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卡塔赫納小鎮在哪裡
❶ 卡塔赫納的港口城市
名字:卡塔赫納
英文名:Cartagena Futbol Club
國語譯名:卡塔赫納足球俱樂部
成立年份:1995
所屬國家:西班牙
聯賽級別:西班牙國王杯 球衣號 球員 英文名 位置 生日 國籍 身高(cm) 體重(kg) 1 卡西拉 Kiko Casilla 門將 1986-10-02 西班牙 192 83 2 西甘 Pascal Cygan 中後衛 1974-04-29 法國 192 87 3 魯維奧 Manu Rubio 後衛 1987-05-02 西班牙 180 4 特西基 Txiqui 後衛 1979-08-14 西班牙 177 5 克拉貝羅 Rafael Clavero 後衛 1977-01-10 西班牙 175 6 馬里亞諾 Mariano 前衛 1978-01-28 西班牙 188 7 楚斯 Chus Herrero 後衛 1984-02-10 西班牙 183 75 8 博特略 Pedro Botelho 前衛 1989-12-14 巴西 186 9 托切 Jose Toche 前鋒 1983-01-01 西班牙 182 77 10 隆加斯 Antonio Longas 前衛 1984-08-24 西班牙 175 71 11 拉福恩特 Ander Lafuente 前腰 1983-02-18 西班牙 164 12 費爾南德斯 Julien Fernandes 前衛 1985-03-16 法國 175 13 雷波洛 Alejandro Rebollo 門將 1983-01-11 西班牙 185 14 馬爾多納多 Francisco Maldonado 前鋒 1981-06-02 西班牙 179 73 15 卡拉 Cala 前衛 1989-11-26 西班牙 180 16 莫拉爾 Toni Moral 前衛 1981-06-29 西班牙 177 72 17 約爾迪 Jordi 前衛 1990-01-01 西班牙 173 65 18 凱科 Keko 右邊鋒 1991-12-28 西班牙 177 19 穆尼奧斯 Inaki Munoz 前衛 1978-07-02 西班牙 179 77 20 戈伊里亞 Asier Goiria 前鋒 1980-09-19 西班牙 182 21 維克托 Victor 中鋒 1974-04-17 西班牙 165 66 22 里奧 Miguel Riau 左前衛 1989-01-27 西班牙 174 23 埃克斯波西托 Unai Exposito 前衛 1980-01-23 西班牙 175 70 24 魯伊斯 Pablo Ruiz 後衛 1981-02-25 西班牙 182 74 25 卡洛斯 Jose Carlos 前鋒 1987-07-17 西班牙 176 63
❷ 西班牙在哪,是歐洲還是亞洲
位於歐洲西南部伊比利亞半島。北瀕比斯開灣,西鄰葡萄牙,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的摩洛哥相望,東北與法國、安道爾接壤,東和東南臨地中海。海岸線長約7800公里。境內多山,是歐洲高山國家之一。境內高原和山地相間,全國平均海拔660米,全國35%的地區海拔1000米以上,平原僅佔11%,是歐洲地勢最高國家之一。主要山脈北有坎塔布連、比利牛斯,南有莫雷納山脈和安達盧西亞山脈。南部的木拉散峰海拔3478米,為全國最高峰。 西班牙地處歐洲西南部,與葡萄牙共同分享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位於北緯36度到44度、西經9度18分和東經3度19分之間,南北跨840公里,東西 1000公里。國土面積為504750平方公里,西班牙人說他們的國家形狀像一塊熟牛皮。西班牙在歐洲僅次於俄羅斯、德國和法國居第四位,相當於歐洲總面積的二十分之一。半島之外,西班牙的領土包括還地中海的巴利阿里群島和大西洋的大小加那利群島。 西班牙北部沿海是比斯開灣,東北同法國和安道爾接壤,高聳的比利牛斯山把這幾個國家分隔兩邊;東面和東南面向地中海,向南越過只有14公里寬的直布羅陀海峽便能達到非洲的摩洛哥;長方形的葡萄牙是西班牙西邊的鄰居。直布羅陀海峽是地中海出大西洋的要道,戰略地位極為重要,西班牙與英國長期以來一直在爭奪此地的主權。 不包括巴利阿里群島和加那利群島,三面環海的西班牙的海岸線長約3904公里,但是海岸比較平直,真正的天然良港都集中在北部,如費羅爾、蓬特維德拉和維哥等。卡塔赫納是唯一地處地中海的天然港灣。東南部的海岸線不是以港口,而是以風景旖旎的海灘勝地聞名。西班牙著名的海灣有加的斯灣和瓦倫西亞灣。 西班牙不僅有美麗的海岸,還有巍峨的高山。在歐洲,她是除了瑞士之外最高的國家。西班牙全境大部分是古老的高原。著名的中央高原聳立西班牙正中,約佔全國面積的60%,海拔600-700米。中央高原三面被高山阻絕:北部是坎塔布連山脈,南部佇立著莫雷納山,東部的伊比利亞山脈隔開中部高原與阿拉貢平原。高原西邊那一面緩緩延伸,地勢漸趨平坦,最後消失在大西洋沿岸。如果你駕車游覽西班牙全境,不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白雪皚皚的山峰,一片片起伏不平的丘陵。
❸ 哥倫比亞最有魅力的城市,拉丁美洲最美的地方,有美麗的寨城嗎
你聽說過哥倫比亞卡塔赫納嗎?卡塔赫納是位於哥倫比亞西北部加勒比海沿岸的一座海港城市,是哥倫比亞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以古要塞聞名天下,被譽為拉丁美洲最美的地方。你若是在周三來到卡塔赫納,可能會懷疑是不是時光隧道帶你穿越到了周六。在這里,周三周四竟然是狂歡的日子。這里的廉價酒館和旅店比比皆是,人群混雜,派對氣氛濃重,還有美麗的寨城。坐在露天觀光車上暢飲美酒是無比暢快的享受。
原創聲明:本文由旅遊之後編輯小旅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親愛的愛旅遊的小夥伴,很高興今天給大家分享新一期的旅行趣聞,雖然你們不能跟小旅一起體驗旅行過程中激動和快樂,但是小旅會用最真實、最真情的感受,寫出更好的文章,讓你們一起來感受其中的樂趣;在合適的時間,到合適的地方去旅行,你會收獲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小旅願陪你走完這一場!
寨城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之一。在這里,你將看到偉大的歷史建築、教堂、帶有如著名藝術家波特羅設計的美麗雕像的廣場、咖啡館、酒吧、餐廳、獨特商店等等。步行到城市的街道的殖民時期的建築,那裡有各種風格的餐廳。夜晚的寨城讓我想起了新奧爾良市的波旁街。那裡有很多紀念品商店,街上的小販,街頭藝人和明亮的燈光。我們在周邊漫步和觀光中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
卡塔赫納是一個很美的城市,文化和歷史是深刻和強大的,他們在保持這一點上做得很好,不受歐洲和美國品牌的影響。享受這里美食、音樂和建築吧!這真的是個有趣的地方,令人驚嘆的建築、不錯的人們、食物也很棒。全部經歷都讓人開心。Tips:有很多老建築都可以進入參觀,從城市廢墟探險到一眾酒店,都可以去看一看。
❹ 卡塔赫納的城市簡介
哥倫比亞北部港口,玻利瓦爾省首府。位於加勒比海卡塔赫納灣北端。人口47.0萬(1982)。地勢低窪。年平均氣溫27℃,年平均降水量840毫米。1533年始建,為西半球古城之一。16世紀中期曾為西班牙掠奪南美金銀財富的轉運港和奴貿市場。1926年馬格達萊納河流域油田開發後,成為主要油港和石油加工中心。還有紡織、製革、船舶修理等工業。輸出石油、咖啡、皮革、木材、煙草等。該城由曼戈島和半島等組成。有大教堂等古建築。卡塔赫納三面環水,景色秀麗,全城蔥綠一片。古老的城堡、教堂的塔尖與一幢幢乳白色、淺藍色的現代化高層建築雜陳一起,互為映襯。外城赫特塞馬尼區散布著一座座低矮、古舊的平房,這是勞動人民聚居的地方。在獨立廣場的左側是人群擁擠的市場,市場對面聳立著古老的聖弗朗西斯科教堂。教堂壯觀雄偉,始建於1590年。廣場右側為「一百周年公園」,園內花木繁盛,芳草萋萋烈士大道從公園西側延伸出去。獨立廣場的一邊矗立著9個哥倫比亞愛國志士的銅像,他們在1815年保皇分子莫里略卷土重來時被害於這個廣場上。廣場西端有一座高聳入雲的鍾樓,鍾樓的那一邊就是卡塔赫納的內城。這個城市被切割分塊成三個地區:一是擁有大教堂和許多盧西亞風格的聖佩德羅,一是商人和中產階級的居住區聖迭戈,和具有「大眾場所」美稱的蓋特塞馬尼。
❺ 好玩又不貴的沿海城市有哪幾個可以說說嗎
推薦一下青島、連雲港、福州、湛江這幾個沿海城市都挺好的,值得一玩。
1、青島
青島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沿海,膠東半島東部,瀕臨黃海,隔海與朝鮮半島相望。青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嶗山風景名勝區、青島海濱風景區。山東省近300處優秀歷史建築中,青島佔131處。
4、湛江
位於中國大陸最南端雷州半島上,地處粵桂瓊三省區交匯處,南瀕南海。湛江老八景有湖光岩、觀海長廊、寸金橋公園、湛江南亞植物園、東海島中國第一長灘、南三島、硇洲島、湛江港灣。
湛江新八景有吉兆灣、天成台度假村、特呈島、鶴地水庫、雷王故里、廣州灣法國風情街法式建築遺址、維多爾天主教堂、基督教福音堂、三嶺山國家森林公園、菠蘿種植園。
❻ 卡塔赫納的四副面孔
卡塔赫納展示給初來乍到者四副不同的面孔,讓人從不同角度去領略其風貌。
第一副面孔:現代城區。與世界其他城市一樣,卡塔赫納首先示人的是其高樓大廈與馬路街區,但缺乏特色,平淡無奇。
第二副面孔:美麗古城區。登上古要塞城牆,卡塔赫納之美一覽無余,「拉丁美洲最美的地方」的稱號,卡塔赫納受之無愧。盡管經歷了19世紀的經濟衰退,卡塔赫納還是將古要塞和房屋建築原汁原味地保存了下來。鮮明的裝飾、匪夷所思的色彩、舒適宜人的廣場,這一切構成了今天卡塔赫納的古城風貌。
第三副面孔:富人區。離古城區不遠,有一片豪華別墅區,裡面住著一些西班牙貴族後裔。這里的房屋大多是西班牙殖民時期建築藝術的代表,至今保持著原始風貌。
第四副面孔:貧民區。登上波普山俯視全城,就可以看到打工者的住所。作為哥倫比亞的大型港口城市,卡塔赫納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打工者。卡塔赫納經濟的快速發展主要拜石油加工、旅遊等產業所賜。
端詳過卡塔赫納四副面孔,不難發現,卡塔赫納的古城區,或者說是其獨特的歷史、可歌可泣的抗爭史才是城市真正的魅力所在。
❼ 佐羅的幕後花絮
故事的背景發生在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新阿拉貢(Nueva Aragón)地區,但這個新阿拉貢到底是在哪兒?有人認為是西班牙本土,有人認為是在如今的墨西哥某地,還有人認為是在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那這地方到底在哪兒呢?我們查遍整個拉丁美洲歷史地圖,發現拉丁美洲的歷史上並沒有一個叫新阿拉貢的地方,為此很多對此片瘋狂熱愛的影迷們對此既感到好奇又顯得無奈,難道我們真的找不到這個影片劇情發生的地方「新阿拉貢」了嗎?解鈴還須系鈴人,其實影片中雖然沒有直接說出新阿拉貢的所在地,但劇中人的對白已經指明了這個地方其實是在南美洲哥倫比亞的玻利瓦爾省!
電影中即將新上任的總督米蓋爾原話是這樣的:我們就是從這兒巴塞羅那上船的,渡過了大西洋,進入了加勒比海的加拉加斯(Caracas),然後到卡塔基納(Cartagena),再翻過這些山,就到了我們的新家——新阿拉貢
對白中的巴塞羅那是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的首府,也是海港城市,從這里米蓋爾一家登上去南美洲的船,然後抵達南美洲東北部瀕臨加勒比海的委內瑞拉首府加拉加斯(Caracas),然後做短暫停留休息後繼續坐船到卡塔基納(Cartagena),大家注意這個影片中很關鍵的地名卡塔基納(又翻譯為卡塔赫納),這個卡塔赫納就是如今哥倫比亞西北部的海港城市,然後從這里往內陸翻幾座山就到了總督上任的目的地「新阿拉貢」,現在很清楚了,顯然米蓋爾總督上任的這個新阿拉貢,就是位於卡塔赫納海港以南的哥倫比亞內陸地區,也就是如今的哥倫比亞玻利瓦爾省。
其實影片中對地名起名的含義還是很有深刻內涵的,比如先說那個新阿拉貢,既然是「新」,那必然有舊,也就是西班牙本土的阿拉貢,就在如今的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歷史上這一地區曾建立過阿拉貢王國(Aragon,Kingdom of 1035~1837),11~15世紀時伊比利亞半島東北部阿拉貢地區的封建王國。因阿拉貢河而得名。所以影片中說從巴塞羅那出發,其實內涵的意思就是從西班牙本土的阿拉貢去新大陸的新阿拉貢。
至於這個虛構的「新阿拉貢」地區設定為如今的哥倫比亞玻利瓦爾省,也是有深刻涵義的,玻利瓦爾是19世紀南美洲獨立運動中的大英雄、把南美洲從西班牙殖民枷鎖中解放出來的解放者,西蒙·玻利瓦爾生前佩劍,象徵著自由、主權、獨立,這與佐羅在大眾心目中所代表的形象完全一致,同時也象徵著佐羅就是為拉丁美洲獲得獨立自由解放的英雄玻利瓦爾的化身,因此影片的主題以及所要表達的內容可見一斑。 本片雖然是法國與義大利合拍,但拍攝地既不是法國也不是在義大利,而是在西班牙,影片主要在西班牙的三個地方拍攝
拍攝地之一:是西班牙首都馬德里以南,一個叫阿蘭胡埃斯(Aranjuez)小鎮,在西班牙中部地區那片乾燥的高原上,唯有這里附近樹木茂密、清泉長流,宛如綠洲,影片片頭中阿蘭·德龍騎著白馬在荒漠中的鏡頭就是這此地拍攝,也是大部分片中劇情發生地的拍攝地。
拍攝地之二:西班牙南部安達盧西亞(Andalucía)大區阿爾梅里亞省(Almería),是影片片頭中,阿蘭·德龍騎著白馬漫步在海邊,以及片中韋爾塔上校率領騎兵追逐佐羅,而佐羅則駕著馬車墜海的拍攝地。
拍攝地之三: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的塞拉伯博物館(Museo Cerralbo),是馬德里唯一一個保持著原始風貌的19世紀宮殿。該館是17世紀塞拉伯伯爵的故居,是影片中總督府的拍攝地。 《Zorro Is Back》原資料唱片名為《好漢佐羅》又譯名《啊,好漢佐羅》,這首膾炙人口的歌由Oliver Onions樂團演唱,圭多和毛里齊奧·安傑利斯兄弟編曲。是專輯《Zorro》中的第一首歌。當這首輕松愉快的片頭曲響起時,正是「佐羅」驅策著駿馬在荒瘠的熱帶黃土地上自由的賓士,其情景使人血脈噴張。此歌旋律中有佛拉門戈音樂風格的吉他演奏,充滿了西班牙浪漫情懷。
電影評論
影片以風趣為基調,高潮處的斗劍讓當年的觀眾眼睛一亮。蒙面俠佐羅的故事在默片及有聲片時期曾被好萊塢三度搬上銀幕,本片亦非歐洲版的第一部,論內容不算新鮮,但演佐羅的阿蘭·德龍造型瀟灑,斯坦利·貝克演強橫無理的許爾達上校頗為出色,加上劍斗場面甚多,故導演雖然平凡,但有相當的吸引力。
❽ 卡塔赫納的城市文化
在碧波浩淼的加勒比海南端,有一座歷史名城卡塔赫納。它是哥倫比亞北方重要的港口,也是聞名遇選的游覽勝地。卡塔赫納始建於1533年,系哥倫比亞古城之一,16世紀中期為西班牙殖民者掠奪南美金銀財富的轉運港和奴隸市場。17世紀初曾為拉美的第三大城市,以後逐漸衰落。1917年以後,隨著馬格達萊納河流域油田的開發再度繁榮。卡塔赫納三面環水,景色秀麗,全城蔥綠一片。古老的城堡、教堂的塔尖與一幢幢乳白色、淺藍色的現代化高層建築雜陳一起,互為映襯。外城赫特塞馬尼區散布著一座座低矮、古舊的平房,這是勞動人民聚居的地方。在獨立廣場的左側是人群擁擠的市場,市場對面聳立著古老的聖弗朗西斯科教堂。教堂壯觀雄偉,始建於1590年。廣場右側為「一百周年公園」,園內花木繁盛,芳草萋萋烈士大道從公園西側延伸出之。獨立廣場的一邊矗立著9個哥倫比亞愛國志士的銅像,他們在1815年保皇分子莫里略卷土重來時被害於這個廣場上。廣場西端有一座高聳入雲的鍾樓,鍾樓的那一邊就是卡塔赫納的內城。卡塔赫納內城有一廣場名曰馬車廣場,這就是殖民時斯專門拍賣奴隸的市場。這一地區街道狹窄,在穿過希馬尼的街道時,兩個肩膀能碰到兩邊的牆。這里的建築人多低矮,是一些具有西班牙建築風格的二、三層小樓。為讓房;司涼爽,牆壁很厚,天花板也非常高。小樓的底層有高大的落地窗和用鐵條交織成各種圖案的窗欞。樓上有雕飾花紋的木製陽台。小販穿行於街巷之間,有賣木炭的、賣椰果的、賣鮮花的,還有端著盤子賣甜食的婦女,呈現出卡塔赫納城特有的情調。馬車廣場西側是玻利瓦爾廣場,廣場中心屹立著一尊玻利瓦爾塑像,玻利瓦爾躍馬舉劍,威武堅毅,氣吞山河。1810年4月,玻利瓦爾在加拉加斯領導大起義失敗後,於1812年來到卡塔赫納。他在這里積聚力量,並認真總結了第一共和國失敗的教訓,發表了舉世聞名的「卡塔赫納宣言」。後來,玻利瓦爾再度東征,1819年博亞卡戰役後,他建立了大哥倫比亞共和國,並出任第一任總統。玻利瓦爾對卡塔赫納有深厚的感情,把它稱為「英雄城市」。玻利瓦爾廣場西側的宗教法庭大廈建於1610年,是一座殖民時期巴洛克風格的雄偉建築。石頭門口上鑲有盾形紋章,木製大門裝飾絢麗。陽台、迴廊風格獨具,庭院典雅幽深,堪稱殖民時期的佳作。這個古老大廈內現辟有一個歷史博物館和一個圖書館。廣場東北角的大教堂是座古樸、肅穆的巨大建築,始建於 1575年,1612年全部重建,1912年—1923年又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建。教堂內設有18世紀製作的鍍金祭台、卡拉拉白色大理石佈道壇和造型優美的連拱廊。占據教堂一角的歷史博物館,保存有1317年鑄造的一口教堂大鍾。拉斯博維達廣場位於內城東北角,臨海灣一側的著名古跡博維達斯牆,勢如長龍,宏偉壯觀。這條長牆築於1799年,高約12米,寬15米左右。牆基上有23個土牢,昔日是關押囚犯的地方。卡塔赫納瀕臨大海,漫長的海岸線,湛藍的海水,金色的沙灘,構成了秀麗迷人的濱海風光,成為旅遊、避暑勝地和會議中心。1969年,由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和委內瑞拉組成的安第斯集團在這里舉行會議,簽訂了《卡塔赫納條約》。從此,這個組織也稱為卡塔赫納條約組織。1985年8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將卡塔赫納這座哥倫比亞北部歷史名城列為「人類文化財富」。
❾ 西班牙在哪
位於歐洲西南部伊比利亞半島。北瀕比斯開灣,西鄰葡萄牙,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的摩洛哥相望,東北與法國、安道爾接壤,東和東南臨地中海。海岸線長約7800公里。境內多山,是歐洲高山國家之一。境內高原和山地相間,全國平均海拔660米,全國35%的地區海拔1000米以上,平原僅佔11%,是歐洲地勢最高國家之一。主要山脈北有坎塔布連、比利牛斯,南有莫雷納山脈和安達盧西亞山脈。南部的木拉散峰海拔3478米,為全國最高峰。
西班牙地處歐洲西南部,與葡萄牙共同分享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位於北緯36度到44度、西經9度18分和東經3度19分之間,南北跨840公里,東西 1000公里。國土面積為504750平方公里,西班牙人說他們的國家形狀像一塊熟牛皮。西班牙在歐洲僅次於俄羅斯、德國和法國居第四位,相當於歐洲總面積的二十分之一。半島之外,西班牙的領土包括還地中海的巴利阿里群島和大西洋的大小加那利群島。
西班牙北部沿海是比斯開灣,東北同法國和安道爾接壤,高聳的比利牛斯山把這幾個國家分隔兩邊;東面和東南面向地中海,向南越過只有14公里寬的直布羅陀海峽便能達到非洲的摩洛哥;長方形的葡萄牙是西班牙西邊的鄰居。直布羅陀海峽是地中海出大西洋的要道,戰略地位極為重要,西班牙與英國長期以來一直在爭奪此地的主權。
不包括巴利阿里群島和加那利群島,三面環海的西班牙的海岸線長約3904公里,但是海岸比較平直,真正的天然良港都集中在北部,如費羅爾、蓬特維德拉和維哥等。卡塔赫納是唯一地處地中海的天然港灣。東南部的海岸線不是以港口,而是以風景旖旎的海灘勝地聞名。西班牙著名的海灣有加的斯灣和瓦倫西亞灣。
西班牙不僅有美麗的海岸,還有巍峨的高山。在歐洲,她是除了瑞士之外最高的國家。西班牙全境大部分是古老的高原。著名的中央高原聳立西班牙正中,約佔全國面積的60%,海拔600-700米。中央高原三面被高山阻絕:北部是坎塔布連山脈,南部佇立著莫雷納山,東部的伊比利亞山脈隔開中部高原與阿拉貢平原。高原西邊那一面緩緩延伸,地勢漸趨平坦,最後消失在大西洋沿岸。如果你駕車游覽西班牙全境,不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白雪皚皚的山峰,一片片起伏不平的丘陵。
❿ 卡塔赫納港口的詳細介紹
卡塔赫納是哥倫比亞的港口,要塞,並擁有一批文物群,為玻利瓦爾省的首府,旅遊勝地。卡塔赫納位於卡羅賓海的西南海岸和達瑞恩海灣;一群低矮的小島,運河環礁湖和海灣構成了卡塔赫納的港口位置及其優越的停泊條件。
卡塔赫納創建於公元1533年,歷史上作為防禦城市和港口。卡塔赫納是隨著1522年對太平洋海岸橫渡,及1525年對達瑞恩海灣的勘探而創建的,落後於橫渡巴拿馬海峽及太平洋的發現大約十年。該城位於通往西印度的航線上,她很快成為康可斯坦多的橋頭堡和十字路口。大約創建50年以後,隨著侵略者的進攻和多次襲擊,國王要求軍事工程師安托納利建造一座防護牆。最初的構造由聖.菲利浦城的圍牆和聖.馬蒂爾斯的工事組成。18世紀,增加了許多堡壘來控制港口的所有通道。防護牆系統也因此得以保存。1719年,新格蘭納達成為獨立的君主國,包括文納朱拉和埃庫爾多,豐富的香草一直吸引著西班牙。
防護總體是一個三角形。它的設計方案是「新世界」眾多殖民城市所特有的,其直線型的街道路網被缺口和不規則的東西中斷,特別是在城門的水平線上。正如通常的那樣,在基礎路網上添加了斜線。城市建築具有西班牙風格,周圍古城牆環繞,教堂林立,該城面向海防護牆建在類似水陸兩用的空地上。許多宮殿和教堂都是巴羅克的外觀並都有陽台可以俯看那些窄的街道,最著名的是1603年修建的聖彼得·克拉佛大教堂,還有十六、十七世紀建築的修道院、1827年設立的大學和防禦海盜的古老炮台、城堡等。高樓、旅館、飯店散落在花團錦簇的市區之中。漫長的海岸線、金色的沙灘、一望無際的蔚藍的大海,濱海風光綺麗迷人。
卡塔赫納是十六、十七、十八世紀建築風格的一個顯著例子,是「新世界」的最廣泛的,也是現在最安全的一個。卡塔赫納和拉哈瓦那及聖約翰的波頓瑞卡(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西印度的一個必要通道上的軍事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