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為什麼西班牙無敵艦隊失敗

為什麼西班牙無敵艦隊失敗

發布時間: 2022-06-09 22:53:25

『壹』 為什麼「無敵艦隊」會覆滅

無敵艦隊是西班牙為遠征英國而組建的艦隊。1588年,西班牙在同英國爭奪海洋霸權的斗爭中,無敵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從此,西班牙海上霸主地位被英國取代。16世紀的西班牙是世界頭號殖民強國,其勢力遍布亞、非、歐、美四大洲。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對外貿易和殖民掠奪范圍日漸擴大,英國經常在西班牙殖民地進行走私貿易,攔劫西班牙運送金銀的船隊,襲擊西班牙的殖民據點。英國的海盜活動,成了西班牙的心腹之患。1568年,因國內發生政變而逃到英國的蘇格蘭女王馬利,被英國女王伊麗莎白關了起來。馬利被囚後,反對伊麗莎白的英國天主教上層分子,馬上掀起暴動,想救出馬利,並擁立她為英國女王。支持利用馬利的不僅有羅馬教皇,而且有西班牙的國王腓力二世。後來,英國以「陰謀叛亂」的罪名將馬利處死。馬利的死,是對歐洲天主教會的一次嚴重打擊,教皇立即發布詔書,號召天主教徒討伐英國。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首先響應。為了進攻英國,1587年夏,腓力二世花費巨資,裝備了一支龐大的艦隊,命名為「最幸運的無敵艦隊」。這只艦隊共有艦船130餘艘,其中65艘為帶有船樓的大型戰艦,25艘是載有輜重和馬匹的荷蘭帆船,19艘小型護衛船,13艘通訊船和8艘大型運輸船。艦隊總共3萬多人,其中水手和炮手8千人,步兵2.3萬人。腓力二世決心憑借這支強大的艦隊征服英國。而英國當時的大型戰艦只有20餘艘,艦隊作戰人員約9千人。1588年7月22日,兩支艦隊在英吉利海峽接戰。「無敵艦隊」迅速列成半月隊形,全速逼進。他們企圖利用舊式的接舷戰術鉤住英艦,但英艦不讓「無敵艦隊」靠近,並時常側過船身發炮。交戰期間,英國還封鎖尼德蘭海面,使西班牙軍隊無法救援。在英軍的猛攻下,「無敵艦隊」頓時陷入一片混亂,首尾不能照應。最後,「無敵艦隊」在損失五艘大型主力戰艦後,失去了戰鬥力,不敢再戰,只好繞道蘇格蘭和愛爾蘭返回西班牙。1588年10月,「無敵艦隊」到西班牙時,僅存43艘殘破艦船,幾乎全軍覆沒。從此,西班牙日益走向衰落。

『貳』 明明是無敵的西班牙艦隊,為什麼會被英國擊敗

沒錯從表面上看,無敵的西班牙艦隊不應該被英國擊敗,但是,西班牙艦隊的將領換人了,同時在戰術戰略上的錯誤決定了這場戰役的結局,西班牙艦隊必敗無疑。

西班牙艦隊曾是一個不敗的艦隊


英國的戰艦比較輕巧,雖然看起來在體積方面沒有西班牙戰艦的體積大,而且感覺火炮數量也不如西班牙艦隊的數量多。但是,戰艦的體積小,靈活性和機動性就更好。

也正是因為英國的戰艦機動性更好,所以他們在開炮的時候就會全方位無死角的開炮,這樣帶來的傷害是毀滅性的。而且一個西班牙陸軍將領運用的是自己在陸地上的戰略方式,完全不符合海上戰斗,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以西班牙艦隊的慘敗告終。

無敵的西班牙艦隊的失敗,讓西班牙漸漸走入了下坡路,只能說這也和執政者的貪圖享樂無心國事有關,只不過可憐的陸軍將領幫帝王背了鍋而已。

『叄』 「無敵艦隊」為什麼不堪一擊

「無敵艦隊」,顧名思義,就是天下無敵的艦隊。然而,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卻上演了一出「以多負少」的悲劇,「天下無敵」的艦隊變成了英吉利海峽上任人宰割的羔羊。從此以後西班牙急劇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國取而代之。

掠奪金銀財寶,致使西班牙很快成為歐洲最富有的海上帝國。據統計,公元1545到1560年間,西班牙海軍從海外運回的黃金即達5500公斤,白銀達24.6萬公斤。到16世紀末,世界貴重金屬開采中的83%為西班牙所得。為了保障其海上交通線和其在海外的利益,西班牙建立了一支擁有100多艘戰艦、3000餘門大炮、數以萬計士兵的強大海上艦隊,最盛時艦隊有千餘艘艦船。這支艦隊橫行於地中海和大西洋,驕傲地自稱為「無敵艦隊」。

那時,英國的資本主義處於萌芽狀態。輕工業的發展,迫使它急於尋找海外商業市場;艦船製造和航海技術的革新,更加膨脹了英國奪取殖民地的勃勃野心。對於西班牙來說,自然不允許其他國家分佔它來自殖民地的利益。當時,英國的海上實力並不強大,難以與西班牙海上艦隊相匹敵,只能靠海盜頭子德雷克、豪金斯和雷利等人組織的海盜集團在海上襲擊、攔劫西班牙運載金銀的船隻,進行海盜活動。英國政府暗中支持的海上搶劫以及對美洲的掠奪嚴重地威脅著西班牙對殖民地的壟斷地位,引起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的仇視。起先腓力二世不想訴諸武力,他勾結英國天主教勢力,企圖把信奉天主教的蘇格蘭女王瑪麗扶上英國王位。為此,他在英國開始進行顛覆活動。瑪麗早在1568年就因蘇格蘭政變而逃到英國,被伊麗莎白所囚禁。當英國的天主教徒在西班牙的慫恿下謀刺伊麗莎白而另立瑪麗時,伊麗莎白乘機處死了瑪麗。腓力二世謀殺不成,就決心用武力征服英國。

1588年8月,西班牙和英國為了爭令海上霸權,在英吉利海峽進行了一場舉世矚目、激烈壯觀的大海戰。這次海戰,西班牙實力強大,武器先進,擁有100多艘戰艦、3000餘門大炮、數以萬計士兵,號稱為「最幸運的無敵艦隊」。而當時英國軍隊規模不大,整個艦隊的作戰人員也只有9000人。兩軍相比,眾寡懸殊,西班牙明顯占據絕對優勢。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這場海戰的結局以西班牙慘遭毀滅性的失敗而告終。到1588年10月,「無敵艦隊」僅剩下43艘殘破船隻返回西班牙,近乎全軍覆沒。

為什麼強大的「無敵艦隊」竟然在寡弱對手面前不堪一擊、一敗塗地呢?大致有三種意見。

一是基礎不牢說。有人認為西班牙的強盛只是外強中干,只是表面上的暫時的虛假繁榮,政府只是代表一少部分人的利益。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蠻橫的專制統治,不斷搜刮民財,加上連年征戰、專橫殘忍,又揮霍無度,激起了廣大人民的憤恨,國內基礎不牢,危機四伏。

二是人禍說。首先是海軍統帥克魯茲的死亡。1588年1月30日,西班牙無敵艦隊統帥、能力最強的海軍宿將克魯茲,在戰爭一切都准備就緒的時候,突然地死掉了。其次是克魯茲死後,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用人不當,指揮失誤,導致「無敵艦隊」慘敗。1588年4月25日,腓力二世在里斯本大教堂舉行授旗儀式,任命大貴族西頓尼亞公爵為艦隊總司令,率領艦隊遠征。西頓尼亞出身名門望族,在貴族中有較高威望,深得國王信賴,所以被任命為艦隊統帥。但是他本來是一名陸將,根本不懂海戰,對指揮龐大的艦隊在海上作戰毫無經驗,而且暈船。對這項任命他始料不及,根本沒有任何思想准備和信心指揮這場戰爭。他也曾上書國王請求腓力二世另外安排統帥人員,但未獲批准,國王只是另派了一位海員堂迭戈來充當他的海軍顧問。此外,當梅迪納公爵的艦隊到達海峽之後,就任命帕爾瑪公爵為遠征軍總司令,率師進發。試想,這樣的將領指揮海戰,豈有不敗之理?

三是天災說。這種說法認為「無敵艦隊」遇上了天災,而不是人禍。它首先遇到的對手,是非常可怕而又無法戰勝的大西洋的狂風巨浪。在「無敵艦隊」起航不久即遇到大西洋風暴的襲擊,許多船隻被毀壞,淡水從倉促製成的木桶中漏出,食物大量腐爛變質,水手們疲憊不堪,大多數步兵也因為暈船而失去戰鬥力。就這樣,進軍時機選擇不當,造成的「無敵艦隊」出師未捷身先死,戰鬥力已大大受到削弱。不得已,西頓尼亞帶著這樣一支失去戰鬥力的艦隊與英軍開戰,從而導致厄運的發生。在交戰後匆忙回撤的過程中,在蘇格蘭北部海域,再次遇到大風暴,一些艦船又被海浪吞噬或觸礁沉沒。至此,「無敵艦隊」幾乎已全軍覆沒。

西班牙艦隊的失敗,是天災,更是人禍。從此西班牙的海上霸權地位終結了,也開啟了英國在海上王國的盛世。雖然我們並不能肯定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無敵艦隊」覆亡,但對於海洋權益特別是軍事上制海權越來越重要的今天,對於要走出國門的中國海軍,隱藏在其中的深刻道理值得所有的軍事家深思,加強海洋軍事力量建設和創新制海權軍事理論更需要提高到國家的高度了。

『肆』 西班牙「無敵艦隊」覆滅原因是什麼

為了爭奪海上霸權,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在1588年派出無敵艦隊,與英國在英吉利海峽舉行了一場讓世人矚目的戰役。

但是的西班牙實力強大,武器先進,戰船更是威力巨大,且兵力達3萬餘人。而當時的英國軍隊規模不大,整個艦隊的作戰人員也只有9000人。然而,就是在這種眾寡懸殊,西班牙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海戰以西班牙慘遭毀滅性的失敗而告終,「無敵艦隊」幾乎全軍覆沒。也正是這場戰爭使得西班牙急劇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國取而代之。

學術界一直對「無敵艦隊」在寡弱對手面前不堪一擊,最終覆沒的解決深感不解,專家們更是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有人認為,不得民心而發起戰爭是當時西班牙失敗的重要原因。他們認為,當時的西班牙只是表面上的強盛。國王腓力二世的專制統治早激起了廣大人民的憤恨,這種民憤使得戰爭失利。

也有學者認為,「無敵艦隊」的慘敗是由於西班牙國王用人不當造成的。艦隊總司令西頓尼亞出身於名門望族,深得國王信賴。但是他本來是一名陸將,根本不懂海戰,對指揮龐大的艦隊在海上作戰毫無經驗,而且暈船。因此,他也曾向腓力二世請辭,但未被獲准。而在這樣一位將領指揮下的海戰只能失敗。

另外,有一部分人也認為「無敵艦隊」遇上了天災,導致了最後的慘敗。在「無敵艦隊」起航不久即遇到可怕而又無法戰勝的大西洋風暴的襲擊,許多船隻被毀壞,淡水泄露,食物大量腐爛變質,水手們疲憊不堪,步兵也因為暈船不適應而失去戰鬥力。而西頓尼亞帶著這樣一支失去戰鬥力的艦隊與英軍開戰,厄運的發生無可避免。而更讓艦隊雪上加霜的是,回國時,在蘇格蘭北部海域,再次遇到大風暴,一些艦船又被海浪吞噬或觸礁沉沒。至此,「無敵艦隊」全軍覆沒的命運就這樣劃上了句號。

歷史已經成為過去,「無敵艦隊」覆滅的事實無可改變。但軍事家們仍能在對「無敵艦隊」覆滅原因的思考中,找到值得深思的東西。

『伍』 無敵西班牙艦隊為什麼輸了呢

元朝鐵騎的強大。可以說是舉世聞名的。歐洲人提起這支鐵騎,稱他們為上帝之鞭。這是因為,這鐵騎在到達了歐洲之後。以摧枯拉朽之勢,打得他們落花流水,他們有些人現在提起來都是瑟瑟發抖,為什麼元朝,在征伐日本的時候,卻接二連三的吃了敗仗呢?原因是因為輕視他們,輕敵是戰爭中最大的弊病。

後人總結,西班牙失敗的原因有三個。

第一個就是西班牙虛假的繁榮。當時的西班牙國王,不得民心,他在民間大肆的搜刮財產,用來補給自己的軍隊,但是不得民心,又有哪一個士兵願意為他作戰呢?

第二個就是沒有統帥,在和英國作戰的前幾天。西班牙的統帥剛好死了,於是士氣低落。西班牙的新統領,居然是一個沒有經歷過海戰的軍官,結果大家也就想得到了。

第三個原因,也就是最主要的原因,輕敵。西班牙沒有了解到英國的實力。等到他們兩個人作戰的時候,荷蘭人出手了。西班牙大驚失措,沒想到英國還有這一手。倘若西班牙艦隊,沒有輕敵,那麼今天世界的格局,可能又是另一番樣子。

『陸』 西班牙「無敵艦隊」覆滅之謎是怎麼回事

西班牙「無敵艦隊」曾經橫行海域,所向無敵,故得此名,但因何慘遭覆滅,這裡面有什麼秘密嗎?

為了爭奪海洋霸權,西班牙和英國於1588年8月在英吉利海峽進行了一場舉世矚目、激烈壯觀的大海戰。這次海戰,西班牙實力強大,武器先進,戰船威力巨大,且兵力達3萬餘人,號稱為「最幸運的無敵艦隊」。而當時英國軍隊規模不大,整個艦隊的作戰人員也只有9000人。兩軍相比,眾寡懸殊,西班牙明顯占據絕對優勢。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這場海戰的結局竟以西班牙慘遭毀滅性的失敗而告終,「無敵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從此以後西班牙急劇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國取而代之。

為什麼強大的「無敵艦隊」竟然在對手面前不堪一擊,一戰而負呢?大致有三種意見。

一是基礎說。西班牙的強盛,只是表面上的暫時的虛假繁榮。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加強專治統治,搜刮民財,連年征戰,專橫殘忍,揮霍無度,激起了廣大人民的憤恨,國內危機四伏。這次戰爭根本是不得民心的。

二是指揮失當說。另有學者認為,「無敵艦隊」的慘敗是由於國王用人不當造成的。1588年4月25日,國王在里斯本大教堂舉行授旗儀式,任命大貴族西頓尼亞公爵為艦隊總司令,率領艦隊遠征。西頓尼亞出身於名門望族,在貴族中有較高威望,深得國王信賴,所以被任命為艦隊統帥。他本來是一名陸將,根本不懂海戰,指揮龐大的艦隊在海上作戰毫無經驗,而且暈船。對這項任命他始料不及,根本沒有任何思想准備和信心指揮這場戰爭。他也曾要求腓力二世另請高明,但未被獲准。試想,這樣的大將指揮海戰,哪有不敗之理!

三是天災說。這種說法認為「無敵艦隊」遇上了天災,而不是人禍。它首先遇到的對手,是非常可怕而又無法戰勝的大西洋的狂風巨浪。這是進軍時機選擇不當造成的。在「無敵艦隊」起航不久即遇到大西洋風暴的襲擊。「無敵艦隊」許多船隻被毀壞,淡水從倉促製成的木桶中漏出,食物大量腐爛變質,水手們疲憊不堪,大多數步兵也因為暈船而失去戰鬥力。「無敵艦隊」還沒有與英國交戰先折兵,戰鬥力大大受到削弱。不得已,西頓尼亞帶著這樣一支失去戰鬥力的艦隊與英軍開戰,從而導致厄運的發生。回國時,在蘇格蘭北部海域,再次遇到大風暴,一些艦船又被海浪吞噬或觸礁沉沒。至此,「無敵艦隊」幾乎已全軍覆沒。

「無敵艦隊」就這樣以多負少,慘遭滅亡,其中的原因令人深思,讓人費解。

『柒』 西班牙「無敵艦隊」覆滅之謎講的是什麼

西班牙一直是海上強國,它的財富當然不是靠打魚積累起來的,有時它也去別的國家拿點兒,但有時並不順利。

在大約400多年前,世界上的「超級大國」不是美國,也不是後來殖民地遍布全球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而是歐洲的西班牙。據考證,自從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後,西班牙殖民者紛紛涌到那裡去掠奪金銀財寶,致使西班牙很快成為歐洲最富有的海上帝國。此間西班牙擁有一支龐大的帆船艦隊,最繁盛時艦隊擁有千餘艘艦船。這支艦隊橫行於地中海和大西洋,他們驕傲地自稱為「無敵艦隊」。「無敵艦隊」顧名思義就是天下無敵。然而,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最終卻迎來了覆滅的命運,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那時,英國的資本主義正處於萌芽狀態。輕工業的迅速發展,迫使它急於尋找海外商業市場,同時艦船製造和航海技術的革新,更加膨脹了英國奪取殖民地的野心。西班牙看到了英國的崛起,為了遏制它,曾多次干涉英國「內政」,並陰謀刺殺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英國還以顏色,利用武裝海盜船搶掠西班牙運送珠寶的船隊,襲擊艦船錨地,搶劫、擊沉西班牙的艦船。於是,一場爭奪海上霸主地位的大西洋海戰就這樣爆發了。

為了爭奪海上霸權,西班牙和英國於1588年8月在英吉利海峽進行了一場舉世矚目、激烈壯觀的大海戰。這次海戰,無論是實力、武器裝備,還是戰船的威力,西班牙無疑都占據絕對優勢,且兵力達3萬餘人,號稱為「最幸運的無敵艦隊」。而當時英國軍隊規模不大,整個艦隊的作戰人員也只有9000人。兩軍相比,實力懸殊。但出人意料的是,這場海戰的結局以西班牙慘遭毀滅性的失敗而告終,「無敵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從此以後西班牙急劇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國取代。

何以強大的「無敵艦隊」竟然在寡弱對手面前不堪一擊,一戰而負呢?歷代史學家大致持三種意見。

1.缺少國內基礎說

16世紀的西班牙,是一個頭號殖民強國和海上霸王,其殖民勢力遍布亞、非、歐、美四大洲,海外貿易盛極一時,有1000餘艘商船常年航行於世界各大洋。各殖民地的金銀和其他財富猶如一條從不幹涸的溪流,源源不斷地流向西班牙國庫,其財力、國力之強盛,在當時的西歐首屈一指。然而,西班牙的強盛,只是表面上暫時的虛假繁榮。因為西班牙的工業不發達,其繁榮強盛不是建築在本民族的經濟基礎上,而是靠掠奪殖民地的金銀。據統計,僅1545—1560年間平均每年從美洲運回西班牙的黃金有5500公斤,白銀24.6萬公斤。這種靠掠奪他國財富來維持的強盛肯定是不會持久的。其次,西班牙還缺少舉國一致的政治基礎。從16世紀下半葉開始,由於腓力二世(1527—1598年)的反動統治,西班牙迅速走上衰落的道路。腓力二世是個保守的天主教衛道士,1556年他繼位為國王後,對內利用宗教裁判所加強專制統治,曾先後批准執行過一百多次火刑,迫害「異端」,濫殺無辜;實行重稅政策,搜刮民財;對外窮兵黷武,連年征戰。他專橫殘忍,揮霍無度,不關心國內工商業經濟的發展,只滿足於享用掠自殖民地的金銀財寶,在馬德里豪華宮廷里,整日杯籌交錯,歌舞不絕,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在他統治期間,西班牙經濟凋零,民不聊生,矛盾激化,危機四伏。常言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腓力二世的政策和行徑,激起人民的極大憤恨,他不惜耗費巨大國力、財力,組織龐大的「無敵艦隊」進攻英國,自然在國內是得不到多少人支持的,因而缺少戰爭獲勝的基礎。

英國當時雖然在軍事上還不如西班牙,但政治上已建立了強大的專制君主制,經濟上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海外貿易日益擴大;國家實行重商主義政策,保護工商業,獎勵航海業,受到新興資產階級的支持。另外,當時的英國已經完成了宗教改革,擺脫了天主教會的控制,建立了本民族的新教國教。這就使整個英國對此次戰爭的認識較為一致,資產階級把打敗西班牙看做是掃除障礙、建立海上霸權的前提條件,進而可以向海外擴張,在殖民主義餐桌上分享一席之地;新教徒認為這是同反動的天主教勢力的決戰;人民積極支援戰爭則是為了保家衛國。因而舉國上下,同仇敵愾,一致行動,御敵於國門之外。這是英國在這場海戰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反之,也是西班牙慘敗的根本原因。

2.指揮失當說

缺乏政治經濟基礎的說法,雖然不無道理,但也僅是一家之言。有的學者不同意這個看法,認為「百足之蟲,死而不僵」,16世紀的西班牙雖然正走向衰落,但其政治、經濟實力尚未達到大廈將傾的境地。從當時交戰雙方的軍事實力來看,西班牙無疑是佔有絕對優勢的,並非沒有獲勝的可能,「無敵艦隊」的慘敗主要是腓力二世用人不當造成的。「無敵艦隊」裝備完畢後,腓力二世於1588年的4月25日在里斯本大教堂舉行授旗儀式,任命大貴族西頓尼亞公爵為艦隊總司令,代其率隊遠征。西頓尼亞本是個陸軍將領,因其出身於名門望族,在貴族中有較高威望,深得國王信賴,故被任命為艦隊統帥。但他本人根本不懂海戰,對指揮龐大的艦隊在海上作戰毫無經驗,而且暈船。這項任命他始料不及,根本沒有任何思想准備和信心指揮這場戰爭。一開始他即上書國王,懇請辭職,要求另請高明,但未被獲准。試想,這樣的將領指揮海戰,哪有不敗之理?果然不出所料,西頓尼亞的指揮糟透了。當英國艦隊發現「無敵艦隊」進入英吉利海峽後,立即搶占上風方位,主動出擊。西頓尼亞按傳統戰略,命令艦隊列成半月形迎戰。但西班牙艦隊的陣勢很快被打亂,損失慘重。西頓尼亞無心戀戰,傳令撤出戰斗,向東退駛。是夜,又出乎他的意料,英軍巧施火攻,把裝有易燃物的8條破船點燃,順風開進西班牙艦隊,頓時烈火熊熊。西頓尼亞從夢中驚醒,手足無措,慌忙傳令砍斷錨索,起航避讓。在一片混亂之中,各船競相逃避,互相撞沉,或被大火燒毀。西頓尼亞原想等火船漂過以後,再恢復戰斗序列,誰知因他錯令斷錨,多數軍艦都喪失了兩個主錨,無法停船,只好任風吹去。天亮後又被英軍追上,因彈葯消耗、損失過大,「無敵艦隊」幾乎無還手之力,始終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西頓尼亞見大勢已去,不敢再戰,遂率殘艦敗卒,繞道返國。回到西班牙時,「無敵艦隊」只剩下43艘殘破艦船,幾乎全軍覆沒。可見,西頓尼亞的錯誤指揮,是這次慘敗的主要原因。連西班牙士兵都把這次不幸歸罪於西頓尼亞,紛紛抱怨道:「真見鬼!陛下竟把一個只學會在陸上走路的人派到海上來指揮!」其實,腓力二世對西頓尼亞指揮打勝這場海戰也是信心不足的。出航前,西頓尼亞曾接到腓力二世的密封諭旨,上面寫道:密。只有在艦隊司令亡故時才許拆開。原來,腓力二世早就曾想任命輕騎兵上將唐?阿隆索來指揮西班牙艦隊,這封密諭就是要阿隆索在西頓尼亞發生不幸時接替總司令職務的。「無敵艦隊」出航前,阿隆索是皇家軍事委員會成員,擔任過西西里艦隊的總司令,獲得過聖約克勛章,是既能領會、執行國王意旨,又善於指揮海戰的艦隊司令官。他在這次遠征中擔任分艦隊司令,可惜由於西頓尼亞的錯誤指揮,同「無敵艦隊」多數官兵一樣葬身海底了。但腓力二世為何不起初就任命阿隆索為總司令呢?這又是個不解之謎。有人曾斷言,如果「無敵艦隊」的總司令是阿隆索,而不是西頓尼亞的活,這場海戰的結局可能將是另一番圖景。

3.亡於天災說

認為「無敵艦隊」不是毀於人禍,而是亡於天災。它首先遇到的對手,不是英軍,而是更加可怕而又無法戰勝的大西洋的狂風巨浪,這是進軍時機選擇不當造成的。「無敵艦隊」是在1588年5月27日奉王命揚帆起航的,這個季節,正是大西洋風多、霧大、浪險之時。西頓尼亞曾為此憂心忡忡,他深知此時在大西洋上航行,前途難卜,但又不好違拗王命,只好勉為其難,硬著頭皮率隊出征。果然不久即遇到大西洋風暴的襲擊。6月19日,突然狂風大作,海浪翻天,「無敵艦隊」許多船隻被吹翻、吞噬,淡水從倉促製成的木桶中漏出,食物大量腐爛變質,水手們疲憊不堪,步兵大多數因暈船失去戰鬥力。西頓尼亞一籌莫展,雖經多方搜尋、救援,仍然損失了33艘艦船、8449名士兵和船員。由於天不作美,「無敵艦隊」未交戰先折兵,戰鬥力大大受到削弱。西頓尼亞公爵寫信據實報告國王,建議暫停遠征,與敵人達成體面的妥協,待來年再圖進兵。但腓力二世的回答卻斬釘截鐵,沒有半點迴旋的餘地:「即使您在拉科魯尼亞不得不再扔下10或12艘船隻,您也必須立即出港……」西頓尼亞就是帶著這樣一支失去戰鬥力的隊伍與英軍交鋒的,這就種下了導致「無敵艦隊」覆亡厄運的種子。當遭到慘敗撤回國時,如驚弓之鳥的殘艦敗卒在蘇梅蘭北部海域,再次遇到大風暴,一些艦船又被海浪吞噬,或觸礁沉沒。至此,「無敵艦隊」幾乎已全軍覆沒。英軍以未失一艘戰艦,僅死傷100餘人的輕微代價,大獲全勝。這一結局,也許是老天幫了大忙。事後,腓力二世不無感慨地長嘆道:「我派(無敵艦隊)去是和人作戰,而不是去和海浪作戰。」這說明天災的懲罰敲響了「無敵艦隊」的喪鍾。

上述三說,似乎均言之成理。但「無敵艦隊」覆亡的根本原因何在呢?是缺乏戰爭的基礎,還是指揮的無能,抑或是天災風暴種下的毒瘤所致?這一問題,還應深入研究、探討,才能得出更為科學的結論。

『捌』 1588年,無敵艦隊覆沒的原因是什麼

1588年,無敵艦隊的覆沒標志著海上強國西班牙的衰落,英國的日不落帝國時代的開始。但這次海難給我們的感觸太多了。假如腓力二世不是那麼昏庸,假如不是麥克納西多尼亞率艦隊出征,假如……但歷史事實不會重來,後人也難有從中吸取這血淚的教訓。想一想,就是皇帝和公爵的昏庸無能,才使那麼多英勇的西班牙戰士無端地殞命大海;正是公爵的無知,才造成了艦隊的軍事失敗和誤入歧途,終為風暴所滅。禍在人而不在天。當時的西班牙人已沒有了先輩的開拓精神,因而西班牙的衰落也成為歷史之必然。只是這一海戰使西班牙元氣大傷,再無力與英國抗衡,加速了其衰敗的過程,由此可見,人在事中是起如何大的作用啊!

當今時代的競爭,關鍵在於人才的競爭。無敵艦隊與其說毀於天意,不如說是毀於腓力、公爵之類的手中!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615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86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68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53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64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94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249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56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26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