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獨立戰爭的標志是什麼
『壹』 美洲西班牙殖民地獨立戰爭的背景及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美洲西班牙殖民地獨立戰爭是西屬美洲人民反對西班牙統治的解放戰爭。
反西班牙起義此伏彼起。資本主義關系的發展激起了民族的覺醒。
1775~1783年的北美獨立戰爭,1789~1794年法國的大革命,1791~1803年的聖多明各的黑奴解放斗爭,對促進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比利牛斯半島大部分領土被拿破崙法國佔領,就說明了西班牙的虛弱,1808年西班牙國內的革命事件更直接促使其殖民地民族解放斗爭的蓬勃興起。1810年4月19日,加拉加斯爆發起義;5月25日,布宜諾斯艾利斯爆發起義;7月20日,波哥大爆發起義;9月16日、18日,多洛雷斯和聖地亞哥也相繼爆發起義。
這些起義導致西班牙殖民制度的滅亡,宣告了獨立戰爭的開始。
『貳』 美洲西班牙殖民地獨立戰爭的過程是怎樣的
美洲西班牙殖民地獨立戰爭是西屬美洲人民反對西班牙統治的解放戰爭。自哥倫布發現美洲以來的300年,西班牙對其在美洲的殖民地的人民一直進行殘酷的剝削。19世紀初,西班牙殖民帝國下設4個總督轄區和4個將軍轄區:總督轄區為新西班牙區、新格拉納達區、秘魯區、拉普拉塔區;將軍轄區為:瓜地馬拉區、委內瑞拉區、智利區、古巴區。這些殖民地的整個經濟生活從屬於宗主國的經濟利益,當地居民備受歧視。
16~18世紀時,反西班牙起義此伏彼起。資本主義關系的發展激起了民族的覺醒。1775~1783年的北美獨立戰爭,1789~1794年法國的大革命,1791~1803年的聖多明各的黑奴解放斗爭,對促進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比利牛斯半島大部分領土被拿破崙法國佔領,就說明了西班牙的虛弱,1808年西班牙國內的革命事件更直接促使其殖民地民族解放斗爭的蓬勃興起。1810年4月19日,加拉加斯爆發起義;5月25日,布宜諾斯艾利斯爆發起義;7月20日,波哥大爆發起義;9月16日、18日,多洛雷斯和聖地亞哥也相繼爆發起義。這些起義導致西班牙殖民制度的滅亡,宣告了獨立戰爭的開始。
1811年,委內瑞拉、巴拉圭相繼宣布獨立,組成了新格拉納達聯合省代表會議。
1813年,墨西哥宣布獨立。由於殖民地領土相互隔絕,所以西班牙殖民者得以在聯系不密切的各個起義中心逐步恢復其統治。
至1815年底,除拉普拉塔區外,西班牙終於將各地的起義全部鎮壓了下去。導致起義失敗的另一原因是,反西班牙陣營內部存在尖銳的社會矛盾。解放運動的許多領導人被殺害,少數移居國外。
不過,西班牙殖民者只是暫時得勢。到1816年,解放運動再次出現高潮,卓有才華的軍事將領與政治活動家玻利瓦爾和聖·馬丁在這方面起了很大作用。玻利瓦爾建立的解放軍在1817~1818年間解放委內瑞拉大部分領土,1819年解放新格拉納達,1822年又解放基多,徹底擊潰了西班牙殖民軍。在上述已獲解放的土地上成立了大哥倫比亞獨立聯邦共和國。
在西班牙殖民統治一直未能恢復的美洲大陸內部,拉普拉塔各聯合省宣布獨立。隨後,愛國者的隊伍在聖·馬丁率領下,從拉普拉塔出發,經過極其艱苦的行軍,越過安第斯山脈,先後解放了智利,和秘魯部分領土。1822年,聖·馬丁因與玻利瓦爾發生分歧而退出政治軍事活動,玻利瓦爾遂擔任秘魯解放斗爭的領導。玻利瓦爾軍接連挫敗西班牙軍,1824年12月9日,在阿亞庫喬附近擊潰了敵人最後一個龐大的軍隊集團。從1825年起,上秘魯改稱為玻利維亞以紀念玻利瓦爾。1821年,墨西哥及中美各國宣布獨立。1823年,中美各國宣布成立中美聯合省聯邦。在東海岸愛國志士為反對西班牙殖民者和後來的葡萄牙侵略者進行了長期的斗爭。1826年初,西班牙最後一批守備部隊宣告投降。至此,美洲的西班牙殖民地除古巴和波多黎各以外都獲得了政治上的獨立。
在這次戰爭過程中,人民解放運動的部隊常常打敗數量和裝備上大大超過自己的強大敵人贏得重大勝利。騎兵在草原地區的作戰尤其卓著有成效。起義者的炮兵很少,往往靠冷兵器作戰,所以戰斗極為殘酷,常常進行白刃格鬥。解放戰爭,還消滅了許多封建殘余,在大多數宣布獨立的國家中廢除了奴隸制,確立了共和制度。不過,這次犧牲了100多萬人生命的戰爭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拉丁美洲國家的社會經濟結構。
『叄』 哪些起義宣告了美洲西班牙殖民地獨立戰爭的開始
1810年4月19日,加拉加斯爆發起義;5月25日,布宜諾斯艾利斯爆發起義;7月20日,波哥大爆發起義;9月16日、18日,多洛雷斯和聖地亞哥也相繼爆發起義。這些起義導致西班牙殖民制度的滅亡,宣告了獨立戰爭的開始。
『肆』 有哪些起義是導致美洲西班牙殖民地獨立戰爭的開始
1808年西班牙國內的革命事件更直接促使其殖民地民族解放斗爭的蓬勃興起。1810年4月19日,加拉加斯爆發起義;5月25日,布宜諾斯艾利斯爆發起義;7月20日,波哥大爆發起義;9月16日、18日,多洛雷斯和聖地亞哥也相繼爆發起義。
這些起義導致西班牙殖民制度的滅亡,宣告了獨立戰爭的開始。
『伍』 1700-1868年西班牙詳細歷史,越詳細越好,可加分!
開明專制:波旁王朝統治下的西班牙(18世紀)
來自法國王室的腓力五世是西班牙波旁王朝的第一位國王,他在1715年簽署了Decreto de Nueva Planta法案,終結了原來組成西班牙帝國的各王國的歷史權力和特權,將其統一在卡斯蒂利亞的法令之下——後者的西班牙總議會(Cortes Generales)更樂意於接受國王的旨意。西班牙不僅在文化上,而且在政治上成為了專制主義的法國的追隨者。其後,波旁王朝的斐迪南五世和查理三世繼續統治著西班牙。 在查理三世及其大臣伊斯奎拉克侯爵萊奧波爾多·德·格雷戈里奧等人的統治下,西班牙開始實行開明專制,這在18世紀中期為西班牙帶來了新的繁榮。盡管與法國一同輸了對抗英國的七年戰爭,但是在其後的美國獨立戰爭中西班牙卻奪回了之前失去的大部分領土,國際地位也得到了改善。然而,查理三世的改革精神在其子查理四世的統治時期盪然無存,後者被認為存在智力障礙。在他的妻子的情人曼努埃爾·德·戈多伊(Manuel de Godoy)的操縱下,查理四世廢除了查理三世時期諸多的改革政策。在法國大革命戰爭其間短暫的反對法國大革命之後,西班牙被哄騙加入了與這個鄰國的不穩固的聯盟,從而遭致了英國的封鎖。查理四世優柔寡斷,後來又拒絕加入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的大陸封鎖體系,導致法軍於1808年入侵西班牙,這又最終觸發了西班牙獨立戰爭。 在由於哈布斯堡王室腐朽的統治所導致的西班牙17世紀後半葉的衰弱之後,18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西班牙取得了實質性的發展。但是這種發展無法挽回西班牙相較於歐洲其他發生巨大變革地區,如英國、法國和低地國家,在政治和商業發展上的落伍。因拿破崙的入侵而爆發的混亂又進一步擴大了這條鴻溝。
西班牙獨立戰爭(1808-1814)
西班牙在拿破崙戰爭初期站在法國的對立面,但是西班牙軍隊的戰敗促使查理五世與革命中的法國結盟。之後,在1805年的決定性的特拉法加海戰之中,法西聯合艦隊的主力被消滅殆盡,這又促使西班牙國王重新考慮與法國的結盟。西班牙退出了大陸封鎖體系,而拿破崙和西班牙國王又進一步交惡,最終導致法國入侵西班牙並廢黜了查理四世。西班牙民眾有力的抵抗了法軍的入侵,全國各地的議會均聲明支持查理四世的兒子斐迪南七世。 西班牙遭受到了英國的封鎖,而它的殖民地——它們第一次與母國統治者斷絕音訊——開始與英國獨立進行貿易。其後它們在南美洲擊退了英國的入侵,這進一步鼓勵了殖民地的獨立傾向。最初,殖民地議會宣布支持斐迪南,希望在議會已經起草的自由派憲法的框架下從馬德里獲得更大的自治權。這時的西班牙議會流亡至了加的斯。1812年,加的斯議會創立了第一部現代西班牙憲法——1812年西班牙憲法。 威靈頓公爵指揮下的英國軍隊和拿破崙的軍隊在半島戰爭中展開戰斗,此時約瑟夫·波拿巴被拿破崙在馬德里扶立為西班牙國王。在這場殘酷的戰爭中,出現了西方現代史上的首次游擊戰:法國在西班牙境內的補給線受到了西班牙游擊隊的多次攻擊。伊比利亞半島的戰爭局勢不斷反復,威靈頓花了數年時間堅守位於葡萄牙的堡壘,並在西班牙境內發動了數次戰役。1813年,在決定性的維多利亞戰役中,法軍被擊敗。第二年,斐迪南被重新冊立為西班牙國王。
19世紀的西班牙(1814-1873年)
雖然將法國軍隊趕出西班牙之後,西班牙議會已經宣誓恪守1812年憲法,但是斐迪南七世公開宣稱這個國家太自由了。他回到西班牙後,拒絕了向憲法宣誓,並繼續以其祖先的那種權力專制主義的方式進行統治。 雖然西班牙本土接受了費迪南的這種態度,但是西班牙帝國的新世界部分對此表示了反對。革命爆發了。西班牙由於之前與法國的作戰和國家重建而瀕於破產,甚至無法為士兵發餉,最終被迫於1819年將佛羅里達以5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美國。1820年,一支被派往殖民地(此時的殖民地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受到了來自反叛分子和門羅主義的雙重威脅)的遠征軍在拉斐爾·德爾列戈領導下於加的斯發動起義。全西班牙的軍隊都聲明對這些起義者表示同情。斐迪南被迫接受了自由派的1812年憲法。在自由派得勢期間,斐迪南處於事實上的被軟禁狀態。 自由派統治了三年時間,其後發生了西班牙內戰,這場戰爭為之後一個世紀的西班牙政治定下了一個基調。自由派的政府被當時的歐洲各國看成是大革命時期法國政府的翻版,引起了1822年凡羅拿會議的敵視,法國被授權介入這場戰爭。法國使用其強大的軍事力量——西班牙遠征軍摧垮了自由派政府,斐迪南重掌權力。此時,美洲殖民地已經完全淪陷;1824年,美洲大陸的最後一支西班牙軍隊在南秘魯地區的阿亞庫喬戰役中被擊敗。 接下來的十年內,西班牙局勢動盪不安。由於斐迪南只誕有一名女性繼承人,西班牙王位很有可能由其兄弟卡洛斯王子繼承。此時的斐迪南由於懼怕外國干涉,已經和保守派結盟,他沒有把卡洛斯王子的不同政策作為一種可行的選擇來考慮。斐迪南隨後頒布了1830年國事詔書,使其女兒伊莎貝拉能夠繼承王位,從而破滅了卡洛斯王子的希望。卡洛斯王子逃往葡萄牙,對抗這份詔書。 斐迪南死於1833年,隨後年僅三歲的伊莎貝拉登基為西班牙女王,由此引發了第一次卡洛斯戰爭。卡洛斯率軍侵入西班牙,並獲得了西班牙保守派的支持;伊莎貝拉的母親——兩西西里的瑪利亞·克里斯蒂娜則被推舉為攝政,直至其女兒成年。 年末,叛軍看起來已經接近毀滅邊緣了;瑪利亞·克里斯蒂娜被稱為「克里斯蒂諾軍」("Cristino" forces)的軍隊,已經將叛軍趕出了巴斯克的大部分地區。但是其後卡洛斯任命了巴斯克總督托馬斯·德·祖瑪拉卡里格為他的總司令。祖瑪拉卡里格使叛軍恢復了戰鬥力,至1835年他已經將克里斯蒂諾軍趕至了埃布羅河邊,並將原本士氣低落的叛軍改造成了一支擁有3000多素質較之政府軍更為優秀的士兵的軍隊。 1835年,祖瑪拉卡里格的死改變了卡洛斯派的命運。克里斯蒂諾軍在范蓋拉親王巴爾多梅羅·埃斯帕特羅的有力指揮下,在1836年的勒查納戰役(Battle of Luchana)中獲得勝利,扭轉了戰爭局勢。1939年,一紙《范蓋拉協議》結束了第一次卡洛斯戰爭。 埃斯帕特羅由於戰爭中的表現成為了戰爭英雄,廣受歡迎,被稱為「西班牙的保護者」(Pacifier of Spain)。他要求瑪利亞·克里斯蒂娜進行自由主義改革。但是反對這項主張的瑪利亞·克里斯蒂娜辭去了攝政職位,並讓埃斯帕特羅代替她成為了攝政。但是隨後埃斯帕特羅推行的自由主義改革遭到了溫和派的反對,這位前指揮官的雷霆手段在全國各地引起了零星的暴動,這些暴動最終都被血腥的鎮壓了。埃斯帕特羅在1843年被溫和派的拉蒙·馬里亞·納維茨·坎波斯推翻,後者後來卻被仍認為太過於傾向保守派。這時卡洛斯派又蠢蠢欲動,第二次卡洛斯戰爭隨即於1846年在加泰羅尼亞爆發,但是由於缺乏組織,至1849年卡洛斯派被鎮壓。 成年後,西班牙的伊莎貝拉二世積極參與政府運作,但是在其統治期間卻異常不受歡迎。人們認為她只親近周圍的人,而毫不關心西班牙的普通民眾。1856年,她試圖建立一個置於萊昂帕多·奧唐奈爾領導之下的跨國聯盟——伊比利亞聯盟,此時後者已經進軍至馬德里並解散了由埃斯帕特羅組織的一屆政府。但是伊莎貝拉的計劃最終宣告失敗,她的政治威信以及在民眾中的受歡迎程度都大受打擊。 1860年,伊莎貝拉發動了一場由奧唐奈爾和胡安·普里姆指揮的、針對摩洛哥的戰爭,並取得了勝利。這場戰爭提升了伊莎貝拉在國內的威望。但是,欽查群島戰爭期間的一場企圖重新奪回秘魯和智利的戰役中,西班牙被南美國家所擊敗,遭遇到了災難性的失敗。 1866年,胡安·普里姆領導的一次叛亂被鎮壓。但是很清楚,西班牙人民對伊莎貝拉的統治日漸不滿。1868年,爆發了光榮革命,進步人士弗朗西斯科·塞拉諾和胡安·普里姆聯手發動叛亂,並在阿爾科萊阿戰役中擊敗了伊莎貝拉的軍隊。伊莎貝拉被放逐至巴黎。 之後兩年西班牙又爆發了革命,陷入了無政府狀態。1870年,西班牙議會宣布西班牙將會擁有一位新的國王。事後證明,這個決定在歐洲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由於法國反對德意志霍亨索倫王室的利奧波德親王為王位候選人而發動了普法戰爭。最後,議會選舉義大利薩伏依王朝王子阿馬德奧親王為西班牙國王,並於第二年加冕。 阿馬德奧作為自由黨人,已經向自由主義憲法宣誓。但是他立即就面臨著一個艱巨的任務——整合四分五裂的西班牙政治形態。他為西班牙人之間以及西班牙各政黨之間的相互斗爭所折磨。
西班牙第一共和國時期(1873-1874年)
在希達果事件(Hidalgo affair)之後,阿馬德奧公開宣稱西班牙人民是不可治理的,並遜位離開了這個國家。王位虛懸時期,由激進派和共和黨人組成的政府宣布了成立西班牙共和國。 共和國馬上就面臨著危機四伏的局面——卡洛斯派是其中最直接的威脅,他們在1872年選舉中的慘淡表現之後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暴動;而第一國際亦號召發動社會主義革命;起義和動盪局面席捲納瓦拉和加泰羅尼亞地區;此外共和國亦為羅馬天主教會所反對。
復辟時期的西班牙(1874-1931年)
雖然前女王伊莎貝拉二世仍然在世,但是她已經意識到了自己可能會再次引起國內的分裂,於是在1870年她放棄了王位轉而支持她的兒子阿方索,後者正式加冕為西班牙的阿方索十二世。在西班牙第一共和國的騷亂局面之後,西班牙人更樂於接受波旁王朝統治下的秩序的回歸。當時正在國內抵抗卡洛斯派暴動的共和軍在馬丁內茲·坎波斯准將的帶領下於1874-1875年冬季向阿方索效忠。共和派政府被解散,隨後在1874年新年前夕,阿方索任命他所信任的顧問安東尼奧·卡諾瓦斯·德爾·卡斯蒂洛為首相。阿方索主動出擊,有力的鎮壓了卡洛斯派,並很快的贏得了大部分西班牙國民的支持。 西班牙很快就恢復了秩序,帕拉希德斯·門托·薩迦斯塔所領導的自由派和安東尼奧·卡諾瓦斯·德爾·卡斯蒂洛所領導的保守派輪流執掌政權。在阿方索十二世統治期間,西班牙的政局得到了改善,經濟也獲得了部分的恢復。1885年,阿方索去世;之後卡諾瓦斯·德爾·卡斯蒂洛又於1897年被刺殺,政局再次動盪不安。 1868年開始的十年戰爭中古巴開始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統治,這導致了西班牙的新世界殖民地上廢奴主義盛行。美國對該島和島上的人民很感興趣,遂使得局勢愈加惡化。美國緬因號戰艦的爆炸引發了1898年的美西戰爭,西班牙遭遇到了災難性的失敗。最終古巴獲得了獨立,而西班牙則失去了它在新世界的最後一塊殖民地——它將波多黎各連同太平洋上的關島和菲律賓以20萬美元割讓給了美國。1899年,西班牙將其在太平洋上僅剩的幾個島嶼——北馬里亞納群島、加羅林群島和帛琉賣給了德國,至此,西班牙的殖民地只剩下了非洲的西屬摩洛哥、西屬撒哈拉和西屬幾內亞。 災難性的1898年催生了98一代,這批人由要求新政府變革的政治家和知識分子組成。無政府主義運動和法西斯主義運動在二十世紀初的西班牙盛行。1909年,加泰羅尼亞地區的一場叛亂被殘酷鎮壓。 西班牙在一戰中的中立地位使其可以向戰爭雙方提供其所需的物資,造就了西班牙這個時期經濟的繁榮。但是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的爆發和戰後經濟的減速給西班牙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使這個國家負債累累。1919年,一次大規模的工人罷工活動被鎮壓。 對西屬摩洛哥摩爾人的虐待最終導致了1921年爆發的起義,其後西班牙失去了其在北非的殖民地,只剩下休達和梅利利亞兩塊飛地。為了逃避責任,阿方索十三世決定支持米格爾·普里莫·德·里韋拉將軍的獨裁,這標志著西班牙君主立憲時期的結束。 1925-1927年間,在法國的協助下,西班牙收復了摩洛哥。但是1930年的政府破產和沸騰的民怨使得國王只能迫使普里莫·德·里韋拉辭職。出於對國王支持獨裁活動的反感,在1931年4月的市政選舉中,城市居民投票給了共和派政黨。國王在未遜位的情況下逃離西班牙,共和國隨之建立。
『陸』 什麼是美洲西班牙殖民地獨立戰爭
美洲西班牙殖民地獨立戰爭是西屬美洲人民反對西班牙統治的解放戰爭。自哥倫布發現美洲1492年,以來的300年,西班牙對其在美洲的殖民地的人民一直進行殘酷的剝削。
『柒』 獨立戰爭的原因、表現、導火線
美國獨立戰爭 (The American Revolution),也稱「北美獨立戰爭」。 指1775年波士頓人民在美國 萊剋星頓 與英軍交戰拉開獨立戰序幕到1783年英軍在法國簽訂《巴黎條約》投降的戰爭。美國獨立戰爭既是一次民族獨立戰爭,又是一次 資產階級革命 。 17世紀初期,英國人開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殖民地。一百多年後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已有13個。這些殖民地的居民除英國移民和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外,還有來自歐洲其他國家的人以及非洲來的黑人奴隸。每個殖民地都由英國派來的總督統治。這時的殖民地已經開發了大量的種植園,建立了紡織、煉鐵、采礦等多種工業,經濟比較繁榮。 英國政府為了增加財政收入,不斷增加殖民地的稅收,對殖民地進行蠻橫的壓榨和殘酷的剝削。1765年,英國人又想出個新花樣:印花稅。他們規定,一切公文、契約合同,執照、報紙、雜志、廣告、單據、遺囑,都必須貼上印花稅票,才能生效可流通。這激起殖民地人民極大的憤怒,於是,「自由之子」、「通訊委員會」等秘密反英組織相繼出現,各地都發生了反英事件,抵制英貨、趕走稅吏、焚燒稅票、武裝反抗等等。這一切引起了英國政府的恐慌,他們立即派軍隊鎮壓。1770年3月5日,英軍在波士頓向手無寸鐵的市民開槍,當場打死5名市民,打傷了6人,製造了震驚北美的「波士頓慘案」。反英的怒火在殖民地人民心中燃燒,一場爭取獨立和自由的戰火即將在北美大陸上燃燒起來了。事件到此告一段落。 1775年4月18-19日,波士頓人民在萊剋星頓上空打響了獨立戰爭的第一槍,萊剋星頓的槍聲拉開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序幕。 萊剋星頓的北美民兵 1775年4月,馬薩諸塞總督兼駐軍總司令蓋奇得到一個消息:在距波士頓不遠的康科德鎮上,有「通訊委員會」的一個秘密軍需倉庫。蓋奇立即命令少校史密斯率800名英軍前往搜查。部隊連夜出發了,4月19日凌晨,他們來到了離康科德6英里的小村莊--萊剋星頓。 英軍在黎明前的薄霧中向前行進,經過一夜行軍。他們個個睏倦不堪,呵欠連天。忽然,他們發現村外的草地上站著幾十個村民,正手握長槍嚴陣以待。史密斯知道這些武裝村民就是列剋星敦的民兵,北美大陸殖民地上的居民都叫他們「一分鍾人」,因為他們行動特別迅速,只要一聽到警報,在一分鍾內就能集合起來,立即投入戰斗。讓史密斯吃驚的是,這些民兵為什麼這樣快就知道英軍的行動呢?原來,「通訊委員會」的偵察員早就得到了情報,並立刻在波士頓教堂的頂上掛起一盞紅燈。「通訊委員會」的信使,雕板匠保爾·瑞維爾看到後立即騎馬趕到康科德報警 更好的說明了情況 「射擊!給我沖!」史密斯一看對方只有幾十個人,原來有些緊張的心情馬上放鬆下來。他根本沒把這幾十個衣服破爛的民兵放在眼裡,舉起指揮刀發出了命令。 列剋星敦的民兵立刻還擊,猛烈抵抗英軍的進攻,槍聲震響在列剋星敦上空,傳出很遠很遠。幾分鍾後,槍聲漸漸稀疏,民兵們因為人少,地形不利很快撤離了戰場,分散隱蔽起來。 史密斯初戰告捷,非常得意,指揮士兵直奔康科德。英軍趕到鎮上時,天已大亮,旭日東升了,但街道上卻看不見一個人,家家關門閉戶,顯得冷冷清清,史密斯下令搜查,英軍進入各家翻箱倒櫃,折騰了大半天,什麼也沒找到。原來,民兵早已把倉庫轉移,「通訊委員會」的領導人也隱蔽起來了。 「撤!」史密斯覺得情況有些不妙,連忙下令撤退。這時,鎮外喊殺聲、槍聲陡然大作,附近各村鎮的民兵已得到消息,從四面八方向康科德趕來。包圍了正在撤退的英軍。他們埋伏在籬笆後邊、灌木叢中、房屋頂上、街道拐角處向英軍射擊。英軍一批又一批倒在地上,而當英軍舉槍還擊時卻連民兵的影子也找不到。英軍一路向波士頓方向退卻,沿途遭到民兵的不斷襲擊,狼狽不堪。 戰斗一直持續到黃昏,最後還是從波士頓開來的一支援軍,才把史密斯等人救了出去。 這一仗,英軍死傷247人,民兵犧牲了幾十人,剩下的英軍彈葯耗盡,回想起來也是心有餘悸,他們第一次嘗到殖民地人民鐵拳的滋味。有個士兵說:「我48小時沒吃一點東西,帽子被打掉了3次,2顆子彈穿透上衣。我的刺刀也被人打掉了。」 萊剋星頓的槍聲震動了大西洋沿岸的13個殖民地。美國獨立戰爭從此開始。 為了聯合抗英,北美第二次大陸會議於6月14日決定,建立各殖民地聯合武裝力量即大陸軍,任命華盛頓為總司令。10月13日,又決定建立大陸艦隊。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告美利堅合眾國誕生。戰爭初期,雙方力量相差懸殊。英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殖民國家,擁有世界第一流的海軍,駐北美英軍約3萬人,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北美殖民地人口僅300萬,兵力不足,裝備落後,缺乏訓練。但是,戰爭的正義性和進步性左右了戰爭的進程和結局。 進程 這次戰爭可分為三個階段。 1775~1778年為戰爭的第一階段,為戰略防禦階段,主戰場在北部,英軍占據優勢。 戰爭開始後,英軍主動進攻,企圖迅速撲滅殖民地的革命烈火。其總的戰略是:海軍控制北美東部沿海,以陸軍分別從加拿大和紐約南北對進,打通向普蘭湖、哈得孫河谷一線,以孤立反英最堅決的新英格蘭諸殖民地,然後將其他殖民地各個擊破。大陸軍因力量薄弱,除戰爭初期遠征一次加拿大外,基本上處於守勢,採取待機破敵,爭取外援的方針。1775年5月,各殖民地民兵主動進攻,並圍困波士頓。6月17日,殖民地民兵在波士頓外圍邦克山戰斗中首戰告捷,殲滅英軍1000人。1776年3月,威廉·豪指揮的英軍被迫從波士頓撤至哈利法克斯待援。8月底,豪率英軍3.2萬人,在海軍艦隊配合下進攻紐約。華盛頓率1.9萬人與英軍打陣地戰,結果損失慘重,被迫於11月率余部5000人撤往新澤西,英軍佔領紐約。當年聖誕節前夕和新年之夜,華盛頓利用英軍疏於戒備之機,奇襲特倫頓和普林斯頓得手,俘敵近千人,士氣大振。1777年夏,約翰·伯戈因率7000英軍從加拿大南下,企圖與豪會師。但豪未按計劃北上,反而率軍1.8萬南下,於9月奪取了大陸會議的所在地費城。伯戈因孤軍深入,行至薩拉托加地域時,遭到1.2萬美軍和游擊隊的圍攻,5000英軍被迫於10月17日向美軍投降。薩拉托加戰役成了這場戰爭的轉折點,促使法國、西班牙、荷蘭先後對英宣戰。1778年2月法美簽訂軍事同盟條約,法國正式承認美國。1778年6月法英開戰,西班牙也於1779年6月對英作戰。俄國於1780年聯合普魯士、荷蘭、丹麥、瑞典等國組成「武裝中立同盟」,打破英國的海上封鎖。1780年12月荷蘭進一步加入法國方面對英作戰。北美獨立戰爭擴大為遍及歐、亞、美三大洲的國際性反英戰爭,英國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形勢的變化,迫使英軍於1778年6月放棄費城,決心退守紐約。隨之,北部戰爭便出現了僵持的局面。 1779~1781年為戰爭的第二階段,以薩拉托加大捷為標志,進入戰略相持階段,主戰場轉到南部,美軍以弱勝強。 英軍新任統帥柯林頓上任後,利用南部「效忠派」較多和靠近西印度群島的有利條件,調兵遣將,決心將英軍主力轉移到南部,企圖對美南部諸州各個擊破,並依託沿海基地和紐約遏制北部。北美大陸軍則力圖與法國陸海軍配合,控制沿海基地,同時積極開展游擊戰,打破英軍的計劃。1778年底,英軍攻取喬治亞州首府薩凡納,揭開了在南方發動強大攻勢的序幕。1779年秋,南方美軍司令林肯會同德斯坦指揮的法國艦隊進攻南部英軍主要基地薩凡納,受挫。1780年春,柯林頓率領1.4萬英軍對查爾斯頓實施陸、海兩麵包圍,迫使林肯部5000餘人投降,並繳獲軍艦4艘,使美軍遭受了整個戰爭中最大的一次損失。事後,柯林頓率英軍一部回師紐約,留下康沃利斯指揮7000英軍控制南方陸地和沿海。這就為南部民兵游擊隊活動提供了方便。大陸會議委派格林為南方美軍司令,諧同摩根到南方開展游擊戰,先後於1781年1月和3月,在考彭斯和吉爾福德等地大勝英軍,迫使英軍從內地向沿海撤退。格林乘勢揮師南下,在民兵游擊隊配合下,拔除英軍據點,收復了除薩凡納和吉爾斯頓之外的南部國土。 從1781年4月-1783年9月,為戰略反攻階段。 1781年8月,康沃利斯率7000名英軍退守弗吉尼亞半島頂端的約克敦。此時在整個北美戰場英軍主要收縮於紐約和約克敦兩點上。1781年8月,華盛頓親率法美聯軍秘密南下弗吉尼亞,與此同時,德格拉斯率領的法國艦隊也抵達約克敦城外海面,擊敗了來援英艦,完全控制了戰區制海權。9月28日,1.7萬名法美聯軍從陸海兩面完成了對約克敦的包圍。 在聯軍炮火的猛烈轟擊之下,康沃利斯走投無路,於1781年10月17日即伯戈因投降的第四個周年紀念日,請求進行投降談判。10月19日,8000名英軍走出約克敦,當服裝整齊的紅衫軍走過衣衫襤褸的美軍面前一一放下武器時,軍樂隊奏響了《地覆天翻,世界倒轉過來了》的著名樂章。 約克敦戰役後,除了海上尚有幾次交戰和陸上的零星戰斗外,北美大陸戰事已基本停止。1782年11月30日,英美簽署《巴黎和約》草案,1783年9月3日,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
『捌』 西班牙獨立戰爭開始的標志是什麼
多洛雷斯呼聲是西班牙獨立戰爭開始的標志,西班牙自16世紀初淪為西班牙殖民地後,便開始了長達三百多年的的反抗斗爭。19世紀初,隨著墨西哥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人們爭取獨立的慾望也越來越強烈。而西班牙逐漸衰落,為了滿足政府的財政需求,進一步加強了對殖民地的剝削,這使得墨西哥人民與西班牙殖民當局的矛盾在19世紀徹底激化,這為墨西哥長達十四年的獨立戰爭埋下了伏筆。
1810年9月16日,墨西哥獨立運動拉開了序幕,以伊達爾戈神甫為首的教會在多洛雷斯教區首先發動起義,起義者們提出「趕走西班牙人」、「打倒壞政府」、「美洲萬歲」等一系列極富有煽動性的口號。歷史上稱伊達爾戈神甫所提出的這一系列口號為「多洛雷斯呼聲」,由此,墨西哥獨立戰爭正式開始。在伊達爾戈的號召下,墨西哥各種各樣的諸如印第安人、混血種人和土生白人等不同種族的人們都紛紛團結起來參加革命隊伍,起義軍隊伍發展十分迅速,一個月之內便已聚集到八萬多人。不久,處於西班牙殖民者統治范圍之內的瓜納華托、巴利亞多利德和瓜達拉哈拉等城市便以落入了起義者手中,在所佔領的這幾個城市中,伊達爾戈宣布廢除奴隸制,取消苛捐雜稅,提出將土地歸還印第安人村社等主張。伊達爾戈的這一系列主張獲得了廣大市民的廣泛擁護,參與起義隊伍的人數也與日俱增。1811年1月,伊達爾戈在率領起義軍與西班牙殖民軍交戰的過程中被俘,最後英勇就義。盡管起義隊伍領導人之一的伊達爾戈犧牲,但是墨西哥市民們的獨立戰爭並沒有停止。在莫雷洛斯領導下,墨西哥獨立戰爭繼續進行。由於有了上次失敗的教訓,莫雷洛斯改變了戰術不再同西班牙殖民軍正面交鋒,而是率領起義軍同殖民軍展開了游擊戰和運動戰,相繼攻佔了奧里薩巴、瓦哈卡和阿卡普爾科等城市和地區。
1813年9月,墨西哥獨立戰爭在莫雷洛斯的領導下終於獲得了勝利,11月墨西哥正式宣布獨立,建立共和國。但是此次獨立並沒有獲得西班牙政府的承認,墨西哥並沒有真正獲得獨立。1815年11月,在一個與西班牙殖民軍的作戰過程中,起義軍戰敗,莫雷洛斯被俘遇害,失去了領導人的獨立運動遭受了重大的挫折。但是,墨西哥人為爭取獨立而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斗爭並沒有停止,在格雷羅等人領導下,起義軍余部轉入山區堅持游擊戰爭。1820年,墨西哥內部發生了動亂,一些原來依附於西班牙殖民者的墨西哥土生白人、大地主倒向了起義軍,殖民總督無力應付這一復雜的局面,被迫承認墨西哥獨立。1821年9月,伊圖爾維德率軍進入墨西哥城,宣布墨西哥獨立。至此,經歷十幾年的艱苦奮戰後,墨西哥人民終於獲得了獨立。
『玖』 西班牙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的介紹
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爆發的主要原因來自拉美社會內部的演變,如經濟的發展,民族意識的增長以及革命思想的傳播等。獨立戰爭按其性質說是資產階級革命,是17世紀中葉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資本主義在世界范圍內變革的一個組成部分。資產階級革命的形式是多樣的,獨立戰爭只是其中之一。在獨立戰爭過程中,人民群眾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以玻利瓦爾為代表的獨立戰爭領導人的歷史功績應予充分肯定。
『拾』 現代西班牙獨立戰爭
1808年5月2日,西班牙人民反對法國侵略、爭取西班牙獨立的革命爆發。史稱爭取獨立戰爭。1807年拿破崙一世進攻西班牙,1808年囚禁西班牙國王斐迪南七世(1808,1814~1833在位),另立拿破崙一世之兄約瑟夫·波拿巴為西班牙國王。1808年 5月爆發了反對法國佔領者的斗爭。5月2日馬德里人民起義,很快蔓延到全國。各地先後建立新的地方政權"洪達",中央洪達設在阿蘭胡埃斯,成立了以弗洛里達布蘭卡伯爵J.莫尼諾·伊·雷東多為首的資產階級和自由化貴族的軍政府,並與英國結成同盟。1810年西班牙議會在加的斯召開。1811年,A.威靈頓公爵率英軍在西班牙游擊隊的配合下擊敗拿破崙一世軍隊。1812年公布憲法。宣布國家最高權力屬於國民,規定西班牙為君主立憲國。議會為一院制,大臣對議會負責。廢除宗教裁判所和天主教為國教的規定。廢除內地關稅、教會什一稅和貴族的某些封建特權等。1814年西班牙軍隊到達了法國的波爾多,法軍要求停戰,撤出西班牙。拿破崙一世將扣押的斐迪南七世放回,歷時 6年的西班牙獨立戰爭結束。斐迪南七世復辟後,取消了1812年憲法,革命成果遭到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