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西班牙語
① oneof是什麼意思
其中之一的意思。
一、詞彙分析
英 [wʌn ɔv] 美 [wʌn ʌv]
其中之一。
二、用法
1、當one of在句首時,謂語動詞用單數。
2、one of +最高級+名詞復數。
3、one of後面直接加可數名詞復數。
三、例句
1、Thisisoneofthemistakes.
這是其中的一個錯誤。
2、Iboughtoneoftheleadingbrands.
我買了幾個暢銷品牌中的一種。
3、.
我聽到了其中一盤錄音帶的回放。
4、
我已經安排我的一個孩子處理我的事務。
(1)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西班牙語擴展閱讀
近義詞:only one of
一、詞彙分析
only one of
僅有一個
二、用法
1、only one of+復數名詞,that修飾the one。
2、only/the one of 復數名詞後面跟that從句謂語用單數。
3、one of 復數名詞後面用單數,only/the one of也用單數。
三、例句
1、
那是3個公司中唯一一家預計會在本季度盈利的公司。
2、,onlyoneofwhichremains.
這座城堡最初由三重牆環繞而成,現在僅存一道。
② 幫我解釋一句話,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
他說這一句話
一.肯定是看好你。
二.要你再接再勵。
如果你要做一塊發光的金子,那麼你首先要明白你是不是一塊金子。不然,如果你是一塊廢鐵,那麼哪來的黃金元素啊
如果你是一塊表面覆蓋鐵的金子,那麼你還有潛力可以開發。
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你的工作,遵守企業的制度,這是前提。不然你遲早被K掉。
接著,提升自己黃金的價值。我不知道你的企業是什麼企業,但你可以去專研你的工作或上一些有用的課來提升自己的能力。這對你以後的工作肯定有幫助的。
最後,找回自信,迎接每一次任務。金子的發光在於它真的有價值。但它容不容易被人發現,卻是取決於他能否奮斗,能否積極,能否毛遂自薦。相信自己是一塊金子,那麼你就是一塊金子。
③ 「是金子在哪裡都發光」用英語怎麼說
gold shines, wherever it is
④ "是金子在哪都會發光"這句話出自哪裡
這句話出自德國大哲學家尼采,原話為「是金子埋在哪也會發光」
如今,很多不成功、不得志的人總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客觀環境。他們認為自己是塊「真金」,只是被命運擠到了馬路的一旁,埋沒在灰塵沙礫當中,但只要機會一到便能發出萬丈之光芒,所以他們一生無所作為、苦苦等待那個被伯樂偶然拾起的機會。
但其實他們都不是金子,因為「是金子在哪都會發光」。所以當遭遇失敗時,埋怨時運不濟是無用的,甚至是在麻痹、欺騙自己,而要從自身找原因,努力改變自己,努力提高自己,讓自己變成「真金」。
(4)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西班牙語擴展閱讀: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享年55歲),德國人,著名哲學家、語言學家、文化評論家、詩人、作曲家、思想家,被認為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
他的著作對於宗教、道德、現代文化、哲學、以及科學等領域提出了廣泛的批判和討論。他的寫作風格獨特,經常使用格言和悖論的技巧。尼采對於後代哲學的發展影響極大,尤其是在存在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上。
在開始研究哲學前,尼采是一名文字學家。24歲時尼采成為了瑞士巴塞爾大學的德語區古典語文學教授,專攻古希臘語,拉丁文文獻。但在1879年由於健康問題而辭職,之後一直飽受精神疾病煎熬。1889年尼采精神崩潰,從此再也沒有恢復,在母親和妹妹的照料下一直活到1900年去世。
尼采主要著作有《權力意志》 《悲劇的誕生》《不合時宜的考察》《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論道德的譜系》等。
與"是金子在哪都會發光"類似句子:
1、酒香不怕巷子深 。(俗語)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李白)
3、只要你是一隻天鵝蛋,就算是生在養鴨場也沒有什麼關系。
4、雖復沉埋無所用,猶能夜夜氣沖天。——《古劍篇》(郭震)
5、錐子放進布袋裡,總有脫穎而出的一天
⑤ 「是金子在哪都能發光」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是金子在哪都能發光」這句話意思是只要你有能力 走到哪裡都可以受到重用。
金子只有在合適的地點,合適的人手裡才能發出耀眼的光芒,實現它真正的價值。一塊再好的金子,如果你不幸掉入了糞坑,或者很不幸你壓根就一直在糞坑裡的話,你只能是一塊沉在糞坑底的大便,全身沾滿了屎味,就算你有光芒,你的光芒只能被大糞看見。
幸運一點的說,在糞坑底沉了N年之後,你被某個掏糞工發現,在他不會以為你是糞坑又丑又硬的石頭然後不被扔掉的前題下和他認識並見過金子的前題下,你才能從糞坑裡出來,才有可能展現你的光,很多情況下是你會被認為是臭石頭扔回糞坑繼續讓大糞與你相伴或者壓根這掏糞工就不認識沒見過金子,就這樣想想你這塊掉進糞坑裡的金子要多大的幸運才能脫離與你日日相伴的大糞,展現你的光芒,更別說給你假設一個更加惡劣的環境了,比如撒哈拉大沙漠。
在你無比幸運的從糞坑裡出來之後,你或許就會被那掏糞工打磨一下,遍體鱗傷的你在被確認是金子之後,我完全相信作為掏糞工的他是不會把你拿去雕琢成藝術品的,最多就會拿你去換一頓大餐或者是一夜嫖宿,如果你是被他拿去換了袋米然後救了他們全家,那你肯定是祖上燒高香了。
之後你就淪落到某的飯店老闆或者妓女的手中,再經過N手的交易,不管是物物交換還是皮肉交易,作為金子的你只是人們交易的砝碼,你發光了嗎?你實現你的價值了嗎?難道你要的價值就是一頓飯或者一夜嫖宿?當然你會說要是你大一點是塊金磚就不止值這么多了,那我就坦白的告訴你,在某些俗人的手裡,你也就是多幾頓飯和多幾夜嫖宿而已。
⑥ 是金子放在哪裡都會發光的,這句話對嗎
首先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講就不對。 金子只能反光,不能發光。只有在有光源的地方才能「發光」。 人再有本事,也是「屬業有專攻」,只有在適合自己特長的環境中才能「發光」。
⑦ 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的
是要根據語境來判斷的,按照本意,是可以理解為褒義的,意思是有能力,在什麼條件下都終能盡其用發其光的。可以用來肯定,也可以用來安慰遇事不順的人,肯定對象的能力。至於貶義,可以這么理解,你對著一個很醜的人說「您真美啊」的時候,是否是諷刺?是否是貶義?那麼「美」本身是貶義的么?應該理解為一種詞語的用法,而不是詞語本身的意思如何。本意是客觀的,用來安慰也好誇獎也好諷刺也好,是要看說話人的意向的
⑧ 哈利波特
丹尼爾資料
名字:Daniel Radcliffe
全名:Daniel Alan Gresham Radcliffe
呢稱:Dan, Danny, Daniel , Do--it--again Dan(在拍攝時的稱呼)
Fans對他的愛稱:Dannerz, Danny Boy, Dan the Man
有時候又叫:Harry(哈利)
最喜歡的科目是體操和科學
生日:1989年7月23日
星座:巨蟹座或獅子座「我在巨蟹座和獅子座的邊源,所以我可能是只有著獅子頭的蟹子。」
生肖:蛇
出生地:位於英國倫敦西部的Fulham(富咸/富勒姆)
發色:深褐
眼睛:藍色
身高:170(cm)
母親:Marcia Gresham瑪西婭·格雷斯姆(選角導演),45歲
父親:Alan Radcliffe艾倫·雷德克里夫(文學代理人,現在已成為Dan的全職經理人),47歲
赫敏演員
姓名:愛瑪-沃特森(emma-watson)
生曰:1990年4月15曰(牧羊座)
出生地:英國牛津郡
頭發顏色:深咖啡色
眼睛顏色:咖啡色
家庭成員:母親和父親都是律師,已離婚,小她三歲的弟弟
喜歡的明星:茱麗亞-羅泊茨 桑德拉-布洛克 戈迪-霍恩 約翰-克里斯
喜歡的影片:《漂亮女人》
寵物:兩只貓貓,兩條金魚,一隻松鼠
喜歡的服裝牌子:DKNY GAP JACOB JR HARVEY HICHOLS
討厭的音樂:古典和歌劇
喜歡的食物:義大利食品 巧克力
喜歡的科目:英文,體育,歷史
討厭的科目:數學,地理
喜歡的顏色:蘭色,粉紅色,綠色
喜歡的運動:網球,曲棍球,棒球
喜歡的哈利影片「《阿茲卡班》
喜歡的角色:海格,因為他很好笑
一 帥哥巫師丹尼爾
他就是哈利
2000年6月,英國倫敦的夏天一如既往的悶熱。這樣的天氣讓製片人海曼先生更加郁悶。這位先生從去年開始為電影《哈利·波特和魔法石》尋找演員,全英國2萬多名孩子都參加了試鏡,卻選不出一個讓所有人都滿意的哈利·波特。海曼先生正在祈禱上帝天降小巫師的時候,編劇斯蒂問把他領到了劇院。
「我們應該放鬆一下,也許從劇院回來,哈利·波特就騎著掃帚來找你了。」斯蒂文說。
海曼先生在劇院也沒閑著,他的眼睛直盯著孩子們。
「海曼,是你嗎?」坐在後排的人親切地對他打招呼。
海曼轉過身,說話的是以前認識的圖書代理人艾倫·雷德克里夫。海曼對他笑笑,突然,一雙眼睛吸引了他的目光。
那是一雙十多歲孩子的眼睛,海水一般的湛藍色,眼睛裡藏著熱情、好奇和靈動。
「這是我的兒子丹尼爾。」雷德克里夫先生笑著拍了拍眼睛的主人。
「上地聽到了你的祈禱,我們找到他了。」斯蒂文在海曼耳邊悄聲說。
海曼激動的渾身顫抖,他曾在腦中幻想了無數個哈利·波恩,直到見了丹尼爾他才知道哈利究竟是什麼樣子!
海曼先生幾乎沒有心思看戲,他的視線沒有離開過丹尼爾。丹尼爾可愛的五官,羞澀的表情,文質彬彬的舉止,還有略顯瘦弱的身材,完全就是從羅琳書中走出來的小巫師。丹尼而此時並不知道,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好運氣就要降臨在自己身上了。他曾經從學校的同學口中得知《哈利·波特》劇組選角的消息,但是想到全英國這么多孩子參加競爭,自己一定不會被選上。丹尼爾壓根沒想去競爭哈利的角色。
《哈利·波特》的導演克里斯·哥倫布看了丹尼爾三歲時演出《大衛·科波菲爾》的錄像帶後,覺得這就是他心目中的哈利,可是別人告訴他這個孩子是不可能演這部電影的。丹尼爾的媽媽就是一名選角導演,她可不會把兒子選到電影里去,他們夫妻希望兒子專注學業。
我們應該相信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導演已經放棄丹尼爾這塊金子後又被製片人拾了起來,幸運的是和金子他爸正是朋友。海曼先生與丹尼爾一家整整談了一個下午,關於丹尼爾參加電影演出可能出現的情況,以及對丹尼爾以後生活和學業的影響都談到了。終於說服了丹尼爾的父母同意他參加試鏡。海曼先生和丹尼爾聊了很長時間,丹尼爾的成熟和活力讓他驚訝。海曼先生過去一年的郁悶一掃而光,他愉快地通知丹尼爾,馬上准備試鏡。
哥倫布先生看見鏡頭里的丹尼爾,覺得自己好像被一道閃電擊中了。他馬上意識到這就是哈利·波特!
原著作者羅琳女士看了丹尼爾試鏡的錄像帶後,說了這樣一句話:「我感覺和自己久別的兒子重逢了。」
製片人把這句話和他們最終的結果告訴了丹尼爾的父親。雷德克里夫先生沒太理會羅琳搶自家兒子這件事,他直接進了家裡的浴室。丹尼而正在洗澡。
「兒子,猜猜他們選了誰演哈利·波特?」爸爸興致勃勃地說。
「是不是海利·喬·奧斯蒙特?」丹尼爾沒精打采地捅破了一個肥皂泡。經過幾次筋疲力盡的試鏡,他對這個角色已經不抱希望了。
「不是,是你。」爸爸凝視著丹尼爾的藍眼睛。
「我得到了這個角色?」丹尼爾張大了嘴,頭上的泡泡不留神滑到了嘴裡。
「你得到了。」爸爸大笑著擁抱了濕淋淋的丹尼爾,他看見丹尼爾的眼眶紅了,眼淚沖散了臉上的泡沫。
「從今以後你就是魔法世界最有名的巫師了,可不能輕易吊眼淚。」爸爸摸了摸兒子的頭,開始想像頂著閃電傷疤的兒子是什麼樣。
丹尼爾還沒來得及想自己的閃電傷疤是什麼樣,他迷迷糊糊地從浴缸里出來,穿好衣服後才發現身上還在冒泡泡。媽媽烤了他最喜歡的匹薩,他吃的時候卻把鹽當胡椒面灑在了上面。
凌晨兩點鍾,爸爸和媽媽被丹尼爾從夢中叫醒。
「媽媽,我是不是在做夢啊?我真的要演哈利·波特嗎?」丹尼爾光著腳站在爸爸媽媽的床邊。
「是的,寶貝。你真的要演哈利·波特了。」媽媽滿眼血絲第一千零一次重復這句話,不過在這個時候這句話說多少遍丹尼爾也是聽不厭的。
11歲。丹尼爾接過魔杖,扛著掃帚,加入霍格沃茨魔法學校。
施魔法
電影開拍第一天,丹尼爾在化妝間花了兩個小時才上好妝。他深棕色的頭發被染成了黑色,額頭畫上了閃電傷疤,還戴上了一幅圓圓的平光眼鏡。當他穿上霍格沃茨的巫師袍,拿起了魔杖,和小夥伴站在一起時,丹尼爾覺得自己馬上就可以念咒語了。
他身邊的兩個小夥伴是魯伯特和艾瑪,在電影里飾演哈利的好朋友羅恩和赫敏。魯伯特有一頭紅發,比丹尼爾大一歲,說話的時候經常臉紅;艾瑪比丹尼爾小一歲,是個金發小姑娘,她為了演赫敏這個角色不得不把頭發染成棕色,丹尼爾覺得艾瑪這樣的小美女哪怕把頭發染成翠綠色也依然漂亮。
丹尼爾曾經拍過兩部電影:《大衛·科波菲爾》和《巴拿馬裁縫》。不過在裡面他都是配角,自己擔當主演這可是第一次。
當丹尼爾站在鏡頭前,大家的眼睛都盯著他時,他覺得當主角可遠遠沒有過去當配角輕松。且不說要當著幾百人練台詞做動作有多別扭,光是和那些大明星演對手戲就叫人喘不過氣來。
英國最優秀的演員有一半都溜達到霍格沃茨學校來施魔法了。而丹尼爾的第一場戲就是和爸爸媽媽的偶像理查德·哈里斯先生演對手戲。
丹尼爾看著從小就在銀幕上見到的英雄站在自己面前,他背得滾瓜爛熟的台詞一句也想不起來了。
「別緊張,小夥子,慢慢來。」飾演鄧布利多校長的老先生樂呵呵地對丹尼爾說。
幾天的拍攝下來,丹尼爾有些絕望了。
「我一定是最糟糕的演員,一個鏡頭拍了一遍又一遍。」休息的時候丹尼爾難過地對魯伯特和艾瑪說。
「別擔心,我昨天的戲也拍了8遍。」艾瑪對他說,「不過我可沒覺得自己有多糟糕。」
「丹尼爾,我們當然不能和那些大明星比,不過有一天我們會和他們一樣出色的。」魯伯特也頗有自信。
「也許我來演哈利·波特是個失誤,我讓大家失望了。」丹尼爾自顧自地哀怨著。
「為了大英國的榮譽,你得挺住!」艾瑪重重地拍了拍丹尼爾的肩。
「沒這么誇張吧。」丹尼爾縮了縮脖子。
艾瑪瞪了他一眼,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述哈利·波特這個角色多麼珍貴。如果不是羅琳女士堅持一定要英國孩子來演,不定落到好萊塢哪家小孩的手裡了。丹尼爾得到了這個角色,一定要好好演,讓那些美國佬看看英國孩子的實力。
丹尼爾一直在私立男校上學,平時和姑娘們沒太多接觸。面對艾瑪他不知道是該大聲打斷還是該吻她。丹尼爾只好等艾瑪全部演講完後說聲「謝謝」。
艾瑪愛國主義的教育內容對丹尼爾沒起多大作用。不過艾瑪的語氣腔調像極了赫敏,她指著丹尼爾的鼻子演講的囂張勁,讓丹尼爾一下子找到了哈利被赫敏教訓的感覺。
丹尼爾發誓從此以後絕不當著艾瑪的面抱怨什麼,當天下午他一掃前些天的低迷狀態,精神抖擻地以哈利的心態參加了拍攝,他的表現讓導演大聲喝彩。
拍攝不同的場景要去不同的地方,丹尼爾在英國境內很愜意地旅遊了一番,他很喜歡在倫敦動物園里和蟒蛇演的那場戲,不過在火車上的戲是丹尼爾的最愛。
火車車廂那場戲只有丹尼爾、魯伯特、艾瑪三個人演,他們身邊還堆滿了糖果。三個人在車廂里盡情玩耍打鬧,丹尼爾盼著每場戲都像這樣有吃有玩的。不過很可惜,他演的是苦孩子出身的哈利·波特,要面對大堆的魔法和冒險,並不像糖果店老闆的兒子那樣幸福。
導演哥倫布先生不得不贊嘆一下自己的好眼光,丹尼爾的好奇心和哈利一樣旺盛,並在片場發揮的淋漓盡致。丹尼爾對一切事物都興致勃勃,在他的帶領下其他孩子也加入了好奇寶寶的行列,使導演和工作人員的任務更加沉重。
丹尼爾在管化妝的阿姨那裡發現了一台印標簽的機器,他詳細詢問了如何操縱之後,親手用這台機器印了一大堆「踢我」的標簽,並且到處貼。艾瑪加入丹尼爾惡作劇集中營,成功地把標簽貼到了飾演海格的羅比·寇特蘭先生身上。可憐的寇特蘭先生還沒明白怎麼回事就被興高采烈的小演員們踢了幾下。當然孩子們的拳腳不會讓這位出演過007電影的先生受什麼傷,他也沒有責怪丹尼爾。
「我像你這么大的時候更淘氣呢。」寇特蘭先生驕傲地說。
「說說看,都怎麼淘氣呢?」丹尼爾好奇地打聽起來。
旁邊的導演忍不住呻吟了一聲,他知道明天丹尼爾又有新花樣了。
在影片拍攝進入尾聲的時候,丹尼爾的嗓子突然不舒服了,聲音瓮聲瓮氣,讓人聽了別扭。起初丹尼爾以為嗓子發炎,但是吃了一周消炎葯毫無效果之後,丹尼爾被告知--他光榮地進入了變聲期!
這突如其來的青春期特徵讓所有的人手忙腳亂,華納公司趕緊找適合的孩子配音,丹尼爾的情緒跌到了谷底。
爸爸媽媽安慰丹尼爾,說每個男孩子都要經歷變聲期,這是成為男子漢的必經之路;魯伯特從野地里找了塊石頭送給丹尼爾,說是從火星掉下來的;艾瑪說丹尼爾變聲後的聲音非常有魅力,適合唱搖滾。
丹尼爾很感謝大家的安慰和鼓勵,他想成為男子漢,但是這必經之路為什麼不能晚些日子走呢;石頭雖然漂亮,但沒辦法把他的聲音恢復原樣;他喜歡搖滾,但是鴨子一般的嗓音唱搖滾會有人聽嗎?
丹尼爾啞著嗓子完成了一幕又一幕的拍攝,雖然很沮喪,但是他堅持把每一個鏡頭拍好。
魯伯特和艾瑪都在片子剪輯後看了電影的大致內容,丹尼爾沒有看。
首映式那天丹尼爾穿上了西裝,染回了頭發,去掉了閃電疤和眼鏡。打扮得如同小紳士的他竟然沒有被記者們認出來。
丹尼爾笑了,這樣讓他舒服多了。不過沒多久記者們開始圍攻丹尼爾,他更清楚地意識到,讓大家著迷的是哈利而不是他。
丹尼爾剛回答完一群記者的問題,一隻手輕輕搭在他的肩上。
「羅琳女士,是您!」丹尼爾看見身後站的是《哈利·波特》系列叢書的作者,激動得有點手足無措了。
羅琳女士微笑著注視著丹尼爾的眼睛,「孩子,我只想對你說一句話。謝謝你賦予哈利生命,你是最棒的。」
12歲。丹尼爾聽到了生命中最讓他振奮的一句話。他決定要為這句話好好拍電影,不讓羅琳女士失望。
小巫師成名
《哈利·波特和魔法石》上映一周就創下驚人的票房,加上周邊產品的收入,華納公司賺了大把銀子。但是他們付給丹尼爾的工資卻少得可憐,第一部電影只給了他7.5萬英鎊,分紅之類的什麼都沒有。其他孩子拿的工資更少。丹尼爾起初沒太在意,後來英國演員工會告訴小演員這是剝削童工的行為,他們應該罷工。丹尼爾覺得這事實在太酷了,他帶頭罷工,其他小演員也都甩手不幹了。華納公司沒有擺出萬惡的資本家面孔威脅逼迫孩子們,他們馬上起草了新的合同雙手捧上,這份新合同讓工會滿意,也讓丹尼爾躋身英國小富翁的行列。《哈利·波特和密室》在第一部電影完成拍攝5周後就開拍了,演員還是原班人馬。丹尼爾的個子長高了,嗓音也變了,好像一夜之間大了一號。當然,魔法世界的哈利也大了一歲。拍攝第一部電影的時候丹尼爾還懵懵懂懂,現在在鏡頭前已經有模有樣了。《哈利·波特和魔法石》讓所有人都記住了丹尼爾,采訪他的記者越來越多,影迷們還成立了俱樂部。這是爸爸媽媽最擔心的事情,他們怕這些成績和榮譽沖垮了兒子。爸爸已經不做原來那份壓力大的工作了,他現在是丹尼爾的經紀人,丹尼爾很高興爸爸有更多時間和他在一起了。公司對丹尼爾保護得很周到,他們給丹尼爾配了專門的老師,他的生活對外保密。丹尼爾覺得生活沒有太多變化,他還是要收拾自己的臭襪子,給家裡的兩只獵狐犬洗澡,每天晚上看喜歡的《辛普森》系列。只是去學校的時間少了,在片場補課的時間多了。第二部電影裡面有很多丹尼爾喜歡的場景。為了從不同角度拍飛天汽車,公司弄了14輛一模一樣的老爺車,丹尼爾扮演的哈利和湯姆扮演的馬爾福在決斗俱樂部里對峙的那場戲讓這哥倆興奮了好幾天。哥倫布先生指導完第二部電影後就離開他們的魔法世界了,丹尼爾有些傷感。在慶功會上哥倫布先生告訴丹尼爾,他最高興的是丹尼爾和魯伯特、艾瑪雖然成名,但沒有失去孩子的善良和童真,並沒有被金錢和榮譽沖昏頭腦。離開的不止哥倫布先生,飾演鄧布利多校長的哈里斯先生在劇組召開新聞發布會當天晚上去世了。13歲。丹尼爾明白了世界上沒有永恆的東西。他第一次在媒體面前壓抑住真實的感情。《哈利·波特和密室》的票房大大超過了第一部電影,更多的人知道了丹尼爾。丹尼爾開始過著被海報包圍的日子。走在大街上許多陌生人都親切地稱他為「丹」,影迷們知道了他家的地址,寵物狗的名字,他喜歡吃的食品,甚至他家牆壁的顏色。這些東西來得太快,丹尼爾有些無法接受。雖然在電影里他是魔法世界的小英雄,但是在現實中他還是個喜歡《蜘蛛俠》、喜歡搖滾樂的小男孩。報紙雜志對丹尼爾有連篇累牘的贊揚,也有文章說三個小演員長得太快,無法勝任接下來的拍攝。「如果你不想演第三部電影,我們可以不簽約。」爸爸這么對他說。「我喜歡電影,我喜歡哈利這個角色。」丹尼爾肯定地說。「我會演下去的。」
<<哈利·波特和阿茲卡班的囚徒》由阿方索·卡隆導演,他是墨西哥人。他和三位主演見面後布置的第一項作業就是讓他們三人寫自己對角色的認識。丹尼爾寫了一頁,魯伯特壓根就忘了寫,艾瑪整整寫了十二頁。三個人的表現和角色驚人的相似。丹尼爾雖然寫的不多,但他確實好好琢磨了哈利這個角色。《哈利·波特》的系列小說丹尼爾是看一部演一部,他不想以未卜先知的態度來表演。可是看得越多他越覺得自己和哈利相似。兩個人都是由默默無聞到名聲大噪,對學習都有點不情願,都喜歡冒險,好奇心強,都不喜歡被人看低,也不大會和女孩子打交道。「在第三部中哈利經歷了謊言、背叛、朋友之間的信任,這些東西也是你要經歷的。你們正在從男孩變成男人。」導演這么對丹尼爾解釋哈利的角色。丹尼爾很清楚自己的變化。過去他喜歡看摔跤比賽,現在他喜歡看電影。每個人隨著年齡的增加愛好也會發生變化,他遇上了電影,不可救葯地愛上了電影。第三部電影中的哈利變得煩躁易怒,導演給丹尼爾看了許多青春期少年的影片,丹尼爾每天都聽搖滾來找影片中哈利的感覺。在拍攝和攝魂怪的對手戲時丹尼爾入戲太深一度昏迷。這部電影的拍攝讓丹尼爾學到了很多東西。他在前兩部電影中積累的經驗在這部電影里有了驗證和提高。和丹尼爾一起演戲的加里·奧德曼先生是丹尼爾的偶像,也是個吉他好手,教了丹尼爾了一些彈奏技巧。卡隆導演除了教丹尼爾如何醞釀感情之外,還教他一些西班牙語的粗話,丹尼爾學得非常開心。在第三部電影拍完後的慶功會上,丹尼爾邀請艾瑪一起跳舞。丹尼爾和魯伯特都向記者承認他們在關注異性。丹尼爾喜歡卡梅隆·迪亞茲。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他關注的異性恐怕只有艾瑪了。艾瑪越來越漂亮了,個子比丹尼爾還高半毫米。她聰明活潑,一起演出的很多男孩都喜歡和她聊天。丹尼爾和艾瑪是很要好的朋友。他們喜歡同樣風格的服裝,艾瑪狂愛T恤牛仔,丹尼爾的衣櫃里有上百件T恤衫。他們都喜歡藝術,艾瑪每周上舞蹈課,丹尼爾每周上吉他課。艾瑪有副好嗓子,只要丹尼爾在片場組織搖滾樂演唱會艾瑪一定是主唱。丹尼爾一直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很酷的人。很可惜他在學校不是,哈利也不是。他和艾瑪跳舞的時候真希望自己能酷得昏天黑地,而不是踩艾瑪十幾腳。「丹,我覺得你很酷。」艾瑪在他耳邊小聲說。丹尼爾呆住了。「你請影迷把送給你的聖誕禮物轉送給兒童救濟所,太酷了。」艾瑪接著說。「那個救濟所是我和家人資助的,我想每個孩子都應該得到聖誕禮物。」丹尼爾臉紅了。「能這么想的人可不多。你心真好。」艾瑪眨了眨漂亮的大眼睛。丹尼爾不知道該說什麼,他覺得自己比哈利幸福多了。哈利請喜歡的女孩參加舞會但被拒絕了,而他請艾瑪跳了舞還聽到了這些話。「丹,你聖誕節最想要什麼樣的禮物?」艾瑪興致勃勃地問他。丹尼爾對艾瑪露出了燦爛的微笑,卻沒有回答她的問題。14歲。丹尼爾收到了最想要的聖誕禮物,來自艾瑪。
偶像丹尼爾
《哈利·波特和阿茲卡班的囚徒》上映後得到空前的好評。起初不被看好的卡隆導演被誇上了天,丹尼爾的演技也讓影評人開始點頭。丹尼爾的名氣越來越大。他的頭像到處都是,從聖誕卡片到飲料包裝,他還看見了自己圓柱形的腦袋——媽媽買的擀麵杖也印著他的頭像。2004年的夏天,丹尼爾幾乎忙昏了頭。他參加了倫敦和紐約的首映式,接受無數電視台電台報紙雜志的采訪,拍了一組又一組照片。這些還不算什麼,最瘋狂的是「哈迷」,他們舉著丹尼爾的照片和海報喊得歇斯底里,無數少女打出了「娶我吧,丹!」的標語。「我覺得自己好像成了個怪物。」丹尼爾對魯伯特說。「哥們,這不算什麼。出門戴頂棒球帽就解決了。」魯伯特是絕對的樂天派。「現在我們家附近的人已經開始注意戴棒球帽的男孩子了。」丹尼爾郁悶地說。「那麼你就放棄哈利這個角色吧。」卡隆導演拍拍他的肩。「你願意嗎?」「除了和電影打交道,我不知道自己還可以做什麼。」丹尼爾坦率地說。「我們都要為自己喜歡的事情付出代價。你得到許多,也會失去許多。」卡隆導演說。許多人都問過丹尼爾,如果讓他放棄哈利這個角色他會有什麼想法。丹尼爾演哈利四年了,他和書里的小男孩一起成長。現在,他們開始面對成人世界的種種問題,他們還背負著與自己年齡不符的名聲和責任。丹尼爾在做一件事的時候會突然冒出這樣的念頭:哈利會怎麼做?他會和我一樣嗎?丹尼爾和哈利幾乎融為了一體。他無法想像讓別人來演哈利是什麼樣子。他也許會難過得停止呼吸。沒有人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第五本書中加里·奧德曼飾演的小天狼星犧牲了。羅琳女士暗示也許哈利活不到最後。15歲。丹尼爾希望只要哈利活著並讓他一直演下去,就足夠了。
像哈利那樣的男孩艾瑪和魯伯特去日本參加首映式,丹尼爾則開始為《哈利·波特和火焰杯》工作了。在這部電影里哈利參加了三強爭霸賽,有大量的冒險。前幾部電影里丹尼爾都有替身來完成他的冒險動作。但是這部電影的冒險太多了,很多近景拍攝的鏡頭必須要丹尼爾親自來做。為此丹尼爾可吃了不少苦。丹尼爾和哈利一樣都是瘦削身材,個子也不算太高,身體狀況一般。從演第三部電影開始丹尼爾就和自己的替身一起鍛煉身體,雖然沒有刻意制定計劃,但還是挺見成效的。丹尼爾的身體也比過去結實多了。第四部電影里和人魚有關的水下拍攝足足花了七個月時間,這是丹尼爾演電影以來最辛苦的一次拍攝,當然也很有趣。由於在水裡泡得太久,丹尼爾的耳朵都發炎了,但是也有收獲。丹尼爾學會了潛水,可以在60英尺長20英尺深的水箱里逍遙地游來游去。當然,身邊有3位職業潛水員隨時為他提供氧氣。和水有關的還有浴室的戲。丹尼爾滿身泡泡坐在浴缸里解迷。一個幽靈女學生和他聊天。飾演幽靈學生的女士其實已經四十歲了,丹尼爾和她對戲倒沒怎麼害羞。讓他頭疼的是拍攝時大批女孩子涌進了浴室,竊竊私語評價著他沒穿衣服的身材。丹尼爾小心翼翼地把浴缸里的泡泡盡量往身上堆,可是泡泡越來越少。丹尼爾寧可選擇在水下再待七個月也不想在眾目睽睽下泡在浴缸里了。第四部電影中哈利喜歡上了一個叫秋·張的女孩,邀請她參加舞會時卻被拒絕了。丹尼爾在演這幕戲的時候完全可以體會哈利的難過和無奈。他想起不久前邀請艾瑪去聽搖滾音樂會,可是艾瑪那天必須去上舞蹈課的情形。
第四部電影加入了許多新的演員,劇組里也有很多人從第一部電影開始就在這里工作。丹尼爾一直在猜誰會堅持最久。羅琳女士說第六本書中會犧牲一位主角,艾瑪和魯伯特都猜測自己演的角色會犧牲,但無論誰離開丹尼爾都會難過的,這么長時間的相處大家已經有了默契,三人組少了誰都讓人無法接受。丹尼爾和魯伯特的友誼與哈利和羅恩的感情一樣深厚。他們倆一起打游戲,啃餡餅,惡作劇。同時為臉上的青春痘發愁,互相交換喜歡的CD,討論哪個姑娘最漂亮。丹尼爾不知道該如何形容他和艾瑪的關系。像兄妹,像朋友,但要更親密一些。他和魯伯特對每個人都惡作劇,但總是對艾瑪手下留情。他們一起唱歌跳舞逛街吵架熱熱鬧鬧度過每一天。丹尼爾無法想像七部電影都拍完後不能和艾瑪見面這樣可怕的事情,就像讓他看著別人來演哈利一樣讓他難受。第四部電影拍完後,丹尼爾和夥伴們簽了第五部電影的合同。雖然三個人都長得挺快,但是影迷們和書迷們都希望他們接著演下去。丹尼爾和兩位夥伴也希望在戲里戲外繼續他們的友誼。除了《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丹尼爾還接了一部新片子《十二月男孩》。他希望有新的嘗試和體驗,演一些哈利·波特之外的角色也不錯。2005年7月16日,《哈利·波特》系列的第六本書出版了。丹尼爾忙著補習落下的功課,沒有買這本新書,更不用說去看了。一周後,7月23日他生日那天,艾瑪打來電話。「丹,我把書匆匆翻了一遍,知道了大概內容。」艾瑪的聲音顫抖著。「那麼,離開的人是……」丹尼爾艱難地說不下去了。「是鄧布利多!哈利、羅恩和赫敏都還活著!他們都沒有死!」艾瑪的聲音有些哽咽。「我們都還活著,我們可以繼續戰鬥了……」丹尼爾喃喃地說,他不知不覺已經把「他們」當作了「我們」。「是的,丹。我想你知道了應該會高興的,雖然鄧布利多校長去世我們都會難過。還有,祝你16歲生日快樂!」艾瑪的聲音終於輕快起來。「謝謝你,艾瑪。」丹尼爾可以想像電話那端艾瑪甜甜的微笑。「想知道誰殺了老校長嗎?」艾瑪急切地問。「不!謝謝。等演之前我再看書,什麼都不要告訴我!」丹尼爾在電話里吼了起來,聽筒里傳來艾瑪爽朗的笑聲。16歲。丹尼爾在生日燭光中許下了很多願望:把《哈利·波特》電影一直演完,進軍好萊塢,成立搖滾樂隊,自編自導自演一部電影……丹尼爾相信自己會和哈利一樣,一切都能做到。
⑨ 是金子在哪裡都發光是什麼意思啊
是金子都會發光,說明你在哪裡都價值的體現
但問題是,你首先是不是金子,你要是沙子,石頭子
肯定不會反光,自身也沒亮澤,所以這句話只對有用的人來體現
⑩ 『是金子在哪都會發光』 這句話出自
有一句流行太過普遍、太過久遠的話,可以分做兩個單元來記述。一個單元叫做「是金子放在哪裡都發光」;另一個單元叫做「是金子早晚會發光」。
評「是金子…總會發光」這句話
有一句流行太過普遍、太過久遠的話,可以分做兩個單元來記述。一個單元叫做「是金子放在哪裡都發光」;另一個單元叫做「是金子早晚會發光」。我今天要說的是,這句話如果出自人才管理者,人才使用的決策者之口,那一定是一句毫無道理,危害極大,甚至居心叵測的混話。
為什麼是混話?
因為說此話的人雖然是拿金子說事,但他說的不是金子而是人,而且是指那些有技能、有專長、有智慧的人才;是指那些素質,經驗,魄力超出了平庸之輩的不同尋常的人才;是指那些當時代,國家,地區,群體或團隊遭遇困境的時候他們願意並且只有他們挺身而出才能化險為夷,走上光明前途的人才......
這句話關繫到了人才,所以我說它是一種流傳已廣的謬誤,是混話.
為什麼涉及到了人才就成了謬誤和混話?首先是因為,作為人才的社會資源,和作為自然資源的黃金,他們的效用發揮規律是不一樣的.自然資源的效用有很強的恆定性,即,它一般的不會因時間的改變而使自身的效用發生改變.比如黃金,你今天不採還有明天,今年不採還有明年,這個時代不採還可以等到下個時代......而人才,人的生命只有寶貴的幾十年,去掉兒童時期學生時代,再去掉老年,真正能為社會做出貢獻的時間並不長;而精力,知識和經驗的"黃金期"就更短,最多也就十幾年吧!好,你說是金子早晚會發光,在他最能發揮作用的時候你不讓他走上舞台,使他錯過"黃金期",他發出的光就不會耀眼;而你無情的壓抑他直至他盛年已過,他就多半會已從"英才"變為一般平常的"庸才"了;如果你把他放在籠子里一直到老態龍鍾,連說話都沒有了力氣的時候再放出來,他就什麼都不是了!說什麼"是金子早晚都會發光"?就人才而言全非如此.早發光和晚發光有天壤之別,更多的人才則是,如果你給他提供的發光的機會如果太晚,他或許就根本發不出光來!
進一步說,人才的效用發揮和金子的效用發揮還有一個根本的不同,那就是金子除了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外,它還擁有"通貨"的身份,也就是說它除了是黃金外還是衡量其他商品的價值標准,它既是"專用件"也是"通用件".作為一種有色金屬,它並非放在什麼地方都有用;但作為通貨的通用件,它放在哪裡都有存在的價值.而人才,任何一個人才,無論他偉大到什麼程度,他都不可能象黃金那樣放在哪裡都能發揮出它的不可變更的偉大的作用的.讓小平同志當鉗工和當國家領導人顯然作用不同,讓丁玲女士種地和讓她寫小說作用也不一樣.人才,你可以給他施加磨難而他也可以依然保持不可動搖的追求,但一個迫害英才,卓越的專制者和暴君怎麼能因為英才沒有因此隕落而逃脫罪責哪?一句"是金子放在哪裡都會發光",造就了多少人才錯位的荒唐寒心故事?而那些人才錯位荒唐劇的製造者們,卻用這句看似善良實屬惡毒的話,殘酷的笑對那些被迫在不能使自己展開飛翔翅膀的籠子里輾轉落淚的鷹鳳鯤鵬,這是何等的殘忍和荒唐!
人才是何等的寶貴!尤其是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正處在偉大的變革時代.人才的管理者們,人才使用的決策者們,不去創造一個有利於人才成長和發揮作用的體制和環境,不去千方百計尋訪甄辨搜羅查尋人才,而是用"是金子....總會發光"這樣的話,用這樣的絲毫看不出一點人才匱乏的緊迫感的話,等待人才自己發光,並麻痹那些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有識之士,這無疑等於說:"世界上無需伯樂,千里馬自然會自己跑出來!"這是怎樣的態度?這不是不負責任的態度,就甚至是居心叵測的態度!
說到居心叵測,看來我要贅述幾句.在一個庸人主政的團隊中,主政者為著維護自己的統治權,多半會對被他統領的能人,精英,人才說"是金子....總會發光"這句話的.它的妙處在於,第一,貶損了人才,使人才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看來我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人才,不然為什麼我沒有坐在統領團隊的位置?信心沒有了,傲勁也就喪失了,於是心甘情願的被庸人統治.第二,麻痹了人才,引誘人才繼續在庸者的領導下拚命,直到被統治者點頭認可:恩,你已經開始發光了.而直到你連余熱都已經耗盡的時候,你依然是一個有限的人才,需要繼續被庸人管理者點頭的人才,需要不斷的感激庸人知遇之恩的人才......
寫到這里我在想一個問題:人才問題包含了兩個方面的主體.一個主體是人才自身;另一個主體是人才需求者即用人者.那麼用人的問題更主要的是誰的事?很顯然是人才需求者的事,也就是說是用人者的事.而"是金子...總會發光"一句話,把用人者在人才問題上的責任推的一干二凈,人才問題的核心一下子成了和用人者態度無關的人才自己的事.在一個急需人才的時代,這無疑是一個被扭曲了的不合適宜的人才觀!
好了.我並不是說"是金子...總會發光"這句話應該被打進冷宮永不可言,這句話不是永遠都不可以說.什麼時候可以說哪?等我們建立起了一個有利於人才成長和發揮作用的公平,合理,完善的體制之後____我們才可以說:"是金子,你就盡情的發光吧!"
而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