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為什麼不結冰
1. 為什麼古巴、墨西哥、海地、多米尼加這四個國家不下雪
地處低緯,海拔較低,加上墨西哥灣暖流
2. 海水為什麼不結冰
海洋難於封凍
我國長江(大約北緯30度)以北的湖泊,冬天都有冰凍現象。但是,在北緯60度以南的大洋面上,幾乎難於見到就地生成的海冰。海水結冰要比陸地上淡水結冰困難的多。
首先,海水含鹽度很高,降低了海水的冰點。淡水結冰是在0度,含10‰鹽度的水冰點為-0.5℃,而含35‰鹽度的水冰點是-1.9℃。地球上各大洋海水平均鹽度為34.48‰,因此,海水的冰點在-1.9℃左右。
再則,海水的最大密度不是在4℃,而是隨鹽度增加而降低。它的降低速度比冰點隨鹽度增加而降低的速度快。從下圖可以看出,兩條下降線相交於24.7‰鹽度和-1.33℃的坐標上。因為海水平均鹽度是34.48‰,遠遠超過24.7‰,所以海水達到冰點時,尚未達到海水的最大密度因而海水的對流混合作用並不停止,大大妨礙了海水的結冰。此外,海洋受洋流、波浪、風暴和潮汐影響很大,這些因素一方面加強了海水混合作用,一方面也使冰晶難以形成。
凡此種種,都不利於海冰的形成和發展。海洋難於封凍對世界氣候大有好處,是氣候比較溫暖濕潤,適於生物的發展。但海洋封凍情況在亞歐大陸東西兩岸差別很大。歐洲西岸由於既受西風又受墨西哥暖流的影響,冬季海港不凍。亞洲東岸冬季受大陸季風控制,加上南下的鄂或次克海寒流和日本海寒流的影響,沿海封凍較強。就拿我國渤海之濱的塘沽港來說,所處緯度和葡萄牙首府里斯本相近,可是冬天還會封凍,有時需要靠破冰船來疏通航道,便利海輪進出。
海冰淡化
航海者都知道海冰有一種有益的特性,就是海冰所含的鹽度比海水要低得多。海冰年代越老,冰中的鹽分就越少。年代久遠的海冰頂部幾乎是淡水冰,能夠融化飲用。為什麼海冰會淡化呢?
冰是單礦岩,不能和它物共處。水在結晶過程中,會自動排除雜質,以保持其純活。因此,海水凍結時產生的冰晶,是淡水冰。但是,結冰過程往往較快,會使一些鹽分以「鹽泡」的方式保存在冰晶之間,冰晶外璧也會粘附上一些鹽分,所以海冰實際上不是淡水冰,還是有鹹味的。海冰比海水的鹽度顯然小得多,大致在0.5‰到l5‰之間,一般為3-7‰左右。
冰晶間的鹽泡不是靜止不動的,它的濃度高而比重大,因重力而沿冰晶間隙下墜。因海冰頂部要比底部淡。另外,冰中如果存在溫度梯度,會使鹽泡向高溫方向移動。有人作了一次實驗,把含鹽泡的海冰由上部加熱,鹽泡竟違反重力規則而向上遷移(圖l4)。這由於海水結冰時,氣溫低於水溫,因而鹽泡向底部遷移。
留在冰塊里的鹽泡,在氣溫升高到融點時,往往互相溝通,使鹽汁漏出於冰塊之外,這時海冰表面百孔千瘡。隔年海在夏季就因這個緣故排出鹽分。經過若干年後,多年海冰頂部幾乎變成淡水冰。我國西北某些地區乾旱而且水質苦咸,那裡的人們就創造了結冰法淡化苦鹹水,他們在冬天把冰塊搬進水窯和農田裡,待春暖後再飲用和灌溉。據試驗,原先含鹽量8-25克/升的苦水經淡化後,含鹽量降低到3-7克/升,除鹽率達到了60-80%。
封海冰
南北極多年不化的海冰,叫作封海冰。封海冰與海岸相連,面積巨大。北極的封海冰,即使在夏季面積收縮時還有800多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大洋洲的面積。南極大陸周圍也終年被封海冰封鎖。
封海冰破碎後隨洋流漂泊四方,南北極不少附冰科學站就以次為根據地研究探索極地的奧秘。航海史上,出現過某些海船被封海冰挾持漂流無法返回大陸的悲慘紀錄。1912年由俄國彼得堡開出的海船「聖·安娜」號,在北冰洋上為封海冰所阻,隨冰漂流將近兩年,直到船隻完全被冰毀壞。這場災難只有兩人獲救。
3. 北冰洋的海面為什麼不會全部都結冰
北冰洋氣候寒冷,洋面大部分常年冰凍。北極海區最冷月平均氣溫可達20℃-40℃,暖季也多在8℃以下;年平均降水量僅75-200毫米,格陵蘭海可達500毫米;寒季常有猛烈的暴風。但北歐海區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水溫、氣溫較高,降水較多,冰情較輕;
4. 大海為什麼不結冰
海洋難於封凍
我國長江(大約北緯30度)以北的湖泊,冬天都有冰凍現象。但是,在北緯60度以南的大洋面上,幾乎難於見到就地生成的海冰。海水結冰要比陸地上淡水結冰困難的多。
首先,海水含鹽度很高,降低了海水的冰點。淡水結冰是在0度,含10‰鹽度的水冰點為-0.5℃,而含35‰鹽度的水冰點是-1.9℃。地球上各大洋海水平均鹽度為34.48‰,因此,海水的冰點在-1.9℃左右。
再則,海水的最大密度不是在4℃,而是隨鹽度增加而降低。它的降低速度比冰點隨鹽度增加而降低的速度快。從下圖可以看出,兩條下降線相交於24.7‰鹽度和-1.33℃的坐標上。因為海水平均鹽度是34.48‰,遠遠超過24.7‰,所以海水達到冰點時,尚未達到海水的最大密度因而海水的對流混合作用並不停止,大大妨礙了海水的結冰。此外,海洋受洋流、波浪、風暴和潮汐影響很大,這些因素一方面加強了海水混合作用,一方面也使冰晶難以形成。
凡此種種,都不利於海冰的形成和發展。海洋難於封凍對世界氣候大有好處,是氣候比較溫暖濕潤,適於生物的發展。但海洋封凍情況在亞歐大陸東西兩岸差別很大。歐洲西岸由於既受西風又受墨西哥暖流的影響,冬季海港不凍。亞洲東岸冬季受大陸季風控制,加上南下的鄂或次克海寒流和日本海寒流的影響,沿海封凍較強。就拿我國渤海之濱的塘沽港來說,所處緯度和葡萄牙首府里斯本相近,可是冬天還會封凍,有時需要靠破冰船來疏通航道,便利海輪進出。
海冰淡化
航海者都知道海冰有一種有益的特性,就是海冰所含的鹽度比海水要低得多。海冰年代越老,冰中的鹽分就越少。年代久遠的海冰頂部幾乎是淡水冰,能夠融化飲用。為什麼海冰會淡化呢?
冰是單礦岩,不能和它物共處。水在結晶過程中,會自動排除雜質,以保持其純活。因此,海水凍結時產生的冰晶,是淡水冰。但是,結冰過程往往較快,會使一些鹽分以「鹽泡」的方式保存在冰晶之間,冰晶外璧也會粘附上一些鹽分,所以海冰實際上不是淡水冰,還是有鹹味的。海冰比海水的鹽度顯然小得多,大致在0.5‰到l5‰之間,一般為3-7‰左右。
冰晶間的鹽泡不是靜止不動的,它的濃度高而比重大,因重力而沿冰晶間隙下墜。因海冰頂部要比底部淡。另外,冰中如果存在溫度梯度,會使鹽泡向高溫方向移動。有人作了一次實驗,把含鹽泡的海冰由上部加熱,鹽泡竟違反重力規則而向上遷移(圖l4)。這由於海水結冰時,氣溫低於水溫,因而鹽泡向底部遷移。
留在冰塊里的鹽泡,在氣溫升高到融點時,往往互相溝通,使鹽汁漏出於冰塊之外,這時海冰表面百孔千瘡。隔年海在夏季就因這個緣故排出鹽分。經過若干年後,多年海冰頂部幾乎變成淡水冰。我國西北某些地區乾旱而且水質苦咸,那裡的人們就創造了結冰法淡化苦鹹水,他們在冬天把冰塊搬進水窯和農田裡,待春暖後再飲用和灌溉。據試驗,原先含鹽量8-25克/升的苦水經淡化後,含鹽量降低到3-7克/升,除鹽率達到了60-80%。
封海冰
南北極多年不化的海冰,叫作封海冰。封海冰與海岸相連,面積巨大。北極的封海冰,即使在夏季面積收縮時還有800多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大洋洲的面積。南極大陸周圍也終年被封海冰封鎖。
封海冰破碎後隨洋流漂泊四方,南北極不少附冰科學站就以次為根據地研究探索極地的奧秘。航海史上,出現過某些海船被封海冰挾持漂流無法返回大陸的悲慘紀錄。1912年由俄國彼得堡開出的海船「聖·安娜」號,在北冰洋上為封海冰所阻,隨冰漂流將近兩年,直到船隻完全被冰毀壞。這場災難只有兩人獲救。
5. 摩爾曼斯克港灣終年不凍結的原因是什麼
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溫增濕的影響。
港口位於北極圈以里,瀕臨北冰洋拉普捷夫海,氣候屬於亞極地氣候。 海水可以稍微緩解一下嚴寒,一月的平均溫度為零下32度,七月八月算是最溫暖的季節,平均氣溫7度,九月末已經進入冬天,一直持續到來年的五月(有時要持續到六月)。 摩爾曼斯克位於北極圈以內約68°處,被稱為「終年不凍港」,原因是這里有暖流經過。而且此處在5月份開始出現極晝.原因是摩爾曼斯克港口有暖流流經。
北大西洋暖流發源於美國南部的墨西哥灣,沿大西洋北部向北流至俄羅斯的摩爾曼斯克港口,所以那裡的港口終年不結冰。
6. 摩爾曼斯克港終年不凍,這是因為什麼呢
這是由於摩爾曼斯克港,它的海水鹽度比較大,結冰比較困難,加上這里地理位置有優勢。
7. 墨西哥為什麼冬暖夏涼
井水冬暖夏涼,於是人們以為冬天井水溫度比夏天的高,其實正好相反。如果用溫度計分別測量冬天和夏天的井水溫度,冬天的比夏天還低3-4℃。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人們感覺井水冬暖夏涼,是相對於當時地面上的溫度來說的。炎熱的夏天,地球表面直接受太陽的照射和氣流的影響,溫度升高很快。而地下的泥土只能通過上層泥土從大氣中吸熱,由於泥土傳熱很慢,因此地下深處的溫度要比地面的溫度低, 所以井水的溫度比地面上的溫度低。假如把井水提到地面上,就覺得特別涼。
寒冷的冬天,地面上的溫度降低很快,常在0℃以下,湖面的水就要結冰。由於地下深處的泥土不能直接向空氣中散熱,因此地下溫度變化不大,井水的溫度就比地面上高。這時把水提到地面上,就覺得比較熱。
井,自古以來就有了。在農村,在小城鎮,都有許多井,是人們利用地下水的標志。當然,井水不能直接飲用(除洗滌用外),它含各種雜質比較多,必須用明礬等經過沉澱後,才能煮開飲用。
用過井水的人,都有這樣經驗,就是井水「冬暖夏涼」。難道井水會自動調節溫度?不是的,井水冬暖夏涼只是我們人的一種感覺,而不是井水本身真的冬天變暖,夏天變涼。
其實,井水的溫度,在一年四季里變化並不大。原因主要是處在地底下的水受地面上氣溫變化的影響很小。夏天的井水同冬天 的井水,其溫度的變化,最多在3~4度之間。
而地面上,夏冬的溫度變化很大了。
冬天,地面上的溫度降得很低,而變化不大的井水,要比地面上的空氣的溫度高得多了,所以我們一摸上去,覺得是暖暖的。
反過來,到了夏天,地面上的溫度升得很高的時候,而井水卻要比地面上空氣的溫度低得多了,所以我們一摸上去,覺得涼涼的。
不光是井水會給人冬暖夏涼的感覺。就是地下水、山洞、地窖,都是這樣的。人們利用這一點,可在冬季把水果、蔬菜儲藏在地窖里,以防凍壞,夏季則可防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