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墨西哥灣尤卡半島怎麼畫

墨西哥灣尤卡半島怎麼畫

發布時間: 2022-06-07 00:35:42

1. 墨西哥灣的地理概況

簡介 墨西哥灣衛星地圖大西洋伸入北美大陸東南部的一個海灣。部分為陸地環繞。透過佛羅里達半島和古巴島之間的佛羅里達海峽與大西洋相連,並經由尤卡坦半島和古巴之間的尤卡坦海峽與加勒比海相通。這兩個海峽均寬約160公里(100哩)。墨西哥灣呈半圓形,東西長約1609千米,南北寬約1287千米,面積154.3萬平方千米,是僅次於孟加拉灣的世界第二大海灣。平均深度1512米,最大水深5203米。海灣的東部與北部是美國,西岸與南岸是墨西哥,東南方的海上是古巴。墨西哥灣經過佛羅里達海峽進入大西洋;經過尤卡旦海峽與加勒比海相連接。 海灣地貌海灣沿岸曲折多灣,岸邊多沼澤、淺灘和紅樹林。海底有大陸架、大陸坡和深海平原。北岸有著名的密西西比河流入,把大量泥沙帶進海灣,形成了巨大的河口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外還有水下沖積扇。沿海多沙質海岸,有沙嘴、沙洲、沙堤,沙堤與海岸間還形成一系列潟湖和小灣。在尤卡旦海峽,有一條海檻,位於海面下約1600米深,作為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的分界。 氣候概況墨西哥灣位於熱帶和亞熱帶,高溫多雨,降水量多。灣內暖水從佛羅里達海峽流出,成為墨西哥暖流的重要源地。墨西哥灣的潮汐,是每天一漲一落的全日潮;潮差一般很小,只有在台風季節,潮水受台風的驅趕,引起海水陡升,成為風暴潮,水位有時高達5米,會對沿岸窪地造成威脅,特別是灣北岸的風暴潮較多。 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和美國的佛羅里達半島環抱海灣灣口,古巴島伸居灣口中部,把灣口分為佛羅里達海峽和尤卡坦海峽,成為墨西哥灣連接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水道,在航運貿易、戰略上具有重要意義。海灣大陸架較寬,除西側較窄外,一般都在200~280千米。北部和西北部大陸架上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業已開采。海灣表層水溫較高,比同緯度大西洋的水溫高2~3℃,海水鹽度為36~36.9。加勒比海暖流穿過尤卡坦海峽流入墨西哥灣中形成順時針洋流,從佛羅里達海峽流出進入大西洋,成為灣流的起始段。墨西哥灣沿岸有休斯敦、新奧爾良、坦帕、坦皮科、哈瓦那等重要港口。 編輯本段地質墨西哥灣由幾個生態與地質區組成,其中主要為海岸地帶、大陸棚、大陸坡和深海平原。海岸地帶有潮沼、沙灘、紅樹 墨西哥灣地形圖林地區,以及許多海灣、三角灣和潟湖。大陸棚在墨西哥灣邊緣的周圍形成一系列幾乎連續不斷的階地;寬度由最寬的320公里(200里)以上到最窄的約40公里(25里)不等。佛羅里達西海岸和猶加敦半島外面的大陸棚為主要由碳酸鹽類物質構成的一個廣闊區域。大陸棚的其餘部分則為砂礫、泥沙和黏土的沈積物。在大陸棚和向下延伸直到深海平原的大陸坡上,在不同的深度埋藏著許多鹽丘;而在經濟上十分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氣蘊藏與這些鹽丘有關。構成海灣底部的深海平原的中部為一大三角形地區,其面對佛羅里達和猶加敦半島的邊緣是陡峭的斷層,而北部和西部則是較為平緩的斜坡。該海盆異常平坦,其傾斜度每2,440公尺(8,000尺)只有約0.3公尺(1尺)。墨西哥灣最深處位於墨西哥海盆(錫格斯比海溝〔Sigsbee Deep〕),在海平面以下5,203公尺(17,070遲)。從海盆的底部升起許多錫格斯比海丘,其中有些高達400公尺(1,300尺),這些海丘是埋藏著鹽丘的地表顯示方式。 編輯本段水文墨西哥灣的東南部有像河一樣的海流流過,是北大西洋灣流的主要來源;也是使海洋的水流經海灣的主要洋流。加勒比海的水經由猶加敦海峽流入墨西哥灣,海峽的海底形成一個在水面下1.6公里(1哩)的海底山脊(兩個海盆之間的水下脊),這股水流然後沿順時針方向經由佛羅里達海峽流出。被稱作環流(loop kulrents)的曲流水體從主流中脫離出來,也按順時針方向流動,流至灣的東北部。這些環流有著季節性變化和年度變化。墨西哥灣西部的海流模式則輪廓不太分明。那裡的海流都相對較弱,其強度隨季節和地點之不同而變化。灣內大陸棚上和沿海的海水在流向和速度上有著極端的變化,此處海流的季節性變化和年度變化不但受制於主要的環流模式,而且受盛行風向變化的影響。 墨西哥灣精準衛星地圖流入墨西哥灣各河流的陸地流域總面積約為海灣面積的兩倍。灣內各處海水的鹽度差別很大。灣內廣闊水域的鹽度與北大西洋類似,約為36。不過,沿岸海水的鹽度比率,在一年內各個時期變化極大,尤其是在密西西比河口廣大的三角洲附近。每當密西西比河的流量最大之時,遠至離岸30~50公里(20~30哩)的范圍內,其鹽度低達14~20。 海灣表層水溫較高,夏季最熱月為29℃,冬季最冷月為20~24℃,比同緯度大西洋的水溫高2~3℃,這是海灣地處熱帶和副熱帶、深居內陸以及赤道暖流流入的結果。2月海面溫度由北部的18℃(64℉)到猶加敦岸外的24℃(76℉)不等。在夏季,海面溫度曾被測到32℃(90℉)左右,但通常有著和2月幾乎一樣的差異。猶加敦海峽北部附近的水底溫度約為6℃(43℉)。等溫層(恆溫的海水表層)的厚度,隨季節和當地環境以及地點之不同,由1~150公尺(3~500呎)不等。潮差很小,在大多數地方小於2呎;一般說來,只產生全日潮──即每個潮汐日(24小時又50分)為一個高潮期和一個低潮期。

2. 尤卡坦半島在墨西哥的哪裡

墨西哥有兩個大的半島,一個是位於太平洋連著加州的下加州半島,另一個就是伸入墨西哥灣的尤卡坦半島。
尤卡坦半島處於墨西哥東南部,位於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之間,將加勒比海從墨西哥灣中分離出。東靠加勒比海,西臨墨西哥灣、坎佩切灣,東北隔尤卡坦海峽與古巴相望。面積19.76萬平方公里。為中美洲向東北方突出部分。尤卡坦半島有著眾多瑪雅文化的遺跡。

3. 墨西哥灣用法語怎麼說

le Golfe Mexique

墨西哥灣

le:陽性單數定冠詞
Golfe:陽性單數名詞,海灣
:介詞de與陽性單數定冠詞le的縮合形式
Mexique:陽性單數地點名詞,墨西哥

4. 尤卡坦半島處於哪個時區

尤卡坦半島為中美洲向東北方突出部分,位於中美洲北部、墨西哥東南部的半島,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之間,將加勒比海從墨西哥灣中分離出。東靠加勒比海,西臨墨西哥灣、坎佩切灣,東北隔尤卡坦海峽與古巴相望。面積19.76萬平方公里。

半島大部分屬於墨西哥的坎佩切州、金塔納羅奧州和尤卡坦州,中南部和東南部分屬瓜地馬拉佩滕省和貝里斯。在南部還有貝里斯(Belize)和瓜地馬拉的大部分地區。

從時區上說,尤卡坦半島在西六區,與北京時間(東八區標准時)相差10小時。比如現在,是北京時間2月14日上午9點30分,是尤卡坦半島時間的2月13日傍晚19點30分。

尤卡坦半島

5. 請問加勒比海的地理位置在哪裡的

中、南美洲的鋸齒形彎曲岸線,把本海區分成幾個主要水域:瓜地馬拉和宏都拉斯沿岸外方的宏都拉斯灣;巴拿馬近岸的莫斯基托灣;巴拿馬科隆附近的巴拿馬運河;巴拿馬和哥倫比亞邊境的達連灣;委內瑞拉北部馬拉開波湖口外的委內瑞拉灣;以及委內瑞拉和特立尼達島之間的帕里亞灣。中美的多數河流都流入加勒比海,但南美的大部分河流都匯合於奧里諾科河,並於西班牙港的正南流入大西洋。加勒比海的主要進出口是尤卡坦與古巴之間的尤卡坦海峽、古巴與伊斯帕尼奧拉之間的向風海峽、伊斯帕尼奧拉與波多黎之間的莫納海峽、維爾京群島與馬丁海峽之間的阿內加達海峽、以及多米尼加島以北的多米尼加海峽。各個海峽的水深都在1000米以深。加勒比海盆被若干海脊分隔,使之海盆與海溝成交錯分布。最北的尤卡坦海盆,水深約為5000米,北以220千米寬的尤卡坦海峽為界,南有開曼海脊與開曼海溝分隔開。該海脊從古巴直達中美近岸,其東部露出海面的就是開曼群島。開曼海溝相當狹窄,加勒比海的最大水深(7100米)就在這里。再往南,有較寬的楔形尼加拉瓜海隆,把海溝與哥倫比亞海盆分開,牙買加島就在此海隆之上。哥倫比亞海盆深達3666米,與委內瑞拉海盆相連接,再往東就是北委內瑞拉海溝。但從伊斯帕尼奧拉往西,有貝阿塔海脊把哥倫比亞海盆與委內瑞拉海盆分開。委內瑞拉海盆水深為5058米,與狹窄而又彎曲的阿韋斯海隆相鄰接."

6. 尤卡坦半島的介紹

墨西哥有兩個大的半島,一個是位於太平洋連著加州的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另一個就是伸入墨西哥灣的尤卡坦半島。尤卡坦半島在地理上自成單元,歷史上也和墨西哥的核心部分區分。這一地帶有著眾多瑪雅文化的遺跡,瑪雅文化是考古學的概念,遺址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墨西哥和瓜地馬拉。海岸線長約1100千米,東岸陡峭,多海灣、島嶼;西岸低窪,多荒涼沙灘。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20~29℃,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自南向西北減少。植被以熱帶草原為主,北部為世界劍麻主要產區;東南部年降水量達2000毫米,出現熱帶森林,產硬木、糖膠樹。

7. 北美洲的半島有哪些面積最大和最小的半島各叫什麼名字

大的有加利福利亞半島,
拉布拉多半島
,尤卡旦半島,
阿拉斯加半島
,
佛羅里達半島
。最大的是拉布拉多半島,但最小的就不好說,那麼小的半島是沒法來統計的

8. 什麼是馬雅主義

馬雅文化
馬雅族(Maya)誕生放公元前3113年,是居住在中美洲的古印地安人,在公元後約750年神秘地消失了。
馬雅人居住的領域包括中美洲的心臟地帶,橫跨瓜地馬拉(Guatemala)、貝利斯、墨西 哥(Mexico)、宏都拉斯(Honras)和薩爾瓦多(El Salvador)部份地區,分別以三個互相隔 離的區域為中心——齊阿巴斯和瓜地馬拉高原的南部高地、太平洋潮濕的沿海平原與薩爾瓦多西部、墨西哥灣伸展到貝利斯一帶及宏都拉斯的熱帶森林區。主要人口則集中在今天瓜地馬拉的佩登省(Peten)和北猶加敦(Yucat'an)矮叢密布的低窪地區。
十六世紀,當西班牙人入侵中南美時,把馬雅文明後繼者阿茲特克人所保存的古馬雅文物和神聖書本都全數燒毀。還帶給馬雅人天花、結核等疾病,兩位天主教神父們也徹底破壞了馬雅文明。當時的西班牙主教無法容許馬雅人不信奉基督教的事實。所以收集所有神官手頭上所有神聖文書,用火全部燒毀。使很多記錄馬雅文明的珍貴書籍從此消失。幸好還有些未被燒毀或用代代相傳而記錄下來的傳極少的典籍。
馬雅族聖經《Popol vuh》不僅是談占卜之書,他提到先知預言的,諸天之神有無上智慧,有洞悉世上每件事的法力,他們知道何時有兵災、死亡以及飢荒,同時對於現今時勢、人類前途都有論述;將古文明用他們的符號,記載在神明身上,讓後人經由神學的解讀過程來探索千萬年前所發生的重大事故。
這些天機用密碼暗藏在建築物、雕刻、繪晝、珠寶及他們發明的數學系統等多種管道,保存並傳到後人手中。

馬雅文明之領域
馬雅文明不能代表所有印第安人之文明,如果將散布美洲使用二百五十多種方言 之印第安人所形成之文明比作一棵樹,則馬雅文明猶如一棵樹之樹枝,只不過它長得比較茂密繁盛。其孕育地是以瓜地馬拉北部高原具登(Peten)地區為中心,范圍包括墨西哥的東南部和南部、貝里斯、宏都拉斯及薩爾瓦多一帶。歷史學家湯普遜(Eric Thompson)以地理上之分布情形,將馬雅文化區分成北、中、南三區。中區包括瓜地馬拉北部潮濕熱帶雨林區、貝里斯及宏都拉斯西北部,為馬雅文明古典期之中心。北區包括北緯十八度半以北,墨西哥的尤卡旦半島一帶,為雨水較少又灌木叢生地區; 南區則包括瓜地馬拉中南部至太平洋濱,薩爾瓦多等地,為山巒伏,文明發展程度較落後區。

資料來源:
http://home.pchome.com.tw/young
/anjill/mayaframeset.htm

馬雅人之由來
「馬雅文明展」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大力籌劃下,即將於五月正式展。從展出之文物中,將帶國人領略馬雅人在美洲所創造之璀璨世界。
晚近,馬雅文明列為世界五大古文明之議,常被考古學者、人類學家及歷史學家提及,但馬雅文明長期以來未受到重視,乃由於遭受無情之扭曲與蹂躪,美洲之印第安人移自亞洲,盤據南北美洲已歷二、三萬年甚至更久。哥倫布於一四九二年十月十二日航抵現在巴哈馬群島之瓦特林島(Watlings Island).於主灘上岸時,沙灘上早聚集許多年輕、健壯又英俊,有寬闊額頭,直垂黑發,赤裸著身體,但綴著鮮麗顏色裝飾之土人。彼以為已航抵印,把土人當作印度人,所以稱他們為印度人(Indian)即「印第安」人,支持哥倫布航行之西班牙,卻咬定發現了新大陸,事實上哥倫布四次航行,只在加勒比海打轉,並並未涉足美洲大陸。新大陸早有居民存在,何發現之有?尤其不幸者,西班牙人征服美洲,搜括金銀財寶,劫掠殺戮,甚至強搜馬雅人之書冊,一舉焚毀,使馬雅文明頓然遭受挫退,乃美洲古文明最大損失。

馬雅文明之前古典期-歐梅加文明
由於缺乏文字記載,馬雅人於何時移入中美洲?許多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都不敢作定論。據考據,大約在一萬年前左右,墨西哥高原一帶即有印第安人之足跡。考古學家在墨西哥市附近Tepexpan 發現之Tepaxpan人,經考據,於紀元前一萬一千年,即已生存在該地,其體型與現今巴西亞馬遜河流域,未經混血之印第安人相似,即與典型之蒙古種人相若。該等先民,於紀元前六千七百年左右由狩獵而懂得採食農產品,從發現之石斧、石磨、石臼、石杵等石器,可推斷其生活上之改變。至紀元前五千年左右,開始定居農耕,種植玉、南瓜、豆、辣椒、棉花等作物。紀元前三千年左右,在德華甘(Tehuacan)狹谷一帶形成部落,定居下來。紀元前二千五百年左右有了陶器,於紀元前一千五百年左右,有了較為復雜的生活,宗教儀式已形成,神偶神像出現,到了紀元前八五O年,有了雜交玉米,懂得灌溉,開始建神殿,其文明發展,向周圍地區擴展。依據馬雅人之傳說馬雅人之先民,系自海上漂流到墨西哥灣西南部,該等先民在墨西哥灣的維拉庫魯茲(Veracruz)南部和甘貝切(Campeche)一帶,在西元前四百年左右,因受到德華甘狹谷所孕育文明之影響,而形成歐曼國(Olman)—即橡膠之國(因該區產橡膠樹)。據傳說,歐曼國乃日出之地方,為花卉之國,充滿財富,有豐富之綠寶石,古代馬雅人之傳述,又稱該地為雨神之故鄉(Tlalocan),多雨潮濕,有利農作,其所形成之文化,稱為歐梅加文明。歐曼國在拉本達(La venta)建有六座巨大神殿,有五個石碑,有一個大殯儀館,還有石棺等,似乎宗教儀式氣氛濃厚。許多研究美洲印第安文化之專家學者多認定歐梅加文明乃中美洲各種文明之母,其成長和發展,影響馬雅文明之形成。在瓜地馬拉瓦沙屯(Uaxactun)之神殿廢墟,有巨大人頭雕像,此人頭雕像與拉本達之人頭雕像相似,馬雅歷法和數字原型,歐梅加文明中亦可發現,屬於歐梅加文明之玉和寶石飾品,亦流行於馬雅人中,馬雅文明孕育自梅加文明,已為一般史學家肯定。
屬於馬雅文明領域之馬雅人。其主要方言 有六種,即華斯特卡語(Huaxtecas)、馬雅語(Maya)、吉切語(Quiche)、加齊給語(Cachiquel)、馬梅語(Mame)、曾達爾語(Tzendal)等,其中操華斯特卡語的疏離較遠,散布在墨西哥維拉庫魯茲及聖路易波多西兩州 一帶,文化較為落後。據考據,在遠古時代,馬雅人的祖先自北方南移至墨西哥灣一帶,曾在墨西哥灣落腳一段頗長時期,後來文明程度提高後,漸移入尤卡旦半島、瓜地馬拉北部高原區及中南部。瓜地馬拉史學家之考據,吉切語系之馬雅人,約於紀元前一千五百年至紀元一百五十年間,在瓜地馬拉境內發展農耕,逐漸形成村落,等到宗教與起,更形成大社區,成為文化中心,釔時期即為馬雅文明的形成期。

馬雅文明之古典期
湯普遜在其所著「馬雅文明的興起和沒落」一書中,為公元三二五年至九二五年為馬雅文明之古典期。此六百年間為馬雅文明、黃金時代,美州之古文明創造最多彩多姿、啤睨美州其他地區之文明。瓜地馬拉北部高原貝登地區為古典期之發源地。貝登湖泊周圍,形成適於農耕之盆地,馬雅在貝登和附近提卡爾(Tikal)及瓦地屯(Uaxactun)建力城鎮,並向邊緣地區發展,擴展到尤加旦半島、貝里斯和宏都拉斯西部一帶。每個城鎮由貴族和祭司統治,個有自己之法律,互相進行布匹、陶器、雕刻等產品之貿易,似乎互相傾軋戰爭之痕跡。在市鎮上,馬雅人建立神殿、立石碑、建球場、街道等,現在已被人發現者無不令人嘆為觀止,還有許多隱藏在熱帶雨林中,由於林木參天,茂密難行,尚未被人發現。
已出土並經考據的馬雅文物中,年代最古老的是在瓜地馬拉巴里奧(Barrios)發現的玉片雕刻,馬雅文物記載之年代等於西元三二○年。馬雅人對於記事常立碑為志,在石碑上刻上年代,瓦沙屯廢墟之石碑立於西元三二八年,紅都拉斯境內哥班(Copan)廢墟所記載者,等於西元四六五年;第卡爾北方之卡拉客母(Calakmul)石碑所記載的為西元五一四年,拿阿屯(Naachtun)遺跡為西元五二四年,尤卡旦半島之歐新托(Oxhintok)石碑為西元四七五年,尤卡旦半島上有十九處之石碑立於西元七九○年,立於西元八八九年者有三處,西元九○○年後記事石碑,則尚未發現。
馬雅人之社會是以市鎮為中心,在黃金時期,馬雅人建立最大之第卡爾城,目前經發現整理之遺址佔地二十平方公里,每個社區建有六個神殿,共有五個社區以石砌大道相連,如將周圍未整理之范圍包括在內,美個城市面積有六十多平方公里,建築物有三千個以上,為當時貿易、文化及宗教之中心,最高之神殿高七十五公尺,至為雄偉壯觀,經工程師之研究,以當時尚無進步之工具,而能用大石塊推砌這般龐大之建築,要比現代所健造之紐約帝國大廈還偉大。當時全市區民,大約有十萬人左右。宏都拉斯境內之科班也是大城,是當時天文學中心,其建築和提卡爾城相似,也是圍繞著廣場建有神殿,廣場中豎立有石碑和石雕。科班之祭司,精通星象,最美之一座神廟以「金星」為名,能精確推算出日蝕和月蝕之日期。馬雅人之宗教歷是由科班發展出來。瓦拉屯為早期之宗教中心,廣場寬敞,而帕連克(Palenque)亦為重要城市,以神殿、石碑及浮雕較為出色,其它環繞貝登地區外圍建立之較小城鎮甚多,在尤卡旦半島也建立了溪泉夷隆(Chichen Itza)及烏敘馬(Uxmal)社、杜倫(Tulum)、依薩瑪(Izamal)等十個較具規模之城市。

馬雅文明之精華
美洲之印第安人,在文明進化過程中,進展遲緩,直至馬雅文明古點末期,仍未發現鐵,不懂得使用輪子,所以未有車,除阿根廷北部及秘魯境內之印加人外,不懂得用馱獸代步,不懂得用犁,除馬雅人發明象形文字外,其他印第安人尚無文字記載。雖已發現銅,但銅只用來作裝飾,並未用作銅器,彼等仍停留在石器時代,使用石器,獸骨和木鋤。即使條件如此落後,但馬雅人還是創造了光彩奪目之文明。
馬雅文明最令人贊嘆者,是發明精確之歷法,宗教歷稱為「左經」(Tzolkin),一年分十三個月,每月為二十日,一年共二六日,其記載方法,「日」用二十個不同之形象,每一個代表一個神,數目字在前,日在後。太陽歷稱為「阿阿不」,(Haabes)一年分十八個月零五天,每個月共二十日,一年共三百六十五日。日稱為「金」,月稱為「烏衣那」,(Uina)年稱為「敦」(Tun)二十年稱為「卡敦」,(Katun)二十個「卡敦」稱為「巴敦」(Batun),二十個「巴敦」稱為「匹敦」(Pitun)。太陽歷過完十八個月剩下之五天,馬雅人認為是倒霉之日,為避霉運而停止一切活動。太陽歷每五十二年為一輪回,馬雅人認為是大事,每一輪回終止,次一太陽歷要加十三天,這等於一年均三百六十五天又四分之一天故馬雅人之太陽歷精確度遠甚於我國之商歷和西洋之羅馬歷,其誤差每三七四四○年之總累積,始有一天之差誤。馬雅人精於星象,令人嘆服。此外,馬雅人有金星(Venus)之運轉歷,金星共五八四日,實際誤差僅(○、○○○三九四),日蝕和月蝕也能精確算出。
為了計算,馬雅人以十個手指和十個腳趾,發明二十進位算學,並有「零」之觀念。數目字以象形文字表示,「○」以貝?形狀為代表,一點代表「一」,三點代表「三」,一橫線代表「五」,二橫線代表「十」,三橫線上面加三個點是「十八」。馬雅人用二十進位法,在廢墟石碑上記載,每二十年立一個石碑紀念。
馬雅人為美洲之印第安人中,唯一發明象形文字者,以自然界造形,加上會意(馬雅語為Sib)及形聲(馬雅語為Nooh),創造像中文一樣,以單音發音之象形文字。並以無花果樹皮製成紙,以長幅紙張記事,並以中國人之摺紙扇方式摺疊,外加精製封面。馬雅人將西人事跡,以千年為單位記錄下來。只可惜哥倫步發現新大陸後,在十六世紀初西班牙探險者接踵而至,燒殺擄掠,大肆焚毀馬雅人之記事冊,林頓(Ralph Linton)在其所著文化史」The Tree of Culture」一書中,即詳述一五六二年時,犬加旦半島Merida之主教Diego de Landa,搜集數百本馬雅人天文、歷史及術學之書籍,在Merida廣場放火焚燒,倖存之三本手本中,Codex Dresdensis 為記載天文歷之書冊,被送回歐洲當古董,另一冊Codex Tro-Tro-Cortesianess為記載神職人員占星術用之手冊,現存於馬德里考古暨歷史博物館,另外一冊Codex Peresiances並不完整,現存放於巴黎國家圖書館。西班牙征服者之愚蠢與暴行,尤其神職人員之囿於教義,不能並容於教徒之信仰與習俗,一舉焚毀馬雅人千萬年進步記載之成果,使馬雅文明幾徹底挫退,為禍人類莫以此為甚。雖則十六世紀時,接受西班牙神職人員教育之馬雅人,用拉丁文字母,以馬雅音寫下彼等之神話與傳說,部份含有酋長貴族事跡之真史,以Chilam Balam為書名,以所屬地方之不同,共有Mani, Tzimin, Chumayel三冊,另外一冊被認為Quiche聖書之Popol Vuh,多計載馬雅人之神話。由於馬雅人之文字只具雛形,一字多義,象形字未統一,音和義可用不同之方式表達,故迄目前止,只有四分之一文字已被解破可讀,還有四分之三有待世任之研究。
馬雅人之金字塔及神殿,也是奇跡,與埃及金字塔齊美。他們用粗石和泥堆成核心,外面用雕刻之石塊砌成,但因不會用拱形,因此未有圓頂型建築。城市、神殿、石碑及建築,在構圖布局及角度上,均發揮高度技巧。宮殿之正面常有紀念性雕刻或英雄之塑像,其中在Palenque之建築較有原始風貌。在古典末期,尤卡旦之建築趨於堅固,不會不加裝飾,但上層之石塊圖樣有幾何線型、人像、動物及神像等,與北方Toltecs 之文化混合。提卡爾、科班、奇前伊薩等地之廢墟,均展現馬雅人之天才。
馬雅陶器之塗彩和塑造,都能把握造形之美。馬雅人喜歡彩色,即令四個方位,也用彩色代表,東方是紅色,西方是黑色,北方是白色,南方是黃色。陶器之形狀與風格,因時期之不同而有變化,古典期之彩陶多用紅、澄、黃、黑、白、淺黃等顏色。大體上,古典期之彩陶造形較細較美,古典末期則退步,彩色未如前美麗,籌劃草率。在雕刻方面以石彩為主,無論在神殿、宮殿、廣場之石碑或石座、墓地之墓碑,均見有雕刻點綴,線條表現粗,但見柔和。古典末期在尤卡旦區之建築屋檐及牆上,多有裝飾性之雕刻,有人頭、獸類及神像等。

馬雅文明之沒落
自公元九二五年後至西班牙入侵,為馬雅文明之後古典期。湯普遜將它分為自九二五年至九七五年之空白期;一二ΟΟ年至為墨西哥托爾德克文明入侵期;一二ΟΟ年至一五四Ο年馬雅語流行,為馬雅文明沒落之同化期。馬雅文明在公元第七和第八世紀到了巔峰,但自第九世紀後,馬雅文明卻神秘的自中部地區消失。哥班於公元八ΟΟ年即被廢棄,第卡爾於八六九年被遺棄,烏沙屯於八八九年變空城。馬雅人就這樣一個城又一個城放棄,走入深山,移向尤卡旦半島和瓜地馬拉南部。是何原因馬雅人要放棄世世代代經營盤據之城市,而自甘遁入叢林?
有些專家認為第九世紀初當時,瓜地馬拉中部馬雅人聚集之地區,面積四萬五千平方公里,人口三十餘萬人,由於農耕掘地,地表又受雨水沖刷,腐植土流失,使土地變成貧瘠而遷徙他地;又有學者認為除土地受雨水沖刷,坡地腐植土流失外,更由於貝登地區之湖泊,變成沼澤,雜草叢生,瘧疾蚊肆虐而遷離;湯普遜則認為不懂使用輪車及獸獸之馬雅百姓,因祭司強迫他們蓋新神殿,改田園荒蕪,彼等乃群起反抗而遷離;湯普遜則認為不懂使用輪車及馱獸之馬雅百姓,因祭司強迫他們蓋新神殿,致田園荒蕪,彼等乃群起反抗而遷離;又有學者認為祭司為保持其勢力,率其信徒移居遠方較有發展的地方。 然則地表變成貧瘠之立論,並未盡符合實情,蓋興Peten地區同時棄城之Usumacinta及Montagua兩城,並不缺水,地表之腐植土亦並未流失,如謂可能因雜草叢生而變荒蕪義不可能,土地既仍然肥沃,為何要棄城?著有古馬雅藝術的基德(Kidder)認為地震、傳染病以及氣候的變化都不會是原因,蓋如系地震之毀滅,則整個地區之金字塔、神廟、宮殿等建築,勢將被震倒,但迄今並無此現象;如系疾病或瘟疫,歷史上除入侵之白人帶來傳染病外,中美洲並無本土性之瘟疫,如謂因氣候變化,引起人民遷離,但鑒諸當地優生樹種橡膠樹長期茂盛,應無氣候重大變遷之情形;有部分學者又認為由於外來者入侵,如毗鄰墨西哥之Usumacinta, Piedras Negras及Palengue因動亂而造成;又有學者認為可能是雷擊引起森林大火而棄城,不論專家如何判斷,迄今無人下定論。
馬雅人之遠離家園,在第五世紀至第七世紀間,即有許多馬雅人移居尤卡旦半島,先後建立杜倫、伊薩馬、馬雅邦、烏馬及溪泉伊薩等城市。涵義為「伊薩的井泉」之溪泉伊薩馬變成大城,為政治、文化、經濟和宗教中心,馬雅邦及伊薩馬兩城結成邦聯,鼎足而立,促成馬雅文明之復興。但自公元第十世紀起,來自北方之伊薩 (Itza)—即扥爾德克人,逐漸入侵,流傳於馬雅人之傳說,指他們系來自飛蛇之鄉,其首領留有大鬍子,為神之化身,是祭司也是英雄,名叫庫谷汗(Kukulcan),扥爾德克人則稱為蓋沙克阿特(Quetzacoatl),於公元九八七年占據溪泉伊薩城及馬雅人聚集之北部若干城市,其中溪泉伊薩、馬雅邦及伊薩馬三城結盟,以溪泉伊薩為中心,為時約二百年。伊薩人帶來扥爾德克之宗教、習俗與文化。馬雅人就像古代希臘人一樣,擁有高度文明,但還是限於文明程度較差,惟擁有軍事長才和組織之羅馬帝國相同之命運。因此馬雅人社會、宗教與文化,遂有變化,崇尚人道之宗教,被迫開始用人作犧牲祭神,一向鮮少干戈相向之馬雅人,邦與邦之間也開始傾軋。庫谷汗駐扎之溪泉伊薩城,變成權力中心。馬雅人就像中國五胡亂華時一樣,一方面受到外來文化之影響,但一方面且同化胡人,形成包容之文明,馬雅之語言、宗教文化,同化了伊薩,但文明程度卻告衰退。在雕刻、陶器、象形文字、記述方面,比古典期遜色不少,只有建築方面,包括金字塔之外形、裝飾構圖和堅固,稍有進步。馬雅人就像希臘人將其優越文明傳給羅馬人一樣,也將文明傳給扥爾德克人,促成扥爾德克文明之升華。至公元1200年,溪泉伊薩之影響力沒落,邦聯解體,馬雅邦之領袖胡納賽爾(Hunac Ceal),獲得扥爾德克人之支援,奪得領導權,馬雅邦遂統治馬雅人歷二百年之久。至1441年,名為阿淑潘(Ah Xupan)之解放者,聯合馬雅邦轄下各市鎮,推翻馬雅邦之統治,將各市鎮統治權還給各地酋長。馬雅人遂備解放,自由城市又再興起,但後古典期之文明也告結束,因為此後馬雅人並未興建大型神殿與金字塔,也未再築道路,原有之道路逐漸淪於破敗,雕刻退步,只有襲自扥爾德克人之軍事意識高漲。1519年西班牙哥德斯(Hernan Cortes)航抵尤卡旦之甘貝切(Campeche)灣,長驅北上征服墨西哥,尤卡旦半島之馬雅人,也於1546年被西班牙人征服。從此馬雅人又淪為歐洲文明之犧牲者,文明世界帶來之疾病天花,橫掃尤卡旦半島,毫無抵抗力之馬雅人哀鴻遍野,遭受空前之浩劫。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626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00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730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551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663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30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268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61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28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