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流感賠償多少
Ⅰ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的流行的范圍和影響
此流感漫延全球,從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部落到太平洋中央的薩摩亞島,無一倖免;許多愛斯基摩部落是一村一村的死絕,在薩摩亞死亡率更高達25%。亞馬遜河口的馬拉若島是當時世界上唯一沒有感染報告的人類聚集地。
這一波的大流感也傳入台灣,在當時造成約4萬餘人的死亡。第一波流感於1918年6月初在基隆開始出現,然後蔓延全島,至9月下旬消失,沒有特別顯著的死亡率。10月下旬,第二波流感又開始從基隆出現,並順著縱貫鐵路往南擴散至新竹、台中、台南、打狗、阿緱等地,並藉由海運傳入花蓮港和澎湖,至12月中旬結束,造成約77萬人感染,25,394人死亡。1919年12月,第三波流感又從基隆開始出現,1920年2月底結束,造成約14餘萬人感染,19,244人死亡。日本人社群最先爆發疫情,再傳給台灣人;先在城鎮發生,再往鄉村擴散。當時台灣醫療資源缺乏,在台灣367萬人中,只有732名受過4年醫學教育的西醫師。日本人患者受到較好的醫療照顧,因此死亡率較低,死亡率為1.1%;台灣漢人為3.3%、台灣原住民則為3.5%。
麻薩諸塞州的 Emery Hill,放屍體的帳篷,1919年5月29日
西班牙流感奪去2千5百萬到4千萬(一說7千萬或一億)條生命,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還多,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提早結束的原因之一,因為各國都已經沒有額外的兵力作戰。
Ⅱ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全球5千萬到一億人死亡,當時中國的情況如何呢
大概百年之前的今天,也就是1918年,因為“西班牙病毒”的感染而先後共導致了全球近乎4000萬人殞命於此。百年之後的今天,也就是庚子年的2020,全球再次遭遇新冠肺炎病毒的侵襲。歷史上每一次重大流感亦或是瘟疫的來臨,總是會給世界人民帶來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和精神損失。
但每每逢及規模浩大的災難浩劫,總是會隨之伴生出人類之間的脈脈溫情。今年全球慘遭新冠疫情侵襲,但疫情之下的國與國、地區與地區之間的聯系卻並未因疫情降臨而阻斷,反倒是“口罩防護服的傳遞”、“牛羊救援物資的援救”,這一幕幕溫情場景,著實於疫情之下、黑暗之中,給了無數人溫暖……
光是數字就很讓人觸目驚心,對於當時的中國而言,發源於美國的西班牙病毒,對當時的我國造成了很大影響。
Ⅲ 西班牙流感
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傳染病,在1918~1919年曾經造成全世界約10億人感染,2千5百萬到4千萬人死亡(當時世界人口約17億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約為2.5%-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較起來較為致命。其名字的由來並不是因為此流感從西班牙爆發;而是因為當時西班牙有約8百萬人感染了此病,甚至連西班牙國王也感染了此病,所以被稱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至於在西班牙則稱此為法國型流行性感冒。
Ⅳ 一戰後的西班牙流感和中世紀肆虐歐洲的黑死病分別造成了怎樣的損失。
1918 年到 1920 年,「西班牙流感」的流行病橫掃美洲、歐洲、亞洲,甚至愛斯基摩人聚集區,奪去了全世界 5000 萬到 1 億人的生命,達到當時世界人口的 5 %。
]十四世紀四五十年代,從1347至1353年,席捲整個歐洲的被稱之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占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
雖然鼠疫,天花已基本消滅,全球性傳染病應該是不可避免的,如禽流感及各型流感病毒,寨卡病毒,更可怕的是那些烈性或難以治療的傳染病,如非典,埃博拉病,艾滋病,甚至因為濫用抗生素,很可能出現由超級病毒引發的傳染病,現有抗生素都會無效。
Ⅳ 100多年前西班牙大流感導致5億人感染,5千萬人死亡,怎麼解決的
又是一年冬季,少數地方又開始出現新冠病例,弄得人心惶惶。但是,要相信國家和政府,年初疫情那麼嚴重都控制下來了,足以證明中國的執行力。作為普通民眾,只要做好防護措施,戴好口罩,不去人多的地方,新冠也不是那麼可怕。迄今為止,全球已經有上千萬人感染,這個數字多麼驚人。新冠讓不少人想起了上世紀的西班牙流感,數千萬人死亡,最後是怎麼消失的?
既然西班牙大流感能控制下來,相信新冠也會得到控制,最終消失。在這之前,每一位公民都不能掉以輕心,要做好防護措施,不給國家和政府添亂!
Ⅵ 曾造成五千萬人死亡的西班牙大流感,最後是如何被治癒的
西班牙大流感並不是被治癒的,而是突然神秘消失的,很多醫學專家也試圖去找到底是什麼導致其消失的,但是都沒有結果。西班牙大流感是上個世紀初在全世界爆發的大流感,當時感染了將近5億人,至少有5000萬人死於這一次的流感。這樣大范圍的流感,最後卻是消無聲息地消失的,科學家們找不到流感爆發的起源,也搞不清楚為什麼會消失。
第二波的流感,是致死率最高的。這一年的10月份,美國有超過20萬人在流感中死去,而且大部分都是年輕人。第三波流感則與第一波相似,症狀較輕,致死率較低。在1919年冬季及1920年春季之間爆發,之後大流感就消失了。即便現在的科學家們想要研究西班牙大流感,也都因為無法確定西班牙大流感的病原與病株,遲遲無法進行深入研究。
總的來說,西班牙大流感並不是靠著醫療技術治癒的,而是隨著時間發展,慢慢消失的。
Ⅶ 西班牙大流感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西班牙流感第一次世界大戰,人類陷入自相殘殺之中,死亡者一千多萬,成為人類歷史上的一場浩劫。然而,就在這場浩劫快要結束的時候,一場流感的爆發奪去了2000萬到4000萬人的性命,這就是上世紀人們聞之色變的西班牙流感,或稱1918年流感。今年10月5日,科學家研究發現,西班牙流感實際上就是禽流感的變異。 西班牙流感並不是從西班牙起源的,它最早出現在美國堪薩斯州的芬斯頓(Funston)軍營中(1918年2月)。「西班牙流感」(SpanishLady)之所以得名是因為流感傳到了西班牙,總共造成800萬西班牙人死亡!!這次流感也就因此得名「西班牙流感」。
美國遠征軍把病菌帶到歐洲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世界處於大動亂、大改組,兵荒馬亂、民不聊生,西班牙流感就在此背景下發生了。當時西班牙首先公布了流感疫情,故稱之為西班牙流感。由於此次流感引起世界性大流行,發生在1918年故也稱之為1918年流感。
這次流感是1918年2月首發於美國堪薩斯州的芬森軍營。1918年3月11日午餐之前,軍營一位士兵感到發燒、嗓子疼和頭疼,就去部隊的醫院看病,醫生認為他患了普通的感冒。然而,接下來的情況出人意料:到了中午,100多名士兵都出現了相似的症狀。幾天之後的周末,這個軍營里已經有了500名以上的「感冒」病人。很快又傳播至底特律等3個城市→3月美國遠征軍乘坐船帶至歐洲前線→4月傳播至法國軍隊,然後至英國和其他國家軍隊→5月達義大利、西班牙、德國、非洲,印度孟買和各爾各答→6月由英國遠征軍傳播至英國本土,然後至俄羅斯、亞洲達中國、菲律賓、大洋洲至紐西蘭→1919年1月達澳大利亞,即不到一年時間席捲全球。
本次流感所造成的災難是流感流行史上最嚴重的一次,也是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瘟疫,估計全世界患病人數在5億以上,發病率約20%~40%,死亡人數達4000多萬,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戰亡總人數還多。這次流感呈現出了一個相當奇怪的特徵。以往的流感總是容易殺死年老體衰的人和兒童,這次的死亡曲線卻呈現出一種「W」型——20到40歲的青壯年人這次也成為了死神追逐的對象。
西班牙國王也不能倖免
美國死亡人數50萬,僅10月10日費城就有759人死於流感,西班牙800萬人患病,包括國王阿方索三世在內,馬德里三分之一市民受感染,一些政府部門被迫關門,電車停運;英國喬治五世也未倖免,英格蘭和威爾士死亡達20萬,皇家艦隊三周無法入海,影響作戰;印度孟買死亡700萬;一些因紐特人村遭受滅頂之災,有一村80人死於流感73人;20%的西薩摩亞人死於流感。許多國家屍體堆山;加拿大渥太華有軌電車沒有乘客;學校,歌舞劇院,電影院無燈光,游泳池和保齡球館空無一人;南非一個小鎮由於缺乏棺木,毯子裹屍體草草下葬,白天滿街出殯,夜晚救護車穿梭。
1918年西班牙流感也波及中國,3月始自廣州直至東北,由上海至四川,蔓延廣泛,北平警察患病過半,哈爾濱40%人被感染,學校停課,商店歇業。上海也出現過兩個流行波。
翻閱資料,看到1918年11月6日上海《申報》的一篇報道,題為《救治時疫之布告》。報道全文刊登了當時定海縣知事馮秉乾撰寫的一份布告,是一首通俗的六言詩:
定邑城鄉內外,近來疫症流行。
由於天時亢旱,井河飲料不清,
加以人民習慣,多不講究衛生,
以致釀成疾病,性命危在俄頃。
民生疾苦如此,本縣軫念殊深,
特與醫家考證,厥病是為風瘟。
主治宜銀翹散,有無咳嗽須分。
葯味照方加減,初起服之極靈。
茲將各方列後,布告縣屬人民,
凡有患此病者,不及延請醫生,
趕緊照方買葯,連服自可安寧。
方葯並非貴品,萬勿吝惜錢文,
須知身命要緊,不可迷信求神,
妄食香灰神水,轉致誤害己身。
按照清潔方法,大家認真實行,
既於衛生有益,病患自然除根。
務望通人達士,解說不借口唇,
使彼無知鄉愚,俾得一體遵循。
「風瘟」是中醫對流感的稱呼,「銀翹散」為清代醫家吳鞠通研製,是治療流感的名方,可謂對症下葯。
美國另一個研究小組也在《科學》雜志發表文章,他們已經在老鼠身上成功再造了1918年的病毒。他們發現的一些基因密碼將有助於對下一次流感大流行做出預報和准備
Ⅷ 人類歷史上的十大災難
第一位 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損失:2000億美元
1986年4月26日,烏克蘭北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泄漏事故,這是目前史上損失最為慘重的事故,被稱為和平時期人類最大的社會經濟災難。其中50%的烏克蘭領土被不同程度地污染,超過20萬人口被疏散並重新安置,其中1700萬人被直接暴露在核輻射之下。與切爾諾貝利核泄漏有關的死亡人數,包括數年後死於癌症者,約有12.5萬人;相關花費,包括清理、安置及對受害者賠償等的總費用約達2000億美元,僅為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重建鋼制防護層的費用就需20億美元。來自官方的正式消息稱,事故原因是由於核電站操作人員違反操作規程、無視安全條件造成的。
1.jpg
網路配圖
第二位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事故。損失:130億美元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是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研製的航天器中首架具有航天價值的,2003年2月1日,它在重返大氣層時由於機翼中自16天之前發射時即存在的一個小洞而墜毀。在1978年時它的建造成本即達到20億美元,相當於現在的63億美元,另外還花費5億美元用於事故調查,使之成為史上最昂貴的飛行器事故調查個案,僅搜尋和發現太空梭殘骸就花了3億美元。最終,據美國航空航天協會的數據,此次事故的總損失達到130億美元。
第三位 威望號石油泄漏事故。損失:120億美元
2002年11月13日,「威望」號油輪滿載7.7萬噸重質燃料油正在航行途中,駛經西班牙加利西亞附近海域時遭遇暴風雨,船上12個油箱中的一個發生爆裂。船長擔心船隻沉沒,向西班牙救援機構求援,希望他們能將船隻拖引回港,然而當地政府卻施壓迫使船長下令駛離海岸;隨後船長又試圖向法國和葡萄牙政府求助,但是他們同樣寧願置身事外,不願讓油輪停靠在其海岸。隨著暴風雨的不斷加劇,最終將該油輪劈成兩半,約2000萬加侖的石油傾泄到海上。據波特維特拉經濟委員會的報告顯示,清理費用高達120億美元。
第四位 挑戰者號爆炸事故。損失:55億美元
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太空梭在起飛後短短73秒之後發生爆炸墜毀,起因只是由於一個小小的O型圓圈出現故障,未能固定其中一個接頭,造成加壓氣體外泄,引起外掛式油箱內液態氫的有效載荷泄漏,最終引發大爆炸。當時(1986年)該太空梭的造價為20億美元,相當於現在的45億美元,另外在1986至1987年間用於事故調查、錯誤糾正、損失裝置更換的費用也花費了4.5億美元,相當於今天的10億美元。
第五位 帕爾珀.阿爾法石油鑽塔事故。損失:34億美元
這是世界上損失最大的離岸石油鑽塔事故。這里一度曾是全球最大的單個石油產生鑽塔,每天可產原油31萬7千桶。1988年7月6日,技術人員在進行例行維護時,解除並檢查所有的安全閥,後者是用來阻止液態天然氣囤積並產生危害的關鍵裝置,當時共檢查了100個相同的安全閥,然而不幸的是,技術人員卻犯了一個錯誤,忘記更換其中的一個。當天晚上10點,一名技術人員按下按鈕,啟動液態天然氣泵,一場損失最為慘重的石油鑽塔事故從而爆發。在2小時之內,300個工作平台都被火海吞噬,最終坍塌,造成167名工人遇難,物質損失達34億美元。
2.jpg
網路配圖
第六位 埃克森.瓦爾迪茲石油泄漏事故。損失:25億美元
相比於其它泄漏事故,埃克森.瓦爾迪茲石油泄漏事故的范圍並不是最大的,但由於事發地威廉.桑德王子島位置偏遠,只能有直升機和小船進出,清理費用非常之高。當時在1989年3月24日,油輪船長約瑟夫.希澤爾伍德對船隻失控,撞上了暗礁,埃克森公司隨後花費了25億美元用於該海域的清理。
第七位 B-2轟炸機墜毀事故。損失:14億美元
這是本排行榜中首次損失過十億美元的事故,僅僅名列第七位而已。2008年2月23日,一架B-2隱形轟炸機自關島基地起飛後不久即告墜毀,調查顯示事故原因是由於潮濕導致機上飛行控制系統數據紊亂所致,使得飛機猛然抬頭急升,造成空中熄火從而墜毀。美國只生產了21架B-2轟炸機,這是其中之一,也是史上損失最大的飛行事故,所幸的是兩名飛行員最終都成功跳傘逃生。飛機的墜毀過程都有視頻記錄,顯示出當時B-2順利起飛以及不久墜毀的過程。
第八位 洛杉磯地鐵相撞事故。損失:5億美元
2008年9月12日,加利福尼亞發生了史上最為慘重的列車相撞事故。當時洛杉磯Metrolink公司一列城市地鐵與太平洋聯盟公司的貨車迎頭相撞,造成25人喪生。據稱是由於城市地鐵司機當時正忙於發簡訊而誤闖紅燈所致。由此引發的死亡賠償官司使Metrolink城市地鐵公司損失5億美元。
3.jpg
網路配圖
第九位 德國油罐卡車撞橋事故。損失:3.58億美元
2004年8月26日,一輛小轎車行駛到德國維托爾橋時,與一輛油罐卡車相撞,後者車上載有32000升燃料,遭到撞擊後翻過護欄墜落到90英尺以下的A4高速公路上,發生巨大爆炸並起火燃燒,燒毀了大橋的承重支撐結構。僅臨時維修即需4000萬美元,如果重修該橋則耗資高達3.18億美元。
第十位 泰坦尼克沉沒事故。損失:1.5億美元。
「泰坦尼克」號沉沒事件可能是史上最出名的事故,但它只是剛剛躋身於史上前十大損失慘重的事故而已。1912年4月15日,「泰坦尼克」號豪華游輪在它的處女航行中撞在冰山上沉沒,當時它是世上最為奢華富麗的游輪,造價700萬美元(相當於現在的1.5億美元)。在冰冷的海水中喪生的人在 1500人以上。
Ⅸ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全球5千萬到一億人死亡,當時中國的情況如何
有意思的是,這次來自1918年席捲全世界的西班牙流感,竟然最初是從美國爆發的。而在此之時,中國在北洋政府的統治下,又發生了什麼?
(一)西班牙大流感
根據最早的記錄來看,在1918年3月4日,一名來自美國堪薩斯州的軍官感到身體不適,具體症狀是頭痛、高燒、肌肉酸痛和食慾不振,就和普通的感冒一樣,軍官也沒有放在心上,誰成像這個疾病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里如海嘯一般席捲了整個世界,這就是恐怖的西班牙大流感。
那麼,在這次大流感肆虐中究竟死了多少人?據稱至少死了三百萬。而國情與中國相差無幾的印度死了1700萬人。當時台灣正處於日本殖民下,他們的管理相對北洋政府時期的混亂要正規一些,據統計,台灣地區也因流感死亡了5萬人。
由此看來,不論何時當疫情來襲之時,沒有任何國家能夠獨善其身,互相推諉與攻訐更是下策。
Ⅹ 西班牙大流感是怎樣的
西班牙大流感由一種稱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傳染病,曾經造成全世界約10億人感染,2千5百萬到4千萬人死亡(當時世界人口約17億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約為2.5%-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較起來較為致命。
那麼西班牙流感的特點有哪些呢?
西班牙流感所造成的災難是流感流行史上最嚴重的一次,也是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瘟疫,估計全世界患病人數在5億以上,發病率約20%~40%,死亡人數達4000多萬,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戰亡總人數還多。
這次流感呈現出了一個相當奇怪的特徵。以往的流感總是容易殺死年老體衰的人和兒童,這次的死亡曲線卻呈現出一種「W」型——20到40歲的青壯年人這次也成為了死神追逐的對象。
至於在青壯年死亡率較高,有兩種假說:一是老年人口已經經歷過流感,因此已有抗體,所以對流感比較有抵抗力。二是青壯年免疫系統較好,在消滅外來病毒的過程中,其所產生的發燒、發炎現象也較嚴重;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可能會導致細胞激素風暴,造成人體組織或器官受損;如果發生在肺部,則可能造成患者呼吸困難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