以後幾代根本沒有動過念頭。第二代的吉西對抗主人的凌辱的唯一行動,只是告誡兒子不要對白人父親抱幻想。第三代雞公喬治則進而同主人兼父親親密合作。書中用了大量篇幅描寫斗雞的情節,雖然文筆生動而引人入勝,但觀點上卻帶有濃厚的階級調和論色彩。它抹殺了主奴之間的階級矛盾和種族矛盾,把讀者的興趣吸引到斗雞場上的勝負上面,那裡,喬治和李老爺利害相關休戚與共,而喬治一家自由的命運則彷彿系於一隻雞身上。第四代鐵匠湯姆來到了內戰年代。這在歷史上是南部黑人空前活躍的時期。奴隸們大批逃離種植園(共計五十萬人),跑到聯邦軍中參加戰斗,或在南部同盟軍後方打游擊搞破壞,有效地配合了聯邦軍的作戰,為聯邦的勝利和自身的解放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這些事實在《根》里也沒有得到反映。當廣大黑奴在進行如火如荼的斗爭時,湯姆卻在附首帖耳地替同盟軍釘馬掌,全家一心一意為贖買自由而拚命攢錢,直到林肯的一紙命令解放了他們。《根》所宣揚的這種以「沉默的尊嚴」對抗壓迫的精神,只能算是消極的反抗。

寫內戰後經歷的結尾部分,比起前面來,更有江河日下之勢。內戰結束後至今一百多年來,美國黑人廣大群眾飽受殘害和欺壓的苦況和他們不屈不撓的斗爭,是舉世皆知的事實,他們的積忿,爆發為六十年代震動世界的黑人抗暴運動。象哈利的家族那樣買地發家、上升為中產階級白領階層的人,只是少數例外的幸運者。他們所走過的道路不能代表廣大黑人走過的道路,更不足以指明黑人解放的出路和方向。

《根》的時代意義

《根》動筆於六十年代,完成於七十年代。六十年代是美國黑人解放運動驚雷乍起的十年,黑人長期受迫害受歧視的苦況,通過他們自己的斗爭,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視和義憤。毛澤東同志在1963年和1968年兩次發表支持美國黑人反對種族歧視的正義斗爭的聲明,表達了中國人民聲援的強烈呼聲。黑人的抗暴斗爭和其他斗爭,取得了不可忽視的成果,但並沒有獲得完全的平等和解放。他們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各個領域仍然處於受壓制受排擠的不平等地位。在意識形態領域,反動種族主義勢力仍不甘退場,千方百計為奴隸制翻案,為繼續欺壓黑人製造理論根據。1975—1976年,為紀念《飄》出版四十周年重印了該書的豪華版,同時重映同名影片,大作宣傳,無異是對黑人運動的示威。1975年,出版了一本名叫《時光與十字架》的偽科學著作。該書企圖利用電子計算機的運算來證明奴隸制是一個「高度合理和有效」的制度,說它使南部經濟高度發展並使全體南部人(白人和黑人)都享有很高生活水平,公然顛倒黑白,為奴隸制叫好。相形之下,《根》揭露和譴責奴隸制,給予這些反動叫囂一個反擊,在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中是能夠起到一定積極作用的。但是,如果象有些人所宣揚的那樣,認為《根》把黑人解放運動引向了一個更高的水平,那麼這種估計卻未必恰當。考慮到六十年代黑人運動已經達到的水平,考慮到黑人在有組織的抗暴斗爭中所表現的階級覺悟和民族覺醒的程度,《根》所宣揚的非暴力主義和以家族為核心的個人奮斗道路,與時代的前進潮流相比,不能不說是一個後退。哈利從寫馬爾科姆·艾克斯的傳記,到寫《根》,也似乎是一個後退。

《根》引起如此巨大的轟動,原因何在?這似乎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

在六十年代急風暴雨的黑人解放運動期間,黑人問題一度成為美國國內政治生活的中心。此後,黑人的政治和社會地位有所上升。近年來,黑人更多地參與政治和文化生活,研究黑人,寫黑人,表現黑人,成為一種時尚。黑人的歷史也成為重新估價的對象。廣大黑人關心自己的過去,要求把反動派顛倒了的歷史再顛倒過來,還黑人歷史的本來面目,其他民族人民也要求獲得這方面的更真實的知識。象《根》這樣一本以黑人為主人公的歷史小說,對奴隸制的反動性有所揭露,並具有一定的藝術特色和感染力,自然會引起廣泛的重視。

然而,《根》作為一部歷史小說雖有一定的價值,但和圍繞著它所造成的宣傳上的效果相比,則是不相符的。在這種明顯的不相稱的現象後面,必定存在著某種深一層的社會原因。據分析,由於黑人要求平等解放已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赤裸裸的白人種族主義越來越不行時,意識形態領域的某些不希望運動走向革命化道路的當權者,也不得不順應潮流,力圖把黑人問題引向帶有資產階級自由主義或改良主義色彩的軌道。這種分析不無道理。1978年2月話劇《保羅·羅伯遜》的上演就是一個例子。享有世界聲譽的黑人歌唱家保羅·羅伯遜,在五十年代時由於他的共產主義信仰而遭到美國反動派的嚴酷迫害,流亡國外。然而在他逝世以後,美國資產階級戲劇中心百老匯卻演出了歌頌他的一生的話劇。該劇抽掉了羅伯遜的革命者的靈魂,宣揚他作為足球明星、法學家、歌唱家、演員而功成名就的道路,避而不談羅伯遜自己不斷強調的一點:他首先是一個革命家,然後才是藝術家,他把自己的一切成就服務於黑人同胞的解放事業。這種給黑人問題塗上一層溫和色彩的傾向,近年來蔚然成風。《根》之所以受到如此的重視和大規模的宣傳,是否也是這種潮流的一個表現?這表明,和窮凶極惡地迫害黑人的年代相比,風向是在轉,但轉向何方,仍然值得研究。無論如何,這種現象本身也說明黑人通過自己的斗爭獲得了重要的進展,社會前進的潮流是不可阻擋的。

F. 墨西哥70年代印第安人佔30%,為什麼現在只有8%,這期間不會發生大規模屠殺呀

你哪裡來的資料?給個連接?我查到的兩個資料說法不一樣。

但是,屠殺一定是沒有的。

個人估計,主要人口生育高,墨西哥非常能生的,如此,少數民族比列不斷減少。

1

墨西哥是人口最多的西班牙語國家,也是拉丁美洲第二人口大國,僅次於巴西。全國大約60%的人口為印歐混血人,30%是印第安人後裔,9%是歐洲後裔。墨西哥是一個天主教國家,全國89%的人口是天主教徒。但也有6%的人信奉各個派別的基督教新教,其餘5%的人口信奉其他宗教,或沒有宗教信仰。

2

墨西哥合眾國。面積1 967 183平方千米。人口9 654萬(1998年)。印歐混血種人(梅斯蒂索人)佔91.7%,印第安人佔7.8%,白人、黑白混血種人(穆拉託人)以及黑人與印第安人混血種人(桑博人)約佔0.5%。90%的居民信奉天主教,約有240萬人左右信奉基督教,約有10萬人信奉猶太教。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印第安人講各種印第安語。首都墨西哥城。

G. 將世界各大洲按黑種人所佔的比例由大到小排列

世界各大洲按黑種人所佔的比例由大到小依次為:非洲(主要是撒哈拉以南地區)、北美洲(包括美國黑人、西印度群島上的黑人)、大洋州(主要是澳大利利亞土著黑人)、亞洲(主要是印度南部、斯里蘭卡的土著黑人)、南美洲(南美洲黑人,主要是歷史上販賣到此的黑人的後代)、歐洲、大洋州(沒有長住人口,當然也沒黑人。

附:
該人種現分布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陸、西印度群島、美國、澳大利亞、印度南部、斯里蘭卡、美拉尼西亞、加里曼丹等地。
原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地區。後因販奴而廣布於南北美洲。如海地幾乎全是黑人;阿根廷、巴西在獨立之初黑人也占相當比例;南美洲很多國家的人口主要是黑人與印第安人的混血種;美國黑人是第二大種族。

國家分布
該人種現分布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陸、西印度群島、美國、澳大利亞、印度南部、斯里蘭卡、美拉尼西亞、加里曼丹等地。
原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地區。後因販奴而廣布於南北美洲。如海地幾乎全是黑人;阿根廷、巴西在獨立之初黑人也占相當比例;南美洲很多國家的人口主要是黑人與印第安人的混血種;美國黑人是第二大種族。

H. 美國現在白人,黑人在總人口中的比例是怎樣的這一比例在

白人大概是百分之80吧
黑人12
現在美國墨西哥人(拉丁美洲人)越來越多,已經超過黑人。
以後混血人種會很多。

I. 墨西哥人大部分是什麼人種

解答:
西哥大部分人是黃白混血人---梅塞地索人,少量是純種印第安人和白人,還極少數黑人。

J. 哪些國家有黑種人

黑人主要分布於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美國,加拿大,也有黑人,比例還很高,中美洲的黑人比例也是很高的,有的國家甚至達到95%,其中墨西哥沒有黑人,南美洲的話只有阿根廷沒有黑人,其他國家都有黑人,亞洲幾乎沒有黑人,歐洲的話英國的黑人很多的,其次是法國,德國沒有,西班牙也沒有,我說的有沒有黑人,是說的土生土長的黑人,那些國家的黑人都有幾百年的歷史,中國也有黑人,都是改革開放開放後的國外公司的黑人職員,那就不算了,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615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86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68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53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64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94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249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56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26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