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會墨西哥跳水是什麼時候
㈠ 奧運會每界的舉辦地點和舉辦時間
北京奧運會2008年8月8日8時8分,很中國的一個時間:)
其他的供參考一下~~~
第二十八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2004年8月13日 閉幕時間:2004年8月29日 舉辦地:希臘雅典
第二十七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2000年7月19日 閉幕時間:2000年8月4日 舉辦地:澳大利亞悉尼
第二十六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96年7月19日 閉幕時間:1996年8月4日 舉辦地:美國亞特蘭大
第二十五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92年7月25日 閉幕時間:1992年8月9日 舉辦地:西班牙巴塞羅納
第二十四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88年9月17日 閉幕時間:1988年10月2日 舉辦地:韓國漢城
第二十三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84年7月28日 閉幕時間:1984年8月12日 舉辦地:美國洛杉磯
第二十二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80年7月19日 閉幕時間:1980年8月3日 舉辦地:蘇聯莫斯科
第二十一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76年7月17日 閉幕時間:1976年8月1日 舉辦地:加拿大蒙特利爾
第二十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72年8月26日 閉幕時間:1972年9月11日 舉辦地:德國慕尼黑
第十九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68年10月12日 閉幕時間:1968年10月27日 舉辦地: 墨西哥城
第十八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64年10月10日 閉幕時間:1964年10月24日 舉辦地:日本東京
第十七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60年8月25日 閉幕時間:1960年9月11日 舉辦地:義大利羅馬
第十六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56年11月22日 閉幕時間:1956年12月8日 舉辦地:澳大利亞墨爾本
第十五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52年7月19日 閉幕時間:1952年8月3日 舉辦地:芬蘭赫爾辛基
第十四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48年7月29日 閉幕時間:1948年8月14日 舉辦地:英國倫敦
第十三屆奧運會 倫敦(因二戰停辦)
第十二屆奧運會 先東京,後赫爾辛基(因二戰停辦)
第十一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36年8月1日 閉幕時間:1936年8月16日 舉辦地:德國柏林
第十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32年7月30日 閉幕時間:1932年8月14日 舉辦地:美國洛杉磯
第九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28年5月17日 閉幕時間:1928年8月12日 舉辦地:荷蘭阿姆斯特丹
第八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24年5月4日 閉幕時間:1924年7月27日 舉辦地:法國巴黎
第七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20年4月20日 閉幕時間:1920年9月12日 舉辦地:比利時安特衛普
第六屆奧運會 柏林(因一戰停辦)
第五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12年5月5日 閉幕時間:1912年7月27日 舉辦地:瑞典斯德哥爾摩
第四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08年4月27日 閉幕時間:1908年10月31日 舉辦地:英國倫敦
第三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04年7月1日 閉幕時間:1904年11月23日 舉辦地:美國聖路易斯
第二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00年5月14日 閉幕時間:1900年10月28日 舉辦地:法國巴黎
第一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896年4月6日 閉幕時間:1896年4月15日 舉辦地:希臘雅典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不論從發展規模,還是從發展水平上來看,都已為舉世所矚目。奧林匹克精神得到了廣泛傳播。人們看到,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奧林匹克主義以競技的形式,將不同膚色、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緊密聯系在一起,對人類的社會活動,對人類的文明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作為一種體育現象,奧運會是人類探索體能極限的最引人入勝的賽場,奧運會紀錄、獎牌成為運動員追求的崇高目標,奧林匹克運動已成為參與國家和地區眾多、具有巨大吸引力、穿透力和凝聚力的一項全球性活動。
1893年,根據「奧運之父」顧拜旦的建議,在巴黎舉行了討論復興奧運會問題的國際性體育會議。1894年1月,顧拜旦草擬了復興奧運會的具體步驟和需要探討的10個問題,致函各國體育組織和團體。6月16日,「國際體育運動代表大會」在巴黎索邦神學院開幕,到會代表79人,代表著12個國家的49個體育組織。有2000人參加了開幕式。大會通過了《復興奧林匹克運動》的決議。6月23日成立了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的成立,標志著奧林匹克運動的誕生。
第一屆現代奧運會舉行時,國際單項體育組織還很少,奧運會項目無嚴格規定,基本上由東道國決定。因此,頭幾屆奧運會不僅一些項目中的單項變化較大,而且大項也不穩定,還曾列一些在世界范圍內開展不很廣泛的項目,如馬球、拉考斯球、汽船、壁球等。隨著各種國際單項體育組織的先後建立,奧運會項目逐漸趨向穩定。
為了使奧運會在項目的設置上符合世界體育運動的發展,國際奧委會規定,每一屆夏季奧運會至少應包括下列大項目中的15個,才能舉行。1963年,國際奧委會確定了這些夏季奧運會大項目的比賽順序是:田徑、游泳、摔跤、體操、舉重、曲棍球、馬術、擊劍、賽艇、拳擊、射擊、現代五項、帆船、籃球、皮劃艇、自行車、足球、排球、射箭、手球、柔道等21項。
從1972到1984年,奧運會比賽大項一直固定為21項。第24屆奧運會則有歷史性的突破,增加了乒乓球、網球兩大項目,使夏季奧運會的大項目達23個,單項數達237個,其中男子佔151個,女子佔72個,男女混合項目為14個。
目前奧運會的比賽項目有(未含冬奧會項目):田徑、游泳(含跳水、水球、花樣游泳)、射擊、舉重、自行車、射箭、籃球、排球、足球、手球、曲棍球、體操(含藝術體操)、擊劍、國際式摔跤(自由式和古典式)、拳擊、柔道、賽艇、皮艇和劃艇、帆船(含帆板)、馬術、現代五項、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棒球等。
被列入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的批准條件是:夏季奧運會男子項目至少要在4大洲75個國家廣泛開展,女子項目至少要在3大洲40個國家廣泛開展。
現代奧運會誕生以來,經過100多年的曲折發展,已經成為當前國際生活中一項重要活動。當今,奧林匹克運動幾乎遍及世界各地,奧林匹克運動會已成為舉世矚目的高水平綜合性運動會,"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格言成了世界體壇響亮的口號。
現代奧運會每四年舉行一次(閏年),2008年為北京,2012年為倫敦。
本世紀初期,冰雪運動就已在歐美一些國家得到廣泛開展。1901年斯堪的納維亞國家舉行了北歐運動會,後來這項比賽形成了傳統,直至1926年才停辦。顧拜旦很早就設想單獨舉辦冬季奧運會,國際奧委會曾就此進行過討論。但是顧拜旦的建議,遭到了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強烈反對。瑞典、挪威等國的代表認為,既然已經有了一個傳統的北歐運動會,再搞一個平行的冬季奧運會是沒有必要的;再說,古奧運會也沒有冬季項目。這些國家揚言,如果國際奧委會強行召開冬季奧運會,它們將不參加。不言而喻,如果當時冬季奧運會沒有瑞典、挪威等這類冰雪運動開展較普及、水平較高的國家參加,那就失去了代表性,失去了人們對它的興趣。
單獨舉辦冬季奧運會的問題擱淺以後,1908年倫敦奧運會首次列入了花樣滑冰比賽,引起了人們極大興趣。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除花樣滑冰外,還增加了冰球賽。這屆奧運會各項比賽的觀眾都不多,唯獨花樣滑冰、冰球賽是例外,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冰上運動愛好者。這說明觀眾對這類項目是極為喜愛的,促使單獨舉辦冬季奧運會的問題再次提上了議程。1921年國際業余田徑聯合會布拉格會議期間,挪威、瑞典、瑞士就這個問題展開了討論。1922年國際奧委會巴黎會議上,顧拜旦竭盡全力,勸說反對者,終於取得了成功,並決定在1924年夏季奧運會前舉行這類比賽。但避開了"奧運會"字眼。稱為"第八屆奧林匹亞德體育周"。
夏蒙尼"第八屆奧林匹亞德體育周"在世界體壇引起了巨大反響,就連斯堪的納維亞國家,這些原先的反對者,也不再懷疑冬季奧運會的必要性。1925年國際奧委會決定,此後與夏季奧運會同年舉辦冬季奧運會,但屆次與夏季奧運會不同,按實際召開次數計算。並決定將"第八屆奧林匹亞德體育周"正式命名為第一屆冬季奧運會。
從1994年起不再是每4年才舉行一次奧運會,而是夏季奧運會與冬季奧運會交替舉行,即每2年就迎來一個奧運年。
現在冬奧會在夏奧會後第二年舉行,2006年冬奧會將在義大利都靈舉行。
殘疾人體育運動可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戰場上致殘的士兵自發組織起來進行的康復活動,這便是現代殘疾人體育運動發展的雛形。1948年英國斯托克·曼德維爾國立脊髓損傷中心舉辦了殘疾人體育比賽,當時只有16名坐在輪椅上的傷殘士兵參加,該運動會每年舉行一次,規模逐漸擴大到其它國家,1952年起變成國際性體育活動。
1960年,義大利首次舉辦世界殘疾人運動會,來自歐美23個國家的400多名運動員聚集羅馬同場競技。1976年,國際殘疾人組織決定,斯托克·曼德維爾運動會與世界殘疾人運動會合並,在加拿大的多倫多舉辦了第一屆國際傷殘人奧運會,來自40個國家的1000多名殘疾人運動員參加。
1983年5月,國際奧委會決定從1984年夏季奧運會起,首次設立殘疾人比賽項目;1988年起,冬季和夏季奧運會的殘疾人比賽項目被列為永久性項目;申辦奧運會的城市,必須同時申辦殘奧會;奧運會後一個月內,在奧運會舉辦城市的奧運場地上舉行殘疾人奧運會。
希望可以幫到你~~~*^^*
第一屆雅典奧運會(1896年)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美國 11 7 1
希臘 10 19 17
德國 6.5 5 2
法國 5 4 2
英國 2.5 3 1
匈牙利 2 1 2
奧地利 2 - 3
澳大利亞 2 - -
丹麥 1 2 4
瑞士 1 2 -
第二屆巴黎奧運會(1900年)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法國 26 36 33
美國 20 14.5 15.5
英國 17 7.5 12
比利時 5 6 3
瑞士 5 3 1
德國 4 2 2
義大利 2 2 -
澳大利亞 2 - 4
丹麥 1.5 3 2
匈牙利 1 2 2
荷蘭 1 1 3
古巴 1 1 -
加拿大 1 - 1
瑞典 0.5 – 1
第三屆聖路易斯奧運會(1904年)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美國 70 74 67
古巴 5 2 3
德國 4 4 5
加拿大 4 1 -
匈牙利 2 1 1
奧地利 2 1 1
英國 1 1 -
瑞士 1 - 1
希臘 1 – 1
第四屆倫敦奧運會(1908年)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英國 56 50 39
美國 23 12 12
瑞典 8 6 11
法國 5 5 9
德國 3 5 4
匈牙利 3 4 2
加拿大 3 3 7
挪威 2 3 3
義大利 2 2 -
比利時 1 5 2
澳大利亞 1 2 2
俄國 1 2 -
芬蘭 1 1 3
南非 1 1 –
第五屆斯德哥爾摩奧運會(1912年)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瑞典 24 24 17
美國 23 19 19
英國 10 15 16
芬蘭 9 8 9
法國 7 4 3
德國 5 13 7
南非 4 2 -
挪威 4 1 5
匈牙利 3 2 3
加拿大 3 2 3
義大利 3 1 2
澳大利亞 2 2 2
比利時 2 1 3
丹麥 1 6 5
希臘 1 – 1
第六屆奧運會因世界大戰未能舉行
第七屆安特衛普奧運會(1920年)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美國 41 27 27
瑞典 17 19 26
英國 15 15 13
芬蘭 15 10 9
比利時 14 11 11
挪威 13 7 8
義大利 13 5 5
法國 9 19 13
荷蘭 4 2 5
丹麥 3 9 1
南非 3 4 3
加拿大 2 3 3
瑞士 2 2 7
愛沙尼亞 1 2 -
巴西 1 1 1
第八屆巴黎奧運會(1924年)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美國 45 27 27
芬蘭 14 13 10
法國 13 15 11
英國 9 13 12
義大利 8 3 5
瑞士 7 8 10
挪威 5 2 3
瑞典 4 13 12
荷蘭 4 1 5
比利時 3 7 3
澳大利亞 3 1 2
丹麥 2 5 2
匈牙利 2 3 4
南斯拉夫 2 - -
捷克斯洛伐克 1 4 5
阿根廷 1 3 2
愛沙尼亞 1 1 4
南非 1 1 1
盧森堡 1 1 -
希臘 1 - -
第九屆阿姆斯特丹奧運會(1928年)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美國 22 18 16 日本 2 2 1
德國 10 7 14 愛沙尼亞 2 1 2
芬蘭 8 8 9 埃及 2 1 1
瑞典 7 6 12 奧地利 2 - 1
義大利 7 5 7 挪威 1 2 1
瑞士 7 4 4 澳大利亞 1 2 1
法國 6 10 5 波蘭 1 1 3
荷蘭 6 9 4 南斯拉夫 1 1 3
匈牙利 4 5 - 南非 1 - 1
加拿大 4 4 7 愛爾蘭 1 - -
英國 3 10 7 西班牙 1 - -
阿根廷 3 3 1 印度 1 - -
丹麥 3 1 2 紐西蘭 1 - -
捷克斯洛伐克 2 5 2 烏拉圭 1 - -
第十屆洛杉磯奧運會(1932年)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美國 41 32 30 阿根廷 3 1 -
義大利 12 12 12 加拿大 2 5 8
法國 10 5 4 荷蘭 2 5 -
瑞典 9 5 9 波蘭 2 4 1
日本 7 7 4 南非 2 - 3
匈牙利 6 4 5 愛爾蘭 2 - -
芬蘭 5 8 10 捷克斯洛伐克 1 2 1
德國 4 12 5 奧地利 1 1 3
英國 4 7 5 印度 1 - -
澳大利亞 3 1 1
第十一屆柏林奧運會(1936年)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德國 33 26 30 奧地利 4 6 3
美國 24 20 12 捷克斯洛伐克 3 5 -
匈牙利 10 1 5 阿根廷 2 2 3
義大利 8 9 5 愛沙尼亞 2 1 2
芬蘭 7 6 6 埃及 2 1 2
法國 7 6 6 瑞士 1 9 5
瑞典 6 5 9 加拿大 1 3 5
日本 6 4 8 挪威 1 3 2
荷蘭 6 4 7 土耳其 1 - 1
英國 4 7 3 印度 1 - -
紐西蘭 1 - -
第十二屆東京奧運會(1940年)
因第二次世界大戰未能舉行
第十三屆倫敦奧運會(1944年)
因第二次世界大戰未能舉行
第十四屆倫敦奧運會(1948年)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美國 38 27 19 阿根廷 3 3 1
瑞典 16 11 17 澳大利亞 2 6 5
法國 10 6 13 比利時 2 2 3
匈牙利 10 5 12 墨西哥 2 2 2
義大利 8 12 9 埃及 2 2 1
芬蘭 8 7 5 南非 2 1 1
土耳其 6 4 2 挪威 1 3 3
捷克斯洛伐克 6 2 3 牙買加 1 2 -
瑞士 5 10 5 奧地利 1 - 3
丹麥 5 7 8 印度 1 - -
荷蘭 5 2 9 秘魯 1 - -
英國 3 14 6
第十五屆赫爾辛基奧運會(1952年)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美國 40 19 17 丹麥 2 1 3
蘇聯 22 30 19 土耳其 2 - 1
匈牙利 10 10 16 日本 1 6 2
瑞典 12 12 10 英國 1 2 8
義大利 8 9 4 阿根廷 1 2 2
捷克斯洛伐克 7 3 3 波蘭 1 2 1
法國 6 6 6 南斯拉夫 1 2 -
芬蘭 6 3 13 加拿大 1 2 -
澳大利亞 6 2 3 羅馬尼亞 1 1 2
挪威 3 2 - 紐西蘭 1 - 2
瑞士 2 6 6 巴西 1 - 1
南非 2 4 4 印度 1 - 1
牙買加 2 3 - 盧森堡 1 - -
比利時 2 2 –
第十六屆墨爾本奧運會(1956年)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蘇聯 37 29 32 伊朗 2 2 1
美國 32 25 17 加拿大 2 1 3
澳大利亞 13 8 14 紐西蘭 2 - -
匈牙利 9 10 7 波蘭 1 4 4
義大利 8 8 9 捷克斯洛伐克 1 4 1
瑞典 8 5 6 保加利亞 1 3 1
德國 6 13 7 丹麥 1 2 1
英國 6 7 11 愛爾蘭 1 1 3
羅馬尼亞 5 3 5 挪威 1 - 2
日本 4 10 5 墨西哥 1 - 1
法國 4 4 6 印度 1 - -
土耳其 3 2 2 巴西 1 - -
芬蘭 3 1 11
第十七屆羅馬奧運會(1960年)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蘇聯 43 29 31 丹麥 2 3 1
美國 34 21 16 紐西蘭 2 - 1
義大利 13 10 13 保加利亞 1 3 3
德國 12 19 11 瑞典 1 2 3
澳大利亞 8 8 6 芬蘭 1 1 3
土耳其 7 2 - 南斯拉夫 1 1 -
匈牙利 6 8 7 奧地利 1 1 -
日本 4 7 7 巴基斯坦 1 - 1
波蘭 4 6 11 挪威 1 - -
捷克斯洛伐克 3 2 3 希臘 1 - -
羅馬尼亞 3 1 6 衣索比亞 1 - -
英國 2 6 12
第十八屆東京奧運會(1964年)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美國 36 26 28 羅馬尼亞 2 4 6
蘇聯 30 31 35 荷蘭 2 4 4
日本 16 5 8 土耳其 2 3 1
德國 10 22 18 瑞典 2 2 4
義大利 10 10 7 丹麥 2 1 3
匈牙利 10 7 5 南斯拉夫 2 1 2
波蘭 7 6 10 比利時 2 - 1
澳大利亞 6 2 10 法國 1 8 6
捷克斯洛伐克 5 6 3 加拿大 1 2 1
英國 4 12 2 瑞士 1 2 1
保加利亞 3 5 2 印度 1 - -
芬蘭 3 - 2 衣索比亞 1 - -
紐西蘭 3 - 2 巴哈馬 1 - -
第十九屆墨西哥奧運會(1968年)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美國 45 28 34 南斯拉夫 3 3 2
蘇聯 29 32 30 荷蘭 3 3 1
日本 11 7 7 保加利亞 2 4 3
匈牙利 10 10 12 伊朗 2 1 2
民主德國 9 9 7 瑞典 2 1 1
法國 7 3 5 土耳其 2 - -
捷克斯洛伐克 7 2 4 丹麥 1 4 3
聯邦德國 5 11 10 加拿大 1 3 1
澳大利亞 5 7 5 芬蘭 1 2 1
英國 5 5 3 挪威 1 1 -
波蘭 5 2 11 衣索比亞 1 1 -
羅馬尼亞 4 6 5 紐西蘭 1 - 2
義大利 3 4 9 突尼西亞 1 - 1
肯亞 3 4 2 委內瑞拉 1 - -
墨西哥 3 3 3 巴基斯坦 1 - -
第二十屆慕尼黑奧運會(1972年)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蘇聯 50 27 22 芬蘭 3 1 4
美國 33 31 30 古巴 3 1 4
民主德國 20 23 23 荷蘭 3 1 1
聯邦德國 13 11 16 法國 2 4 7
日本 13 8 8 捷克斯洛伐克 2 4 2
澳大利亞 8 7 2 肯亞 2 3 4
波蘭 7 5 9 南斯拉夫 2 1 2
匈牙利 6 13 16 挪威 2 1 1
保加利亞 6 10 5 朝鮮 1 1 3
義大利 5 3 10 紐西蘭 1 1 1
瑞典 4 6 6 烏干達 1 1 -
英國 4 5 9 丹麥 1 - -
羅馬尼亞 3 6 7
第二十一屆蒙特利爾奧運會(1976年)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蘇聯 49 41 35 義大利 2 7 4
民主德國 40 25 25 法國 2 3 4
美國 34 35 25 南斯拉夫 2 3 4
聯邦德國 10 12 17 捷克斯洛伐克 2 2 4
日本 9 6 10 紐西蘭 2 1 1
波蘭 7 6 13 韓國 1 1 4
保加利亞 6 9 7 瑞士 1 1 2
古巴 6 4 3 挪威 1 1 -
羅馬尼亞 4 9 14 朝鮮 1 1 -
匈牙利 4 5 13 牙買加 1 1 -
芬蘭 4 2 - 丹麥 1 - 2
瑞典 4 1 - 墨西哥 1 - 1
英國 3 5 5 特立尼過和多巴哥 1 - -
第二十二屆莫斯科奧運會(1980年)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蘇聯 80 69 46 南斯拉夫 2 3 4
民主德國 47 37 42 澳大利亞 2 2 5
保加利亞 8 16 17 丹麥 2 1 2
古巴 8 7 5 巴西 2 - 2
義大利 8 3 4 衣索比亞 2 - 2
匈牙利 7 10 15 瑞士 2 - -
羅馬尼亞 6 6 13 西班牙 1 3 2
法國 6 5 3 奧地利 1 2 1
英國 5 7 9 希臘 1 - 2
波蘭 3 14 15 印度 1 - -
瑞典 3 3 6 比利時 1 - -
芬蘭 3 1 4 辛巴威 1 - -
捷克斯洛伐克 2 3 9
第二十三屆洛杉磯奧運會(1984年)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美國 83 61 30 澳大利亞 4 8 12
羅馬尼亞 20 16 17 芬蘭 4 2 6
聯邦德國 17 19 23 瑞典 2 11 6
中國 15 8 9 墨西哥 2 3 1
義大利 14 6 12 摩洛哥 2 - -
加拿大 10 18 16 巴西 1 5 2
日本 10 8 14 西班牙 1 2 2
紐西蘭 8 1 2 比利時 1 1 2
南斯拉夫 7 4 7 奧地利 1 1 1
韓國 6 6 7 葡萄牙 1 - 2
英國 5 11 21 肯亞 1 - 1
法國 5 7 16 巴基斯坦 1 - -
荷蘭 5 2 6
第二十四屆漢城奧運會(1988年)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蘇聯 55 31 46 捷克斯洛伐克 3 3 2
民主德國 37 35 30 紐西蘭 3 2 8
美國 36 31 27 加拿大 3 2 5
韓國 12 10 11 波蘭 2 5 9
西德 11 14 15 挪威 2 3 -
匈牙利 11 6 5 荷蘭 2 2 5
保加利亞 10 12 13 丹麥 2 2 5
羅馬尼亞 7 11 6 巴西 1 2 3
法國 6 4 6 芬蘭 1 1 2
義大利 6 4 4 西班牙 1 1 2
中國 5 11 12 土耳其 1 1 -
英國 5 9 10 摩洛哥 1 2 -
肯亞 5 2 2 蘇利南 1 - -
日本 4 3 7 葡萄牙 1 - -
澳大利亞 3 6 5 奧地利 1 - -
南斯拉夫 3 4 5
第二十五屆巴塞羅那奧運會(1992年)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獨聯體 45 38 29 波蘭 3 6 10
美國 37 34 37 荷蘭 2 6 7
德國 33 21 28 肯亞 2 4 2
中國 16 22 16 挪威 2 4 1
古巴 14 6 11 土耳其 2 2 2
西班牙 13 7 2 印度尼西亞 2 2 1
韓國 12 5 12 巴西 2 1 -
匈牙利 11 12 7 希臘 2 - -
法國 8 5 16 瑞典 1 7 4
澳大利亞 7 9 11 芬蘭 1 2 2
義大利 6 5 7 丹麥 1 1 4
加拿大 6 5 7 摩洛哥 1 1 1
英國 5 3 12 愛爾蘭 1 1 -
羅馬尼亞 4 2 1 埃賽俄比亞 1 - 2
捷克斯洛伐克 4 2 1 阿爾及利亞 1 - 1
朝鮮 4 - 5 愛沙尼亞 1 - 1
日本 3 8 11 立陶宛 1 - 1
保加利亞 3 7 6 瑞士 1 - -
第二十六屆亞特蘭大奧運會(1996年)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美國 44 32 25 愛爾蘭 3 0 1
俄羅斯 26 21 16 瑞典 2 4 2
德國 20 18 27 挪威 2 2 3
中國 16 22 12 比利時 2 2 2
法國 15 7 15 奈及利亞 2 1 3
義大利 13 10 12 朝鮮 2 1 2
澳大利亞 9 9 23 衣索比亞 2 - 1
古巴 9 8 8 阿爾及利亞 2 - 1
烏克蘭 9 2 12 英國 1 8 6
韓國 7 15 5 白俄羅斯 1 6 8
波蘭 7 5 5 肯亞 1 4 3
匈牙利 7 4 10 牙買加 1 3 2
西班牙 5 6 6 芬蘭 1 2 1
羅馬尼亞 4 7 9 印尼 1 1 2
荷蘭 4 5 10 南斯拉夫 1 1 2
希臘 4 4 - 伊朗 1 1 1
捷克 4 3 4 斯洛伐克 1 1 1
瑞士 4 3 - 亞美尼亞 1 1 -
丹麥 4 1 1 克羅埃西亞 1 1 -
土耳其 4 1 1 葡萄牙 1 - 1
加拿大 3 11 8 泰國 1 - 1
保加利亞 3 7 5 蒲隆地 1 - -
日本 3 6 5 香港 1 - -
哈薩克 3 4 4 哥斯達尼加 1 - -
巴西 3 3 9 敘利亞 1 - -
紐西蘭 3 2 1 厄瓜多 1 - -
南非 3 1 1
第二十七屆悉尼奧運會各國家或地區獎牌榜
SPORTS.SOHU.COM 2004年02月11日10:41 來源:搜狐體育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國家或地區 金牌 銀牌 銅牌 總計
美國 39 25 33 97
俄羅斯 32 28 28 88
中國 28 16 15 59
澳大利亞 16 25 17 58
德國 14 17 26 57
法國 13 14 11 38
義大利 13 8 13 34
荷蘭 12 9 4 25
古巴 11 11 7 29
英國 11 10 7 28
羅馬尼亞 11 6 9 26
韓國 8 9 11 28
匈牙利 8 6 3 17
波蘭 6 5 3 14
日本 5 8 5 18
保加利亞 5 6 2 13
希臘 4 6 3 13
瑞典 4 5 3 12
挪威 4 3 3 10
衣索比亞 4 1 3 8
烏克蘭 3 10 10 23
哈薩克 3 4 _ 7
白俄羅斯 3 3 11 17
加拿大 3 3 8 14
西班牙 3 3 5 11
伊朗 3 _ 1 4
土耳其 3 _ 1 4
捷克 2 3 3 8
肯亞 2 3 2 7
丹麥 2 3 1 6
芬蘭 2 1 1 4
奧地利 2 1 _ 3
立陶宛 2 _ 3 5
亞塞拜然 2 _ 1 3
斯洛維尼亞 2 _ _ 2
瑞士 1 6 2 9
印度尼西亞 1 3 2 6
斯洛伐克 1 3 1 5
墨西哥 1 2 3 6
阿爾及利亞 1 1 3 5
烏茲別克 1 1 2 4
拉脫維亞 1 1 1 3
南斯拉夫 1 1 1 3
巴哈馬 1 1 _ 2
紐西蘭 1 _ 3 4
愛沙尼亞 1 _ 2 3
泰國 1 _ 2 3
克羅埃西亞 1 _ 1 2
喀麥隆 1 _ _ 1
哥倫比亞 1 _ _ 1
莫三比克 1 _ _ 1
巴西 _ 6 6 12
牙買加 _ 4 3 7
奈及利亞 _ 3 _ 3
比利時 _ 2 3 5
南非 _ 2 3 5
阿根廷 _ 2 2 4
中國台北 _ 1 4 5
摩洛哥 _ 1 4 5
朝鮮 _ 1 3 4
摩爾多瓦 _ 1 1 2
沙烏地阿拉伯 _ 1 1 2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_ 1 1 2
愛爾蘭 _ 1 _ 1
烏拉圭 _ 1 _ 1
越南 _ 1 _ 1
喬治亞 _ _ 6 6
哥斯大黎加 _ _ 2 2
葡萄牙 _ _ 2 2
亞美尼亞 _ _ 1 1
巴貝多 _ _ 1 1
智利 _ _ 1 1
冰島 _ _ 1 1
印度 _ _ 1 1
以色列 _ _ 1 1
科威特 _ _ 1 1
吉爾吉斯斯坦 _ _ 1 1
馬其頓 _ _ 1 1
卡達 _ _ 1 1
斯里蘭卡 _ _ 1 1
雅典奧運會
001 美國 35 39 29 103
002 中國 32 17 14 63
003 俄羅斯 27 27 38 92
004 澳大利亞 17 16 16 49
005 日本 16 9 12 37
006 德國 14 16 18 48
007 法國 11 9 13 33
008 義大利 10 11 11 32
009 韓國 9 12 9 30
010 英國 9 9 12 30
011 古巴 9 7 11 27
012 烏克蘭 9 5 9 23
013 匈牙利 8 6 3 17
014 羅馬尼亞 8 5 6 19
015 希臘 6 6 4 16
016 挪威 5 0 1 6
017 荷蘭 4 9 9 22
018 巴西 4 3 3 10
019 瑞典 4 1 2 7
020 西班牙 3 11 5 19
021 加拿大 3 6 3 12
022 土耳其 3 3 4 10
023 波蘭 3 2 5 10
024 紐西蘭 3 2 0 5
025 泰國 3 1 4 8
026 白俄羅斯 2 6 7 15
027 奧地利 2 4 1 7
028 衣索比亞 2 3 2 7
029 斯洛伐克 2 2 2 6
伊朗 2 2 2 6
031 中國台北 2 2 1 5
032 喬治亞 2 2 0 4
033 保加利亞 2 1 9 12
034 牙買加 2 1 2 5
烏茲別克 2 1 2 5
036 摩洛哥 2 1 0 3
037 丹麥 2 0 6 8
038 阿根廷 2 0 4 6
039 智利 2 0 1 3
040 哈薩克 1 4 3 8
041 肯亞 1 4 2 7
042 捷克 1 3 4 8
043 南非 1 3 2 6
044 克羅埃西亞 1 2 2 5
045 立陶宛 1 2 0 3
046 埃及 1 1 3 5
瑞士 1 1 3 5
048 印度尼西亞 1 1 2 4
049 辛巴威 1 1 1 3
050 亞塞拜然 1 0 4 5
051 比利時 1 0 2 3
052 以色列 1 0 1 2
巴哈馬 1 0 1 2
054 喀麥隆 1 0 0 1
阿聯酋 1 0 0 1
多明尼加 1 0 0 1
愛爾蘭 1 0 0 1
058 朝鮮 0 4 1 5
059 拉脫維亞 0 4 0 4
060 墨西哥 0 3 1 4
061 葡萄牙 0 2 1 3
062 塞黑 0 2 0 2
芬蘭 0 2 0 2
064 斯洛維尼亞 0 1 3 4
065 愛沙尼亞 0 1 2 3
066 中國香港 0 1 0 1
巴拉圭 0 1 0 1
印度 0 1 0 1
069 奈及利亞 0 0 2 2
委內瑞拉 0 0 2 2
071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0 0 1 1
哥倫比亞 0 0 1 1
敘利亞 0 0 1 1
蒙古 0 0 1 1
厄利垂亞 0 0 1 1
㈡ 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比賽情況
30年代柏林奧運會期間,東京被選為第12屆奧運會會址。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那屆奧運會成為泡影。戰爭,使日本自身也遭到了嚴重破壞。當它從戰爭災難中復甦過來後,東京便提出了主辦第17屆奧運會的申請,羅馬捷足先登,東京落空了。隨後,東京再次申請,選票超過對手布魯塞爾、維也納、底特律、贏得了第18屆奧運會主辦權。
東京人稱系東京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首都之一,位於本州南部。
這是首次在亞洲舉行的奧運會,規模也是空前的。
本屆比賽項目,除田徑、游泳(含跳水、水球)、舉重、射擊、籃球、足球、曲棍球、體操、擊劍、自行車、摔跤、拳擊、馬術、賽艇、帆船、皮劃艇、現代五項17個傳統項目外,新增添了排球(男女)、柔道這兩個日本拿手的項目。這是奧運會項目規范化後,大項數首次達到19個。比賽分散在東京市內外12個場地進行。但開、閉幕式及一些重要比賽,都在東京國立體育場。大會期間,天不作美,連綿陰雨,除田徑、游泳外,觀眾不多。
美國在上屆田徑賽中遭到某些失利後,決心重整旗鼓,奪回失去的陣地。奧運會前夕,蘇美田徑對抗賽中,美國總分領先,這是自1958年以來歷次蘇美對抗賽中,美國首次獲勝。
紐西蘭的彼得·斯內爾取得了理想的成績,他蟬聯了800米冠軍,並在1500米中取勝,成績分別為1分45秒1和3分38秒1。
男子田徑賽中,有兩位很有才華的冠軍,後來均因車禍過早地離開了田壇,他們是蘇聯的布魯梅爾和衣索比亞的貝基拉。
瓦西里·布魯梅爾,生於1942年5月14日,在羅馬奧運會上以與冠軍相同的成績(2.16米)得了1枚銀牌。東京奧運會前夕,他創造了他的最後一個世界紀錄(2.28米),競技處於最佳狀態。但在東京比賽時,冠軍得來卻很僥幸。他與美國的約翰·托馬斯成績同為2.18米,只是後者跳2.16米時是第二次過桿,比他多了一次,他這才獲得了金牌。1965年因車禍,這位很有潛力的選手受了重傷,此後便從田壇消失了。
墨爾本奧運會曾獲3枚短跑金牌的澳大利亞迭手貝蒂·卡思伯特,8年後又在這次東京比賽中獲得首次列入的400米跑冠軍。波蘭伊琳娜·謝文斯卡初露鋒芒,與隊友合作在4×100米接力賽中,以43秒6創世界紀錄並獲金牌,她還在200米跑和跳遠賽中各得了1枚銀牌。這位在蘇聯列寧格勒出生的選手,當時還只是一個18歲未嫁姑娘,尚稱基爾森斯坦;謝文斯卡是她婚後的名字。
上屆男子游泳可與美國抗衡的澳大利亞隊,這次男女成績均不很理想,總共只拿了4枚金牌。餘下的1枚游泳金牌,200米蛙泳,為蘇聯16歲的女中學生加琳娜·普羅祖明希科娃奪去,這也是蘇聯第一次在游泳中奪標。東道主日本游泳曾經一度在奧運會上取得出色成績,原來希望本屆借主辦國有利條件,獲取較好成績,但事與願違,只在4×200米自由泳接力賽中得1枚銅牌。由於游泳比賽失利,日游聯主席被迫向全國道歉。鑒於美國選手都是十幾歲的青少年,他要求日本文部省取消中學生不能在本地區外參加游泳競賽的禁令。
舉重比賽共8次刷新世界紀錄。7枚金牌,蘇聯奪去了其中的4枚,其餘3枚為日、波、捷均分。上屆風雲人物、本屆開幕式中只手高舉蘇聯國旗進入會場的大力士弗拉索夫,在特重量級(90公斤以上級)賽中,未能蟬聯,輸給了隊友列昂尼德·扎鮑金斯基。67.5公斤級比賽時,波蘭瓦·巴扎諾夫斯基和蘇聯弗·卡普盧諾夫競爭激烈,兩人都以432.5公斤創造了世界紀錄。
匈牙利在擊劍項目上佔有較大優勢,佩劍尤為明顯,自1924年始,匈牙利一直保持著這項個人賽的冠軍。這次獲取金牌的是蒂·佩薩。
首次列入的柔道和排球,日本戰績最佳。柔道4個級別,日本奪得3枚金牌,另一項無差別級冠軍為荷蘭30歲的老將安?蓋辛克獲取。這位歐洲選手是50、60年代世界名將,曾3次獲世界冠軍和14次獲歐洲冠軍。
由大松博文苦心訓練的,有東洋魔女之稱的日本女排,獲得了金牌,男排則由蘇聯問鼎。
本屆奧運會獲金牌總數前三名的國家是:美國第一,金、銀、銅牌依次為36、26、28枚;蘇聯第二,獎牌數依次為30、31、35;東道主日本隊超過德國等強隊,獎牌數依次為16、5、8,為亞洲人爭得了榮譽。日本之所以獲得如此輝煌的成績,除天時地利外,新增加的排球、柔道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總之,東京奧運會是非常成功的,美中不足的是耗資過於巨大,對日後奧運會追求奢華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美國在上屆田徑賽部分項目中失利後,決心重整旗鼓,奪回失去的陣地。在奧運會前夕的蘇美田徑對抗賽中,美國總分領先,這是自1958年以來歷次蘇美對抗賽中美國首次獲勝。本屆田徑開賽後,美國咄咄逼人。羅伯特·海斯和亨利·卡爾旗開得勝,奪回了美國在上屆失去的100米、200米兩項短跑冠軍。值得一提的是,海斯在100米預賽中跑出了9秒9的超世界紀錄成績,可惜因超風速,未被承認為新紀錄。但他在決賽中以10秒整平了世界紀錄,比亞軍古巴的恩·費格羅拉快了0.2秒。在4×100米接力賽中,他跑末棒。由於他的努力,美國由落後而超前,奪得了這一項的金牌,並以39秒整創造了世界紀錄。美國不僅在其傳統短跑項目中獲勝,而且在自奧運會以來從未問鼎過的5000米、10000米兩個長跑項目中也得了金牌。獲萬米冠軍的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少尉威廉·米爾斯。他過去從未參加大型國際比賽,這次奪標出人意外。而當時名噪田壇的澳大利亞長跑健將羅蘭德·克拉克僅得了第三名。紐西蘭的彼得·斯內爾也取得理想的成績,蟬聯了800米冠軍,並在1500米中取勝,成績分別為1分45秒1和3分38秒1。
男子田徑賽中有兩位很有才華的冠軍,後來均因車禍過早地離開了田壇,他們是蘇聯的布魯梅爾和衣索比亞的比基拉。瓦西里·布魯梅爾生於1942年5月14日,是60年代跳高名將。從1961年至1963年6次刷新世界紀錄,多次在重大國際比賽中取勝。1960年,他剛剛18歲,在羅馬奧運會上以與冠軍相同的成績(2.16米)得了1枚銀牌。東京奧運會前夕,他創造了他的最後一個世界紀錄(2.28米),正處於最佳競技狀態。但在東京比賽時,冠軍得來卻很僥幸。他與美國的約翰·托馬斯成績同為 2.18米,只是後者跳2.16米時是第二次過桿,比他多了一次,他才獲得了金牌。1965年,由於遭遇車禍,這位很有潛力的選手受了重傷,此後便從田壇消失了。
比基拉(Abebe Bikila)在東京是第二次獲得馬拉松跑奧運會冠軍。但他的業績遠不止於此。人們把他比作報春燕,他的出現使非洲長跑運動迎來了一個燦爛的春天。這位非洲長跑健將1932年出生於衣索比亞的一個偏僻山村。由於家境貧賽,自小放牧。20歲時他當上了皇家衛兵,24歲時才開始練長跑。上屆奧運會時,他出人意外地獲得了馬拉松冠軍,成績是2小時15分16秒2,破奧運會紀錄。因為他是赤腳跑完全程的,因此獲得了赤腳大仙的美稱。東京奧運會馬拉松跑比賽前,人們對他能否蟬聯冠軍頗多猜疑:其一,在奧運會史上還沒有人兩次獲得馬拉松冠軍;其二,他身體狀況不佳,在距比賽不到六周前(9月16日)剛動過盲腸炎手術;最後一點是,他畢竟年齡大了點,已經32歲了成績是2小時12分11秒2,再創奧運會紀錄,並開創了蟬聯馬拉松冠軍的先例。1968年奧運會,他因傷中途退出比賽,此後不久在車禍中重傷癱瘓。1973年10月25日,這位兩屆奧運會冠軍與世長辭了。參加他的葬禮的竟達70000人之多。默默無聞的非洲長跑運動自比基拉之後蓬勃發展,並在世界田壇佔有重要的地位。比基拉是無愧於非洲長跑報春燕這一稱號的。 在男子田徑激烈角逐時,女子賽場也已硝煙彌漫。美國19歲的懷·泰厄斯和20歲的埃·麥圭爾分獲了100米、200米冠軍。麥圭爾還得了100 米和4×100米接力兩枚銀牌。泰厄斯在100米預賽時以11秒2平了世界紀錄,決賽以11秒4奪冠。她在這次比賽中也獲得了4×100米接力賽銀牌。4 年後,這位女短跑手在墨西哥城奧運會蟬聯100米冠軍,並在4×100米接力賽中取勝。兩項成績分別為11秒、42秒8,均創世界紀錄。英國瑪麗·蘭德在上屆比賽名落孫山,未能進入前六名。這次,在1964年10月14日的跳遠比賽中以6.76米創世界紀錄,為英國女子田徑獲得第一枚奧運會金牌。後來她的隊友安·帕克爾在800米賽中再奪冠軍,成績為2分01秒1,也創世界紀錄。
墨爾本奧運會曾獲3枚短跑金牌的澳大利亞迭手貝蒂·卡思伯特8年後又在這次東京比賽中獲得首次列入的400米跑冠軍。波蘭伊琳娜·謝文斯卡初露鋒芒,與隊友合作在4×100米接力賽中以43秒6的成績創世界紀錄並獲金牌。她還在200米跑和跳遠賽中各得了一枚銀牌。這位在蘇聯列寧格勒出生的選手當時還只是一個18歲未嫁姑娘,尚稱基爾森斯坦,謝文斯卡是她婚後的姓氏。
蘇聯在女子田徑比賽中連遭挫折,成績遠不如上屆理想。但馳騁賽場的普雷斯姐妹頗引人注目,蘇聯所獲的3枚金牌全屬她姐妹倆的功勞。這對姐妹都是 50、60年代的田徑名將。姐姐塔瑪拉擅長鉛球、鐵餅兩個投擲項目,曾11次創世界紀錄。上屆奧運會獲鉛球冠軍,本屆又奪鉛球、鐵餅兩項金牌,成績分別 18.14米和57.27米,均創奧運會紀錄。妹妹葉琳娜則專攻跨欄和五項全能。曾12次創這兩個項目的世界紀錄。羅馬奧運會時,她奪得80米欄金牌,而在本屆比賽中失利,只得了第四。但在首次列入奧運會的五項全能中奪冠,成績是5246分,創世界紀錄。 美國在游泳賽中再次取得出色的成就,男女18個項目他們獲得了其中13項冠軍,創造了11項世界紀錄。18歲的唐·斯科蘭德在男子100米、 400米自由泳和兩個自由泳接力項目的比賽中共獲4枚金牌,成為本屆獲金牌最多的選手。斯科蘭德是60年代著名泳星,多次創造世界紀錄。1964年他被評為世界最佳運動員。4年後,他在墨西哥城又獲得了一枚金牌(4×200米自由泳接力)和1枚銀牌(200米自由泳)。上屆男子游泳可與美國抗衡的澳大利亞隊這次男女成績均不很理想,總共只拿了4枚金牌。餘下的一枚游泳金牌——200米蛙泳為蘇聯16歲的女中學生加琳娜·普羅祖明希科娃奪去,這也是蘇聯第一次在游泳中奪標。
東道主日本的游泳曾經一度在奧運會上取得出色成績,原來希望本屆借主辦國有利條件獲取較好成績,但事與願違,只在4×200米自由泳接力賽中得 一枚銅牌。 舉重比賽共8次刷新世界紀錄。7枚金牌中蘇聯奪去了其中的4枚,其餘3枚為日、波、捷均分。上屆風雲人物、本屆開幕式中只手高舉蘇聯國旗進入會場的大力士弗拉索夫在特重量級(90公斤以上級)賽中未能蟬聯,輸給了隊友列昂尼德·扎鮑金斯基。67.5公斤級比賽時,波蘭瓦·巴扎諾夫斯基和蘇聯弗· 卡普盧諾夫競爭激烈,兩人都以432.5公斤創造了世界紀錄。但巴扎諾夫斯基體重(67.15公斤)輕於卡普盧諾夫(67.5公斤),因而獲得了金牌。東道國三宅義信在60公斤級中取勝,這是日本,也是亞洲首次在奧運會舉重賽中奪魁。
25歲的三宅是60年代世界級大力士,上屆羅馬比賽中曾獲56公斤級銀牌,1968年在墨西哥城又蟬聯了60公斤級奧運會冠軍。他先後23次創世界紀錄,在1962-1966年四屆世界舉重錦標賽中獲56公斤或60公斤級冠軍。
早在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時,蘇聯18歲的維·伊凡諾夫便在單人賽艇中獲勝。傳說他因極度興奮,將金牌來回高高拋起,不慎掉入水中,未能找回,心情沮喪之至。1956年後,他又在羅馬和東京接連取勝,成為奧運會史上單人賽艇中唯一的三連冠選手,並且還是第一個世界賽艇冠軍。 首次列入的柔道和排球兩項比賽中,日本戰績最佳。柔道4個級別日本奪得3枚金牌,另一項無差別級冠軍為荷蘭30歲的老將安·蓋辛克獲取。這位歐洲選手是50、60年代世界名將,曾3次獲世界冠軍,14次獲歐洲冠軍。
由大松博文苦心訓練的、有東洋魔女之稱的日本女排獲得了金牌,男排則由蘇聯問鼎。東京奧運會許多項目的成績比上屆又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大會共81次破奧運會紀錄,其中32次為世界紀錄。即:田徑世界紀錄8次,奧運會紀錄28次;舉重世界紀錄8次,奧運會紀錄28次;游泳世界紀錄13次,奧運會紀錄19次;射擊世界紀錄3次,奧運會紀錄6次。 名次 國家或地區 金牌 銀牌 銅牌 總計 1 美國 36 26 28 90 2 蘇聯 30 31 35 96 3 日本 16 5 8 29 4 德國聯隊 10 22 18 50 5 義大利 10 10 7 27 6 匈牙利 10 7 5 22 7 波蘭 7 6 10 23 8 澳大利亞 6 2 10 18 9 捷克斯洛伐克 5 6 3 14 10 英國 4 12 2 18 11 保加利亞 3 5 2 10 12 芬蘭 3 0 2 5 13 紐西蘭 3 0 2 5 14 羅馬尼亞 2 4 6 12 15 荷蘭 2 4 4 10 16 土耳其 2 3 1 6 17 瑞典 2 2 4 8 18 丹麥 2 1 3 6 19 南斯拉夫 2 1 2 5 20 比利時 2 0 1 3 21 法國 1 8 6 15 22 加拿大 1 2 1 4 23 瑞士 1 2 1 4 24 衣索比亞 1 0 0 1 25 巴哈馬 1 0 0 1 26 印度 1 0 0 1 27 韓國 0 2 1 3 28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0 1 2 3 29 突尼西亞 0 1 1 2 30 巴基斯坦 0 1 0 1 31 菲律賓 0 1 0 1 32 阿根廷 0 1 0 1 33 古巴 0 1 0 1 34 伊朗 0 0 2 2 35 愛爾蘭 0 0 1 1 36 迦納 0 0 1 1 37 巴西 0 0 1 1 38 肯亞 0 0 1 1 39 墨西哥 0 0 1 1 40 奈及利亞 0 0 1 1 41 烏拉圭 0 0 1 1 - 總計 163 167 174 504
㈢ 跳水這個運動項目是誰幾時發明的
起源和發展
跳水是一項優美的水上運動,它是從高處用各種姿勢躍入水中,或是從跳水器械上起跳,在空中完成一定動作姿勢,並以特定動作入水的運動。跳水運動包括實用跳水、表演跳水和競技跳水。
跳水運動的歷史非常久遠。人類在掌握了游泳技能之後,就開始有了簡單的跳水活動。早在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花瓶上就有描繪一群可愛的小男孩正頭朝下作跳水狀的圖案。我國在宋代出現了名為「水鞦韆」的簡單跳水器械。
現代競技跳水始於20世紀初。1900年,瑞典運動員在第2屆奧運會上作了精彩的跳水表演,一般公認這是最早的現代競技跳水。1904年第3屆奧運會上,男子跳水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1908年正式制定了跳水比賽規則。到1912年第5屆奧運會時,增加了女子比賽項目。
近代競技跳水是隨著其他歐美體育一道在20世紀初傳入我國的。1979年以來,我國選手在一系列重大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現在中國、美國、俄羅斯、德國已經被公認為世界跳水強國。
跳水運動分類
跳水是指運動者在一定高度的器械上起跳,完成空中動作後,以入水為結束的一項水上技巧運動。跳水運動一般可分為競賽性跳水和非競賽性跳水兩大類。
一、競賽性跳水
競賽性跳水由競技跳水和高空跳水組成。
競技跳水是奧運會正式競賽項目之一,分跳板跳水和跳台跳水。比賽時,運動員在一端固定一端有彈性的跳板上起跳完成跳水動作稱跳板跳水(跳板距水面的高度規定為1米和3米)。運動員在平直堅固的跳台上起跳完成跳水動作稱跳台跳水(跳台距水面的高度規定為5米、7.5米和10米)。
高空跳水是一種十分驚險的跳水運動。運動員從很高的懸崖上或特製的超高跳台上起跳並完成空中動作後入水。在美國,有一種高空特技跳水比賽,特製的鋼架跳台高48米,檯面寬約70厘米。運動員自由選擇比賽動作,由裁判員評分,得分多者為優勝。在墨西哥,有一種傳統的懸崖跳水比賽,懸崖高達60米,下面是大海。運動員所跳動作與美國48米高空跳水相似。由於高空跳水危險性較大,容易出現傷害事故,所以在世界上開展得不很普遍。
跳台跳水
在堅硬無彈性的平台上進行。跳台距水面高度分為5米、7.5米和10米3種,奧運會、世界錦標賽、世界盃賽限用10米跳台。跳台跳水根據起跳方向和動作結構分向前、向後、向內、反身、轉體和臂立6組。比賽時,男子要完成4個有難度系數限制的自選動作和6個無難度系數限制的自選動作,女子要完成4個有難度系數限制的自選動作和4個無難度系數限制的自選動作。每個動作的最高得分為10分,以全部動作完成後的得分總和評定成績,總分高者名次列前。男、女跳台跳水分別於1904年和1912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跳板跳水
在一端固定,另一端有彈性的板上進行,跳板離水面的高度有1米和3米兩種。跳板跳水根據起跳方向和動作結構分向前、向後、向內、反身和轉體5組。比賽時,男子要完成5個有難度系數限制的自選動作和6個無難度系數限制的自選動作,女子要完成5個有難度系數限制的自選動作和5個無難度系數限制的自選動作。每個動作的最高得分為10分,以全部動作完成後的得分總和評定名次,總分高者名次列前。男、女跳板跳水分別於1908年和1920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雙人跳水
兩名運動員同時從跳板或跳台起跳完成跳水動作,又稱雙人同步跳水。分雙人跳水個人和雙人跳水團體兩類比賽項目。雙人跳水個人比賽包括5輪不同的動作,其中2輪動作的平均難度系數為2.0,其餘3輪動作無難度系數限制。在5輪動作中,至少有1輪動作是2人同時向前起跳,1輪動作是2人同時向後起跳,1輪動作是1個人向前起跳和1個人向後起跳的組合動作。雙人跳水團體比賽包括8輪動作,4輪跳板跳水,其中2輪難度系數為2.0,另外二輪為無難度限制系數;4輪跳台跳水,其中2輪難度系數為2.0,另外2輪為無難度限制系數。在跳板、跳台的各4輪比賽中,至少有1輪動作是2人同時向前起跳,1輪動作是2人同時向後起跳,1輪動作是1個人向前起跳和1個人向後起跳的組合動作。
從2000年第27屆奧運會起被列為比賽項目,設男子3米跳板雙人跳水、10米跳台雙人跳水,女子3米跳板雙人跳水、10米跳台雙人跳水4個項目,共8個隊參加比賽。2000年世界懷跳水賽雙人跳水的前七名獲得參賽資格,東道國澳大利亞隊肉動獲得參賽資格,如果已經獲得參賽資格的隊不參加奧運會,則由下一個名次替補。
二、非競賽性跳水
非競賽性跳水可分為實用性跳水、娛樂性跳水和表演跳水。以生產、軍事、救護為目的而進行的跳水活動稱為實用性跳水。以娛樂、健身為目的而進行的跳水活動稱為娛樂性跳水。表演性跳水,通常是在盛大節日或跳水比賽結束後所舉辦的跳水表演。表演項目包括花樣跳水、特技跳水、滑稽跳水等等。為豐富表演內容,常常把競技跳水動作作為表演的內容。在香港的海洋公園,常進行約33.5米的高空跳水表演。美國的跳水表演者能在3米板上反身翻騰一周後仍然落在板端,緊接著完成向前翻騰三周半;也可以在10米台安裝的小型彈網或小型跳板上反身翻騰一周後仍落在網板上,緊接著完成向前翻騰一周半轉體三周等高難動作。我國的雙人跳水和定點跳水表演以配合默契著稱。由中國首創的集體煙花跳水更是別具一格,引人人勝。在國際國內的表演中深得好評。
跳水的主要規則:
1、跳水競賽規則規定,比賽項目分為有難度系數限制的自選動作和無難度系數限制的自選動作兩類。
2、在每一個項目的比賽中,運動員都應跳完全部比賽動作,隨後將所有比賽的得分數累加,以得分數多者為優勝。
3、跳水比賽的動作須在跳水競賽規則的「動作難度表」中選定。
4、跳板跳水比賽,男女分別有六個和五個無難度系數限制的自選動作以及各有五個有難度系數限制的自選動作,其難度系數的總和不得超過9.5。
5、跳台跳水比賽,男女分別有六個和四個無難度系數限制的自選動作以及各有四個有難度系數限制的自選動作,其難度系數總和不得超過7.6。
6、國際游泳技術委員會規定,凡是奧運會跳水比賽和世界性跳水比賽都須進行預、決賽,從預賽中選出十二名成績最好的運動員參加決賽。決賽時必須重復預賽時的全部動作,以決賽成績總分多者為優勝,我國也采有這一規定。
7、運動員的比賽動作必須在不同組別中選出,不能重復。
8、在跳水比賽時,運動員選跳的每一個動作必須一次完成,不能重跳。
跳水的常規知識:
1、跳水的世界性管理組織:FINA(國際泳聯)
2、重要的國際跳水比賽是世界跳水錦標賽和歐洲跳水錦標賽。
3、裁判人員一般由7名裁判人員的(專門)小組成,一名總裁判和兩名秘書(記錄員)。 總裁判的職責是管理競賽過程和對裁判工作進行檢查監督。
4、跳水的6組正式動作是向前跳水,向後跳水,反身跳水,向內跳水,轉身跳水和臂立跳水。(跳板跳水不用臂立跳水。但高台跳水這6組動作都要進行)
5、參加決賽的運動員跳的動作:
跳板項目:男子跳11個動作(5個規定動作,6個自選動作),女子跳10個動作。
跳台項目:男子跳10個動作,女子跳8個動作。
6、規定動作是一次向前跳水,一次向後跳水,一次反身跳水,一次向內跳水和一次向前跳水轉身半周。這些跳水動作可以是直體,屈體或抱膝。
7、在完成動作的過程中運動員可採用幾種姿勢來完成:直體,任意姿勢,屈體或抱膝。
8、運動員入水可以用腳或頭先入水,頭先入水時身體必須保持垂直足趾伸直並攏。雙臂伸過頭並與身體成直線,雙手並攏。
跳水動作的組別、姿勢、號碼和難度系數
競技跳水動作類型繁多,從現今的國際跳水競賽規則來看,共有87個不同種類的跳水動作。
一、動作組別
跳水動作根據運動員起跳前站立的方向和起跳後身體運動的方向,分為以下6個級,
第1組——面對池向前跳水。
第2組——面對板(合)向後跳水。
第3組——面對池反身跳水。
第4組——面對板(台)向內跳水。
第5組——轉體跳水。
第6組——臂立跳水(僅在跳台跳水中採用)。
二、動作姿勢
跳水動作的姿勢。可分直體(用「甲」表示)、屈體(用「乙」表示)、抱膝(用「丙」表示)、翻騰兼轉體的任意姿勢(用「丁」表示)4種,在國際跳水規則中分別用英文字母A、B、C、D來表示。
三、動作號碼
每組的跳水動作都有自己的號碼數,以表示動作組別和翻騰轉體的周數。例如:
1~4組動作的號碼均採用3位數。第一個數代表動作組別;第二個數代表飛身動作(如果第二位數是「0」,則表示役有飛身動作)第三個數代表翻騰周數(以「1」為半周,「2」為一周,「3」為一周半,以此類推)。例如「201」,表示第二組向後跳水翻轉半周;「305」,表示第三組反身翻騰兩周半;「113」,表示向前飛身翻騰一周半。
第5組轉體動作採用4位數。第一位數表示第5組(特指轉體跳水);第二位數表示翻騰轉體的方向;第三位數表示翻騰周數;第四位數表示轉體用數,計算方法同前。例如:「5136」動作中,「5」表示第5組轉體跳水,「1」表示用第1組向前跳水的方向完成翻騰轉體,「3」表示翻騰一周半,「6」表示轉體三周。再如「5337」動作是指第5組轉體動作,採用第3組反身跳水方向完成翻騰轉體,翻騰一周半,轉體三周半。第6組臂立動作也採用3位數。第一位數表示第6組(特指臂立跳水);第二位數表示臂立跳水的方向;第三位數表
示翻騰周數(計算方法同上)。例如「614」動作中「6」表示第6組臂立跳水,「1」表示採用第一組向前跳水方向翻騰,「4」表示翻騰兩周。再如「632」,是指第6組的臂立跳水動作,用反身跳水方向翻騰一周。
四、動作難度系數
動作難度系數是表明運動員完成動作的難易程度。國際跳水競賽規則為每一個跳水動作確定了相應的難度系數,它根據動作組別、競賽項目(跳板、跳台)、器械高度、動作姿勢和翻騰轉體的周數等方面的差異來確定其數值。運動員跳水時,動作簡單,難度系數就低;動作復雜,難度系數就高。例如:3米板1O3乙,難度系數為1.6。10米台307丙,難度系數為3.4。對於同一動作,因器械高度不同,難度系數也有區別。例如同是405丙,1米板的難度系數為3.0,3米板的難度系數為2.7。目前,國際跳水競賽規則難度表上列出的最高難度動作是;3米板109丙和307丙及10米台109丙,難度系數均為3.5。
跳水是在跳水台板上跑跳,完成空中動作,以入水為結束的一項水上運動。跳水運動的項目有跳板跳水和跳台跳水兩項。
跳板跳水有1米板和3米板兩種。自60年代鋁合金板問世後,已出現了向前翻騰4周半和其他多周翻騰轉體動作。隨著跳板彈性越來越大,對運動員掌握身體平衡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跳板跳水的關鍵是合理利用跳板的反彈力,獲得最佳起跳角和高度。所以走板和起跳是跳板跳水的基礎。
跳台跳水是在堅硬而沒有彈性的5米、7.5米或10米高台進行,世界高手都選用10米跳台。因從10米台起跳到入水大約是1.41秒,相對來說比5米和7.5米台有較長的騰空時間,便於做出難度更高的翻轉動作。跳台跳水起跳穩定,與跳板跳水技術截然不同,一般採用快助跑低跨跳,騰空後迅速攏緊體形,縮短縱軸旋轉的半徑距離。縱軸翻騰力和橫軸轉體力處理是否協調、連貫、適當,是做好既翻騰又轉體的關鍵。
關於跳水運動的歷史,在倫敦大不列顛的博物館里,陳列著公元前500年的一隻陶質酒杯,杯上繪有一個人正勇敢地從船舷上跳入海中,這是至今所見跳水運動最古老的物證之一。中國早在宋代(公元960~1275年)就有了跳水活動,並且有一定的技術水平。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地中海、紅海一帶的碼頭工人、船工、漁民在17世紀就盛行從懸崖陡壁或固定的建築物上跳水,並逐漸發展到現代的跳台和跳板跳水。
現代的競技性跳水運動,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出現於歐洲。1904年第3屆奧運會將跳水列為比賽項目,1908年第4屆奧運會確定了正式比賽規則,1912年第5屆奧運會又增加了女子跳水項目,從此跳水運動在世界各國都開展起來。目前,世界性的大型比賽,除奧運會之外,還有世界錦標賽和世界盃賽。
當今世界跳水運動的水平,以中國、美國、俄羅斯、德國處於領先地位。
㈣ 求歷屆奧運女子跳水十米台獎牌得主
2008年北京奧運會
女子10米跳台
1 陳若琳 中國 447.70分
2 海曼斯 加拿大 437.05分
3 王鑫 中國 429.90分
2004年雅典奧運會
女子跳台
1 尚泰爾·紐貝里/Chantelle Newbery/澳大利亞/590.31分
2 勞麗詩/中國/576.31分
3 勞迪·圖爾基/Loudy Tourky/澳大利亞/561.66分
2000年悉尼奧運會
女子跳板
1 伏明霞/中國/609.42分
2 郭晶晶/中國/597.81分
3 多爾特·林德內爾/Doerte Lindner/德國/574.35分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
女子跳台
1 伏明霞/中國/521.58分
2 瓦爾特/Annika Walter/德國/479.22分
3 克拉克/Mary Ellen Clark/美國/472.95分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
女子跳台
1 伏明霞/中國/461.43分
2 米羅申娜/Yelena Miroshina/獨聯體/411.63分
3 克拉克/Mary Ellen Clark/美國/401.91分
1988年漢城奧運會
女子跳台
1 許艷梅/中國/445.20分
2 米切爾/Michele Mitchell/美國/438.95分
3 威廉斯/Wendy Lian Williams/美國/400.44分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
女子跳台
1 周繼紅/中國/435.51分
2 米切爾/Michele Mitchell//美國/431.19分
3 懷蘭/Wendy Wyland/美國/422.07分
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
女子跳台
1 耶施克/Martina Jāschke/東德/596.250分
2 埃米爾吉揚/Servard Emirzyan/蘇聯/576.465分
3 佐塔澤/Liana Tsotadze/蘇聯/575.925分
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
女子跳台
1 瓦伊采霍夫斯卡婭/Yelena Vaytsekhovskaya/蘇聯/406.59分
2 克納普/Ulrika Knape/瑞典/402.60分
3 威爾遜/Deborah Wilson/美國/401.07分
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
女子跳台
1 克納普/Ulrika Knape/瑞典/390.00分
2 杜赫科娃/Milena Duchková/捷克斯洛伐克/370.92分
3 雅尼克/Marina Janicke/東德/360.54分
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
女子跳台
1 杜赫科娃/Milena Duchková/捷克斯洛伐克/109.59分
2 洛巴諾娃/Natalya Lobanova/蘇聯/105.14分
3 彼得森/Ann Peterson/美國/101.11分
1964年東京奧運會
女子跳台
1 布希/Lesley Bush/美國/99.80分
2 恩格爾-克雷默/Ingrid Engel-Kramer/德國/98.45分
3 阿列克謝耶娃/Galina Alekseyeva/蘇聯/97.60分
1960年羅馬奧運會
女子跳台
1 克雷默/Ingrid Kramer/德國/91.28分
2 波普/Paula Pope/美國/88.94分
3 克魯托娃/Ninel Krutova/蘇聯/86.99分
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
女子跳台
1 麥考密克/Patricia McCormick/美國/84.85分
2 歐文/Juno Irwin/美國/81.64分
3 邁爾斯/Paula Myers/美國/81.58分
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會
女子跳台
1 麥考密克/Patricia McCormick/美國/79.37分
2 邁爾斯/Paula Myers/美國/71.63分
3 歐文/Juno Irwin/美國/70.49分
1948年倫敦奧運會
女子跳台
1 德雷弗斯/Victoria Draves/美國/68.87分
2 埃爾森納/Patricia Elsener/美國/66.28分
3 克里斯托弗森/Birte Christoffersen/丹麥/66.04分
1936年倫敦奧運會
女子跳台
1 波因頓-希爾/Dorothy Poynton-Hill/美國/33.93分
2 鄧恩/Velma Dunn/美國/33.63分
3 克勒/Kathe Kohler/德國/33.43分
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
女子跳台
1 波因頓/Dorothy Poynton/美國/40.26分
2 科爾曼/Georgia Coleman/美國/35.56分
3 羅伯/Marion Roper/美國/35.22分
1928年奧運會
女子跳台
1 平克斯頓/Becker Pinkston/美國/31.60分
2 科爾曼/Georgia Coleman/美國/30.60分
3 肖奎斯特/Lala Sjoquist/瑞典/29.20分
1924年奧運會
女子跳台
1 史密斯/Caroline Smith/美國/33.20分
2 貝克爾/Elizabeth Becker/美國/33.40分
3 特佩爾/Hjordis Topel/瑞典/32.80分
1920年奧運會
女於跳台
1 克勞森/Stefani Clausen/丹麥/34.6分
2 阿姆斯特朗/Eileen Armstrong/英國/33.3分
2 奧利維爾/Eva Olliwer/瑞典/33.3分
1912年奧運會
女子跳台
1 約翰松/Gargareta Johansson/瑞典/39.90分
2 雷內爾/Lisa Regnell/瑞典/36.00分
3 懷特/Isobel White/英國/34.00分
㈤ 日本跳水失誤,墨西哥選手什麼反應
在剛剛結束的東京奧運跳水女子雙人10米跳台決賽中,中國小將張家齊和陳芋汐穩穩將金牌收入囊中,美國隊和墨西哥隊分別獲得亞季軍。
原本志在獎牌的東道主日本隊,在最後一跳出現失誤,錯失獲得獎牌的機會,而墨西哥隊看到此景後知道自己能夠獲得銅牌,激動地抱在一起,轉頭才發現鏡頭正對著她們,於是轉身進入浴缸想冷靜一下,但根本控制不住笑意!
網友看到這一幕,也紛紛表示:「哈哈哈哈哈哈,是我本人沒錯了,上班也沒抑制住,臉都快笑僵了。」「我格局小,不夠包容,多擔待哈。」
延伸閱讀-加拿大隊入水後水花大到濺裁判臉上:
在今日下午進行的女子十米跳台決賽中,加拿大隊在第一個出場,在最後兩跳中,中國選手穩穩發揮,而加拿大隊則被網友戲稱:「這水花大的都要濺到裁判臉上了」。
最後一跳,加拿大依然發揮欠佳,解說評價道:「加拿大隊這一跳賭好了就能登上領獎台」然後就失誤了「沒賭好就是現在這樣」。
㈥ 奧運會共有幾大項,幾小項,分別在哪舉行
第29屆奧運會2008年8月8日晚20點在北京國家體育場「鳥巢」舉行,8月24日閉幕,由於足球等比賽項目先期於8月7日開始,因此本次奧運會比賽時間為16天半。 奧運會主辦城市:北京 協辦城市:青島(帆船、帆板) 香港(馬術) 天津、上海、沈陽、秦皇島(足球分賽場) 今天距北京奧運會開幕還有22天.註:現在已經過了20點,因此距奧運會開幕還有22天 28個大項 302個小項 和一個表演項目 這些體育大項包括:田徑、賽艇、羽毛球、棒球、籃球、拳擊、皮劃艇、自行車、馬術、擊劍、足球、體操、舉重、手球、曲棍球、柔道、摔跤、游泳、現代五項、壘球、跆拳道、網球、乒乓球、射擊、射箭、鐵人三項、帆船和排球 田徑 A、 男子: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800米跑、1500米跑、5000米跑、10000米跑、馬拉松跑、3000米障礙跑、110米跨欄跑、400米跨欄跑、跳高、撐桿跳高、跳遠、三級跳遠、鉛球、鐵餅、鏈球、標槍、十項全能、20公里競走、50公里競走、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 B、 女子: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800米跑、1500米跑、5000米跑、10000米跑、馬拉松跑、100米跨欄跑、400米跨欄跑、跳高、跳遠、三級跳、撐高跳高、鉛球、鐵餅、標槍、鏈球、七項全能、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20公里競走。 共22項 賽艇 賽艇按乘坐人數,有無舵手,以及使用單槳還是雙槳劃分項目。比賽距離男子2000米,女子為1000米,每條航道寬12.5~15米。 A、 男子:單人雙槳、雙人雙槳、雙人單槳無舵手、雙人單槳有舵手、四人雙槳無舵手、四人單槳無舵手、四人單槳有舵手、八人單槳有舵手; B、 女子:單人雙槳、雙人雙槳、雙人單槳無舵手、四人雙槳有舵手、四人單槳有舵手、八人單槳有舵手。 自行車 A、 男子11項 場地項目:1公里計時賽、個人爭先賽(3圈)、4000米個人追逐賽、4000米團隊追逐賽、記分賽、奧林匹克爭先賽、麥迪遜賽、凱林賽; 公路項目:個人賽、個人計時賽 山地車:越野 B、 女子7項 場地項目:500米計時賽、個人爭先賽(3圈)、3000米個人追逐賽、記分賽; 公路項目:70公里個人賽、個人計時賽 山地車:越野 棒球 男子一項 游泳 奧運會游泳比賽共設31個項目,是僅次於田徑運動的金牌大戶。 A、 男子 游泳:50米自由泳、100米自由泳、200米自由泳、400米自由泳、1500米自由泳、100米仰泳、200米仰泳、100米蛙泳、200米蛙泳、100米蝶泳、200米蝶泳、200米混合泳、400米混合泳、4×100米自由泳接力、4×200米自由泳接力、4×100米混合泳接力; 跳水:3米跳板、10米跳台、雙人3米跳板、雙人10米跳台; 水球:1項; B、 女子 游泳:50米自由泳、100米自由泳、200米自由泳、400米自由泳、800米自由泳、100米仰泳、200米仰泳、100米蛙泳、200米蛙泳、100米蝶泳、200米蝶泳、200米混合泳、400米混合泳、4×100米自由泳接力、4×200米自由泳接力、4×100米混合泳接力; 跳水:3米跳板、10米跳台、雙人3米跳板、雙人10米跳台。 拳擊 奧運會拳擊比賽只允許業余運動員參加,按體重分12個級別進行:48、51、54、57、60、63.5、67、71、81、91公斤以上級。 排球 男、女各分排球與沙灘排球兩項。 皮劃艇 運動員面向前進方向的一項劃船運動,包括皮艇和劃艇。 A、 男子12項 靜水項目:500米單人皮艇、500米雙人皮艇、1000米單人皮艇、1000米雙人皮艇、1000米四人皮艇;500米單人劃艇、500米雙人劃艇、1000米單人劃艇和1000米雙人劃艇; 急流迴旋項目:單人皮艇、單人劃艇、雙人劃艇; B、 女子4項 靜水項目:500米單人皮艇、500米雙人皮艇、500米四人皮艇; 急流迴旋項目:單人皮艇。 馬術 馬術比賽分盛裝舞步、超越障礙和三日賽,每一項又分團體和個人兩項。 籃球 男、女兩項。 足球 男、女兩項。 體操 A、 男子:團體、個人全能、自由體操、鞍馬、吊環、跳馬、雙杠、單杠、蹦床個人賽; B、 女子:團體、個人全能、跳馬、高低杠、平衡木、自由體操、藝術體操之個人全能與團體全能、蹦床個人賽。 曲棍球 男、女兩項。 手球 男、女兩項。 舉重 A、 男子:56KG、62KG、69KG、77KG、85KG、94KG、105KG、+105KG; B、 女子:48KG、53KG、58KG、63KG、69KG、75KG、+75KG。 柔道 A、 男子:-60KG、60-66KG、66-73KG、73-81KG、81-90KG、90-100KG、+100KG; B、 女子:-48KG、48-52KG、52-57KG、57-63KG、63-70KG、70-78KG、+78KG。 摔跤 A、 自由式摔跤:48-54KG、58KG、63KG、69KG、76KG、85KG、97KG、97-130KG; B、 古典式摔跤:48-54KG、58KG、63KG、69KG、76KG、85KG、97KG、97-130KG。 羽毛球 A、 男子:單打、雙打 B、 女子:單打、雙打 C、 混合:混合雙打 壘球 女子1項。 現代五項 馬術、擊劍、游泳、射擊、越野跑五項,男、女各一枚獎牌。 網球 男、女各分單打、雙打兩項。 擊劍 A、 男子:花劍個人、花劍團體、佩劍個人、佩劍團體、重劍個人、重劍團體; B、 女子:花劍個人、花劍團體、重劍個人、重劍團體。 乒乓球 男、女各分單打、雙打(雙打會變成團體)兩項。 射擊 A、 男子:氣手槍(10米)、手槍速射(25米)、手槍慢射(50米)、氣步槍(10米)、小口徑自選步槍3×40(50米)、小口徑步槍60發卧射(50米)、10米移動靶、飛碟雙多向、飛碟多向、飛碟雙向; B、 女子:氣手槍(10米)、運動手槍(25米)、氣步槍(10米)、小口徑自選步槍3×20(50米)、飛碟雙多向、飛碟多向、飛碟雙向。 鐵人三項 男子個人賽、女子個人賽。 射劍 A、男子:奧林匹克淘汰賽個人賽(70米)、奧林匹克淘汰賽團體賽(70米); B、女子:奧林匹克淘汰賽個人賽(70米)、奧林匹克淘汰賽團體賽(70米)。 帆船 A、 男子:帆船470級、帆船芬蘭人級、帆板米氏級; B、 女子:帆船470級、帆船歐洲級、帆板米氏級; C、 混合:索林級、49人級、激光級、特納多級等。 跆拳道 A、 男子:-58KG、-68KG、-80KG、+80KG B、 女子:-49KG、-57KG、-67KG、+67KG 有28個大項.302個小項 據國際奧委會官方網站報道,2008年奧運會比賽項目最終確定,為28個大項、302個小項。其中,男子、女子和男女混合競賽小項分別為165、127和10項.
㈦ 奧運會歷屆簡介
古希臘奧林匹克運動會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6前,當時在奧林匹克精神核心中的和平值已經成為人類美德和成就的顯示。
幾百年以來,奧運會都會造就了一些燦爛輝煌的卓越的成就例子。幾千年以來,直到公元393為至,它們為和平的、高尚的競賽、為競賽性運動的教育價值提供了重要的舞台。
1896年4月6日至15日,首屆現代奧運會在希臘首都雅典隆重舉行,這次奧運會距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下令禁止舉行古代奧運會,中間整整隔了1503年。本屆奧運會比賽項目有田徑、游泳、舉重、射擊、自行車、古典式摔跤、體操、擊劍和網球9個大項,比賽項目也沿襲了古奧運會舊制無集體項目。
第二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900年5月20日至10月28日在法國巴黎舉行。本屆比賽項目有了些變化,取消了舉重和摔跤;新增加了射箭、馬術、高爾夫球、賽艇、帆船、馬球、板球、褪球、 足球等;田徑項目也增加了障礙賽、立定跳團體跑等。但這次增加的項目,絕大部分後來都被逐漸取消了。本屆奧運會突破了 個人之間比賽的舊習,增加了一些集體項目,這是一個可喜的突破。
第三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904年7月1日至11月23日在美國聖路易城舉行,延續了5個多月,是奧運會史上又一次曠日持久的運動會 。 本屆項目略有變化,上屆的馬術、帆船、自行車、射擊等比賽這次沒列入,但新增加了拳擊、長曲棍球、羅克球,恢 復了第一屆列入的摔跤、舉重項目,女子僅有一項射箭。首次舉行了籃球表演賽。
第四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908年4月27日至10月29日在英國倫敦舉行。
第五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912年5月5日至7月22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本屆奧運會的比賽項目削減了不少,最後確定下來的有:男子田徑、游泳(含跳水、水球)、自行車、射擊、體操、古典式摔跤、馬術、擊劍、現代五項、賽艇、帆船、足球、網球。女子有游泳(含跳水)和網球。基本上形成了以後奧運會項目的雛形。本屆奧運會上一些開展不很廣泛的項目被取消了,拳擊被認為有損人體健康也被取消了。本屆奧運會首次增設了五項文藝比賽,內容有以體育運動和奧運會為題材的建築、繪畫、雕塑、音樂和文學作品。將文學藝術列人比賽日程是1906年國際奧委會巴黎會議決定的,這實際上是恢復了古奧運會的傳統。
第七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920年4月12日至9月12日在比利時的安特衛普舉行。
第八屆奧林匹構運動會於1924年5月3日至7月27日在法國首都巴黎舉行。本屆奧運會共舉行了田徑、游泳(包括跳水、水球)、舉重、自行車、足球、體操、擊劍、摔跤、拳擊、現代五項、 馬術、賽艇、帆船、射擊等19個項目的比賽。還安排了法式拳擊、兒童籃球、排球比賽等表演項目。本屆運動會為仿效古希 臘奧運會的文藝比賽,以使現代奧運會更具有古代奧運會的特色,舉行了詩歌、戲劇、歌曲等文藝節目的比賽。
第九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928年6月28日至8月12日,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舉行。
第十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932年7月21日至8月14日在美國洛杉磯舉行。從本屆起規定,運動會的期限包括開幕式在內,不能超過16天。本屆奧運會進行了田徑、游泳、跳水、水球、舉重、自行車、曲棍球、體操、擊劍、自由式摔跤、古典式摔跤、拳擊、現代五項、馬術、賽艇、帆船和射擊等項比賽,還舉行了橄欖球、長曲棍球表演。本屆運動會取消了足球,一是因為1930年舉辦了首屆世界盃足球賽使奧運會業余的選手比賽水平下降,二是東道主對足球興趣不大。本屆奧運會還宣布了三項新的措施和規定:(一)運用1/100秒的跑表加終點攝影,以便計時准確,增加區分度,避免糾紛;(二)比賽一結束馬上發獎,而且是運動員站在台下,授獎人站在台上,運動員按名次登上相應高低的台階,名次的先後與台階的高低相一致;(三)限定一國參加某項比賽的運動員最多不得超過三名,使比賽在人力、物力、時間等方面,更加經濟合理。
第十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936年8月1日至16日在德國柏林舉行。
第十四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948年7月29日至8月14日在英國倫敦舉行。本屆奧運會是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 中斷十二年後舉行的第一次奧運會。英國倫敦曾被定為第十三屆奧運會會址,因當時戰爭尚在進行而停辦。1945年10月 倫敦向奧委會提出申請,所以第十四屆奧運會,倫敦再次成為東道主。本屆奧運會的項目與第十一屆奧運會上相同,只取消了手球、馬球並首次列人女子皮艇。
第十五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952年7月19日至8月3日,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行。
第十六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956年11月22日至12月8日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舉行。馬術比賽是在1956 年6月11日至17日於瑞典的斯德哥爾摩舉行的。第十六屆奧運會實際上是一次跨越兩洲的比賽,但人們通常將第十六屆奧運會稱為墨爾本奧運會。 本屆奧運會共17個項目,有田徑、游泳、舉重、自行車、射擊、籃球、足球、曲棍球、體操、擊劍、現代五項、摔 跤、拳擊、賽艇、皮劃艇、帆船和馬術。個別單項作了調整,如游泳,首次將蛙泳和蝶泳分開舉行。
第十七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960年8月25日至9月1日義大利首都羅馬舉行。
第十八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964年10月10日至24日在日本東京舉行。這是第一次在亞洲召開這樣大的運 動會,也是奧運會第一次在亞洲舉行。本屆奧運會有19個大項的比賽,除田徑、游泳(包括跳水、水球)、舉重、射擊、籃球、足球、曲棍球、體操、擊 劍、自行車、摔跤、拳擊、馬術、賽艇、帆船、皮劃艇、現代五項等傳統項目外,新增了排球、柔道兩個東道主日本拿手的項 目。這是奧運會項目規范後,大項目數首次達到19個。
第十九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968年10月12日至27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舉行。
第二十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972年8月26日至9月11日,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慕尼黑舉行。
第二十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976年7月17日至8月1日在加拿大的有"北美洲的巴黎"之稱的蒙特利爾舉行。
第二十二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980年7月19日至8月3日在前蘇聯莫斯科舉行。這一日期恰好與第十屆奧運會會期相吻合。兩屆奧運會舉辦日期完全一樣,是奧運會史上僅有的一次。第十五屆奧運會是前蘇聯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本 屆組委會精心安排這樣相同的日期,標志著前蘇聯奧林匹克運動發展進入了一個新時期。
第二十三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984年7月28日~8月12日,在美國洛杉磯市舉行。
第二十四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988年9月17日至10月2日在韓國的漢城舉行。這是第二次在亞洲舉行奧運會 。
第二十五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992年7月25日-8月9日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
1996年是現代奧運的百年誕辰,7月19日至8月4日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行的第26屆奧運會實現了奧運家庭的大團圓。本屆比賽中設26個大項271個小項,共有來自世界197個國家和地區的10788名運動員參加了各項比賽的角逐,各國選手經過17天的激烈爭奪共打破25項世界紀錄。上述數字皆創造了奧運會歷史上的新紀錄。�
2000年奧運會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行。
2004年,奧林匹克運動會重新回到其發源地以及現代奧運會的復活地。 來自各國的運動員將在希臘團結一致參與展示運動、競賽和友愛精神。2004年的雅典將會展示由奧林匹克精神所體現的歷史、文化和和平。為奧運會回歸雅典, 2004年雅典奧林匹克火炬接力儀式將成為首次奧林匹克聖火之全球旅行。 全世界的人民都將首次有機會來參與、感受、和慶祝奧林匹克精神-都有一次觸及聖火的機會。聖火將旅行27個國家、34個城市、歷時5個星期。受主題"遞過聖火、團結全世界"鼓舞,在全球慶祝奧林匹克價值和奧林匹克精神之下,聖火將把全世界團結在一起。
㈧ 關於跳水
1) 跳水運動簡介:
跳水是一項由個人參加的競賽項目。跳水運動員本人由跳台或跳板騰空,運動員可以直接入水或在空中做各種難度的體操花樣動作,以干凈利索而優美的姿勢入水。
跳水運動在跳水池中進行。跳水運動員從1米,3米跳板,或從3米,5米7。5米和10米跳台跳水。
1904年在聖路易斯奧運會上,跳水首次列入奧運會項目,跳板跳水是1906年在雅典首屆奧運會上列入奧運會項目。1912年在斯德哥爾摩奧運會上,女子跳水運動員第一次參加了比賽。
在世界跳水運動中處於領先地位的國家有中國和美國。跳水運動要求有空中的感覺,協調,柔韌性,優美,平衡感和時間感等素質。
2)跳水的主要規則:
1、跳水競賽規則規定,比賽項目分為有難度系數限制的自選動作和無難度系數限制的自選動作兩類。
2、在每一個項目的比賽中,運動員都應跳完全部比賽動作,隨後將所有比賽的得分數累加,以得分數多者為優勝。
3、跳水比賽的動作須在跳水競賽規則的「動作難度表」中選定。
4、跳板跳水比賽,男女分別有六個和五個無難度系數限制的自選動作以及各有五個有難度系數限制的自選動作,其難度系數的總和不得超過9.5。
5、跳台跳水比賽,男女分別有六個和四個無難度系數限制的自選動作以及各有四個有難度系數限制的自選動作,其難度系數總和不得超過7.6。
6、國際游泳技術委員會規定,凡是奧運會跳水比賽和世界性跳水比賽都須進行預、決賽,從預賽中選出十二名成績最好的運動員參加決賽。決賽時必須重復預賽時的全部動作,以決賽成績總分多者為優勝,我國也采有這一規定。
7、運動員的比賽動作必須在不同組別中選出,不能重復。
8、在跳水比賽時,運動員選跳的每一個動作必須一次完成,不能重跳。
3)跳水的常規知識:
1、跳水的世界性管理組織是什麼?
FINA(國際泳聯)是世界跳水管理機構。
2、重要的國際比賽有哪些?
重要的國際跳水比賽是世界跳水錦標賽和歐洲跳水錦標賽。
3、跳水比賽有什麼裁判員?
裁判人員一般由7名裁判人員的(專門)小組成,一名總裁判和兩名秘書(記錄員)。
總裁判的職責是管理競賽過程和對裁判工作進行檢查監督。
4、跳水的6組正式動作是什麼?
這6組動作有,向前跳水,向後跳水,反身跳水,向內跳水,轉身跳水和臂立跳水。(跳板跳水不用臂立跳水。但高台跳水這6組動作都要進行)
5、參加決賽的運動哚跳幾個動作?
跳板項目:男子跳11個動作(5個規定動作,6個自選動作),女子跳10個動作。
跳台項目:男子跳10個動作,女子跳8個動作。
6、規定動作是什麼?
規定動作是一次向前跳水,一次向後跳水,一次反身跳水,一次向內跳水和一次向前跳水轉身半周。這些跳水動作可以是直體,屈體或抱膝。
7、在完成動作的過程中運動員可採用什麼姿勢?
跳水可用幾種姿勢來完成:直體,任意姿勢,屈體或抱膝。
8、運動員入水應注意什麼?
運動員可以用腳或頭先入水,頭先入水時身體必須保持垂直足趾伸直並攏。雙臂伸過頭並與身體成直線,雙手並攏。
跳水賽制簡介
跳水運動分類
跳水是指運動者在一定高度的器械上起跳,完成空中動作後,以入水為結束的一項水上技巧運動。跳水運動一般可分為競賽性跳水和非競賽性跳水兩大類。
一、競賽性跳水
競賽性跳水由競技跳水和高空跳水組成。
競技跳水是奧運會正式競賽項目之一,分跳板跳水和跳台跳水。比賽時,運動員在一端固定一端有彈性的跳板上起跳完成跳水動作稱跳板跳水(跳板距水面的高度規定為1米和3米)。運動員在平直堅固的跳台上起跳完成跳水動作稱跳台跳水(跳台距水面的高度規定為5米、7.5米和10米)。
高空跳水是一種十分驚險的跳水運動。運動員從很高的懸崖上或特製的超高跳台上起跳並完成空中動作後入水。在美國,有一種高空特技跳水比賽,特製的鋼架跳台高48米,檯面寬約70厘米。運動員自由選擇比賽動作,由裁判員評分,得分多者為優勝。在墨西哥,有一種傳統的懸崖跳水比賽,懸崖高達60米,下面是大海。運動員所跳動作與美國48米高空跳水相似。由於高空跳水危險性較大,容易出現傷害事故,所以在世界上開展得不很普遍。
二,非競賽性跳水
非競賽性跳水可分為實用性跳水、娛樂性跳水和表演跳水。以生產、軍事、救護為目的而進行的跳水活動稱為實用性跳水。以娛樂、健身為目的而進行的跳水活動稱為娛樂性跳水。表演性跳水,通常是在盛大節日或跳水比賽結束後所舉辦的跳水表演。表演項目包括花樣跳水、特技跳水、滑稽跳水等等。為豐富表演內容,常常把競技跳水動作作為表演的內容。在香港的海洋公園,常進行約33.5米的高空跳水表演。美國的跳水表演者能在3米板上反身翻騰一周後仍然落在板端,緊接著完成向前翻騰三周半;也可以在10米台安裝的小型彈網或小型跳板上反身翻騰一周後仍落在網板上,緊接著完成向前翻騰一周半轉體三周等高難動作。我國的雙人跳水和定點跳水表演以配合默契著稱。由中國首創的集體煙花跳水更是別具一格,引人人勝。在國際國內的表演中深得好評。
跳水動作的組別、姿勢、號碼和難度系數
競技跳水動作類型繁多,從現今的國際跳水競賽規則來看,共有87個不同種類的跳水動作。
一、動作組別
跳水動作根據運動員起跳前站立的方向和起跳後身體運動的方向,分為以下6個級,
第1組——面對池向前跳水。
第2組——面對板(合)向後跳水。
第3組——面對池反身跳水。
第4組——面對板(台)向內跳水。
第5組——轉體跳水。
第6組——臂立跳水(僅在跳台跳水中採用)。
二、動作姿勢
跳水動作的姿勢。可分直體(用「甲」表示)、屈體(用「乙」表示)、抱膝(用「丙」表示)、翻騰兼轉體的任意姿勢(用「丁」表示)4種,在國際跳水規則中分別用英文字母A、B、C、D來表示。
三、動作號碼
每組的跳水動作都有自己的號碼數,以表示動作組別和翻騰轉體的周數。例如:
1~4組動作的號碼均採用3位數。第一個數代表動作組別;第二個數代表飛身動作(如果第二位數是「0」,則表示役有飛身動作)8第三個數代表翻騰周數(以「1」為半周,「2」為一周,「3」為一周半,以此類推)。例如「201」,表示第二組向後跳水翻轉半周;「305」,表示第三組反身翻騰兩周半;「113」,表示向前飛身翻騰一周半。
第5組轉體動作採用4位數。第一位數表示第5組(特指轉體跳水);第二位數表示翻騰轉體的方向;第三位數表示翻騰周數;第四位數表示轉體用數,計算方法同前。例如:「5136」動作中,「5」表示第5組轉體跳水,「1」表示用第1組向前跳水的方向完成翻騰轉體,「3」表示翻騰一周半,「6」表示轉體三周。再如「5337」動作是指第5組轉體動作,採用第3組反身跳水方向完成翻騰轉體,翻騰一周半,轉體三周半。第6組臂立動作也採用3位數。第一位數表示第6組(特指臂立跳水);第二位數表示臂立跳水的方向;第三位數表
示翻騰周數(計算方法同上)。例如「614」動作中「6」表示第6組臂立跳水,「1」表示採用第一組向前跳水方向翻騰,「4」表示翻騰兩周。再如「632」,是指第6組的臂立跳水動作,用反身跳水方向翻騰一周。
四、動作難度系數
動作難度系數是表明運動員完成動作的難易程度。國際跳水競賽規則為每一個跳水動作確定了相應的難度系數,它根據動作組別、競賽項目(跳板、跳台)、器械高度、動作姿勢和翻騰轉體的周數等方面的差異來確定其數值。運動員跳水時,動作簡單,難度系數就低;動作復雜,難度系數就高。例如:3米板1O3乙,難度系數為1.6。10米台307丙,難度系數為3.4。對於同一動作,因器械高度不同,難度系數也有區別。例如同是405丙,1米板的難度系數為3.0,3米板的難度系數為2.7。目前,國際跳水競賽規則難度表上列出的最高難度動作是;3米板109丙和307丙及10米台109丙,難度系數均為3.5。
怎樣觀看跳水比賽
觀看跳水比賽時,懂行的觀眾常常被精採的比賽所吸引。他們為運動員的精湛技藝而喝彩,為運動員的意外閃失而惋惜,並饒有興趣地與裁判員一道給運動員跳的動作評分。如果是一個不懂行的觀眾,觀看跳水比賽時就會感到茫然。顯然,了解一些跳水的比賽常識對更好地觀看跳水比賽是很有幫助的。
競技跳水比賽一般設男、女跳板跳水和跳台跳水4個項目。跳板跳水比賽,可在1米或3米的跳板上進行。女子跳板跳水比賽時跳10個動作,其中前面5個動作從不同組別中選出,並受難度系數的限制,所以稱為有難度系數限制的自選動作,其難度系數總和不超過9.5(簡稱規定動作);後面5個動作也從不同組別中選出,因不受難度系數限制,所以稱為無難度系數限制的自選動作(簡稱自選動作)。男子跳板跳水比賽跳11個動作,其中前面5個動作從不同組別中選出有難度系數限制的自選動作,其難度系數總和不超過9·5;後面6個無難度系數限制的自選動作中,5個動作選自不同組別,剩餘的1個動作可選自任何組別。
跳台跳水比賽可在5米、7.5米和10米跳台上進行,但是奧運會、世界錦標賽和世界盃賽及國內重要的跳水比賽,只限在10米跳台。女子跳台跳水比賽時跳8個動作,其中前面4個有難度系數限制的自選動作,選自不同組別,其難度系數總和不超過7.4;後面4個無難度系數限制的自選動作,同樣選自不同組別。男子跳台跳水比賽時跳10個動作,其中前面4個從不同組別中選出有難度系數限制的自選動作,其難度系數總和不得超過7.6;後面6個無難度系數限制的自選動作,分別從6個組別中選出。
跳水比賽的評分裁判有7人制和5人制兩種,奧運會、世界錦標賽和世界盃跳水比賽及國內重要比賽時,必須有7名裁判員評分,其它一般比賽可由5名裁判員評分。跳水比賽滿分為10分,可用0.5分給分。評判時,裁
判員按以下標准評分:
失敗 0分
不好 0.5~2分
普通 2.5—4·5分
較好 5~6分
很好 6.5~8分
最好 8~10分
在比賽中,裁判員根據運動員的助跑(即走板、跑台)、起跳、空中動作和入水動作來評定分數。因此,運動員在比賽時助跑應平穩,起跳要果斷有力,起跳角度要恰當,並具有一定高度;空中姿勢優美,翻騰、轉體快速;人水時身體與水面垂直,水花越小越好。
5名裁判員評分:5名裁判員打出分數以後,先刪去最高和最低的無效分,餘下3名裁判員的分數之和乘以運動員所跳動作的難度系數,便得出該動作的實得分。例如5名裁判員的評分分別是 5、(5.5)、5、 5、(4.5)=15(總和)X 2.0(難度)=30(實得分)。(註:括弧里的數字是刪去的無效分。下同)
7名裁判員的評分:方法與5名裁判員評分方法相同,但7人裁判員算出的得分最後還應除以5,再乘以3。例如7名裁判員的評分分別是5、(5.5)、5、5、5、5、(4.5)=25(總和)x2.0(難度)=50+5x3=30(實得分)。
比賽結束後,把所跳動作的實得分相加,便是該運動員的總分。總分最高者為優勝,如兩人或兩人以上總分相等,則名次相同。在設有全能項目的比賽中,將運動員跳板動作總分與跳台動作總分相加,就是全能總分。
參考資料:http://www.ehopsun.com
㈨ 奧運知識................................
一、奧運會簡介
奧林匹克運動會簡稱「奧運會」,是由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的世界性綜合運動會。奧林匹克運動會起源於古希臘,因舉辦地點在奧林匹克而得名。傳說古代奧運會是由眾神之王宙斯所創始的。第一屆古代奧運會在776年舉行,到公元394年共舉行了293屆。運動會每隔1417天即4年舉行一屆。後來人們將這一周期稱為奧林匹克周期。隨著近代體育的興起,希臘人民希望恢復古代奧運會。在1859—1889年,希臘曾舉辦過4屆奧運會,做了初步嘗試。自1883年開始,法國人顧拜旦致力於古代奧運會的復興。經他與若干代人的努力,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於1894年6月23日成立。顧拜旦制訂的第一部奧林匹克憲章強調了奧林匹克運動的業余性,規定在奧運會上只授予優勝者榮譽獎,不得以任何形式發給運動員金錢或其他物質獎勵。1896年4月6—15日,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雅典舉行。
二、奧林匹克五環
奧林匹克五環標志是由皮埃爾-德-顧拜旦於1913年構思設計的,它是世界范圍內最為人們廣泛認知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標志。五個不同顏色的圓環代表了參加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五大洲??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
三、歷屆奧運會
1896年第1屆雅典奧運會。
1900年第2屆巴黎奧運會。
1904年第3屆聖路易斯奧運會。
1908年第4屆倫敦奧運會。
1912年第5屆斯德哥爾摩奧運會,。
1920年第7屆安特衛普奧運會,。
1924年第8屆巴黎奧運會,。
1928年第9屆阿姆斯特丹奧運會,。
1932年第10屆洛杉磯奧運會,。
1936年第11屆柏林奧運會 。
1948年第14屆倫敦奧運會。
1952年第15屆赫爾辛基奧運會。
1956年第16屆墨爾本奧運會。
1960年第17屆羅馬奧運會 。
1964年第18屆東京奧運會 。
1968年第19屆墨西哥城奧運會。
1972年第20屆慕尼黑奧運會。
1976年第21屆蒙特利爾奧運會。
1980年第22屆莫斯科奧運會。
1984年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
1988年第24屆漢城奧運會 。
1992年第25屆巴塞羅那奧運會。
1996年第26屆亞特蘭大奧運會。
2000年第27屆悉尼奧運會 。
2004年第28屆雅典奧運會。
2008北京奧運會介紹
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簡介
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成立於2001年12月13日,由北京市政府、國家體育總局、中央和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人、奧林匹克事務專家、優秀運動員代表、教育界、科技界、文化界人士,以及企業家和社會其它知名人士組成。
北京奧組委現階段由秘書行政部、總體策劃部、國際聯絡部、體育部、新聞宣傳部、工程部、環境活動部、市場開發部、技術部、法律事務部、運動會服務部、監察審計部、人事部、財務部、信息中心、文化活動部、安保部、醫療衛生部、媒體運行部、場館運行部、物流部、殘奧會部等22個部門組成。隨著今後工作的展開,組委會將根據需要擴大它的編制,到2008年將增加到30多個部。
目標: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
特色:中國風格、人文風采、時代風貌、大眾參與
「中國風格」
要充分展示中華民族5000年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體現濃郁的中國韻味,讓2008年奧運會成為世界人民更充分地了解和體驗中國的歷史、文化、人民和自然風光的最佳窗口。
「人文風采」
要突出人文奧運的理念,表現奧林匹克的精神,倡導人們陶冶情操,實現人的身心和諧發展,展示精彩紛呈的多元文化,展現中華兒女和諧致美的優良傳統。
「時代風貌」
要表達當代中國人民自強不息、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中華兒女積極進取、昂揚向上的朝氣和活力,與世界人民共同追求和平、友誼、進步的強烈願望。
「大眾參與」
要展現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13億中國人民和廣大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積極參與奧林匹克運動的風采。北京奧運會既是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舉辦的一屆奧運會,也會成為人民群眾參與程度最廣泛的一屆奧運會。
高水平表現在八個方面:
一是要有高水平的體育場館設施和競賽組織工作。
二是要有高水平的開幕式及文化活動。
三是要有高水平的媒體服務和良好的輿論評價。
四是要有高水平的安全保衛工作。
五是要有高水平的志願者隊伍和服務。
六是要有高水平的交通組織和生活服務。
七是要有高水平的城市文明形象。
八是各國運動員創造優異成績。
三大理念: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
綠色奧運??把環境保護作為奧運設施規劃和建設的首要條件,制定嚴格的生態環境標准和系統的保障制度;廣泛採用環保技術和手段,大規模多方位地推進環境治理、城鄉綠化美化和環保產業發展;增強全社會的環保意識,鼓勵公眾自覺選擇綠色消費,積極參與各項改善生態環境的活動,大幅度提高首都環境質量,建設宜居城市。
科技奧運??緊密結合國內外科技最新進展,集成全國科技創新成果,舉辦一屆高科技含量的體育盛會;提高北京科技創新能力,推進高新技術成果的產業化和在人民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使北京奧運會成為展示新技術成果和創新實力的窗口。
人文奧運??傳播現代奧林匹克思想,展示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展現北京歷史文化名城風貌和市民的良好精神風貌,推動中外文化的交流,加深各國人民之間的了解與友誼;促進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人的精神與體魄之間的和諧發展;突出「以人為本」的思想,以運動員為中心,提供優質服務,努力建設使奧運會參與者滿意的自然和人文環境。
方針:開放辦奧運、創新辦奧運、節儉辦奧運、廉潔辦奧運、全民辦奧運
堅持開放辦奧運的方針??學習和借鑒歷屆奧運會的成功經驗和做法,提高中國和北京的開放水平,向世界展示中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新形象。
堅持創新辦奧運的方針??在遵守《奧林匹克憲章》和《主辦城市合同》的前提下,集中各方智慧,使北京奧運會籌辦工作在體制創新、機制創新、管理創新上不斷取得新突破。
堅持節儉辦奧運的方針??在籌辦工作中注重勤儉節約,珍惜每一種資源,注重賽後利用,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力爭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堅持廉潔辦奧運的方針??在籌辦工作中始終遵循公開、公平和公正的原則,完善制度、加強監督,舉辦一屆廉潔的奧運會。
堅持全民辦奧運的方針??是社會各界共享北京奧運會帶來的發展機遇,吸引和激勵全中國13億人民和數千萬海外華人華僑關心和支持北京奧運會籌辦工作。
口 號
「同一個世界 同一個夢想」(One World One Dream),集中體現了奧林匹克精神的實質和普遍價值觀??團結、友誼、進步、和諧、參與和夢想,表達了全世界在奧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類美好未來的共同願望。盡管人類膚色不同、語言不同、種族不同,但我們共同分享奧林匹克的魅力與歡樂,共同追求著人類和平的理想,我們同屬一個世界,我們擁有同樣的希望和夢想。
「同一個世界 同一個夢想」(One World One Dream),深刻反映了北京奧運會的核心理念,體現了作為「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的核心和靈魂的人文奧運所蘊含的和諧的價值觀。建設和諧社會、實現和諧發展是我們的夢想和追求。「天人合一」,「和為貴」是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對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關系的理想與追求。我們相信,和平進步、和諧發展、和睦相處、合作共贏、和美生活是全世界的共同理想。
「同一個世界 同一個夢想」(One World One Dream),文簡意深,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口號表達了北京人民和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共有美好家園,同享文明成果,攜手共創未來的崇高理想;表達了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正在大步走向現代化的偉大民族致力於和平發展,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堅定信念;表達了13億中國人民為建立一個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貢獻的心聲。
英文口號「One World One Dream」句法結構具有鮮明特色。兩個「One」形成優美的排比,「World」和「Dream」前後呼應,整句口號簡潔、響亮,寓意深遠,既易記上口,又便於傳播。
中文口號「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中將「One」用「同一」表達,使「全人類同屬一個世界,全人類共同追求美好夢想」的主題更加突出。
會 徽
每一個會徽的後面都講述著一個故事。在這個故事裡充溢著中國北京的盛情和期盼。在這個會徽中記載著中國北京向世界做出的承諾。這就是「舞動的北京」,這就是「北京奧運會會徽」。
里程碑
「舞動的北京」是一座奧林匹克的里程碑。它是用中華民族精神鐫刻、古老文明意蘊書寫、華夏子孫品格鑄就出的一首奧林匹克史詩中的經典華章;它簡潔而深刻,展示著一個城市的演進與發展;它凝重而浪漫,體現著一個民族的思想與情懷。在通往「北京2008」的路程上,人們將通過它相約北京、相聚中國、相識這里的人們。
承諾
「舞動的北京」是一方中國之印。這方「中國印」鐫刻著一個有著十三億人口和五十六個民族的國家對於奧林匹克運動的誓言;見證著一個擁有古老文明和現代風范的民族對於奧林匹克精神的崇尚;呈現著一個面向未來的都市對奧林匹克理想的訴求。它是誠信的象徵;它是自信的展示;它是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城市北京向全世界、全人類做出的庄嚴而又神聖的承諾。「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枚以先賢明言創意、以金石印章為形象的會徽,是中國人民對於奧林匹克的敬重與真誠。當我們鄭重地印下這方「中國印」之時,就意味著2008年的中國北京將為全世界展現一幅「和平、友誼、進步」的壯美圖畫,將為全人類奏響「更快、更高、更強」的激情樂章。
形象
「舞動的北京」是這個城市的面容。它是一種形象,展現著中華漢字所呈現出的東方思想和民族氣韻;它是一種表情,傳遞著華夏文明所獨具的人文特質和優雅品格。借中國書法之靈感,將北京的「京」字演化為舞動的人體,在揮毫間體現「新奧運」 的理念。手書「北京2008」借漢字形態之神韻,將中國人對奧林匹克的千萬種表達濃縮於簡潔的筆劃中。當人們品味鐫刻於漢字中博大精深的內涵與韻味時,一個「新北京」誕生了。
美麗
「舞動的北京」是中國人崇尚的色彩。在這個標志中,紅色被演繹得格外強烈,激情被張揚得格外奔放。這是中國人對吉祥、美好的禮贊,這是中國人對生命的詮釋。紅色是太陽的顏色,紅色是聖火的顏色,紅色代表著生命和新的開始。紅色是喜悅的心情,紅色是活力的象徵,紅色是中國對世界的祝福和盛情。
英雄
「舞動的北京」召喚著英雄。奧林匹克運動會是成就英雄、創造奇跡、塑造光榮的舞台。在這個舞台上,每一位參與者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這充滿力量與動感的造型是所有參與者用熱情、感動和激情書寫的生命詩篇,是每一位參與者為奧林匹克貢獻力量與智慧的宣誓。奧運英雄傳承體育與文化結合的奧林匹克運動的精髓,它為奧運健兒歡呼,為藝術喝彩。
精神
「舞動的北京」是中華民族圖騰的延展。奔跑的「人」形,代表著生命的美麗與燦爛。優美的曲線,像龍的蜿蜒身軀,講述著一種文明的過去與未來;它像河流,承載著悠久的歲月與民族的榮耀;它像血脈,涌動著生命的勃勃活力。在它的舞動中,「以運動員為中心」和「以人為本」的體育內涵被藝術地解析和升華。言之不足,歌之;歌之不足,舞之蹈之。活力的北京期待著2008年的狂歡,奧林匹剋期待著全人類與之共舞。
邀請
「舞動的北京」是一次盛情的邀請。會徽中張開的雙臂,是中國在敞開胸懷,歡迎世界各國、各地區的人們加入奧林匹克這人類「和平、友誼、進步」的盛典。「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是友善而又好客的中國人的心情寫照,也是北京的真誠表達。到北京來,讀解這座城市的歷史風貌,感受這個國家的現代氣息。到北京來,共享這座城市的每份歡樂,體會這個國家的蓬勃生機。到北京來,讓我們在2008年一起編織和平、美好的夢。
吉 祥 物
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吉祥物,其色彩與靈感來源於奧林匹克五環、來源於中國遼闊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們喜愛的動物形象。福娃向世界各地的孩子們傳遞友誼、和平、積極進取的精神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願望。
福娃是五個可愛的親密小夥伴,他們的造型融入了魚、大熊貓、藏羚羊、燕子以及奧林匹克聖火的形象。
每個娃娃都有一個琅琅上口的名字:「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和「妮妮」,在中國,疊音名字是對孩子表達喜愛的一種傳統方式。當把五個娃娃的名字連在一起,你會讀出北京對世界的盛情邀請「北京歡迎您」。
福娃代表了夢想以及中國人民的渴望。他們的原型和頭飾蘊含著其與海洋、森林、聖火、大地和天空的聯系,其形象設計應用了中國傳統藝術的表現方式,展現了中國的燦爛文化。
獎 牌
北京2008年奧運會獎牌直徑為70毫米,厚6毫米。獎牌正面為國際奧委會統一規定的圖案??插上翅膀站立的希臘勝利女神和希臘潘納辛納科競技場。獎牌背面鑲嵌著取自中國古代龍紋玉璧造型的玉璧,背面正中的金屬圖形上鐫刻著北京奧運會會徽。獎牌掛鉤由中國傳統玉雙龍蒲紋璜演變而成。整個獎牌尊貴典雅,中國特色濃郁,既體現了對獲勝者的禮贊,也形象詮釋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以「玉」比「德」的價值觀,是中華文明與奧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奧運會形象景觀工程中的又一次「中西合璧」。
火 炬
北京2008年奧運會火炬長72厘米,重985克,燃燒時間15分鍾,在零風速下火焰高度25至30厘米,在強光和日光情況下均可識別和拍攝。在工藝方面使用錐體曲面異型一次成型技術和鋁材腐蝕、著色技術。火炬外形製作材料為可回收的環保材料。
北京2008年奧運會火炬創意靈感來自「淵源共生,和諧共融」的「祥雲」圖案。祥雲的文化概念在中國具有上千年的時間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文化符號。火炬造型的設計靈感來自中國傳統的紙卷軸。
㈩ 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的比賽情況
這次高原盛會除了開幕大典隆重熱烈盛況空前外,使人難以忘懷的是男子田徑賽中接連創造的幾項神奇般的世界紀錄。1968年10月14日,美國的吉姆·海因斯在100米決賽中首次突破10秒大關,以9秒9獲勝。這項成績電計時為9秒95,直到1983年才被美國另一名運動員卡爾文·史密斯以9秒93刷新。10月16日,在200米決賽時,美國的托姆·史密斯以19秒8破20秒大關,新成績電計時為19秒83。11年過去後,1979年義大利的皮·門內阿才再次在這一高原地區以19秒72超過該成績。10月18日,美國選手李·伊萬斯在400米賽中,跑出了43秒8的成績,再創世界紀錄。新紀錄電計時為43秒86。這項紀錄直到20年後才被他的同胞雷諾茲打破,成為世界田徑紀錄中有數的幾個「長壽紀錄」之一。
10月20日,包括李·伊萬斯在內的美國4×400米接力隊,又創造了世界紀錄,成績是2分56秒1,電計時為2分56秒16,這一世界紀錄更是保持了長達24年之久。在一屆奧運會上能有這么多高水平的新世界紀錄出現,並長期無法突破是以往歷屆所沒有的現象,它是這次高原盛會最大的奇跡。
本屆奧運會不僅所破紀錄質量高,而且個別項目的紀錄數度更新,這也是過去極為罕見的。如三級跳遠,世界紀錄5次被突破:義大利朱·詹蒂萊先後跳出了17.10米、17.22米的成績,接著蘇聯維·薩涅耶夫以17.23米超過了他,隨後又是巴西內·普魯登西奧以17.27米戰勝了薩涅耶夫,而最後薩涅耶夫又再次創造了17.39米的新紀錄,奪得了金牌。這個項目前五名運動員的成績,都超過了賽前17.03 米的正式世界紀錄。
在男子田賽中,還有幾件引人注目的事:其一,從1500米到馬拉松各種徑賽距離的冠軍,全被非洲選手包下,這也是以往從未有過的現象,它不僅說明非洲長跑運動的崛起,而且也表明非洲運動員的耐力是驚人的。其二,美國選手迪·福斯貝里在跳高賽中以背越式取勝,雖然成績僅2.24米,還低於世界紀錄4厘米,但他所採用的過桿姿勢是一次技術上的革命,對促進跳高成績提高起了積極推動作用。其三,美國阿·厄特在鐵餅賽中奪冠,第四次獲奧運會金牌。四次成績是:1956年56.36米,1960年59.18米,1964年61米,1968年64.78米,均破奧運會紀錄。他是奧運會田徑史上在同一項目中四連冠的唯一選手,也是奧運會史上繼丹麥帆船運動員保羅·埃弗斯特隆(1948-1960四屆)之後取得如此成就的第二人。
同男子一樣,女子短跑、接力、跳遠也都打破了世界紀錄,各項成績是:100米美國懷·泰厄斯11秒整;200米波蘭伊·謝文斯卡(基爾森斯坦)22秒5;4×100米接力美國隊42秒8;跳遠羅馬尼亞維·斯科波列亞努6.82米。這再次證明,高原氣候對短跑、跳躍項目是極為有利的,能比在平原取得更好的成績。不過,女子這幾項紀錄的壽命不如男子的長,都在不太長的時間內先後被刷新了。
民主德國瑪·古默爾·黑爾姆博特在鉛球賽中首次突破19米(19.61米),是這次男女投擲項目所破的唯一世界紀錄。老資格的羅馬尼亞鐵餅運動員利·瑪諾柳這次終於登上了冠軍寶座。她是第五次參加奧運會。1952年在赫爾辛基時,她剛20歲,首次參加奧運會以42.65米獲第6名。4年後在墨爾本雖然將成績提高了1米多,但名次下降到第8。1960年在羅馬奧運會上,首次獲得獎牌——銅牌,成績為52.36米。又4年後在東京時,再獲奧運會銅牌,成績比上屆提高了4米多 (56.97米)。本屆奧運會時,她已是36歲的中年婦女,但她爭得了出征墨西哥城的機會,並以58.28米戰勝了世界紀錄(62.54米)保持者西德的利·韋斯特曼等,取得了她渴望多年的奧運會金牌。
中國台灣運動員紀政,在80米欄賽中以與第二名相同的成績(10秒4)獲得了銅牌。這也是亞洲女田徑選手在這屆奧運會上取得的唯一獎牌。紀政在這次比賽中未能取得更出色的成就,但兩年後,她成為世界知名運動員。
紀政,台灣新竹人,生於1944年3月15日。曾在亞洲運動會和重大國際比賽中取勝。不過,她成為世界級選手是在1970年。這年的6、7月,她6次打破或平了以下世界紀錄:100碼,10秒,破世界紀錄;220碼,22秒7、22秒6,破世界紀錄;100米欄,12秒8,平世界紀錄。在一個多月時間里取得如此豐碩的成果,在世界女子田徑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田徑賽場上可謂轟轟烈烈。但游泳池裡雖不能說是冷冷清清,卻也算得上是平淡無奇。男女項目比上屆增加了11項(本屆29,上屆18),但總共只破了5項世界紀錄(男3、女2),是否與高原氣候有關有待專家研究。美國依舊居絕對優勢,獲得了29個項目中的21項冠軍。另8個項目的男子5項中,澳大利亞的米·溫登獲100米、200米自由泳冠軍,民主德國羅·特斯在兩項仰泳中取勝,墨西哥費·莫諾斯在200米蛙泳中為自己的國家首次獲游泳金牌。而在女子3項中,金牌為澳、荷、南斯拉夫瓜分。南選手德·比多夫在100米蛙泳賽中首先到達終點,成為南斯拉夫獲取奧運會游泳金牌的第一人。
跳水賽中,捷克斯洛伐克的米·杜赫科娃在跳台中奪冠,也是首次將她的國家寫入奧運會游泳冠軍史冊。男女游泳個人獲金牌最多的也都是美國運動員。查·希科克斯和德·邁耶在男女賽中各得了3枚金牌。游泳怪傑、美國的馬克·施皮茨首次在奧運會上露面,他在兩個自由泳接力項目中獲得金牌,個人賽成績不佳,僅在100米自由泳中得了銅牌。
舉重無一個級別的總成績刷新世界紀錄。這在奧運會史上是極為罕見的。56公斤級賽中,伊朗的穆·納西里獲金牌,他是繼日本三宅義信後獲得這種榮譽的第二個亞洲人。納西里的總成績和匈牙利的伊·福爾迪同為367.5公斤,因體重比後者輕0.3公斤而奪魁。蟬聯60公斤級冠軍的三宅義信這次有他的兄弟三宅義行也與他同級比賽,並獲得了銅牌。本屆蟬聯冠軍的還有67.5公斤級的波蘭的瓦·巴扎諾夫斯基,90公斤以上級的蘇聯的列·扎鮑金斯基。蘇聯在本屆舉重賽中仍佔有明顯優勢。7枚金牌中蘇聯獲3枚,其餘4枚為日、伊朗、波、芬均分。
拳擊新增加了48公斤級,委內瑞拉的弗·羅德里格斯獲得了冠軍。63.5公斤級的波蘭選手耶·庫萊伊和71公斤級的蘇聯選手鮑·拉古丁都蟬聯了冠軍。
美國著名黑人拳擊手喬治·弗爾曼是這次特重量級(81公斤以上級)金牌獲得者。奧運會後他轉為職業拳擊運動員,3年後成為世界冠軍。摔跤項目,可謂歐亞秋色均分。古典式比賽中,除70公斤級金牌為日本宗村宗二獲得外,其餘均屬保加利亞、匈牙利、民主德國、蘇聯4國。保加利亞的博·拉傑夫(97 公斤級)和匈牙利的伊·科茲馬(97公斤以上級)都是第二次獲金牌。自由式比賽則是亞洲人領先,獲取了8枚金牌中的6枚,日本是其中的佼佼者,共得了3枚金牌。
蘇聯在本屆男女排球賽中獲得了雙豐收,不僅蟬聯了男子冠軍,還從當時馳名世界的日本女排手中奪得了金牌,標志著蘇聯女排進入了全盛時期。
法國人在自行車賽中成績突出,獲得了全部7枚金牌中的4枚。皮·特雷旦在1000米計時賽中以1分03秒91的成績創世界紀錄並獲金牌。丹·莫雷隆在1000米爭先賽中取勝,他們兩人還在2000米雙人自行車賽中獲得了冠軍。
體操比賽中,日本仍保持了男子方面的優勢。23歲的加藤澤男獲得了個人全能、自由體操和團體3枚金牌。其隊友中山彰規所獲金牌數還比他多1枚,除獲團體冠軍外,還在吊環、 雙杠、單杠(並列)賽中三次問鼎。中山生於1943年,是日本很有名氣的體操運動員。1966年世界錦標賽時就一舉奪得3枚金牌,引起了體操界的注意。在其體操生涯中,無論是世界錦標賽還是奧運會賽,他都戰績輝煌。他在1968、1972年兩屆奧運會和1966、1970年兩屆世界錦標賽中,分別獲得了6枚和7枚金牌。 本屆奧運會還第一次正式進行了性別和興奮劑檢查。在性別檢查中,全部女運動員都取得了參賽資格。但興奮劑檢查卻發生了兩起違規事件。保加利亞一古典式摔跤運動員因被發現服食了興奮劑一類葯物而被除名。瑞典隊在現代五項中獲團體第三,因隊中運動員漢斯岡納爾-里里安瓦爾飲酒,在檢查中發現他血液中酒精含量超過規定限度,結果名次被剝奪。
運動會於10月27日下午6時舉行了閉幕式。東道主限制每個代表團只許派6人參加(但東道主可以例外),引起了一些國家不滿。當奧林匹克聖火熄滅時,電動記分牌上亮出了1972-慕尼黑,數百支焰火射向天空,熱情奔放的墨西哥人和來賓一起載歌載舞,墨西哥城再次沉浸在狂歡中。 美國選手迪克-福斯貝利在參加跳高之前根本沒有人知道他是誰,幾個小時後在他離開體育場時已經名揚天下,這得益於他的勝利,尤其是他獨特的起跳方式――「背越式跳高」。這是一次真正意義的革命,福斯貝利式跳高是曲線助跑,並以更快的速度起跳然後用背部過桿。這讓加州滾竿式跳高成為了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