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二戰如何坑德國

西班牙二戰如何坑德國

發布時間: 2022-06-01 00:57:57

⑴ 二戰中歐洲因戰火一片焦土,為什麼西班牙能中立、置身事外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由帝國主義反動勢力所策劃的、旨在爭奪世界霸權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戰爭,全世界共有61個國家、80%以上的人口捲入了這場戰爭。德國軍隊1939年9月1日對波蘭發動了突然襲擊,同年的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就這樣全面爆發了。

二戰是在40個國家的領土和海戰區及大洋戰區進行的,歐洲是戰爭初期的主要戰場,在空前嚴酷慘烈的戰斗中,歐洲大地受盡了戰火的蹂躪變成了一片焦土,可就在這片焦土中,就有這樣的一塊"快樂的綠洲",在整個戰爭期間獨處於戰爭之外,享受著安定、富足的和平生活,這塊"綠洲"就是西班牙。

當時的西班牙統治者是弗蘭西斯.佛朗哥,他曾經是西班牙長槍黨首領,靠著武裝叛亂奪取政權而上位的獨裁統治者,怎麼能夠在戰火席捲整個歐洲的局勢下,任它狂風暴雨我自巋然不動呢?戰後的許多學者,對這個現象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第一種觀點,認為當時的西班牙之所以不參戰,是因為當時西班牙國內的政治經濟條件不允許所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西班牙內戰剛剛結束。經濟上,生產、生活資料極端匱乏,國民經濟瀕於崩潰,百廢待興;政治上,國內的共和派、君主派和其他左翼集,都還保存著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他們隨時有可能推翻佛朗哥的獨裁統治。因此想要站穩自己的腳跟,佛朗哥就不敢再窮兵黷武了,而是要想辦法穩定局勢,在政治上堅決地排除異己,在經濟上大力發展國民經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二點觀點,認為是西班牙特殊的地理位置,為其帶來的政治優勢所決定的。西班牙國家的版圖,地扼直布羅陀海峽,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在二戰開始後,無論是盟國還是德意兩國,都積極地拉攏西班牙,爭取西班牙加入自己的陣營。1930年3月英國為解西班牙的燃眉之急,特地從阿根廷運送了一批食品賑濟他們,並同意向西班牙提供200萬英鎊的貸款,允許它從盟國進某些禁運的工業原料。1941年年初,美國也以紅十字會的名義給予西班牙價值150萬美元的食品和葯物援助。隨後,美國國會還在羅斯福總統的授意下通過法案,同意放鬆美國商人對西班牙進行石油輸出的控制。而德、意兩國則早在佛朗哥剛開始建立政權的時候就曾給予過大力支持。1940年5月,義大利宣布將西班牙所欠的債務從70萬里拉減免到50萬里拉。德國則源源不斷地將軍火機械和精密武器輸送給西班牙。希特勒甚至還答應佛朗哥,戰後把他渴望已久的直布羅陀海峽割讓給他。

弗朗西斯科·佛朗哥(西班牙語:Francisco Franco;1892年12月4日—1975年11月20日),西班牙內戰期間推翻民主共和國的民族主義軍隊領袖,西班牙國家元首,大元帥,西班牙首相,西班牙長槍黨黨魁。1936年發動西班牙內戰,自1939年開始到1975年獨裁統治西班牙長達30多年。

正是交戰雙方的種種利益引誘,使得佛朗哥無法決定倒向哪一方。而交戰雙方也不能以武力相逼,以免事與願違把佛朗哥推向對方。佛朗哥自己也在與交戰雙方的周旋中,意識到如果西班牙倒向其中任何一方、加入戰斗的後果都將不堪設想:那將會使西班牙直接淪為戰爭的前沿地帶,遭受戰火的無情摧殘。對於西班牙來說,最好的策略,就是左右逢源八面玲瓏,誰都不加入、誰都不得罪,保持中立的立場是最好的選擇。

第三種觀點認為,是佛朗哥個人的政治主張所致,他只主張反對蘇聯,並無意與任何西方國家為敵,正是這種思想,促使他在戰爭中保持中立的立場。西班牙內戰時,蘇聯曾給予佛朗哥的反對派以大力的支持。佛朗哥上台後,蘇聯仍然與它所支持的這些黨派保持聯系。因此佛朗哥認為如果西方國家相互敵對,只能是兩敗俱傷,反而使蘇聯坐收漁利。西方國家的敵人應該是蘇聯,而不是其他的國家,所以佛朗哥只把蘇聯當做自己的敵人。1941年6月德國大舉入侵蘇聯時,佛朗哥甚至還專門組織了一支約2萬人的"藍色軍團"跟隨希特勒作戰。對西班牙的這一舉動,佛朗哥特別強調"藍色軍團"只表明西班牙抵制蘇聯的一貫立場,並不表示西班牙是參加軸心國作戰。

從以上的觀點,我們基本上可以了解到西班牙保持中立的依據所在,但細細琢磨會發現有一個問題很難解釋,那就是不可一世的希特勒,居然能夠容忍佛朗哥在他的鼻子底下扮演變色龍的角色。西班牙國力不強,德軍完全可以一舉攻佔而多得一個戰略要地。希特勒沒有這么干,這可與他的性格不符,這又是為什麼呢?

⑵ 二戰的「太極高手」,如何一邊與同盟國談生意,一邊偷偷幫德國打蘇聯

二戰時期,世界分成了三大派系:軸心國、同盟國、中立國。其中的軸心國和同盟國不用多說,自然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不到一方倒下決不罷休。此外,中立國恪守本分,只求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平平安安,一旦有人擅自入侵,便會集中火力消滅到,瑞士便是如此。然而,除了瑞士的武裝中立外,還有一擅長「打太極」的武林高手——西班牙的領導人佛朗哥。

西班牙確實有點意思,二戰中西班牙的領導人佛朗哥是一個極其聰明的人物,雖然他是在德國的大力支持下上台的,但他仍是一個務實主義者。佛朗哥意識到,如果西班牙參戰,勢必會成為歐洲戰場的前沿陣地,西班牙一定會遭受巨大災難,前思後想之下,佛朗哥決定不與西方世界的任何國家為敵。

西班牙的存在十分棘手,無論它倒向哪一方,對另一方而言,都絕對不是一件好事。佛朗哥憑借出色的「打太極」手段,不但使西班牙免受戰爭的迫害,還狠狠地賺了一筆,真不愧是「太極高手」。

⑶ 二戰期間,西班牙為何放棄利益,拒絕幫助德國進攻非洲

大家都知道在第二戰還沒有開打時,德國幫助了西班牙發動了一場政變,並且成功的建立了霸主政權。但是由於西班牙當時並不是特別的強盛,而且還位處於一個戰略上的尷尬,一旦參與到戰爭當中去,英國為了保衛自己的安危一定會想辦法打敗西班牙。不過當然了,他自己是不會那麼傻的,不會犧牲自己還沒穩固幾天的政權去給德國當炮灰。但是為了報答幫助過他的兩個國家,在德國入侵蘇聯時,自發組建了一個特殊的軍隊,作為志願軍來幫助德軍攻打蘇聯。

⑷ 關於二戰時期的西班牙

``````````樓上有毛病,墨索里尼是義大利的。
當時西班牙是民族主義者、獨裁者佛朗哥的法西斯政黨長槍黨統治的!
一直到1975年佛朗哥去世為止。
西班牙在二戰中給德國提供軍需物資,並且為德國組建出征蘇聯的志願軍,還作為德國獲取英美的情報基地。

西班牙與日本除卻《馬德里備忘》還有在經貿方面有一定聯系,但是規模不大,畢竟兩國遙遠且商路不暢。倒是在意識形態上有些認同。

⑸ 為什麼二戰德國不把西班牙拉下水

第一,西班牙佛朗哥政權是親德的,西班牙豐富的鐵礦石二戰中也一直在不斷的提供給德國,實際上和德國的盟友沒有分別。
第三,西班牙的國力是他不可能作為德國的對手,對德國的霸權不構成威脅。二戰的所有戰爭還是幾個霸權國家之間的戰爭。或者是為了同霸權國家作戰而做准備的戰爭。消滅法國後,西歐大陸已經沒有國家可以和德國爭奪霸權了,沒有必要侵略西班牙。
第二,西班牙作為中立國存在,縮短了德國的戰線,節約了德國的兵力。西班牙是中立國,英美是不能從西班牙登陸進攻歐洲的。如果西班牙被德國佔領了。盟國就可以從西班牙登陸了。那麼德國就要分兵防守西班牙的海岸線了,就像防守法國的海岸線那樣。戰線拉得越長,對美英的防守越是防不勝防,對德國不利。

⑹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因是什麼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因:二戰就是一戰的延續,根源上就在於一戰沒有處理好當時的國際秩序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導致20年後的戰爭爆發,而且爆發出一個規模更大的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 戰結束後,帝國主義時代所固有的各種基本矛盾一個也未解決,而又增加了資本主義與 社會主義的矛盾,戰勝國與戰敗國的矛盾以及帝國主義戰勝國之間的矛盾。

隨著帝國主 義國家間經濟、政治和軍事發展不平衡的加劇,軍事實力發展較快的德、意、日三國要 求重新劃分世界勢力范圍,使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尖銳起來。

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又使這一矛盾進一步加劇。 為擺脫危機而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的德、意、日三國,相繼發動了局部侵略戰爭,最 後終於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6)西班牙二戰如何坑德國擴展閱讀:

一戰後,德國成為戰敗國,隨後1919年在法國巴黎召開國際會議,也就是「巴黎和會」,為了確定如何處理戰敗國德國以及確定世界新秩序。

最後英法等戰勝國強迫德國簽訂《凡爾賽合約》,德國海外殖民地內英法兩國瓜分,德國國內只允許保留7個師的陸軍,10萬人,海軍不可超過1.5萬,這還僅僅是對德國軍事力量上的限制。另外德國要賠款協約國113億英鎊的戰爭賠款,而且要以黃金支付,對於德國來說簡直就是滅頂之災,德國根本無論償還這些錢。

連世界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都看不下去,認為凡爾賽條約太苛刻,賠款高昂最後導致德國無力支付,產生不良影響,法國將領福煦認為《凡爾賽合約》就是為期20年的停戰協定,結果一語成讖。

⑺ 二戰中西班牙的立場如何

西班牙在二戰中保持中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佛朗哥面臨著是否參戰的選擇,這也是對他的統治的嚴峻考驗。在整個大戰期間,佛朗哥一直周旋於兩大集團之間,看風使舵,利用英、美與德、意之間的矛盾,從中撈取好處。英法為了阻止佛朗哥靠近軸心國,不斷地在經濟上援助西班牙,以拉攏西班牙在大戰中保持中立。佛朗哥考慮到西班牙的國力不強,同時也害怕德、意控制自己,在大戰初期,有意地疏遠軸心國。例如,在一次馬德里盛大閱兵典禮上,由於佛朗哥故意把准備要出席的德國元帥戈林的名字排在法國駐西班牙大使貝當的後面,使這位早已將自己的指揮棒、元帥服送到馬德里以施威擺闊的戈林受屈受辱,最後,放棄到馬德里參加觀禮。大戰期間,佛朗哥宣布西班牙為中立國,游離於交戰雙方之外,時而靠近德、意,時而為英、法叫好。當德、意力促西班牙加入軸心國參戰時,佛朗哥謹慎地予以回絕,他委婉地給德國外長里賓特洛甫寫了一封長信,意思是說如果德國能拿出一個德、意必勝的證據來,酉班牙馬上加入德、意集團。

然而,到1940年上半年,由於德國橫掃西歐,連連獲勝,熱衷投機的佛朗哥保持中立的立場開始傾斜,他希望趁機收回被英國人控制兩個多世紀的直布羅陀。6月,佛朗哥突然出兵佔領丹吉爾。當時丹吉爾是由德、意、英、法四國共管的地區。佛朗哥在採取這一軍事行動以前,只通知了德、意,而沒有通知英、法。隨後佛朗哥又提出收回直布羅陀的口號。

1941年6月,希特勒進攻蘇聯,佛朗哥被希特勒的勝利沖昏了頭腦,表示完全支持希特勒的行動,並請求德國允許西班牙長槍黨志願軍參加對蘇戰爭,以報答1936~1939年間德國給西班牙兄弟般的援助。此時,佛朗哥仍留有後退的餘地。對外,他只是宣布西班牙由中立國轉變為非交戰國,對德國,他強調「西班牙派志願軍並不等於站在德國一方參戰。實際上,佛朗哥組織了一個由長槍黨員組成的「藍色師團」,穿上德國軍隊的服裝,開赴蘇聯作戰。到1943年,佛朗哥眼看軸心國取勝渺茫,馬上又調整西班牙的外交政策,宣布西班牙由「非交戰國」恢復中立,並下令召回在蘇聯作戰的「藍色師團」。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佛朗哥在國內仍推行其恐怖統治。對長槍黨以外的黨派,尤其是共產黨、社會黨黨員,大肆搜捕、關押,甚至處死,而且還使用閹割刑和絞刑(直到1963年才取消)。佛朗哥的這種恐怖暴虐統治,引起世界范圍的強烈不滿。1946年12月,聯合國通過決議,建議所有聯合國成員國從西班牙召回大使,決定只要西班牙保持現行制度,今後就不接納西班牙為聯合國會員國。面對這種國際孤立的局面,佛朗哥宣布實行閉關自守的孤立的經濟政策,在國內開展仇視猶太人和一切外國人運動,禁止在公共場合懸掛寫有外國字的招牌,鼓勵使用本國產品。1947年,佛朗哥又簽署《國家元首關於國家元首職位繼承法》,宣布西班牙為立憲王國,規定佛朗哥有指定國王繼承人,罷免國王繼承人的權利。

⑻ 如果二戰期間西班牙倒向德國,歐洲戰局會有何不同

估計二戰戰爭結束時間更加快。原因非常簡單,西班牙根本就沒有實力,他完全加入德國陣營,那麼德國打起來就非常吃力,西班牙會一直拖後腿,讓德國的情況更加槽糕,不然對於全世界人民來說就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最後,西班牙是有實力,可惜是西班牙的實力在德國眼裡還不夠看,加上西班牙也不願意全心全意幫助德國,簡單說就是牆頭草,哪裡有好處西班牙就往哪裡走。

⑼ 二戰中西班牙不是中立國嗎,為什麼1937年會遭到德國空軍轟炸

1936年西班牙爆發了內戰。西班牙以弗朗哥為首的右翼武裝和以左翼組成的西班牙共和國政府發生了戰爭。之後德國,義大利等法西斯國家就對這場內戰進行了武裝干涉,派部隊幫助弗朗哥叛軍對共和國軍進攻。這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德國空軍「禿鷹軍團」,轟炸格爾尼卡就是他們乾的,因為這個城市處在共和國軍的重要運輸線,

另外蘇聯為首的國際左翼力量也派出了志願軍參戰幫助共和國政府。即著名的「國際縱隊」。但最後共和國軍還是戰敗了。弗朗哥統治了西班牙,並在二戰開始後宣布中立。

⑽ 西班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立場是怎麼樣的

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國突然襲擊波蘭。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如果當時擁有重要戰略地位的西班牙如果參加德意日軸心國集團,封鎖直布羅陀海峽,那麼必將對盟軍在北非和地中海地區的作戰造成極大的困難。可是,在戰爭一開始,西班牙就宣布「中立」。當時西班牙已是佛朗哥統治下的法西斯獨裁國家,為什麼卻沒有參加德意日法西斯軸心國集團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呢?這的確是一個饒有趣味而又令人費解的問題。

有人認為,佛朗哥不參戰是因為國內的經濟、政治危機。當時,西班牙內戰剛剛結束,由於必要的進口工業原材料和設備供給不足,黃金、外匯儲備也十分短缺,加上災荒頻繁,導致食品嚴重匱乏,國民經濟瀕於停滯,人心浮動。政治方面,共和派、君主派右翼集團和共產主義者左翼集團依然有著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和影響。法西斯組織長槍黨內部醞釀著的種種不和、猜忌、爭斗又削弱了黨的獨裁統治能力。故而佛朗哥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發展國民經濟,穩定政局,確保獨裁統治。顯然,這種看法的問題在於:國內危機並非不參戰的可靠理由,對於法西斯國家來說,解決上述危機的最快捷有效的方法,可能正是對外戰爭。

另一種說法是,佛朗哥不參戰是因為同盟國的利誘、拉攏。西班牙和直布羅陀、丹吉爾特殊地理位置使盟國擔心,一旦西班牙加入軸心國作戰,直布羅陀海峽必為其控制,大西洋與地中海航路中斷,後果不堪設想。為此,1940年3月,英國同意向西班牙提供200萬英鎊的貸款,並允許它從盟國進口某些禁運的工業原材料,英國還從阿根廷快速運送一批食品到西班牙以解決其燃眉之急。1941年初,美國以紅十字會的名義援助西班牙價值150萬美元的食品和葯物。隨後,羅斯福又設法讓國會同意放鬆美國商人向西班牙輸出石油的控制。然而,事實上德、意向西班牙所提供的好處是遠遠超過盟國的,除西班牙內戰期間進行的援助外,德國還一直向西班牙提供軍火、機械、精密儀器,並曾同意向西班牙提供部分石油、小麥、棉花、橡膠和肥料等物資。可見這種看法也不能令人完全滿意。

第三種說法是:佛朗哥反對的,只是蘇聯,而不願向西方國家開戰。因為蘇聯是支持西班牙國內左翼力量的後台。佛朗哥曾經說過:西班牙和西方世界的真正敵人是蘇聯,西方國家之間的任何戰爭都不過是為俄國人火中取栗。1941年6月,德國進攻蘇聯,佛朗哥立即表示支持德國的軍事行動,並很快組織了1.7萬人的長槍黨志願軍,稱為「藍色師團」,參加對蘇作戰。佛朗哥強調,「藍色師團」只表明西班牙抵制蘇俄的一貫立場,這並不等於參加軸心國一方作戰。這種說法也有可疑之處:西班牙人民陣線共和國政府被顛覆後,國內的左翼力量已經不能再對佛朗哥政權產生致命威脅。如果說佛朗哥是「意識形態至上者」,那麼為什麼1943年德軍失去對蘇優勢後,他又要落井下石,撤回「藍色師團」呢?

筆者認為,西班牙在「二戰」中始終保持中立而不參戰,是由包括上述幾種因素在內的多種因素決定的,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應當說是戰爭形勢變化使然和西班牙自身利益所需。
首先,西班牙地處大西洋與地中海之間的交通要沖,尤其直布羅陀海峽乃是兵家必爭之地,西班牙若參加軸心國一方作戰,必然成為美英盟國首先進攻的對象。此時西班牙是否能夠招架得住美英的猛烈打擊,便事關西班牙整個國家的存亡問題,沒有獲勝的絕對把握,佛朗哥敢去冒這個險嗎?而當時德國希特勒的主要目標是消滅蘇聯,不太重視地中海和北非一帶地區;義大利雖然對地中海和北非地區很感興趣,但義大利軍隊的戰鬥力卻極為低下,根本不是美英軍隊的對手。這樣,精明的佛朗哥在得不到德軍強大兵力保護的情況下,是不會輕易貿然參戰的。
其次,如果說戰爭初期西班牙不參戰主要是因為國內困境的話,那麼後來西班牙仍保持中立則主要是形勢不利使然。1940年6月14日,西班牙出兵佔領了國際共管的丹吉爾,隨即向希特勒提交了一份參加軸心國的條件,其中包括對直布羅陀、法屬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的奧蘭省的領土要求。在部分要求得到承認後,德、西雙方議定共同對直布羅陀採取軍事行動。可是,當德軍做好一切准備,而且供給了西班牙作戰所需的重武器並通知其明年1月開始行動的時候,佛朗哥卻明確表示西班牙目前還不能參戰,德國只好取消了這一戰略行動。佛朗哥這時之所以出爾反爾,顯然是認為參戰時機尚不成熟,因為當時不列顛之戰正在激烈進行,勝負未分,而義大利卻已在地中海和北非戰場被打得焦頭爛額。1940年11月11日,從英國「光輝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轟炸機對義大利海軍基地塔蘭托港進行轟炸,給以致命的打擊,使義大利殘存的海軍不敢再同英國海軍較量。接著在北非與英軍較量的義大利陸軍也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迫使義大利不得不向德軍求救。而後來德軍親自出馬對地中海戰略要地馬爾他島的進攻也以失敗而告終,英軍牢牢控制著地中海的制海權。在這種情況下,西班牙如果盲目參戰,必然會面臨失敗的巨大風險。
至於後來軸心國集團在戰爭中每況愈下,被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家打得落花流水,西班牙就更不敢冒險參戰了。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64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02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77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57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68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33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286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66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302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