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公主嫁給英國國王後怎麼樣了
1. 哪個國王娶了兒子的未婚妻,王後和太子最後雙雙青年病故
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一生結過四次婚,可是嫁給他並非是好事,這四任妻子都是嫁給他沒幾年就病故了,按中國人的說法,腓力二世有點克妻。
腓力二世的第二任妻子很有名,就是英國女王瑪麗一世(外號血腥瑪麗),在瑪麗一世病逝後,腓力二世想娶繼任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小姨子)為妻,可是卻被伊麗莎白一世拒絕了,於是他娶了法國公主伊麗莎白為妻。
1568年10月,伊麗莎白王後難產身亡,年僅23歲。年輕美麗的王後離開人世,留給丈夫腓力二世一對女兒,後來腓力二世又一次娶妻生了兒子。
伊麗莎白王後婚姻不幸,嫁給腓力二世,只是開頭幸福,沒過幾天好日子,就不被丈夫所愛了。
2. 英國著名國王亨利八世的妻子是西班牙公主 西班牙公主的侄子是神羅皇帝 大家都是親戚為何斗來斗去
這很正常啊!歐洲所有的國家中世紀時期皇室之間都有聯姻,但是都是該干架的還是干!
3. 西班牙公主結局什麼意思
不過今天的這位西班牙公主,簡直就是刷新了三觀,她的行為簡直就是放在普通人身上也是接受不了的。 瑪利亞公主,她的父親是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三世的弟弟,母親是法國路易十五的長女。
4. 曼特農夫人的感情生活
國王舉行婚禮以後,接著是一連串的慶宴,娛樂、風流韻事。國王的大弟奧爾良公爵殿下和英王查理二世的妹妹亨利埃特舉行婚禮時,慶宴娛樂倍增。這些活動直到馬薩林紅衣主教去世時才中止。
1661年,主教馬薩林去世,路易十四親政。馬薩林臨終時,法國宮廷中幻想和陰謀之多,前所未有。沒有人料到,在遠離朝政的環境中撫育成人的國王竟敢肩負國政重擔。可是路易十四做到了。他建立了強勢的君主集權,在國外受人尊敬,在國內實行絕對統治。國庫恢復井井有條,軍隊紀律整飭一新。對文學藝術廣施恩澤,厚加優待。娛樂消遣也生輝放采。
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創辦了全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學校,並親自參加演出,先後在26部大型芭蕾中擔任主角。他十三歲首次登台演出,一直到三十歲才退出舞台;曾經演出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阿波羅,而被尊稱為太陽王。這個時期宮廷組織了三位藝術大師——呂利、莫里哀和博尚專門負責芭蕾藝術的創作和演出,同時確立了芭蕾的五個基本腳位,十二個手位和一些舞步,皆以法文命名之,使芭蕾動作有了一套完整的動作體系。
王後瑪麗亞·特蕾莎跟他毫無共同語言,這位西班牙公主嫁過來的時候一個法語單詞也不會說。國王愛戀瑪麗·曼奇尼的時候,為了她輕而易舉就學會了義大利文。他結婚時,專心致志學習西班牙文,但不很成功。
路易先是跟他的弟媳,英國的亨利埃特有著曖昧,後來他轉為對親王夫人的侍女拉瓦莉埃小姐產生愛意。有兩年之久,所有高雅的娛樂活動和盛大的聯歡慶宴,都是國王秘而不宣地為她而舉辦的。拉瓦莉埃小姐前後為國王生了4個私生子女。
1666年1月,王太後奧地利的安娜去世。1667年5月,蒙特斯潘夫人成為國王的正式情婦。蒙特斯潘夫人是一位公爵的女兒,年紀輕輕就入宮做了親王夫人英國的亨利埃特的侍女。然後嫁給蒙特斯潘侯爵,與他有了一兒一女。
蒙特斯潘夫人和她的兩個姐妹被認為是法國當時最美的女人,且在心智方面也有獨特的可愛之處。可是她雖然美得令人銷魂,心地卻不怎麼好。她經常很惡劣地捉弄宮里的人,只為了讓國王一笑。後來大家看見他們在一起就害怕地盡力躲藏。 蒙特斯潘夫人成為國王的情婦後, 蒙特斯潘夫人想取代拉瓦莉埃的王家情婦地位,想了好幾年。王後的地位穩如磐石,而情婦的地位則是不堪一擊,永無安寧之日。新任情婦一分一秒都不得放鬆警戒。至少有幾百名、甚至幾千名女子想獲得這個寶座,也就是要推翻現任王家情婦,正如她弄走她的前任者一般。穩坐寶座比贏得寶座還要辛苦。
而拉瓦莉埃在當了5年皇家情婦之後,感覺到路易十四也越來越不安於室。1667年,拉瓦莉埃在生下第四個王室私生子之後未再懷孕,倒是蒙特斯潘夫人經常處於妊娠狀態。宮廷人士漸漸看清楚,蒙特斯潘侯爵夫人現在才是正牌情婦,可憐的拉瓦莉埃只是幌子。據說在蒙特斯潘夫人的要求之下,顯然也要經過國王默許,讓拉瓦莉埃幫她梳妝打扮。她說,只有拉瓦莉埃才會做這些工作。替跋扈的新歡打扮想必會讓舊愛相當委屈,但是舊愛毫無怨言。拉瓦莉埃和一般宮女無異,她仁慈、溫和、周到地把蒙特斯潘夫人打扮得艷光四射,高高興興地去見她的國王情人。
奧爾良公爵夫人像觀看賽馬般,欣賞這場愛情好戲。蒙特斯潘的皮膚比拉瓦莉埃白皙,她寫道,她的嘴唇很美,牙齒也漂亮,但總是一臉傲慢。看她那模樣就知道她又在搞鬼。她美麗的金發、姣好的手掌和手臂都是拉瓦莉埃所不及。但是,至少拉瓦莉埃為人乾乾凈凈,不像蒙特斯潘那樣齷齪。
蒙特斯潘夫人還時常當眾嘲弄拉瓦莉埃夫人,對她非常過分,影響所及,連國王也如此對待她。在盡力擠走舊情婦的同時,她也瞪大眼鏡盯著想勾引國王的美女。妓女和女僕之流不可能提拔到王家情婦的高位,所以不造成威脅,盡管這種艷遇讓人傷心,但她只能假裝如此小事不值得留意。
一旦有相當貴族地位的美女帶笑迂迴潛入國王的生活圈,機靈的王家情婦就會召集專屬部隊。她有一大群來往甚密的朝臣和高薪僕人,隨時准備對國王耳語說,這個女人有性病、家裡貪得無厭,或生活糜爛……這種悄悄話經常會讓國王大為掃興。
5. 西班牙「獨眼美人」12歲嫁給36歲王子,為何被國王囚禁14年呢
王子與公主的幸福生活
安娜·德·門多薩出生於16世紀的西班牙門多薩家族,門多薩在西班牙是一個老牌的貴族家族,家世顯赫,底蘊深厚。安娜又是家中唯一的女兒,一出生就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是真正的金枝玉葉!
回宮之後的安娜結識了腓力二世的重臣安東尼奧·佩雷斯。安東尼奧長的年輕帥氣,很快俘獲了安娜孤寂的心,兩人不久秘密的交往起來。雖然兩人交往隱秘,但還是被腓力二世有所察覺,因為沒有確鑿證據,腓力二世便沒有多加責難。
後來腓力二世與隨行的胡安在馬德里被謀殺,死裡逃生後的腓力二世十分震怒讓胡安徹查此事,而胡安與安東尼奧政見不和便想藉此機會除掉安東尼奧,經常在腓力二世面前上眼葯,一來二去國王腓力二世也懷疑起了安東尼奧。
時間不長,胡安發現了安娜與安東尼奧的事情。於是胡安便四處散播謠言,搞的滿城風雨。腓力二世也聽到了這個謠言,本來對於謀殺一事就對安東尼奧有所懷疑,再加上此事更是怒火中燒,嫉妒的憤怒中腓力二世一怒之下將倆人關押了起來。從此安娜失去自由,在帕斯特納豪宅中度過餘生直到去世。
要說國王腓力二世為何會如此惱火呢?原來那個時候腓力二世已經沉迷於第四任王後的柔情蜜意中,對安娜也沒有多少情誼了,而腓力二世又是一個是一個好面子的國王,他絕對忍受不了自己的情婦跟別人在一起,這會讓他覺得自己被冒犯,這是一場關於男人之間的尊嚴,為了挽回自己的尊嚴不讓自己被世人恥笑,他只能以這樣的方式懲罰安娜。
但為何沒有處死安娜呢?其一是因為安娜是她的表妹並且當初為了他的王位犧牲了婚姻。其二便是安娜畢竟是自己情人,尚有一絲情誼,不忍做的太絕。可是他卻忘了安娜自小喜愛自由追求自由,將她囚禁這無異於斷了她的後路,失了求生的路。
豪宅中的囚禁生活令安娜苦不堪言,行動被限制,生活被監視。這讓她覺得自己就像那牢籠中的金絲雀,得不到自由。
雖然看著精緻實際上卻一點都不開心。池魚羈鳥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方式,她想要的一直是那賓士在草原的野馬,翱翔在藍天的雄鷹!所得與所想產生分歧,漸漸的吞噬了她向生的意念,渴望自由的心也慢慢的從鮮紅變得灰白!終於在被囚禁14年後,於1952年2月去世。
她的出生讓16世紀的西班牙抹上了傳奇色彩,她的去世也讓16世紀的西班牙漸漸失去了色彩!
6. 亨利六世的老婆
亨利八世Henry III(—)是英國都鐸王朝的第二位國王,亨利七世次子。亨利八世在位的38年是英格蘭發生重大變化的時期,其中最重要的是16世紀宗教改革。這次改革的基本意義在國家方面,而不在宗教方面,核心問題是亨利八世與羅馬教廷決裂,導致英國形成完全的民族國家。這次改革從確立亨利八世與安妮博林的婚姻合法開始,到確保國王對教會的絕對統治而宣告結束。從表面上看,宗教改革是由亨利八世個人的離婚案引起的;從實質上看,變革是在英格蘭民族主義和反教權主義日益高漲的情況下實現的,並和亨利八世的對法戰爭和西歐的國際格局變化都有一定的。他自年4月22日開始在位,這時英國已經逐漸從一個歐洲偏遠蠻荒及以著稱的小國發展成為有影響的專制極權國家,他的父親亨利七世在位時,執行睦鄰友好政策,將兩個女兒分別嫁給蘇格蘭和法國的王儲,為自己長子亞瑟娶西班牙公主凱瑟琳為妻。但婚後不久他的長子因病去世,當時西班牙和法國不和,他為了維持中立不得罪西班牙王室,力圖挽留長媳,經向教皇請示,(根據天主教教規夫妻結合是上帝的旨意,不允許離婚再嫁娶,喪偶再嫁也需要教皇批准。)教皇批准可以再嫁他的次子,當時只有12歲的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18歲即位並娶寡嫂凱瑟琳,但他妻子只為他生了一個女兒瑪麗(後來的瑪麗一世)以後幾次生育的孩子都早夭,此前英國尚未有過女王,而且有迷信說法說弟娶兄嫂不吉,他又和女侍官安妮·博林產生了婚外情,他讓自己的主教宰相向教皇申請離婚,因為他這次婚姻是教皇親自批準的,這為教皇出了一個難題,因為當時教廷亦不想得罪有強大勢力的西班牙。教廷遲遲不能批准他離婚,而他的女侍官已經懷孕。他著急採取了多次措施,先把宰相撤職拘禁,再下令停止向教廷交納教稅,最後直至沒收教會財產,迫使教皇開除他的教籍。在當時受宗教改革思潮影響者的鼓吹下,他宣布英國教會脫離羅馬教廷,自任英國教會最高權威, 其間為處死數7萬多人, 約為當時英國人口的7%。從此英國教會成為聖公會,新教的一個單獨教派。聖公會實際上並非真正的宗教改革,因為它和天主教沒有任何理論原則的分歧,只是不承認教皇的權威,以英皇代替而已, 而聖公會的大主教與教皇的名稱相同, 都是叫POPE, 教會的英文名稱亦相同, 都是Catholic Church, 只是為了與天主教分開, 改為英國公教 - Anglo-Catholic Church, 其他的只有部份禮儀簡化了。
亨利八世的第二個妻子(就是安妮·博林)也只為他生了一個女兒伊麗莎白(後來的伊麗莎白一世女王),他一怒將第二個妻子以通姦罪砍頭處死,因為他離婚再也不需要教皇批准了,第三位為他生了一個兒子愛德華(後來的愛德華六世國王)又因肺病去世。他先後娶了6位夫人,全部沒有好結果:第一位逼迫離婚,第四位德意志新教公主協議離婚,第三位因病去世,最後一位因他去世倖免於難,另外兩位被他處死。 值得一提的是亨利八世與他的第二個妻子安妮·博林之前的情婦,正是安妮·博林的妹妹Marry Boleyn。而安妮·博林當初不願像她妹妹一樣只是做國王的情婦,於是給予亨利八世巨大壓力要求成為「公眾認可的」皇後。當然最後通過亨利八世與教會的決裂,不需要再獲得教皇的批准,他與第一任妻子離婚並娶Anne Boleyn為皇後。此外他亦有大量情婦及私生子,後世的考古學家很多都懷疑他是死於梅毒, 並留下一個接近破產的國家。
他臨死時設下遺囑,由愛德華和他的後代繼位;如果愛德華沒有後代,愛德華死後由瑪麗和她的後代繼位;如果瑪麗沒有後代,瑪麗死後由伊麗莎白和她的後代繼位。他沒有想到如此嚴密的安排,最後三位繼承人都沒有後代,伊麗莎白一世去世後,都鐸王朝也終結了,王位傳給伊利莎白表姐的兒子.
愛德華六世(英文名Edward I,年10月12日~年7月6日),英國國王,年1月28日到年7月6日在位。
亨利八世獨子。母親是其第三個妻子—珍·西摩,在生下愛德華六世之後的第12天過世。九歲即位,舅父薩默塞特公爵愛德華·西摩(Edward Seymour, 1st Duke of Somerset)攝政。堅持其父親的國教政策。年薩默塞特公爵在宮廷斗爭中失勢,諾森伯蘭公爵(John Dudley, 1st Duke of Northumberland)攝政。由於國王年輕病弱,在位六年便去世。由於愛德華並無遺下任何子嗣,便由他祖父亨利七世的外曾孫女—琴·格蕾繼承王位。
答案補充
愛德華六世雖然在位時間很短,但他對近代英國的影響很大。愛德華鞏固了亨利八世所建立的英格蘭聖公會,基本上完成了英國的宗教改革。這些措施雖然在瑪麗一世(愛德華德異母姐姐,女王,——年在位)時期被基本,但實際上已經深入人心。所以年伊麗莎白一世繼位之後迅速得到了恢
7. 維多利亞·尤金妮亞的婚姻
1905年西班牙的阿方索十三世正式訪問英國。尤金妮亞的舅舅,愛德華七世在白金漢宮舉辦了宴會來招待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坐在亞歷山德拉王後和王妹海倫娜公主之間。突然,他注意到了尤金妮亞然後他向海倫娜詢問那位滿頭銀發的公主是誰。當尤金妮亞注意到國王在盯著她的時候,她覺得很局促不安。每個人都知道阿方索在尋求一個合適的新娘,並且當時最強力候選人就是愛德華七世的兄弟康諾特和斯特拉森公爵之女康諾特郡主帕特里夏。但是現在尤金妮亞吸引了國王的主義,並且在帕特里夏似乎並沒有給西班牙君主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時,阿方索卻對尤金妮亞的興趣與日俱增。所以,這場求愛開始了,阿方索回去西班牙後他不斷給尤金妮亞送明信片,表現出了對她的強烈熱情。他孀居的母親,奧地利的瑪利亞·克里斯汀娜卻不喜歡兒子的選擇,某種程度上是因為她認為巴騰堡家族不是皇族,因為亨利親王的母親身份不明,從另一種層面上而言她希望他的兒子和她自己娘家奧地利豪族哈布斯堡家族聯姻。另一個反對這樁婚事的原因是郡主的信仰問題(阿方索是羅馬天主教的信徒,而郡主是英國國教的信徒)。還有個原因是血友病問題,這種疾病由維多利亞女王向她的後輩們進行了遺傳。尤金妮亞的兄弟利奧伯特就是位血友病患者,因此郡主有50%的幾率是攜帶者,雖然這種風險程度不得而知。不過,如果阿方索娶了她,這種疾病帶來的問題就會存在。不過,阿方索沒有聽從。
在傳聞西班牙國王將會迎娶郡主一年之後,瑪利亞太後最後在1906年1月同意了兒子的選擇並寫了一封信給郡主的母親碧翠斯公主,告訴她有關於阿方索對她女兒的愛且要求和自己愛德華七世國王進行一次非官方的會面。不久後在溫莎,愛德華國王對於他外甥女未來的婚姻表示了祝賀。
碧翠斯公主和女兒在1月22日到達了比亞里茨然後駐輦於毛利斯科特別墅,然後過了數日阿方索國王和他們碰了面。在那,國王和他未來的新娘度過了三天的浪漫時光。然後,阿方索帶著郡主母女到了西班牙的聖塞巴斯蒂安去見瑪利亞王太後。在2月3日,國王離開聖塞巴斯蒂安去了馬德里,郡主母女則去了法國的凡爾賽,在那尤金妮亞將會皈依天主教;作為未來的西班牙王後,他不得不改變她的聖公會信仰至天主教信仰。官方在19063月5日於聖塞巴斯蒂安的米拉瑪宮正式接受尤金妮亞成為天主教信徒。
尤金妮亞和阿方索於1906年3月31日在馬德里的聖傑羅尼莫皇家修道院喜結良緣。出席婚禮的有她孀居的母親和自己的兄弟們,還有她的表親威爾士親王夫婦(後來的英國喬治五世國王以及瑪麗王後)。
婚禮後,在王室人馬起駕回宮時,一場針對國王夫婦的暗殺發生了。一個無政府主義者從陽台向王家馬車投擲了一個炸彈。尤金妮亞的命保住了因為在炸彈爆炸那一刻,她轉過頭去看阿方索指給她看的聖瑪利教堂。她躲過了一劫,雖然她的裙子染上了馬車旁邊侍衛的鮮血。聖傑羅尼莫修道院前現在樹立著一尊巨大的雕像來紀念此次炸彈事件的受害者。
8. 凱瑟琳·阿拉貢的威爾士王妃
1501年,關於凱瑟琳的婚姻談判展開了。這個家族的前幾位公主(唯一的王子死於1497年)婚姻都不幸福,但指導王室婚姻的最高原則是政治利益而不是愛情。英格蘭的新國王亨利七世剛剛在玫瑰戰爭中獲勝,從而建立的都鐸王朝的統治,此時他的地位還很不穩定,希望和歐洲王室廣泛的聯姻以獲取支持,事實上他也這樣做了:他的女兒瑪格麗特·都鐸嫁給了他的鄰居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四世,小女兒瑪麗·都鐸嫁給了法國國王路易十一。威爾士親王是王位繼承人,他的婚事自然是重中之重,由於西班牙是新舊兩大陸的君主、哈布斯堡皇室的血親(凱瑟琳的姐姐胡安娜和哈布斯堡家族的繼承人腓力成婚),迎娶一位西班牙公主自然成了亨利七世的首選。
至於西班牙的兩位君主,他們對於英國王室的請求顯然很感興趣,因為英國和法國是世仇,而西班牙和法國在義大利的爭端總是接連不斷,和英國聯姻肯定有助於削弱法國的力量。在這種原則的驅使下,為威爾士親王亞瑟·都鐸和凱瑟琳·阿拉貢舉行婚禮的主意已經打定,1501年,凱瑟琳離開了故鄉西班牙,11月,這對新人在聖保羅大教堂舉行了婚禮,凱瑟琳從而成了威爾士王妃。
9. 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為什麼花了五年之久的時間才和凱瑟琳王後離婚
英王亨利八世與他六個妻子的著名故事,可以說是都鐸王朝最勁爆的八卦故事集,其中最難的一次離婚案,要數與他的第一任妻子凱瑟琳往後離婚,五年之久並不算什麼,最重要的時候還引發了英國的宗教改革。
不過離婚並不容易,凱瑟琳皇後的娘家背景可不是隨便說說的,而當時的國王查理五世,是西班牙歷史上最優權勢的國王之一,也是凱瑟琳的外甥,西班牙從其伊莎貝拉時期就是天主教羅馬教廷最堅定的盟友,並且查理五世時期王權的極盛也讓羅馬教會的教皇幾乎是完全聽命於他。
所以教皇幾乎是用盡手段拒絕批准其離婚。拖到1529年,心意已決的亨利八世大刀闊斧改弦易轍,轉而向要求改革的鄉紳與資產階級等階層尋求支持,自上而下推行宗教改革。1533年由英國教會法庭批准,亨利八世與阿拉貢的凱瑟琳離婚,並與安妮·博林結婚,同年女兒伊麗莎白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