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熊貓長什麼樣
① 熊貓的資料
大熊貓一般稱作「熊貓」,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動物之一,數量十分稀少,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體色為黑白相間,被譽為「中國國寶」。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物種,屬熊科,現存的主要棲息地在中國四川、陝西等周邊山區。2004年全世界野生大熊貓數量約為1590隻。成年熊貓長約120~190厘米,體重85到125公斤,適應以竹子為食的生活。大熊貓憨態可掬的可愛模樣深受全球大眾的喜愛,在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會成立時就以大熊貓為其標志。2012年11月,最古老的大熊貓化石在西班牙出土,表明大熊貓的祖先或源自歐洲。 查看精彩圖冊
中文學名:大熊貓拉丁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別稱:貓熊、竹熊,銀狗,洞尕,執夷,貊,猛豹,食鐵獸二名法:Ailuiopodidae melanoleuca界:動物界門:脊索動物門)亞門: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綱:哺乳綱(Mammals)目:食肉目(Carnivora)亞目:犬型亞目(Caniformia)科:熊科(Ursidae)亞科:大熊貓亞科(Ailuropodinae)屬:大熊貓屬種:大熊貓分布區域:中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等地。性情:溫順體征:肥碩似熊,頭圓尾短,黑白相間保護級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英文名:Giant Panda
② 西班牙大熊貓命名竹莉娜,你知道怎麼讀有啥寓意
西班牙馬德里動物園12日為剛出生的大熊貓起名為「竹莉娜」(Chulina),意思是可愛的女孩,也指竹子。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34年前出生在該動物園的第一隻熊貓「竹琳」(Chulin)。希望可以幫到你 滿意請採納
③ 被譽為動物活化石是哪種動物
中華鱘生命周期較長,最長壽命可達40齡。是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貓」之稱。具有很高的科研、葯用和觀賞價值。
④ 小熊貓的資料
體形肥胖體長40~60厘米,比貓大些,但比狗稍小。體重約6千克。全身呈紅褐色,四肢呈棕黑色,體毛長而蓬鬆,臉圓,具白色斑紋,唇、耳緣和頰白色,臉上有白斑,眼鮮艷;尾粗,長超過體長之半,具9個棕黑與棕黃色相間的環紋,頗顯著,因此,中國四川省稱為九節狼。小熊貓四肢粗短,背部毛色為紅棕色,其眼眶和兩頰甚至連嘴周圍及胡須都是白色。最好看的是一條蓬鬆的長尾巴,其棕色與白色相間的九節環紋,非常惹人喜愛,「九節狼」的別名因此而得[2]。小熊貓的爪骨有一部分凸起成趾狀,可作為第六個腳趾輔助抓握東西,法國和西班牙科學家最近的研究發現,這個第六趾在進化史上曾幫助小熊貓的祖先「安身立命」。小熊貓這一物種已生存了900多萬年,它的祖先被稱為古小熊貓。對於小熊貓的小熊貓
第六趾,曾有人認為用處相對不大。法國國家科研中心11日發布公報說,該研究中心的人類考古及地理生物學實驗室專家與西班牙同行合作研究後認為,通過研究古小熊貓的化石,科學家發現它們是食肉動物,這與現在小熊貓主要吃植物的食性不同,因此古小熊貓第六趾的功能,不會像現在一樣僅用來輔助腳爪抓住竹子等食物。科學家認為,古小熊貓的第六趾是用來攀爬樹木的有效工具。他們分析說,首先化石表明古小熊貓的身體結構特別適合爬樹;其次古小熊貓生存在眾多猛獸出沒的年代,因此那個幫助爬樹的第六趾對於古小熊貓來說就顯得非常重要。不久前在西班牙新出土的許多古小熊貓化石,支持了法國和西班牙科學家這種假設。幾百萬年後,自然環境和小熊貓的生活方式都發生了改變,第六趾的功能已不再重要,它目前的用途只是幫助腳爪抓握食物。⑤ 大熊貓的知識
你好朋友,物以稀為貴。其實在自然界的優勝劣汰的法則里,大熊貓就是一個廢柴。一個應該被淘汰的物種。
⑥ 大熊貓資料,急,答的速度
大熊貓
別 名 大貓熊、竹熊、花熊
學 名 Ailuropoda melanoleuca
英文名 giant panda
大熊貓科 Ailuropodidae
分 布 四川、陝西、甘肅局部地區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性情溫順、姿容可掬、行動逗人喜愛的大熊貓是人們最喜愛的野生動物園之一,現已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選用作會徽。其體長120~180厘米,尾長10~20厘米,尾長10~20厘米,體重60~110千克。頭圓而大,前掌除了5個帶爪的趾外,還有一個第六圓而大,前掌除了5個帶爪的量趾外,還有一個第六趾。軀乾和尾白色,兩耳、眼周、四肢和肩胛部全是黑色,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
棲息於海拔2000~3000米的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和亞高山針葉林帶的山地竹林內。無固定巢穴,邊走邊吃,喜單獨活動,四處悠盪。常在大樹下或竹林內卧睡。視覺較差,行動鍰慢,但能快速而靈活地爬上高大的樹木,並能泅渡湍流的河溪。主要以竹類的竹筍、竹葉為食,偶爾也捕食小動物。發情期為每年4~5月份,也有秋季交配的,每胎1仔,偶見2仔。
距今幾十萬年前是大熊貓的極盛時期,曾廣泛分布於中國東部,後來同期的動物相繼滅絕,大熊貓卻孑遺至今,並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徵,因而被譽為"活化石。"如今大熊貓分布范圍已十分狹窄,僅限於中國的秦嶺南坡、岷山、邛崍山、大小相嶺和涼山局部地區。目前,我國政府已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便更好地保護這一瀕臨滅絕的活化石。大熊貓的存亡,早已為世人所關注。今後為保護和繁殖大熊貓,還需要繼續做大量巨的工作。
1)竹林隱士
大熊貓生性孤僻,常分散獨棲於茂密的竹叢中,故得雅號「竹林隱士」。僅在春暖花開時節,為了愛,它們才各自打破鴻溝,相互追逐,熱戀成婚。
(2)善於爬樹
熊貓善於爬樹,以便逃避敵害、沐浴陽光、嬉戲玩耍、求偶婚配。別看大熊貓個體肥胖,爬樹卻是能手,這是他們食肉祖先的本能,有利捕食,也能躲避敵害。幼年大熊貓爬樹多為玩耍。
(3)嗜好飲水
熊貓常生活在清泉流水附近,有嗜飲的食性。有時,也不惜長途跋涉到很遠的山谷中去飲水。一旦找到水源,好似一個酗酒的醉漢躺卧溪邊,沒命的暢飲,以至「醉」倒不能走動。因此有「熊貓醉水」之說。
生活習性】
除發情期外,常過著獨棲生活,晝夜兼行。巢域面積為3.9~6.4km2不定,個體之間巢域有重疊現象,雄體的巢域略大於雌體。雌體大多數時間僅活動於30~40公頃的核域內,雌體間的核域不重疊。食物主要是高山、亞高山約50種竹類,偶食其它植物,甚至動物屍體。日食量很大,每天還到泉水或溪流飲水。
野外生活的大熊貓,平均壽命約為15歲,性成熟期是6.5~7.5歲,多在4月發情。一般於當年9月初在古樹洞巢內產仔,每胎多產1仔,偶爾也產2仔。剛出生的大熊貓幼崽只有25克,一個月左右的熊貓幼仔長出黑白相間的毛,體重約有1公斤,但仍不能行走,眼不能感光。三個月的幼仔開始學走步,視力達到正常。半歲後的幼仔體重已達13公斤左右,它可以跟著母親,學吃竹子,還要吃些奶補充營養,同時開始學習野外生存的本領。滿一歲時幼仔已長到40公斤左右,到一歲半時體重可達50公斤以上,這時熊貓幼仔才開始獨自生活。
在野外,大熊貓的雄獸和雌獸平常都是過著獨居的生活,每個個體的活動范圍大約為4-7平方公里左右,所以它的種群通常也是由零散的個體所組成的,每個個體均棲息於相同的環境條件下,分享著同一地區的食物來源,彼此之間互相依賴和制約,自然地組合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⑦ 有關大熊貓的知識
大熊貓(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英文名稱:Giant panda),屬於食肉目、大熊貓科的一種哺乳動物,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志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隻,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截止2011年10月,全國圈養大熊貓數量為333隻。大熊貓最初是吃肉的,經過進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齒和消化道還保持原樣,仍然劃分為食肉目。野外大熊貓的壽命為18~20歲,圈養狀態下可以超過30歲。是中國特有種,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山區。
⑧ 熊貓長什麼樣
①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志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
②其體長120至180厘米,尾長10至20厘米,身體大部分是白色;肩高一般為65至70厘米;體重60至125千克。
③前掌除了5個帶爪的趾外,還有一個第六趾。背部毛粗而緻密,腹部毛細而長。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
化石顯示,大熊貓祖先出現在2~3百萬年前的洪積紀早期。距今幾十萬年前是大熊貓的極盛時期,它屬於劍齒象古生物群,大熊貓的棲息地曾覆蓋了中國東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區,北達北京,南至緬甸南部和越南北部。
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溫帶或亞熱帶森林發現。後來同期的動物相繼滅絕,大熊貓卻孑遺至今,並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