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共侵略墨西哥多少次
㈠ 美國對墨西哥發動戰爭的經過是怎樣的
美國—墨西哥戰爭是美國對墨西哥發動的一場侵略戰爭?這場戰爭是美國按照1823年門羅總統提出的「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這一口號力求在整個美洲大陸建立自己的霸權而進行侵略所挑起來的?
多年來一直墾殖墨西哥所屬得克薩斯和加利福尼亞大片領土的美國種植場主於1835年發動叛亂,1836年宣布得克薩斯獨立?
1845年,美國把得克薩斯並入自己的版圖?為了侵佔其他「有爭議」的領土,1846年1月,美軍開進得克薩斯以南墨西哥境內?年輕的墨西哥共和國的軍隊一共不到2.5萬人,採用募兵制補充兵源?騎兵是它的突擊力量?美軍以大約8000人的正規軍分隊為骨幹,在戰爭期間由大量的志願兵進行補充?1846年5月,在保洛—阿耳托和雷薩卡—德—拉—帕爾馬地域首次進行了大規模的戰斗?
1846年5月13日,即軍事行動開始的4個月之後,當美軍已佔領努韋塞斯河與格蘭德河之間的一部分墨西哥領土後,美國政府才正式對墨西哥宣戰?干涉者的戰略企圖是想從北向南實施突擊,分割墨西哥領土,佔領其首都?美國海軍的任務是封鎖太平洋和墨西哥灣方面的港口和沿岸地區?經過幾次激戰,美軍才佔領蒙特雷?
至1847年初又佔領了墨西哥北部和加利福尼亞的大片土地?在2月22~23日布埃納維斯塔交戰中,墨西哥軍隊又被擊敗?但是,他們在印第安人的積極支援下繼續在干涉軍後方作戰?
1847年3月27日,斯考特將軍率領的美國軍隊在兩星期的圍攻後粉碎了韋臘克魯斯港4000名守軍的抵抗,接著便朝首都墨西哥城推進?墨西哥總統聖塔安納倉促集結了1.2萬人的軍隊,決定在韋臘克魯斯西北的塞羅戈爾多地域與美軍交戰?但因組織不善,4月18日被美軍擊潰?由於某些軍隊領導人的叛變和那些不肯拿出部分錢財資助國防需要的地主教權派的公開反抗,墨西哥軍隊盡管士氣未挫,但戰鬥力已大為削弱?為了保衛首都,集合了一支擁有2萬人和100門火炮的軍隊?
1847年8?9月間,在首都墨西哥郊區和市內展開了浴血戰斗?美軍雖然遭到重大傷亡,但終於在9月15日攻佔了墨西哥首都?墨西哥人民決心繼續堅持斗爭,
然而,統治階級慌忙按照美國提出的條件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和約?美國幾乎奪取了墨西哥的半壁江山?這就是今天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內華達州?猶他州?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的大部分,以及科羅拉多州和懷俄明州的一部分?格蘭德河成了兩國的國界?為了表示賠償,美國付給墨西哥1500萬美元?
在美墨戰爭中,美國在軍隊的組織編制?技術裝備和部隊訓練各方面都超過墨西哥共和國;美軍掌握主動權,還有海軍積極予以支持,而墨西哥實際上並沒有海軍?在很多戰斗中,美軍是靠炮兵的優勢制勝的?
㈡ 美國有哪些對外戰爭
對外戰爭有:
1、1960年2月美國陸戰隊4000餘人以休假為名入侵並佔領多米尼亞,多總統被刺身亡。
2、1960年7月美國入侵剛果並殺害非洲著名黑人領袖盧蒙巴總統。
3、1961年美國陸戰隊500餘人入侵寮國。
4、1962年10月美國40膄戰艦和20000海軍封鎖古巴。
5、1961年5月開始入侵越南。
6、1962年美國武裝入侵多明尼加。
7、1965年,美國35000人、380架飛機、40膄戰艦入侵多米尼亞。
8、1970年美國入侵柬埔寨。
9、1971年4月,美國入侵葉門。
10、1983年10月,美國2000陸戰隊員10膄戰艦入侵格瑞那達。
11、1986年3月,美軍入侵利比亞。
12、1987年7月-1988年,美軍襲擊伊朗。
13、1989年地中海美軍襲擊利比亞飛機。
14、1989年,美軍出動24000人、f117戰機,侵佔巴拿馬。
15、1991年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襲擊伊拉克。
16、1999年轟炸南聯盟。
17、2001年侵佔阿富汗。
18、2003年侵佔伊拉克。
2001年阿富汗戰爭是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在2001年10月7日起對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的一場戰爭,該戰爭是美國對九一一事件的報復,同時也標志著反恐戰爭的開始。聯軍官方指這場戰爭的目的是逮捕本·拉登等基地組織成員並懲罰塔利班對恐怖分子支援。2014年12月29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正式宣布阿富汗戰爭結束。
2016年7月6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放緩美軍在阿富汗的撤軍計劃,將在明年1月其總統任期結束前在阿保留大約8400名美軍士兵。
㈢ 美帝自成立以來發動過多少次戰爭
第一次獨立戰爭(1775-1781)
第二次獨立戰爭(1812-1815)
美國與英國之間發生於1812至1815年的戰爭。是美國獨立後第一次對外戰爭。
佛羅里達戰爭(1818)
墨西哥戰爭(1846-1847)
侵略日本(1853)
1867年,美國獲得中途島
1899年獲得薩摩亞
美西戰爭(1898)
1900年參加八國聯軍對華戰爭
1917年,美國參加一戰
1941年12月,美國參加二戰
朝鮮戰爭
越南戰爭
冷戰
古巴危機
伊拉克戰爭
阿富汗戰爭
㈣ 美國歷史上共發動了多少次戰爭有哪些
海灣戰爭(1991年1月——1991年2月)
美西戰爭(1898年4月——1898年8月)
美墨戰爭(1846年4月——1848年2月)
1812年戰爭(1812年6月——1815年2月)
第二次世界大戰(1941年12月——1945年9月)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7年4月——1918年11月)
美國南北戰爭(1861年4月——1865年4月)
伊拉克戰爭(2003年3月至今)
獨立戰爭(1775年4月——1783年9月)
阿富汗戰爭(2001年10月至今)
越南戰爭(1964年8月——1975年4月)
朝鮮戰爭(1950年至今)
㈤ 關於美國歷史教科書記錄屠殺印第安人和侵佔墨西哥土地的問題
印第安人是美國的原住民,在哥倫布到達美洲的時候,當時的印第安人大約有兩千多萬,白人進入北美的時候,印第安人對白人很友善,傾其所有的幫助白人們,解決他們的生存問題,白人在印第安人的領地渡過了第一個冬天。為了紀念他們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戰勝了困難,美國設立了一個特殊的節日—感恩節。
美國成為一個國家後開始向西部進行開發,為了擴張領土,開始欺騙和屠殺印第安人,這使得印第安人口急劇減少。
1849年,又一次浩劫席捲了謝伊峽谷。美國白人的到來令納瓦霍人陷入其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在准將詹姆士.H.卡勒頓的命令下,陸軍上校克里斯多佛進入峽谷驅逐納瓦霍人。他們聲稱要為印第安人指引一條嶄新美好的生活道路。為了達到這個值得懷疑的目的,軍隊殺死牲畜、摧毀房屋、麥田、果園,「清理」工作長達6個月之久。
納瓦霍人為家園而戰,勇敢地抵抗侵略者。一處處燒的焦紅的土地,訴說著納瓦霍人的悲憤。
1864年3月6日,6000多納瓦霍人被迫踏上「血淚之路」,按照卡勒頓的計劃,前往400多英里外的薩姆納堡,這個位於新墨西哥州中東部佩科斯河附近的小地方,美其名曰為新居民點,實際上就是戰俘集中營。大部分人都是步行,數百人在旅途中喪生。
在薩姆納堡經歷了四年的疾病、飢荒、以及各種艱難困苦,卡勒頓的社會實驗終於結束了。政府與印第安人簽定條約,在納瓦霍人的故鄉建立一個350萬英畝的保留地。
浩浩盪盪的回家隊伍,綿延了10英里長,一個納瓦霍人首領回憶說,「我們在阿爾伯克基看到南聖山(泰勒峰)時,幾乎要歡呼了。我們想與大地對話,我們是如此的熱愛它......」
終於,納瓦霍人在冬天回到了謝伊峽谷。家園已經面目全非,原來,在他們被囚禁後,軍隊依然繼續著破壞行動。在新的莊稼長出來之前,納瓦霍人不得不接受政府的定量配給。盡管困難重重,盡管繼而又經歷了1868 - 1880年的大旱災,納瓦霍人依然頑強地生存下來,在這個特別的地方開始了新生活。
1931年,在納瓦霍人的幫助下,謝伊峽谷建立了國家公園。如今這里已經是著名的旅遊勝地,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探險的遊人絡繹不
美國的遼闊版圖是從哪裡來的?今天居住在保留地印第安人會告訴我們,那曾經是勤勞、友愛、無憂無慮的印第安人的世代家園。美國人的西進史同時也是印第安人慘遭殺戮的血腥史,整個十九世紀美國的聯邦軍隊的主要任務就是用來驅逐和屠殺印第安人。
這還不夠,美國還是十九世紀主要的販賣和剝削奴隸的國度之一。且不說在美國種植園里如何象使用牛馬一樣使用奴隸,僅僅死在從非洲運往美洲途中的奴隸就是何止千萬。至今黑人仍然處於美國社會的最下層,是美國社會的垃圾場和下水道,是美國警察肆意逮捕和折磨的對象。
美國白人屠殺了近2千萬印第安人。到19世紀末印第安人只剩24萬,瀕臨滅絕。
美國是承認事實的.
1846年美墨戰爭爆發,根據1848年墨美簽定的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墨西哥被迫將其北部2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讓給美國。這片土地構成今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猶他州、內華達州和新墨西哥州與亞利桑那州的大部分,以及科羅拉多州和懷俄明州的一部分。1853年,美國為修建鐵路,以再次入侵相威脅強行購買了墨西哥7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這片土地成為美國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的一部分。
美國也承認這個事實.
雖說美國很狡猾,但也是有人道主義的,不像日本,現在還來個否認南京大屠殺.
採納我呦!
㈥ 美國打了多少個國家一共
在美國擴張初期,打過英國,墨西哥,夏威夷王國,革命法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加拿大(英屬加拿大),西班牙(美西戰爭),清朝(八國聯軍侵華),菲律賓
一戰中,美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保加利亞,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宣戰
二戰中,美國對軸心國及其仆從國宣戰:
納粹德國、日本、義大利王國、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克羅埃西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芬蘭、偽滿洲國、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維希法國、泰國、自由印度臨時政府、中國南京汪精衛偽國民政府、冀東防共自治政府、緬甸巴莫政權、菲律賓勞雷爾政權、塞爾維亞救國政府、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
冷戰時期,美國先後發動朝鮮戰爭,入侵朝鮮,與中國,朝鮮作戰。越南戰爭,入侵越南。指使古巴海外流亡分子登陸古巴,並多次派偵察機入侵蘇聯領空,還入侵了格里納達和巴拿馬。
冷戰之後,海灣戰爭中率多國部隊打擊伊拉克,在南斯拉夫戰爭中打擊南斯拉夫聯盟,在阿富汗戰爭中消滅阿富汗塔利班政權,伊拉克戰爭推翻薩達姆,參與了空襲利比亞,可能對敘利亞動武。
美國歷史上一共打過47個國家。
㈦ 美墨戰爭結束後,美國為何只割走墨西哥一半土地,而非徹底吞並
眾所周知,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是以山脈、河流等作為分界線的,這一現象反映在地圖上,就是大多數國家的邊界線都比較蜿蜒曲折。當然其中也不乏例外,比如大部分北非國家的邊界線都是筆直的,這乃是當初歐洲殖民者人為根據經緯線所劃定的結果。此外,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兩國的分界線也比較筆直,這則是兩場戰爭的結果。
▲1840年美國紐約街頭舊照
綜合考慮之後,美國決定放棄吞並墨西哥的所有領土,也放棄了對墨西哥南方地區民眾的「拯救」。在條約中,美國獲得了加利福尼亞、內華達、猶他的全部地區,科羅拉多、亞利桑那、新墨西哥和懷俄明的部分地區,合計19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佔到當時墨西哥領土面積的一半以上。作為補償,談判桌上的美國倒也頗為「慷慨」,付給墨西哥1500萬美元和放棄墨西哥所欠的325萬美元債務。考慮到昔日「路易斯安那購地案」的成交金額和通貨膨脹因素,這筆補償款也還過得去——當然,這只是美國為了使土地掠奪行為合法合理化所採取的伎倆,本質上仍然是不公平的。
結語
經此一戰,墨西哥雖然得以保留了一半土地,甚至連下加利福尼亞半島也依然處於其轄制之下,但人民的生活水平卻更加惡劣,國家經濟也被美國著力打壓,成為美國傾銷商品、獲取巨額利益的對象,完全失去了制衡和抵禦美國的能力。這是一場典型的「恃強凌弱」之戰,在《警世通言》中,這一詞語被用於形容夏桀、商紂,而美國對墨西哥的戰爭,與暴君盤剝百姓區別並不大。一貫以暴力手段維護自己利益,與道德和大勢逆向而行,美國這一招,總有一天會行不通的。
㈧ 讓墨西哥丟失230萬國土,還差點亡國的是哪一場戰爭
1835年,美國聯合墨西哥德克薩斯地區的種植園主叛亂,並入美國。墨西哥政府出兵鎮壓,美國派兵佔領德克薩斯,並攻入墨西哥,5月,美國對墨宣戰。
美國通過這場戰爭奪取了23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一躍成為地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國,世所罕見。墨西哥喪失了大半國土,元氣大傷。美國從此獲得在美洲的主宰地位。
㈨ 美國建國以來發動了多少次對外戰爭
美國歷史上的戰爭與經濟發展
美國自獨立以來,所參與的戰爭和對外的軍事行動多達二百多次,對印第安人的掠奪戰爭就多達百次以上,僅一九四五年到一九九零年,進行的海外戰爭就有一百二十四次,從一九九一年到二十一世紀,又參加了四十多次的海外戰爭[1],在二十一世紀初又發動了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局部戰爭,通過這些戰爭的勝利來擴大領土,擴大勢力范圍,並獲得經濟上的利益。但是對美國經濟的發展產生全局性影響的戰爭經歷了八次,即獨立戰爭(1775——1781);美墨戰爭(1846——1848);南北戰爭(1861——1865);美西戰爭(1898);「一戰」(1917——1918);「二戰」(1941——1945);朝鮮戰爭(1950——1953)和越南戰爭(1964——1973)。
這八次重大戰爭的軍事行動時間總共只有三十年,這種情況和同期世界列強比較,美國的戰事是最少的。比如德國從一六一八年開始的戰爭到一七二一年的北方戰爭就經歷了一百年的混戰,從一七四零年開始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到「二戰」的結束就經歷了七十年的戰爭,其中多次在德國本土進行;法國從七年戰爭到阿爾及利亞戰爭累計的時間也有七十年,其中法國先後遭到德入侵七次,這里還不包括近代史上侵略阿爾及利亞、越南、中國的殖民戰爭;在英國,從七年戰爭到蘇伊士運河戰爭也有六十多年的時間,這里還不包括多次現代史上的殖民軍事行動;俄國也是久經戰亂的,從普加喬夫農民起義到阿富汗戰爭累計也有五十多年,其中多次在俄本土進行;日本從甲午海戰到「二戰」,不到九十年時間也經歷了二十年之久的戰爭,至於中國,就更不用說了,從一八四零的中英鴉片戰爭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的中越戰爭結束,其間戰爭和沖突不斷。由此可見,在世界大國中,美國影響全局的戰爭是最少的,所經歷的戰爭時間也是最少的,因此相對來說,美國具有一個長期和平的環境。和平穩定的環境是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
〈二〉相對較小的戰爭損失
一場戰爭是要造成交戰雙方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上的不同損失,就美國的八次重大戰爭中,前六次相對來說,損失不是很大,前六次戰爭中損失較大的也只有「一戰」和「二戰」[2],這兩次戰爭中的損失要比前四次大得多,但和別國相比,損失又要小得多,在「一戰」中,所有交戰國中共花費了軍費二千零八十億美元,而美國只佔了一百九十八億美元,十分之一還不到,而英國佔了四百零九億美元,法國佔了三百三十六億美元,德國佔了四百七十億美元[3],也就是說它的物資消耗在幾個大國中是最少的,相反它在戰爭中撈到的利益比所損失的又要大得多,戰爭期間美國的經濟迅速發展,國民生產總值從一九一三年的三百九十億美元增長到一九一八年的七百七十一億美元,貿易順差導致的黃金儲備從一九一四年的十五億美元增加到一九一八年的二十八億美元[4],而在「二戰」中,所消耗的財產和造成的破壞高達四萬億美元,直接軍費開支是九千二百五十億美元,其中美國佔了二千五百一十三億美元,這之中很大一部分是在「租借法案」項下支出的,這筆開支高達四百四十億美元,也即是美國的直接軍費為二千零七十三億美元,而德國就超過美國為二千七百二十億美元,英國為一千二百億美元義大利為九百四十億美元,日本為五百六十億美元[5],相對於美國巨大的國民生產總值,其直接軍費開支在「二戰」中並不是最高的。由於美國遠離戰場,使得美國在「二戰」中所耗費的財產和所造成的破壞就只是二千多億美元,占總耗費的二十分之一,而幾乎所有其它大國蘇聯、英國、法國、日本、德國都遭到了極大的損失和破壞,整個經濟倒退了幾十年。
至於美國在這八次戰爭中的兵員損失;獨立戰爭中陣亡二點五萬;美墨戰爭是一點二八萬人;南北戰爭總陣亡二十三點五萬人;美西戰爭是四千二百人;「一戰」中陣亡五點二萬人;「二戰」是四十點五萬人;朝鮮戰爭為三點三六萬人;越南戰爭為四點五萬人[6],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獨立戰爭到「二戰」的一百七十年歷經的戰爭中,美國直接死於戰斗的一共是七十二點七萬人,在世界近現代史上一百七十年的戰爭中,僅只是陣亡七十多萬人,在這世界各大國中是絕無僅有的。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死傷比例也是很小的,在「一戰」中交戰國共死亡人數共一千萬人[7],美國僅佔千分之五,僅相當於德國陣亡人數的二十五分之一,法國的二十分之一,英國的十分之一[8],在「二戰」中因戰爭死亡的軍人和平民高達一億人,其中軍人達六千多萬人,蘇聯紅軍犧牲達八百八十六萬人,軍民總傷亡在六千多萬人以上,英國戰死官兵三十七點五萬人,德國戰死和傷亡的達一千三百六十萬人,日本戰死的也有二百七四點七萬人,中國也軍民傷亡有二千一百多萬人,而美國僅戰死官兵四十點五萬人,百分之一都不到[9]。
從上面可看出,相對於其它各大國來說,美國在戰爭中的本土戰爭是最少的,在戰爭中的人力和物力所蒙受的損失是最小的,因此, 相對於其它各大國來說,其經濟發展的潛力和發展的速度要比其它各大國快得多。
〈三〉相對較少的本土戰爭和軍費開支
在美國歷史上八次重大戰爭中,在本土進行的戰爭只有兩次,即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前後不過十年,這種情況這各大國中是罕見的。俄國、德國、法國在本土都有連年的戰火,其中不少戰爭對該國經濟的發展都產生過消極的影響,而美國在這兩次戰爭中雖然對經濟造成了一定的破壞,但它的戰爭結果和影響卻是積極的,是進步的戰爭。正如列寧所說:「歷史上常常有 這樣的戰爭,它們雖然像一切戰爭一樣不可避免地帶來種種慘禍、暴行、災難和傷痛,但是它們仍然是進步的戰爭,也就是說,它們有利於人類的發展,有助於破壞特別有害的和反動的制度[10]。
美國自南北戰爭以來,從未在大陸本土上發生過戰爭(九一一事件不算戰爭,夏威夷的珍珠港事件也只限於夏威夷島,而夏威夷真正歸於美國還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事),到今天已有一百多年了,也就是說在美國大陸有一百年以上的和平環境。這是任何一個大國所沒有的,我們知道,「二戰」給德國、日本、法國、俄國以及中國都帶來了很大的災難,英國本土雖沒有發生直接的戰爭,但英國在「二戰」也遭到了很大的損失,英倫三島受到空襲而造成重大的破壞;而美國不但沒有受到損失,還反而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美國不僅一百多年來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而且從獨立戰爭以來,再沒有一個外國士兵能在美國大陸為所欲為,這也是任何一個大國所不能比擬的,應該承認,美國領土長期沒有發生戰爭和軍事行動,也就沒有因戰爭而遭到破壞的後果,這些積極的因素這對美國的經濟發展是起了重要的作用。
由於戰爭對美國的威脅較小,在「二戰」前,美國的軍費開支和其總兵力是比較少的,有美國的史學家評論說:「目前諸大國之制度,常年耗費無數資金,以籌軍費,惟我國則兵力矯其弊」。「我國兵額,不過二萬五千多名,故軍費甚少[11]」。美國直到一九一七年才有海軍六萬人,陸軍十萬人,加上常備軍也只不過是三十六萬人,軍費開支僅僅只是六億美元[12],到了一九三九年也才有正規部隊共記三十二萬人,軍費開支是三十五億美元,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一點六[13],平均每人出錢十元。只是在「二戰」後軍費和兵力才陡然增加,一九四四年軍費開支就高達一千七百八十四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四十五點六[14],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裡直接軍費開支增加超過了一萬二千多億美元,這對經濟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美國軍事費用開支和武裝部隊數量在世界各大國中比例小的這種情況,是非常有利於經濟的發展。從純經濟的角度來說,軍費開支意味著物資和人力的破壞,它沒有為生產者或個人消費創造任何有用的東西,軍事活動從總體上說是經濟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馬克思曾指出,從直接的經濟後果來說,戰爭就和一個國家把自己的一部分資本扔到水中的情況一樣[15]。因此相對較小的軍費開支,能使美國將國內財力最大限度的投入到國民經濟建設上,這對經濟的發展是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四〉 各次戰爭的影響
北美獨立戰爭,是一場弱國打敗強國,小國打敗大國的戰爭,是一個偉大的歷史事件,它推翻了英國在北美十三州的殖民統治,解放了社會生產力,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列寧指出:「一次偉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戰爭,與那些因帝王、地主、資本家瓜分奪得的土地或利潤而引起許多掠奪的戰爭比較起來,這種戰爭是很少見的」[16]。通過這次戰爭,美國擺脫了經濟上對英國的依賴,由半殖民地經濟變為獨立自主的經濟,從次以後,美國進入了發展資本主義時期。
美墨戰爭就其性質上來說是一次領土擴展的戰爭,是一次不義戰爭,是美國大資產階級想兼並墨西哥的大片領土而發生的戰爭,美國想兼並得克薩斯、加利福尼亞和墨西哥州。戰爭的結果是美國戰勝了墨西哥。就經濟影響而論,戰爭的結果掃清了美國大陸擴張道路的障礙,推動了美國的西進運動,對美國經濟大國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影響,否則美國大陸的發展仍將是障礙重重。戰爭的勝利使美國獲得了大西南廣闊的土地和豐富的資源,促進了美國農業的資本主義化,推動了美國工業化的進程。在戰後不久,就在加利福尼亞發現了金礦,增加了流通手段,很短的時間內在太平洋沿岸集中了大量的人口,並進而建立了城市,開辟了輪船交通,鋪設了橫穿美國大陸的鐵路,使美國西部發展了現代文明。
美墨戰爭從國際影響來說,還是美國第一次參於對外掠奪領土、擴張勢力范圍的開始,從此,美國就開始染指美洲,美洲開始成為它的勢力范圍。這場戰爭也是美國迄越南戰爭為止所打過的一場最便宜的戰爭,所花費的代價最小,而所獲得的利益最大。而墨西哥則從此一蹶不振。
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唯一的一次內戰,是兩種社會制度之間的斗爭,戰爭的結果,北方的工業資產階級戰勝了南方的奴隸制,有力的排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內部障礙,從此美國經濟走上了迅速發展的嶄新階段。戰爭結束後的幾十年裡,美國經濟的快速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內部解放了生產力。在一八六零年,美國的工業產量世界第四,而到一八九四年已上升到第一位,許多新興的部門,如電氣、化學、汽車等開始發展起來,從一八五九年到一八九九年,美國的工廠數增加了兩倍多,工人則增加了六倍多[17],美國開始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階段過度。
美西戰爭是一場帝國主義戰爭,它是由美國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的一個標志,戰爭的結果美國戰勝了西班牙,自此以後,美國名副其實地步入了世界經濟大國的行列,從次真正的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
這場戰爭對美國方面來說比較理想,兩個月內結束戰爭,傷亡人數極少,戰費也不大,而戰利的收獲卻使美國人的口袋漲滿了;美國的海外地位得到提高,世界強國地位首次得到了肯定,從國際影響來說,美國的勢力,開始走出美洲,伸入到亞洲的東部,開始在東亞擴大張勢力,加入到帝國主義爭奪的行列。
「一戰」的爆發,美國初期中立,直到戰爭的末期才參加戰爭,它的動機是顯而易見的。從政治上和經濟上講對美國最為有利。先是借戰爭大做軍火交易,然後乘兩敗俱傷坐收漁利。在戰爭期間,同交戰國做軍火生意就獲得了三百八十億美美元的利潤,從債務國變成了債權國[18];工業總產值由二百三十億美元增加到二百六十億美元,工業年產值在一百萬美元以上的大企業,從一九一四年的三千八百一十九家增加到一九一九年的一萬多家[19];國民生產總值從一九一三年的三百九十億美元增長到一九一八年的七百七十一億美元,貿易順差導致的黃金儲備從一九一四年十五億美元增加到一九一八年的二十億美元,佔世界儲備的百分之四十[20]
由於傷亡少,物資消耗也少,所以美國統治者們在戰爭中撈到的利益比較大,戰爭給美國金融寡頭帶來了驚人的利潤。並開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財政資本輸出國,戰後美國在資本主義世界中所起的經濟作用顯著增強了,經濟中心由歐洲轉到了北美。從經濟角度來講,美國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所出現的經濟繁榮,從根本上說是因為「一戰」為美國創造了有利的國內外條件。戰爭完全改變了美國在世界的地位,除了日本外,其它歐洲列強國都被削弱了,美國不但未受損,反而強大了許多。從國際影響來看,「一戰」使美國的勢力開始伸入歐洲,並進而影響和控制歐洲,美國開始以領導者身份出現在歐洲的政壇上,是美國的勢力向世界進軍的重要一步,由此,成就了美國世界大國的地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借「租借法案」和民主國家兵工廠的作用仍大做軍火生意,並通過資本輸出來擴充自己的實力。先是軍火生意就獲得了一千一百多億美元的暴利,從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五年,美國的資產增加了一倍多,達到一千多億美元,戰後初期,美國擁有資本主義工業產量的百分之五十三點四,出口貿易的百分之三十二點四,黃金儲備的百分之七十四點五,世界穀物產量的三分之一[21]。「二戰」為美國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大戰爆發前,美國壟斷資本一直沒有消除一九二九年到一九三三年可怕的經濟危機,一九三九年美國工業產量為一九二九年的百分之九十八,加工工業設備的利用率只有百分之七十,戰爭一打響,美壟斷集團馬上利用軍火的巨大需求,展開商業活動積累了巨額的財富,奪取了世界經濟的統治地位。戰爭刺激了美工業的發展,一九三九年建設投資為一百一十九億美元,到一九四二年就上升到一百八十一億美元,軍品外貿從一九三九年的三十二億美元上升到一九四二年的一百三十億美元[22]。美國又通過「租借法案」向別國提供援助,使世界各國欠美國債務就超過了五百億美元,美國繼續成為世界經濟中心。
「二戰」給美國留下了深刻的影響,戰後美國崛起而成為世界超級大國,當上了世界霸主,戰爭期間,戰時經濟的繁榮使美國不僅未受到創傷,反而取得了重大進步,光是一九四八年美國的工業生產就是西歐和日本之和的兩倍多,黃金儲備的四倍多,使得一九四五年四月杜魯門宣稱:「美國已經取得了世界的領導地位,凱撒、成吉思汗、拿破崙或任何一個偉大的領袖所擔負的責任都不能同美國總統相比擬」[23]。美國通過「二戰」醞釀並發起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成為最先進是科技大國,也因此具備了這樣的物質基礎二繼續贏得了力量領先的優勢,直到今天,也因此成就了「美國世紀」的到來。
朝鮮戰爭對美國的影響在政治上是失敗的,在軍事上也沒有取得勝利,反而付出了戰死三萬多人,傷殘三十六萬多人的代價,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說美國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同錯誤的敵人進行錯誤的戰爭。在戰爭中大約花去了軍費五百多億美元。但從經濟的角度來說,朝鮮戰爭對美國是有利的。軍需的采購最終刺激了美國經濟在五十年代的繁榮。當時軍事撥款猛增,現代化的軍火工業已重新建立起來,在這些年代,軍費的增加確實擴大了國家的總需求,因而為經濟增長提供了一種動力。一九五零年到一九五三年間,美國壟斷組織獲得的利潤為七百二十七億美元,提供給外國的美式武器裝備就值七十五億美元,超過了一九四六年到一九五零年間該項費用的五倍。政府采購軍用品的數量從一九五零年的二百零七億美元增加到一九五三年的六百五十一億美元,一九五零年軍用品在國民生產總值中佔百分之五點六,而一九五三年則上升到百分之十四點八,同期的國民生產總值則增長了百分之二十[24]。盡管這些刺激經濟的辦法,由於社會經濟和政治的原因,只是暫時的,但畢竟美國在朝鮮戰爭中,經濟沒有受到什麼影響和損失。
越南戰爭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是雙重的。一方面由於軍需的旺盛而刺激了美國六十年代的經濟繁榮。從一九六一年到一九六九年,美國一直沒有發生經濟危機,成為戰後經濟最長的持續增長期。在一九六五年到一九六六年,隨著軍事采購的擴大,就業人數也相應增加,全國平均就業率一年增長了百分之五點六,而捲入軍事生產的勞動力就增長了百分之三十四點四,這說明國民經濟進一步軍事化。在整個戰爭期間,軍火企業僱傭了一百零四萬人,約占民用生產雇傭人數的百分之二十三[25]。這些數據證明,在戰爭升級初期軍工企業中就業的增長速度比就業總數的增長要快得多,在這段時間,軍工生產已成為擴大生產規模的一個重要刺激因素,在一九六五年工業產量雖然要高於前幾年,一九六六年的工業產量比一九六五年還要高百分之九,總之,國防需求的迅速增長是一九六六年經濟活動進程的最大因素。到一九七零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已接近一萬億美元。由於新興軍事工業主要集中於南部「陽光地帶」,國民經濟的軍事化使新興的加利福尼亞財團和德克薩斯財團崛起,使整個西部和南部的發展都有積極的影響,最終都推動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
但是,越南戰爭也給美國留下了隱患,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沉重的軍費開支消耗了大量可以投放在民用生產上的建設資金,軍工經濟的發展使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更加畸形,在整個戰爭期間直接的軍費開支高達三千五百億美元,比朝鮮戰爭還多一倍以上,在尼克松的第一個任期內,聯邦政府稅收中有百分之六十二是用於軍事或軍事有關的開支,聯邦政府用於所采購的商品和勞務常常占整采購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最終,龐大的軍用開支造成了嚴重的後果,給美國留下了嚴重通貨膨脹的後遺症。長期大量的軍費開支使得美國長期處於國際收支逆差狀態,結果黃金儲備日益減少,一九五六年的黃金儲備是二百一十八億美元,到一九六七年已下降到一百一十億美元,一九六九年又下降到一百零三億美元,一九七一年再下降到九十億美元[26]。使得一九六九年十月爆發經濟危機後,又於一九七三年十二日到一九七五年四月再次爆發了戰後最為嚴重的一次經濟危機。一九七一年的外貿首次出現了逆差,加上歐洲、日本資本和商品打入美國,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面臨嚴重的挑戰,另外,越南戰爭對美國來說在政治上和社會影響上是失敗的。這實際上成了美國超級大國開始下坡的一個標志。美國為此付出了五萬五千多人死亡,三十多萬人殘廢和遠遠超過一千五百多億美元的代價。這場戰爭左右了美國的注意力,在國內它激起了日益增長的反對意見,在國外,使美國為適應變化的情況所作的努力搞復雜了。對整個美國的影響是深刻的,最終促使了美國在國際戰略上處於收縮階段,經濟上日本和歐洲崛起並超過美國,軍事上蘇聯則處於擴張階段,軍事實力超過美國,最終多種原因促使了美國走進中國,並進而使中美得以建交。
從這八次戰爭的具體分析可看出,美國經濟的發展同歷史上這八次重大戰爭的影響有著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聯系和影響。戰爭的經濟影響不僅受到戰爭規模、戰爭頻率、戰爭性質的制約,而且還和戰爭的勝敗有著密切的關系,對當時經濟的發展和其後所起的作用都有重要的影響。我們用辨證唯物主義觀點歷史地研究美國歷史上各次重大戰爭及對美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是我們研究歷史所應該值得重視的一個問題。
參閱:
http://210.40.132.140/informationdep/ReadNews.asp?NewsID=2155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