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如何跑這么遠殖民澳門
① 葡萄牙怎麼佔領澳門
澳門在明代是葡萄牙與中國貿易的主要補給港口。葡萄牙貨船因遇暴風吹襲,以上岸晾貨物為理由,逐漸佔領澳門沿海地區.1557年,葡萄牙人向當時明政府取得居住權,成為首批進入中國的歐洲人。最初由果亞親王管轄,1623年,葡萄牙政府委任馬士加路也為首任澳門總督。1640年當葡萄牙擺脫西班牙統治後,因澳門未曾投降於西班牙,於是被授「天主聖名之城」(Cidade do Nome de Deus)的稱號
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 1844年9月20日,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二世宣布澳門為自由港;1849年,葡萄牙停止向中國交澳門地租。1851年,葡萄牙佔領氹仔。1864年,葡萄牙再佔領路環。1883年,葡萄牙再佔領望廈、青洲。1887年,當時的葡萄牙政府方使清政府先後簽訂《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規定「葡國永駐管理澳門以及屬澳之地與葡區治理它處無異」。1896年,葡萄牙企圖再佔領附近的大小橫琴島,但不成功。1908年,葡萄牙要求展界,並劃定澳門的界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葡萄牙屬中立國,沒有被日本佔領。1955年,葡萄牙頒布了《澳門海外省組織法》. 1961年,葡萄牙海外部確定澳門為旅遊區,特准設賭。同年11月澳門政府頒布《承投賭博娛樂章程》。
② 澳門是怎樣淪為葡萄牙殖民的的
葡萄牙人最初限定只能居住在澳門南方,由果亞親王管轄,1623年,葡萄牙政府委任馬士加路也為首任澳門總督。1640年當葡萄牙擺脫西班牙統治後,因澳門未曾投降於西班牙,於是被授「天主聖名之城」(Cidade do Nome de Deus)的稱號。 澳門歷史上以中西文化交流馳名於世,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中在地區上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亦曾在世界經濟的運轉中發揮重大作用。 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1844年9月20日,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二世宣布澳門為自由港;1849年,葡萄牙停止向中國交澳門地租及佔領關閘。1851年,葡萄牙佔領氹仔。1863年,侵佔塔石、沙岡、新橋、沙梨頭和石塘街。1864年,再佔領路環。1879年,佔領龍田村。1883年,葡國佔領望廈、荔枝灣、石澳及青洲。1887年,葡萄牙政府和清政府先後簽訂《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規定「葡國永駐管理澳門以及屬澳之地與葡區治理它處無異」。1896年,葡萄牙企圖再佔領附近的大小橫琴島,但未成功。1908年,葡萄牙要求展界,並劃定澳門的界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葡萄牙屬中立國以及大量日僑居於巴西,所以沒有被日本佔領。1955年,葡萄牙頒布了《澳門海外省組織法》。1961年,葡萄牙海外部確定澳門為旅遊區,特准設賭。同年11月澳門政府頒布《承投賭博娛樂章程》。在1974年澳門首條陸路連接工具──澳氹大橋落成啟用前,民間或運輸往來兩離島和灣仔皆用船隻,曾有航班設立。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開始被葡萄牙人租借。直至1887年葡萄牙政府與清朝政府簽訂了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澳門成為葡萄牙「永駐管理」之地,也是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領地。1980年代中葡兩國共同探討澳門前途問題,其後於1987年正式簽署《中葡聯合聲明》,定於1999年12月20日葡萄牙結束對澳門的統治,政權交還往中華人民共和國。
③ 澳門是怎樣淪為殖民地的
葡萄牙人慾在中國建立一個殖民據點,以「佛朗機」之名,經過多次對中國的調查,選定了屯門,並在1517年入侵屯門,佔領了一段時間後於屯門海戰戰敗,被中國取回。葡萄牙人慾在漳州建立據點失敗而回,轉回廣東珠江口外活動,後來退至澳門。葡萄牙人正式在澳門定居的時間,古書說法不一,大約是在1553年左右,以船遇風暴,貨物被水浸濕為由要求濠鏡借地晾曬貨物,官員一口答應,自此便賴著不走。當時葡萄牙人與受賄的中國官員汪柏簽定密約,把佛朗機改稱為葡都麗加,以混淆人民視聽。這密約是口頭協議,不是書面條約。1554年明政批准汪柏的請求,允許葡萄牙人在廣東沿海進行貿易,條件是每年須向明政府進貢。當時葡萄牙人已開始在澳門進行貿易和修建洋房居住。當時明朝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所以傳教士未能獲准進入中國傳教前,都停留在澳門。1583年,利瑪竇與羅明堅神父獲准入居廣東活動,同年亦成立了澳門議事會進行葡萄牙社區的自治管理。
明政府早期對葡萄牙人嚴格管治,葡萄牙人不能買賣土地、每年需繳付500兩白銀予明政府及其後的清政府為地租、房屋修建須經過明政府批准,甚至摧毀葡萄牙人自行修建的城牆,限定只能居住在澳門南方,由果亞親王管轄。1601年,荷蘭欲取澳門為遠東根據地,艦隊進攻澳門但失敗,後改為佔領台灣。到1616年,葡萄牙任命卡洛告為澳門總督,但並沒有到任。直至1623年,葡萄牙任命馬士加路也為另一任澳督,並正式到澳門到任就職,由於最初只負責澳門防務,因此其官邸設於大炮台。1640年當葡萄牙擺脫西班牙統治後,因澳門未曾投降於西班牙,於是獲授「天主聖名之城」(Cidade do Nome de Deus)稱號[6],又稱「英雄城」[5]。
清政府沿用明制,繼續行使在澳門的主權和治權。1685年成立粵海關,執行在澳門的關稅主權。1743年發生澳門葡萄牙人殺害中國商人事件,1748年又有另一名中國人遇害。事後制定了12條治澳法令,要求葡方嚴格遵守。1783年4月4日葡萄牙海事暨海外部部長以葡萄牙女王名義發布《王室制誥》後,議事會逐漸失去其大部分權力,而作為葡萄牙國家代表的澳門總督的權力則不斷擴充膨脹。
[編輯]完全占據及擴張時期
葡屬澳門徽章(1935-1951)
1802年英國同樣欲取得澳門為根據地,派艦隊進攻,但亦失敗[5],改為向香港打主意。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之後,英國戰船駛至澳門關閘,強行登陸,香山的清朝駐軍曾作勉強抵抗。1842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完全暴露清政府弱點,葡萄牙派代表與清朝欽差大臣愛新覺羅耆英談判,要求豁免地租銀,可享有條約中五口通商權利,葡萄牙軍隊可以駐防澳門半島。可是到最後除了五口通商外,其它要求一一被拒,繼續維護中國在澳門的主權。1845年11月20日,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二世單方面宣布澳門為自由港,除容許外國商船停泊進行貿易活動外,更拒絕向清朝政府繳付地租銀。1846年4月澳督亞馬留上任後,隨即推行一系列殖民統治政策。1846年5月,亞馬留宣布對澳門華籍居民徵收地租、人頭稅和不動產稅,把只對葡萄牙居民實行的統治權,擴大到華籍居民,又下令所有停泊在澳門的中國船隻都對向理船廳登記交稅。其後從1849年開始,亞馬留更停止向清政府繳付地租銀,並限令中國海關撤出澳門,又派兵入侵望廈村,強迫村民搬遷祖宗墳墓,服從的付洋銀,不服從的挖掘後把骸骨投入海中。亞馬留在澳門的所作所為激起人民反抗,沈志亮等7人殺死亞馬留,葡方為報復,率兵入侵望廈村。1851年,葡萄牙佔領氹仔。1864年,葡萄牙再佔領路環。1883年,葡萄牙再佔領望廈、青洲。1887年,清政府與葡萄牙先後簽訂《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和好通商條約》,條約列明中國允許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門」,但未經中國同意葡萄牙永不得將澳門讓與他國。
1922年發生了捷成事件,暴露了殖民統治者的真面目,宣布軍隊可任意開槍、捕人和強迫店鋪供應貨物,宣布68個工會為非法團體,使當時澳門人口由不足十萬人一度減少至只有兩萬餘人,雖然隨後幾年大部份居民逐漸迴流澳門,但澳門工運仍然受滯達20年。
④ 澳門和台灣是怎樣被葡萄牙和荷蘭殖民者侵佔的
澳 門 自 古 以 來 就 是 中 國 的 領 土 , 16 世 紀 中 葉 以 後 被 葡 萄 牙 逐 步 占 領 。
從 史 料 上 看 , 早 在 新 石 器 時 代 , 中 華 民 族 的 祖 先 已 在 澳 門 地 區 生 活 。 公 元 前 3 世 紀 , 從 第 一 次 統 一 中 國 的 秦 代 開 始 , 澳 門 劃 入 了 南 海 郡 番 禺 縣 管 轄 。 大 約 在 15 世 紀 後 期 , 在 澳 定 居 的 中 國 漁 民 為 求 得 出 海 捕 魚 的 安 全 , 建 造 了 奉 祀 海 神 、 天 妃 的 「 天 妃 廟 」 , 即 作 為 澳 門 象 征 的 「 媽 閣 廟 」 , 葡 文 (Macau) 就 是 「 媽 閣 」 的 音 譯 。
16 世 紀 中 葉 , 隨 著 歐 洲 殖 民 主 義 「 航 海 大 發 現 」 的 擴 展 , 葡 萄 牙 人 到 達 中 國 東 南 沿 海 一 帶 。 1553 年 , 葡 萄 牙 人 以 「 借 地 晾 曬 水 浸 貨 物 」 為 借 口 , 通 過 向 明 朝 官 員 行 賄 , 獲 准 在 澳 門 半 島 暫 時 居 住 。 數 年 之 間 , 葡 人 聚 落 成 村 , 並 自 行 設 置 官 吏 , 建 立 了 他 們 所 謂 的 遠 東 最 早 的 據 點 。
隨 著 入 居 時 間 的 久 長 與 貿 易 興 旺 , 居 澳 葡 人 日 漸 驕 橫 。 廣 東 官 吏 曾 商 討 驅 逐 這 批 不 速 之 客 的 辦 法 , 於 是 葡 萄 牙 船 商 除 繳 納 船 稅 外 , 每 年 給 廣 東 官 吏 賄 賂 500 兩 白 銀 , 以 鞏 固 其 在 澳 門 的 地 位 。 1572 年 , 葡 商 在 按 慣 例 饋 贈 500 兩 白 銀 之 時 , 因 有 其 他 中 國 官 吏 在 場 , 葡 商 翻 譯 只 得 說 , 那 是 付 給 中 國 政 府 的 「 地 租 銀 」 , 受 賄 官 吏 亦 宣 稱 將 把 這 筆 「 地 租 銀 」 上 交 國 庫 。 從 此 , 葡 商 的 賄 賂 變 成 了 地 租 。 1749 年 , 清 政 府 頒 布 中 國 管 治 澳 門 章 程 十 二 條 , 以 中 葡 文 刻 石 立 於 澳 門 議 事 亭 內 。 此 後 , 這 項 法 令 執 行 了 100 年 。 葡 人 向 中 國 政 府 交 納 地 租 , 表 明 葡 人 承 認 澳 門 是 中 國 的 領 土 。
鴉 片 戰 爭 後 , 中 英 簽 訂 《 南 京 條 約 》 , 中 國 清 政 府 割 讓 香 港 給 英 國 , 居 澳 葡 萄 牙 人 一 反 恭 順 常 態 , 派 代 表 與 清 朝 欽 差 大 臣 耆 英 談 判 , 要 求 豁 免 每 年 500 兩 地 租 銀 , 並 由 葡 萄 牙 士 兵 駐 防 整 個 澳 門 半 島 。 1845 年 , 葡 萄 牙 女 王 瑪 麗 亞 二 世 擅 自 宣 布 澳 門 為 自 由 港 , 允 許 所 有 外 國 商 船 來 澳 自 由 貿 易 。 1851 年 和 1864 年 , 葡 萄 牙 又 分 別 侵 占 了 凼 仔 、 路 環 兩 島 。
1887 年 ( 即 光 緒 十 三 年 ) , 清 政 府 被 迫 簽 訂 中 葡 《 友 好 通 商 條 約 》 , 同 意 葡 國 「 永 駐 管 理 澳 門 」 。
1987 年 4 月 , 中 國 和 葡 萄 牙 兩 國 政 府 簽 署 「 中 葡 聯 合 聲 明 」 , 共 同 聲 明 澳 門 地 區 是 中 國 領 土 , 中 國 政 府 從 1999 年 12 月 20 日 起 對 澳 門 恢 復 行 使 主 權 。
16世紀中葉以後,美麗富饒的台灣成為西方殖民主義者凱覦的對象。西班牙、葡萄牙等列強相繼侵擾台灣,或掠奪資源,或進行宗教文化侵略,或直接出兵佔領。17世紀初,荷蘭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的殖民霸權地位,來到東方,積極參加對殖民地的掠奪。它先後於1602年(明萬曆三十年)和1622年(明天啟二年)兩次侵佔澎湖。1624年(明天啟四年)。明政府出兵將荷蘭殖民者逐出澎湖,俘獲荷軍主將,余眾逃往台灣南部,侵佔了大員(今台南市安平區)。兩年後,西班牙人又從呂宋入侵台灣,占據了基隆和淡水一帶。1642年,荷蘭人奪取了西班牙人在台灣北部的據點,台灣自此滄為荷蘭的殖民地。
荷蘭殖民者盤踞台灣38年,先後在台灣修築城和普魯文遮堡(赤嵌樓),作為進行殖民統治的中心。但其佔領區實際只有南部沿海有限的地區,以及北部的基隆、淡水兩港,而且它的統治一直是極不穩固的。荷蘭殖民者對台灣同胞進行殘酷的盤剝,不斷激起台灣人民的反荷斗爭。1652年由鄭芝龍舊部郭懷一領導台灣軍民發動的起義,是規模最大的一次。起義群眾曾一度攻克熱蘭遮城,6000人在起義中壯烈犧牲。這次起義愈發堅定了台灣同胞收復國土的斗爭決心。九年以後,他們終於配合民族英雄鄭成功驅逐荷虜,收復了台灣。
⑤ 葡萄牙和西班牙爭奪澳門,為何是葡萄牙勝利了
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最早開始航海路線的國家,在亞洲和美洲都有大量的殖民地。但葡萄牙的航海路線主要傾向於東亞、西亞地區,而西班牙的航海路線則相反,側重點在於美洲大陸。
比較它們兩國的實力,它們的實力都是旗鼓相當的。因此在實力這方面來說它們的誰強誰弱,而導致奪不到澳門,這是站不住腳的說法。一開始葡萄牙是實力強,但後來西班牙也趕超了葡萄牙。
只能說這兩國的航海路線側重點不一樣,才導致了它們征服的地盤不一樣。澳門就是屬於亞洲地盤,而在這邊葡萄牙的資源好很多。它能夠戰勝西班牙,完全是屬於情理之中。
財力、物力、人力都集中在這邊,要調動起來就更為直接快捷。而西班牙呢?遠水救不了近火,根本不夠時間調兵遣將過來。戰爭比的不僅僅是實力,還要比誰出手更快。
⑥ 葡萄牙殖民者是怎樣侵佔澳門的澳門問題怎樣解決的
明初以來,倭寇在沿海各地的侵擾,達兩個世紀。明清之際,沙俄開始強佔中國疆土,以致後來在雅克薩挑起了兩國間的戰爭。這在中外關系史上,都是沒有先例的。一四九八年,達·迦馬發現東方新航路之後,葡萄牙殖民主義者首先到中國來,其後有西班牙人和荷蘭人,再後有英國人、法國人和美國人。他們以商業、炮艦和傳教為手段,對中國進行野蠻的掠奪,使中國在對外問題上經受了嚴峻的考驗。
葡萄牙人於一五一一年征服滿剌加,於一五一三年就開始有商船到中國來。一五一六年,一五一七年,先後派商船到廣東出售胡椒等貨物,並非法佔據廣東東莞縣屬的屯門島。此後,又派馬斯客倫哈斯率領艦隊到福建漳州非法踏勘海岸地形。一五二一年,明因葡萄牙人拒絕退出屯門,以武力驅逐他們出境。一五二三年,一五四七年,一五四九年,葡萄牙人先後侵擾廣東新會的西草灣、福建的漳州和詔安,都被明軍擊退。但自一五三五年起,澳門一直有葡萄牙人居住。一五五三年,他們通過對地方官的行賄,以租借的名義占據澳門的部分土地。一五五七年,他們在澳門私自擴展土地,建築炮台,設立官署,儼然把澳門看作他們的殖民地。這是四方殖民主義者在中國境內長期非法佔據的第一塊土地。不過中國在澳門仍設有官署,擁有主權。
關於中葡《和好通商條約》
英法列強接連侵奪中國權益,進一步刺激了葡萄牙這樣的西方小國對中國的侵略野心。葡萄牙早在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就占據了澳門,到鴉片戰爭以後,眼見清政府的國防力量衰弱,便想正式吞並這塊中國領土。1880至1883年中俄、中法關系緊張時,葡萄牙當局幾次想乘機逼使清政府正式承認澳門歸葡所有,但都未能得逞。中法戰爭後,葡萄牙這一侵略意圖愈趨明顯。
1885年7月18日,在倫敦簽訂的中英《煙台條約續增專條》第九款中曾規定:中英雙方就盡速「派員查禁香港至中國偷漏之事」。1886年,清政府派江海關道員邵友濂和總稅務司赫德同香港英國當局會商港粵間貿易徵收稅金、防止走私的辦法。但是,香港英國當局表示,這類辦法必須以澳門同樣接受為前提,「澳門若不肯照辦,則香港亦不肯應允」。這一先決條件,無異於逼使清政府與葡萄牙去進行交涉,這就給後者直接進行訛詐提供了可乘之機。
原來,英國強佔香港後,清政府對於由香港出入大陸的船隻和貨物,都照中國海關稅則,按洋貨收取進出口稅;而澳門是葡萄牙人租賃中國的地方,故而來往澳門的貨物,按照國內貿易的規定計征稅款。這樣,香港的稅率大大高於澳門,在競爭中處於劣勢地位。英國對此極不甘心,總想改變這種不利局面。這次得知赫德赴香港交涉鴉片貿易協定,就把實現這一圖謀寄託於赫德。赫德乘往香港之便,親赴澳門極力誘勸葡萄牙向清政府提出永遠駐扎、管理澳門並割讓拱北及馬溜洲等島嶼的要求。
1886年6月,赫德和澳門葡萄牙總督羅紗密擬一個約稿,送交清政府參考。清政府授權赫德派中國海關倫敦辦事處稅務司金登干去里斯本進行談判,但卻明確表示,中國決不割讓澳門及拱北,只允許葡萄牙人在租賃並按年繳稅租銀的條件下治理澳門。1887年3月26日(光緒十三年4月19日),赫德的代表金登干與葡萄牙政府簽訂了中葡《會議草約》,也稱《里斯本議定書》。據此,葡萄牙同意按照香港的辦法在澳門協同中國緝查走私,而金登干則代表清政府承認「葡國永駐、管理澳門以及屬澳之地」。
金登干與葡萄牙政府簽訂中葡《會議草約》時,曾應允其來華締約。同年12月1日,由總理衙門大臣奕劻與葡萄牙全權代表羅紗在北京正式簽訂《和好通商條約》,並於當日交換批准。條約共五十四款,主要內容為:一、中國仍允葡萄牙永駐和管理澳門以及屬澳之地;二、葡萄牙得派公使駐北京,並在通商口岸設領事;三、葡萄牙取得領事裁判權;四、葡人可以享受中國已給或將給其他國家的通商特權,在通商口岸有居住,租買土地,建造房屋,設立棧房、教堂、醫院等權。葡萄牙通過這個商約,肯定了它在澳門的地位,同時在中國取得了與其他西方國家同樣的特權地位。這樣,清統治者為了徵收鴉片稅的問題,竟在條約中出賣了澳門。而實際上,澳門對大陸上的鴉片及其他走私並未因此得以消弭,葡萄牙的殖民統治反而更加黑暗了。然而由於中國人民的堅決反對,1928年當時的中國政府已正式宣布:1887年12月1日簽訂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作廢。所以,葡萄牙盤踞澳門早已失去條約的根據。因而,中國在適當的時候收回澳門的全部主權,是順理成章的事。
1972年3月8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在致聯合國非殖民地化特委員會主席的信中指出:「香港和澳門是被英國和葡萄牙當局佔領的中國領土,解決香港、澳門問題完全是屬於中國主權范圍內的問題,根本不屬於通常的所謂」殖民地「范疇。因此,不應列入反殖宣言中適用的殖民地區的名單之內。中國將在條件成熟時用適當方式和平解決香港和澳門問題,在未解決前維持現狀。」聯合國非殖民地化特委會於同年6月15日通過決議,向聯大建議從上述的殖民地名單中刪去香港和澳門。同年11月8日,第27屆聯大通過該決議。
1974年4月葡萄牙內革命成功,新政府實行非殖民地化政,承認澳門不是殖民地,而是中國的領土。同年澳氹大橋建成通車,全長2.57公里。
1975年最後一批葡萄牙駐軍撤離澳門。
1976年葡萄牙法規定澳門是在葡萄牙管轄下的特殊地區。
1979年2月8日中葡正式建立外交關系。雙方達成的協議指出:澳門是中國的領土,目前由葡萄牙政府管理,歸還的時間和細節,將在適當的時候由兩國政府談判解決。
1985年中葡兩國領導人認為談判解決澳門問題的時候已經成熟,同意於次年舉行正式外交談判。
1987年3月中葡雙方在北京進行澳門問題的第四輪也最後一輪談判,26日,雙方草簽聯合聲明。
1987年4月13日中葡兩國政府總理代表兩國在北京正式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國政府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及兩個附件。聯合聲明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1987年6月2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中葡聯合聲明》。
1988年1月15日中葡兩國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在北京互換批准書,正式生效,澳門進入過渡期。中葡聯合聲明小組、土地小組成立。
1993年3月31日八屆人大一次會議通過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1999年12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⑦ 西方國家的殖民擴張和掠奪的背景和過程是什麼
新航路的開辟拉開了西歐殖民擴張的序幕。
一、葡萄牙、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擴張
1.葡萄牙的殖民擴張
(1)方向:主要方向是非洲和亞洲。
(2)佔領地區:15世紀初,葡萄牙先後在西非和東非海岸建立了許多據點,進而控制了通往東南亞的交通咽喉馬六甲,奪取了印度、印度尼西亞的一些沿海據點和島嶼以及中國的澳門,並佔領了美洲的巴西。
(3)擴張特點:採取以侵佔軍事據點、建立商站為主,同時採取武力壟斷商路、暴力掠奪和敲詐勒索來獲取財富。
(4)擴張結果:葡萄牙打敗了數量上占優勢的阿拉伯艦隊,從而確立了在印度洋上的海上霸權。葡萄牙人憑借著武力壟斷亞洲和歐洲之間的貿易達一個世紀之久。
2.西班牙的殖民擴張
(1)擴張的方向:主要是在美洲。
(2)佔領地區:除巴西以外的中美洲、南美洲,亞洲的菲律賓。
(3)擴張特點:與葡萄牙不同,西班牙殖民擴張的特點是佔領全境,直接掠奪財富。並且還在當地建立農業大庄園,以供應歐洲市場。
二、「海上馬車夫」
1.荷蘭:17世紀,取代葡萄牙和西班牙成為世界頭號貿易強國,贏得「海上馬車夫」之稱。
2.荷蘭的殖民擴張
(1)17世紀上半葉是荷蘭海上貿易的黃金時代。其貿易范圍包括西北歐的海域貿易以及對亞洲的遠洋貿易和對西方「新大陸」的貿易。
(2)組建大型商業公司是荷蘭人在國際競爭中的重要手段。#%&!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公司資本雄厚,又有政府作為後盾,從而擊敗了葡萄牙人,壟斷了東方的香料貿易。
(3)荷蘭還成立了西印度公司,把持西北非洲與美洲之間的貿易,並在北美洲侵佔了一塊殖民地,建立了以新阿姆斯特丹(今美國紐約)為中心的「新荷蘭」。
(4)荷蘭商人也活躍在遠東。他們一度侵佔中國的澎湖、台灣。荷蘭商人以此為跳板控制了前往中國、日本和東印度群島的商業航線,並且成為當時惟一與日本進行貿易的西方商人。
3.荷蘭殖民擴張的影響
(1)17世紀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為世界頭號貿易強國,贏得「海上馬車夫」之稱。
(2)商貿的發展帶動了銀行信貸業的發展。阿姆斯特丹發展成為一個綜合性的市場,吸引了各地的資金,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三、英國殖民帝國的崛起
1.英國崛起的條件
(1)新航路開辟後,英國利用處在大西洋中心線上這一有利的地理位置,積極進行海外貿易。
(2)英國的海外貿易又是同海盜劫掠分不開的。英國海盜的掠奪行為得到了政府的鼓勵。
(3)1588年,英國擊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英國海上霸權開始確立。
(4)17世紀,英國實力逐漸增強,為奪取貿易優勢和更多的殖民地,英國發動了一系列商業戰爭,到18世紀下半期,英國確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成為最大的殖民帝國。
2.殖民擴張對英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影響
(1)在殖民地的商業活動和掠奪,成為英國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來源。
(2)販賣奴隸給英國帶來了巨額財富,推動了英國工商業的發展,同時也提供了大批廉價勞動力。
3.罪惡的奴隸貿易
(1)原因:歐洲的殖民擴張從一開始就建立在強迫勞動和奴隸制之上。由於當地人口急劇減少,從非洲販賣黑奴成為殖民者發財的一種重要手段。
(2)主要國家:最初是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但到18世紀,英國成為最大的奴隸販子。
(3)主要方式:以「三角貿易」的形式進行。
(4)影響:黑奴貿易促進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給英國帶來了巨額財富,推動了英國工商業的發展。同時,黑奴貿易為美洲殖民地的開發提供了大批廉價勞動力。然而,黑奴貿易對非洲人的摧殘和對非洲社會經濟的破壞卻是不可估量的。
。
⑧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帝國是如何建立的
都是在大航海時代建立的,其中西班牙最先強大!荷蘭是西班牙殖民地,西班牙最先用火槍武裝自己,隨後西班牙由於國王沉迷於享樂後,荷蘭獨立,英格蘭崛起,在伊麗莎白一世時代英國打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標志著英國皇家海軍稱霸全球四大洋400年的開始,西班牙自此以後徹底衰落!隨後荷蘭開始與英國爭霸,但不是皇家海軍的對手,而且法國也開始了侵略荷蘭本土的行動,荷蘭衰敗!拿破崙時代,法國曾經攻佔西班牙,任命自己的弟弟為西班牙國王!西班牙成為殖民地!隨後德國,美國崛起,美西戰爭中西班牙輸得一敗塗地,自此西班牙一蹶不振,帝國永遠成為歷史!
葡萄牙在大航海時代也很強大,曾占據巴西,澳門,但不出幾年就敗給了西班牙,連本土都被西班牙佔領,隨後隨著英法崛起,葡萄牙成為英法爭戰的戰場,但是還是佔有中國澳門,可見當時中國是何等的無能!連歐洲最弱的國家都打不過!
⑨ 十六世紀西班牙憑借無敵艦隊在哪裡建立了殖民地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23
⑩ 西班牙葡萄牙為什麼會成為殖民擴張的急先鋒
摘要 葡萄牙在海洋探險方面一度領先的重要原因就在於其海岸線正處於開闊的大西洋上,非常便於利用風向與洋流。相比之下,同時期的英國由於其港口主要位於大不列顛島東岸,在國家整體實力的局限下,很難暢通無阻地往來於英吉利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