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的庫蒂特是什麼意思
『壹』 kigurumi安姬蒂特在哪買
ア_キテクト中文名:安姬蒂特。
在轟雷與迅雷的第二次對戰時突然出現,經過一番激戰後被二人打敗隨即以實體形態來到蒼的家裡,並住了下來。不帶任何情感的機甲少女。掌握非常豐富的知識,並且有更改資料庫的許可權,所以只要話匣子一開就停不下來。
『貳』 美洲帕拉卡斯文化
印第安人是美洲古文明的創造者。介紹美洲的古代文明,首先要談的是其創造者美洲印第安人(即土著居民)的起源問題。對美洲印第安人的起源問題,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隨著考古學、人類學等相關學科的發展,如今世界上占上風的看法是:⒈由於迄今為止在美洲沒有發現猿人的遺跡,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不可能是土生的,而是從其他大陸遷徙過去的;⒉通過DNA的抽樣測試分析,排除了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與非洲人、歐洲人的祖先同宗的可能性,確認了與亞洲蒙古人種的同一性;⒊冰川時期(公元前7萬-1.2萬年),亞洲東北部與美洲西北部有陸橋相連,亞洲人越過陸橋進入北美地區;⒋最早進入美洲的亞洲人是一批獵手,他們追捕獵物時越過陸橋,在北美地區繼續追捕,繁衍生息;他們的後裔追捕獵物時南下墨西哥,而後到達南美洲。⒌根據考古新發現,大約在2.1萬年前左右,亞洲人通過白令海峽,分多次遷移到美洲大陸。也有部分學者認為,印第安人並非完全屬於同一種族,有部分居民可能是從大洋洲方面遷移到南美或中美地區的。
據估計,在公元15~16世紀之交,美洲印第安人約有1500萬~4000萬,語言和方言達1700餘種。印第安部族也很復雜,主要的部族有:加拿大和美國的易洛魁人,墨西哥的薩波特克人、托爾特克人和阿茲特克人,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的瑪雅人,加勒比海地區的加勒比人,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及周圍地區的奇布查人,秘魯、厄瓜多和玻利維亞等安第斯高原地區的印卡人,阿根廷、巴拉圭的瓜拉尼人,智利的阿拉烏幹人,巴西等國亞馬孫河流域熱帶森林和草原地區的阿拉瓦克人和圖皮人。
美洲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美洲印第安人經過漫長的漁獵採集生活,大約在公元前3000~2000年開始定居並從事農業種植,培植了玉米、馬鈴薯、番茄、花生、甘薯、向日葵、煙草、可可、龍舌蘭、南瓜及某些豆類和薯類作物。飼養的家禽家畜有駱馬、羊駝、火雞等。玉米種植是印第安文明的基礎,故印第安文明又稱「玉米文明」。印第安人培育的很多農作物後來傳到世界各地,對人類物質生活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古代印第安人不知道使用鐵器、車輪和牛馬,這影響其生產力的提高和發展。在社會組織方面,長期處於原始公社制階段。土地為部落公有,由議事會分配給各氏族和家庭使用。實行集體勞動,產品平均分配。但是,有的地區達到了較高的社會發展階段,進入早期的階級社會。
美洲古代文明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前古典時期(公元前2000-公元250年左右),古典時期(公元250-900年左右),後古典時期(公元900-1500年左右)。�
時至後古典時期,美洲印第安文明發展水平最高的為兩大地區:一個在中部美洲(Mesoamérica,又譯「美索亞美利加」或「美索美洲」),包括今墨西哥、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貝里斯等國,被稱為「中部美洲文明」。在那裡最早興起的是奧爾梅克(Olmec)文化,被認為是中部美洲文明的先驅。其後興起的有特奧蒂華坎文化(Teotihuacán)、薩波特克(Zapotec)文化和托爾特克(Toltec)文化等。另一個在南美安第斯高原及太平洋沿岸一帶,被稱為「安第斯文明」。在那裡最早出現的是查文(Chavín)文化,被認為是安第斯文明的淵源。其後興起的有帕拉卡斯(Paracas)文化、納斯卡(Nazca)文化、莫契卡(Mochica)文化、蒂亞華納科(Tiahuanaco)文化和契姆(Chimú)文化等。在此基礎上最後形成了三個主要文明中心:①以現今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和瓜地馬拉、宏都拉斯為中心的古代瑪雅文明(Maya Civilization);②以墨西哥高原盆地為中心的古代阿茲特克文明(Aztec Civilization);③分布於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廣大地區的古代印卡文明(Incan Civilization)。
下面分別簡要地介紹一下美洲古代(也是拉美)的三大文明。�
一、瑪雅文明��
瑪雅文明(Maya Civilization)為古代瑪雅人所創造的印第安文明,是中部美洲印第安古文明的傑出代表,是古代美洲的三大文明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明之一,也是唯一誕生在熱帶叢林而非大河流域的文明。
簡史:瑪雅文明一般可分為前古典期(早期即形成期,約公元前1800 ~公元300年),古典期(中期即鼎盛期,公元300~900年)和後古典期(後期,公元900~1521年)。
瑪雅文明區主要包括今天墨西哥南部塔巴斯科州和恰帕斯州,尤卡坦半島的尤卡坦州、坎佩切州和金塔納羅奧州,地處尤卡坦半島的中美洲國家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貝里斯和薩爾瓦多,總面積約32.4萬平方公里。
大約自公元前1800年起,古代瑪雅人已開始生活在上述地區,公元初期在尤卡坦半島南部今瓜地馬拉佩滕(Petén)湖畔的熱帶雨林區,興建了第一批「城邦」。這些城邦實際是早期的祭祀中心。公元3世紀以前的歷史,被認為是瑪雅文化的形成期。
從公元3世紀至9世紀,瑪雅文化進入鼎盛期,建立大小城邦達百餘個,使用統一的象形文字和歷法,其中今瓜地馬拉的蒂卡爾(Tikal)有居民4萬人。今宏都拉斯西部與瓜地馬拉交界處的科潘(Copan),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就有瑪雅人在此居住,公元435年開始建城,公元5~9世紀處於全盛時期,成為當時的科學文化和宗教活動中心。瑪雅有立柱記事的習俗,一般是每隔20年建一座石柱碑。9世紀末,這些城邦突然衰落,立柱記事由此中斷,原因不詳。
公元10世紀末,瑪雅文明中心移向尤卡坦半島北部,與入侵的托爾特克(Toltec)人的文化相融合,先後興起了埃爾塔興(El Tajín)、奇欽•伊察(Chichen Itzá)、瑪雅潘(Mayapan)等城邦,使瑪雅文化重新繁榮起來。1450年各城邦間發生混戰,瑪雅文化再度走向衰落。最後一塊石柱碑立於1516年。歐洲殖民者入侵前,瑪雅人已向階級社會過渡,氏族社會內部出現了世襲的貴族和僧侶,使用奴隸勞動,公社社員也須為貴族耕種土地和繳納賦稅。�
經濟生活:瑪雅人以農業為生,在沼澤地挖渠排水,修建台田、渠田,種植玉米、菜豆、西紅柿、、可可豆、辣椒、南瓜和棉花等多種作物。主要生產工具是尖頭木棒和石器,刀耕火種,沒有完全跨過新石器時代。瑪雅人掌握了飼養火雞、狗和蜜蜂的技術,學會用龍舌蘭纖維和木棉織布。
國家組織和社會:瑪雅並沒有形成「帝國」,只是城邦國家。瑪雅人的社會組織以家庭為基礎,家庭是瑪雅社會的核心。實行夫權制,但母親或年長的婦女在家庭中仍有一定的地位。若干血親家族組成氏族。社會的基層組織是氏族公社。瑪雅社會的中心是城市。瑪雅社會是一個階級社會,分成國王、貴族階級、中等階級和平民階級。整個社會呈金字塔形。
在瑪雅文明的後古典時期,由於颶風、乾旱、瘟疫和戰亂等天災人禍,古瑪雅文明迅速衰落,城市大都被遺棄。當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入侵時,尤卡坦半島上的瑪雅城邦已呈現出支離破碎、衰微破敗的景象。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使脆弱的瑪雅文明遭到嚴重的摧殘。
文化藝術與宗教:瑪雅人在文化和科學方面卻取得了令人吃驚的成就。公元前後,瑪雅人創造了象形文字,用樹皮紙或鞣製過的鹿皮記載天文、醫學、儀典、神話傳說、詩歌和歷史,為美洲大陸惟一發明使用文字的印第安部族。計有800多個寫書符號,3萬余個詞彙。瑪雅的象形文字,形象在中間,四周附加連綴和語尾變化;出現了表意符號;一個字往往是一句話。文字有寫在紙(樹皮紙)上的,有雕刻在石柱、石碑上的。此外,壁畫、木刻、玉雕、貝雕、骨雕和陶器上也有銘文。內容豐富,有關天文、占卜、歷法、歷史、統治者的生平、世系、醫學、植物、動物、地圖和戰爭、結盟等事件的記載。瑪雅象形文字古抄本現僅剩3部,以其收藏地分別稱作「德累斯頓抄本」、「馬德里抄本」和「巴黎抄本」,至今尚未能完全釋讀。到目前為止,大部分內容尚未破譯。
在數學方面,瑪雅人創造了精確的數學體系和天文歷法系統,他們採用20進位法,在世界上最早使用「零」的概念,比歐洲早800餘年。他們建立了精密的歷法制度,最重視對太陽和月亮的觀測,他們能算出日蝕和月蝕出現的時間,並已將7大行星都列入了研究范圍。他們對金星運行周期的計算和現代科學實測結果完全一致。瑪雅歷法體系由「神歷」、「太陽歷」和「長紀年歷」組成。瑪雅人經過周密計算,認為一年是365.2420天,這同現在計算的一年為365.2422天的數值只差2/10000。
在建築方面,古代瑪雅人修建了不少金字塔。在沒有金屬工具、沒有大牲畜和輪車的情況下,古代瑪雅人卻能夠開采大量重達數十噸的石頭,跋山涉水、一路艱辛地運到目的地,建成一個個雄偉的金字塔。金字塔最高的可達70米,其規模之巨大、施工難度之高,令人吃驚。古代瑪雅的金字塔和古埃及的金字塔在建築形式上有著明顯的不同。埃及的金字塔的塔頂是尖的,而瑪雅金字塔卻是平頂,塔體呈方形,底大頂小,層層疊疊,塔頂的台上還建有廟宇;在用途上也不一樣:埃及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而瑪雅的金字塔除個別外,一般是用來祭祀或觀察天象的。除金字塔外,瑪雅人還興建了不少功能性強,技藝高的民用建築,主要有:房屋(包括廟宇、府邸、民居等)、公共設施(球場、廣場、集市等)、基礎設施(橋梁、大道、碼頭、堤壩、護牆等)和水利工程(水渠、水庫、水井、梯田)等。
此外,瑪雅人在壁畫、雕刻、彩陶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水平。繪畫多為壁畫,也見諸於陶器和古抄本。使用多種顏色,顏色來自於植物和動物。手法是寫真的,工具由鳥羽和獸毛製作,還有形同我國毛筆狀的繪畫工具。墨西哥恰帕斯州博南帕克的壁畫是世界古代壁畫藝術的珍貴寶藏。雕刻方面,按所使用的材料劃分為石刻、木刻、貝雕、玉雕、骨雕和泥塑等。石雕有兩種:一為獨立石雕(石柱、石碑和石座等),一為房屋和其他建築物上的飾刻。泥塑多用於房屋建築和墓穴中,有人物、飛禽、走獸、爬蟲等形象,還有銘文。
瑪雅人的宗教是多神教。居首位的是天神伊察姆納(Itzamná),為祭祀的保護神,也是文字和科學的創造者。眾多神靈中主要有雨神恰克(Chac)以及玉米神龍姆卡什(Yum Kaax),還有羽蛇神庫庫爾坎(Kukulcán)、戰神和風神烏拉坎(Huracán)等。
這次展出的展品主要是古代瑪雅文明的文物。其中有泥塑、彩陶、玉雕、石雕等,泥塑有人物、神像、動物、住房06-5-4-17等。還有彩陶杯、彩陶盤、彩陶罐等。這些造型栩栩如生的展品生動地反映不同時期瑪雅人的生活、勞動、戰斗和娛樂,一定會使中國觀眾對燦爛的瑪雅文明留下深刻印象。
二、阿茲特克文明�
阿茲特克文明(Aztec Civilization)是墨西哥古代阿茲特克人所創造的印第安文明,是美洲古代三大文明之一。主要分布在墨西哥中部和南部。形成於14世紀初,1521年為西班牙人所毀滅。
簡史:阿茲特克人原屬納瓦語(Nahuatl)系發展水平較低的一個部落,後來因吸收、融合這個地區其他印第安優秀文化傳統而迅速崛起。公元11~12世紀間,從北部遷入墨西哥中央谷地,1325年在特斯科科(Texcoco)湖西部島上建造特諾奇蒂特蘭(Tenochtitlán)城。1426年,阿茲特克同特斯科科、特拉科潘結成了「阿茲特克聯盟」,由阿茲特克國王伊茲科亞特爾(Itzcóatl)任首領,勢力日盛,在谷地建立了霸主地位。繼承人蒙特祖馬一世(Moctezuma I)及其後的國王不斷對外用兵,開疆拓土,至16世紀初,其疆域東西兩面已抵墨西哥灣和太平洋沿岸,北與契契梅克為鄰,南至今日之瓜地馬拉,人口約300萬,發展到極盛時期。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埃爾南•科爾特斯(Hernán Cortés)利用印第安人內部矛盾,進攻阿茲特克國,蒙特蘇馬二世(Moctezuma II)在入侵者面前動搖不定,最後成為西班牙殖民者的傀儡。1520 年6月向人民勸降時被群眾擊傷而死。科爾特斯在所謂「悲慘之夜」僥幸逃命後,又於1521年卷土重來,阿茲特克人在新國王誇烏特莫克(Cuauhtémoc)率領下,與圍城的西班牙殖民者展開殊死搏鬥,最後由於糧食和水源斷絕,加之天花肆虐而失敗。1521年8月,西班牙人佔領特諾奇蒂特蘭,在城中大肆屠殺,並將該城徹底毀壞,後在其廢墟上建立墨西哥城。
經濟生活:阿茲特克國有比較發達的農業,主要作物有玉米、豆類、南瓜、馬鈴薯、棉花、龍舌蘭(Tequila)等,其中龍舌蘭是其特產。飼養火雞、鴨、狗等禽畜。阿茲特克人利用特斯科科等湖泊發展人工灌溉系統,據說在特諾奇蒂特蘭城南的索奇米爾科(Xochimilco)有1.5萬條人工渠道,至今仍存900條。手工業相當發展,有金、銀、銅、寶石、皮革、紡織、羽毛、陶器等各種工藝品。首都特諾奇蒂特蘭面積約10平方公里,人口達30萬。城內街道、廣場設置整齊,全城有10餘公里長的防水長堤,並有兩條石槽從陸地引淡水入城。城內有神殿、王宮、行政官署、貴族邸宅、游戲場、學校等建築。城北的市場是國內貿易中心,據記載可以容6萬人交易貨物,比西班牙的市場還大。
國家組織和社會:實行集權統治,最高首領國王和貴族高居於民眾之上,並擁有強大的軍隊,明顯表現出阿茲特克社會已向階級社會過渡。阿茲特克的國王由部落會議從特定的家族中推舉,事實上是最高軍事酋長,無世襲權,並可被部落會議罷黜。阿茲特克人同與之結盟的部落結成統一的政治和文化共同體。聯盟所征服的部落需向聯盟割讓土地和納貢,但可保有自己的部族神和習俗,由自己的酋長管理。特諾奇蒂特蘭城分為四大區,分屬四大胞族。下面共分為20個氏族,各氏族有自己的氏族神、祭司和寺廟,享有處理內部事務的權利。各氏族選出代表出席酋長會議。土地被分成王田、祭司田、軍田,由公社成員集體耕種,以供國王、貴族、祭司和武士所需。但社會組織仍以被稱作「卡爾普里」的氏族公社為基礎,土地為氏族公有,分配給各家庭耕種。�
阿茲特克人的社會組織以氏族為基礎,實行公社土地所有制,但已開始出現階級劃分,貴族、祭司、武士和商人構成社會的統治階級。貴族擁有土地和自己的姓氏,子女可受到特殊教育。平民接受農、工和戰技等專業教育,是軍隊的主體。最下層是奴隸,主要來自戰俘和罪犯。
文化藝術與宗教:阿茲特克文明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托爾特克文化和瑪雅文明的許多成就,但自己也有獨創。其文字仍屬圖畫文字,但已含有象形文字成分。天文歷法方面,使用太陽歷與聖年歷,已知一年為 365天,每逢閏年補加一天。醫學方面,知道利用各種草葯治病,並已使用土法麻醉。阿茲特克人的陶器和繪畫均極精緻,建築和藝術也達到相當高的水平。首都特諾奇蒂特蘭的公共建築物多以白石砌成,十分宏麗壯觀。一般房屋的周圍,在固定在水面的木排上種植花草,形成水上田園。城中心的主廟基部長100米、寬90米,四周有雉堞圍牆環繞,塔頂建有供奉主神威濟洛波特利和雨神特拉洛克的神殿,其祭壇周圍有蛇頭石雕,壇下發現的重達10噸的大石上,刻有被肢解的月亮女神圖案,1790年在墨西哥城中心廣場發現的「第五太陽石」直徑近 4米,重約120噸,刻有阿茲特克宗教傳說中創世以來四個時代的圖像,代表了阿茲特克人石雕藝術的高度水平。阿茲特克人是優秀的建築師。首府特諾奇蒂特蘭是一座島城,有3條寬達10米的石堤與湖外陸地相通,石堤每隔一定距離就留一橫渠,渠上架設吊橋,可隨時收放,以防外敵入侵。城內建有宮殿、神廟、官邸、學校,建築宏偉,最大一座金字塔台廟其規模甚至可與古埃及的媲美。為了滿足城市稠密人口對糧食的需要,在湖泊中建造了獨特的「水上園地」,以擴大種植面積。島城四面環水,市內河道縱橫,景色富麗,殖民者為之傾倒,驚呼為「世界花園」。但科爾特斯把這座城市燒成了廢墟,後來的墨西哥城就建在這一廢墟上。阿茲特克人主要生產工具仍為石器,多由黑曜岩製成,但已會製造銅、金物品。有精確歷法,會使用各種草葯治病,在音樂、舞蹈、繪畫方面也有一定的水平。
宗教在阿茲特克人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居民相信靈魂永存,並相信存在至高無上的主宰。他們崇拜自然神,主神威濟洛波特利(Huitzilopochtli)被視為太陽神和戰爭之神,其他的神主要有:創造神特洛克-納瓦克(Tloque-Nahuaque)、太陽神托南辛(Tonatinh)、雨神特拉洛克(Tláloc)、玉米神希洛內(Xilonen)、羽蛇神克查爾科阿特爾(Quetzalcóatl)、「雙頭神」奧梅特庫特利(Ometecuhtli)及其妻子奧梅奇華特爾(Omecíhuatl)等,國王被看成神的化身,祭神時以戰俘為犧牲。其特異習俗之一是以活人為祭品,每年有數千人被祭神靈。武士以獻身祭壇為榮。
三、印卡文明��
印卡文明又譯印加文明(Incan Civilization)是以古代印卡人為代表的印第安文明,為南美安第斯地區的古代文明,是美洲古代三大文明之一。
簡史:「印卡」(Inca),意即「太陽之子」,是安第斯地區講克丘亞語的印第安人對他們首領的尊稱。公元13世紀,印卡部落在秘魯的庫斯科谷地附近定居,15世紀初,崛起成為安第斯地區的強國。到15世紀末16世紀初瓦伊納•卡帕克(Huayna Capac)在位時,印卡帝國處於鼎盛時期,其疆域北至今厄瓜多和哥倫比亞南部,南達智利和阿根廷北部,南北4000千米,人口約1000萬,成為古代美洲最大的一個印第安國家。
國家組織和社會:印卡古國正式的名稱為「塔萬廷蘇約」(Tahuantinsuyo),國王在政治、宗教和軍事上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其下有貴族、祭司充任各級軍政、宗教職務,組成嚴密的行政體系和統治機構。印卡王被認為是太陽之子,當他繼承王位時,他將和他的最大的被叫做科婭(Coya)的姐妹結婚,而他們所生的第一個兒子將會是下一屆印卡王。印加王可以有很多的妻子,但是能夠繼承王位的那個孩子只能是他和他的姐妹生下的孩子。
印卡社會的基層結構是「艾柳」(Ayllú),相當於氏族公社。土地被分為太陽田、印卡田和公社田,公社成員先要耕種供祭祀和王室使用的太陽田、印卡田,最後才能耕種公社的土地。公社田分配給每個家庭耕作。在勞動組織方面,帝國設立一種稱作「米達制」(mita)的勞役制度,輪流徵調壯年男子去建造公共和宗教工程。還有一種從事特殊差役的「亞納科納」(yanacona),相當於奴隸或半奴隸。
經濟生活:印卡人已有發達的農業,培育了玉米、馬鈴薯等40多種作物。他們在深谷陡壁、氣候乾燥的安第斯山區修建了龐大的梯田系統和引水工程,這些用石板砌成的水渠有的長達百餘千米。亦馴養駱馬和羊駝,作為馱載工具,並提供紡織用毛。
文化藝術和宗教:印卡人文化上的成就突出表現在雄偉的巨石建築方面。在庫斯科、薩克薩瓦曼、馬丘比丘等地用巨石建成的宮殿和城堡,石塊之間結合緊密,以致刀片也難以插入,有的城堡建於陡峭山崖,高聳入雲。為了治理這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印卡人修建了兩條大道,一條稱「海岸大道」,一條稱「高原大道」,形成貫穿南北全境總長1.8萬千米的道路網。沿途設有驛站,供信使傳達信息。另外,在冶煉澆鑄、紡織制陶、天文歷法、外科醫術、文學音樂等多個領域,都取得了傑出的成就。印卡人還創造了被稱為「基普」(quipu)的結繩記事法。
印卡國的主神是創造之神維拉科查(Viracocha),是其他神靈和包括天、地、人類在內的萬物的創造者。其他神靈主要有:太陽神、雷神、月亮神等。印卡人信奉自然神,對世間萬物均奉為神明。
『叄』 重音是VOCALOID家族還是UTAU家族的
重音是一個V家亞種 但utau也有他的聲庫
兩邊都有
『肆』 誰殺了阿茲台克人以及阿茲台克人的由來。
阿茲特克人 阿茲特克人(Aztec)
北美洲南部墨西哥人數最多的一支印第安人。其中心在墨西哥的特諾奇,故又稱墨西哥人或特諾奇人。約130萬人(1977),主要分布在中部的韋拉克魯斯、莫雷洛斯、 格雷羅等州。屬蒙古人種美洲支。 使用納華特語,屬印第安語系猶他—阿茲特克語族。原有象形文字。多信天主教和眾神,如「太陽神」、「月亮神」、「春神」等,特別是守護神「威濟洛波特利」(戰神)。
操納華特爾語(Nahuatl)的民族,15世紀和16世紀初,曾在今墨西哥中、南部建立一帝國。其名源於其發源地名阿茲特蘭(Aztlan, 意為「白地」),此地位於墨西哥北部。他們也根據其遠祖特諾奇(Tenoch)一名而稱為特諾奇卡人(Tenochca);也可能根據墨茨利阿潘(Metzliapan, 意為「月湖」)一名,而稱作墨西卡人(Mexica),該湖名即特斯科科(Texcoco)湖的帶有神秘色彩的名稱。由特諾奇卡人一名,派生出特諾奇蒂特蘭(Tenochtitlan)這個著名城市的名稱;由墨西卡人一名,派生出此城及其周圍谷地的另一名稱,此後又泛指整個墨西哥國家。阿茲特克人自稱庫爾華-墨西卡人,把自己族名與科爾華坎(為墨西哥谷地文明最先進的一個民族的中心)這一地名聯系在一起。
在 1492 年時,新世界裡人口最稠密的地區就是中美洲 (Mesoamerica),也就是現今的墨西哥及猶加敦半島之處,當地居民被稱為阿茲特克人,也被稱為墨西加人 (Mexica) 或鐵諾奇人 (Tenochca) 。他們以首都鐵諾奇帝蘭 (Tenochtitlan),也就是現今的墨西哥市為中心建立了偉大的文明,而鐵諾奇帝蘭可算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估計高達二十萬,而且被認為比當時歐洲的任何一座首都都還要亮、干凈。\n \n其實阿茲特克人只是當地的許多部族之一,但他們驍勇善戰且擅長外交,因此特別引人注目。他們的士兵揮舞著木製或石制的武器,並把囚犯當作宗教祭祀的獻禮。他們的社會靠先進的農業技術維生,並帶給世界很多重要的糧食,例如蕃茄、玉米、可可及辣椒。不過阿茲特克人沒有馬、牛等大型牲口,雖有輪子,但只用在玩具上,因此阿茲特克人的運輸能力不佳,只靠人力來搬運所有物品。\n \n雖然阿茲特克人口眾多且戰鬥力優越,但在果斷的西班牙征服者科提茲 (Cortez) 的軍隊攻擊下,阿茲特克人很快就被擊敗了,但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歐洲人帶來的傳染病。據估計,阿茲特克的人口在 1520 年有一千兩百萬人,但到了 1600 年已銳減到 100 萬人。西班牙人也與阿茲特克的敵人結盟來擴充軍隊陣容,並且因使用鋼鐵及火葯等武器而占上風。</string>
阿茲特克人族源不明,根據其本族傳說,他們在12世紀以前是墨西哥平原北部一個狩獵兼營採集的部落,後來才出現於中美洲。他們可能屬於大南移的民族之一,這次大南移對托爾特克文明的消失有影響。阿茲特克人定居於特斯科科湖上諸島並於1325年築起特諾奇蒂特蘭(Tenochtitlan)城,此城一直是他們的主要活動中心。阿茲特克人能夠建成國家並最終形成帝國,主要依靠其著名的農業制度,使全部可用土地深耕細作,灌溉系統縱橫交錯,並墾植沼澤地成為良田,以是生產力甚高,國富民豐。
伊茲科阿圖(Itzcoatl)統治期間(1428∼1440),特諾奇蒂特蘭與其鄰邦特斯科科及特拉科潘(Tlacopan)結盟,成為墨西哥中部霸主。後來又以商貿及征服為手段,發展成為帝國,轄有400∼500個小邦;1519年前後,人口約達500萬∼600萬,幅員207,200平方公里(80,000平方哩)。特諾奇蒂特蘭鼎盛時期,本城佔地13平方公里(5平方哩),居民14萬人,成為中美洲文明中人口空前稠密之地。阿茲特克國家實行專制體制,軍隊發揮主導作用。事實上,戰爭中的驍勇是阿茲特克社會中最可靠的晉升途徑。這個社會盡管等級森嚴,階級明顯,但個人地位甚易升遷。祭司與官僚階級參與帝國政務,社會底層是農奴、契約奴僕及不附加條件的奴隸。
阿茲特克宗教是融合性的,吸收了許多其他中美洲文化的因素。他們的信仰,本質上與更早的部落——主要是馬雅人——的宇宙觀點有很多共同之處,如:現在的地球是一連串創世活動中最後一次的產物;地球的位置,介於13重上天與9重地獄之間。阿茲特克人的主神有戰神維齊洛波奇特利(Huitzilopochtli),太陽神托納蒂烏(Tonatiuh),雨神特拉洛克(Tlaloc),羽蛇神魁札爾科亞特爾(Quetzalcoatl)。人祭之風盛行,常以受害人之心或血獻祭太陽神。與阿茲特克宗教密切相連的是歷法,祭司所掌管的繁縟的祭祀和慶典的周期,即以歷法為據。阿茲特克歷(Aztec calendar)為大多數中美洲民族所慣用,由一個365天的太陽年及一個260天的神聖年所組成;兩個年度周期平行運轉,產生一個52年的大周期。
1519年西班牙探險者到達美洲時,阿茲特克帝國仍在擴張,社會仍在進化發展,但被外來者所遏止。阿茲特克末代皇帝蒙提祖馬二世(Montezuma II, 1502∼1520年在位)被俘,死於囚禁之中。帝國迅速為裝備精良的歐洲人所征服。
阿茲特克人於1160年由北部的阿茲特蘭("鷺之地"),經過兩個世紀的漂泊生活後,定居於墨西哥河谷,由游牧轉為務農。1325年建立特諾奇蒂特蘭城(今墨西哥城)。以勤勞和英勇善戰著稱。14~15世紀征服鄰族,疆域擴展,達到瓦哈卡和特萬特佩克,北部及至聖路易斯波托西,東南達到瓜地馬拉,盛極一時,號稱「阿茲特克帝國」。1518~1521年,西班牙殖民軍將領H.科爾特斯佔領特諾奇蒂特蘭。阿茲特克「帝國」的統治,由於內部原因和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在蒙提祖馬二世在位時告終。
阿茲特克「帝國」對墨西哥的歷史、文化和民族形成曾產生深遠影響。帝國的主要社會組織是部落聯盟。每個部落由20個氏族組成。有部落議事會,由4名行政官吏實行集體管理。部落組織形式不斷改變,以適應定居生活的需要。捕獲的戰俘,部分作為人祭,部分淪為奴隸。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財富分配出現了明顯的不均,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前,已有階級和早期國家的萌芽。上層由武士和祭司組成,中間有商人和工匠,最低層為奴隸。經濟以農業為主,種植玉米、豆類、棉花、煙葉和劍麻等;沿海居民從事漁業。利用積泥和堆肥創建可供常年灌溉施肥的「水上田園」。經濟、文化和藝術得到高度發展。14~16世紀經歷了文藝昌盛時期,吸收、發展和豐富了托爾特克人、米斯特克人的文化。除有象形文字外,天文學和醫學也很發達。特諾奇蒂特蘭建有宏偉的宮殿和神殿金字塔。供祭祀的宮內牆面飾有浮雕、壁畫及花紋。曾製作各種造型美觀的陶器。為著名的拉丁美洲四大文化基地之一。在服飾方面,男子披短披肩,婦女穿裙子和白色長背心。男女均戴大耳環。阿茲特克人今已成為現代墨西哥居民的組成部分,只有少數人尚保留舊的經濟結構和傳統文化習俗。
在公元1100年之後,人口稠密、農業發達的墨西哥中央峽谷地區,政治的控制力陷於一片混亂。可能是來自北方部落的阿茲特克人,就開始往峽谷遷徙,並侵佔中央大湖沿岸的小城鎮,勢力因而逐漸壯大。他們是一個崇尚武力的社會,而他們就是靠這個優勢,得以在區內對付其它敵對的部落。直到公元第15世紀末期,阿茲特克人已經控制了整個墨西哥中部,並成為一個能夠從其它敵對部落獲取貢金的軍事帝國。
阿茲特克文化在承接過去的文明與經驗之後,就一直停滯不前,很少有新的發明出現。他們是依靠龐大的人口,來支撐農業的發展。同時,也興建雄偉的巨大建築,並以許多的美工藝術來作裝飾。雖然他們是熟練的金屬技工,但從來都沒有見過鐵。而且,因為一直都沒有適合用來拖拉的動物,讓他們缺乏誘因去發明可供使用的輪子。
阿茲特克文化的一大特色是喜歡用祭品。有這么一個傳說:必須用人的鮮血供奉太陽,他才有力量每天從東邊升起。用活人當祭品的數量更是可觀,一天之內用掉數千人常有的事。這些人牲通常被斬首或剝皮,或是活活被挖出心臟。他們被帶到金字塔的頂端 (最接近太陽的地方),讓血沿著石階流下。由於阿茲特克的經濟主要依靠玉米的生產,而他們相信農作要有好收成得依靠祭祀鮮血才行。
由於常常需要用活人祭祀,讓阿茲特克人不太在乎對附屬城市的控制,因為這些城市如果起來反抗的話,正好給予他們在戰爭中俘虜新的犧牲者的機會。在和平時期,他們會嚴格安排一些只為作戰而作戰的「榮冠戰爭」(Garland Wars),目的是考驗武士的勇氣和戰技,同時擄掠犧牲者。他們以木棒重劈和打擊敵人,有時甚至可以致命。這些棍棒通常會裝上用黑曜石製成的石刃,以增加殺傷力。
盡管有偉大的農業和藝術,過去阿茲特克人所建立的社會,最終還是歸於滅亡。他們並沒有留下任何重要的技術或宗教思想或政治理論。他們的文明被16世紀初來到美洲的西班牙人摧毀。早期商人帶入的疾病使他們元氣大傷,接著,一支配備鋼制武器、槍炮和馬匹的小型西班牙部隊將他們一舉打敗。其實,阿茲特克人的殘酷,也是造成他們滅亡的原因之一,因為它讓西班牙人在墨西哥輕易的取得非阿茲特克人的結盟,共同對付他們。
『伍』 請問西班牙語中有一個是「庫累」的發音是什麼意思
culé的話是球迷,cure是動詞單數的治癒的意思
好像別的沒有這個發音的了吧
如果這兩個都
不是的
話,會不會是你聽了一半,還有一部分的單詞沒有聽清
『陸』 阿茲特克的歷史
特奧蒂瓦坎文明是古代墨西哥文明中的一個典型的都市文明,約在公元前的兩個世紀里,特 奧蒂瓦坎初具都市的形式,「面積為二十平方公里左右,人口約五萬」。公元350到650年是特奧蒂瓦坎最繁榮的時期,人口可能達到二十萬左右。「死亡大道」向南延伸三公里,開辟東西向的大街。交叉的十字街道把都市劃分為四塊。克特薩爾科阿特爾神廟在城市的中心。死亡大道的北端矗立著的是月亮金字塔,街兩側有許多的廟宇,包括太陽金字塔。在「死亡大道」的南端是羽蛇神廟。特奧蒂瓦坎是一個具有多種階級和多種職業的城市社會,那時就已經有了健全的文明生活。在公元650年到750年,這個文明遭到毀滅,具考古證據表明,這個城市應該毀滅於一場人為的大火。
特奧蒂瓦坎滅亡以後,繼而出現的是托爾特克的新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出現也是經過長時間的文化交流和人口雜居而形成的。這些文明的開創者們繼承了特奧蒂瓦坎文明的特色,在墨西哥谷地建立了一個新的文明。托爾特克人主要由外來的部落組成,他們公元九世紀左右來到庫爾華坎,在圖拉建立了自己的首都。
後來阿茲特克人又繼承了托爾特克人的文明,並結合自己的創造,建立了古代墨西哥谷地的最後的印第安文明。這是個文化交替的過程。
就像我們前面所講到的那樣,阿茲特克族並不是墨西哥谷地的原住民,他們是一支游牧民族。約在公元1276年阿茲特克族進入墨西哥谷地,入住查普爾特佩克(Chapultepec)。而由於他們的好戰本性,不斷的侵擾鄰近部落,使他們的鄰居們憤怒不已。於是他們聯合起來進行了一次討伐。戰爭的結果是阿茲特克人戰敗,他們的大部分被俘,小部分人逃到小島上。被俘的阿茲特克人被帶到由托爾特克人的後裔組成的王朝庫爾華坎,在庫爾華坎的酋長科克斯科克斯的監視下生活。後來由於在庫爾華坎的一次戰役中立功而聲譽猛增。約公元1325年,這些阿茲特克人遷往特斯科科湖中的一個小島上居住,與以前逃至此的人匯合。後來這個小島發展成特諾奇蒂特蘭城。
阿茲特克人真正的發展應該開始於他們的第四代首領伊茲柯阿特爾(Izcoatl)(1426~1440年),而蒙特祖瑪·伊爾維卡米納(Motecuhzoma Ilhuicamina,即蒙特祖瑪一世)則鞏固了阿茲特克人的統治。在阿哈雅卡特爾(Axayacatl)(1449~1481年),提佐克(Tizoc)(1481~1485年),阿維索特爾(Ahuizotl)(1486~1502年),蒙特祖瑪二世(1502~1520年)的統治下,阿茲特克的統治范圍不斷擴大。
1519年,由科爾特斯領導的西班牙侵略軍發動了對特諾奇蒂特蘭的征服戰爭。根據西班牙人的記載,蒙特祖瑪二世被自己的人民用石頭砸死;而根據印第安人的歷史,他是被西班牙人勒死的。蒙特祖瑪二世死後,西班牙人意識到危險已經逼近,他們決定在當晚突圍。這些征服者們身上裝滿了掠奪來的財寶,想沿著一條堤壩路悄悄溜走,不料被人發現。印第安人的小船包圍了西班牙人,一場慘烈的戰斗開始,許多西班牙人被迫將攜帶的財寶扔入水中,減輕負重,還有許多人由於身上帶有黃金,在混戰中掉入水中,與黃金一起葬身水底。這一夜,有1000多名西班牙人和數量更多的土著人戰死,後人稱其為「凄慘之夜」。西班牙人狼狽逃跑之後,特諾奇蒂特蘭卻沒有獲得平靜,入侵者帶來的天花肆虐了這座城市,城中不斷有人死去。庫伊特拉華克繼承王位,但一個月後就死於天花。最後一位酋長是庫奧赫特莫克,他組織了特諾奇蒂特蘭的保衛戰,四年後被西班牙人絞死。
『柒』 請問阿茲特克首都特諾奇蒂特蘭陷落後,西班牙人招募的土著軍隊
漢語翻譯是「底拉斯卡拉」。底拉斯卡拉人曾經被阿茲特克人征服,被迫淪為奴隸,後來,底拉斯卡拉人幫助西班牙人一起征服了阿茲特克帝國。
『捌』 !!!!!!
為人類的幸福而勞動,這是多麽壯麗的事業,這個目的有多麽偉大! —— 聖西門
每一個人可能的最大幸福是在全體人所實現的最大幸福之中。 —— 左拉
真正的幸福只有當你真實地認識到人生的價值時,才能體會到。 —— 穆尼爾•納素夫
有研究的興味的人是幸福的!能夠通過研究使自己的精神擺脫妄念並使自己擺脫虛榮新的人更加幸福。 —— 拉美特利
把別人的幸福當做自己的幸福,把鮮花奉獻給他人,把棘刺留給自己! —— 巴爾德斯
只要你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會顯得特別美好。 —— 愛因斯坦
科學決不是一種自私自利的享樂。有幸能夠致力於科學研究的人,首先應該拿自己的學識為人類服務。 —— 馬克思
即使自己變成了一撮泥土,只要它是鋪在通往真理的大道上,讓自己的夥伴們大踏步地沖過去,也是最大的幸福。 —— 吳運鐸
人類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於獲得幸福。 —— 歐文
唯獨革命家,無論他生或死,都能給大家以幸福。 —— 魯迅
牛吃草,馬吃料,牛的享受最少,出力最大,所以還是當一頭黃牛最好。我甘願為黨、為人民當一輩子老黃牛。 —— 王進喜
人在履行職責中得到幸福。就象一個人馱著東西,可心頭很舒暢。人要是沒有它,不盡什麽職責,就等於駕駛空車一樣,也就是說,白白浪費。 —— 羅佐夫
我的藝術應當只為貧苦的人造福。啊,多麽幸福的時刻啊!當我能接近這地步時,我該多麽幸福啊! —— 貝多芬
創造,或者醞釀未來的創造。這是一種必要性:幸福只能存在於這種必要性得到滿足的時候。 —— 羅曼•羅蘭
幸福越與人共享,它的價值越增加。 —— 森村誠一
科學家的天職叫我們應當繼續奮斗,徹底揭露自然界的奧秘,掌握這些奧秘便能在將來造福人類。 —— 約里奧.居里
只有整個人類的幸福才是你的幸福。 —— 狄慈根
如果幸福在於肉體的快感,那麽就應當說,牛找到草料吃的時候是幸福的。 —— 赫拉克利特
如果有一天,我能夠對我們的公共利益有所貢獻,我就會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 果戈理
個人的痛苦與歡樂,必須融合在時代的痛苦與歡樂里。 —— 艾青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 杜甫
一個人有了遠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艱苦難的時候,也會感到幸福。 —— 徐特立
作家當然必須掙錢才能生活,寫作,但是他決不應該為了掙錢而生活,寫作。 —— 馬克思
一無所有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將獲得一切! —— 羅曼.羅蘭
當你幸福的時候,切勿喪失使你成為幸福的德行。 —— 莫羅阿
幸福,假如它只是屬於我,成千上萬人當中的一個人的財產,那就快 從我這兒滾開吧! —— 別林斯基
幸福的斗爭不論它是如何的艱難,它並不是一種痛苦,而是快樂,不是悲劇的,而只是戲劇的。 —— 車爾尼雪夫斯基
建築在別人痛苦上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 —— 阿•巴巴耶娃
想不付出任何代價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話。 —— 徐特立
幸福人生格言
推薦 收藏
淑紅 @ 2006-12-07 15:36:30
每一個人可能的最大幸福是在全體人所實現的最大幸福之中。 —— 左拉
真正的幸福只有當你真實地認識到人生的價值時,才能體會到。 —— 穆尼爾•納素夫
有研究的興味的人是幸福的!能夠通過研究使自己的精神擺脫妄念並使自己擺脫虛榮新的人更加幸福。 —— 拉美特利
把別人的幸福當做自己的幸福,把鮮花奉獻給他人,把棘刺留給自己! —— 巴爾德斯
只要你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會顯得特別美好。 —— 愛因斯坦
科學決不是一種自私自利的享樂。有幸能夠致力於科學研究的人,首先應該拿自己的學識為人類服務。 —— 馬克思
即使自己變成了一撮泥土,只要它是鋪在通往真理的大道上,讓自己的夥伴們大踏步地沖過去,也是最大的幸福。 —— 吳運鐸
人類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於獲得幸福。 —— 歐文
唯獨革命家,無論他生或死,都能給大家以幸福。 —— 魯迅
牛吃草,馬吃料,牛的享受最少,出力最大,所以還是當一頭黃牛最好。我甘願為黨、為人民當一輩子老黃牛。 —— 王進喜
人在履行職責中得到幸福。就象一個人馱著東西,可心頭很舒暢。人要是沒有它,不盡什麽職責,就等於駕駛空車一樣,也就是說,白白浪費。 —— 羅佐夫
創造,或者醞釀未來的創造。這是一種必要性:幸福只能存在於這種必要性得到滿足的時候。 —— 羅曼•羅蘭
幸福越與人共享,它的價值越增加。 —森村誠一
科學家的天職叫我們應當繼續奮斗,徹底揭露自然界的奧秘,掌握這些奧秘便能在將來造福人類。 —— 約里奧.居里
只有整個人類的幸福才是你的幸福。 —— 狄慈根
個人的痛苦與歡樂,必須融合在時代的痛苦與歡樂里。 —— 艾青
一無所有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將獲得一切! —— 羅曼.羅蘭
當你幸福的時候,切勿喪失使你成為幸福的德行。 —— 莫羅阿
猝然死去本無甚苦痛,長期累死倒真難以忍受。 —— 佚名
幸福,假如它只是屬於我,成千上萬人當中的一個人的財產,那就快從我這兒滾開吧! —— 別林斯基
幸福的斗爭不論它是如何的艱難,它並不是一種痛苦,而是快樂,不是悲劇的,而只是戲劇的。 —— 車爾尼雪夫斯基
人們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標——財產、虛榮、奢侈的生活——我總覺得都是可鄙的。 —— 愛因斯坦
想不付出任何代價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話。 —— 徐特立
穿掘著靈魂的深處,使人受了精神底苦刑而得到創傷,又即從這得傷和養傷和癒合中,得到苦的滌除,而上了蘇生的路。 —— 魯迅
人真正的完美不在於他擁有什麼,而在於他是什麼。 —— 王爾德
謙卑並不意味著多顧他人少顧自己,也不意味著承認自己是個無能之輩,而是意味著從根本上把自己置之度外。 —— 威廉•特姆坡
人類是唯一會臉紅的動物,或是唯一該臉紅的動物。 —— 馬克•吐溫
習慣就是習慣,誰也不能將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下樓。 —— 馬克•吐溫
人生並非游戲,因此,我們並沒有權利只憑自己的意願放棄它。 —— 列夫.托爾斯泰
你明白,人的一生,既不是人們想像的那麼好,也不是那麼壞。 —— 莫泊桑
首先是最崇高的思想,其次才是金錢;光有金錢而沒有最崇高的思想的社會是會崩潰的。 —— 陀思妥耶夫斯基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民無信不立 ————孔子
沒有誠實哪來尊嚴 ————西塞羅
真話說一半常是彌天大謊 ————富蘭克林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孟子
失信就是失敗 ————左拉
真誠是一種心靈的開放 ————拉羅什富科
欺人只能一時,而誠信才是長久之策 ————約翰•雷
誠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碼,放上它生命不再搖擺不定,天平立即穩穩地傾向一端。
誠信是一輪朗耀的明月,惟有與高處的皎潔對視,才能沉澱出對待生命的真正態度。
誠信是一道山巔的流水,能夠洗盡浮華,洗盡躁動,洗盡虛假,留下啟悟心靈的妙諦。
當信用消失的時候,肉體就沒有生命 ————大仲馬
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要自己誠信 ————莎士比亞
隱瞞真實,就是騙自己。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坦誠是最明智的策略。
一言九鼎。
一諾千金。
言而有信。
金口玉言。
君子說話,一言為定。
我要求別人誠實,我自己就得誠實。
兩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 ————《淮南子•繆稱訓》
真誠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喬叟
實話可能令人傷心,但勝過謊言 ————瓦•阿扎耶夫
在一切道德品質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羅素
金錢比起一分純潔的良心來,有算得了什麼呢? ————哈代
老老實實最能打動人心 ————莎士比亞
真誠與朴實是天才的寶貴品質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法治長城始於一磚一石,誠信文明凝聚一點一滴。
今天付出誠意,明天收獲信譽。
出局才懂誠信重,進『宮'方恨知法晚。
播種誠信,你收獲的就不僅僅是朋友的信任,還有可以信任的朋友。
誠信是在衡量自我得失時失去的。
誠信缺失乃人性之莫大悲哀,共鑄誠信不妨從小事做起;法治健全是國家的堅實基礎,推進法治務必要領導帶頭。
誠信是社會的支撐點,法治是社會的生命燈。
誠信是你的存款,信用是你的抵押,名譽是你的帳號,承諾是你的支票,假如失去了誠信 ,你將是一無所有。
立身須以誠為本, 治國必以法為基。
誠信以心為上, 法治以公為魂。
誠取天地正氣問人間暖涼,法引規矩方圓律世間萬象。
誠信在心,法治在行。
不講誠信者必被社會所棄, 以身試法者必受國法嚴懲。
誠信凝聚力量,法治誕生希望。
誠信法治兩手抓,共鑄輝煌齊萬家。
誠信是立身之本,法治乃安國之源。
誠信,人生最珍貴的無形資產; 法治,人類社會進步的階梯。
揚誠信風帆同度文明人生,樹法制大旗共展和諧社會。
賞罰分明, 市場經濟講誠信假一罰十; 寬嚴適度,法制社會護穩定懲教結合 。
誠信是社會的通行證,法治是國家的座右銘。
誠信是現代文明的晴雨表。
誠信與高尚同行;法治與正義相伴。
誠信有法治保障才有號召力,法治有誠信支持才有生命力。
樹誠信風尚,鑄法治長城。
謊言澆不開誠信之花,虛偽結不出幸福之果。
行必誠,言必信;法必依,治必嚴。
無信則人危,無法則國亂。
你誠信我誠信人人有威信 ,講法治護法治個個能自治。
附送格言:
智慧的倉庫里滿儲箴言
——波斯諺語
人生格言
人生就是學校。在那裡,與其說好的教師是幸福,不如說好的教師是不幸。
——海貝爾
沒有比人生更艱難的藝術了,因為其他的藝術或學問,到處都有教師。
——塞涅卡
人生不是一種享樂,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
——托爾斯泰
誰若游戲人生,他就一事無成;誰不能主宰自己,便永遠是一個奴隸。
——歌德
我們要把人生變成一個科學的夢,然後再把夢變成現實。
——居里夫人
要體驗人生,就要把握現實,相信現實。
——拉蒂特
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過這一生,就太長了。
——莎士比亞
人生如音樂,要用聽覺、感情和本能譜成,不能只憑規律。
——Samuel butlev
生命格言
生命,那是自然付給人類去雕琢的寶石。
——諾貝爾
生命不等於是呼吸,生命是活動。
——盧梭
生命是一條艱險的峽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過。
——米歇潘
生命如同寓言,其價值不在與長短,而在與內容。
——塞涅卡
生命在閃光中現出絢爛,在平凡中現出真實。
——伯克
誰能以深刻的內容充實每個瞬間,誰就是在無限地延長自己的生命。
——庫爾茨
生命不可能有兩次,但許多人連一次也不善於度過。
——呂凱特
命運格言
命運就是對一個人的才能考驗的偶然。
——蓬皮杜
聰明的人造就機會多與碰到機會。
——培根
平凡的人聽從命運,只有強者才是自己的主宰。
——維尼
如果錯過了太陽時你流淚了,那麼你也要錯過群星了。
——泰戈爾
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他的機遇。如果你喜歡保持你的性格,那麼,你就無權拒絕你的機遇。
——羅曼.羅蘭
友誼格言
朋友需要你今天幫助,千萬不要等到明天.____佚名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_____李白
和你一同笑過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過的人,你卻永遠不忘.____紀伯倫
誰要求沒有缺點的朋友,誰就沒有朋友!______諺語
朋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而使友誼永存.——查理士
友情的紐帶,或會因情緒激動而綳緊,但決不可折斷.———林肯
周圍都有好朋友的人,比四面楚歌的人不知幸福多少.__卡內基夫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情深恭維少,知己笑談多.——諺語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孔子
樹直用處多,人直朋友多.——諺語
怯懦的人,會把朋友送給劊子手.——羅曼•羅蘭
朋友看朋友是透明的,他們彼此交換著生?——羅曼•羅蘭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諺語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諺語
真正的朋友應該說真話,不管那話多麼尖銳…… ——奧斯特洛夫斯基
朋友間必須是患難相濟,那才能說得上是真正的友誼.——莎士比亞
世界上沒有比友誼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東西了;沒有友誼,世界彷彿失去了太陽. ——西塞圖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
信任一位虛偽的朋友,增加一個敵對的證人.——西班牙諺語
什麼是朋友?朋友就是你可以精誠相待的人——西塞圖
在這個世上,誠實的人最尊重,最珍視的莫過於真正的朋友,這種朋友可以說是另一個自我.
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學習上的。-----魯迅
2、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毛澤東
3、 天才出於勤奮。-------高爾基
4、 靈感,是由於頑強的勞動而獲得的獎賞。------列賓
5、 人類要在競爭中生存,便要奮斗。---孫中山
6、 天才在於積累,聰明在於勤奮。---華羅庚
7、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二、 時間
1、 百川到東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樂府詩集》
2、 最珍貴的是今天,最容易失去的也是今天。-----李大釗
3、 合理的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培根
4、 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富蘭克林
5、 浪費別人的時間是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則是慢性自殺。----列寧
6、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7、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中國諺語
三、 持恆
1、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陸游
2、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中國諺語
3、 苟有恆,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澤東
4、 一日一錢,十日十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班固
5、 欲速則不達。------《論語》
6、 最困難之時,就是離成功不遠之日。-----拿破崙
7、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董必武
四、 團結(合作)
1、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劉基
2、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中國諺語
3、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中國諺語
4、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5、 經營企業,是許多環節的共同運作,差一個念頭,就決定整個失敗。----松下幸之助
6、 人心齊,泰山移。-------諺語
7、 團結就是力量。-------諺語
五、 文明
1、 文明就是要造成有修養的人。-------羅斯金
2、 富裕並不帶來文明,而文明產生財富。------比徹
3、 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雨果
4、 文明的建立*的不是機器而是思想。------托爾斯泰
六、 環境
1、 人只有按照自然所啟錄的經驗來生活。-----叔本華
2、 人生欲求安全,當有五要。一是清潔空氣,二是澄清飲水,三是流通溝渠,四是掃灑屋宇,五是日光充足。----南丁格爾
3、 沒有一個清潔的環境,再優裕的生活條件也無意義。---曲格平
4、 大自然是善良的母親,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七、 理想
1、 一種理想,就是一種力!----羅曼•羅蘭
2、 世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斗。-----蘇格拉底
3、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
4、 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托爾斯泰
5、 攀登高峰要不畏艱險,實現理想要勇於奮斗。---諺語
6、 活著又沒有目標的人是可怕的。----契訶夫
7、 沒有血氣的人蒼白,沒有理想的人懈怠。----諺語
八、 幸福
1、 對於平凡人來說,平凡就是幸福。------尼采
2、 人之幸福,全在於心之幸福。-----歌德
3、 不論在哪裡,自己的幸福是要*自己去創造去尋覓。-----哥爾斯密
4、 老是認為自己是不幸福的人,永遠不會幸福。-----塞拉斯
5、 如願便是幸福,滿足便是幸福。----魯迅
6、 幸福,就在於創造新的生活。----奧斯特洛夫斯基
7、 人人都可以成為幸福的構建師-----培根
九、 友誼
1、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
2、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魯迅
3、 朋友是生活中的陽光。-----易卜生
4、 世界上沒有比友誼更美麗,更會令人愉快的東西了,沒有友誼,世界彷彿失去了太陽。-----西塞羅
5、 朋友間必須是患難相濟,那才能說得上是真正的友誼。--莎士比亞
6、 真正的朋友應該說真話,不管那話多麼尖銳。----奧斯特洛夫斯基
十、 愛國
1、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
3、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
4、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5、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深的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鄧小平
6、 愛祖國高於一切。----肖邦
7、 為祖國而死,那是最美的命運啊!------大仲馬
十一、奉獻
1、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
2、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3、 人生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是取得什麼。---愛因斯坦
4、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歌詞
5、 太陽之所以偉大,在於它永遠消耗自己。-------諺語
十二、立志
1、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2、 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石玉昆
3、 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崙
4、 無目標而生活,猶如沒有羅盤而航行。----拉斯金
5、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蒲松齡
6、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高明
十三、虛心(驕傲)
1、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毛澤東
2、 驕傲是無知的別名。----英國諺語
3、 謙受益,滿招損。--------《尚書》
4、 虛心的人學十當一,驕傲的人學一當十。-----諺語
5、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諺語
6、 驕傲自滿是我們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這個陷阱是我們自己親手挖的。-----老舍
7、 智慧是寶石,如果用謙虛鑲邊,就會更加燦爛奪目。----高爾基
十四、尊嚴(骨氣)
1、 君子可招而不可誘,可棄而不可誘。-------王通
2、 不可自暴自棄自屈。------陸九淵
3、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慚愧)於地。-----孟子
4、 喪失了自尊心的人,是一個沒有出息的個人;喪失了自尊心的民族,是一個無望的民族。-----陳祖芬
5、 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徐悲鴻
十五、知識
1、 知識是引導人們看到光明和真實境界的燈燭。----李大釗
2、 知識是人生旅途中的資糧。-----雨果
3、 明日之帝國將是智力之帝國。-----求吉爾
4、 沒有知識就不可能對生活做出正確的解釋。----高爾基
5、 無知是迷信之母。----巴爾扎克
6、 人有多少知識,就有多少力量,他的知識和他的能力是相當的。------培根
7、 人的知識越廣,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爾基
十六、書籍
1、 愛護書籍吧,它是知識的源泉。-----高爾基
2、 書是世界寶貴財富,是國家和歷史的優秀遺產。----梭羅
3、 讀了一本書,就像對生活打開了一扇窗戶。----高爾基
4、 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郭沫若
5、 讀書給人以樂趣,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幹。------培根
6、 光陰給我們經驗,讀書給我們知識。------奧斯特洛夫斯基
7、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讀書,我一天不讀書,便不能生活。------孫中山
十七、誠信
1、 民不信不立。-------孔子
2、 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程頤
3、 人背信則名不達。-----劉向
4、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5、 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資治通鑒》
十八、教育
1、 多辦一所學校,就可少建一座監獄。-----雨果
2、 對人民來說,第一是麵包,第二是教育。----格林西安
十九、愛心
1、 愛是美德的種子。----但丁
2、 愛是理解的別名。---泰戈爾
3、 人生是花,而愛是花蜜。----雨果
二十、樂觀
1、 希望是半個生命,淡漠是半個死亡。----紀伯倫
2、 當一扇門關上時,另一扇會打開。----塞萬提斯
3、 世界上沒有比快樂更能使人美麗的化妝品。----布雷頓
二十一、積累
1、 積薄而為厚,聚少而為多。——《戰國策》
2、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3、 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塵,吾道亦如此,行之貴日新。——白居易
二十二、求實
1、 修學好古,實事求是。——《漢書》
2、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班固
3、 天下作偽是最苦惱的事情,老老實實是最快樂的事情。——周恩來
二十三、方法
1、 重復是學習之母。——狄更斯
2、 讀重要之書,不可不背誦。——司馬光
3、 非寧靜無以成學。——諸葛亮
二十四、思考
1、 思考是行為的種子。——愛默生
2、 一個人年輕的時候,不會思索,他將一事無成。——愛迪生
3、 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愛因斯坦
二十五、逆境成才
1、 逆境是通往真理的第一條道路。——拜倫
2、 患難與困苦是磨練人格的最高學府。——蘇格拉底
3、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諺語
二十六、改革
1、 我創造,所以我生存。——羅曼羅蘭
2、 一切事物日趨完善,都是來自適當的改革。——巴爾扎克
3、 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順的。——魯迅
二十七、勞動
1、 不勞則無獲。——富蘭克林
2、 勤為無價寶,慎為護身術。——莎士比亞
3、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羅大經
二十八、健康
1、 健康是人生第一財富。——愛默生2、科學的基礎是健康的身體。——居里夫人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人生不是一種享樂,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托爾斯泰
人生的價值,並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列夫•托爾斯泰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乾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 —— 雷鋒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人生不是一種享樂,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托爾斯泰
人生的價值,並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列夫•托爾斯泰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乾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 —— 雷鋒
16、愛是治療心靈創傷的靈葯。
『玖』 西班牙征服中美洲的詳細過程
阿茲特克(或譯為阿茲台克、阿茲提克)是一個在14世紀-16世紀的墨西哥古文明。最初,阿茲特克是Tezozomoc統治下的Tepanecs國的傭兵,並常與托爾提克人(Toltecs)發生戰爭。當Tezozomoc死去,他的兒子Maxtla暗殺了奇馬爾波波卡(Chimalpopoca);1428年,奇馬爾波波卡的叔叔伊茲柯阿特爾(Itzcóatl)與德斯科科湖的前統治者Nezahualcoyotl同盟,並進攻Maxtla的首都Azcapotzalco;100天後,Maxtla投降並被放逐。阿茲特克(Tenochtitlán)、德斯科科(Texcoco)、和特拉科班(Tlacopan)組成了同盟,並取得墨西哥谷地的統治權,阿茲特克是其中最強的力量。伊茲柯阿特爾的侄子蒙特蘇馬一世在1440年登基,並擴張了他的國土,1450年-1454年發生了由乾旱導致的大飢荒,為此,蒙特蘇馬不斷的發動榮冠戰爭(Flowery Wars)獲取俘虜來祭祀神靈。蒙特蘇馬一世的兒子阿哈雅卡特爾對特拉特洛科(Tlatelolco)王國發動了戰爭,但被Tzintzuntzan的塔拉斯科(Tarascan)所擊敗,這是帝國有史以來遭遇的第一次慘敗,但隨後收復了Huasteca地區,並征服了米克特人(Mixtecs)和薩巴特克人(Zapotecs)。1481年,阿哈雅卡特爾(Axayácatl)的兒子Tízoc短暫了統治該國,隨後便被他的弟弟Auítzotl所取代。在Auítzotl的統治下,阿茲特克帝國的版圖達到了最興盛時期,共控制了33個省份的371個部落。首都特諾奇提特蘭曾經有25萬人居住,是當時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阿哈雅卡特爾(Axayácatl)的兒子蒙特蘇馬二世在1502年登基,1504年開始發動對特拉克斯卡拉(Tlaxcala)的戰爭,1519年西班牙人從墨西哥灣登陸,當時阿茲特克人誤以為是傳說中羽蛇神(Quetzalcoatl)的歸來,因此邀請西班牙人進城,但西班牙人卻軟禁了蒙特蘇馬二世。西班牙人在城內搜括黃金,並屠殺了阻止他們的祭司們,這導致了後來的暴動,蒙特蘇馬二世在1520年7月1日的一場暴動中被大石頭擊中腦部死去,西班牙也被迫放棄特諾奇提特蘭城。
蒙特蘇馬的侄子庫伊特拉華克(Cuitláuac)在登基四個月後便因為西班牙人帶來的天花而死去。帝國最後的皇帝庫奧赫特莫克(Cuautémoc,蒙特蘇馬的侄子,時年18歲)登基。1521年4月28日,西班牙人及其盟軍開始作最後的圍攻;在經過長時間的圍城和大部份人口都死於飢餓與天花的情況下,1521年8月13日,皇帝庫奧赫特莫克終於向征服者克爾特茲(Hernán Cortés)的500人西班牙軍隊和15-20萬底拉斯卡拉盟軍投降。1525年2月26日,他被西班牙人絞死。帝國的人口也因為各式傳染病從1500萬迅速下降到300萬,首都特諾奇提特蘭也被燒成平地。現在墨西哥的首都墨西哥城是在特諾奇提特蘭的廢墟上重新建立的。至此,西班牙帝國將墨西哥納入其殖民版圖。
『拾』 幫找些關於阿茲特克的資料
阿茲特克文明(Aztec Civilization)是墨西哥古代阿茲特克人所創造的印第安文明,是美洲古代三大文明之一。主要分布在墨西哥中部和南部。形成於14世紀初,1521年為西班牙人所毀滅。
阿茲特克人原屬納瓦語(Nahuatl)系發展水平較低的一個部落,後來因吸收、融合這個地區其他印第安優秀文化傳統而迅速崛起。公元 11~12世紀間,從北部遷入墨西哥中央谷地,1325年在特斯科科(Texcoco)湖西部島上建造特諾奇蒂特蘭(Tenochtitlán)城。 1426年,阿茲特克同特斯科科、特拉科潘結成了「阿茲特克聯盟」,由阿茲特克國王伊茲科亞特爾(Itzcóatl)任首領,勢力日盛,在谷地建立了霸主地位。繼承人蒙特祖馬一世(Moctezuma I)及其後的國王不斷對外用兵,開疆拓土,至16世紀初,其疆域東西兩面已抵墨西哥灣和太平洋沿岸,北與契契梅克為鄰,南至今日之瓜地馬拉,人口約300 萬,發展到極盛時期。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埃爾南•科爾特斯(Hernán Cortés)利用印第安人內部矛盾,進攻阿茲特克國,蒙特蘇馬二世(Moctezuma II)在入侵者面前動搖不定,最後成為西班牙殖民者的傀儡。1520 年6月向人民勸降時被群眾擊傷而死。科爾特斯在所謂「悲慘之夜」僥幸逃命後,又於1521年卷土重來,阿茲特克人在新國王誇烏特莫克(Cuauhtémoc)率領下,與圍城的西班牙殖民者展開殊死搏鬥,最後由於糧食和水源斷絕,加之天花肆虐而失敗。1521年8月,西班牙人佔領特諾奇蒂特蘭,在城中大肆屠殺,並將該城徹底毀壞,後在其廢墟上建立墨西哥城。
阿茲特克國有比較發達的農業,主要作物有玉米、豆類、南瓜、馬鈴薯、棉花、龍舌蘭(Tequila)等,其中龍舌蘭是其特產。飼養火雞、鴨、狗等禽畜。阿茲特克人利用特斯科科等湖泊發展人工灌溉系統,據說在特諾奇蒂特蘭城南的索奇米爾科(Xochimilco)有1.5萬條人工渠道, 至今仍存900條。手工業相當發展,有金、銀、銅、寶石、皮革、紡織、羽毛、陶器等各種工藝品。首都特諾奇蒂特蘭面積約10平方公里,人口達30萬。城內街道、廣場設置整齊,全城有10餘公里長的防水長堤,並有兩條石槽從陸地引淡水入城。城內有神殿、王宮、行政官署、貴族邸宅、游戲場、學校等建築。城北的市場是國內貿易中心,據記載可以容6萬人交易貨物,比西班牙的市場還大。
實行集權統治,最高首領國王和貴族高居於民眾之上,並擁有強大的軍隊,明顯表現出阿茲特克社會已向階級社會過渡。阿茲特克的國王由部落會議從特定的家族中推舉,事實上是最高軍事酋長,無世襲權,並可被部落會議罷黜。阿茲特克人同與之結盟的部落結成統一的政治和文化共同體。聯盟所征服的部落需向聯盟割讓土地和納貢,但可保有自己的部族神和習俗,由自己的酋長管理。特諾奇蒂特蘭城分為四大區,分屬四大胞族。下面共分為20個氏族,各氏族有自己的氏族神、祭司和寺廟,享有處理內部事務的權利。各氏族選出代表出席酋長會議。土地被分成王田、祭司田、軍田,由公社成員集體耕種,以供國王、貴族、祭司和武士所需。但社會組織仍以被稱作「卡爾普里」的氏族公社為基礎,土地為氏族公有,分配給各家庭耕種。�
阿茲特克人的社會組織以氏族為基礎,實行公社土地所有制,但已開始出現階級劃分,貴族、祭司、武士和商人構成社會的統治階級。貴族擁有土地和自己的姓氏,子女可受到特殊教育。平民接受農、工和戰技等專業教育,是軍隊的主體。最下層是奴隸,主要來自阿茲特克內部,少數來自外族的戰俘。
阿茲特克文明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托爾特克文化和瑪雅文明的許多成就,但自己也有獨創。其文字仍屬圖畫文字,但已含有象形文字成分。天文歷法方面,使用太陽歷與聖年歷,已知一年為 365天,每逢閏年補加一天。醫學方面,知道利用各種草葯治病,並已使用土法麻醉。阿茲特克人的陶器和繪畫均極精緻,建築和藝術也達到相當高的水平。首都特諾奇蒂特蘭的公共建築物多以白石砌成,十分宏麗壯觀。一般房屋的周圍,在固定在水面的木排上種植花草,形成水上田園。城中心的主廟基部長100米、寬 90米,四周有雉堞圍牆環繞,塔頂建有供奉主神威濟洛波特利和雨神特拉洛克的神殿,其祭壇周圍有蛇頭石雕,壇下發現的重達10噸的大石上,刻有被肢解的月亮女神圖案,1790年在墨西哥城中心廣場發現的「第五太陽石」直徑近 4米,重約120噸,刻有阿茲特克宗教傳說中創世以來四個時代的圖像,代表了阿茲特克人石雕藝術的高度水平。阿茲特克人是優秀的建築師。首府特諾奇蒂特蘭是一座島城,有3條寬達10米的石堤與湖外陸地相通,石堤每隔一定距離就留一橫渠,渠上架設吊橋,可隨時收放,以防外敵入侵。城內建有宮殿、神廟、官邸、學校,建築宏偉,最大一座金字塔台廟其規模甚至可與古埃及的媲美。為了滿足城市稠密人口對糧食的需要,在湖泊中建造了獨特的「水上園地」,以擴大種植面積。島城四面環水,市內河道縱橫,景色富麗,殖民者為之傾倒,驚呼為「世界花園」。但科爾特斯把這座城市燒成了廢墟,後來的墨西哥城就建在這一廢墟上。阿茲特克人主要生產工具仍為石器,多由黑曜岩製成,但已會製造銅、金物品。有精確歷法,會使用各種草葯治病,在音樂、舞蹈、繪畫方面也有一定的水平。
宗教在阿茲特克人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居民相信靈魂永存,並相信存在至高無上的主宰。他們崇拜自然神,主神威濟洛波特利(Huitzilopochtli)被視為太陽神和戰爭之神,其他的神主要有:創造神特洛克-納瓦克(Tloque-Nahuaque)、太陽神托南辛(Tonatinh)、雨神特拉洛克(Tláloc)、玉米神希洛內(Xilonen)、羽蛇神克查爾科阿特爾(Quetzalcóatl)、「雙頭神」 奧梅特庫特利(Ometecuhtli)及其妻子奧梅奇華特爾(Omecíhuatl)等,國王被看成神的化身,祭神時以戰俘為犧牲。其特異習俗之一是以活人為祭品,每年有數千人被祭神靈。武士以獻身祭壇為榮。
特奧蒂瓦坎文明是古代墨西哥文明中的一個典型的都市文明,約在公元前的兩個世紀里,特奧蒂瓦坎初具都市的形式,「面積為二十平方公里左右,人口約五萬」。公元350到650年是特奧蒂瓦坎最繁榮的時期,人口可能達到二十萬左右。「死亡大道」向南延伸三公里,開辟東西向的大街。交叉的十字街道把都市劃分為四塊。克特薩爾科阿特爾神廟在城市的中心。"死亡大道"的北端矗立著的是月亮金字塔,街兩側有許多的廟宇,包括太陽金字塔。在「死亡大道」的南端是羽蛇神廟。特奧蒂瓦坎是一個具有多種階級和多種職業的城市社會,那時就已經有了健全的文明生活。在公元650年到750年,這個文明遭到毀滅,具考古證據表明,這個城市應該毀滅於一場人為的大火。
特奧蒂瓦坎滅亡以後,繼而出現的是托爾特克的新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出現也是經過長時間的文化交流和人口雜居而形成的。這些文明的開創者們繼承了特奧蒂瓦坎文明的特色,在墨西哥谷地建立了一個新的文明。托爾特克人主要由外來的部落組成,他們公元九世紀左右來到庫爾華坎,在圖拉建立了自己的首都。
後來阿茲特克人又繼承了托爾特克人的文明,並結合自己的創造,建立了古代墨西哥谷地的最後的印第安文明。這是個文化交替的過程。
就像我們前面所講到的那樣,阿茲特克族並不是墨西哥谷地的原住民,他們是一支游牧民族。約在公元1276年阿茲特克族進入墨西哥谷地,入住查普爾特佩克(Chapultepec)。而由於他們的好戰本性,不斷的侵擾鄰近部落,使他們的鄰居們憤怒不已。於是他們聯合起來進行了一次討伐。戰爭的結果是阿茲特克人戰敗,他們的大部分被俘,小部分人逃到小島上。被俘的阿茲特克人被帶到由托爾特克人的後裔組成的王朝庫爾華坎,在庫爾華坎的酋長科克斯科克斯的監視下生活。後來由於在庫爾華坎的一次戰役中立功而聲譽猛增。約公元1325年,這些阿茲特克人遷往特斯科科湖中的一個小島上居住,與以前逃至此的人匯合。後來這個小島發展成特諾奇蒂特蘭城。
阿茲特克人真正的發展應該開始於他們的第四代首領伊特斯科亞特爾(Izcoatl)(1426~1440年),而孟蒂祖瑪o伊爾維卡米納(Motecuhzoma Ilhuicamina,即孟蒂祖瑪一世)則鞏固了阿茲特克人的統治。在阿薩亞卡特爾(Axayacatl)(1449~1481年),蒂索克(Tizoc)(1481~1485年),阿維索特爾(Ahuizotl)(1486~1502年),孟蒂祖瑪二世(1502~1520年)的統治下,阿茲特克的統治范圍不斷擴大。
1519年,由科爾特斯領導的西班牙侵略軍發動了對特諾奇蒂特蘭的征服戰爭。根據西班牙人的記載,孟蒂祖瑪二世被自己的人民用石頭砸死;而根據印第安人的歷史,他是被西班牙人勒死的。孟蒂祖瑪二世死後,奎特拉華克繼承王位,但一個月後就死於天花。最後一位酋長是庫奧特莫克,他組織了特諾奇蒂特蘭的保衛戰,四年後被西班牙人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