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屬於哪個陣營

西班牙屬於哪個陣營

發布時間: 2022-05-20 14:23:50

① 西班牙在二戰中的陣營

西班牙在二戰時期為中立國,初期偏向納粹,其政策隨著戰爭的主動權而改,不過總體上是保持中立.

② 西班牙在二戰中是哪個陣營的

軸心國吧

③ 北約38個成員國名單

北約成員國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荷蘭、比利時、丹麥、加拿大、盧森堡、挪威、葡萄牙、土耳其、希臘、波蘭、匈牙利、捷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阿爾巴尼亞、冰島。
詳細內容介紹:
美國,北約領頭羊,聯合國乃至世界說話分量最重的國家。
英國,美國最可靠盟友,歐盟綜合實力最強的大國之一,也是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
法國,歐盟兩個綜合實力最強的大國之一,也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德國,曾經發起兩次世界大戰的國家,經濟居歐洲頭把交椅。
義大利,一個軟綿綿的做什麼都不是很成功而又想在歐洲展露頭角的歐洲地區性大國。現代義大利人在血統上與古羅馬人有很深淵源。
荷蘭,北約歐盟最早的成員國之一。曾有著海上馬車之稱。與英國有特殊淵源。
比利時,從尼德蘭分出去的南荷蘭,主體民族是信仰天主教的荷蘭人和法國人。也是北約歐盟最早成員國之一,首都布魯塞爾是北約象徵性總部。
盧森堡,世界最著名的大公國,國家小但是資歷卻很深。
西班牙,在英國之前曾經的世界第一殖民帝國。
葡萄牙,曾經是殖民帝國,也是最貧窮的西歐國家。在抗擊摩爾人之後與西班牙分道揚鑣自立門戶。
丹麥,北歐最富饒的王國之一,地理位置重要,正好遏制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的行動能力。
挪威,最富個性的北歐王國,也非常富饒,三次否定加入歐盟,至今還是非歐盟國家,卻能夠享受歐盟國家同等待遇。地緣政治與俄羅斯北方艦隊接壤。
冰島,由於與挪威有著民族、宗教、文化的淵源,更像是挪威跟班,挪威不入歐盟他也不加入。地理位置重要,正好處於跨大西洋中心地位。
匈牙利,曾經奧匈帝國的一部分。在匈牙利人民共和國時期:曾經是華約成員國之一,同時也曾經是受原蘇聯控制的衛星國。80年代後,政體因東歐劇變而變換——幾年後加入了西方陣營。
希臘,悠久文明古國,也是西方陣營最早出現的東正教(希臘正教)國家也是東正教(希臘正教)中心。曾經被昔日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封建神權大帝國——奧斯曼帝國佔領,具有象徵意義的君士坦丁堡至今被土耳其人掌控,與土耳其人有著深仇大恨。
波蘭,曾經是僅次於原蘇聯的擁有強大軍事力量的華約成員國,同時也曾經是受原蘇聯控制的衛星國。21世紀初已經站在西方陣營。
捷克,奧匈帝國一部分,也是大摩拉維亞國的一部分,之後和斯洛伐克組成聯合國家。二戰中被納粹德國統治,1945年原蘇聯解放捷克斯洛伐克。也是華約成員國之一,原蘇聯的衛星國。劇變後成為北約接收最早三個前華約國家。
斯洛伐克,重要中歐國家,曾經與捷克組成了聯合國家,是大摩拉維亞一部分。地處山區經濟不如捷克發達。
斯洛維尼亞,中東歐國家最早一個脫貧致富國家(第一個加入歐元區第一個跨入發達國家行列)。
立陶宛,歷史上立陶宛公國曾非常有名,之後不斷遭受外敵入侵,不過一個必然事件就是原蘇聯因為東方戰線的危機而於1940年出兵吞並立陶宛。獨立後立陶宛投入西方陣營,與俄羅斯有著亡國亡種的國仇家恨。
拉脫維亞,受條頓騎士團影響的波羅的海民族,1940年被原蘇聯出兵吞並,近現代境況與立陶宛類似。
愛沙尼亞,宗教上與芬蘭有很深淵源,文化上與俄羅斯有很深淵源,1940年被原蘇聯出兵吞並,近現代境況與立陶宛類似。
加拿大,跨大西洋重要國家之一,美國的鄰居。領土面積僅次於俄羅斯,也是世界經濟強國之一。
克羅埃西亞,曾經並入南斯拉夫,之後重新獨立,因波黑戰爭、斯拉沃尼亞問題,加入北約及歐盟進度大大延緩。09年成為北約新成員國,13年成為歐盟新成員國,即是北約國家,也是歐盟國家。
羅馬尼亞,繼希臘之後成為第二批加入北約的東正教(希臘正教)國家。
保加利亞,也是繼希臘之後第二批加入北約的東正教(希臘正教)國家。
阿爾巴尼亞,巴爾干諸國最後一個結束奧斯曼統治的國家,也是受土耳其影響最大的國家,阿爾巴尼亞人大多轉宗伊斯蘭教。因此它也成為繼土耳其之後第二個伊斯蘭教主體的北約國家。
土耳其,地跨歐亞兩洲,曾經的奧斯曼帝國所向披靡,差點滅亡西方文化。第一個加入北約的伊斯蘭教國家。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組織或北約,是美國與西歐、北美主要發達國家為實現防衛協作而建立的一個國際軍事集團組織。北約擁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規部隊,是西方的重要軍事力量。這是二戰後資本主義陣營軍事上實現戰略同盟的標志,是馬歇爾計劃在軍事領域的延伸和發展,使美國得以控制德國和法國為首的歐盟的防務體系,是美國世界超級大國領導地位的標志。

④ →二戰中的西班牙為什麼是中立國←

二次大戰期間,德國與義大利要求佛朗哥回報,讓德軍取道西班牙攻打英屬直布羅陀,並逼迫西班牙加入軸心國的陣營。但佛朗哥鑒於國內飢荒問題,亟需美國及同盟國的穀物與石油援助,以及不看好軸心國會贏得最後勝利,於是擺盪於軸心國與同盟國之間,盡量不捲入沖突中,讓西班牙於二次大戰期間的傷害降至最低。

⑤ 西班牙屬於哪個國家

1、西班牙是君主立憲制的國家。
2、西班牙現行憲法於1978年12月6日全國公民投票通過,同年12月29日生效。憲法規定西班牙是社會與民主的法制國家,實行君主立憲制,議會民主制,王位由胡安·卡洛斯一世的直系後代世襲。最高元首(國王)為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代表國家。政府負責治理國家並向議會報告工作。憲法承認並保證各民族地區的自治權。西班牙議會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行使立法權,審批財政預算,監督政府工作。立法權以眾議院為主,參議院為地區代表院。議員由普選產生,任期4年。
3、君主立憲制(又稱立憲君主制,constitutional monarchy),是相對於君主獨裁製的一種國家體制。君主立憲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過立憲,樹立人民主權,限制君主權力、實現事實上的共和政體。君主立憲制限制了古代的帝王獨裁,變成了「王在議會,王在法下。」的主流觀點。在憲政體制下由一個世襲或選出的君主作為元首的政體。經濟基礎:17世紀,英國資本主義發展。限制王權的傳統。廣義上的君主立憲制分為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和二元制君主立憲制(這個更常被稱為立憲君主制)君主立憲制的特點是國家元首是一位君主(皇帝、國王、大公等等,教皇有時也被看做是一個君主)。

⑥ 西方國家都是包括哪些國家詳細點

主要有:德國,法國,英國,西班牙,瑞典,瑞士,挪威,奧地利,義大利,芬蘭,北美的就是美國和加拿大。

拓展資料

一、德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語: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簡稱「德國」(兩德統一前簡稱西德或聯邦德國),是位於中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北鄰丹麥,西部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接壤,南鄰瑞士和奧地利,東部與捷克和波蘭接壤,該國由16個聯邦州組成。

瑞典與丹麥、德國、波蘭、俄羅斯、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隔海相望,海岸線長7624千米,總面積約45萬平方公里,是北歐最大的國家。

⑦ 西班牙是北約成員國嗎

西班牙是北約成員國

1982年西班牙加入北約,但由於當時美蘇冷戰對峙,國內許多人主張保持中立,所以反對加入北約的工社黨執政後,雖然沒有退出北約,但凍結了參加北約軍事機構一事。冷戰結束後,形勢不一樣了,西班牙才全面加入北約。

西班牙加入北約的意義

西班牙加入北約軍事一體化機構,對北約加強其南翼有著重要意義。所謂南翼主要指地中海地區和非洲北部的馬格裡布地區。北約認為,由於復雜的宗教和民族問題,這個地區存在著不穩定因素。而西班牙地處南翼戰略要沖,加強南翼勢必要倚重西班牙。

當時,北約決定的軍事機構改革方案中,將四級指揮結構改為三級,撤銷在直布羅陀歸英國人管轄的第四級指揮部,而在馬德里設立一個隸屬於南歐司令部的第三級指揮部。這樣,西班牙人將在這個指揮部中佔有55%的人員比例,並出任一把手。這種安排符合西班牙謀求加強在北約內的地位並在歐洲防務中發揮更大作用的願望,也將使北約內部的指揮機制更為協調順暢。

⑧ 第三次世界大戰按照這樣分,這三個陣營裡面哪個陣營最強

小日本去那了,把日本加到中國一方和朝鮮半島,越南組成中華共同體(包括中國,日本朝鮮,越南和一眾小國),其實可以64開贏美國為首的盎格魯薩克遜聯盟(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以及北約除法國,德國,土耳其外(這3個國家應該不會貿然會為了美國和中華共同體開戰,人家等著坐收漁翁)的其他國家),至於以俄羅斯為首的獨聯體聯盟被前兩個任一一個吊打的份。以上是常規戰爭,不扯核武器

⑨ 挪威、俄羅斯、西班牙大洲

都屬於歐洲。挪威屬於北歐,俄羅斯屬於東歐,西班牙屬於西歐。

2歷史沿革

洲名由來

歐洲的全稱是歐羅巴洲,英文為Europe。[1]關於歐洲這個名稱的由來,有一些傳說。在希臘神話中,德墨忒爾(Demeter)是專管農事的女神,她保佑人間五穀豐登、人畜兩旺。在有關這位女神的畫像中,人們總是把她畫成坐在公牛背上。古代,公牛是人類不可缺少的耕畜,女神既然主管農事,自然就要坐在公牛背上了。這位女神的另一個名字叫歐羅巴,人們出於對女神的敬意,就把歐羅巴稱為大洲的名字。此外,還有一個廣泛流傳的傳說:「萬神之王」宙斯看中了腓尼基國王的漂亮女兒歐羅巴,想娶她作為妻子,但又怕她不同意。一天,歐羅巴在一群姑娘的陪伴下在大海邊遊玩。宙斯見到後,連忙變成一匹雄健、溫順的公牛,來到歐羅巴面前,歐羅巴看到這匹可愛的公牛伏在自己身邊,便跨上牛背。宙斯一看歐羅巴中計,馬上起立前行,躲開了人群,然後騰空而起,接著又跳入海中破浪前進,帶歐羅巴來到遠方的一塊陸地共同生活。這塊陸地以後也就以這位美麗的公主的名字命名,叫做歐羅巴了。

在各洲中次於大洋洲和北美洲,居第三位。歐洲的人口分布以西部最密,萊茵河中游谷地、巴黎盆地、比利時東部和泰晤士河下游每平方千米均在2 0 0 人以上,歐洲絕大部分居民是白種人(歐羅巴人種) 。居民分屬下列語系:印歐語系,屬此語系的居民佔全洲總人口的9 5 % ,包括斯拉夫、日耳曼、拉丁、阿爾巴尼亞、希臘、凱爾特語族的民族;烏拉爾語系,包括芬蘭、烏戈爾、薩莫耶語族的民族。 居民多信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東正教等。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市西北角的城中之國梵蒂岡,是世界天主教中心。

所以說歐洲歷史悠久而長遠。

概論

歐式建築歐洲擁有悠久而輝煌的歷史。歐洲就出現了巨石文化,現在還留有歐洲巨石建築遺跡。地中海東部的愛琴海被認為是歐洲文明的發祥地。古希臘人的祖先就定居在愛琴海的克里特島,它也成為了古希臘文明的發源地,並且逐漸發展出城邦文化。來自馬其頓的亞力山大大帝並曾建立橫跨歐亞的大帝國,給人類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公元前5世紀,伯羅奔尼撒戰爭過後,古希臘走向衰落。

繼希臘後,古羅馬帝國建立,成為了一個統治半個歐洲的大帝國,義大利半島是當時歐洲政治和經濟的中心地區,與中國文明互相輝映。3世紀後,羅馬帝國逐漸衰弱,北歐的日爾曼人及東歐的斯拉夫人相繼興起,直至436年滅了羅馬帝國,西歐進入中世紀,但帝國的東半部(東羅馬帝國)則持續發展至被土耳其人所滅。

中世紀時期,許多王國相繼而立,實行封建采邑制,戰爭不斷。查理曼大帝建立了神聖羅馬帝國,但到後期,它只剩下一個名號。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等許多國家的雛型都是在這一時期形成建立起來的。天主教教會握有極大力量,所有知識傳承都在修道院中進行,宗教迫害和十字軍東征給歐洲人民帶來了很大的災難,這一時期被啟蒙時代的學者稱為黑暗時代。被中國擊敗的匈奴、突厥則在此時期進入歐洲。

從15世紀開始,在南歐和西歐的一些國家中,特別是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國,資本主義開始萌芽,通過地理大發現和對海外的冒險,足跡遍及了非洲、美洲和亞洲,荷蘭也在隨後的貿易中雄霸一時。由於西班牙、葡萄牙對資本的原始積累過剩,也由於缺乏進一步發展,反而使英國先一步獲得了更好的機會得到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在伊麗莎白時期,英國戰勝了西班牙的海軍。同一時期歐洲開始發生文化的大量精進,被稱為文藝復興,這也引發了宗教革命,許多國家脫離天主教教會的管轄而改奉新教,政教合一的各國常因教派不同而引發政爭,甚至有許多的宗教戰爭。在西歐的政教紛擾之際,東方信奉東正教的俄羅斯則在彼得大帝及隨後的幾位沙皇領導下逐漸強盛。

17世紀末,英國政治上發生了光榮革命,18世紀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隨即影響了歐洲大陸,也促進了民族國家的興起,北美十三州從英國殖民地的地位獨立建國,歐陸上的法國則發生法國大革命及拿破崙稱帝;德國、義大利則在19世紀完成統一,隨著科技的進步、對外界的不斷探索及進化論的提出,歐洲成為帝國主義的搖籃,撂奪全世界的資源。

20世紀初,帝國主義的極度擴張終於導致歐洲變為戰爭策源地,發生兩次世界大戰,使歐洲遭受了很大的創傷。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歐洲各國間的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除了中國、日本與美國之外,歐洲還是主要的戰場。其間,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二戰後,在蘇聯的影響下,又出現了一批社會主義國家。從1950年代開始,出現了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及以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締約國兩個集團對峙的局面。歐洲被劃分為兩個主要的政治經濟陣營:東歐的共產主義和西歐的資本主義,直到1990年左右,隨著蘇聯解體,冷戰結束,歐洲的政治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

古代時期

歐洲地形直立人和尼安德塔人在現代人類——智人出現後從非洲移居至歐洲。最早的歐洲人骨骼發現於喬治亞達馬尼斯,距今180萬年。最早的生物學上的現代歐洲人出現於公元前3 5000年。公元前7千年在巴爾干已有定居點的痕跡。中歐在公元前6千年,北歐部分地區在公元前5千至4千年到達新石器時代。公元前5508-2750年的庫庫特尼-特里波里文化是歐洲最早的大規模文明,也是世界最早的文明之一。

從新石器時代開始,義大利卡莫尼卡河谷就開始有了卡慕尼文明,留下了歐洲最多的超過35萬幅的壁畫。

歐洲的銅器時代,也叫青銅時代,

是一段變化和混亂交錯的時期。最重要的事件是中亞民族大舉遷徙和入侵歐洲。主流學者認為他們是原始印歐人,但是也有幾種有爭議的其他看法。其他現象包括巨石崇拜的轉播發展,經濟上首次出現明顯的階級差別,以及與此相關的在巴爾乾地區的第一個已知的君主制政權。歐洲第一個著名的有文字記載的文明是克里特島上的米諾斯文明,以及隨後的希臘鄰近地區的邁錫尼文明,始於公元前2千年早期。

雖然早在公元前1100年愛琴海地區的人就懂得使用鐵器,但是直到公元前800年該技術還沒有傳播到中歐,除了石器時代的陶器群文化進化而來的哈爾施塔特文化之外。很可能是這項技術的優越性使得印歐人不久之後明顯在義大利和伊比利亞站穩了腳跟,足跡深入這兩個半島編輯本段古典時代

希臘人和羅馬人的影響十分明顯地表現在當代歐洲的語言、思想、法律和思維方式中。古希臘是一群城邦的集合,從中發展出了早期的民主制度。雅典是最強大的和最發達的城市,從伯里克利時代開始就是知識的搖籃。公民論壇進行國家政策的辯論和立法,最著名的古典哲學家們從中產生,如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後者是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作為希臘馬其頓王國的國王,

歐洲亞歷山大的軍事成就把希臘文化和知識一直傳播到印度河邊。但是在布匿戰爭中戰勝迦太基強大起來的羅馬共和國在這一地區崛起。希臘文明傳承到了羅馬文化中,雅典本身也被歸入元老院和羅馬人民(SPQR)的旗下。羅馬從阿拉伯一直擴張到不列顛尼亞。公元前44年當羅馬到達全盛時,領導人尤利烏斯·凱撒被懷疑破壞共和,意欲獨裁而遇刺身亡。在隨後的混戰中,屋大維篡奪了權力,收買了羅馬元老院。宣布共和國重生的同時,他實際上開始了羅馬國家從一個共和國到一個帝國——羅馬帝國的轉變。

古希臘

希臘文明是一群城市國家——城邦(最重要的有雅典、斯巴達、底比斯、科林斯和敘拉古)的集合,擁有千差萬別的政體和文化,包括沒有先例的各種各樣的政府形態、哲學、科學、數學、政治、體育、戲劇和音樂。

最強大的城邦——雅典,通過雅典貴族克里斯提尼發明的一種早期的直接民主方式進行管理。在雅典民主制度之下,雅典公民獨立自行投票表決立法和行政議案。這里誕生了了蘇格拉底,公認的西方哲學奠基人之一。蘇格拉底還發明了蘇格拉底法,或稱反詰法——一種一直使用至今的教育方法,提出一系列問題要求學生個人回答,鼓勵對問題進行更基礎深入的思考。因為這種哲學,蘇格拉底被宣判死刑,罪名是「蠱惑雅典的青年人」,以及他的討論與當時的宗教信仰不相容。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是柏拉圖學院的建立者。他在作品中記錄了這一幕,並且繼續下去發展出了它自己的獨特哲學——柏拉圖哲學。

歐洲希臘各城邦在黑海、地中海、小亞細亞、西西里和義大利南部的大希臘沿岸建立了大量的殖民地,但是在公元前5世紀向東部的擴張受到了來自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的反擊。在希波戰爭中,希臘城邦結成了聯盟,

並在普拉蒂亞戰役中戰勝波斯帝國,擊退波斯人的入侵。希臘各城邦結成了提洛同盟繼續與波斯戰斗,但是雅典在聯盟中的領導地位促使斯巴達組織了針鋒相對的伯羅奔尼撒聯盟。兩個聯盟之間為希臘的領導權爆發了伯羅奔尼撒戰爭,伯羅奔尼撒聯盟獲勝。對於隨後的斯巴達霸權的不滿導致了科林斯戰爭爆發,底比斯領導的聯盟在留克特拉戰役中擊敗了斯巴達。亞歷山大大帝的征戰將希臘文化傳播到波斯、埃及和印度,也得到了這些國家的更古老的知識,開創了一個被稱為希臘化時代的新的發展時期。亞歷山大逝世於公元前323年,他的帝國分裂成許多希臘化文明國家。

許多希臘的知識被羅馬吸收,它利用敵人的不團結從義大利向外擴張,唯一真正對羅馬的崛起的挑戰來自腓尼基人的殖民地迦太基, 它被擊敗在公元前3世紀,這一事件標志羅馬統治的開始。羅馬首先被國王統治,後來是元老院共和(羅馬共和國), 最後在公元前1世紀成為帝國,受奧古斯都和繼任的獨裁者們的統治。羅馬帝國勢力在地中海,控制著沿岸所有國家。它的北部邊界是萊茵河和多瑙河。在皇帝圖拉真(公元2世紀)統治時,帝國領土達到了最大,控制著近似5,900,000平方公里的陸地面積,包括不列顛, 羅馬尼亞和部分美索不達米亞。帝國帶來了和平,文明和中央政府對治下領土有效的管理,但是在3世紀一連串的內戰消弱了它的經濟和社會力量。在4世紀,皇帝戴克理先和君士坦丁把國家分成了東西兩部分。雖然戴克里先殘酷迫害基督徒,但是君士坦丁還是於313年在米蘭敕令中宣布停止國家支持的對基督教的迫害,從而為帝國之後於380年將基督教作為國教埋下伏筆,使天主教成為一個重要的組織。

近代以後

國旗在文藝復興之後知識獲得了尊重,[2]開始挑戰傳統的科學和神學教條。新教改革開始,德國神父馬丁·路德挑戰教皇的權威。同時亨利八世混亂的感情生活、對生兒子的渴望、以及政治上的野心使英國教會同樣脫離教皇管制,也讓英格蘭在隨之而來的德意志和西班牙之間的宗教戰爭中得以採取更靈活的結盟政策。但是,宗教戰爭一直持續到三十年戰爭,這場戰爭結束於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光榮革命確認了這個協議。

從英國開始,新大陸的資源流入,加上工業革命,使得更依賴於製造業和貿易,而不是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的新型經濟成為可能。早期的大英帝國在美洲的殖民地起義,建立了代議制政府,帝國分裂。歐洲大陸的政治改革受到了法國大革命的鼓舞,人民大呼「自由、平等、博愛」。隨後的法國領導人拿破崙·波拿巴通過直到1815年的戰爭征服和改革了歐洲大陸的社會解構。隨著越來越多的小有產者獲得投票權,在法國和英國,社會主義和工會運動風起雲涌,革命在1848年席捲歐洲。最後的農奴制殘余在1848年的奧匈帝國被廢除。俄國農奴制在1861年被廢除。巴爾干國家開始從奧斯曼帝國重獲獨立。

在普法戰爭之後,義大利和德國由各諸侯國分別統一於1870年和1871年。在追求建立帝國的過程中爆發了全球性的沖突,直到這種野心到達頂點,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無希望的戰爭和赤貧中,1917年俄國革命許諾給予「和平、麵包和土地」,東歐以及世界的政局向激進化轉變直至今日。德國戰敗,訂立凡爾賽條約,付出了經濟崩潰的代價,在大蕭條中一覽無余,導致重新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戰勝了法西斯主義,西歐形成了自由貿易區,通過鐵幕與蘇聯分隔,後者形成了共產主義警察國家體系。柏林牆1989年倒塌後,歐洲簽訂了一個新的聯盟條約,至2007年為止,包括了27個歐洲國家,超過4億人口。二戰後的軍事組織北約也擴大到包括了俄羅斯的鄰國——這是歐洲自從一世紀羅馬帝國以來一體化最顯著與最具軍事優勢的時期。

3自然地理

范圍

歐洲位於亞洲的西面,是亞歐大陸的一部分。它的北、西、南三面分別瀕臨著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和黑海,東部和東南部與亞洲毗連,宛如亞歐大陸向西突出的一個大半島。

歐洲的大部分位於北溫帶內,它是世界上有人定居的各洲中距離赤道最遠的一洲。它沒有熱帶。

歐洲四個極點的位置分別是:東為北烏拉爾(東經66°10』);最西伊比利亞半島上的羅卡角(西經9°31』);最北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諾爾辰角(北緯71°8』);最南伊比利亞半島上的馬羅基角(北緯36°)。

從海陸位置看,歐洲面對大西洋,背靠亞洲腹地,處於大陸西岸的位置。中緯度的大陸西岸,在大氣環流系統中屬於西風帶,因此,歐洲的大部分地區終年吹拂西風,各地氣候深受大西洋的影響。

水平輪廓破碎是歐洲自然地理的一個顯著特點。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屬於半島和島嶼,其中半島面積又佔全洲面積的27%,這在世界各大洲中是獨一無二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是歐洲最大的半島,次大的半島有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干半島、科拉半島、日德蘭半島,克里木半島和布列塔尼半島等,歐洲諸島嶼中以大不列顛島為最大,著名的大島還有冰島、愛爾蘭島、西西里島、撒丁島、科西嘉島和克里特島等。

眾多的半島和島嶼把歐洲大陸邊緣的海洋分割成許多邊緣海、內海和海灣。巴倫支海、挪威海、北海和比斯開灣是歐洲較大的邊緣海,白海、波羅的海、地中海和黑海等則深入大陸內部,成為內海或陸間海。

巴倫支海是北冰洋的一個邊緣海,介於歐洲大陸與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和北地群島之間,面積達140萬平方公里左右,全部位於大陸架上。巴倫支海是亞歐大陸北面各邊緣海中深度最大的一個,它的絕大部分在200~400米之間,平均深度為229米。它有廣闊的水道與北冰洋相連,因此海水的鹽度與大洋的鹽度相近,接近於35%。巴倫支海與北冰洋的其他邊緣海不同,由於西南部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即使在嚴冬時節,表面水溫也可達4℃左右,因此這里雖然地處高緯,但是海水卻終年不凍。

白海實際上是巴倫支海深入歐洲大陸內部的一個海灣,本身又有三個海灣:坎達拉克沙灣、奧涅加灣和德文斯克灣。白海面積不過9萬平方公里,平均深度只有89米。由於白海四面受陸地包圍,只有一條狹窄海峽與巴倫支海相通,北大西洋暖流不能到達這里,因此這里冬季的水溫低,自11月至翌年5月海面為冰雪覆蓋,呈現一片白茫茫景色,白海即因此得名。由於北德維納河和奧涅加河的大量河水注入白海,海域的南部海水含鹽度較低,在2。0~2。6%之間,北部海水的含鹽度可達3.0~3.08%。

在巴倫支海和白海有許多魚類和海獸,其中鰵魚、鯡魚、鱈魚和海豹是這里的主要水產。

歐洲西瀕大西洋,在大陸與深海盆之間有一片面積很大的大陸架,不列顛群島和北海即位於其上。這里原來是歐洲大陸的一部分,第四紀冰期以後,海水上升,北海才出現,不列顛群島才形成。在北海海底仍然有歐洲古河道的蹤跡。北海北面的挪威海和南面的比斯開灣,大陸架都較狹窄,離開海岸不遠即為深水海盆。

歐洲(5)波羅的海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與歐洲大陸之間,面積38.6萬平方公里,大部分海域的深度在60~130米之間,平均深86米。它有許多海灣深入大陸,其中以波的尼亞灣為最大,幾乎占整個波羅的海面積的三分之一,較大的海灣還有芬蘭灣、里加灣等。由於有大量河水注入,加以緯度較高、蒸發量小和只有一些淺而窄的海峽與北海相通等原因,波羅的海的鹽度普遍很低,中部為7%左右,海灣中為2~3%,河口附近甚至全部是淡水。深層水的鹽度略高,但最高也不超過20%。冬季,中部表層海水水溫為1~3℃,在海灣和沿岸地區則降到0℃以下,波的尼亞灣和芬蘭灣東部從11月或12月起冰封,冰期一直延續到來年4月或5月。波羅的海的動物種類貧乏,但數量很多。

地中海和黑海是歐洲南部的兩個陸間海。地中海位於歐亞非三洲之間,黑海位於歐亞兩洲之間,兩海以達達尼爾海峽、馬爾馬拉海、博斯普魯斯海峽相通。地中海海域中半島和島嶼甚多,它們把地中海分割成幾個深淺不一的海盆,海底地形比較復雜。黑海除西北部有幾個小島外,基本上沒有島嶼,海底除西北部和北部的亞速海較淺外。大部分為水深1500~2200米的平原。地中海周圍或為多山的半島,或為荒漠,注入的河水不多,而且夏季炎熱乾燥,蒸發量大,因此海水鹽度高,表層海水的平均鹽度為3。8%,黑海有大量河水注入,表層海水的平均鹽度僅1。7~1。85%,底部也只有22。5%。黑海的海面稍高於地中海,由此產生了由黑海注入地中海的表流,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平均流速每小時2。3~4。6公里;同時,在深處存在著自地中海注入黑海的反流,但流量較小。在直布羅陀海峽也有自大西洋流入地中海的表流和深處的反流。來自大西洋和黑海的表流是維持地中海水量平衡的重要因素。

地中海擁有豐富的生物資源,動植物種類總數在8000種以上。黑海的動植物種類則少得多,只有地中海的七分之一到六分之一。由於黑海上層海水的鹽度低,海水的垂直環流很弱,因而深層水經常處於缺氧狀態,並有大量硫化氫集聚。硫化氫帶從150~200米的深度開始,有機界只能生活在這個深度以上,從200米左右開始,直到海底,是一個沒有生命的世界。

水平輪廓破碎,陸地與海犬牙交錯,再加上歐洲的面積不大(1040萬平方公里),這就使得全洲各地距海都不太遠,東歐距海最遠的地方也只有1600公里左右。這樣,就更加深了海洋對大陸的影響,加深了歐洲氣候的海洋性。

歐洲海岸線曲折,海灣眾多,這對人類的經濟活動也提供了方便。

氣候

歐洲歐洲位於中緯度地區,西邊是海。海岸線受海水作用的影響而形成鋸齒狀,而海洋是控制氣候的主要原因。受海洋影響,歐洲氣候溫和、降雨豐富,相對濕度高並且多雲,這一現象包括阿爾卑斯山北方的內陸地區。歐洲大陸東邊降雨量則少,相對濕度低,天空晴朗,這一氣候現象廣及歐亞交接的的廣大山麓地區。這些影響沿著南北程帶狀分布,並且穿過挪威、丹麥與德國。阿爾卑斯山南面山區移動性的季節以亞熱帶高壓系統為主,因此此地區的雨量,隨著季節而有顯著的不同,冬季多雨,夏季則乾旱。

夏季最高溫是在地中海區。雅典7月的平均氣溫是27℃,西班牙格拉納達為25℃,而義大利的都靈為23.5℃。夏季平均溫度向北方及沿海地區逐漸下降,挪威的特浪索和瓦爾多7月平均氣溫約為11℃和9℃。冬季時,溫度由歐陸西南向東北逐漸下降;因此葡萄牙里斯本一月平均氣溫為10.5℃,前蘇聯的阿乾折同月平均氣溫卻是-14.5℃,大西洋沿岸冬天的平均氣溫頗高,例如挪威境內的北極圈沿岸冬季並不比紐約市冷。降雨量多集中在大西洋與地中海沿岸地區,而西北海岸的島嶼降雨量也不少,例如不列顛群島。西北岸的降雨量多超過2000毫米,降雨量逐漸往東南方的黑海遞減。

居民

城市人口約佔全洲人口的6 4 % ,在各洲中次於大洋洲和北美洲,居第三位。但人口呈負增長,歐洲的人口分布以西部最密,萊茵河中游谷地、巴黎盆地、比利時東部和泰晤士河下游每平方千米均在200人以上,歐洲絕大部分居民是白種人(歐羅巴人種) 。

歐洲人口增長率

語系

印歐語系:屬此語系的居民佔全洲總人口的95 % ,包括斯拉夫、日耳曼、拉丁、阿爾巴尼亞、希臘、凱爾特語族的民族。

突厥語系:分布於南歐與東歐, 包括土耳其、哈薩克、亞塞拜然、韃靼等民族。

歐洲語言

烏拉爾語系:芬蘭語族和烏戈爾語族。

地形

歐洲的地形具有許多獨特性。 最高點位於阿爾卑斯山脈的勃朗峰,高度4807米。

首先,歐洲是世界上地勢最低的一洲,平均高度只有340米。高度在200米以下的平原約佔全洲總面積的60%,平原所佔比重之大,在各大洲中首屈一指。歐洲的平原西起大西洋沿岸,東迄烏拉爾山麓,綿綿數千公里,沒有間斷,形成橫貫歐洲的大平原。歐洲山地所佔面積不大,高山更少,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僅佔全洲總面積的2%。

第二,歐洲的地形,大體上可以以波羅的海東岸至黑海西岸一線為界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以平原占絕對優勢,地形比較單一,西部則山地和平原互相交錯,地形比較復雜。地形的分布與地質構造基礎有著密切聯系。

第三,在第四紀冰期時,歐洲存在著兩個大的冰川中心,一為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大陸冰川中心,一為阿爾卑斯山脈的山地冰川中心,前者對歐洲的影響很大,由於它的作用,歐洲北半部遍布冰川地貌。

西歐地勢較為平坦,為平原;中歐有阿爾卑斯山,氣溫較低;歐洲有四大半島(伊比利亞;亞平寧;巴爾干;斯堪的那維亞)三大平原(東歐、波德、西歐)氣溫與同緯度相比更暖和,這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

語言

官方語言有英語、俄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捷克語、克羅埃西亞語、希臘語、拉丁語、波蘭語、荷蘭語、拉脫維亞語、愛沙尼亞語、丹麥語、瑞典語、芬蘭語、愛爾蘭語、哈薩克語、土耳其語、冰島語、挪威語、保加利亞語、羅馬尼亞語、匈牙利語、馬其頓語、斯洛維尼亞語、盧森堡語等30餘種語言。歐洲是世界上語言種類最豐富的地區,其中90%以上語言都是以拉丁字母和西里爾字母為基礎構成的。

人種

歐洲居民中的99%屬歐羅巴人種(白種人),是種族構成比較單一的洲。東歐還分布有白黃混血的哈薩克人(突厥人)。

地理集錦

多瑙河——流經9個國家,是世界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

亞速海——最深處14米,是世界上最淺的海。

裏海——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海。

埃特納火山——世界有記錄的噴發次數最多的火山。

俄羅斯——世界陸地面積最大的國家,面積達1707萬平方千米。

梵蒂岡——世界陸地面積最小的國家,面積僅0.44平方千米。

摩納哥——人口密度約為16 000人/平方千米,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

自然資源

歐洲的礦物資源以煤、石油、鐵比較豐富。煤主要分布在烏克蘭的頓巴斯、波蘭的西里西亞、德國的魯爾和薩爾、法國的洛林和北部、英國的英格蘭中部等地,這些地方均有世界著名的大煤田。石油主要分布在喀爾巴阡山脈山麓地區、北海及其沿岸地區。其它比較重要的還有天然氣、鉀鹽、銅、鉻、褐煤、鉛、鋅、汞和硫磺等。阿爾巴尼亞的天然瀝青世界著名。歐洲的森林面積約佔全洲總面積的3 9 % ( 包括俄羅斯全部) 。佔世界總面積的23 % 。西部沿海為世界著名漁場,主要有挪威海、北海、巴倫支海、波羅的海、比斯開灣等漁場。

⑩ 西班牙是法西斯國家嗎﹖

西班牙是法西斯國家但不是軸心國。
1939年3月,在德、意法西斯的支持下佛朗哥建立了獨裁政權。4月7日加入《反共產國際協定》。二戰爆發後佛朗哥政治上親近德、意,但拒絕對德國承擔軍事和外交義務。
佛朗哥為什麼拒絕參戰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經濟無力也不願捲入一場新的戰爭
長期的戰爭,使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貧困使這座荒涼的半島毫無生氣。擺在西班牙政府面前的是怎樣使精血已枯的人民擺脫另一場戰爭,恢復發展經濟。
二、沒有把握勝利因此不敢參戰
佛朗哥認為美英這兩個帝國有可能聯合作戰,並將英倫三島作為反攻歐洲的跳板,從而打贏這場戰爭。1940年8月,隨著不列顛之戰的持續,他已看清,英國將堅持戰斗,而這場戰爭很可能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德國能否獲勝,毫無把握。在沒有絕對把握勝利的情況下,佛朗哥是不敢參戰的。
三、希特勒沒有拉攏
當希特勒在西線發動突然襲擊,法國迅速淪陷,英國也可能崩潰或毀滅的時候,佛朗哥曾在6月間表示,他准備加入戰勝者的行列,分享戰利品。但是,希特勒覺得沒有爭取同盟者的必要。他估計幾個星期、甚至幾天之後,便可結束大的敵對行動,而英國即將求和。因此,他對於馬德里的這副積極靠攏的姿態並不感興趣,沒有把佛朗哥拉入自己的陣營。
四、政治經濟要求沒有得到滿足
佛朗哥向德國提出了許多苛刻的參戰條件,如:保證將直布羅陀、法屬摩洛哥以及阿爾及利亞的一部分,包括奧蘭在內,劃歸西班牙,並且要擴張西屬非洲殖民地的某些領土。此外,還需要適當的軍事援助特別是西班牙面對直布羅陀的炮台所需的15英寸口徑榴彈炮。強調西班牙需要現代武器、糧食、石油和經濟援助,而且還必須等到德國人在英國登陸後,西班牙才能參戰。希特勒因為西班牙的要求過高而感到棘手,而且有些要求將使他同維希重新發生糾紛。從法國奪去奧蘭,那一定會導致法國在北非成立敵對的政府,因而希特勒拒絕了佛朗哥的要求。後來,希特勒在佛羅倫薩對墨索里尼說:「我寧可被拔掉三四顆牙齒,也不願再搞這樣的談判。」
五、英美等國從中努力
二戰爆發後,英國和美國都一直在努力使西班牙保持中立。如從西班牙購買物資以縮小其對納粹的供應量,減輕納粹對西班牙經濟的影響。1940年3月,英國與西班牙簽署了一個為期半年的貿易協定,英國向西班牙提供石油產品和化肥,西班牙向英國供應礦石、橘子和檸檬。在整個戰爭期間,該貿易協定每隔半年續簽一次。他們向西班牙提供穀物和石油。
丘吉爾就任英國首相後,專門撥出一筆資金用於收買一些對佛朗哥有影響力的西班牙高級指揮官,由英國國庫在一家瑞士銀行的紐約分行存入1000萬美元,指使英國駐馬德里大使館武官艾倫·希爾加思向一些西班牙軍人賬戶轉錢。這位英國軍官便同銀行家胡安·馬奇進行了接觸,向那些表明准備抵制佛朗哥同希特勒聯合意願的西班牙軍官送錢。馬奇根據每個西班牙軍官的業績送錢,1940年底,幾乎所有的錢都進了西班牙軍官的腰包。比如,被認為是佛朗哥的繼承人之一的,當時西班牙軍事學院院長安東尼奧·阿蘭達將軍就得到了200萬美元。
六、利用中立地位與交戰雙方進行貿易
在一份1939年簽訂的德西秘密協定書中,西班牙承諾從南美幫德國進口牛肉和穀物。1940年5月,西班牙與義大利簽訂了為期3年的食品合作計劃,承諾提供必要的糧食。到1942年,德西貿易的重點由食品轉向戰爭必需的礦產資源。西班牙擁有豐富的優質鐵礦石,德國還從西班牙進口鋅、鉛、水銀、螢石、天青石、雲母、軟木和羊毛,以及最重要的鎢砂。從1942年初開始,英美開始聯合買斷西班牙所有的鎢礦出產,價格也從原來每噸75美元飆升至16800美元。佛朗哥政府利用中立地位與交戰雙方進行貿易,獲利頗豐。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60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7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665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528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64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86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243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547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257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