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無敵艦隊英文怎麼翻譯
❶ 「無敵」怎麼翻譯成英文
無敵[wú dí]
無敵的英文翻譯,基本釋義:
be without equal
invincibility
an equal
without equal
無敵的用法和樣例:
她很有天資,能成為天下無敵的選手。
She has enough talent as a player to be a world-beater.我對任何人均無敵意。
I feel no hostility towards anyone.臨近單詞:
無保證 ,無力償還債務, 無力支付,無動力飛行, 無動力飛行,階段無勞動能力, 無可爭辯的事實無可名狀 ,無可無不可,無可置辯, 無可諱言
❷ spain是哪個國家
spain是指國家西班牙。
Spain
英 [speɪn] 美 [speɪn]
n. 西班牙
短語
Northern Spain 西班牙北部
Spain Swing 西班牙搖滾
Spain Bullfighter 西班牙鬥牛士
例句:
Wehada goodtimeinSpain.
我們在西班牙過得很愉快。
同根詞:
Spanish
英 [ˈspænɪʃ] 美 [ˈspænɪʃ]
adj. 西班牙的;西班牙人的;西班牙語的;西班牙文化的
n. 西班牙語;西班牙人
[ 復數 Spanishes ]
短語
Spanish Armada無敵艦隊 ; 西班牙無敵艦隊 ; 年西班牙無敵艦隊
Spanish sparrow黑胸麻雀
例句:
Spanishison the curriculum.
西班牙語已納入課程內容。
❸ 戰無不勝用英語怎麼說
invincible當年西班牙無敵艦隊就用的這個詞。
❹ 麻煩翻譯下:flavitet dissipati sunt,不知道哪個語系。。。
哪裡呀!是拉丁語有名的英國歷史句子:
aflavit Deus et dissipati sunt 上帝讓大風吹把他們吹走 英語: he blew and they were scattered away
有關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和英國大戰 (the invincible Spanish Armada )& the Anglo-Spanish War in 1585
*來由猶太人聖經的一個有名的句子: Flavit Jehovah et Dissipati Sunt
http://www.loc.gov/rr/rarebook/catalog/drake/drake-8-invincible.html
http://www.britainexpress.com/History/tudor/armada.htm
❺ 西班牙的"無敵艦隊"用英語怎麼說
invincible fleet
Armada, Spanish
fleet assembled and dispatched by King Philip II of Spain in an unsuccessful attempt to invade England in 1588
❻ 西班牙英語怎麼讀
西班牙的英文寫作Spain,讀作/spen/。
西班牙王國(西班牙語:Reino de España;英語:The Kingdom of Spain),簡稱西班牙,位於歐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地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處,西鄰葡萄牙,北瀕比斯開灣,東北部與法國及安道爾接壤,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的摩洛哥相望,領土還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島,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島及非洲的休達和梅利利亞。該國是一個多山國家,總面積505925平方公里,其海岸線長約7800公里。以西班牙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數量世界第二,僅次於英語。
中世紀時,境內有多個國家並立,1492年西班牙光復運動勝利後,建立統一的西班牙王朝。並於大航海時代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歐洲、美洲、亞洲和非洲建立起大量殖民地。1494年和葡萄牙共同簽署了《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意圖將世界瓜分為二。在15世紀中期~16世紀末,成為文藝復興時期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和影響全球的日不落帝國。1588年無敵艦隊被英國擊潰,開始衰落。在經歷兩個共和國和一個君主國後,於1978年宣布實行君主立憲制。
西班牙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歐盟和北約成員國,還是歐元區第五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GDP)居歐洲國家第6名,世界第13名。
2017年10月21日,西班牙政府宣布:解散加泰羅尼亞自治區議會、自治區政府並罷免其領導人,6個月內選出新的自治區議會。2017年10月28日,西班牙政府通過發布公告,正式接管加泰羅尼亞地區,並解除該地區高級領導人職務。
❼ 西班牙「無敵艦隊」是如何形成的
西班牙無敵艦隊 Invincible Armada
掠奪金銀財寶,致使西班牙很快成為歐洲最富有的海上帝國。
據統計,公元1545~1560年間,西班牙海軍從海外運回的黃金即達5500公斤,白銀達24.6萬公斤。到16世紀末,世界貴重金屬開采中的83%為西班牙所得。為了保障其海上交通線和其在海外的利益,西班牙建立了一支擁有100多艘戰艦、3000餘門大炮、數以萬計士兵的強大海上艦隊,最盛時艦隊有千餘艘艦船。這支艦隊橫行於地中海和大西洋,驕傲地自稱為「無敵艦隊」。
那時,英國的資本主義處於萌芽狀態。輕工業的發展,迫使它急於尋找海外商業市場;艦船製造和航海技術的革新,更加膨脹了英國奪取殖民地的勃勃野心。
對於西班牙來說,自然不允許其他國家分佔它來自殖民地的利益。英國的海上搶劫以及對美洲的掠奪嚴重地威脅著西班牙對殖民地的壟斷地位,引起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的仇視。起先腓力二世不想訴諸武力,他勾結英國天主教勢力,企圖把信奉天主教的蘇格蘭女王瑪麗扶上英國王位。為此,他在英國開始進行顛覆活動。
瑪麗早在1568年就因蘇格蘭政變而逃到英國,被伊麗莎白所囚禁。當英國的天主教徒在西班牙的慫恿下謀刺伊麗莎白而另立瑪麗時,伊麗莎白乘機處死了瑪麗。腓力二世謀殺不成,就決心用武力征服英國。
當時,英國的海上實力並不強大,難以與西班牙海上艦隊相匹敵,只能靠海盜頭子德雷克、霍金斯和雷利等人組織的海盜集團在海上襲擊、攔劫西班牙運載金銀的船隻,進行海盜活動。而腓力二世卻擁有一支龐大的艦隊——「無敵艦隊」。 [編輯本段]簡介 為了爭奪海上霸權,西班牙和英國於1588年8月在英吉利海峽進行了一場舉世矚目、激烈壯觀的大海戰。這次海戰,西班牙實力強大,武器先進,戰船威力巨大,且兵力達3萬餘人,號稱為「最幸運的無敵艦隊」。而當時英國軍隊規模不大,整個艦隊的作戰人員也只有9000人。兩軍相比,眾寡懸殊,西班牙明顯占據絕對優勢。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這場海戰的結局以西班牙慘遭毀滅性的失敗而告終,「無敵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從此以後西班牙急劇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國取而代之。 [編輯本段]詳細經過 在1558年喪失加萊前,從理論上說,英國人為了安全,是要在歐洲大陸上作戰來保護其海岸的,換言之,歐陸變成了英國防禦的外圍。自從加萊喪失之後,所依賴的就變成英吉利海峽的控制權了。可是當1586年危機爆發,雖然伊麗莎白女王有一支私人的艦隊,共有戰船三十四艘,但卻並沒有國家性海軍的存在。不過一到戰時,有許多武裝商船都可以臨時拼湊成軍,一直到國協時代為止,都還是這樣的情形。此外,也沒有常備性的陸軍——封建時代的民兵是早已不存在了——雖然依照撒克遜的古例,政府仍有權召集民兵,但除了倫敦地區的以外,都只能算是毫無紀律的烏合之眾。在戰場上,是絕對不能對抗西班牙高度組織的精兵的。
最大的困難,是誠如弗爾特斯糾(Fortescue)對於伊麗莎白的評價:「因為它的簡單性,她痛恨直接的行動;因為它的必然性,她痛恨確信;因為它的費用,她更痛恨戰爭。」(註:若無議會的幫助,她的歲入根本不夠負擔戰爭。)因為思想上有這三種主觀,而尤其是最末一種,更使她寧願依賴外交手段;又因為她缺乏必要的實力,來使其有效化,所以在鬥智的戰爭中,就經常會受到帕爾馬公爵的欺騙。直到無敵艦隊(Armada)都已經出發時,他還在不斷地提出和平建議,以掩護其在日德蘭的一切准備,可是伊麗莎白對此卻大多深信不疑。
雖然如此,因為巴賓頓陰謀的暴露,顯示危機已經到來,1586年12月25日,伊麗莎白接受了群臣的勸告,命令留在朴茲茅斯的艦隊動員,在1586-1587年的冬季,在英吉利海峽內保持一個支隊,以防備蓋斯人拯救瑪麗女王的企圖。1587年3月,瑪麗已死,當主力艦隊正在朴茲茅斯動員時,德雷克爵士在普利茅斯也准備就緒了。他的任務,是打算阻止西班牙艦隊從各港口中駛出集中,當它們向英格蘭或愛爾蘭前進時,應盡量地加以截擊,並阻止它們登陸。像往常一樣,這些命令下達之後,由於伊麗莎白害怕這有挑起戰爭的危險,馬上就想進行極大的修正。但是德雷克深知女王的老脾氣,所以在4月2日就立刻出發,在新的命令到達之前,他就早已在4月19日到達了卡地茲。他自己這樣記載著:我們在這里留到21日,在此期間,擊沉了一艘比斯開船隻(Biscayan),重一千二百噸,焚毀了克魯茲的船一艘,重一千五百噸,另外還有三十一艘,其重量為一千噸、八百噸、六百噸、四百噸、二百噸不等。此外還帶走了四艘裝補給的船隻。此後,在補充了必要的補給後,他又向里斯本進發。在那裡,他於4月27日這樣寫道:「西班牙國王對於侵入戰的准備,其規模之大可以說是前無古人的。」
里斯本是西班牙艦隊的指定集中地,雖然克魯茲已經在那裡建立他的司令部,可是他還沒有集中一個人。這是一個有堅固防禦的港口。在港口之外,向北去為卡斯卡斯堡壘(Cascaes Castle)所控制的投錨地,它的緊鄰又有聖裘利安要塞。5月10日,德雷克在卡斯卡斯灣中投錨。這個港口產生了極大的恐怖,所有的船隻都紛紛砍斷纜索,向最近的避難所逃去。被毀的船隻噸位數以千計算,損失的物資更是巨大。後來據西班牙方面的統計,共損失船24艘,貨物總值172,000「達克特」。德雷克並未攜帶陸上兵力,所以不能據守這個港口,於是他又轉往聖文森特角(Cape St. Vincent)——里斯本與地中海之間的戰略要點。他們守住了這個要點,使敵人處於極大的不利。因為所有的船隻都是分別地向里斯本集合的。
在這里,他又使葡萄牙的漁船受到了重大損失,此外還毀滅了許多噸數的制桶材料。(註:因為所有鹽腌的食物,酒和水都要用桶裝,所以這個損失是很重要的。)假使德雷克能留在這里不走,則甚至於可能完全阻止西班牙艦隊的集合,但除非他能獲得增援,否則是不可能的。5月17日,德雷克寫信給英國大臣華爾新漢爵士(Sir Francis Wolshingham)說:假使在這里再多六艘船,我們就可以留得更久。由於下個月就是西班牙艦隊從各地回國的主要時期,所以一定可以使他們蒙受更大的損失。
最終他無法久留,於是又轉往阿左里斯。離開聖文森特十六天之後,6月8日,他在聖米恰爾(St. Michael)的附近發現了一艘大船,到了第二天就追上了。這是「聖腓力」(San Felipe)號,是西班牙國王本人的一艘東印度船隻,上面所裝的貨物價值114,000鎊,還有許多文件,都是記載有關東印度貿易的秘密的。(註:這些文件使倫敦的商人大感興奮,後來他們組成了東印度公司,是為不列顛帝國在印度的基礎。)6月26日,德雷克回到了普利茅斯。他已經使西班牙艦隊在這一年之內,不再有出發的可能性。這對於英格蘭而言,實在是太幸運了,假使真能如腓力的設想,無敵艦隊能在9月底以前出海,那麼帕爾馬公爵就可能已經渡過英吉利海峽了。誠如他在致西班牙國王信中說的:假使侯爵能准時到達,則登陸將不會有任何困難。英國人和荷蘭人都無力抵抗你的艦隊。
此時,克魯茲已經在加緊補充他的損失,到了1588年2月底,也就一切都准備就緒了。然而他本人卻在1月30日突然地死了。於是遠征行動再度擱淺。他的死亡對於西班牙而言,是一個可與德雷克的突襲相提並論的大禍,因為他是西班牙能力最強的海軍宿將。腓力現在派梅迪納·西多尼亞公爵(Duke of Medina Sidonia)去接替他的任務。這位公爵雖然出身高貴,可是對於陸海軍卻從來沒有經驗。他上書國王請求辭職,但是腓力不準,只是另派了一位合格的海員,堂迭戈(Don Diego de Valde),充當他的海軍顧問。此外當梅迪納公爵的艦隊到達海峽之後,就將任命帕爾馬公爵為遠征軍總司令,率師進發。
當梅迪納正在准備的時候,帕爾馬公爵的主要准備有如下述:從安特衛普和根特開一條運河到布魯吉斯,在華吞(Waten)河上建造七十艘登陸艇,每艘可載三十匹馬,並裝有上下起卸的跳板。在新港(Nieuport)建造二百艘平底船,在敦刻爾克集中二十八艘戰船,在漢堡、布里門、艾姆登等地招募海員,在格南費里尼斯(Gravelines)製造二萬個木桶,在新港和狄克斯莫德(Dixmude)等地為步兵二萬六百人、騎兵四千九百人製造營幕。
最先應分析這個時代中海軍發現,然後對於下述的作戰才可以有較好的了解。
十六世紀的戰船,與以前各世紀不同的一個主要因素,即為重炮;盡管這種殺人的利器,從十四世紀起即已開始裝在船上,可是一直到十五世紀,這種火炮的才有足夠的威力,能夠一炮擊毀當時的船隻。這種兵器有明顯不同的兩種形式,一為前膛(Muzzle-Loader),一為後膛(Breech-Loader)。後膛炮的原始形式是一種「組合式」的火炮(Built-up Gun)——即由若干根鐵棒所組成,在上卷中已有詳述。它的葯室與炮管是分開的,在發射之前,用螺旋裝上去。
一共有兩種主要類型的前膛炮——加農和寇非林(Culverin),都裝在炮車上。前者發射一噸重 [ 註:校制者按:原文如此,需核對英文版。 ] 的鐵彈,只有中等的射程。後者炮身較長,炮彈較輕,而射程也較遠。這兩種火炮的性質有如下表:
型式 膛 彈重 口徑 最小射程 最大射程
加農 7.25吋 50磅(約) 18 340步 2000步
寇非林 5.25吋 17磅 32 400步 2500步
此外還有半加農(Semi-Cannon),彈重32磅;以及半寇非林,彈重九到十磅。(寇非林亦可稱之為長炮)長炮中還有許多較小型的,例如「Saker」,彈重五磅;「Minion」,彈重四磅;還有「Faleon」,彈重兩磅半到三磅,不過這些火炮全部只有對人員的殺傷力。另外還有一種叫作「Plrier」的,射程較短,發射的是二十磅的石彈,到這時已經變得落伍了。
在十六世紀開始時,在海上航行共有兩種主要形式的船隻。一為圓船(Hulk),另一為長船(Galley)。前者用以載運商品,後者則為標準的戰船。但是不久,大洋的航行和火炮的進步又開始使船隻的構造有了新的改變。在洋面上,風帆要比槳更重要,而用風帆的船隻又更適於使用船舷上的火力。
第一個轉變期是在十五世紀,此時小型殺人性的海軍火炮開始被採用。它們裝在兩個炮台上面,一在船頭,一在船尾——在過去未有火炮時,這種平台上是裝置弓弩的——,其目的是為了擊毀登船的敵軍。亨利七世的大船,「攝政」(Regent)號上即裝有這樣的火炮二二五門——主要都是旋轉式的火炮。
亨利八世帶來了第二個轉變期。他採用了前膛式的毀船火炮。因為這種兵器太重了,不能放在炮台之內,而且也不宜於對付登船敵人之用。它必須裝在上層甲板上,最好是在主甲板上,必須在船隻兩側開辟炮孔。第一艘裝備重炮的船為「瑪麗玫瑰」(Mary Rose)號,建造於1513年。
在最後一個轉變期,船上的炮台逐漸變得不再需要了,而舷側火炮重量的增加,則要求甲板空間的增加。圓船逐漸發展成為正規的軍艦,這種船的長度比寬度要大三倍以上,而不像一般的圓船隻相當於寬度的兩倍。在十六世紀,這一類船隻中最著名的,是德雷克的「復仇」(Revenge)號,這是一艘純粹英國式設計的船隻。這種船隻是為「競賽」用的,又可以稱為「平甲板」(Flush-decked)式。雖然它的船尾和船頭並不與腰部完全看齊,可是比起西班牙的戰船,卻要低百分之二十五到四十五。這個事實使多數的英國船隻,都顯得比西班牙的要小,雖然雙方海軍中的最大船隻,其噸位是大致相等的。所謂的「大帆船」(Galleon),並非西班牙獨有,通常為四桅的帆船,具有當時一般船隻所有的索具,但是其船殼的構造卻比較接近長船,與寬度之比較大,也較為平直,船頭低下,與長船相似,而不像圓船的船頭拱起。這個時代中的英國戰船,大約是兩個船員攤一噸,而在西班牙戰船上,則是三個多人攤一噸。
火炮對於海軍戰術的影響,要比對於海軍造船術的影響還大。在長船(快船)時代,主要的兵器為船頭的撞角(Beak),而主要的戰術行動即為硬撞。雖然在接近敵人時,快船是可以採取縱隊形式的,可是攻擊的隊形卻成橫線,正像陸戰一樣,戰斗就是突襲或沖鋒。在裝有火炮的戰船上,其主要的兵器——重型的毀船加農——不是裝在船頭上,而是在兩舷。當它們接近敵人時,一定要調動位置,使其側面對著敵船——對於舊時代的快船而言,這是一種自殺的行為。所以在攻擊時,其位置是與原有前進路線成直角的,為了使這種調動有秩序,並集中打擊力量對付敵人,在接近敵人時應採取縱隊的陣形。
這個徹底的改變在當時尚未被人認清,艦隊進入戰斗時還是蜂擁而上,其主要目的還是攀登敵船。可是在英吉利海峽中,與西班牙無敵艦隊一經交手,縱隊戰術即開始成形了,這個理由可以從雙方艦隊在軍備方面的差異上獲得解釋。根據劉易士教授(Prof. Lewis)的記載,可以表列如次:
艦隊 船數 加農 皮里爾 寇非林 總計
英吉利 172 55 43 1874 1972
西班牙 124 163 326 635 1124 [ 注 ]
可見英國人所有的長程火炮,要比西班牙人多了三倍,反之在重炮彈中程火炮方面,則西班牙人也比英國人多了三倍。這種在射程和彈重上的差異,也就可以說明雙方在戰術思想上的不同。英國人是在長程戰斗方面集中全力,而西班牙人則注重中程和短程戰斗。西班牙的戰術目標是先使敵船喪失戰斗能力,然後再攀登它。英國人的目標卻是在遠距離擊沉敵船,或迫使它易幟投降。雖然英國人的火炮具有較大的射程,但是在長射程中,其威力卻並不足以發生決定性作用。同樣重要的,是這種火力並不準確,在遠距離時能擊中目標的彈丸並不太多。火力的不準確使海戰也和陸戰一樣,變成了纏斗不休的狀態,直到有膛線的槍炮發明之後,這種情形才有所改變。所以在理論上,西班牙人寧願依賴接近射程的打擊力量,這樣可以較易命中。
腓力對於英國人將要採用的戰術,早已有所認識,所以當梅迪納公爵出航前,他曾經給予下述的警告:「你應特別注意,敵人的目的是想作遠距離的戰斗,因為(他們)火炮的射程較大;反之,我們的目的卻是要接近敵船,鉤住它們並登船進行肉搏戰。」可是很明顯的,他卻並未充分認清英國人的真正優勢並不在於較長程的火力上面,而在於他們的海員技術較為優秀,事實上,他們的船隻也比西班牙的更為輕便,易於操縱。西班牙人是慣於在良好天氣中航行的海員,而英國人卻慣於與惡劣天氣搏鬥。西班牙的船隻在外形上與其說像一艘船,還不如說像一座堡壘,上面擠滿了陸軍的士兵,而真正的海員卻感覺不夠,其地位也只比劃槳的奴隸略勝一籌而已。在英國人的戰船上,水手不僅駕船而且也打仗,雖然也是強迫服役的,但每天還有四個便士的酬報。最大的區別,也是(英國)最大的優勢,是西班牙人仍繼續使用快船時代的舊戰船,船隻分成集團,以橫隊迎敵;而德雷克或霍華德(Howard)卻推出了一種新戰術,大致以縱隊的形式接戰,這也是海戰革命的先聲。
對於英國海軍將領而言,在西班牙艦隊駛出之前的幾個月當中,他們所遭遇到的極大的困難卻是伊麗莎白本人。這個女人雖然具有很堅強的性格,可是在英國的歷代君主中,她也許要算是最吝嗇的一個。況且她也真的害怕西班牙,這並非沒有理由,因為西班牙在當時,本是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和海軍國家。她一直都只想和平,可是她卻不了解,只要她仍然鼓勵私掠的行為,和支援日德蘭的叛亂,那麼和平就將永無可能性。
到了秋季,一個小型的英國海軍支隊,在巴爾麥爵士(Sir Henry Palmer)的統率之下,與一個荷蘭的支隊聯合到一起,一共只有九十艘小船(只適於內河與淺海使用),開始封鎖佛蘭德的港口;但是直到11月27日,英國女王才召集了一個戰爭會議,討論下述的問題:可能的登陸地點,陸上兵力的使用,所使用的兵器,和國內的安全。12月21日,她任命霍華德勛爵(Lord Howard of Effingham)為「陸軍中將、總司令、海上艦隊和陸軍的總管」。盡管德雷克在她的海軍將領中是能力最強的一個,但她卻寧願選擇霍華德,這不僅是為了提高其艦隊的威望,而且也是因為霍華德的地位較高,容易獲得部下的服從。德雷克後來被任命為海軍中將,在技術方面做霍華德的顧問。關於霍華德,托馬斯·富勒(Thomas Fuller)曾這樣評價:「誠然,他並非一個內行的海員,但是他卻知人善任,而且從善如流。」
自卡地茲和里斯本回來之後,德雷克就一直要求再作他那種冒險的突襲——在出發港口內攻擊西班牙艦隊。假使當時他真獲得了准許,去再作一次這樣的攻擊,那麼西班牙艦隊可能將永遠都不能出海了。最後,在霍華德已受命為統帥的第三天,他才奉命率領三十艘船隻向西班牙海岸進襲。然後接著,女王又害怕觸怒西班牙人,收回了這個命令,並將艦隊的員額減少了一半。這種猶豫不決的態度,使得霍金斯在1588年2月15日,曾經上書華爾新漢,表示嚴重的抗議。
他說:「我們必須有所選擇,是接受一個不光榮和不可靠的和平?還是決心一戰,以求得一個安靜的和平?照我看,最可靠和最有利的途徑,就是決心一戰,這也是全國人民的公意。」
霍金斯的意見,正與德雷克一樣,認為攻擊即為最可靠的防禦。但當他這封信發出後不久,英國女王又獲得了克魯茲侯爵逝世的消息。於是她相信西班牙艦隊現在又出發不成了,而且她也認為帕爾馬公爵正處在困難之中(註:大約一個月後,帕爾馬曾報告腓力說,他的三萬人中,只剩下一萬七千人的有效兵力了),所以她就陷入了後者所布置的和平陷阱,並派遣和談代表團前往日德蘭。關於這一點,霍華德在3月10日,也向華爾新漢提出警告,說請女王小心,不要陷入敵人的圈套。此時,也不斷地有情報傳來,說西班牙的艦隊馬上就要出海了。
假使伊麗莎白在天性上不是那樣傾向於外交,則她應該能認清帕爾馬的建議其實是一個詭計,戰爭是絕對不可避免的,因為腓力相信他自己是在替天行道。他認為這是十字軍的行動,其目的是要把英格蘭再收入天主教的懷抱。每一天,五萬個教堂中都在做彌撒,腓力的海軍船隻,都是以宗教聖哲命名的;他們的乘員禁止發誓、爭吵、賭博和與不正當婦女交遊。船上都掛著帝國的旗幟,上面綉有基督和聖母的神像。
腓力對梅迪納下達了下述命令:「當你接到我的命令之後,就應率領全部艦隊出海,直向英吉利海峽進發,一直駛到馬格特點(Margate)為止。然後再與帕爾馬公爵取得聯絡,並保護他渡海。」他又警告他應該避免與英國艦隊接觸,並且說假使德雷克在海峽中出現,那麼除了後衛行動以外,應該對他不予理會。他也給梅迪納一個密封命令,那是留交給帕爾馬的,告訴他假使這個遠征失敗了,他應該採取何種行動。
腓力交給梅迪納指揮的艦隊一共有船隻130艘:20艘四桅大帆船,44艘武裝商船,23艘圓形船,22艘差船,13艘輕快帆船(Pinnaces),4艘中型帆船和4艘長船(註:其中實際可用的戰船數字在六七十艘之間)。這些船隻的總噸位為57,868噸,火炮總計為2431門,駕駛的海員為8050人,所載陸軍為18,973人。加上劃船的奴隸和其他人員,共計60,493人。
全部艦隊分為十個支隊,其番號如次:
(一)葡萄牙支隊,由梅迪納·西多尼亞公爵指揮,10艘四桅船和2艘輕快船。
(二)卡斯提爾支隊,由瓦爾德茲(Diego Fbores de Valdez)指揮,10艘四桅船,4艘武裝商船和2艘輕快船(註:伐爾德茲本人與梅迪納在一起,同乘他的旗艦「聖馬丁」(San Martin)號)。
(三)安達魯西亞(Andalusia)支隊,由皮德羅(Pedrode Valdez)指揮,10艘武裝商船,和1艘輕快船。
(四)比斯開支隊,由李卡爾德(Juan Martinez de Recalde)指揮,10艘武裝商船和4艘輕快船。
(五)古普茲可(Guipuzcoa)支隊,由阿昆多(Miguel de Dquendo)指揮,10艘武裝商船,2艘輕快船。
(六)義大利支隊,由布爾吞多拉(Martin de Berteudora)指揮,10艘武船商船,2艘輕快船。
(七)圓船(Urcas)支隊,由余安哥米茲(Juan Gomez de Medina)指揮,共23艘。
(八)差船(Pataches)支隊,由安托尼阿(Antonio Hurtado de Mendoza)指揮,共22艘。
(九)中型帆船(Galleasses)支隊,由雨果(Hugo de Moncada)指揮,共4艘。
(十)長船支隊,由迭戈(Diego de Medrado)指揮,共4艘(註:這個支隊根本沒有出發)。
❽ 黑布林英語肥貓無敵中文翻譯
肥貓無敵,可以翻譯為「Fat cat invincible。」
重點單詞:invincible:英[ɪnˈvɪnsəb(ə)l]美[ɪnˈvɪnsəbl]
adj. 不可戰勝的,所向披靡的;(信念、態度)不可動搖的,不可改變的
相關短語:
Invincible Armada無敵艦隊 ; 西班牙無敵艦隊
Invincible hands無敵手 ; 打遍天下無敵手 ; 自出洞來無敵手
The Invincible Iron Man無敵鋼鐵俠 ; 鋼鐵人劇場版
The Invincible Jackie Chan無敵成龍
雙語例句:
Toconnect withyourrealnaturethat isunboundedandinvincible,practiceyogaandmeditation.
為了連接你無限的不可戰勝的真實本質,練習瑜伽和冥想。
Hisdeath taughtmemanylessons,buttheonesoharshlyinstilled inmeisthatno one,evensomeoneasgreatashim,isinvincible.
他的故事教給我了許多教訓,但灌輸給我如此殘酷的一個是,任何人,甚至像他那樣偉大的人,都不是不可戰勝的。
❾ 無敵艦隊是哪個國家的
無敵艦隊是西班牙的。
西班牙無敵艦隊(英語:Spanish Armada,西班牙語:Grande y Felicísima Armada),意即偉大而幸運的海軍(Great and Most Fortunate Navy),是西班牙16世紀晚期的海上艦隊。西班牙無敵艦隊約有150艘以上的大戰艦,3000餘門大炮、數以萬計士兵的海上艦隊,最盛時艦隊有千餘艘艦船。艦隊橫行於地中海和大西洋。
相關信息:
在歷史上,西班牙無敵艦隊作為西班牙帝國在英西戰爭中針對打擊英國而臨時編成的特混艦隊,先後組織了六次。其中五次針對英國的遠征行動均無果而終,這大部分是受惡劣天氣影響而夭折,最終西班牙只好放棄侵略英國的野心。
但英國也因四次遠征(科倫納·里斯本遠征、1595-1596年西印度群島遠征、1596年加的斯遠征、埃塞克斯-羅利遠征)和愛爾蘭的挫折元氣大傷。漫長且無意義的消耗戰也讓筋疲力竭的雙方不得不在談判桌上渴望體面的和平。最終雙方在互相讓步下於1604年簽署《倫敦條約》。
❿ 西班牙無敵艦隊的介紹
西班牙無敵艦隊(英語:Spanish Armada,西班牙語:Grande y Felicísima Armada或Armada Invencible,即最幸運的艦隊或不可擊敗的艦隊、無敵艦隊)是西班牙16世紀後期著名的海上艦隊。無敵艦隊約有150艘以上的大戰艦,3000餘門大炮、數以萬計士兵的強大海上艦隊,最盛時艦隊有千餘艘艦船。這支艦隊橫行於地中海和大西洋,驕傲地自稱為「無敵艦隊」。11588年夏天,英格蘭艦隊大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攻克阿爾馬達(Almada)之海戰,與公元前480年薩拉米斯海戰,1805年特拉法加海戰,以及1905年日本海大海戰一樣,是被史學家稱為世界歷史上著名的四大海戰之一。這些海戰的獲勝者都以本國命運做賭注,在海上制止了遠為強大的敵國之侵略,對歷史的轉折起到了極大的作用。然而,與其他三大海戰不同,在抗擊無敵艦隊的海戰中獲勝的英格蘭並未給敵人以決定性打擊,西班牙依然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此後還一連四次執拗地派遣無敵艦隊遠征英格蘭。因此不斷的遭受無敵艦隊威脅的英格蘭,必須千方百計搜索枯腸的研究它的防衛策略。也就是說,1588年的無敵艦隊侵略,對於英格蘭來說乃是關系國家存亡,必須全力以赴的大海戰,而對於強大的西班牙帝國來說,那隻不過是長期戰爭重劍的一次戰役而已。然而,無敵艦隊的五次遠征均以失敗而告終,西班牙不得不放棄侵略英格蘭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