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哥特式建築有哪些
⑴ 哥特式教堂有那些有什麼共同點
94頂尖尖的那種啦~好像天主教堂較多…
貌似是西班牙的一個叫高迪的建築師9設計了一座哥特式教堂,現在還在施工,一兩百年了……強!
哥特式還有很pl的叫rosewindow的彩繪玻璃……
哥特式的建築讓人覺得陰森恐怖啊~
⑵ 世界上最雄偉壯觀的兩座哥特式大教堂,都有什麼傳奇故事
首先是西班牙塞維利亞大教堂。哥倫布好像和塞維利亞這一個城市是有著一種不解之緣,是冥冥中註定的緣分。他每一次去遠航回來第一個到達的城市都是塞維利亞港口。雖然說有可能是因為當時還沒有這么多的航海線。導致哥倫布只能在塞維利亞港口登陸。但是我覺得從15世紀發現了新大陸開始就有很多條新的航線出生,所以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巧合。哥倫布在去世的時候,他的遺體是被安葬在塞維利亞大教堂的,也就證明他們兩個的緣分是非常深的。首先是西班牙塞維利亞大教堂。哥倫布好像和塞維利亞這一個城市是有著一種不解之緣,是冥冥中註定的緣分。他每一次去遠航回來第一個到達的城市都是塞維利亞港口。雖然說有可能是因為當時還沒有這么多的航海線。導致哥倫布只能在塞維利亞港口登陸。但是我覺得從15世紀發現了新大陸開始就有很多條新的航線出生,所以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巧合。哥倫布在去世的時候,他的遺體是被安葬在塞維利亞大教堂的,也就證明他們兩個的緣分是非常深的。
⑶ 世界上最著名的哥特式大教堂有哪些
亞眠主教堂 ,蘭斯主教堂,沙特爾主教堂,博韋主教堂合稱法國四大哥特式教堂。
⑷ 西班牙教堂建築的哥特式
聖保羅教堂是我們此行首訪的第一座教堂,位於瓦利亞多里市,這座哥特式建築物在中世紀時期已被冊封為皇室教堂,當年許多重要的皇家儀式都在此舉行。在西班牙歷史上占據了重要歷史地位的菲力二世即在此洗禮,也是在此被冊封為皇帝的。在瓦利亞多里市,幾乎是三五步一個教堂,教堂風格則從哥特式到復古式不一而足。我好奇地問當地的導游:何以如此?得到的回答是:當年,西班牙許多貴族都認為捐建教堂可以進天堂,於是熱衷於此道。
而另一座令人震撼的教堂則是布爾戈斯大教堂,這是一座白色石灰石的哥特式建築,這座被菲力二世譽為「天使的傑作」的大教堂,甚至被人認為就是11世紀西班牙聲名卓著的軍事統帥、與摩爾人作戰屢建奇功的民族英雄熙德(1030~1099)的陵寢。主座堂十字形的交叉處豎立著的一塊墓碑石,上刻有熙德和他妻子希門娜夫人的名字。富麗堂皇的銀匠式風格的統帥小教堂因安奉熙德夫妻的墓穴而得名,堂內有豪華的穹隆屋頂,並配有星星狀的塔式天窗。墓穴上的熙德統帥及其妻子的白大理石睡眠雕像栩栩如生。熙德為阿拉伯文譯音,意為「領袖」,在此則指西班牙騎士羅德里戈·迪亞斯·德比瓦爾。傳說迪亞斯為了維護家族榮譽,在決斗中殺死未婚妻希門娜的父親,希門娜也迫於同樣原因,請求國王處死迪亞斯。但國王因迪亞斯擊潰入侵之敵,成為民族英雄,於是說服希門娜放棄原來的要求,成全了他們的婚姻。西班牙最早的一部史詩《我的熙德之歌》,正是描寫迪亞斯反抗摩爾人的經過,以及與國王間的矛盾,反映了基督教與異教的斗爭的史實。
布爾戈斯大教堂內還有多處陵墓,其中最著名的是卡斯蒂利亞的孔戴斯塔布雷墓,它位於孔戴斯塔布雷禮拜堂內,由西蒙德克羅尼亞建於十五世紀末期,是菲利佩德維卡尼的卡拉拉大理石作品。此外還有這樣一處陵墓,其主人的骸骨在西班牙境內先後遷移了14處地方後,最後才在此塵埃落定,安息靈魂。教堂的唱詩壇上也存有一個玻璃棺槨,據說是一名神父的陵墓。在萊昂大教堂內也有幾座有著上千年歷史的墳墓,其中包括奧多諾二世精雕細琢的寢陵,以及將阿拉伯人趕出萊昂地區的十世紀國王的陵地。
⑸ 西班牙有哪些著名建築
1、阿爾罕布拉宮是一個位於西班牙南部城市格拉納達的於摩爾王朝時期修建的古代清真寺—宮殿—城堡建築群。
阿蘭布拉最初的原址建有要塞稱為Al-Andalus,宮殿為原格拉納達摩爾人國王所建,現在則是一處穆斯林建築、文化博物館。
1232年在老城改建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現存規模。宮牆外圍有30米高的石砌城牆。有兩組主要建築群:一組為「石榴院」,另一組為「獅子院」。
2、塞維利亞聖母主教座是西班牙安達盧西亞首府塞維利亞的一座教堂,是天主教塞維利亞總教區的主教座堂。它是世界最大的哥特式主教座堂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三大教堂。 1987年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它在16世紀建造完成時曾經一度取代聖索菲亞大教堂成為世上規模第一大的教堂,而在此之前聖索菲亞大教堂保有這個稱號將近一千年。主教座堂也作為哥倫布的埋骨之地。
3、科爾多瓦聖母升天主教座堂,又名科爾多瓦主教座堂或科爾多瓦清真寺。該建築為世界遺產科爾多瓦歷史中心的一部分,最早建於786年,名為聖文生聖殿(Basílica de San Vicente Mártir)。
1238年,收復失地運動後,將清真寺改為羅馬天主教的主教座堂。1523年,在穆斯林建築的中心,開始修建文藝復興風格的聖殿。科爾多瓦大清真寺是摩爾人建築中完成度最高、最傑出的作品之一。
4、泰德國家公園(西班牙語:Parque nacional del Teide)是西班牙的一處國家公園,位於加那利群島特內里費島上,以海拔3,718米的泰德峰為中心設立的。這座山峰是西班牙的最高峰,也是大西洋島嶼中的最高峰。
泰德國家公園設立於1954年1月22日,是西班牙歷史最久的國家公園之一,也是西班牙遊客最多的國家公園之一。
5、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是一個專門展出現當代藝術作品的美術館,位於西班牙的畢爾巴鄂。它在1997年由古根海姆基金會創建,是位於全世界數間古根海姆美術館之一。它的主建築由法蘭克·蓋瑞設計,是解構主義建築的代表作。
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相當成功,成為該城市旅遊文化最重要的景點,開幕三年後,建設投資已開始收益。
⑹ 世界上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築有哪些
亞眠主教堂是法國哥特式建築盛期的代表作,長137米,寬46米,橫翼凸出甚少,東端環殿成放射形布置七個小禮拜室。中廳寬 15米,拱頂高達43米,中廳的拱間平面為長方形,每間用一個交叉拱頂,與側廳拱頂對應。柱子不再是圓形,4根細柱附在一根圓柱上,形成束柱。細柱與上邊的券肋氣勢相連,增強向上的動勢。教堂內部遍布彩色玻璃大宙,幾乎看不到牆面。教堂外部雕飾精美,富麗堂皇。這座教堂是哥特式建築成熟的標志。
法國盛期的著名教堂還有蘭斯主教堂和沙特爾主教堂,它們與亞眠主教堂和博韋主教堂一起,被稱為法國四大哥特式教堂。斯特拉斯堡主教堂也很有名,其尖塔高142米。
百年戰爭發生後,法國在14世紀幾乎沒有建造教堂。及至哥特式建築復甦,已經到了火焰紋時期,這種風格因宙欞形如火焰得名。建築裝飾趨於「流動」、復雜。束柱往往沒有柱頭,許多細柱從地面直達拱頂,成為肋架。拱頂上出現了裝飾肋,肋架變成星形或其他復雜形式。當時,很少建造大型教堂。這種風格多出現在大教堂的加建或改建部分,以及比較次要的新建教堂中。
法國哥特時期的世俗建築數量很大,與哥特式教堂的結構和形式很不一樣。由於連年戰爭,城市的防衛性很強。城堡多建於高地上,石牆厚實,碉堡林立,外形森嚴。但城牆限制了城市的發展,城內嘈雜擁擠,居住條件很差。多層的市民住所緊貼狹窄的街道兩旁,山牆面街。二層開始出挑以擴大空間,一層通常是作坊或店鋪。結構多是木框架,往往外露形成漂亮的圖案,頗饒生趣。富人邸宅、市政廳、同業公會等則多用磚石建造,採用哥特式教堂的許多裝飾手法。
英國的哥特式建築出現的比法國稍晚,流行於12~16世紀。英國教堂不象法國教堂那樣矗立於擁擠的城市中心,力求高大,控制城市,而是往往位於開闊的鄉村環境中,作為復雜的修道院建築群的一部分,比較低矮,與修道院一起沿水千方向伸展。它們不象法國教堂那樣重視結構技術,但裝飾更自由多樣。英國教堂的工期一般都很長,其間不斷改建、加建,很難找到整體風格統一的。
英國的索爾茲伯里主教堂和法國亞眠主教堂的建造年代接近,中廳較矮較深,兩側各有一側廳,橫翼突出較多,而且有一個較短的後橫翼,可以容納更多的教士,這是英國常見的布局手法。教堂的正面也在西邊。東頭多以方廳結束,很少用環殿。索爾茲伯里教堂雖然有飛扶壁,但並不顯著。
英國教堂在平面十字交叉處的尖塔往往很高,成為構圖中心,西面的鍾塔退居次要地位。索爾茲伯里教堂的中心尖塔高約123米,是英國教堂中最高的。這座教堂外觀有英國特點,但內部仍然是法國風格,裝飾簡單。後來的教堂內部則有較強的英國風格。約克教堂的西面窗花復雜,窗欞由許多曲線組成生動的圖案。這時期的拱頂肋架豐富,埃克塞特教堂的肋架象大樹張開的樹枝一般,非常有力,還採用由許多圓柱組成的束柱。
格洛斯特教堂的東頭和坎特伯雷教堂的西部,窗戶極大,用許多直欞貫通分割,窗頂多為較平的四圓心券。纖細的肋架伸展盤繞,極為華麗。劍橋國王禮拜堂的拱頂像許多張開的扇子,稱作扇拱。韋斯敏斯特修道院中亨利七世禮拜堂的拱頂作了許多下垂的漏斗形花飾,窮極工巧。這時的肋架已失去結構作用,成了英國工匠們表現高超技巧的對象。英國大量的鄉村小教堂,非常樸素親切,往往一堂一塔,使用多種精巧的木屋架,很有特色。
英國哥特時期的世俗建築成就很高。在哥特式建築流行的早期,封建主的城堡有很強的防衛性,城牆很厚,有許多塔樓和碉堡,牆內還有高高的核堡。15世紀以後,王權進一步鞏固,城堡的外牆開了窗戶,並更多地考慮居住的舒適性。英國居民的半木構式住宅以木柱和木橫檔作為構架,加有裝飾圖案,深色的木粱柱與白牆相間,外觀活潑。
德國最早的哥特式教堂之一科隆主教堂於1248年興工,由建造過亞眠主教堂的法國人設計,有法國盛期的哥特式教堂的風格,歌壇和聖殿同亞眠教堂的相似。它的中廳內部高達46米,僅次於法國博韋主教堂。西面雙塔高152米,極為壯觀。
德國教堂很早就形成自己的形制和特點,它的中廳和側廳高度相同,既無高側窗,也無飛扶壁,完全靠側廳外牆瘦高的窗戶採光。拱頂上面再加一層整體的陡坡屋面,內部是一個多柱大廳。馬爾堡的聖伊麗莎白教堂西邊有兩座高塔,外觀比較素雅,是這種教堂的代表。
德國還有一種只在教堂正面建一座很高鍾塔的哥特式教堂。著名的例子是烏爾姆主教堂。它的鍾塔高達161米,控制著整個建築構圖,可謂中世紀教堂建築中的奇觀。磚造教堂在北歐很流行,德國北部也有不少磚造的哥特式教堂。
15世紀以後,德國的石作技巧達到了高峰。石雕窗欞刀法純熟,精緻華美。有時兩層圖案不同的石刻窗花重疊在一起,玲瓏剔透。建築內部的裝飾小品,也不乏精美的傑作。
德國哥特建築時期的世俗建築多用磚石建造。雙坡屋頂很陡,內有閣樓,甚至是多層閣樓,屋面和山牆上開著一層層窗戶,牆上常挑出輕巧的木窗、陽台或壁龕,外觀很富特色。
義大利的哥特式建築於12世紀由國外傳入,主要影響於北部地區。義大利沒有真正接受哥特式建築的結構體系和造型原則,只是把它作為一種裝飾風格,因此這里極難找到「純粹」的哥特式教堂。
義大利教堂並不強調高度和垂直感,正面也沒有高鍾塔,而是採用屏幕式的山牆構圖。屋頂較平緩,窗戶不大,往往尖券和半圓券並用,飛扶壁極為少見,雕刻和裝飾則有明顯的羅馬古典風格。
錫耶納主教堂使用了肋架券,但只是在拱頂上才略呈尖形,其他仍是半圓形。奧維亞托主教堂則仍是木屋架頂子。這兩座教堂的正面相似,總體構圖是屏幕式山牆的發展,中間高,兩邊低,有三個山尖形。外部雖然用了許多哥特式小尖塔和壁敦作為裝飾,但平牆面上的大圓窗和連續券廊,仍然是義大利教堂的固有風格。
義大利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是米蘭大教堂,它是歐洲中世紀最大的教堂之一,14世紀80年代動工,直至19世紀初才最後完成。教堂內部由四排巨柱隔開,寬達49米。中廳高約45米,而在橫翼與中廳交叉處,更撥高至65米多,上面是一個八角形採光亭。中廳高出側廳很少,側高窗很小。內部比較幽暗,建築的外部全由光彩奪目的白大理石築成。高高的花窗、直立的扶壁以及 135座尖塔,都表現出向上的動勢,塔頂上的雕像彷彿正要飛升。西邊正面是義大利人字山牆,也裝飾著很多哥特式尖券尖塔。但它的門窗已經帶有文藝復興晚期的風格。
另外在這時期,義大利城市的世俗建築成就很高,特別是在許多富有的城市共和國里,建造了許多有名的市政建築和府邸。市政廳一般位於城市的中心廣場,粗石牆面,嚴肅厚重;多配有瘦高的鍾塔,建築構圖豐富,成為廣場的標志。城市裡一般都建有許多高塔,總體輪廓線很美。
威尼斯的世俗建築有許多傑作。聖馬可廣場上的總督宮被公認為中世紀世俗建築中最美麗的作品之一。立面採用連續的哥特式尖券和火焰紋式券廊,構圖別致,色彩明快。威尼斯還有很多帶有哥特式柱廊的府邸,臨水而立,非常優雅。
⑺ 哥特式建築代表有哪些
哥特式盛行在歐洲,從建築開始,到「哥特式」人,再到哥特式電影,無不說明著哥特式的高傲以及黑暗的背景文化。它帶給我們的不是那種心理的陰暗,而是屬於哥特式的一種生活方式。
巴黎聖母大教堂,德國科隆大教堂,義大利米蘭大教堂,英國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等都是哥特式建築的代表作。巴黎聖母大教堂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始建於1163年,是古老巴黎的象徵。德國科隆大教堂造型古樸豪邁,是哥特式建築的傑出作品。
義大利米蘭大教堂,又稱「杜莫主教堂」,規模宏大,排名為世界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