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為什麼稱霸西半球
㈠ 西班牙早期殖民擴張的特點有什麼
西班牙的殖民目標是在西半球,他們通過屠殺當地的居民和開採金礦等手段,在殖民地建立殖民國家,通過政治控制的手段,為自己服務。西班牙的血腥統治,為後來歐洲各國的殖民統治提供了模板。之後的法國日本等國,都是通過建立殖民政府,對殖民地進行殘酷統治。
㈡ 西班牙為何在航海中取得領先
因為是第一個發現新大陸的,佔得先機。
1499年-1504年間,西班牙僱傭的義大利航海家發現新大陸。後人將這塊大陸以命名為亞美利加洲。
在深入探索了美洲大陸後,西班牙發現了兩個大帝國:阿茲特克帝國與印加帝國,這兩個帝國面積的廣袤程度與人口的稠密程度都遠超歐洲任何一個國家。
通過和當地被鎮壓的民族聯合,並在歐洲人無意間帶來的疾病的協助下,西班牙征服者輕而易舉地征服了這兩個帝國。
哥倫布的首次遠航為西歐國家向新大陸擴張、侵略、征服鋪平了道路,打開了門戶。西班牙、西歐國家旋即向美洲大舉侵略、擴張,西班牙很快成了第一個日不落的殖民帝國。
(2)西班牙為什麼稱霸西半球擴展閱讀:
15世紀末,收復失地運動成功後,西班牙統一,迅速走向海外擴張道路。16世紀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地理大發現和殖民擴張的先驅,並在各大海洋開拓貿易路線,使得貿易繁榮,西班牙橫跨大西洋到美洲,從墨西哥橫跨太平洋,經菲律賓到東亞。
西班牙征服者推翻了阿茲特克、印加和瑪雅文明,並對南北美洲大片領土宣稱擁有主權。西班牙王室與歐洲各王室聯姻,取得了大片領地的繼承權。
卡洛斯一世時期,西班牙王位和神聖羅馬帝國皇位合二為一,使西班牙在歐洲的影響力迅速提高。卡洛斯一世更打敗或阻擋最強大的敵人法國和奧斯曼帝國,西班牙遂開始稱霸歐洲。
這表現在1525年俘虜法王的帕維亞之戰、1527年擒獲教宗的羅馬之劫,確立西班牙在西歐與南歐的霸權地位。
16世紀中期開始,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利用美洲采礦所得的金銀取得更多軍費,以應付在歐洲和北非的長期戰爭。
腓力二世時期(1556-1598年在位),雖然西班牙與神聖羅馬帝國分治,但哈布斯堡王室的力量並沒有削弱,反而於1580年兼並葡萄牙帝國(於1640年失去),並在1582年蓬塔德爾加達海戰成為無可置疑的海上最強霸主。
很快獲得了葡萄牙廣闊的殖民地,把半個尼德蘭、半個亞平寧半島、整個伊比利亞半島和幾乎整個中、南美洲歸為己有,還包括亞洲的菲律賓群島,甚至還一度包括台灣。自此,西班牙一直維持著世上最大的帝國。
16世紀至17世紀的西班牙正處於黃金時期,是歐洲無可爭議的霸主,締造了被後世稱為「西班牙治下的和平」時代。極盛時期的西班牙帝國國土面積達3150萬平方公里。
㈢ 16世紀的西班牙,到底發生了什麼
16世紀,當時的最強全球殖民帝國西班牙計劃征服中國,西班牙計劃讓公民與中國婦女結婚,培養混血後代,執掌中國的統治權。然而一場海戰改變了歷史走向,西班牙夢想落空。
16世紀西班牙狂妄殖民中國,培養混血後代,一場海戰夢想落空
西班牙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的殖民帝國。16世紀時,西班牙本土疆域包括葡萄牙和低地國家(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三國),憑著其可怕、訓練有素的步兵方陣主宰歐洲。
西班牙是歐洲環球探險和殖民擴張的先驅,在各大海洋開拓貿易路線,貿易路線從西班牙橫跨大西洋到美洲,從墨西哥橫跨太平洋,經菲律賓到東亞。西班牙征服者摧毀了阿茲特克、印加帝國和瑪雅文明,佔領美洲大片領土。此外西班牙征服了非洲眾多海岸,亞洲的印度沿岸,菲律賓等地區。一時之間,憑著其無敵艦隊,西班牙帝國稱霸海洋。
16世紀西班牙狂妄殖民中國,培養混血後代,一場海戰夢想落空
16世紀末,西班牙人在征服了菲律賓之後,即開始積極考察、分析中國國情、民情,並對福建沿海進行偵察,熟悉航道並繪制地圖。1586年4月,西班牙駐馬尼拉殖民政府召開馬尼拉大會,制定了征服中國的計劃書。侵華遠征軍計劃由1萬到1.2萬名西班牙士兵組成,另加5000名日本人。遠征軍總司令由菲律賓群島的總督擔任。軍隊由槍手、甲胄兵和毛瑟槍手等組成。派遣4艘大帆船的船員,以及三四名鑄炮者,還有12名武器和拋火器的工匠、一些能制瀝青的手工藝匠以及能造高舷側大帆船的船匠。
計劃書強調侵略成功後,西班牙可利用在中國獲得的物資打擊自己的敵人。中國還可向西班牙帆船提供船員,西班牙可獲得金、生絲、綢緞、精美的手工藝品。西班牙國王可以從中國獲得大量租稅和利潤。征服中國後,西班牙人可定居中國並得到封爵。
計劃書還建議西班牙公民與中國婦女結婚,培養混血後代,執掌中國的統治權。西班牙人和中國婦女結合,便會有適宜作神甫和傳教士的人以及擔任政府官員和擔任軍事職位的人。這些人組成的親屬集團和利益集團將會鞏固西班牙在中國的統治。
16世紀西班牙狂妄殖民中國,培養混血後代,一場海戰夢想落空
西班牙稱霸全球依靠強大的無敵艦隊,無敵艦隊約有150艘以上的大戰艦,3000餘門大炮、數以萬計士兵,最盛時艦隊有千餘艘艦船。這支艦隊橫行於地中海和大西洋,驕傲地自稱為「無敵艦隊」。
西班牙征服中國的計劃還未實施就遭受了挫折。西班牙為爭奪美洲殖民地,與新興起的英國發生了矛盾。1588年夏天,英國艦隊與西班牙無敵艦隊之海戰,西班牙遭受失利。1588年到1601年,西班牙五次遠征英國,均告失利。
而西班牙國內,低地國家荷蘭從西班牙統治下獲得獨立。為了應付與英荷的戰爭,西班牙侵華計劃只得一擱再擱,直至最後流產。
16世紀西班牙狂妄殖民中國,培養混血後代,一場海戰夢想落空
明朝水師是中國古代史上最強大的艦隊,對外的幾場海戰都是全勝。1633年7月料羅灣海戰,參戰的荷蘭艦隊9艘以及荷蘭招攬的50多艘海盜艦隊全軍覆沒。明朝鄭芝龍的水師奪取了從日本到南海的全部東亞制海權,此後荷蘭人每年向明朝船隊繳納12萬法郎的進貢,才可以保證在遠東水域的安全。
西班牙侵華計劃破產,如果他們真來打明朝,也將是慘敗而歸。
㈣ 托什麼德西什麼亞條約什麼鬼,求科普
《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或譯為《托德西拉斯條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於1494年6月7日,在西班牙卡斯蒂利亞的托爾德西里亞斯簽訂的一份旨在瓜分新世界的協議。
歷史背景
自從1454年,教皇尼古拉五世頒布敕書,把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發現的領土送給葡萄牙人之後,富有強大經濟實力和軍事力量的西班牙便向葡萄牙帝國的霸權提出了挑戰。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葡萄牙人認為,西班牙人破壞了過去羅馬教皇所批準的由葡萄牙掌握保哈多爾角以東一切土地的權利,更何況葡萄牙人比他們先到達印度的海岸。於是葡萄牙准備以軍事遠征來奪取哥倫布所發現的土地。
當西班牙請求教皇解決這個爭端時,新任羅馬教皇亞歷山大六世從傳播天主教信仰和擴大教會影響出發,許可西班牙佔領哥倫布發現的全部土地,西班牙有權掌握維德角群島以西100里格(約600公里)沿大西洋之線往西的全部土地。
為了調節葡萄牙和西班牙爭奪新土地的糾紛,1494年,教皇亞歷山大六世實行仲裁,兩國簽訂了《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同意在維德角以西370里格處劃界,史稱"教皇子午線"。線東新"發現"的土地屬於葡萄牙,線西劃歸西班牙。
歷史影響
協議規定兩國將共同壟斷歐洲之外的世界,並特別將位於維德角群島以西300里格(約合1770公里或1100英里),大約位於西經46°37'的南北經線,為兩國的勢力分界線:分界線以西歸西班牙,以東歸葡萄牙。這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西班牙在西半球具有巨大的影響力,而葡萄牙在巴西,非洲,及遠東地區擁有極大影響力。
西、葡兩國分別於1494年的7月2日和9月5日批准了該條約。
由於麥哲倫的環球航行,1529年兩國又重新簽訂了薩拉戈薩條約(Treaty of Saragossa)用以明確這一分割在太平洋上的位置。
西班牙國王裴迪南和伊莎貝拉女王欣然同意這個條約,它明確保護了屬於西班牙的哥倫布在1493年向大西洋西部航行新發現的領土,從而避免了其與葡萄牙的戰爭危機,而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則同樣高興地在里斯本隆重宴請談判的使臣,他認為,該條約保證了葡萄牙幾代國王所努力了近一個世紀的,向非洲南部海洋探索的利益,從而將這個條約的簽訂視為他一生中最大的勝利。雙方各得其利,從此西、葡雙方在以後的100年時間里認真地執行了這個條約。
事實證明,這個條約對葡萄牙很合算,繼西班牙擁有了北美之後,葡萄牙也毫不遜色地擁有了美洲南部的巴西。
㈤ 西班牙什麼時候最強大
西班牙之所以十分熱衷於在中美和南美擴張,主要是看中了這里豐富的黃金和白銀。恩格斯曾說「黃金一詞是驅使西班牙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語,黃金是白人踏上一個新發現海岸時所要的第一件東西」。在西班牙殖民者的瘋狂掠奪下,美洲很快成為了西班牙的黃金寶庫。據統計,在殖民統治的300年間,西班牙從拉丁美洲掠奪了約2500噸黃金和10萬噸白銀。在16世紀,西班牙壟斷了世界金銀總量80%左右,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帝國」。
西葡航海運動。黃金白銀的大規模流入,使得西班牙成為當時歐洲最富裕的國家。西班牙憑借雄厚的金融實力,打造了「無敵艦隊」,聯合哈布斯堡王朝一同稱霸西歐。1580年,西班牙腓力二世用無力吞並了當時第二號的殖民國家——葡萄牙王國,這一年是西班牙霸業的頂峰。
㈥ 為什麼西班牙在16世紀和17世紀被認為是超級大國呢
那是因為你似乎忽略了每一場戰爭。
讓我來問你,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在哪些戰爭中「似乎輸了」?名稱請他們,那些我不知道,也許你知道一些戰爭歷史學家忽略…當然各種各樣的武裝沖突西班牙失去了其峰樣每個力量隊長我的看法是,可能你所有的歷史知識是《泰晤士報》英國打敗別人。這對建立民族自豪感是很好的,但不要讓它阻礙現實。
西班牙的義大利,都是西班牙的,在一場又一場的戰爭中被西班牙征服,對抗法國,地方勢力和教皇
最好最好的,你可以說作為西班牙擊敗活動幫助愛爾蘭與英國侵略者…但這是因為西班牙治療,作為一個小事件發送小,缺乏指揮部隊只是試試運氣,因為這些是Anglo-Spanish戰爭的一部分,英國艦隊多次粉碎在西班牙本身(領帶)。
愛爾蘭紀念金塞爾戰役中西班牙對英國的支持,以特西奧家族在愛爾蘭與英國人作戰的圖像
17世紀則是另一回事,因為統治者們完全無能,哈布斯堡家族的近親繁殖統治了那個世紀的西班牙,但這並沒有改變那個西班牙
㈦ 西班牙為什麼能夠稱霸世界
資本原始積累迅猛增長,歐洲新興的資產階級在經濟上日益強大。英國和西班牙在擴大海外貿易和殖民掠奪的活動中,發生越來越尖銳的矛盾。為了擴大海外市場,必須謀求海上霸權。因此英國急欲取代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
西班牙是當時歐洲最強大的殖民帝國。擁有1千萬人口,殖民地勢力范圍已伸向歐、亞、非、美四大洲,號稱「日不落帝國」。西班牙之所以能夠稱霸世界,任意干涉歐洲和世界的國際事務,壟斷許多地區的貿易,主要是憑借它掌握的海上霸權,有一支龐大的艦隊。
㈧ 歷史上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和美國先後稱霸世界,這其中共同的原因是什麼
共同的原因是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這幾個國家都創造了當時最高的生產力proctivty——以相同或更少的投入,卻獲得了更多的回報——這就使得他們可以更容易的不被競爭對手削弱或者說他們更容易的去削弱競爭對手,經過一段時間的量變積累,最終達到了質變,稱霸世界。
我覺得更應該進一步的討論,為什麼他們稱霸世界之後都不斷地變弱了?
㈨ 世界歷史雜談:葡萄牙,西班牙為什麼能大國崛起
記者:從國土面積和人口方面來看,葡萄牙和西班牙都是小國,當時其他歐洲國家都比他們強大得多,為什麼他們能夠率先成為稱霸世界的國家?
屈從文:最根本的原因是這兩個國家最先成為現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
與此同時,在與歐洲新興國家英國、法國、荷蘭的不斷戰爭中,西班牙作為歐洲最強盛的軍事大國也在不斷衰落。1588年,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被英國擊潰。17世紀上半葉的30年戰爭進一步拖垮了西班牙。
到1648年各國為結束這場戰爭簽訂《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時候,西班牙面對財政的崩潰、國內的叛亂、普遍的貧困無可奈何。緊接著和法國簽訂的《比利牛斯和約》最終使西班牙在歐洲格局中處於一個相對來說走向衰落的國家的地位。
㈩ 西班牙在15至16世紀有「海上霸主」之稱的原因是什麼
15至16世紀,西班牙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國家之一,在西半球,西班牙更是不可一世。在最強盛的時期,西班牙擁有一支有100多艘戰艦,1000餘門大炮,數以萬計士兵的強大海上艦隊,因此西班牙在當時有「海上霸主」之稱。
西班牙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