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什麼時候進入西班牙
Ⅰ 阿根廷曾經是西班牙殖民地,為何如今義大利人卻佔主導
如今的阿根廷雖說已經成為了南美洲的第三大經濟體,但國家並不算很富裕,它仍舊屬於一個正在發展中的國家,而這裡面的緣由則要歸咎於此地文明開化相對比較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義大利作為一個戰敗國被戰勝國各種制裁,義大利國內的老百姓生活愈發的困苦,失業率是前所未有的高漲;而與此同時,海洋運輸也已經發展到了另外一個階段,加上有了前人的引導和影響,義大利人移民到阿根廷似乎變得越來越簡單,後續者來到這里之後,也算是可以“投奔老鄉”,生存的困難度也就降低了很多。
這個時候義大利在阿根廷的人口數已經超過了1600萬,佔到了阿根廷總人口的50%。而隨著民族的不斷的融合,義大利人以及義大利人的後裔在阿根廷已經越來越佔主導地位了,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甚至還超過了西班牙移民。
雖說西班牙是阿根廷的宗主國,阿根廷受其影響頗為深遠,但對於國家來說,人口才是最為關鍵的,人口對於一個國家的文化、政治、經濟的發展可以說是起決定性作用。
——西班牙本來人口就不多,也沒出現義大利這樣的社會問題,而且西班牙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非常之多,因此阿根廷也並非是西班牙人移民的一個重要選項,所以西班牙願意來到阿根廷的人並不是很多。相反,西班牙人民更渴望去一個距離老家更近、而且讓它更具備成就感的殖民地,比如說中亞以及非洲的一些落後國家;加上在後來的阿根廷獨立戰爭中,有一些西班牙人為了避難反而向外逃走,所以就造成了西班牙人的比重不斷下降。
在一進一出,此消彼長的情況之下,義大利也就取代了西班牙,成為了阿根廷真正意義上的統治者,就連阿根廷大詩人自己都曾自嘲道:“阿根廷人就是操著西班牙語的義大利人。”
足以見得義大利人對阿根廷的影響有多大。
而也是得益於以上的歷史因素,現在的阿根廷和義大利之間也仍舊是雙邊友好國家,關系相當的親密。如今的義大利人依舊會選擇移民阿根廷,但由於義大利的國內情況不似當年,所以義大利的移民性質也與之前不一樣。
如今的義大利人把阿根廷當作一個“工作但不養老”的地方,在年輕工作的時候到阿根廷去發展,而到年邁需要養老的時候再回到義大利,畢竟歐洲的養老福利更好一點。
但其實如此的一個情況,也給義大利造成了一定的社會養老負擔,所以有些歐洲國家也就是說義大利就是一個現實版的國家養老院。
——在平安無災之年大家還相安無事,若是真是遇到了什麼問題,很容易造成義大利整體系統的崩潰,就比如說這次疫情大爆發之後,義大利幾乎面對了一個失控的狀態,尤其是醫療資源出現了極大的緊缺,正是因為義大利老齡化人口偏重所導致的。
當然,這是一些題外話。
Ⅱ 阿根廷和西班牙在歷史上有過什麼關系
16世紀前居住著印第安人.1535年西班牙在拉普拉塔建立殖民據點.1776年西班牙設立以布宜諾斯艾利斯為首府的拉普拉塔總督區.1810年5月25日布宜諾斯艾利斯人民掀起反對西班牙統治的「五月革命」,成立了第一個政府委員會.1812年起,阿根廷人民在民族英雄聖馬丁的領導下,開展了反對西班牙殖民軍的大規模武裝斗爭,終於在1816年7月9日宣告獨立.1853年制定第一部憲法,建立了聯邦共和國,烏爾基薩當選為第一任總統,
雖然兩者都是獨立的國家了,但是95%的阿根廷人都是西班牙人後代,兩國的關系還是很緊密的,當年英國和阿根廷的馬島戰爭,西班牙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兒子被昂格魯-薩克遜人猛揍卻無能為力,現在從阿根廷移民去西班牙是很容易的,還可以保留兩國的雙重國籍。
兩國的關系就是老爸和兒子的關系。源於網路分享。。。。。。
Ⅲ 阿根廷在世界盃歷史上有沒有和西班牙或和葡萄牙交過手
阿根廷和葡萄牙在世界盃沒有過交手。
阿根廷和西班牙在世界盃上交手過一次
1966年世界盃阿根廷小組賽
2-1勝西班牙
Ⅳ 阿根廷九月再戰西班牙
具體時間關注新聞吧
Ⅳ 西班牙和阿根廷
很有可能,以往碰面的勝負如下:
在歷史戰績上,阿根廷以5勝2平3負的總戰績略占上風。
阿根廷1:0西班牙(1952年)
阿根廷1:0西班牙(1953年)
阿根廷2:0西班牙(1960年)
西班牙2:0阿根廷(1961年)
阿根廷2:1西班牙(1966年,唯一的一次世界盃交手)
西班牙1:0阿根廷(1972年)
阿根廷1:1西班牙(1974年)
西班牙1:1阿根廷(1988年)
西班牙2:1阿根廷(1995年)
西班牙0:2阿根廷(1999年)
Ⅵ 中南美洲的墨西哥和阿根廷會說西班牙語,這與什麼歷史
被殖民過
Ⅶ 阿根廷的簡介
基本概述:
阿根廷共和國:LaRepúblicaArgentina。英文為:TheRepublicofArgentina,代碼AR。在西班牙語中,「阿根廷」與「拉普拉塔」兩詞意義相同,均為「白銀」。1527年,西班牙探險家塞瓦斯蒂安·卡沃托率領一支遠征隊到達南美大陸後,從一個寬闊的河口溯流而上,深入到內地。探險家們發現當地印第安人佩帶著很多銀制的飾物,以為當地盛產白銀,便將這條河命名為拉普拉塔河,把這一地區稱為拉普拉塔區。西班牙殖民統治者後來又將拉普拉塔區改為省。1816年7月9日,拉普拉塔省宣布獨立,並將國名正式定為阿根廷。阿根廷一詞源於拉丁文,不僅是指具體意義上的白銀,同時寓意「貨幣」、「財富」。這塊廣袤的土地上雖不產白銀,但有著肥沃的土壤,豐茂的草原,良好的氣候,這使阿根廷成了「世界的糧倉和肉庫」,財富滾滾而來。因此,把這個國家稱之為「阿根廷」,真是再恰如其分不過了。
阿根廷的自然氣候:
北部屬亞熱帶濕潤氣候,中部屬亞熱帶和熱帶沙漠氣候,南部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溫度在16-23℃之間。東北部降水豐沛,在1,000毫米左右,西北部和南部為250毫米;夏季雨水較多。巴拉那-拉普拉塔河全長5,580公里,為南美第二大水系,主要支流有巴拉圭河、烏拉圭河等國際界河,南部安第斯山區多冰蝕谷、冰磧湖。著名的烏馬瓦卡峽谷,曾是古老的印加文化傳到阿根廷的通道,被稱為「印加之路」。阿根廷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煤炭、鐵和銀等。水力資源比較豐富。森林面積佔全國面積33%。沿海漁業資源豐富,是世界著名的農牧產品出口國。
2、阿根廷湖
這是一個坐落於阿根廷南部聖克阿根廷魯斯省的冰川湖,面積1414平方公里,湖畔雪峰環繞,山下林木茂盛,景色迷人,為阿根廷最引人入勝的旅遊景點。
3、卡特德拉爾山
阿根廷著名的滑雪中心,位於里奧內格羅省西部的納韋爾瓦皮國家公園中,每年6月至9月,正當歐美處於盛夏之際,這里大雪紛飛,銀裝素裹,成為天然的滑雪聖地,大批歐美滑雪愛好者蜂擁而至。為方便滑雪愛好者,這里修有完好的旅店飯店設施,並建有空中纜車,直接把遊人載到山頂。
4、科隆大劇院
這是世界上最大而且繁忙的歌劇院演出廳之一。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7月9日大街廣場上,屹立著科隆大劇院。這是一座典型的文藝復興式的龐然大物。大理石走廊里有無數根圓柱和一尊尊雕像。一排排晶瑩透亮的棱形吊燈,把屋子映照得一片輝煌。巨大的禮堂,四壁金光燦燦,腳下鋪著紅色天鵝絨地毯,透出一派奢華。在2500個觀眾席外,還能容納1000位站著的觀眾。單是正廳前排就有632個座位,座位之間寬敞舒適。
5、阿根廷火地島國家公園
烏斯懷亞(Ushuaia),是一個小城,也是一個海港,如果你打阿根廷火地島國家公園
開世界地圖或旋轉地球儀要想找到它的所在可能要費一番周折,可我要說出:除南極之外,離我們最遠的普通人可以正常生活和居住的地方。你會毫不猶豫地發現它的准確位置——南美大陸的最南端,位於麥哲倫海峽與合恩角之間的火地島(西語:tier楚。遊客可以選擇坐公共汽車,也可以選擇地鐵,地鐵運行速度很快,一般不會超過25分鍾。旅遊者必須記住要警惕保衛自身的安全。阿根廷陸、海、空運均較發達,交通運輸以陸運為主。全國共有機場400多個,其中80多個為主要機場。各省府、主要城市及重要旅遊點每天均有航班往來,國際航線26條,年客運量370萬人次。重要國際機場有首都埃塞薩國際機場。阿根廷境內的航空交通由當地航空公司包辦,即有阿根廷航空(國際與國內航線),Austral(國內航線),DLA(國內西北航線)TAN(國內南北航線)和LADE(國內航線)。國內線的機場稅為美金3元,但在恰貝可機場(Chapelco)只需付1.5美元。阿根廷較交通發達,道路比較平坦寬闊,公共交通及地鐵網路較為便利。阿根廷與我國一樣實行左舵行車,道路以單行線為主。阿根廷人行車速度快,並線、超車普遍,因此要特別注意交通安全,行人綠燈亮時方可穿越馬路,切忌橫穿、猛跑,以免發生交通意外。
美食
阿根廷是一個移民國家,85%以上的居民來自於意大阿利和西班牙的後裔,所以它的飲食文化也攙雜了歐陸西餐的工具,放進沖了水的茶里先吹一口氣,然後再慢慢的吸,可以輕輕拌一下,但不可經常攪
16世紀前居住著印第安人。1535年西班牙在拉普拉塔建立殖民據點。1776年西班牙設立以布宜諾斯艾利斯為首府的拉普拉塔總督區。1810年5月25日布宜諾斯艾利斯人民掀起反對西班牙統治的「五月革命」,成立了第一個政府委員會。1812年起,阿根廷人民在民族英雄聖馬丁的領導下,開展了反對西班牙殖民軍的大規模武裝斗爭,終於在1816年7月9日宣告獨立。1853年制定第一部憲法,建立了聯邦共和國,烏爾基薩當選為第一任總統。
1862年巴托洛梅·米特雷擔任總統,結束了獨立後長期的分裂和動亂。自20世紀30年代起出現軍人與文人交替執政的局面。
華麗高雅、熱烈奔放的「探戈」舞源於阿根廷,被阿根廷人視為國粹。阿根廷探戈發大多社會地位低下,生活不穩定,在酒吧里靠唱歌、跳舞來消磨時光.阿根廷探戈實際上是這種特殊環境下產生的一種特殊藝術形式,其舞蹈是在米隆加、哈巴涅拉、坎東貝等拉美、非洲等多種民間舞蹈基礎上演繹而成的。阿根廷探戈其實非常不同於我們看到國標舞中的探戈表演。它其實是一種唱多於跳的藝術形式。而且它的唱是清一色男性,且都是獨唱,偶爾有幾個小滑稽劇穿插。激昂的鍵盤手風琴是伴奏的主旋律,它特有的切分節奏總是給人以心靈的撞擊。
阿根廷探戈有著自己的名稱Milonga。阿根廷探戈舞也不像國標舞中的探戈,阿根廷探戈是兩個舞伴的身體並行直立,幾乎貼在一起(就是因為這個貼身動作,在探戈被引進巴黎時曾引起軒然大波),並且快速旋轉、踢腿,非專業人士很難將這些動作連貫起來。或許正因為太過難學和曲高和寡,阿根廷人對於探戈的態度,有些類似中國人對京劇的看法——年紀大的人喜之不盡,而年輕人卻敬而遠之。
阿根廷的探戈舞演員已經不止一次地把那飄逸、灑脫、典雅、含蓄的阿根廷探戈舞蹈和以獨特切分音為鮮明特徵、節奏明快的音樂帶給我們,激起了人們的濃厚興趣。一提起探戈,人們也自然會想到在國內看到的國際標准舞的探戈,那種節奏感極強的舞步,與其他音樂不同的旋律。而國際探戈是從阿根廷融跳、唱及樂曲為一體的探戈發展演變而來的,它們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但是,國際中的探戈已經規范化,而阿根廷的探戈則更加活潑、歡快,花樣迭出。阿根廷是探戈的故鄉。阿根廷人酷愛探戈。許多人都會跳探戈,平時到處都能聽到探戈舞曲。阿根廷人把探戈看作是自己國寶,是民族的驕傲。阿根廷政府宣布探戈是阿根廷民族文化遺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於外國人來說,探戈只是一種獨具魅力的舞步,而對阿根廷人來說,它已是與生活密不可分。融化在血液里的文化。
探戈可唱可跳可演奏,它是一種集音樂、舞蹈、歌唱和詩歌於一身的綜合性藝術形式。由於它是拉普拉塔河流域文化的組成部分,所以更確切地說,探戈應該是烏拉圭的蒙得維地亞人和阿根廷的布宜諾斯人共同創造的藝術形式,是他們共同的文化財富。但因為布宜諾斯艾利斯是個港口城市,無論從地理位置、人口及在歐洲的影響等方面,都處於優勢,因此探戈後來在蒙特維特亞就逐漸衰落了。由於布宜諾斯艾利斯當年曾是大量移民流入的門戶,所以探戈的音樂、舞蹈、詩歌、唱詞等都受到過多種外來文化的影響,尤其是歐洲文化和非洲文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