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瓜地馬拉vs墨西哥什麼開局

瓜地馬拉vs墨西哥什麼開局

發布時間: 2022-05-28 22:35:00

㈠ 瓜地馬拉,能介紹下他們的國家嗎

瓜地馬拉概況

【國名】瓜地馬拉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Guatemala)

【獨立日】9月15日(1821年)

【國慶日】9月15日(1821年)

【失蹤兒童日】8月29日(2008年8月28日,瓜地馬拉政府宣布,將每年的8月29日定為「失蹤兒童日」,以紀念在該國內戰期間失蹤的數以千計的兒童。>>)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8∶5。由三個平行相等的豎長方形組成,中間為白色,兩邊為藍色;白色長方形中央繪有國徽圖案。國旗的顏色來自原中美洲聯邦國旗之顏色。藍色分別象徵太平洋和加勒比海,白色象徵對和平的追求。

【國徽】呈圓形,藍色圓面中間有一幅展開的軸卷,其上用西班牙文寫著「1821年9月15日,自由」,以紀念瓜地馬拉擺脫西班牙殖民統治獲得獨立。軸卷上棲息著一隻綠色的「格查爾」鳥。這是瓜地馬拉的國鳥,也稱「自由之鳥」,被視為自由、愛國、友誼的象徵。軸卷背後交叉著步槍和長劍,象徵該國人民時刻准備捍衛祖國的自由。上述圖案由月桂樹枝環抱。

【國家政要】總統阿爾瓦羅·科洛姆(Alvaro Colom),2007年11月當選,2008年1月宣誓就職,任期4年。

【自然地理】10.8萬多平方公里。位於中美洲北部。與墨西哥、貝里斯、宏都拉斯和薩爾瓦多接壤。南瀕太平洋,東臨加勒比海的宏都拉斯灣。

【人口】1080萬(1998年)。為中美洲人口最多和土著居民比例最高的國家,其中印第安人佔53%,印歐混血種人佔45%,白人佔2%。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另外還有瑪雅等23種土語。居民大部分信奉天主教,其餘信奉耶穌教。

【首都】瓜地馬拉城(Guatemala City)

【簡史】瓜地馬拉是古代印第安人瑪雅文化中心之一。1524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527年西班牙在危設置都督府,管轄除巴拿馬以外的中美洲地區。1821年9月15日擺脫西班牙殖民統治,宣布獨立。1822—1823年成為墨西哥帝國的一部分。1823年加入中美洲聯邦。1838年聯邦解體後,於1839年再次成為獨立國。1847年3月21日瓜地馬拉宣布建立共和國。

【政治】根據1986年的憲法,危為多元政治制度。總統普選產生,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武裝部隊總司令,執掌國家最高行政權。一院制的國民議會為國家最高立法機構。內閣是政府執行機構,由總統直接領導,副總統協助工作。

㈡ 世界上咖啡產地最多的國家是哪

世界上咖啡產地最多的國家是巴西。

這個最大的咖啡生產地,各種等級,種類的咖啡佔全球三分之一消費量,在全球的咖啡交易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雖然巴西所面臨的天然災害比其它地區高上數倍,但其可種植的面積已經足以彌補。

這里的咖啡種類繁多,但其工業政策為大量及廉價,因此特優等的咖啡並不多,但卻是用來混合其它咖啡的好選擇。其它種類的巴西咖啡如里約,帕拉那等因不需過多的照顧,可以大量生產,雖然味道較為粗糙,但不失為是一種物美價廉的咖啡。

(2)瓜地馬拉vs墨西哥什麼開局擴展閱讀

哥倫比亞這個產量僅次於巴西的第二大咖啡工業國,也是哥倫比亞‧麥爾德集團 ( 哥倫比亞、坦尚尼亞、肯亞 ) 中的翹楚 ( 註:哥倫比亞‧麥爾德集團是紐約交易所對產地別的分類之一,此外尚有阿薩‧麥爾德、安渥雪德‧阿拉比卡、羅布斯塔)。

較有名的產地「麥德林」「馬尼薩雷斯」「波哥大」「亞美尼亞」等,所栽培的咖啡豆皆為阿尼卡比種,味道相當濃郁,品質、價格也很穩定,煎培過的咖啡豆,更顯的大且漂亮。從低級品至高級品都能生產,其中有些是世上少有的好貨,味道香醇至令人愛不釋手。

㈢ 非洲哪幾個國家比中國富裕

塞席爾、模里西斯、加彭、波札那、南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納米比亞、埃及、摩洛哥。

1、塞席爾

面積455平方公里,人口7.5萬,人口密度為165人每平方公里,7480美圓,世界排名41,非洲東南部島國,以旅遊業為主。

㈣ 要世界所有國家的名稱

聯合國官方資料:共有195個國家亞洲 Asia -49個國家

蒙古 中國 北韓 南韓 日本 台灣 緬甸 泰國
寮國 越南 柬埔寨 馬來西亞 新加坡 印尼 汶萊 東帝汶
菲律賓 巴基斯坦 印度 尼泊爾 不丹 孟加拉 斯里蘭卡 馬爾地夫
哈薩克 烏茲別克 土庫曼 吉爾吉斯 塔吉克 阿富汗 亞塞拜然 喬治亞
亞美尼亞 伊朗 土耳其 敘利亞 伊拉克 黎巴嫩 以色列 巴勒斯坦
約旦 沙烏地阿拉伯 科威特 巴林 卡達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阿曼 葉門
塞普勒斯

歐洲 Europe -43個國家

芬蘭 瑞典 挪威 丹麥 冰島 俄羅斯 愛沙尼亞 拉脫維亞
立陶宛 白俄羅斯 烏克蘭 摩爾多瓦 波蘭 捷克 斯洛伐克 匈牙利
羅馬尼亞 保加利亞 斯洛維尼亞 克羅埃西亞 波士尼亞 塞爾維亞
馬其頓 阿爾巴尼亞 德國 瑞士 列支敦斯登 奧地利 荷蘭 比利時
盧森堡 法國 安道爾 摩納哥 英國 愛爾蘭 希臘 義大利 聖馬利諾
教廷(梵蒂岡) 西班牙 葡萄牙 馬爾他

非洲 Africa -54個國家

摩洛哥 阿爾及利亞 突尼西亞 利比亞 埃及 蘇丹 撒拉威(西撒哈拉)
茅利塔尼亞 馬利 尼日 查德 塞內加爾 甘比亞 幾內亞比索 幾內亞 獅子山
賴比瑞亞 象牙海岸 布吉納法索 迦納 多哥 貝南 奈及利亞
維德角島 喀麥隆 中非 聖多美 赤道幾內亞 加彭 剛果 剛果民主
厄利垂亞 吉布地 衣索比亞 索馬利亞 肯亞 烏干達 盧安達 蒲隆地
坦尚尼亞 馬拉威 莫三比克 馬達加斯加 葛摩 塞席爾 模里西斯
安哥拉 尚比亞 納米比亞 波札那 辛巴威 南非 史瓦濟蘭 賴索托

美洲 America -35個國家

加拿大 美國 墨西哥 瓜地馬拉 貝里斯 薩爾瓦多 宏都拉斯
尼加拉瓜 哥斯大黎加 巴拿馬 古巴 牙買加 巴哈馬 海地 多明尼加 安提瓜
聖克里斯多福 多米尼克 聖露西亞 巴貝多 聖文森 格瑞那達
千里達 哥倫比亞 委內瑞拉 蓋亞 那蘇利南
厄瓜多 秘魯 巴西 玻利維亞 智利 巴拉圭 烏拉圭 阿根廷

大洋洲 Oceania -14個國家

澳大利亞 紐西蘭 密克羅尼西亞 馬紹爾 帛琉 諾魯 索羅門
吐瓦魯 萬那杜 斐濟 東加 巴布亞紐幾內亞 薩摩亞 吉里巴斯 http://www.un.org/chinese/memberstates.htm 有191個會員國 </p>根據「Infoplease」 http://www.infoplease.com/ipa/A0004376.html </p>如果查詢「Government and Economy」這個項目,可以查到「Political divisions: 193 sovereign nations, 61 dependent areas, and 6 disputed territories.」 也就是全世界有195個主權國家,61個非獨立區域,6個有爭端區域。</p></td></tr></tbody>

㈤ 印第安人失去土地的歷史,明天就要用!急急急急急急........................../(ㄒoㄒ)/~~~~ o(>_<)o

美國有個洲叫做「印第安娜」是印第安人和印第安人的土地的「保留地」
有條路叫做「血淚之路」
印第安人(Indians)
亦作Amerindian或Amerind。
又稱美洲原住民,是除愛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土著居民的總稱。印第安人即美洲土著居民。此人種分布於南北美洲各國,屬蒙古人種美洲支系。使用印第安語,包括十幾個語族,至今沒有公認的語言分類。
印第安人以前曾稱為紅種人,因為他們的皮膚經常是紅色的,後來才知道這些紅色是由於習慣在面部塗紅顏料所給人的錯誤認識。
研究者認為,印第安人的祖先可能是是在大約2萬年前從亞洲渡過白令海峽到達美洲的,或者是通過冰封的海峽陸橋過去的。他們與亞洲同時代的人有某些相同的文化特色,例如用火、馴犬及某些特殊儀式與醫療方法等。
印第安人經過兩萬多年的分化,產生了許多不同的民族和語言,在歷史上曾建立過四個帝國,最重要的是中美洲的阿滋特克帝國和南美洲的印加帝國,發明過瑪雅文字,對天文學研究的造詣也相當深,為世界提供了玉米、番薯、西紅柿、煙草、可可等作物。由於殖民者迫害、殺戮印地安人,毀滅印地安文化,致使現在殘存的古代文明材料已經不多,但目前的研究越來越引起考古界的關注,美洲國家也開始下大力發掘古代印地安文化。
北美洲
西部、大平原和北美東部的古印第安人(Paleo-Indian),盡管環境不同,卻有類似的經濟活動。在現在美國西部——從俄勒岡州到墨西哥北部,從太平洋海岸區到落磯山東邊——散居著沙漠文化的印第安人,以狩獵及採集果實為生,但已有原始農業技術發展。
太古晚期在工具技術上有了進步的發展,諸如有溝槽的石斧及石錘等,而且在不同地理區域的部落間有貿易制度。西元前3000∼前2000年,氣候變得溫暖,於是有些印第安人跟在吃草的野牛之後,進入薩斯喀徹溫(Saskatchewan)河與亞伯達(Alberta)地區,亦有更北進入北極凍原。
前2000年前後,美國西南部原住民已開始種植玉米。西元200∼700年,是一個寒冷時期,阻礙了農業發展。700∼1200年,密西西比河谷中發展出以村落為基礎的文化,特色是進步的農耕方法與復雜的宗教儀式。此時期在西南部各處散居的原住民,如阿納薩齊(Anasazi)、莫戈隆(Mogollon)及霍霍坎(Hohokam)等均屬前普韋布洛(pre-Pueblo)社會。莫戈隆的農業技術是阿納薩齊加以改良的,利用雨水與引導河水來澆灌作物;亞利桑那南部的霍霍坎文化是以灌溉來維持其農業經濟。西元後第一個1,000年期間,普韋布洛文化發展出用石塊建造居室的技術,並在制陶方面有重大進展。1300∼1700年為退步的普韋布洛時期,由於居民向東、南方遷移,許多石屋因此荒廢。現代普韋布洛時期始自16世紀後期,西班牙人前來定居之時。普韋布洛文化與農耕方法的某些特色至今猶存。
在殖民時代,歐洲各國採取不同的政策來對待北美印第安人。西班牙人吸收原住民成為基督徒,並使其居於指定地區。法國人與印第安人建立貿易關系。英國在1763年宣告將阿帕拉契山以西地區撥給原住民,有效期至英國統治結束而終止,接著由美國予以採行。1848年在加州發現黃金後,眾多白人向西遷移,遂爆發歐洲白人與印第安人爭奪土地的長期戰爭,包括1876年蘇族(Sioux)、夏延族(Cheyenne)進行的卡斯特(Custer)大屠殺。1887年多數印第安人遷入保留地,是年《道斯土地分配法》(Dawes General Allotment Act)使印第安人喪失了近348,100平方公里(134,400平方哩)的土地。1934年的《印第安人重新組織法》(Indian Reorganization Act)施行改善原住民生活的措施。1950年代以來,由於新的政策以及社會上對民權的關心,印第安人成立了許多組織,並引起全國注意到他們的問題。
中美洲
萬餘年前,印第安人進入尼加拉瓜與墨西哥北部地區之間的中美洲,耕種技術的發展可追溯至西元前4500年左右,由於農業技術的穩定進步導致前2000年前後建立農業社會,由於糧食供應漸趨穩定,使小的居民點演進為大市鎮,並刺激了陶器與其他藝術品之成長。西元後第一個1,000年稱為古典時期,有馬雅文明興起,當時人們由僧侶階級統治。他們最重要的神是豐收神特拉洛克(Tlaloc),其標志是美洲虎,是現存雕刻品中常見的主題。在後來的文化中,以傳統上更為好戰的鷹來代替美洲虎,同時,以人作犧牲也成一種常見的宗教行為。西元1000年前後,托爾特克(Toltec)與阿茲特克(Aztec)兩帝國取代了這些以宗教為基礎的社會型態,直到16世紀西班牙入侵為止。阿茲特克帝國在巔峰時期,幾乎控制了整個中美洲。
最早移民來的種族依居住地區可區分為幾個不同的文化分支。其中之一在現在墨西哥西北部的海岸、沙漠與多山地區謀生。另一支塔拉斯科人(Tarasco)定居在米卻肯(Michoacan)山區。馬雅人則占居瓜地馬拉、猶加敦半島及墨西哥的恰帕斯(Chiapas)等地的一部分。阿茲特克人則集中在墨西哥中部的高原地和今日墨西哥城。第五個分支在墨西哥南部海岸和高地。中美洲印第安人的文化特色,是以小型社區方式定居,而以個別家庭為基本單位,男性與年長者居領導地位。社區活動以市場為中心,另一中心為政府機關,政府官員同時亦主持宗教儀式。雖以西班牙人引入的天主教為主要禮拜方式,但精靈崇拜、迷信及占卜依然存在。
歐洲工業的技術與工具隨天主教與西班牙人的征服傳入中美洲,後來礦藏、農場、牛群成為殖民社會的經濟中心。1821年的革命使墨西哥與瓜地馬拉當地出生的西班牙人與其他混血後裔,脫離歐洲人之控制而組成新的共和國政府。1910年墨西哥發生另一次革命,掃除了排他性的社會與經濟政策,開始認同印第安人在政治、文化與經濟方面的貢獻。20世紀後期,在墨西哥城市與農村社會中,對印第安人有更完整的無差別待遇出現。
南美洲

據考古紀錄,南美文明開始於西元前一萬年,第一批北美與中美移民到達時。他們定居於火地島、阿根廷、智利南部、大廈谷地區的中南部平原及中央安地斯山的部分。他們的群體以親屬關系為基礎,而以性別及年齡來定階級。這些游牧的群體後來被高度農業發展的社會所取代。農耕社會位於巴西和大安地列斯的阿拉瓦克(Arawak)海岸及內陸森林地區。由於他們的食物充裕,所以能夠維持較大且穩定的社會單位。其他在加勒比海沿岸和安地斯山北部定居的民族,以軍事及宗教儀式為基礎,在農業技術支持下,出現較復雜的社會組織型態。
南美洲的原住民文明大約在西元前2300年生根於安地斯山中部,其後進步迅速,數千年間在農耕、技術上皆有開展。約西元1000年前後,有奇穆(Chimu)、蒂瓦納庫(Tiwanaku)王國,及後來的印加帝國。印加的繁榮盛況直到16世紀西班牙人入侵才衰落下來。它的領域從秘魯延伸到智利北部,曾發展了有效的灌溉系統和復雜的控制糧食生產、儲存與分配的制度。人口最多時達350萬。其社會階級分為世襲的王室、貴族、工匠及農民。印加文明最顯著的革新,是以法律取代習俗來制定社會組織及高水準藝術產品的造詣。
16世紀歐洲人征服南美,使印加帝國的農業與政治習慣完全被西班牙人的方式取代,天主教亦取代印加宗教。印加的貴族與工匠階級納入殖民地階級制度中,而農民則淪為勞役者。在低度開發地區,印加人民仍保持他們某些文化傳統,並與現代工業中心維持經濟交易。其他南美印第安人如阿勞坎人(Araucanian)等一直成功地抗拒西班牙人統治,直到19世紀後期始遭壓制、同化或遣入保留地。

㈥ 瓜地馬拉為什麼又叫瓜地馬拉

是音譯不同的原因,其英文名為The Republic of Guatemala, La República de Guate,台灣譯作瓜地馬拉。

瓜地馬拉是中美洲的一個總統共和制國家,位於北美洲大陸的南部,中美洲西北部,西部和北部與墨西哥、東北與貝里斯、東南與宏都拉斯和薩爾瓦多接壤,東臨加勒比海的宏都拉斯灣,南瀕太平洋,全國總面積10.89萬平方公里。

(6)瓜地馬拉vs墨西哥什麼開局擴展閱讀:

公元1000年以前,瓜地馬拉城是古代瑪雅文明中心之一。1524年被西班牙殖民者征服。1527年,西班牙王室在瓜地馬拉城設置都督府,統治除巴拿馬以外的中美洲地區,大量掠奪印第安人土地,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奴役。1821年9月15日宣布獨立。

1822年1月並入A.de伊圖爾維德的墨西哥帝國。帝國傾覆後,於1823年 7月同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組成中美洲聯邦。1839年,聯邦解體後成為獨立共和國。

㈦ 危地馬是哪個洲

北美洲。

瓜地馬拉共和國(西班牙語:La República de Guatemala),簡稱瓜地馬拉(台譯瓜地馬拉)。是中美洲的一個總統共和制國家,位於北美洲大陸的南部,中美洲西北部,西部和北部與墨西哥、東北與貝里斯、東南與宏都拉斯和薩爾瓦多接壤。

地貌:

瓜地馬拉全境三分之二為山地和高原。西部有庫丘馬塔內斯山脈,南部為馬德雷山脈,西部和南部屬火山帶,有火山30多座,塔胡穆爾科火山海拔4211米,為中美洲最高峰。

地震頻繁。北部有佩滕低地。太平洋岸有狹長的沿海平原。主要城市多分布在南部的山間盆地。其北部的低地平原佩滕是熱帶雨林,中部高地上的火山可達4200米。

㈧ 辦理墨西哥護照和瓜地馬拉護照那個更有優勢

看您的移民目的是什麼,墨西哥是大國,離美國近,瓜地馬拉是個幸福指數很高的小國,並且與中國沒有建交,所以哪個更有優勢,要從您的移民目的進行分析,詳情可以咨詢我們安心移民公司幫您分析分析,做出合理的推薦

㈨ 誰知道奧運會出場國家的排列順序

第一個是奧運會發源國希臘,最後一個是東道主,其餘國家一般按照國家名字(以東道主國家語言為准)的字母順序出場,上屆奧運會就是這樣,從A開頭的國家開始,直到最後。

㈩ 危地馬垃國家情況

瓜地馬拉共和國(西班牙語:República de Guatemala),台灣譯為瓜地馬拉,是中美洲的一個國家,位於北美洲大陸的南部。它西濱太平洋,東臨加勒比海,向北與墨西哥相接,向東北鄰貝里斯,向東南鄰宏都拉斯和薩爾瓦多。瓜地馬拉目前與台灣尚存外交關系。
位於中美洲北部地區,與墨西哥、貝里斯、宏都拉斯和薩爾瓦多接壤。南瀕太平洋,東臨加勒比海的宏都拉斯灣,陸疆同墨西哥、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和貝里斯接壤。全境三分之二為山地和高原。西部有庫丘馬塔內斯山脈,南部為馬德雷山脈,西部和南部屬火山帶,有火山30多座,塔胡穆爾科火山海拔4,211米,為中美洲最高峰。地震頻繁。北部有佩滕低地。太平洋岸有狹長的沿海平原。主要城市多分布在南部的山間盆地。位處熱帶,北部及東部沿海平原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南部山地屬亞熱帶氣候,一年分干濕兩季,5-10月為濕季,11月至次年4月為乾季。東北部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南部為500-1,000毫米。森林佔全國面積的一半,佩滕低地尤為集中;盛產桃花心木等貴重木材。礦藏有鉛、鋅、鎳、銅、金、銀、石油等礦產。北部的低地平原佩滕是熱帶雨林,中部的高地上的火山可達4200米,太平洋畔狹窄富饒的平地又是熱帶氣候。中部的高原也是瓜地馬拉的文化中心,在這里,在1300到1800米高處全年氣溫溫和,日溫度在18到28℃之間,在更高處一月和二月往往會比較冷。資源地理
礦產資源有鉛、鋅、鉻、銻、金、銀、水銀、鎳等。森林面積佔全國面積的38%。傳統工業有采礦業、製造業、紡織、食品加工、制葯和造紙等。1987年以後,建築業發展迅速,石油開采、化工和電子工業也有所發展。全國一半的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經濟作物出口是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 ,其中小豆蔻出口居世界首位。咖啡生產在中美洲占第二位。 政體
根據1986年的憲法,危為多元政治制度。總統普選產生,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武裝部隊總司令,執掌國家最高行政權。一院制的國民議會為國家最高立法機構。內閣是政府執行機構,由總統直接領導,副總統協助工作。 瓜地馬拉是一個多黨制的,獨立的民主共和國。1986年1月15日頒布的憲法規定立法(瓜地馬拉國會)、執法(總統和副總統)和司法(最高法院)的分離。國會和總統的選舉每四年一次,所有18歲以上的公民擁有選舉權,軍人沒有選舉權。國會指命最高法院成員,其任期為四年。 2003年11月9日的大選中全國大聯盟的候選人奧斯卡·貝爾赫當選為總統,同時全國大聯盟是議會中最強大的黨派。參選率為54.5%。 如同其它拉丁美洲國家瓜地馬拉沒有悠久的民主傳統,黨派非常不穩定,許多黨派在一個執政期後就消失了或失去了其意義。一些黨派外的組織如軍隊和企業在政治界擁有很大的影響。 內戰期間瓜地馬拉在外交上受到隔絕,從民主化和與叛亂者簽署和平條約後瓜地馬拉重返國際舞台。從2001年開始瓜地馬拉與墨西哥、宏都拉斯和薩爾瓦多簽署了貿易條約。從2004年3月10日開始瓜地馬拉與薩爾瓦多組成海關聯盟。【憲 法】 現行憲法於1985年5月經國民議會通過,1986年1月14日生效,1994年1月30日通過憲法修正案。憲法規定:總統、副總統由直接選舉產生,任期4年,不得連選連任;總統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武裝部隊總司令;軍人必須在退役5年後才能競選總統。
議會
國民議會為一院制,行使立法權,議員任期4年,可連選連任。設議長和3名副議長,任期1年。本屆議會於2008年1月成立,共158席,各黨所佔席位如下:全國希望聯盟32席,愛國黨26席,全國大聯盟24席,瓜地馬拉共和陣線9席,團結黨7席,其餘政黨及無黨派人士佔60席。議長何塞·羅伯托·阿萊霍斯·坎巴拉(José Roberto Alejos Cambara,全國希望聯盟),2009年1月14日就職。
政府
本屆政府於2008年1月組成。主要成員有:副總統拉斐爾·埃斯帕達(Rafael Espada)、外長阿羅多·羅達斯(Haroldo Rodas)、內政部長勞爾·貝拉斯克斯(Raúl Velásquez)、國防部長阿夫拉姆·巴倫蘇埃拉(Abraham Valenzuela)、財政部長胡安·阿爾韋托·富恩特斯(Juan Alberto Fuentes)、交通運輸和基礎設施部長吉列爾莫·卡斯蒂略(Guillermo Castillo)、教育部長比恩韋尼多·阿格塔(Bienvenido Argueta)、農業、牧業和食品部長馬里奧·阿爾達納(Mario Aldana)、經濟和貿易部長魯文·莫拉萊斯(Rubén Morales)、公共衛生和社會福利部長盧德威·奧瓦列(Ludwig Ovalle)、勞工和社會保障部長埃德加·羅德里格斯(Edgar Rodríguez)、能源和礦業部長卡洛斯·梅尼(Carlos Meany)、文化和體育部長赫羅尼莫·蘭塞里奧(Jerónimo Lancerio)、環境和自然資源部長魯伊斯·費拉特(Luis Ferraté)。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64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024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792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571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68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334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28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67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303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