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為什麼不團結
1. 為什麼西班牙國內加泰羅尼亞人、巴斯克人、安達盧西亞人、瓦倫西亞人都彼此互不買帳
是歷史問題,加泰羅尼亞以前是一個獨立而富有的公國,在12-13世紀是西地中海貿易的老大,絕對的壟斷海上貿易,可想它多富有,但後來加....王室斷了子嗣,鄰國的王子作了加....的國王,最後並入阿拉貢〔一個王國,相當不滿加....的壟斷行為〕....,最後阿拉貢和卡斯蒂利亞〔上面鄰國的王子就是這個國家的〕統一,形成西班牙的雛形,加....的地位掉到了第二.加的語言被禁用,人民遭到鎮壓.加有獨特而又絢爛的文化渴望自由與獨立,加有強烈的歸屬感,並對自己的獨立自製感到驕傲〔加是西班牙的自治區,管理四個省份〕.巴斯克,這個民族,也有著強烈的民族主義意識,令西班牙政府苦惱的恐怖主義組織埃塔,就是以巴斯克人為首的,他們渴望自由,和其他民族不同,加....民族也是這樣,他們有很強的民族主義.另兩個也是這樣,因為西班牙所在的地區歷史上多次易主,民族很多,矛盾多.個人認為著都是因這幾個民族的人有強烈的民族主義,甚至有些激進,比如埃塔組織,就給西班牙大來很大的傷害,當然也包括他本族的人.如果你還不很明白,可以到網路上看看.
2. 為什麼歐洲大國中唯獨西班牙逃脫了二戰的厄運
眾所周知,日耳曼的鐵騎橫掃了幾乎整個歐洲大陸,法國在短短的幾周之內就淪陷。然而,和法國只有一山之隔的西班牙卻安然無恙。與其說西班牙逃脫了厄運,倒不如說是它已經提前經歷了戰爭的厄運。由Francisco Franco等長槍黨人發動的內戰,和希特勒結盟,給國家帶來了無盡的創傷,卻使西班牙能夠僥幸逃脫二戰的絞肉機。
事實上,在左派隊伍(也稱忠實部隊或者共和部隊bando Republicano)中,不僅有工人,農民和工會組織,而且還包括了西班牙政府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和無政府主義的武裝集團。而右派方面(也稱為國民部隊bando Nacionalista)得到了反叛軍隊,工業寡頭政權,土地所有者,資產階級和天主教會的派別的支持。而更為錯綜復雜的情況是,共和黨人既得到了蘇聯的支持,也得到了歐洲部分民主國家的支持。而右派部隊則是由德意志和義大利的法西斯政權提供的裝備支持。
西班牙內戰(1936 - 1939年)由一群在摩洛哥定居的西班牙軍隊發起,這支軍隊中最有影響力的將軍Francisco Franco率部對由Manuel Azaña領導的民選共和政府發起進攻。在這場戰爭中,各派的態度既曖昧又模稜兩可。
左派武裝得到了一些來自歐洲和北美的志願者的支持,他們被稱為國際縱隊,與共和國軍協同作戰。一些外國藝術家和知識分子也支持共和黨人事業,著名的包括歐內斯特·海明威(擔任記者和攝影師)和喬治·奧威爾(支持共和黨一方,後受到迫害,並且被起訴,因此他對左派隊伍之間的不團結深感失望至極)。正是因為左派軍隊的不團結,才導致了西班牙共和國的全面覆滅。
歷史證明,西班牙內戰是一場腥風血雨的戰爭。它也是世界第一場真正意義的現代戰爭,在這場戰爭中首次大量使用了坦克和飛機。作戰雙方的實力非常接近,但右派的武裝組織得更好,並且得到了德國的大量物質援助。相比之下,共和黨人從蘇聯人那裡得到的幫助就少得可憐,而且左派陣營包括了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和無政府主義等不同的幾個派別,正是由於派別眾多,左派陣營才被分割成支離破碎的零星部分。
之後Francisco Franco領導的西班牙,對希特勒的幫助也可謂是杯水車薪。他僅僅派出一支小部隊,名為藍色部隊,與德國人一起參加了對蘇聯的侵略戰爭。
Francisco Franco將軍的勝利標志著西班牙三十幾年都獨裁專制制度的開始(從1939年到1975年)。在西班牙內戰的後期,希特勒為發動二戰曾經要求Francisco Franco支持自己的軍事行動。但是,那個時候的西班牙已經筋疲力盡,實在無法提供任何財政或人力援助他的盟友納粹陣營。從某種意義上說,西班牙內戰已經成為後面全面爆發的二戰的練兵場。它是二戰的預熱部分,而西班牙人先於歐洲各國人民就已經嘗到了戰爭的苦果。
在戰後,由Francisco Franco的西班牙政權,在國際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孤立。 直到1955年,它才被接受為聯合國會員國。1970年,攝政王Francisco Franco將Juan Carlos王子當作西班牙的接班人和儲君,西班牙的君主制從此建立。Francisco Franco在1975年去世後,國王Juan Carlos一世被加冕,正是這位新的國王,重啟了西班牙的民主大門。
3. 16世紀中葉,英國和西班牙為什麼發生矛盾
16世紀中葉,英國通過圈地運動、血腥立法、海外掠奪,特別是把海外貿易與赤裸裸的海盜行為結合在一起,並得到國王支持,獲得了迅速發展,同時有著強烈的向外擴張願望。
英國的擴張,必然同西班牙發生矛盾。對於西班牙來說,自然不允許其他國家分佔他來自殖民地的利益。英國的海上搶劫以及對美洲的掠奪嚴重地威脅著西班牙對殖民地的壟斷地位,引起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的仇視。
4. 造成印第安文明輕易被西班牙人所消滅的原因
答:1,西班牙採用種族滅絕政策.2,西班牙的移民帶來得傳染病,例如天花,感冒.3,當地的印地安部落的落後,仍處於原始社會.
5. 為什麼西班牙共和國在那麼多的國際援助下失敗了
看似國際援助很多,但是真正有實力的大國都不援助,所以有法西斯做後台的弗朗哥很容易就勝利了。不過話說回來,後來西班牙人民還是比較認可這個獨裁者的,弗朗哥當了那麼多年的「皇帝」,直到1976年才由新國王繼位。
6. 近代西班牙是如何衰落的
因為西班牙一開始就只能依靠掠奪來積累財富,同時自己也不願意跟隨工業發展的腳步,後面靠工業發展的國家越來越多,財富已經不能成為西班牙致勝的法寶了,就只能衰敗下去。
其實,很多國家不能在前幾個世紀持續發展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沒有大力發展生產力。工業革命可以說是發達國家發展的一個重大原因,基本上很多參與並大力發展生產力的國家在現在都比較發達,例如英國和美國,西班牙沒有及時發展生產力就是衰敗的一大原因。
7. 宗教戰爭的大輸家西班牙輸了什麼,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遭受到的最嚴重的失敗是與英國的戰爭,當時在英國掌權的是一個女人,結過多次婚的國王亨利八世的女兒。
這個伊麗莎白女王是個熱心的新教徒,非常聰明,意志堅強,目標明確,但是也自負和殘忍。對她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保衛國家抵禦天主教徒的攻擊,這樣的天主教徒在英國也有許多。她無情地迫害他們。她逮捕並處死了自以為也有權力統治英國的蘇格蘭信天主教的女王瑪麗·斯圖亞特,一個無比漂亮和嫵媚的女人。伊麗莎白也幫助尼德蘭的新教市民與腓力二世作戰。
對於這種敵視天主教會的態度,西班牙的腓力二世怒不可遏,他決定為捍衛天主教而佔領英國或將其消滅。他花費巨資裝備了一支強大的艦隊:130艘大帆船,2000多門大炮,2萬多名西班牙士兵。這些數字讀起來很快。可是你想想看,你想像一下海上擺上130艘船。這就是無敵艦隊,這就是說,這是一支大型艦隊。它於1588年從西班牙揚帆出航,帶著全體武裝人員,帶著夠6個月用的武器和食品。
這時,小小的英格蘭島似乎根本不可能抗擊這樣一支強大的艦隊。但是這和當初波斯戰爭時的情況沒有兩樣。這些負荷重的大船作戰時笨重、不靈活。英格蘭人根本就不進行真正的海戰,他們乘著他們的快捷的小船駛近過來,轟擊艦隊,隨即就逃逸而去。然後他們就讓著了火的、沒有人的船揚帆向西班牙艦隊駛去,把擁擠在一起的大量西班牙戰船攪了個天翻地覆,致使西班牙人在英格蘭附近的陌生海域里迷了航向,四散開來。
最後大部分均在大風暴中毀滅。只有全部船隻的幾乎不到一半返回西班牙,而且即便是這些船隻也根本就未曾登陸英格蘭。但是腓力二世沒有將這一深深的失望情緒流露出來,據說他曾友好地感謝了艦隊司令並說了這樣的話:「我派你去和人作戰,沒有派你去和風浪作戰嘛。」但是英國人不僅在西班牙的水域里追擊西班牙船隻,英國商船也在美洲和印度海濱攻擊西班牙商船。
英國人和荷蘭人不久便將西班牙人從印度和美洲許多富有的港口排擠出去。他們開始在西班牙殖民地的北方,在北美洲,建立商業代理處,完全就像腓尼基人曾做過的那樣。許多英國人在宗教戰爭中受迫害或驅逐,如今他們到那裡去過更自由的生活。在這些印度港口和居民點里,實際上並不是英國和荷蘭這些國家在行使統治權。在那裡行使統治權的,是英國和荷蘭的商人,他們聯合起來經商並把印度的財富運往歐洲。這些人稱貿易商行的貿易公司也僱傭士兵。
哪裡的印度人對他們不友好或者不願意以足夠便宜的價格出售商品,士兵們便被派出去「懲罰」哪裡的人民。這種狀況不比西班牙人對美洲的印第安人作戰時好多少。在印度,英國和荷蘭商人也輕而易舉地佔領了沿海岸的各個地區,因為印度君主們互相不團結。不久,人們在北美和印度便講法國西北面的這個小島上的語言——英語,這樣又產生了一個新的世界帝國。
一如當初拉丁語通過羅馬帝國成為世界語言,今天英語也變成了這樣的語言。好啦,今天小編要說的就是這些,歡迎大家給小編評論點贊。
8. 西班牙內戰中,受強大蘇聯支持的共和派,為何會遭遇慘敗
因為當時的共和派,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開始的共和派還是占優勢的一方,不過後來德國和義大利加強了對叛軍的支援,已經英國等國不插手和自身出現了內亂,所以哪怕有蘇聯做靠山也無法阻止叛軍的崛起。
國際縱隊的退出,對共和派也是巨大的打擊。當英國方面通過了所謂的撤軍計劃的時候,共和派心都涼了半截,國際縱隊可是有著一萬人,那可不是一個小數目了,是一個巨大的戰力。但是英國看著這邊的戰場太多於威脅了,很多人都是有去無回,就叫他們回去了。
9. 葡萄牙和西班牙有什麼歷史恩怨
西班牙和葡萄牙同處伊比利亞半島。公元861年,葡萄牙國王阿方索宣布葡萄牙脫離獨立,但西班牙卻不予承認,為此兩個國家經歷了三百多年的戰爭。直到公元1143年,西班牙才承認葡萄牙是一個獨立國家。1494西班牙和葡萄牙簽訂《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條約規定,在西經41°到45°之間劃一分界線,凡在分界線以東新發現的土地屬葡萄牙勢力范圍,而以西新發現的土地則屬西班牙勢力范圍。這一分界線由教皇亞歷山大六世作保,稱「教皇子午線」。15和16世紀,雖然葡萄牙在海外擁有大量的殖民地,但他們卻於1580年再次被西班牙國王菲利浦二世率兵侵佔。葡萄牙直到1640年才擺脫了菲利普王朝的統治。因此,在葡萄牙人看來,他們的海上霸主地位之所以會墮落,也全是因為西班牙的緣故,是西班牙人將他們拖入戰爭,國家的財富也毀之殆盡。
但在矛盾的漩渦中,也存在著民族友好的閃亮之處。比如西班牙人認為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同種同根;兩個國家的人都喜歡鬥牛,唯一的區別是西班牙鬥牛士會把牛殺死在鬥牛場內,而葡萄牙鬥牛士卻僅將牛按倒在地即告勝利。
在經濟上,西班牙最近10年經濟飛速發展,而葡萄牙卻進展緩慢。目前,西班牙有數千個公司在葡萄牙境內開展業務,西班牙也是對葡萄牙投資最多的國家,而葡萄牙設立在西班牙境內的公司,卻不到對方的十分之一。葡萄牙原有「恐西症」
10. 西班牙和葡萄牙原本是一個國家嗎
不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是兩個獨立的國家。
西班牙(España)
全稱西班牙王國(西班牙語:Reino de España;英語:The Kingdom of Spain),是一個位於歐洲西南部的君主立憲制國家。 地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鄰同處於伊比利亞半島的葡萄牙,北瀕比斯開灣,東北部與法國及安道爾接壤,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的摩洛哥相望,領土還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島,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島及非洲的休達和梅利利亞。該國是一個多山國家,總面積505925平方公里,其海岸線長約7800公里。
西班牙自史前時代以來就一直受外來影響,中世紀時有多個國家並立,至15世紀始建立單一國家,近代史上,西班牙是一個重要的文化發源地,在文藝復興時期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於15世紀中期至16世紀末期時成為影響全球的日不落帝國,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語,為世界上總使用人數第3多的語言。
西班牙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是歐盟和北約成員國,還是歐元區第四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GDP)居歐洲國家第6名,世界排名第13。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國之一。
葡萄牙(Portugal)
全稱為葡萄牙共和國(葡萄牙語:República Portuguesa),是一個位於歐洲西南部的共和制國家。東鄰同處於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葡萄牙的西部和南部是大西洋的海岸。除了歐洲大陸的領土以外,大西洋的亞速群島和馬德拉群島也是葡萄牙領土。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西的羅卡角是歐洲大陸的最西端。
16世紀起,葡萄牙在大航海時代中扮演活躍的角色,成為重要的海上強國。全盛時期的葡萄牙甚至和西班牙共同簽署了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意圖瓜分世界。在近代西方歷史上,葡萄牙是歷史文化發源地之一,16世紀到18世紀葡萄牙和西班牙成為影響世界的最強大的全球性帝國。現存歐洲國家當中,葡萄牙是殖民歷史最悠久的一國,自從1415年攻佔北非休達到1999年澳門政權移交(亦有一種演算法為到2002年的東帝汶獨立為止),殖民活動幾近六百年,曾包括世界53個國家的部分領土,官方語言葡萄牙語成為2.4億人的共同母語和世界第八大語言。
葡萄牙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擁有相當完善的旅遊業,也是歐盟成員國之一,歐元和北約創始成員國之一。還是世界貿易組織、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