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大帆船有多少火炮
A. 與當時的其他歐洲海軍相比,西班牙無敵艦隊有多強大
國王們已經開始建造一些「皇家」戰艦,主要是為了聲望,但也是為了在戰時形成艦隊的核心(想想英國的「瑪麗玫瑰」號這樣的戰艦)。無敵艦隊和他們的敵人英國艦隊,都是從各自國家的大型、堅固的武裝船隻上集結而來的。又高又深的西班牙大帆船里裝滿了槍和士兵;很多都有像「圭普斯科的帆船」這樣的名字,告訴了這個省它們是從哪裡「借來的」。英國的船隻,有低的、輕的,也有重炮,都是從擁有這些船的沿海貴族和商人那裡收集來的。西班牙無敵艦隊在數量上超過了英國艦隊,以巨大的新月形編隊在英吉利海峽上游航行,而較小的英國艦隊白天攻擊,晚上撤退。
而且,說實話,無敵艦隊在開戰前人數就處於劣勢。盡管擁有22艘大帆船和108艘武裝商船的無敵艦隊規模龐大,但英國人仍能召集34艘軍艦和163艘武裝商船進行反擊。
當討論無敵艦隊的任務和遠征的結果時,「徹底的災難」這個詞自然而然地浮現在腦海中。西班牙人認為他們可以暢通無阻地通過英吉利海峽接回他們無法聯絡的軍隊。幾乎沒有艦隊的船隻被射出水面,但由於無法通過海峽折回,繞道而行的船隻沒有考慮到墨西哥灣流的強度,墨西哥灣流摧毀了愛爾蘭海岸的大部分船隻。只有67艘船安全返回,大多數人營養不良和疾病纏身。
B. 歷史上著名的海盜船,和船長的名字。
歷史上著名的海盜船:
1、冒險槳帆船號
冒險槳帆船號標准載炮34門,排水量284噸。原來的任務是用於在印度洋海域打擊海盜船和法國戰艦,荷載有150名船員,由威廉·基德船長指揮。1696年9月從紐約港出發,在英國政府的授權下進行打擊海盜的任務。
2、安妮女王復仇號
1717年11月,著名海盜黑鬍子劫獲了一艘法國黑奴運輸船,隨後將其改造,由原來的14門大炮加裝成26門火炮,並更名為「安妮女王復仇號」。這艘需要280名水手操作的海盜船很快就變成了加勒比和北美地區最令人生畏的海盜船。
3、金鹿號
是海盜黃金時代最著名的海盜船之一。它的船長是弗朗西斯·德雷克--第一個環游世界的英國人。雖然這艘船僅有18門炮,但德雷克一路在環游太平洋時搶奪的財富足可以武裝一支艦隊,德雷克也因此授勛。後來金鹿號還參與了西班牙無敵艦隊海戰,重創無敵艦隊多艘戰艦。
歷史上著名的船長:
1、威廉·丹比爾
1652年生於英國,當過見習水手,當過皇家海軍,並參加了英荷海戰。1673年,21歲的他加入了西印度群島一帶的海盜集團,襲擊西班牙的船隻。拼著才乾和膽量很快成了船長,他與其他海盜不同,不愛金錢和珠寶,偏對氣象、水文現象和海洋動植物有著濃厚的興趣。
2、弗朗西斯·德雷克
他是一名貴族;而在另一些人看來,他卻是一名海盜。他出生於英國德文郡一個貧苦農民的家中,從學徒干到水手,最後成為商船船長,他的地位和經歷在歷史上最為特殊。1568年,德雷克和他的表兄約翰.霍金斯帶領五艘販奴船前往墨西哥,由於受到風暴襲擊而向西班牙港口請求援助。
3、卡特琳娜·迪波
18世紀中葉出生於西班牙,是當時巴塞羅那船王的千金。自幼喜武厭文的性格讓她無法忍受父親在她18歲時將其送到修道院的決定而逃離家庭。她剪掉了自己的紅發女扮男裝開始了流浪生涯,為了活下去她干過各種職業,在酒吧里當伙計,在郵局當郵差,參加過盜賊團,也干過水手。
C. 給高分:請教15至16世紀的西班牙遠洋探險船的相關問題
西班牙大帆船
西班牙大帆船Galleon:(15-16世紀用做軍艦或商船的)西班牙大帆船;《美國傳統辭典》:大型橫帆船15世紀至17世紀所用的一種大型三桅帆船,通常有兩層或更多的甲板,尤其被西班牙用作商船或戰艦。
16世紀初,戰船上開始設置「舷窗」。這是開在船側的窗口,上面有用絞鏈開啟的窗蓋,這樣,不必從船邊吊裝而通過窗口就可以很方便地給船裝卸貨物。英國造船家運用這個思路,設法使加農炮從船的下甲板進行射擊。這樣,舷側炮便告問世。它的重量正好安全地分布在它的重心下面。西班牙立即步英國的後塵,建造了一種長約100英尺、寬30英尺的戰船,稱為西班牙大桅帆戰船。它跟古希臘羅馬戰船一樣,是專門為海軍作戰而設計的。它的船身趨於狹長,在吃水線上方有個較低的撞角,用來沖撞敵船。這種戰船有三個桅桿,上面裝有橫帆。船頭船尾建有船樓,水線以上的船體裝有許多門輕型加農炮。在主船體上有一排大型加農炮,這樣,海戰的初始階段就大大延長。但如果不能對敵船作猛烈的沖撞,並象早期海戰那樣士兵登上敵船,進行一場短兵相接的搏鬥,那麼戰斗就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西班牙大桅帆戰船,跟古希臘羅馬戰船不同,它具有遠距離海上航行的適航能力。其主要缺點是它的行駛主要受風力的支配。由於新式戰船比老式圓弧形戰船機動性更大,索具也有了改進,因而它可以「逆」風駛行,這樣,上述缺陷部分地得到了彌補。
不久,英國人認識到舷側炮的應用有可能改變海軍戰術,因此越來越重視發展適合裝備遠射程炮的戰船而不再注重攻佔敵船這種作戰方法了,結果,位於戰船頭尾的船樓變得越來越矮,船頭上的撞角也很快取消了,重型炮的比例也有穩步增長。不過,西班牙的戰船還依然保留著船頭上的撞角,殺傷人員和摧毀敵船的兩種火炮的數量繼續保持平衡。他們仿照英國,降低了船頭上船樓的高度,但船尾的船樓仍然造得很高,並在上面設置了敵人難以對付的輕型炮組。
西班牙人仍然把他們的戰船看作是主要用來攜帶陸軍的海上浮動堡壘。與此相反,英國人則不願浪費船上的艙位和人力來裝載不懂海戰的陸地部隊,他們將水手訓練成能夠離開炮位或者攀下帆纜,操起長矛或短劍,強行登上敵船或者竭力把自己艦上的敵人趕走。
這些就是各國海軍戰術理論的區別,他們導致了英吉利海峽的一場具有決定意義的海戰,在這次海戰中,英國海軍擊敗了西班牙無畏艦隊,開創了海軍作戰史上桅帆舷側炮戰船的新紀元,並標志著英國謀求制海權的開始。
D. 西班牙大帆船的船員組織
在大帆船成為西班牙艦隊的中流砥柱的那一段時間,船員是按照制定的配額進行分派的,其中最基本的准則就是根據其噸位,每噸可以分派到一名船員,在戰爭或遠征期間,這一比值將上升為一個半。實際上大帆船上的人員配備相當的復雜,平均每個噸位只分派了半個船員,支付酬勞所引發的財政問題是削減人員規模的主要原因。1550年航行在印度群島的船隻上,每5.5噸才分派到一名水手,當然,船員的數量還要加上軍官和士兵。到了1629年,每6.25噸配備一名水手,每4噸配備一名士兵被認為是一個實用的計算規則。在戰爭期間,船員的數量會明顯的增加,除了配備標准數量的船員外,大帆船常常充當運兵船的角色,橫跨大洋或者前往西屬尼德蘭,亦或是執行兩棲登陸任務。1601到1613年間的艦隊護航記錄顯示,除去士兵,平均每艘大帆船配備大約90—100名船員,除了熟練水手的比重得到提高外,各類人員的比例在這段時間沒有太大的變化。17世紀初的一艘500噸的大帆船船員的典型配置是:15名軍官,26名水手,19名見習水手,10名雜役以及21名炮手,91人,每5.5噸分派一人。在使用了前面的公式計算後我們可以知道,這艘船的甲板上還配備了一隊大約125人的士兵,這樣人員的總數大約就有216人,這沒有包括臨時性的僱工和乘客,或者是船上被運送的軍隊。這一數值反映了那個時代一艘西班牙大帆船人員的配備情況,盡管根據需要,不同的大帆船在配備士兵的數量上可能會有高達25%差異,但正如你所看到的,西班牙大帆船上配備的士兵的數量是那樣的高的令人側目。
一支艦隊或者是一艘船的組織結構是被明確定義的,無論它是前往印度群島的獨立艦隊還是更大艦隊的一部分,大帆船艦隊都有一名由國王指定的總司令負責指揮。事實上,使用「分艦隊」這一術語倒更加合適,大部分的大帆船艦隊都由超過12艘船組成,這還沒有算上那些被保護著的商船。胡安-艾斯卡蘭特在他1575年的報告中是這樣描述理想的總司令:「他人品出眾,擁有良好的家庭和出生,西班牙本土人士,是個祈誠的基督徒,並擁有豐富的航海經驗,正處在年富力強的當干之年。」奇怪的是,大部分的總司令都很符合這個觀點,他們是貴族出身,富有騎士風度,深諳為官之道,熟悉外交,懂航海,通軍事,極富責任心且敢於挑戰,是西班牙的戰爭機器。總司令帶著王室的官員和自己的隨從,乘坐在旗艦上。艦隊中的第二指揮官是由總司令任命的艦隊司令,他的主要職責是艦隊的航行,戰斗中的隊型,維護和補給方面的所有事務及相關准備工作。艦隊司令所必須掌握的航海技能可能要更多一點,通常情況下,艦隊司令旗艦的位置安排在整個艦隊的最後面,或者與總司令旗艦位置相反。
在單獨的一艘船上,艦長是屬於高級官員的,在16、17世紀有兩種不同類型的指揮官。海軍的艦長擁有非常專業的航海技能,雖然是船上的高級官員,不過他們無權指揮船上所運載的軍隊。還有一類艦長是非常稀缺的,他們通常是陸軍出身,還需要依靠運行船長(他所充當的角色在下文中會介紹到)來運作船隻。通常這類艦長是由司令部直接任命的,在理論上他可以指揮船上的所有人,但他往往缺乏或者根本就沒有航海的經驗。當艦長已經擁有合適的航海和軍事經驗後,他多半還將被作為一名陸軍指揮官,在航行中所積累的航海經驗在其官場道路上的作用微乎其微。當其他列強享受著專業艦長指揮的優越時,西班牙人帶著他們的聯合管理制很好步入17了世紀。
運行船長是令水手們信服的首領,艦長負責管理時,由運行船長在負責執行;在艦長負責指揮船上的步兵的時候,船實際上是由運行船長指揮的。胡安-艾斯卡蘭特是這樣描述理想的運行船長的:「他是熟練的水手,自信而值得託付。」他將運行船長比作在蜂窩中的蜂後,和其他軍官不同的是,他們往往要在一艘船上度過他的整個服役期,負責整艘船的航行、供應和維護。進入17世紀以後,隨著管理工作的不斷增加,運行船長的很多日常性的工作開始交由大副來負責。領航員的地位緊緊的排在他們的後面,他負責航行的安全性,在艦隊中,總領航來決定整支艦隊的航行路線,每艘船都要跟隨著他的領導。他們和引水員是不一樣的,引水員通常是在瓜達爾基維爾河道這樣的河流和沿海才登上船的。船上再低一個等級的官員就是水手長了,作為運行船長的助手,他們要負責操縱和維護帆和繩索,確保船隻平穩的航行,他能得到負責甲板上安全用火的助理水手長的協助。另一個助理是乘務長,他負責工作是保存和分配食物、水和酒,以及補給短缺時的配給。船上還有一名海員要充當警察的角色履行協助制暴的職責,關於炮長職責的描述我們將在下面進行介紹。
除了上述的職務外,一般大帆船上還要配置一定數量額外的官員,他們的職責和船隻的航行無關。稅務官是用來統管在印度群島艦隊中負責運送資金的船隻的,他們由印度群島的納稅部門直接任命,對船上的財富無論公私與否都要進行登記,從而能確保收取到合適的稅收。有好幾名辦事員來協助稅務官的工作,通常稅務官只是登上艦隊的旗艦,而他們則要被分派到艦隊中其他需要登記財富的船隻上。艦隊中另一名帶有官僚主義色彩的職務是巡查官,他代表了國王在艦隊中的全部經濟利益,無論船上是否裝有財富。在每一艘船上的公證員也是由ZF指定的,他們負責記錄船上的貨物變動情況。其他的一些額外人員還包括由總司令任命的隨軍牧師和可以由艦長指定的外科醫生等等。
在所有的成員當中,除了少數的專業人員外,水手們被分為四類:全職海員、見習海員、少年海員、炮手。專業技術人員包含著那些沒有軍銜的崗位,他們被統稱為技工,包括木工、潛水員、修理師、塞縫工和號手。炮手們通常認為他們比其他水手更高一級,他們嚴格的按照規程維護著火炮並在戰斗中操縱它們同時負責指導一名非專業的水手。相對於通常只有十幾歲的需要在海上學習技藝的見習海員,全職海員顯得更加富有經驗。在帆船時代的大部分船隻上我們可以看到這樣類似的技術分類。海員中地位最低的就是少年海員,他們多在12-16歲,一部分可能是服役官員的親戚或者是朋友,但更多的則是流浪兒或者逃亡者。他們包下了所有的僕役工作,擦桌子、供伙或者協助海員等。由全職海員安排,水手中會分兩班或者三班守夜,保證船隻在夜間也能航行,當值的水手可以招呼沒有當值的全職海員以獲得援助。
最後介紹的是船上的士兵,他們有著自己的組織,艦隊中所有的士兵都歸總司令指揮。步兵司令往往是一艘非旗艦的艦長,總司令需要依靠他的幫助來完成士兵的指揮工作。每艘船上的士兵又由他們的陸軍出身艦長負責指揮。實際上船上的步兵有著和西班牙陸軍一樣的組織結構,由一個負責士兵訓練和膳宿的陸軍指揮官來協助艦長完成指揮工作,由士官來負責管理士兵們的一些日常活動。和現在陸軍「排」的編制相似,每25名士兵被分為一個中隊,由一名士官擔任中隊長。和海員一樣,士兵也被按照其經驗劃分等級,經驗豐富的老兵拿著最豐厚的薪水,這包括一名旗手、兩名鼓手和一名風笛手,另外滑膛槍兵和火繩槍兵的待遇會比其他士兵更好一些。根據當時的一份檢查目錄來看,西班牙大帆船上有一半的士兵裝備的是長矛和戟,剩下士兵分別裝備了滑膛槍和火繩槍。
E. 西班牙大帆船的船隻簡介
據說,葡萄牙人最早建造了這種大帆船,但卻是西班牙人開始大規模修造大帆船,並利用它們組成了強有力的艦隊。著名的西班牙寶物船隊即是由這種船隻組成。西班牙大帆船的名聲在於其龐大的船體和載重量,在於其源源不斷從新大陸運回黃金,供西班牙王室和貴族揮霍。通常它都攜帶有重型的武器。西班牙大帆船有兩到三層甲板,多數裝了三桅,但也有四桅的特例。
16世紀初,戰船上開始設置「舷窗」。這是開在船側的窗口,上面有用絞鏈開啟的窗蓋,這樣,不必從船邊吊裝而通過窗口就可以很方便地給船裝卸貨物。英國造船家運用這個思路,設法使加農炮從船的下甲板進行射擊。這樣,舷側炮便告問世。它的重量正好安全地分布在它的重心下面。西班牙立即效法英國,建造了一種長約100英尺、寬30英尺的戰船,稱為西班牙大桅帆戰船。它跟古希臘羅馬戰船一樣,是專門為海軍作戰而設計的。它的船身趨於狹長,在吃水線上方有個較低的撞角,用來沖撞敵船。這種戰船有三個桅桿,上面裝有橫帆。船頭船尾建有船樓,水線以上的船體裝有許多門輕型加農炮。在主船體上有一排大型加農炮,這樣,海戰的初始階段就大大延長。但如果不能對敵船作猛烈的沖撞,並象早期海戰那樣士兵登上敵船,進行一場短兵相接的搏鬥,那麼戰斗就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西班牙大桅帆戰船,跟古希臘羅馬戰船不同,它具有遠距離海上航行的適航能力。其主要缺點是它的行駛主要受風力的支配。由於新式戰船比老式圓弧形戰船機動性更大,索具也有了改進,因而它可以「逆」風駛行,這樣,上述缺陷部分地得到了彌補。
英國人認識到舷側炮的應用有可能改變海軍戰術,因此越來越重視發展適合裝備遠射程炮的戰船而不再注重攻佔敵船這種作戰方法了,結果,位於戰船頭尾的船樓變得越來越矮,船頭上的撞角也很快取消了,重型炮的比例也有穩步增長。不過,西班牙的戰船還依然保留著船頭上的撞角,殺傷人員和摧毀敵船的兩種火炮的數量繼續保持平衡。他們仿照英國,降低了船頭上船樓的高度,但船尾的船樓仍然造得很高,並在上面設置了敵人難以對付的輕型炮組。
西班牙人仍然把他們的戰船看作是主要用來攜帶陸軍的海上浮動堡壘。與此相反,英國人則不願浪費船上的艙位和人力來裝載不懂海戰的陸地部隊,他們將水手訓練成能夠離開炮位或者攀下帆纜,操起長矛或短劍,強行登上敵船或者竭力把自己艦上的敵人趕走。
這就是各國海軍戰術理論的區別,他們導致了英吉利海峽的一場具有決定意義的海戰,在這次海戰中,英國海軍擊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開創了海軍作戰史上桅帆舷側炮戰船的新紀元,並標志著英國謀求制海權的開始。
F. 16世紀的歐洲軍事火炮問題(主要海戰、船載火炮)
2磅約等於1KG就這樣算
火炮是看船,甲板上,甲板下,船測很多的,船前有的只有一門小口徑,有的一門重炮
火炮就是船舷開口,火炮放在那裡的。
其實16的海戰主要是打掉桅桿什麼的。。大船與大船遭遇基本就是拼火力這些。
越重的越難打中,更適用於超級艦船作戰。。。
具體的,其實你可以去玩玩一款:刺客信條,黑旗
或許對你有所幫助,更直觀的讓你了解海戰
還有拿破崙這款游戲
畢竟有游戲的實踐讓你能更直觀的了解大概。(裡面的游戲介紹其實是非常全面的。而且精簡的。
如果你研究歷史的話,建議你先玩玩游戲,了解各大概,在深入
G. 西班牙大帆船的武器裝備
為大帆船裝備上武器是王室的職責,也就意味著王室要小心翼翼的維護著槍炮和彈葯的記錄。即便是在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中倖存下來的船長也被要求准備一個匯報,僅僅用於說明在那次戰役期間他們使用了多少火葯和炮彈以及使用的原因。法律規定了王室所屬西班牙大帆船上放置大炮的數量和尺寸, 1552年以後,王室開始根據火炮的數量按比例配備人員,按標准分配火葯和炮彈。 大帆船上的大炮是不在國營的鑄造廠里製造的,但大多數火葯和炮彈的製造工作還是由國營的工廠完成的,直到1633年,西班牙王室才准許本國的私人承包商進行火葯的生產。大炮在整個航行期間被分配到具體的某艘船上,在它返航後火炮和相關的補給將被卸下放回倉庫中,這樣的手續很麻煩,但這樣的管理能最充分的利用現有的資源,這使得大帆船在執行需要大炮的特殊任務時能裝備上它們。盡管在16世紀晚期,合適的火炮很短缺,但西班牙官方可以設法從海外,特別是義大利北部、法蘭德斯和德國中部的鑄造廠獲得軍火。17世紀初,一處負責建造青銅大炮的火炮鑄造廠在塞維利亞建成,1622年建在里爾根斯的鑄造廠負責建造鑄鐵大炮,至17世紀30年代,絕大多數西班牙的火炮都出產於上述兩個地方。
西班牙人使用多種火炮構成他們的火力體系:加農炮、長炮、射石炮、臼炮、旋炮。其中,加農炮是最大、最強的武器,比一般的長炮擁有更高的徑長比;後面一組又可以細分為長炮和半長炮,它們都比加農炮甚至更大一些的重型加農炮要更輕更長;射石炮在16世紀末17世紀初幾乎沒有再發展了,這是因為製造它們所發射的石制炮彈的成本在不斷的攀升,作為近距離的武器,這些射石炮炮桶短小,有著一個比炮膛還小的火葯倉。射石炮起初是被當作在近距離殺傷人員的武器的,直到17世紀20年代它們不再被當作新式的武器才被停止使用;臼炮是由鐵鍛造的,這種後填裝的大炮早在15世紀就已經出現在西班牙的戰艦上了,由於發射時炮尾的漏氣所導致的壓力損失,臼炮的射程比同尺寸的銅制的大炮要短一些。它們一直被使用到了16世紀末,不過我們最後一次在西班牙大帆船上見到它們是在16世紀70年代,因為在16世紀80年代以後大部分倉庫的清單上都將它們列為廢棄的武器;最後的一組火炮是用來在近距離殺傷人員的旋炮,它們在裝配在船舷護欄上的旋轉炮架上發射的。旋炮衍生出了不少的類型和尺寸,一般的尺寸發射1磅的炮彈,更大更長一點的發射1.5磅的炮彈,它們中最大的——「艾米斯」發射的是2 .5磅的炮彈。所有的旋炮都是後填裝的,這意味著在必要時它們可以非常迅速的再次填裝。旋炮既可以發射實心炮彈也可以發射殺傷人員的葡萄彈。
下面的表格向大家展示了1570年—1640年間裝備在西班牙大帆船上的幾種最常見的火炮。由於在這段時間幾乎沒有任何進行火炮標准化的嘗試,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它們在重量、口徑和尺寸的平均值上所存在的巨大差異。每一門大炮都有些獨特,從關於重量的檔案列表中看,幾乎沒有哪兩門大炮的重量是嚴格一致的。為了避免混淆,除重量單位採用Libra(西班牙的「磅」)外,其他均採用英制單位。
火炮的平均尺寸(1570—1640)
火炮型號
炮彈重量(Libra)
口徑(in)
火炮重量(Libra)
火炮長度(ft)
加農炮
24
6
5400
11
長炮
16
5.5
4300
12
半長炮
11
4.5
3000
10
隼炮
7
3.5
2000
8
輕型隼炮
3.5
2.5
1400
7
從西班牙艦隊大部分的記錄中來看,所屬的22艘西班牙大帆船在尺寸和裝備上的差異相當的大。有8艘噸位介於500—600噸之間,裝備24門火炮;8艘大一點的達到了700—850噸,裝備30—40門火炮;3艘1000噸的巨艦每艘擁有近50門火炮;還有3艘250—350噸的大帆船裝備著20—24門火炮。和同時期的帆船一樣,裝備包含了從加農炮到旋炮的所有火炮,不過一般情況下,旋炮是不會被計算再內的,它們發射的炮彈大約只有隼炮的四分之一,只有1磅到1.25磅,是那個時代最小的火炮了。這樣算來,西班牙艦隊中一艘500噸的大帆船配置大約18門重型火炮,而大一些的750噸的大帆船則配置的重型火炮大約能有24—30門。
上述的數據和17世紀初西班牙大帆船的一些詳細記錄是一致的。「阿托卡夫人號」號是一艘建於1618年的500噸的大帆船,配置著20門重型火炮:兩門加農炮,四門長炮,十門半長炮還有四門隼炮。最大的火炮用來充當艦尾反擊炮,其餘的火炮分別放在船的兩邊,每一門都有一個獨立的炮位,長炮放在船舯部,隼炮放在主桅前面,半長炮則對著船尾,它們都被裝在兩輪的小車上。另外,船上還配有14門旋炮,平時被放在甲板或者船樓下面,一旦有必要,它們就可以重新安裝到兩個船樓上面。和其他的大帆船一樣,這艘船武裝得不錯,但還沒到極致,因為它還需要留出空間帶上資金,乘客和一隊士兵。不同於17世紀末的那些真正的線性戰艦,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的西班牙大帆船並沒有給火炮留下更多的空間。
H. 我有一艘親戚送的帆船模型,是硬木製的,船身的炮口加上甲板一層共有4層,火炮大概全船共有130門炮,
風帆戰列艦,指從十七世紀起在海上擔任主力作戰的武裝艦船。1840年前基本上全為木材建造的風帆戰艦,有時在水線以下包裹銅皮。
動力為風帆,武器為前膛裝彈火炮,發射用於摧毀船體的圓形彈丸以及殺傷人員的霰彈、破壞帆具的鏈彈。由於當時以風力為動力,且單艦火炮威力射程均不足以對一艘敵艦造成有效的傷害,故使用戰列線(所有作戰軍艦排列成一線)作戰,因此為標准作戰方式,故雲風帆戰列艦。
這個紅色十字是英格蘭國旗,也就是白地紅十字旗,象徵著英格蘭守護神聖喬治十字。
I. 新八國聯軍的西班牙派出去的帆船有炮嗎
有的,但是,像西班牙這樣的彈丸小國,不禁打,只是放在了心裡,如果,西班牙在亞洲會弄死他么
。
J. 西班牙無敵艦隊戰敗,到底是誰的鍋
429年前,1588年8月8日 (農歷閏六月十七),英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什麼?這不就是一場普通的戰役嘛,有什麼好說的。要是這樣的話,你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這是一場決定誰是海上霸主的一場戰役。
通過實力的對比,大家或許都會以為這將是一邊倒的戰役。然後事實卻是,這又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
那麼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呢?有歷史說是「天氣」,也有人說是「領導」。至於是什麼原因,在勝利者的眼中已經不重要了。
經此一役,西班牙開始逐漸走向衰落;英國開啟了日不落帝國的征程。
西班牙:誰的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