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島和西班牙哪個好
Ⅰ 馬島戰爭英阿兩方分別有什麼依據
英阿兩國對馬島主權的爭議,有著復雜的歷史背景,也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斗爭。爭議的焦點是,誰先發現和有效佔領這些群島。根據現有文字記載,英國「幸福號」船船長約翰·斯特朗於1690年發現兩主島之間的海峽,並以當時英國海軍司庫福克蘭子爵的名字把它命名為「福克蘭海峽」,而且首次登上該島。後來,英國便稱該群島為「福克蘭群島」。
十八世紀初,許多法國人陸續到過該島,並將它命名為「馬洛於內群島」。此名源於法國探險隊在法國的起點港口聖馬洛,後來的西班牙名稱「馬爾維納斯群島」亦出於此。
1764年,法國航海家路易·安東·德布甘維爾海軍上將率領的探險隊,首次在東島建立了一個定居地,稱為路易斯港。
1765年,以約翰·拜倫為首的英國探險隊登上西島,建立了名為埃格蒙特港的定居地,並升起英國國旗,聲稱該島歸屬英王。
1766年,在海上稱霸的西班牙人插足馬島。他們宣稱,按照1493年教皇劃定的分界線,這些島嶼位於西班牙的管轄范圍之內,理應歸西班牙所有。同年10月3日,法國人以24,000英磅的代價把東島賣給了西班牙。 1770年,西班牙軍隊以武力趕走了西島的英國人。1771年,按西、英兩國達成的協議,英國人回到了西島,重新駐扎在埃格蒙特港,但西班牙聲稱保留其主權。1774年,英國以節省軍費為理由,主動撤走了西島駐軍。
1806年,西班牙向拿破崙投降,英國乘機打擊西班牙的勢力,佔領了布宜諾斯艾利斯。但是,英國既未向馬島派遣駐軍,也沒有委任總督;觀島處於無政府狀態達十多年之久。
1810年,布宜諾斯艾利斯地區人民起義,成立了拉普拉塔臨時政府。1816年,「拉普拉塔聯合省」正式宣布獨立,並聲明繼承西班牙對馬島的主權。1820年11月,戴維·朱厄特海軍上校在索萊達港把阿根廷國旗插在要塞頂上。並宣布行使從西班牙繼承來的主權。自1823年起由巴勃羅·阿雷瓜蒂任總督。
1829年,英國致函阿外交部長,聲明馬島歸英所有。
1833年1月2日,英國由約翰·詹姆斯·翁斯洛艦長率領「史詩女神」號護衛艦開進東島的索萊達港;第二天,升起英國國旗,宣布奉命行使英對馬島的主權。阿駐馬島的海軍中校何塞·瑪麗亞·皮內多總督及其50名士兵被迫撤回布宜諾艾利斯。此後,馬島長期為英所佔,但阿根廷從未放棄其主權要求,多次對英的佔領提出異議,至今已達一個半世紀。
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乘海軍勘探船「貝格爾」號作歷時5年(1831年—1836年)的環球旅行時,到過馬島。他是第一個到那塊領地訪問的名人,因此東島有個「達爾文港」。
1948年,阿根廷和智利向馬島海域派駐海軍,英國對此抗議。10年後,即1958年,這個問題提到聯合國。
1964年,阿一名飛行員駕機到馬島著陸,升起了阿國旗。同年,聯合國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開始審議馬島問題。審議後,建議由特委會邀請兩國政府舉行談判,以求和平解決爭端。
1965年,聯大第一次審議馬島問題。阿強調馬島是西班牙殖民體系的天然組成部分,應根據反殖宣言中確認的領土完整原則將馬島歸還阿。英則堅持其對馬島的主權,強調居民自決權。大會最後通過了敦促阿英立即進行談判、和平解決問題的決議。從1966年—1976年間,多屆聯大都作出了類似的協議或決議。1966年阿根廷18名青年劫持一架飛機在馬島著陸,要求歸還馬島。1971年英阿簽署協定,英同意逐步把島上居民並入阿根廷,以解決島民的身份證問題,使他們可以在阿各地通行和接受高等教育。1972年阿在離阿根廷港5公里處修建了機場,班機定期往來。
70年代初,勘查表明在馬島南部海域可能有豐富的石油以及天然氣和其他礦藏。1973年英阿談判氣氛急轉直下。1978年,兩國恢復談判。
1980年英外交官在美國與阿根廷代表談判提出這樣的設想:馬島主權移交給阿根廷,但要阿方把馬島長期租接給英國。阿對此表示反對。同年12月,英政府把這一方案提交議會討論時,遭到一些人的竭力反對。於是,英政府表示,馬島居民對該群島的歸屬問題應有最後決定權。
英阿雙方對南喬治亞群島和南桑德韋奇也存在爭議。
據阿根遷資料,1756年6月29日,西班牙船「雄獅」號首次在南喬治亞群島靠近。該船船長把他們登陸的那個島命名為聖佩德羅島。1775年,英國海員約翰·庫克對該群島進行勘測,並繪制了地圖,把它命名為喬治三世群島。南喬治亞群島由此得名。1904年11月16日,一批阿根廷海員登上南喬治亞島;1905年1月1日,他們在格里特維肯港設立了一個氣象站。1908年7月4日,英國宣布,南緯50度以南、西徑80度以東的廣大區域,包括馬島、南喬治亞群島、南桑德韋奇群島、南設得蘭群島、阿根廷的聖克魯斯省一部、智利南方各省、整個火地島等,均為英國統治區。
1928年,阿根廷首次通過外交途徑提出收復南喬治亞群島主權的要求。1950年,英國人在南喬治亞島升起英國國旗,沒收了阿方氣象站的全部設備,並把這些設備送回布宜諾斯利斯。1969年,英國在島上建立了南極觀測站和鯨魚加工廠。
據有關資料介紹,最早到達南桑德韋奇群島的是俄國人別林斯高晉,時間是1819年。1908年7月4日英國宣布該島屬英國統轄范圍,但未派人進駐。1976年,阿海、空軍向該島的圖勒島(即南休利島)共派出了約20名人員(含科研人員),建立了「科爾布塔·烏拉傑」科學站。
1982年2月26日—27日,英阿又在紐約舉行正式談判,但毫無結果,雙方關系趨於惡化。阿根廷出於內政、外交和經濟上的需要,為了維護民族尊嚴、國家主權及領土完整,徹底消除長期存在的殖民主義這一「毒瘤」,決定採取包括軍事行動在內的「其它形式」來結束英國殖民主義者對馬島、南喬治亞群島和南桑德韋奇群島的武力統治,並在國內開始了積極的備戰活動。
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斯科蒂斯公司60人乘海軍指揮的運輸船,以拆除一個保加利亞人在南喬治亞群島所建立的鯨魚加工廠的陳舊設備為名,在南喬治亞群島的利斯(又譯「萊斯」)灘登陸,並插上阿國旗,兩國關系旋即惡化。阿方決定利用有利的國際形勢與政治形勢,提前採取行動,收復馬島的主權,以此結束英軍對馬島長期的武力佔領。
3月28日,阿方出兵,4月2日和3日先後在阿根廷港和南喬治亞島登陸,馬島戰爭爆發。
Ⅱ 從今天的眼光看馬島戰爭技術含量如何呢
馬島戰爭技術含量很高。即便以今天的眼光看待馬島戰爭戰爭,這個戰爭還是很有技術含量,戰術有很好,陸海空一體化作戰,沒有什麼特別的高科技,作戰速度也很慢。
Ⅲ 馬島現在屬於那個國家
馬島現在屬於英國。
馬爾維納斯群島又稱福克蘭群島。福克蘭群島的發現及其後歐洲人殖民統治的歷史均存在爭議。法國、英國、西班牙和阿根廷都曾在島上設立定居點。英國於1833年重申了其殖民統治,但阿根廷仍宣稱擁有島上主權。1982年,阿根廷對島上實施軍事佔領,馬島戰爭由此爆發,之後阿根廷戰敗撤軍,英國再次擁有群島主權。
福克蘭群島是一個位於南大西洋巴塔哥尼亞大陸架上的群島。主島地處南美洲巴塔哥尼亞南部海岸以東約500公里,南緯52°左右海域。整個群島包括索萊達島、大馬爾維納島和776個小島,總面積12200平方公里。福克蘭群島是英國海外領土,擁有內部自治權,英國負責其國防和外交事務。群島首府是斯坦利,位於索萊達島。
Ⅳ 馬島到底是哪個國家的
馬島是英國海外領土,擁有內部自治權,英國負責其國防和外交事務。
馬島一般指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稱為「福克蘭群島」。是一個位於南大西洋的群島。主島地處南美洲巴塔哥尼亞南部海岸以東約500公里,南緯52°左右海域。
福克蘭群島的發現及其後歐洲人殖民統治的歷史均存在爭議。法國、英國、西班牙和阿根廷都曾在島上設立定居點。英國於1833年重申了其殖民統治,但阿根廷仍宣稱擁有島上主權。
1982年,阿根廷對島上實施軍事佔領,馬島戰爭由此爆發,之後阿根廷戰敗撤軍,英國再次擁有群島主權。
據英國《衛報》2016年3月29日報道,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判定,馬爾維納斯群島位於阿根廷領海內。2017年5月17日,中方重申支持阿方在馬爾維納斯群島問題上的主權要求,以及根據聯合國相關決議,通過重啟對話談判,尋求和平解決爭端的立場。
(4)馬島和西班牙哪個好擴展閱讀:
馬島的地理環境:
1、位置境域
馬爾維納斯群島位於阿根廷南端以東的南大西洋水域,西距阿根廷500多公里。在南美洲南端的東北方約480公里(300哩),距麥哲倫海峽(Strait of Magellan)東亦約同等距離。
位於南緯51°40′—53°00′、西經57°40′—62°00′,由346個島礁組成,面積11800平方公里,人口約3000人,首府為斯坦利港。
2、地形地貌
全境由東福克蘭、西福克蘭兩大主島和200多個小島組成。海岸曲折,地形復雜,群島以北部兩條東西走向的山脈為主,最高峰達705米。島上多丘陵,河流短小流緩。
兩主要島嶼的北部有東西走向的山脈,東福克蘭島的尤斯伯恩山(海拔達705米(2,312英尺)。沿岸許多溺河谷形成有屏障的海港。覆蓋著泥煤的寬闊峽谷流有許多小河。
3、氣候特徵
馬爾維納斯群島氣候寒濕,年平均氣溫5.6℃。年均降水量625毫米,一年中雨雪天氣多達250天左右。陰涼多風的氣候使溫度平穩,僅有季節性的小變動。
強勁的西風平均每小時31公里(19英里),年平均溫度約5℃(42℉),平均最高溫度9℃(49℉),最低溫度3℃(37℉)。年降雨量平均63.5厘米(25英寸)。
Ⅳ 誰知道馬島之戰啊
如果把阿根廷換成中國,馬島之戰誰會勝呢? ...這個問題你可以參考香港問題。中國不會冒昧的出兵奪取,英國不會悍然不予歸還。 ...中國...中國,解放軍...
Ⅵ 英國為何不放馬島,卻寧願失去三千萬平方公里的海外殖民
作為歷史上的老牌殖民帝國,英國擁有的殖民地面積,曾經多達3000多萬平方公里。巔峰時刻,幾乎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有英國的管轄領地。利用從這些殖民地攫取的財富,英國很快成為名副其實的日不落帝國。
二戰之後,獨立運動風生水起,衰落的英國再也無力維系龐大的殖民統治。加上蘇美的推動,世界殖民體系很快分崩離析。各殖民地紛紛脫離英國獨立,英國也本著好聚好散的原則,和各殖民地和平分手。
令人奇怪的是,連被稱為「女王皇冠上的明珠」,曾貢獻40%經濟總量的印度,英國都能任其獨立。為何對於距離英倫三島萬里之遙小小的馬島,卻至今不肯放手。甚至在1982年還為之發動馬島戰爭,和阿根廷大打出手呢?
(撒切爾夫人)
三、老牌帝國的尊嚴。
原本准備放手馬島的英國,讓加爾鐵里這么一鬧,再也不提放棄主權了。驕傲的英國人認為,雖然馬島對於遙遠的英國來說,並沒有多少價值。但我可以不要,你也不能明火執仗來奪,老牌帝國的尊嚴不容侵犯。
時至今日,雖然馬島每年所消耗的軍費,仍然讓英國人心疼。可無奈島上的居民,堅決不同意獨立,心甘情願接受英國管轄。而經過當年的馬島戰爭後,心高氣傲的英國人,也斷然不可能將馬島向阿根廷雙手奉上,馬島只能繼續成為英國萬里之外的一塊飛地了。
Ⅶ 阿根廷大西洋上的那個與英國爭議的島嶼介紹下。
英國和阿根廷對馬島的主權之爭,由來以久。1592年,英國人約翰�6�1戴維斯發現該島,但阿根廷則認為是葡萄牙人戈梅斯於1520年發現的。1690年,英國人約翰�6�1斯特朗發現東西兩島之間的海峽,命名為福克蘭海峽,並由此命名該群島為福克蘭群島。18世紀初,大批法國人先後來到該島,稱為馬洛伊內群島,後轉化為西班牙語的馬爾維納斯群島。1764年法國人在東島建立定居點,1765年英國人在西島建立定居點。1766年,西班牙以25萬英鎊的價格從法國手裡買下東島,1770年,西班牙又出兵佔領西島。1816年,阿根廷宣布獨立,宣稱繼承西班牙對馬島的主權。
1832年英國佔領西島,次年佔領東島。從此英阿對馬島的主權進行過多次談判,1982年雙方談判破裂,戰爭爆發。從4月2日阿根廷出兵佔領馬島,一直到6月14日被英國奪回,戰爭結束,歷時74天。
1 9 8 2 年4 月2 日到6 月1 4 日,歷時7 4 天的英阿馬島之戰,這一場未經正式宣戰的戰爭,外交家稱為「武裝沖突」,軍事家則稱為「馬島戰爭」,這是二十世紀第一場可算得上現代化的戰爭。
馬爾維納斯群島(本文簡稱馬島),位於南大西洋,東到西經5 7 °4 0 』,西到西經6 2 °,南到南緯5 3 °,北到南緯5 2 °1 5 』之間的海面上。該群島由3 4 6 個島礁組成,總面積1 5 8 0 0 平方公里,其中長年有人居住的有十五個島嶼,主要有索萊達島(即東福克蘭島,本文簡稱東島),大馬爾維納斯島(即西福克蘭島,本文簡稱西島),總人口約兩千,絕大多數是英國移民後裔。首府為斯坦利港(即阿根廷港)。南喬治亞島是馬島的附屬島嶼,(本文簡稱南島),位於馬島東南7 1 6 海里,西經3 9 °南緯5 3 °的海面上,面積3 7 0 0 平方公里,居民隨季節變化時多時少,最多達5 0 0 人,首府為格里特維肯港。
馬島距南大西洋與南太平洋之間的要沖航道麥哲倫海峽2 5 0 海里,距阿根廷本土2 7 6 海里,距英國本土7 0 0 0 海里。屬寒帶氣候,島上多沼澤,生物資源貧乏,但戰略地位極其重要,不僅位於溝通南半球兩大洋交通的必經之路,而且漫長曲折的海岸線組成的眾多港灣,構成英國在南大西洋的最重要的基地。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英國海軍都利用這一基地控制南大西洋的制海權。而近年來,馬島又成為開發南極的前進基地,其地位更顯重要。加上八十年代發現的海底石油,更加劇英阿對馬島主權之爭。
說起英阿對馬島的主權之爭,由來以久,漫長而復雜。1 5 9 2 年,英國人約翰·戴維斯發現該島,但阿根廷則認為是葡萄牙人戈梅斯於1 5 2 0 年發現的。
Ⅷ 西班牙和英國關系好還是和阿根廷關系好在馬島問題上西班牙會支持哪一方
在馬島問題上會支持哪一方,應該不是和誰好來決定的。
1、西班牙靠近英國,與英國相隔英吉利海峽,到目前為止,西班牙與非洲交接的直布羅陀依然是在英國的掌控之下。
2、阿根廷很早以前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到現在,應該還有盤根錯節的資本與政權關系。
3、西班牙與法國同屬西歐,同屬於法國倡導的「大地中海計劃」的國家之列,英、美必定從中作梗。
4、理論上,西班牙與法國必定在馬島問題上先支持阿根廷,從而制衡英美,要英美讓出部分利比亞、中東、西非等利益。
5、在西班牙與法國得到應該得到的「利益」之後,應該還是會在「馬島問題上」再次出賣阿根廷,歷史可能會重演。
6、目前中國已經表態對阿根廷的堅定支持,西班牙與法國究竟會採取3、4兩條去處理「馬島問題」,還是因為有中國的插入,而改成支持英美從而換得中東北非的利益,還看不到跡象,只能拭目以待。
Ⅸ 西班牙如果強硬一些,採用不惜一戰的態度,有可能從英國手中收回直布羅陀嗎
阿根廷1982年也是這么想這么做的,結果呢,英國戰爭奪回,這就是馬島戰爭。香港回歸一是條約租借到期,二是香港離大陸近英國遠,真打起來英國吃虧,三是英國也不想把香港毀了,四是美國不支持英國,撒切爾信函里根,里根說美國在香港有利益,讓撒切爾目光放長遠些,五是鄧小平強硬,這么地,香港通過談判才收回來。直布羅陀離英國那麼近,英國不會吐出來的,戰爭西班牙打不過英國,英國西班牙又同是北約,也不會打。那麼就只有慢慢談吧,已經談了一個多世紀了,接著談,繼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