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高中哲學怎麼學

西班牙高中哲學怎麼學

發布時間: 2022-06-05 16:52:41

Ⅰ 如何學好高中哲學

作為一名過來人,現在想想哲學的學習是有技巧的。
你只要聽我的來做,保證沒問題,前提是要做到。
1、打好基礎,理解記憶,爛熟於心,先死後活。就是說記憶概念、原理時要聯系實際,將其轉化成自己的東西。
2、做題。做要做經典題,不是一看就會的,特別是老師強調的那些。反復看幾遍。量變到一定程度才有質變的。一定要做題,做精,做細。
3、列提綱(這是最重要的)。我就是靠這個打遍哲學無敵手的。
最後我想說的是,一定要把哲學變成自己的東西,才能運用自如。
我說的有點粗,如果還想知道得更細的話直接找我好了。

Ⅱ 在西班牙考大學好考嗎

只要你西班牙語沒問題,大學肯定是沒問題的,那不像中國,還要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在那讀大學都有獎學金的,自己負擔的很少.我認為你還是要學好語言.

Ⅲ 高中哲學怎麼學

剛接觸這樣一個完全盲目的學科,理不清是比較正常的.別急.一步步來.
一.書本是基礎.學好哲學,這當然是必不可少的.建議你最好認真體會高二政治教材里的每一句話(這樣說真的一點不過分)包括前言,都應該仔細閱讀,清晰明了哲學研究什麼,大致了解一下分的幾個派別,我們將學到什麼,以前怎樣切實運用.學習的時候,最好提前預習,簡單看看下一章節內容,分析一下前後聯系,並結合一下參考書.(推薦<教材全析>)其實上課聽都並不是非常重要,但老師講的關鍵部分,一定要認真領悟弄懂.
二.選好參考書.我不知道你們學校是否要統一發給你們帶講解的參考資料.如果沒有發,或者內容過於基礎,建議你選一本帶精析(最好是每一課時單獨講解的,比較細一點)的參考書(我以前高二的時候用<黃岡兵法>,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利用空餘時間認真閱讀並重點勾畫,一定要思考.不可簡單背訴了事.做好上面每一道選擇題,問答題可先自己理一下思路,分哪幾點.再結合答案完善.
三.一定要多練題.哲學總是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現在考試通常引用材料組題考查學生分析能力.多做一些,見得多了,才能讓你的思維更符合"哲學"原理,從而心理上才會"踏實".另外哲學問題通常也引用一些名人的詩詞,切題設問.這方面要提高自己的古詩詞鑒賞能力.並且熟記做過的一些典型題.也許會重復引用,但不可照搬答案.因為設問不同,答案也有可能不同.問答題部分也應適當動筆,多寫寫,考試的時候才不會亂了陣角,不知如何下手.
四.課後看書.還是那句話,教材是基礎.當天的內容當天消化,記憶效果才最好.每一節(通常三課時),每一課(通常分三節)都應在一定時間愉通過看教材加深印象.復習工作是滲透到日常的,不再是臨時磨槍可以解決問題的.
五.構建框架,形成清晰的結構.一般一個哲學原理對應一個方法論.幾個小的哲學原理又由一個大的哲學觀點引申出來.只有在課後,自己親自分析思考,並結合老師的講解,理清思路,才能夠在頭腦中形成完整的框架.比如矛盾的觀點一課.就很典型地需要運用這種方法.
希望我的建議,能為你提供一點幫助~
祝願你早日走上哲學"軌道".有不明白地方,可與我聯系

Ⅳ 如何學好高中政治,特別是哲學部分

政治做題技巧很關鍵,基本上是'原理+材料"課本很無趣的,你最好能把原理一條條摘下來,然後就把課本扔掉!~~做卷子的時候要標號分段,一段一個原理+材料。其實你會發現腦子都不用動,很簡單的。。。尤其是哲學!先要搞清楚哲學原理的分類,幾個概念。例如什麼時候唯物論,辯證法,唯物那辯證法,辯證唯物論,好像還有。。(看看書,我有點忘了。。),很重要的是,一邊記原理一邊要套上方法論,還要在腦子里舉出一個實例!因為萬事萬物都有哲學原理可以應用!還有哲學的答題格式:原理+方法論+材料。如果你練得習慣了,到高考的時候你會發現哲學不用復習,因為已經成為了你思考問題的方式。。。

Ⅳ 西班牙初四和高一的課程是什麼

有, 初四畢業的時候要選文理科, 有三種選擇 文科humanidades
y ciencias sociales, 理科 ciencias naturales 和 理工科 tecnologia , 高一學生必修的科目有 西班牙語, 外語(一般是英語, 也有法語, 義大利語之類的, 看學校了), 數學,體育和哲學, 如果在加泰羅尼亞地區也要學加泰羅尼亞語, 其他地區不太清楚。 高一理科的內容和中國高一差不多,物理, 化學, 生物和土地環境學(翻譯成中文是這樣的, 不過內容很像中國的地理) 文科不太清楚, 好像有西班牙文學, 世界文學, 地理, 經濟, 拉丁之類的課程, 理工科的要學物理,化學,電學, 畫圖(dibujo tecno)之類的。。。 不過課程隨學校的變化可能有點不同。
初四的課程和中國的初中有點像, 西班牙語, 外語, 體育, 數學, 社會, 自然科學,理工, 信息, 還有一些選修課, 主要看學校的安排, 每個學校會不同。。。
文科難不難我是不太清楚啦, 有人說難也有人說不難, 不過中國人在西班牙讀文科的好像很少, 大概是語言問題吧, 理科的好像比中國要簡單點。

不知道以上的回答對你有沒有幫助。。。

ps 對樓下的一些補充
在加泰羅尼亞省(因為西班牙其他地方我不太清楚)大學的取分線不是看文理科的, 是看專業的。 大學的成績是高中成績的百分之六十加高考成績的百分之四十, 前提是高考平均分要4分以上, 總平均分要達到5分(有時候如果名額多的話4點幾也能上)所以文科取分5,6分, 理科7,8分的說法我從來沒聽說過。 而且據我所知, 有很多理科的大學取分都在5分左右, 當然了, 取分高的也有, 比如說, 今年加泰羅尼亞省取分最高的是巴塞羅那大學的醫學院, 8,6分, 還有巴自大的生物科技, 8點5幾。。。 但是文科的Administració i direcció d'empreses 今年取分也要8,02, 所以個人覺得大學取分主要看大學要讀的專業。。。

Ⅵ 請問怎麼才能學好高中哲學

哲學的學習首先在於興趣,所以你就應該在學習了有關的原理和方法論之後,運用這些原理和方法論去分析你周圍的事物和事情,慢慢地你就會發現你可以比別人想得更多更透。成就感會引發你進一步的學習興趣。
其次,理解哲學概念和原理,必須要擴大自己的思維空間,由小及大,由身邊的到宇宙的,因為哲學所說的是一般的原理,很多的事物和事情都可以用哲學原理來進行分析。
第三,高中的哲學常識其目的還適用於選拔,也就是面對高考,高三的哲學常識的學習首先要把原理和方法論給記住(不算很多)並且區分開來。然後把上下冊的內容分為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人生觀價值觀、實踐論來分塊記憶。
第四,練習的反復做是很立竿見影的方法,雖然你手頭可能會有很多種輔導書,但其實里邊的內容沒有很大差別,所以對於題目反復做,一定要做到都沒有錯誤為止。遇到不清楚的地方最好問問老師,因為老師可以解釋得更清楚和全面。

Ⅶ 哲學的學習方法

如何學習哲學

學習哲學,要學習什麼才能真正學到哲學?不同的學習方法,直接同前面所說的「哲學何所是」、「哲學何所用」的不同理解相關。

哲學不是科學,因此哲學也不具有科學的用途。科學是知識,因而具有普遍必然性。牛頓發現的力學定律,你掌握了,你就能用來解決實際問題。而哲學不是知識,因而哲學不能用來解決實際問題。哲學不具有普遍必然性,是非常「個人化」的東西。科學家發明創造的東西我可以拿來就用,但哲學家的思想如果不化為我自己的思想,或者我的思想如果不能達到哲學的水平,哲學對我就毫無意義。也就是說,沒有普遍的哲學,只有個人的個性化哲學,例如,只有黑格爾哲學、馬克思哲學、海德格爾哲學……。因為哲學是「思想」,哲學活動是思想的活動,哲學思維的能力就是思想「能力」,而且是個人的思想。所以,如果我沒有自己的思想和思想的能力,即使我背下了海德格爾的《存在於時間》,也不等於我有了自己的哲學,因為它是屬於海德格爾的哲學,而不是我的哲學。《存在與時間》對於海德格爾來說是一部偉大的哲學著作,其思想是偉大的哲學思想,但它不是我的東西,不是我的哲學,不是我的思想:因為我不能用它解決實際問題(不是知識);又因為我沒有思想和思想能力,所以它對於我只是一些哲學的詞句。所以即使我背下了無數偉大哲學家的原著,我可能還是哲學的門外漢——如果我只是背誦而不會思想,或者沒有我自己的思想的話。只有我自己的思想才是我的哲學。

學習哲學如果只是會收集、解釋、概括、描述別人的觀點,那麼,你學習的東西還有什麼用途?例如,如果有人說:「人最終都得死,誰也不例外。因此,活著真沒有意思!」會說這句話並不能說明這個人有什麼偉大的思想,因為這是大多數的想法,是得到公認的常識。但是,當有人對你說:「如果你永遠不死,長生不老,那活著會更沒有意思」時,你會感到為之一振。因為這個人說出了一個與別人不同的思想,真正是他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哲學。所以把別人的話背得多熟練,也不等於你有思想。因為你背出的是別人的思想。正是在這一根本問題上,那些自我感覺良好的人(特別是那些剛剛看了幾本書就以為自己成了哲學家的年輕博士們)都在把別人的哲學思想當作自己的哲學激動地講授著,而不想去創新。正因為如此,在文科,沒有學問的人也可以裝得很有學問:只要他收集到了足夠的資料,並把這些資料講出來,就可以給人以有學問的假象,好像他講的這些別人的東西都是他自己的思想。我們文科不僅學生容易「混」(只要收集了足夠的資料,並把這些資料按照一定順序重新組合排列,就「編出」了學位論文。),而且文科教師也容易混,全國哲學界就有好多這樣的「混子」。

只有真正了解了哲學的本質特徵和哲學的獨特用途,我們才能知道學習哲學的獨特的方法。哲學不是科學,不是知識,因此不能採取學習科學的方法學習哲學。學習知識,我們是把知識本身作為天然正確的東西加以接受。而學習哲學,在很大程度上是反思。反思是對已經有的思想的再思想。為什麼不是把所讀的書直接當作正確的東西予以接受,而是需要「再思考」?因為你讀的書中的思想,不是天然地就是真理。書中的思想只是作者本人的思想,不是普遍真理。哲學沒有普遍的、在任何時候都正確的一般原理。

一、學習哲學的兩大「功夫」

中國人把中國武林俠客的武藝叫「功夫」。學習哲學也需要這樣的「功夫」。讀書與思考是學習哲學的兩大必備的功夫。

一讀書

1、讀什麼書

A經典哲學原著

讀書主要是指讀哲學經典原著。沒有離開歷史上那些具體的哲學家個人哲學的一般哲學,也沒有離開那些獨具個性的哲學觀念的一般哲學原理(學習科學,我們可以不讀原著,因為科學有一般原理,如經濟學原理、法學原理、社會學原理等,但不存在一般哲學原理)。因此,哲學不應該有教科書。靠讀「教科書」和那些二手材料學習哲學,是學不到真正的哲學的。介紹性的二手材料只能是「說明書」,或者「地圖」,它只能幫助初學者去找原著,而不可能代替你讀原著。從理論上說,要真正學哲學,並要有所成就,你就應該讀哲學史上的那些有價值的「所有哲學原著」。因為哲學是有個性的,是不能替代的。因此,讀後來哲學家的著作代替不了讀先前哲學家的著作;古代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或柏拉圖)的著作同海德格爾的著作具有同樣的學習價值。我們必須在學習哲學的問題上擺脫科學進化論的思維模式,認為既然後來的哲學已經否定了先前哲學,就可以不用讀先前的哲學著作了。哲學不是科學,也不是知識。(如果是知識,那麼,既然是已經被否定的知識,就用不著學習了。)在哲學史上被後來否定的東西,仍然是具有學習價值的。因為哲學不是知識,沒有對錯問題。哲學是觀念、思想。所以學習哲學就是學習哲學史。但不是學習哲學史的教材,而是學習哲學史上的原著(當然,哲學史教材也可以作為說明書和地圖使用)。

當然,我說哲學史上古代原著具有同樣的學習價值,並不意味著我們每一個學習哲學的人讀書都必須從古代最早的著作一本一本地依次讀。但是,具有代表性的各個時代的哲學著作,應該都要看一看。如古代的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近代的康德和黑格爾,現代的胡塞爾和海德格爾,每一個人的著作最少也要讀懂一兩本。

B參考文獻

除了讀原著之外,還需要讀一些輔助文獻,如研究本書的著作、論文等。但這些二手材料只是學習哲學的輔助文獻。它們是為讀經典原著服務的。只靠讀二手材料是學不了哲學、也進不了哲學的大門的。這些二手材料之所以必要,是因為它們有助於初學者對原著的理解。當我們初學者還不具備讀原著所需要的知識、思維方法時,我們可以藉助於先行者的理解幫助我們理解原著。這些輔助文獻是我們讀原著的「索引」、「路燈」、「地圖」、「拐杖」、「說明書」,它們起的是「導讀」的作用。但是,他們只能是讀原著的參考,是為讀原著服務的,它們決不能代替讀原著。

2、鑽進去與跳出來

⑴鑽進去讀

讀書首先是要鑽進去。鑽進去就是鑽到書裡面去。對於初學哲學來說,這是最困難的。在博士研究生中,能夠有1/3的人真正鑽進去就不錯了。有些人到博士畢業,甚至連一本經典原著都沒有讀過。讀不進去,是大多數初學者共同面對的難題。讀不進經典原著,說明還沒有進入哲學的大門。僅僅靠讀一點通俗讀物,或看哲學教科書,頂多知道一些哲學詞句,是不可能真正進入哲學的大門的。檢驗你是否鑽進去了的標准,就是看你是否對書產生了興趣,是否把主要興趣都放到書上了。如果你讀哲學原著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放不下了,你的(男)女朋友找你去外邊玩,你都感到心煩,非得把書讀完不可,這時你就鑽進去了。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反之,翻開書就心煩、頭痛,看的是書,想的是自己的(男)女朋友,總想找一個中斷讀書的借口一走了之,有一點無關痛癢的小事就成為不讀書的借口,那麼你肯定沒有鑽進去。

鑽進去,就是要原原本本地解讀文本的思想內容,盡量做到不曲解文本內容。這當然很難做到。這是因為,對文本做隨意的不負責任的解釋是容易的。在這種解讀中,主觀傾向性起著決定作用。但是排除主觀猜測,使解讀符合文本的原意則需要掌握文本涉及到的所有東西。排除主觀傾向性是原原本本地解讀文本的關鍵。

理解文本,首先必須具備理解這個問題的必要的知識。每一個哲學家說的話,其含義都包含著這位哲學家所具有的全部知識、文化背景,甚至包含著他個人的生活經歷等非常個性化的背景。我們只有清楚地了解了這些東西,我們才能真正理解文本的真正含義。你要真正了解一個哲學家的思想,你就必須具備這個哲學家所具備的全部知識基礎,並且真正了解哲學家的生活體驗,你才會對他有同樣的理解。這是任何人都做不到的。因此任何人都不可能對文本做出原原本本的「完全理解」,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作者的原意。你不具備海德格爾的全部哲學知識基礎,不了解得國的文化、以及當時德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情況,不了解海德格爾本人的生活經歷,不了解德國的語言、思維及其特徵,你就不敢妄言真正理解了海德格爾的著作。對一本書,在字面上知道了是什麼意思,這還只是停留在語言的理解層次上,並不等於你理解了這本書的思想。對於同一本書或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的理解可能完全不同,也存在著理解得深淺的問題。為什麼?這就與讀者的知識背景、思維方式以及價值觀等前提條件有關。我們很難設想,一個完全沒有讀過哲學書籍、沒有哲學思維的人能夠理解哲學家的著作。你用市場上小商販的思維去解讀《存在與時間》,你是沒有辦法理解的。因此經常有這種情況:我們的學生在讀碩士時看一本書,覺得已經懂了,到讀博士時,才發現原來根本沒有讀懂。為什麼?因為他在讀博士時具有了必原來豐富的知識背景,並且哲學思維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因而對原來讀過的書的理解也深入了。只有在這時,你才能發現自己原來對書理解的幼稚與偏頗。相反,如果過了十年,你仍然覺得自己在十年前就已經讀懂了該書,這只能說明你這十年沒有什麼進步。黑格爾說過,一句格言,從一個年輕人嘴裡說出,同從一個飽經風霜的老年人嘴裡說出,具有不同的含義。所以,不要認為會說幾個哲學概念就真正懂得哲學了。八哥也能說哲學概念,如果你教它的話,但八哥不可能理解他所說的意思。

讀書首先是怎麼理解「文本的本來含義」。應該盡量排除自己對原著的曲解,使自己的理解符合原著的本來含義。這是你進一步進行哲學思考的前提。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談不上對文本的反思和批判。哲學不是科學,不是知識,因此不能採取學習科學的方法學習哲學。學習知識,我們是把知識本身作為天然正確的東西加以接受。而學習哲學,在很大程度上是反思。反思是對已經有的思想的再思想。為什麼不是把所讀的書直接當作正確的東西予以接受,而是需要「再思考」?因為你讀的書中的思想,不是天然地就是真理。書中的思想只是文本作者本人的思想,不是普遍真理。哲學沒有普遍的、在任何時候都正確的一般原理。

讀哲學的書,重要的不是知道了他的結論,而是要了解書中得出結論的過程、邏輯和方法。讀書(聽棵)重要的不是要知道他說了什麼,而是通過書中所說的東西,能夠「思」出他沒有說出的東西。這沒有說出的就是他的思考的邏輯、解釋原則、思維方式等。而正是他思考的邏輯、解釋原則和思維方式,才是對我們學習哲學和哲學思維最有用的東西,而書的結論的用途則是微乎其微的。這正是哲學同科學的區別。學習科學主要是掌握其結論,而學習哲學則主要不是其結論,而是它的結論是如何得出來的,是了解作者的解釋原則、思維過程以及作者所使用的方法。這才是我們要得到的東西,因為我們學習哲學就是獲得這些東西,以使自己具有哲學思維的能力。這個能力是不能通過記住結論就能學會的

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第一,a理解文本首先把文本放在它產生的社會歷史時代去考察。因為任何哲學思想都是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產生的,都是在具體的歷史條件下對那個時代的人類生存問題的思考。同是一句話,不同歷史條件下的人說出來可能就具有不同的含義。b同樣,也必須聯系它所在時代的理論背景來理解。c還有,要知道在這種理論形成以前,作為這種思想形成的理論淵源的情況。文本的話總是有其思想來源,並針對當時的某些觀點的,。對這些不了解,你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文本的真正含義。

第二,理解文本還必須注意分析書中的每一個論斷的具體含義。凡論斷都在在某種意義上下是論斷,任何一個論斷都不具有普遍的、在任何意義上都適用的絕對性質。通常我們說真理都是具體的,就是說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條件下才是對的。書中的論斷也都只有在它所具有的特定含義上才是對的。如果我們不去分析論斷的確切含義,把它當成是在任何地方都適用的絕對的東西,就會發生理解上的錯誤。

第三,注意解決哲學知識基礎不足的問題,為讀懂哲學著作創造條件思想條件。

在博士和碩士研究生的學習過程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人們忙忙碌碌地記筆記,搜集資料、買書……,然後儲存起來「以備後用」。就像螞蟻忙碌著收集食物准備越冬一樣。他們不僅不思考,甚至書也不看,以為只要有了這些資料,就算學到了哲學,以為只要有了這些材料,以後寫論文就沒有問題了。

其實,如果你現在不去讀書思考,你收集的這些資料對於你提高哲學素養和思維能力是毫無用途的廢物!因為你的哲學素養沒有得到提高,那麼,你以後如果讀書,就仍然是在原有的知識背景和思維方式下去讀書,你對書的理解就不會有所前進。

因此,我們在學習中必須一步一步地完成每個階段的學習任務,認真理解每堂課教師講的內容,不能把現在的學習任務留待將來去解決。聽完課後,就應該按照學習的要求去讀該課應該讀的那些書,以便充分理解教師講的內容。因為你以後的讀書能力,是通過現在的學習獲得的。現在的讀書成果,對你以後的學習是前提。你現在沒有好好學習,就喪失了以後學習的條件。

讀書首先有在理解上下功夫。但我們的很多學生恰恰是忽視了這個環節。本科生的學習就是把哲學當知識,大多數人根本沒有讀原著。他們只是上課記筆記,到考試前,把筆記分解成若干題目,按照問題做答案,然後背下來等到考試時再搬到試卷上。學生的頭腦只是起到了一個「中轉站」的作用。考試完畢,就什麼都忘掉了。這種學習方法怎麼能夠學到哲學?

⑵站在書上讀

這似乎同上面講的「理解文本的本來含義」是相互沖突的。其實,這兩個方面都是需要的。學習哲學,讀書,最終是要形成我們自己的哲學觀點和哲學思維能力。因此,學習和讀書就必須有反思和批判意識,在對原著觀點的本來意義理解的基礎上,要對原著的觀點進行反思。否則,就不能通過讀書形成我們自己的觀點。如果把原著當作絕對真理去信仰,那是是宗教態度而不是哲學態度。這樣讀書也根本不能形成有別於原著的新的觀點。宗教的教義不用反思,也不能批判;科學知識也不能反思和批判。而哲學的本性就是對原有的思想不斷地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以形成新的思想。

「理解文本的本來含義」是讀書的第一步,它也是對文本思想進行反思和批判的前提。但不能總是停留在第一步。當我們了解了文本的本來含義之後,就應該從書中「跳出來」。

「跳出來」的含義,首先是指:不要陷入文本的細節中不能自拔。如果陷入對細小論斷的解釋中,我們就無法在總體上把握文本的總體思想。這就如「近視眼」,看得清眼前的芝麻,卻看不清遠處的西瓜;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因此,我們在讀文本的每一個細節時,都應該把其中的某一個觀點、一個論斷、一句話放到全書的總體中去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作者在書中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觀點,都是從作者的總體思考中得出的,都離不開和總體的聯系。因此我們在讀書時,也必須在總體中把握文本的局部觀點,才能真正理解文本的本來的思想。這就是說,我們在讀書時,要跳出書的細節,在總體上把握細節。當我們「鑽進去」後,還必須能夠跳出來「站在書上」去讀。

「站在書上」,才能夠使我們對書的總體一覽無余,從總體上把握書的每一個細節。

⑶跳出來批判地讀

這已經是進入了讀書的比較高級的階段。這是進入了反思的階段,也是開始形成自己思想的階段。

但是,要批判地讀書,首先必須對原著的本意有準確的理解。因此,准確讀理解原著的本來含義,是批判的前提。有些人在讀別人的著作時,根本沒有認真地讀懂別人的著作,就對別人的觀點大加批判。而他所批判的東西根本不是被批判者的本來觀點。這就不是做學問的嚴肅態度。在關於某些觀點的商榷文章中,我們經常看到這種現象。特別是我們經常看到那些連馬克思的書都沒有看過,僅僅憑借一點二手材料就人雲亦雲地對馬克思說三道四的現象。

讀書是讀者與書的作者的對話,用你自己的思想同書中的思想之間進行的對話。在對話中,你的精神境界和思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相反,如果只是接收,你接收過來的就是毫無用途的東西。

哲學的本性是批判、創新。哲學是個性化的學問。已經有的思想固然是偉大的。但隨著時代的前進,舊的思想總會過時。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哲學只有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才是有用的。哲學作為「思想」不是知識。思想的意義在於更新。如果你沒有自己的新思想,總是重復別人的思想,那麼,你在哲學研究這個方面就毫無價值。思想領域的工作的意義就在於你有新的不同於他人的思想。因此,如果沒有創新,哲學的研究就毫無意義。

哲學家福科在《性史》一書中曾經這樣說:

「哲學……要不是努力弄清如何以及在何種程度上才能以不同的方式思維,而是去為早已知道的東西尋找理由,那麼,它的意義何在?大多數人在還沒有對這個世界思考之前就已經熟悉和習慣了這個世界。認為世界本來就應當如此。我們失去了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把忙於謀生當成了人生的意義。哲學家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們從不習慣於這個世界,他們要問為什麼,他們一生都像兒童一樣敏感,沒有讓瑣碎的生活磨掉好奇心。有人說,哲學家是把童心保持了一生的人。」「審慎而批判地反思大多數人視為理所當然的東西,這是哲學的主要任務,正是這一任務,使得哲學探索成為一項有價值的活動。」

如何做到批判地讀書,其前提條件是要有自己的新的「哲學立場」。如果說要理解文本的本來含義,就必須超越一切主觀立場的話,那麼,要反思文本就必須要有自己的新的「哲學立場」了。哲學立場,就是哲學解釋原則。哲學的對個別問題的觀點都是從屬於總體的解釋原則的。解釋原則包括思維邏輯、價值觀、新視角等。各個歷史時代的那些代表時代的哲學家都自己獨特的解釋原則,即都有自己的獨特的哲學立場。只有具有自己的獨特的解釋原則,才會有自己的獨特的哲學。過去的哲學著作和哲學家的觀點都是在舊的解釋原則的支配下形成的。如果不超越舊的解釋原則,從根本上說就不會有哲學創新。

新的哲學解釋原則的形成,依靠的是對時代的人類生存問題的感悟。這一點不容易做到,需要一定的哲學的悟性。

如果你把哲學作為知識來講,你就必須盡量消除主觀立場,即不能有什麼解釋原則。只有消除了主觀立場,才能做到對知識的客觀「敘述」。我們的很多博士論文其談夠不上哲學論文,只不過是對已經有的舊哲學觀點的綜合、分類的客觀描述而已。對知識的客觀描述不容許有自己的「解釋原則」,客觀描述是要求無立場的描述。如果有自己的解釋原則,那麼就不可能純粹客觀地進行描述了。但哲學不是知識,哲學研究不要求對舊哲學觀點的客觀描述,而是要求在新解釋原則的統攝下反思舊觀念,創立新的觀念。這是依據哲學與科學的不同得出的結論。

沒有新的解釋原則,就談不上創新。

二思考

1、思出「其所以然」

思考應該是哲學學習的又一必備功夫。哲學不同於科學。科學通過實驗得到驗證的結論就是有用的。而哲學是思想。思想只有通過思考才會獲得。科學知識的結論就是有用的。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知道其中的原理。但哲學就不同了。哲學是個性化的。你在讀書時記住的結論是別人的哲學而不是你的哲學。我們要有自己的哲學,就主要不是記住別人的結論,而是要通過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以及自己思想的能力。這只有通過對別人的思想進行重新思想。所謂「理解」,不是「記憶」,而是要弄懂其中包含的「道」和「理」。而道和理是只有通過對所讀之書中的結論重新進行思考才能獲得。

因此,學習哲學,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知其然」容易,作為結論,書已經告訴了你「其然」是什麼(結論),而「所以然」就得靠你通過思考去尋找了。所以,學習哲學,讀書如果離開思考,就等於沒有讀。如果只是記住了書中的詞句,而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等於沒有學習到哲學。

之所以如此,還是因為哲學不是科學,不是知識。如果是科學知識,那麼,你收集的、你記住的,就屬於你的了,你可以用它們去解決實際問題。但是哲學、思想就不同了。你記住的思想再多,也不是你的,而是別人的。你等於什麼也沒有。

思考不僅包括讀書過程中的思考,而且還包括讀書之外(之後)的思考。中國傳統文化把思考叫作「冥想」。讀書與思考的時間比例,碩士研究生應該起碼是四必比一,即看四個小時的書,起碼應該有一個小時的讀書之外的單獨的思考時間。你可以躺在床上閉目冥想,或者獨自一個人道外邊散步,一邊散步,一邊思考哲學問題。博士研究生起碼應該是三比一;畢業後,初搞哲學研究的起碼應該是二比一,而進入比較高級研究的起碼是一比一,甚至需要更多的思考時間而更少的讀書時間。你的成果不是從書中抄來的,而是你「想」出來的。而不思考,只知道收集材料,你的論文就只能是抄別人的,因為你沒有自己的思想。

2、思出自己的新思想

讀哲學的書的過程,不是如地主斂財的過程那樣,把它接受過來(背下來),在頭腦中儲存下來就算得到了。讀哲學書的過程是一個理解書的過程,並通過對書的理解,「思」出或「悟」出自己的思想的過程。

二、如何提高「讀書」與「思考」的能力

一般說來人們是把學哲學看作是寫哲學論文的前提。這當然是對的。不學習,自然不能寫哲學論文。但是,人們卻沒有看到問題的另一面,即寫也是學的前提和條件。沒有「寫」,也不能學好哲學。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只有通過「寫」,才能把問題明確起來並逼迫你對問題進行思考。寫論文,給學習者提出了思考的問題。而在此以前,學習者對某一個方面的哲學理論要回答的問題並不明確。要寫,就逼迫學習者必須弄清要研究的專題包括哪些問題、必須回答哪些問題。問題清楚了,就使學習者能夠圍繞著這些問題去看有關方面的書,並把這些問題思考清楚。這樣,既使得讀書有了問題可循,因而就一方面使讀書避免了死記硬背結論的現象,加深了對書的理解,另一方面,也通過帶著問題讀書,對書中講的哲學問題的理解也加深了。

一培養「問題意識」

為什麼只有明確問題才能使理解深入並使我們進入真正的哲學研究?這還是由於哲學同科學知識不同。哲學離不開問題。哲學不是去迎接挑戰,而是主動去挑戰,是理性主動的去挑戰一切已經存在的不完滿的思想。哲學就是把思想中本來很穩定堅實的東西都變成了問題,哲學就是提問題,在這個意義上,哲學都是「懷疑主義」。理性的本質是自由。它不會滿足現有的一切思想。總是認為它不完滿不完善。哲學的探索總是以絕對完滿的思想為目標。但是,我們也必須明白,實際上哪個時代的哪個哲學家的思想都不可能達到絕對完滿的境地,因而他們所追求的「絕對的」、「永恆的」東西都不可能是永恆的、絕對完滿的,因而後來的哲學家才會繼續追問,並反思和否定前人的結論,以一種新的「絕對的」、「永恆的」價值指向否定前人追求的價值指向。

因此,學習哲學必須具有問題意識。哲學就是提出新的問題並做出回答,或對已經提出的老問題做出新的回答。總之哲學就是回答問題。

可見,哲學與「問題」存在著必然的聯系。沒有問題就沒有哲學。因此,對於學習哲學來說,就必須時刻把問題放在心中,反思舊思想,給舊思想提出問題,並從對生存中出現的新的現實問題中發現新的哲學問題。

二學習態度:必須超越利慾追求

哲學作為人文精神,不為人們提供科學知識。因此,企圖通過哲學獲得物質財富的想法是根本行不通的。對於人們的這種圖謀來說,哲學是無用的。

哲學是人文精神。他追求的是崇高和美好的精神境界。抱著功利主義的利慾熏心的態度學習哲學,只能是對哲學的糟蹋和侮辱。

Ⅷ 高中哲學學習方法

學哲學首先要理解,要運用原理解決問題、回答問題、分析問題,重點要結合實際,當然,有些理論性、概念性的東西還是要記住的。

Ⅸ 高中哲學怎麼學啊

要理解透原理。多做題,每個原理都有特定的關鍵詞。如:主次矛盾(抓重點、中心、關鍵)

Ⅹ 高中的哲學部分應該怎麼學呢,請指教(可以是方法或者是建議)

死記硬背 題海戰術——————簡直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真的沒有捷徑 即便點化也需要你有扎實的基本功
如果一點都不明白 QQ聊1530266641

註明你的來歷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62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004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731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552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664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31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269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61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28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