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哪些人去了西班牙共產運動

哪些人去了西班牙共產運動

發布時間: 2022-05-11 20:47:10

『壹』 哪些人參加了西班牙的戰火

1933年1月10日,當革命擴展到南部城市塞維利亞。格拉納達和赫雷斯城時,整個西班牙不斷出現騷動、炸彈爆炸事件和槍戰。燃起這場戰火的是參加了無政府主義者叛亂的共產黨人。這股聯合的力量威脅說將發動總罷工。

『貳』 高二歷史問題

社會主義:
1848年,以《共產黨宣言》的誕生為標志,社會主義也由空想變成了科學,社會主義也由理論變成了現實。歐洲風起雲涌的工人運動,使無產階級革命越來越成為可能。1917年,隨著「阿芙樂爾」號巡洋艦上的隆隆炮聲,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俄國誕生了。蘇聯無產階級政權的建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使社會主義也由理想變成了現實。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社會主義由一國實踐變成了多國實踐,並形成了社會主義陣營,從而結束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這個階段,是社會主義由理想變成現實的初創階段。

但是,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經過近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並沒有充分顯示出自身的優越性,反而陷入僵化和教條的桎梏而裹足不前。與此同時,資本主義勢力糾集在一起,對社會主義國家發動「和平演變」,進行經濟戰、政治戰和文化戰,終於在20世紀還剩下不到10年的時候,在國內外復雜因素的作用下,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遭受了有史以來的最大挫折。這是社會主義運動遭遇挫折的階段。

國際格局:
一戰前:
由於1870年資本主義制度在德意志完全確立,德意志發展成為了資本主義新興的強國,資本主義不平衡性加劇。但在政治地位方面並沒有取得與其經濟地位相匹配的權利,因此在殖民地等問題方面和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法國發生了尖銳的矛盾。英德矛盾成了資本主義世界的主要矛盾,英法矛盾成了歐陸的主要矛盾。
一戰後:
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二戰前:
資本主義政治經濟不平衡性進一步加強,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行,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瓦解
二戰後:
1)美、蘇等大國根據戰爭期間雅爾塔會議上確立的一系列原則建立了雅爾塔體系。雅爾塔體系的實質是;美、蘇兩大國根據自己的利益重新劃分世界版圖。雅爾塔體系相比以前的世界體系有較大的進步性,但帶有一定的大國強權政治色彩。
2)隨著意識形態的分歧和利益的沖突,美、蘇戰時同盟破裂,隨著北約、華約的相繼成立,兩級格局正式形成,冷戰拉開帷幕,具體表現為美蘇爭霸。
20世界80、90年代:
蘇聯解體,東歐巨變,兩級格局及雅爾塔體系瓦解
當今:世界向多極化發展,目前多極化表現為「一超多強」
國際格局變更原因:
總的來說,各種力量形成一定的均勢,則一個國際格局確立;均勢被打破,則這個格局瓦解。
目前,促進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力量的多極化;之前國際關系的變更主要是因為戰爭,戰爭是政治經濟不平衡性最激烈的體現。

後半部分完全是我根據所學的總結,如果有不對的地方,請多多指正。

附 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史
知識歸類

(一)國際工人運動的重大事件
1.法國
(1)里昂工人起義(1831年和1834年)——法國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
(2)法國工人六月起義(1848年6月)——「現代社會中兩大對立階級間的第一次偉大戰斗」。
(3)巴黎公社革命(1871年)——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2.英國:憲章運動(1836年)——英國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
3.德國
(1)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1844年)——德國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
(2)德國十一月革命中柏林工人起義(1918~1919年)——推翻德意志第二帝國,基本上完成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任務,無產階級力圖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轉化為社會主義革命,最終失敗。
4.美國
(1)芝加哥工人爭取八小時工作日罷工(1886年)——在19世紀晚期歐美工人運動中影響最大。
(2)一戰後初期美國鋼鐵工人罷工。
5.俄國
(1)1905年革命——因俄國在日俄戰爭失敗而引起,是一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俄國無產階級作為獨立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革命持續到1907年,列寧稱之為十月革命的「總演習」。
(2)俄國彼得格勒工人武裝起義(1917年)——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開創了人類歷史新紀元。
6.匈牙利: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斗爭(1919年)——實現無產階級和平奪權,但在協約國武裝干涉下,最終失敗。
7.印度:孟買工人政治總罷工(1905年)——印度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
8.中國:五四運動中的「六三運動」(1919年6月3日)——上海工人為聲援學生舉行罷工,各地工人也相繼罷工,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台。
9.義大利:一戰後工人奪取工廠運動。
(二)國際工人運動組織
1.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1846年)——馬、恩建立於布魯塞爾,為宣傳馬克思主義和籌備建黨起了重要作用。
2.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一個國際無產階級革命組織,由正義者同盟改組而成。1847年底,馬、恩出席在倫敦舉行的共產主義者同盟代表大會,並受委託起草同盟綱領,這就是1848年發表的《共產黨宣言》。
3.第一國際(1864~1872年)——1864年成立於倫敦,原稱「國際工人協會」。它是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它的成立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進入一個新階段。
4.第二國際(1889~1914年)——1889年7月14日成立於巴黎,這次國際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討論了國際勞工立法、工人階級的經濟斗爭和政治斗爭等問題,以及通過每年慶祝「五一節」等決議。第二國際通過歷次代表大會的決議,給各國黨指出行動方向,推動了歐美工人政黨的合法斗爭和工人運動發展。以列寧為首的馬克思主義者同第二國際修正主義進行斗爭。一戰爆發後,第二國際內多數政黨倒向本國政府一邊,支持帝國主義戰爭,第二國際瓦解。它的特點:是在資本主義相對穩定時期活動的;它不是各國工人黨的上級組織,各國黨是獨立自主的。
第一國際和第二國際的異同:(1)相同點:都是國際性工人組織。建立於工人運動從低潮走向高潮階段。馬、恩積極參與第一國際的領導,恩格斯參與了第二國際前期活動的指導。(2)不同點:第一國際由各國工人團體組成,而第二國際由社會主義政黨組成。參加第一國際的主要是少數歐洲國家的工人組織,它還只是一個宣傳和鼓動的團體。而第二國際的活動范圍擴大到整個歐洲和北美,它的活動已經同各國工人的斗爭緊密結合在一起。在組織上,第二國際不是各國黨的上級組織,它通過歷次代表大會的決議給各國黨指明方向。
5.共產國際(1919~1943年)——1919年成立於莫斯科,又名第三國際。在列寧的領導下,它對推動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展作出了貢獻。1935年共產國際七大提出的反法西斯斗爭政策和策略,指導了各國共產黨的活動,推動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
(三)各國工人政黨及其活動
1.德國:社會民主工黨。�演變:德國社會民主工黨(1869年成立)→德國社會民主黨(1890年改名)→德國共產黨(1919年底由社會民主黨左派「斯巴達克團」為基礎建立)。
活動:①德國共產黨在1918年「十一月革命」期間於巴伐利亞建立蘇維埃政權;②30年代德國共產黨展開反法西斯斗爭;③戈林製造「國會縱火案」,嫁禍德國共產黨。
2.法國:法國工人黨(成立於1879年)。
3.美國:美國社會主義工黨(成立於1876年)。
4.俄國:社會民主工黨。
演變:俄國社會民主工黨〔1898年成立〕→形成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1903年〕→俄共(布)〔1918年3月改名〕→聯共(布)〔1925年改名〕。
活動:領導1905年革命;領導二月革命;領導十月革命,建立社會主義政權;領導社會主義建設,取得顯著成就。
5.匈牙利:匈牙利共產黨,1918年11月成立,領導人庫恩·貝拉。
6.西班牙:西班牙共產黨,1919年成立,領導人何塞·迪亞斯。
(四)著名工人運動領袖與活動家
1.德國:卡爾·李卜克內西、羅莎·盧森堡。
2.俄國:普列漢諾夫、列寧、斯大林等。
3.匈牙利:庫恩·貝拉。
(五)社會主義理論的完善和發展
1.社會主義由空想到科學
(1)英國人文主義者莫爾在《烏托邦》一書中對私有制進行了無情批判,描述了人類理想社會的基本特徵,對後來社會主義思想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2)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聖西門、傅立葉和英國的歐文,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和對社會改造方面的一些天才設想,是馬克思主義產生的重要理論來源之一。
(3)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2.由馬克思主義到列寧主義
1903年布爾什維主義的形成,標志著列寧主義的誕生。列寧主義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是「帝國主義時代的馬克思主義」。
3.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
(1)毛澤東思想:以毛澤東為核心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探索出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毛澤東的「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是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範。在革命斗爭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成功地在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探索了一條走經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
(2)鄧小平理論: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無產階級革命家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相結合,創造性地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這些理論包括哪些內容?鄧小平理論與毛澤東思想的關系怎樣?)
(六)無產階級政權
1.巴黎公社——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2.蘇維埃俄國——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國家。
3.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德國十一月革命中,1919年在德國南部建立,很快被新成立的德國右翼社會民主黨人為首的臨時政府鎮壓。
4.中華蘇維埃共和國——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制定了憲法大綱,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府主席,朱德為中國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
5.二戰後社會主義陣營的形成——東歐建立的八個人民民主國家: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亞洲包括蒙古、朝鮮、越南、中國等。
(七)各國無產階級奪取政權,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不同特點
1.俄國:走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2.中國:走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政權的道路。
3.匈牙利:無產階級在暴力基礎上的和平奪權。
4.二戰後東歐國家
(1)獲得解放的方式不同:①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主要靠本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反法西斯武裝力量。②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共產黨領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推翻投靠法西斯的本國政府,轉向同盟國,在蘇軍的協助下獲得解放。③波蘭、捷克、匈牙利:主要依靠蘇軍的力量把法西斯勢力鏟除。④民主德國:戰敗後,由於蘇聯的佔領,建立人民政權。
(2)這些國家的共同特點:照搬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進行民主革命的補課:如進行土地改革。它們學習蘇聯社會主義模式具體表現在:①廣泛實行銀行和工業國有化,以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②在中央的集中領導下,制定統一的經濟發展計劃,開展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運動。認識:①這種體制在一段時間內,為恢復和發展東歐各國的經濟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初步改變了這一地區的落後面貌。②隨著東歐各國經濟和政治的發展,這種體制的弊端日趨暴露,為日後國民經濟的全面提高埋下了隱患。
5.二戰後的亞洲國家:朝鮮、越南、蒙古、中國(略)。
(八)關於社會主義模式的探索
1.蘇俄——蘇聯
(1)列寧:戰時共產主義政策:①內容:A.大中小企業全部收歸國有;B.無代價徵收農民多餘糧食;C.取消一切商品貿易;d.一切生活必須品由國家集中分配;e.強制勞動,「不勞動者不得食」。②評價:A.最大限度集中全國人力物力保障軍事勝利。B.對國家經濟造成不利影響。不是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
(2)列寧:新經濟政策:①背景:蘇聯面臨戰爭(四年大戰和三年國內戰爭)和天災,經濟瀕臨崩潰,人民生活困苦。工人改行而大量減少,農民開始對余糧收集制不滿,許多地區發生農民暴動。②實施:1921年,俄共「十大」據列寧建議通過實行新經濟政策。③內容:▲農業:用固定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納稅後剩下的糧食歸農民支配。▲工業:一切涉及國家經濟命脈的重要工礦企業仍歸國家所有,由國家經營;中小企業和國家暫時無力興辦的企業,允許本國和外國資本家經營。▲流通:起初實行產品交換,後來允許自由貿易。▲分配:廢除平均主義的配給制,實行工資級別制。④結果:受到工農歡迎,俄國工農業生產逐漸恢復到戰前水平。⑤評價:列寧和布黨放棄了用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設想和實踐,從國情出發,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來擴大生產,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這是列寧對小農占優勢的俄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進一步探索的結果。列寧找到了一條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貢獻。
(3)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的形成:1925年召開的聯共(布)「十四大」,通過社會主義工業化方針,決定把蘇聯由農業國變成工業國;1927年召開的聯共(布)「十五大」,通過逐步開展農業集體化方針,此後蘇聯新經濟政策被取消。1936年蘇維埃八大通過蘇聯新憲法,標志著斯大林時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的形成。這個體制的特點是:①政治方面:權力高度集中,黨政不分,缺少群眾監督。②經濟方面: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否定價值規律和市場機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貨幣關系,用行政命令管理經濟。認識:①與當時蘇聯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在二三十年代使蘇聯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②有嚴重缺點和弊端,阻礙蘇聯國民經濟發展和政體改革。
2.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自治制度
(1)背景:自1948年被開除出共產黨中央情報局後,中斷了同蘇聯及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聯系。南斯拉夫處境雖然艱難,但卻擺脫了蘇聯模式的束縛,逐漸探索出一條適合本國情況的社會主義自治制度。
(2)內容:A.由國家所有制改為社會所有制,就是由工人集體代替整個社會管理生產資料。B.工礦企業由選舉產生的工人委員會、管理委員會和國家任命的經理來管理。C.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
(3)作用:調動了勞動者的積極性,即解放了生產力,促進了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
(4)問題:削弱了國家宏觀調控的作用,分散主義、自由主義、民族主義等問題尖銳起來。
3.中國——建設有自己特色的社會主義�1978年底,中共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正確總結了建國以來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決定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軌道上來,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從此,中國逐漸走上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
(九)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
1.蘇聯——赫魯曉夫改革(時間、內容、失敗原因)、勃列日涅夫改革(時間、概況)、戈爾巴喬夫改革(戈氏上台、政治改革的目標、改革的手法、改革的後果)。
2.東歐的變革
(1)變革的背景:照搬蘇聯模式所帶來的消極後果,促使東歐各國不同程度上產生了擺脫蘇聯模式束縛的要求。
(2)改革的主持者:波蘭——哥穆爾卡;匈牙利——卡達爾;捷克斯洛伐克——杜布切克。
(3)改革的內容:▲波蘭:實行中央計劃和企業自治相結合的方針,擴大企業自主權。▲匈牙利:從1968年起,開始大規模的經濟體制改革:在生產資料社會主義所有制的基礎上,把國民經濟按計劃發展的中央管理與商品關系、市場積極作用有機聯系起來。▲捷克:捷共公布了革新社會主義《行動綱領》,提出發揚社會主義民主,改革黨的領導體制,貫徹計劃與市場相結合的經濟體制,對外奉行獨立自主的方針。
(4)改革的結果:▲波蘭:未取得明顯效果,60年代末,出現了經濟困難,長期無法擺脫困境。▲匈牙利: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別是農業生產有了較快發展,經濟發展平穩,人民生活有較大提高。▲捷克:蘇共領導指責《行動綱領》離開社會主義道路,並於8月出兵佔領了捷克,捷克的改革由此中斷。
(十)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
1.相似之處:(1)時間: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都發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2)性質:都是共產黨喪失了國家主權,社會性質發生了根本性改變,社會主義遭到重大挫折。(3)原因:都根源於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弊端,都由於戈爾巴喬夫政治改革中的錯誤政策引起的,都受到西方國家「和平演變」戰略的作用和影響。
2.東歐劇變的經過
(1)第一階段:國內出現嚴重經濟困難和政治危機,黨內外出現了反對派。
(2)第二階段:執政黨對反對派妥協退讓,放棄社會主義原則,實行政治多元化和多黨制。
(3)第三階段:反對派製造動亂,使執政黨陷入困境,然後通過大選取得政權,個別國家通過武裝沖突實現政權更迭。
3.蘇聯解體的經過
戈爾巴喬夫改革→「八一九事件」(背景、實質、結果)→獨立國家聯合體成立→《阿拉木圖宣言》(獨立國家聯合體擴大到蘇聯絕大部分加盟共和國,蘇聯完全解體)。
形成認識

(一)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發展線索
1.興起:歐洲三大工人運動、共產主義同建立、《共產黨宣言》發表。
2.發展:六月起義、第一國際成立、巴黎公社革命。
3.受挫:巴黎公社失敗、機會主義滋生和泛濫。
4.高潮:十月革命的勝利、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社會主義陣營形成。
5.再次受挫:東歐劇變、蘇聯解體。
(二)國際工人運動發展的概況與階段特徵
1.19世紀上半期的工人運動
主要包括1831、1834年法國里昂工人兩次起義、1836~1848年英國憲章運動、1848年巴黎工人六月起義。這一時期的工人運動一般都帶有以政治斗爭為主、以暴力斗爭為主和自發性分散性很強的特點。早期工人運動的興起,說明無產階級已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台。所謂獨立,是指工人階級已意識到自身作為一個階級的存在,從而在主張上和行動上都是獨立的,不追隨別的階級並按其所提出的口號去斗爭。然而這卻並不意味著工人運動已走上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實際上,早期的工人運動提出的那些口號和基本要求,包括普選權、勞動權、增加工資等,無一超出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范疇。當時工人運動所起的作用,客觀上只是對資產階級革命與改革的促進和推動,並力爭進行得更徹底些,還沒有消滅整個資本主義制度的主張和綱領。
2.19世紀中期的工人運動
主要包括第一國際的成立、巴黎公社革命、1864年歐洲工人聲援波蘭人民反俄起義等。這一時期隨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傳播、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初步形成,工人階級的覺悟和組織程度提高,不少國家的工人建立了自己的組織,斗爭的自發性比以往減少,工人階級還加強了國際團結。其中的巴黎公社革命是自19世紀30年代以來國際工人運動的最高峰,也是這一階段工人運動的一個總結。公社是惟一一次奪取全市政權,建立起工人政府並維持了兩個月以上的工人起義。巴黎公社革命體現了這一階段工人運動的所有主要特點,即政治斗爭、暴力斗爭、一定程度的組織性、受社會主義思潮的影響和發揚國際主義精神。同時,公社還創造了打碎舊國家機器,建立工人階級政權的新經驗。
3.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工人運動
從巴黎公社以後到20世紀初期,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除俄國由於存在大量封建殘余而在1905年發生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之外,都沒有發生過革命。社會處於和平發展時期。由於大工業的發展,工人階級的人數迅速增加。同時由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資產階級更注重於剝削工人的相對剩餘價值,因而對工人的文化素質也提高了要求,工資水平也明顯提高了。這一切就使得這個時期的工人運動帶有以往不同的特點。首先,隨著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運動更廣泛了。而且由於工人文化素質的提高,使運動更具有理論性,工人政黨普遍建立起來。其次,在和平環境中,不具備革命的形勢。更重要的是,隨著各國自由主義改革的實行,工人階級長期以來爭取的政治權利,大部分已經得到。因此,運動多帶有合法性,並以經濟斗爭為主。最後,隨著大企業的建立日益增多,工人的集中程度也不斷提高,因而組織性也大大增強。除工人政黨外,各種工會組織也大量出現。這一切都帶有時代的特徵,是工人運動的新發展。80年代後半期,在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廣泛發展的情況下,各國工人要求加強國際聯系的願望日益強烈,在恩格斯的大力推動下,1889年7月14日,國際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在巴黎召開,通過每年慶祝「五一節」等決議。這次大會標志著第二國際建立,它促進了國際工人運動的進一步發展。
4.一戰後到二戰爆發時期的工人運動
一戰後,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在英、法、美、日等戰勝國爆發了像美國鋼鐵工人大罷工、日本搶米運動、義大利工農奪廠奪地運動。到了30年代工人運動又同反法西斯斗爭緊密聯系在一起。
(三)社會主義由理想變為現實,由一國變為多國的發展歷程
1.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
19世紀40年代西歐工業資本主義時期物質生產、階級斗爭和思想文化發展達到了一定水平,它為科學社會主義的產生奠定了基礎。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者馬克思和恩格斯,與同時代的某些人相比,具有雙重的優越性:比起工人活動家,他們具有高度的理論素養;比起青年黑格爾派的理論家,他們具有強烈的實踐願望和獻身工人階級解放事業的精神。因此,正是他們經過理論研究和社會實踐,批判繼承了人類優秀的文化思想遺產,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發表。《共產黨宣言》第一次較為系統完整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闡明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斷言社會主義必將取代資本主義。指出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推動歷史發展的重要作用。指出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建立自己的統治,建設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標志著社會主義理論與工人運動的結合。
2.社會主義由理想變為現實
1917年列寧領導俄國人民取得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俄國十月革命從1917年3月起准備,到彼得格勒、莫斯科中心城市的勝利,再到1918年2月蘇維埃在全國范圍的勝利,只花了一年的時間。迄今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惟有俄國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這絕不是偶然的。從物質基礎看,俄國已基本具備了社會主義革命的物質前提。即資本主義壟斷組織已在國家經濟生活中起決定的作用。列寧稱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社會主義的物質前提,是社會主義的入口。同時,20世紀初的俄國,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和過渡到帝國主義階段,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農民與地主的矛盾,沙皇統治者與包括資產階級在內的各階層廣大群眾及少數民族的矛盾,沙俄帝國主義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以及其他帝國主義的矛盾,日益交織在一起,使俄國成為帝國主義各種矛盾的焦點和世界帝國主義鏈條最薄弱的一環。1905年革命,已預示了俄國帝國主義的政治經濟危機。俄國參加一戰,加劇了俄國社會矛盾的發展,為無產階級革命奪取政權創造了條件。從力量對比來看,俄國的壟斷資本勢力相對軟弱而無產階級力量相對強大;在彼得格勒的軍事力量對比有利於布爾什維克黨。從主觀條件看,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把馬克思主義同俄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執行了一條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階段分步進行並適時轉化的正確戰略,實行合法斗爭和武裝斗爭相結合、鞏固工農聯盟等正確的政策。從客觀條件來看,帝國主義間的戰爭無暇東顧,為俄國革命提供了極好的國際環境。可見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巧妙結合的產物。
俄國十月革命有著自己的特點:首先,它打破了馬克思主義的傳統觀念,打破了資本主義的包圍,在經濟相對落後的資本主義國家單獨取得了革命的勝利,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其次,它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裝起義擴大到全國中小城鎮和農村的革命道路,這正是俄國革命的特殊性。第三,在俄國,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是緊密相聯的,形成了急劇發展的兩個不同階段的革命。
俄國十月革命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它沖破了世界范圍的資本主義陣線,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開始了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進程。它是在一個世界上地域遼闊的國家成功地把馬克思主義與本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典範。它在經濟落後的地區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取得了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可以轉化的經驗,給各國以普遍的啟迪。
3.社會主義力量空前壯大,由一國實踐變為多國實踐
從20世紀40年代末以來,世界社會主義進入了它發展的第三個時期。這一時期社會主義制度由一國實踐發展到多國實踐。40年代末,科學社會主義在東歐的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取得勝利。在亞洲的蒙古、朝鮮、越南、中國也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隨著東歐和亞洲一系列人民民主國家的建立,社會主義陣營形成。它以蘇聯為領導,以中蘇同盟為核心,以各成員國之間簽訂一系列雙邊、多邊協定、條約為紐帶,各國在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團結合作。社會主義陣營的出現對鞏固社會主義成果,支援民族解放斗爭,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維護世界和平曾起過很大作用,在國際舞台上產生過巨大的影響。

『叄』 西班牙民族革命戰爭的偉大的國際縱隊

西班牙內戰爆發後,全世界各地不同國家的反法西斯戰士紛紛志願進入西班牙,參加國際縱隊,和西班牙人民一起同法西斯分子作戰。甚至連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的反法西斯戰士也冒著生命危險,前來西班牙參加戰斗。國際縱隊戰士到西班牙後,先是按不同國籍,組成了諸如「列寧支隊」、「林肯支隊」、「巴黎公社百人隊」和「台爾曼支隊」等。後來,共組建成7支國際縱隊。國際縱隊戰士都具有高度的政治覺悟,富有獻身精神。他們在加入國際縱隊時,每人都在一份誓言上簽名宣誓:「我志願來到這里,為了拯救西班牙和全世界的自由,如果需要,我將獻出最後一滴血」。在整個戰爭期間,大約有一萬多名國際縱隊戰士犧牲了寶貴的生命,長眠在西班牙的土地上,他們以國際主義的模範行為實踐了自己的誓言。正在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的中國人民堅決支持西班牙人民,反對法西斯。1937年5月15日,毛澤東主席在延安向西班牙人民發出了一封公開信。他在信中說,西班牙人民進行的戰爭是「世界上最神聖的戰爭,這個戰爭不只是為了西班牙民族的生命,也是為了世界被壓迫的民族而戰。」「如果不是我們眼前有著日本敵人,我們一定要參加到你們的隊伍中去的。」朱德總司令也在給西班牙人民的信中稱:「你們在西方與德意法西斯戰斗著,我們在遠東與日本法西斯軍閥搏鬥著!你們與我們的勝利,將是國際上法西斯蒂的滅亡。」國際縱隊中的一百多名中國籍戰士大多數是居住在歐、美和亞洲的華僑、華工和留學生,其中多數是共產黨員。戰爭開始時,中國共產黨旅德支部負責人謝唯進按照組織要求,先到英法動員華僑參戰,然後他隻身步行,跨過西法間的比利牛斯山進入西班牙。謝唯進來到西班牙後,先是做西班牙共和國軍隊第35師的重炮隊隊長,後來在國際縱隊中擔任炮兵縱隊政委。他率領炮兵縱隊參加了保衛馬德里等許多重大戰役,曾經兩度負重傷都堅持不下火線。為了支持國際縱隊中中國勇士們的戰斗,1937年夏天,朱德、周恩來和彭德懷特地從延安託人給在西班牙的中國勇士們帶去一面紅色錦旗,錦旗上綉著:「中西人民聯合起來,打倒人類公敵──法西斯蒂!」這一百多名中國戰士大多犧牲在西班牙,許多人連姓名都沒留下。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給西班牙人民的支援,鼓舞了西班牙人民抗擊法西斯的決心和勇氣。西班牙共產黨曾經致電中共中央:「你們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反對壓迫者的斗爭,就是我們自己的斗爭」,「你們的英勇與團結,就是幫助著我們。」西班牙內戰失敗後,一些國際縱隊戰士離開西班牙,當他們聽說中國人民抗擊日本法西斯的情況後,堅決要求到中國參加抗日戰爭。其中,有22名醫生直接參加了中國的抗戰救護工作,直到抗日戰爭勝利以後,他們才陸續回國。其中,有4人為中國人民的抗戰事業犧牲在中國土地上。國際縱隊,和西班牙人民一起浴血奮戰,並肩打擊法西斯叛亂分子和武裝干涉者。在戰斗中,有1萬多名國際縱隊戰士英勇犧牲在西班牙國土上。他們的光輝事跡,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寫下了壯麗的詩篇。因此,西班牙內戰時期,不僅表現了西班牙內部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力量,也表現了國際反法西斯斗爭的力量,它是國際間進步勢力同法西斯的斗爭。

『肆』 共產國際和各國共產黨把哪些人派去幫助西班牙

為了有效地幫助西班牙人民,共產國際和各國共產黨把一些積極的反法西斯戰士派往西班牙,如:陶里亞蒂、達列姆、柯都維亞、隆哥、布克、拜姆勒、科爾、孔特魯拉斯、施泰恩、賴謝爾、斯弗契夫斯基、明尼希、喬皮奇、帕羅維奇、季米特洛夫、扎爾卡、蓋爾、雷恩、福克斯等。

『伍』 西班牙人民民族革命戰爭是怎麼回事

西班牙人民民族革命戰爭是與反對德國、義大利和葡萄牙等法西斯國家侵略的民族解放斗爭交織在一起的西班牙人民民主革命。

1931年4月在西班牙發生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國。聯合成為人民陣線的西班牙民主力量在1936年2月的國會選舉中獲勝,組成了共和國政府。但是西班牙反動派依仗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支持策劃了反對共和國的軍事陰謀。1936年7月17日駐扎在西屬摩洛哥的部隊發生叛亂,次日西班牙各大城市也都爆發了叛亂。法西斯陰謀家們把大部分軍隊拉到了自己一方。叛軍利用叛亂的突然性和共和國政府的猶豫不決,佔領了西屬摩洛哥、加那利群島和巴利阿里群島,並在西班牙北部和西南部的一些省修築了防禦工事。工人階級和人民群眾在西班牙共產黨的號召下起來保衛共和國。民軍部隊和忠於共和國的部隊經過頑強戰斗,粉碎了在馬德里、巴塞羅娜、巴倫西亞、卡塔黑納、馬拉加、畢爾巴鄂以及在國內其他各大中心城市叛亂的守備部隊。

叛亂者處於危機之中,他們只控制了幾個經濟落後的省:南方的安達盧西亞和北方的加利西亞、納瓦拉、舊卡斯蒂利亞。而國內所有大的工業和政治中心,主要海港、基本交通線和最重要的農業區都在共和國控制區內。然而西班牙政府沒有抓緊時機徹底粉碎叛軍。佛朗哥分子得到了德國、義大利、葡萄牙等法西斯列強的經濟和軍事援助。英、法、美三國政府也對西班牙共和國採取敵視立場。他們宣布了「不幹涉」西班牙內部事務的政策,而實質上是為扼殺西班牙的民主制度推波助瀾。西班牙共和國處在經濟封鎖之中。

叛軍依靠法西斯大國的援助於1936年8月初開始沿葡萄牙邊界向卡塞雷斯和巴達霍斯方向發動進攻。1936年9月中旬起馬德里成了緊張爭奪的目標。在通往西班牙首都的遠近接近地上展開的激烈戰斗表明,共和國方面不僅有可能擊退叛軍,而且能夠徹底粉碎他們。法西斯大國擔心叛軍遭致失敗,決定公開插手西班牙的國內戰爭。1936年11月18日德國和義大利斷絕了與共和國政府的外交關系並且承認佛朗哥為西班牙政府首腦。在短期內調往西班牙的外國部隊竟達5方多人,其中包括義大利常規軍2.5萬人和德國「鷹」軍團編成內的近1萬人。隨後干涉軍的力量又迅速增長。1936~1939年共有30多萬干涉者士兵在西班牙作戰,其中德國5萬、義大利15萬、葡萄牙2萬、摩洛哥約9萬以及其他國家的法西斯集群。戰爭頭兩年內德國和義大利向佛朗哥提供了1650架飛機、1150輛坦克和裝甲車、2700門火炮、數十萬支步槍、750萬發炮彈、1.7萬枚航空炸彈、7600多輛汽車和大量軍需品。義大利和德國的武裝干涉改變了戰爭雙方的力量對比,軍事優勢轉到佛朗哥分子一邊。

1937年1~2月叛亂者和武裝干涉者兩次試圖奪取馬德里都沒有成功。在中部戰線、南部戰線、特別在馬德里附近,未經嚴格訓練的民軍部隊在激戰過程中改編為正規的人民軍。這支軍隊不僅堅守了馬德里,在哈拉馬河使敵人遭受重大損失,而且在瓜達拉哈拉粉碎了義大利遠征軍。這些勝利證明了西班牙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的政策是正確的。

西班牙人民反對法西斯聯軍的戰爭贏得了民主力量、全世界共產主義和工人運動的支持和竭盡全力的援助。世界上54個國家的4.2萬名國際主義志願者抵達西班牙,其中大部分人加入了國際縱隊和3個國際營。為了有效地幫助西班牙人民,共產國際和各國共產黨把一些積極的反法西斯戰士派往西班牙,如:陶里亞蒂、達列姆、柯都維亞、隆哥、布克、拜姆勒、科爾、孔特魯拉斯、施泰恩、賴謝爾、斯弗契夫斯基、明尼希、喬皮奇、帕羅維奇、季米特洛夫、扎爾卡、蓋爾、雷恩、福克斯等。蘇聯人民忠實地遵循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原則,站在西班牙共和國保衛者的最前列。蘇聯把反對法西斯侵略看作是全體進步人類的共同事業。

僅在1936年蘇聯人民就募集了6160萬盧布作為援助西班牙共和國的資金,而蘇聯政府向西班牙共和國提供了8500萬美元的貸款。在近3年期間內蘇聯沖破法西斯強國對西班牙共和國的封鎖,除了向共和國提供糧食、葯品和工廠設備以外,還提供了648架飛機、407輛坦克和裝甲車、1186門火炮、2萬余挺機槍和近50萬支步槍。大約3000名蘇聯志願者——軍事顧問、飛行員、坦克手、水手和其他專業人員曾在共和國軍隊中英勇奮戰。蘇聯軍事專家在創建正規的人民軍以及准備並實施反對干涉軍和叛軍的最重要戰役方面給共和國以巨大的幫助。

佛朗哥在馬德里附近遭到反擊後,根據德軍總參謀部的指示把爭奪的重心轉向西班牙北部,以便佔領與共和國分隔的重要工業區——巴斯克和阿斯圖里亞斯。在戰線的其他一些地段法西斯分子轉入防禦。1937年年中叛軍和干涉軍集中兵力轉入進攻。有15萬名士兵和軍官參加了進攻,其中包括10萬名義大利人。佛朗哥分子的主要力量集中在畢爾巴鄂方向上。共和國軍僅能以臨時湊集的6萬人的部隊對抗進攻之敵,然而他們進行了堅決的抵抗。干涉軍向未設防的城市和鄉村猛烈實施密集空中突擊。1937年4月26日在沒有任何軍事必要的情況下完全炸毀了格爾尼卡。叛軍和干涉軍利用無政府主義者的背叛行為而得以突破北線的防禦,於6月20日奪取了畢爾巴鄂城,並由此向桑坦德,進而向希洪進攻。

為了援助阿斯圖里亞斯的保衛者,共和國軍指揮部更加積極地組織中部戰線和東部戰線的戰斗行動。1937年6~9月實施了兩次重大的進攻戰役,一次在馬德里西北部,另一次在薩拉戈薩東部。佛朗哥被迫從北方抽調部分兵力投入到馬德里和薩拉戈薩附近的戰斗。北線得到了一個月的喘息機會,但是這一機會未能適當加以利用。8月底桑坦德失陷,2個月之後共和國軍在阿斯圖里亞斯的最後一個支撐點——希洪也陷落了。共和國軍在東線左翼成功地實施了攻克敵之主要支撐點——特魯埃耳的戰役。為了恢復這里的態勢,法西斯分子不得不中斷進攻馬德里的准備工作而把全部兵力調往特魯埃耳。共和國軍未能得到其他方向上的突擊支援,重新被擊退到原出發地。在暫時失利的情況下,共和國某些政黨的隊伍中和陸軍部的機關里出現了投降情緒。特別是陸軍部長普里托阻撓人民軍隊的加強,其行動是十分有害的。

法西斯指揮部利用在特魯埃耳取得的勝利,把主要力量調往東部戰線。干涉軍和叛軍在埃布羅河河谷地區集中了西班牙5個軍,以及義大利遠征軍,德國「鷹」軍團,幾乎全部空軍和大量坦克兵團;而共和軍在這個方向上作戰的只有11個師,這些師在不久前的戰斗中已經遭到削弱,也沒有預備隊。

1938年3月9日叛軍部隊轉入進攻,突破了共和國軍的防禦並重新掌握了戰略主動權。1938年4月8日共和國政府進行了改組,普里托被免職,奈格林總理親自擔任軍事領導。政府按照西班牙共產黨的倡議,提出了內容廣泛的綱領:團結一切反法西斯力量,把人民陣線的范圍擴大到全民族統一的程度。這項綱領開辟了在西班牙恢復民主和實現真正的民族獨立的道路。

共和國指揮部力圖削弱法西斯的攻勢,在加泰羅尼亞發動了進攻。7月25日共和國軍突然強渡埃布羅河並在寬闊地段上沖破了敵人正面,奪取了河右岸的大面積登陸場。埃布羅河戰役是共和國軍扭轉政治軍事形勢和使戰爭進程朝著於己有利的方向發展的一次重要嘗試。

但是,慕尼黑協定的簽訂、帝國主義反動勢力對國際工人運動和民主運動的加緊鎮壓、歐洲許多小國家的制度法西斯化以及法國邊界的封閉,使西班牙共和國處於嚴重困境。德意干涉者在對西班牙共和國的武裝干涉中不僅有完全的行動自由,而且得到英、法、美三國統治集團的直接支持。叛軍和干涉軍獲得增援後決定奪取加泰羅尼亞。他們集中了大約26個師,而共和國軍方面只能以總數為17.6萬人的21個師相抵抗。這些師在以前的惡戰中已喪失了元氣,僅裝備有240輛坦克和裝甲車、225門火炮和134架飛機。

1938年12月23日敵人開始在加泰羅尼亞戰線發動進攻。共和國為數60萬人的五個集團軍均在其他戰線上,在這里戰斗的共和國部隊得不到他們積極行動的支援,而處於困境。經過1個月的激烈戰斗,共和國軍於1939年1月26日放棄了巴塞羅那。2月11日法西斯分子以重大傷亡為代價開進到法西邊界。2月9日英國巡洋艦「德文郡」號迫使梅諾卡島的保衛者投降。

英法帝國主義者在美國的公開支持下逼迫共和國方面投降。1939年2月27日英法政府宣布承認佛朗哥並斷絕同共和國奈格林政府的外交關系。以卡薩多上校和右翼社會黨人貝斯太羅為首的叛變分子和投降分子受英法兩國政府的指使於3月3日在卡塔黑納發動了反對共和國的叛亂,這次叛亂很快就被鎮壓下去了。但是共和國的艦隊卻在海軍上將布伊薩率領下離開基地,開赴賓澤特,後在那裡被法國當局拘留。3月5日晚卡薩多組織了反革命政變並奪取了馬德里市政府。3月28日叛徒們把戰線讓開,3月30日共和國的全部領土被法西斯軍隊佔領。

西班牙共和國的失敗是一系列不利的內外因素所造成的。註定西班牙人民失敗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是德意的武裝干涉和英法的「不幹涉」政策。內部原因主要是:在工人階級和人民陣線內部團結不夠牢固,結果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的團結,致使無產階級在聯合政府中不能實現自己的路線和制止投降分子的破壞活動;沒有盡早地組建正規軍,招致戰爭初期喪失大片領土;過多地採取防禦戰略使共和國軍不能予敵以強有力的突擊和在軍事行動中達到有利於共和國的轉折;沒有按照西班牙共產黨的指點建立必要的軍事經濟。

西班牙人民民族革命戰爭是20世紀30年代後半期資本主義國家工人運動和民主運動的最高峰。在這一戰爭過程中建立了具有人民民主特徵的新型民主共和國。西班牙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歐洲流血最多的戰爭之一。戰爭期間,在軍事行動、空戰、轟炸和佛朗哥分子佔領區的鎮壓中死亡的人數達100多萬。這場戰爭中武裝斗爭的主要方式是在某一方向上實施進攻配之以在戰線其餘地段的陣地防禦。與空軍和海軍協同動作的步兵部隊在武裝斗爭中起了決定性作用。

西班牙戰爭證明:戰斗和戰役的成功要靠武裝力量各軍兵種之間的密切協同。戰爭過程表明,空軍的戰斗能力很強,它能夠在掌握制空權和大量集中使用的情況下達到可觀的效果。戰爭的經驗還表明,僅能防槍彈的輕型和中型坦克在炮火的打擊下會遭受嚴重損失。同時,在炮兵火力和航空兵突擊的支持下集中實施坦克沖擊獲得了巨大成功。在固守所佔領土中步兵起了重大作用。海軍具有重要意義,干涉者利用它封鎖西班牙共和國的海岸,轟擊港口和基地並保障自己的海上交通。共和國海軍主要被用於護送地中海的運輸船和掩護海岸。

『陸』 西班牙共產黨的西共過去

1975年11月20日,統治西班牙將近40年的佛朗哥終於去世。幾天後,由佛朗哥一手培養的胡安·卡洛斯一世加冕成為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在西班牙民主改革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可是,國王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我們大家都欠了卡里略的人情。卡里略是當時西班牙共產黨的總書記。這個說法指點了所有向民主制度過渡國家的一個關鍵,從單一政黨走向容許反對派存在的多黨派民主政體的過程中,原來長期主導著政府的大黨與反對派之間如何互動,有可能成為政治體制改革成敗與否的關鍵。 西班牙共產黨成立於1920年,是由工人社會黨的一個青年組織形成的激進左翼政黨。直到1936年內戰爆發,西班牙共產黨還不是具有執政力量的大黨。內戰的險惡局勢使得西班牙共產黨迅速崛起,成為西班牙左翼政治力量中首屈一指的大黨。
1936年到1939年的西班牙內戰中,西班牙共產黨最出名的是一位女領袖,伊巴露麗1895年出生於西班牙北方山區巴斯克的一個貧窮礦工家庭。在風雲突變的年代裡,伊巴露麗以極富宣傳鼓動的魅力而出名。她以「熱情之花」的筆名發表文章,此後就被人稱為熱情之花。在西班牙內戰中,她經常在群眾集會上發表演講,她提出的口號,立即就會廣為流傳。在著名的馬德里保衛戰中,她提出的口號「不讓他們通過」威名赫赫。她的另一句口號「寧可站著死,決不跪著生」,也在左翼民眾中傳頌一時,極大地鼓舞了共和國軍民的士氣。
內戰時期的西班牙共產黨,一方面主張不惜一切犧牲打贏戰爭,另一方面接受斯大林和第三國際的指令,捲入了各路左派力量之間的殘酷清洗和自相殘殺。很多人因政治原因、或者僅僅因為是中間階層而被捕,被左派民兵組織以「兜風」的名義隨意殺害。
西班牙內戰以共和國政府一方的失敗告終,開始了長達近四十年的佛朗哥獨裁時期。熱情之花和共產黨的其他領袖們,被迫流亡國外。佛朗哥上台後鎮壓左翼民眾,堅決杜絕一切反對派政黨。在這種極其嚴峻的政治形勢下,只有西班牙共產黨仍然堅持活動。領導這些活動的,是流亡法國的西班牙共產黨另一位著名領導人,這就是卡里略。
進入五十年代以後,世界格局和政治分野起了重要的變化。就在這個時候,1956年,蘇共二十大和赫魯曉夫報告,觸動了西班牙共產黨領導層,他們開始反省本黨內部對熱情之花的個人崇拜風氣。西班牙共產黨領導重新估計了國內的局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十年後,佛朗哥領導下的西班牙國內局勢漸趨穩定,經濟逐漸得到恢復。更重要的是,國內新的一代成長起來了,對於新一代來說,內戰的仇恨和是非,遠沒有皇家馬德里足球隊在歐洲杯比賽的戰績更值得關心。就在這次馬拉松式的中央會議上,西班牙共產黨提出了「民族和解」的新方針。年輕的卡里略趁此機會替代熱情之花,正式執掌了西班牙共產黨的實權,並且決定放棄在國內發動武裝革命的策略,改變為宣傳民族和解。
但西班牙共產黨的這一轉變,並沒有在敵友兩個陣營引起呼應。佛朗哥政權對共產黨的取締和鎮壓絲毫沒有放鬆。 胡安·卡洛斯一世就在這樣很不安也很不穩定的狀態下,被佛朗哥宣布為未來的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認為,未來政治改革的關鍵,是怎樣促成多黨合作。而最困難的,是怎樣讓最為對立的共產黨參與到和平的政治改革中來。為此,必須和共產黨溝通。但是,到哪裡去找共產黨呢?
胡安·卡洛斯一世想起,他在1975年出席伊朗的一個慶典活動,曾經和羅馬尼亞共產黨總書記齊奧賽斯庫有過一面之交。齊奧塞斯庫在得知他是西班牙王子時,順便告訴他說,我還認識貴國的共產黨總書記卡利約。胡安·卡洛斯一世決定派一個絕對可靠的朋友,帶著他的舉薦信,去羅馬尼亞請求齊奧塞斯庫幫忙,給流亡中的西班牙共產黨領袖卡里略傳個話。
這位信使通過巴黎前往羅馬尼亞。盡管他帶著未來西班牙國王給齊奧塞斯庫的介紹信,還是在一個黑暗地下室里給關了兩天。此刻,胡安·卡洛斯一世在西班牙也憂心如焚,苦苦等了兩個星期,音訊全無。最後,信使終於平安回來。他帶的口信總算傳出去了。
口信的意思大致是這樣:請求齊奧塞斯庫仁慈地向他的朋友卡里略傳達一個信息,波旁王朝的唐·胡安·卡洛斯一世,未來的西班牙國王,打算在他登基之後,讓西班牙共產黨同其他政黨一樣獲得合法地位。同時請求齊奧塞斯庫,勸告卡里略信任唐·胡安·卡洛斯一世。假如卡里略順此去做,事情將往最好方向發展。
此後沒有任何迴音。大約在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戴上王冠的一個月前,羅馬尼亞的一位部長抵達西班牙首都馬德里,求見未來的西班牙國王。這是一次秘密出訪。他帶來齊奧塞斯庫的口信:「直到你當上國王,卡里略連個小指頭都不會動一下。然後,在一段時期里(不能太長),你必須實現你的承諾,讓共產黨合法化。」
胡安·卡洛斯一世知道,雖然前途仍然充滿凶險。卡里略總算承諾,不會在佛朗哥咽氣以後,西班牙開始民主轉型的當口,就把民眾帶上街頭,發動暴力革命。 1975年11月20日,西班牙政府宣布,領袖佛朗哥逝世。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加冕以後,並不能立即開始他期望的民主轉型。一方面,佛朗哥的舊人馬根深蒂固力量強大。另一方面,按照現代歐洲君主制的規矩,國王只能是一個虛位君主。國王選誰來出任首相,成為一個至關緊要的問題。
最後,國王選擇了一位年僅42歲的人,這就是在西班牙民主轉型過程中具有傳奇色彩的蘇亞雷斯。國王和蘇亞雷斯有一個共識:西班牙民主轉型必須從允許多黨政治開始,只有在多黨政治下,民眾才有可能參與政治民主。可是在佛朗哥留下的西班牙,開始多黨政治非常困難,最大的困難是共產黨。在舊體制內的保守老人們看來,共產黨就像惡魔一樣,是西班牙不共戴天的敵人。他們不能原諒內戰期間共和國一方的暴力。馬德里保衛戰期間,共和國戰線內以防範「第五縱隊」的名義,發生過對模範監獄數千囚犯的大屠殺,這一事件的真相一直沒有走出歷史迷霧,而卡里略當時恰恰是共產黨負責馬德里治安的人。
1977年2月27日,首相蘇亞雷斯和共產黨總書記舉行了長達八小時的馬拉松密談。蘇亞雷斯提出的條件是,共產黨將宣布承認西班牙君主,在共產黨改變了自己在民眾中的形象以後,蘇亞雷斯將宣布共產黨合法化。
這種改革前寬松而不確定的狀態,是最有失控危險的時期,特別容易失控的是左右兩邊的激進分子。共產黨內分裂出一個小團體,他們依然信奉暴力革命。他們綁架了兩個政府官員。這種做法激怒了極端右翼分子,他們在馬德里殺了五個人,其中四人是共產黨的勞工律師。他們想用這種方法來激怒左翼,挑起左翼的報復,從而令和平的改革進程中途夭折。
這一次,卡里略領導的共產黨,其表現令人刮目相待。卡里略呼籲所有人面對仇殺保持理智和冷靜。在馬德里舉行的受害者葬禮上,共產黨組織了一個聲勢極其浩大的群眾集會,左派群眾表現鎮靜,秩序良好,舉行了令人震驚的沉默致哀。這令首相蘇亞雷斯深為感動。
1977年4月,西班牙首相蘇亞雷斯宣布,西班牙共產黨合法化,將參加於6月舉行的第一次大選。 在以後的幾年裡,西班牙民主轉型在首相蘇亞雷斯的領導下,克服了重重困難,包括空前的經濟危機和軍人政變。這些危險都在多黨合作對話的過程中一一安然度過。在改革的困難過程中,卡里略領導的共產黨,以合作的反對黨身份,配合和推動了民主進程。卡里略多次對黨內外群眾回顧以往的歷史教訓,回顧內戰前和內戰期間共和國政府和左派群眾一方的錯誤,勸告人們不畏艱難,通過左右溝通,把政治改革進行下去。在民主改革面臨危險的時刻,當民眾對民主產生失望和懷疑的時候,卡里略在群眾集會上的呼籲:「今日西班牙的民主,盡管仍然醜陋,卻比已經被我們埋葬了的過去,好一千倍!」
那被埋葬的,是雙方共同的過去。

『柒』 西班牙的歷史人物

多洛雷斯·伊巴露麗,西班牙工人階級的領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著名活動家。1920年參與創立西班牙共產黨,1930年任西共中央委員,1932年任西共中央政治局委員,1942年接替何塞·迪亞士任西共總書記,同年被選為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成員,1960年起任西共主席至今。 伊巴露麗1895年12月9日出生在比斯開省加利亞泵爾鎮一個礦工的家庭,少年時曾當過女僕。正象她自己說的,她是"礦工的女兒,礦工的妻子,礦工的姐妹"。20歲時,她與西斯陶船廠的工人胡里安·路易斯結了婚,並同她丈夫一起加入了索莫羅斯特羅市的社會主義組織。從這時起,她就以"西番蓮"(英譯是"熱情的",中文譯為"熱情之花")的筆名為工人出版物寫文章,宣傳社會主義。

『捌』 革命烈士的故事

董存瑞 永遠的豐碑
董存瑞:捨身炸碉堡
誕辰:1929年10月15日
祭日:1948年5月25 日
在河北省隆化縣北郊,長眠著模範共產黨員、全國著名戰斗英雄董存瑞的英靈。在蒼松翠柏中,矗立著一座雄偉的紀念碑,碑上銘刻著朱德總司令的題詞:「捨身為國,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懷來縣人。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當過兒童團團長,13歲時,曾機智地掩護區委書記躲過侵華日軍的追捕,被譽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參加八路軍。後任某部六班班長。194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軍事技術過硬,作戰機智勇敢,在一次戰斗中隻身俘敵10餘人。先後立大功3次、小功4次,獲3枚「勇敢獎章」、1枚「毛澤東獎章」。他所領導的班獲「董存瑞練兵模範班」稱號。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一座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准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葯包,沖向暗堡,前進時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台又無法放置炸葯包。危急關頭,他毅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此時,他年僅19歲。
雷鋒簡介
雷鋒,原名雷正興,(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雷鋒出生在湖南省長沙望城縣簡家塘一個貧苦農民家裡。因為這一年是農歷「庚辰」年,給他取了個小名叫「庚伢子」。
雷鋒出生的時候,正是抗日戰爭時期,人民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雷鋒曾在一篇日記中寫道:「我家裡很窮,父、母、哥、弟,都死在民族敵人和階級敵人的手裡,這血海深仇,我永遠銘記在心。」
雷鋒的爺爺叫雷新庭,以租種地主田地謀生,整年辛苦勞作,但仍無法維持家人的生計,最後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到年關,地主前來逼債,要雷家在年前還清租債,雷新庭無力償還,悲憤交集,在過年的鞭炮聲中被活活逼死。
父親雷明亮,參加過毛主席領導的湖南農民運動,當過自衛隊長。一九三八年被抓去,遭到國民黨的毒打,造成內傷和殘疾,回到家鄉後邊養病邊種地勉強度日。一九四四年又遭到日寇毒打,傷勢更加嚴重,翌年秋天終於死去。哥哥雷正德,十二歲時外出當了童工,在繁重勞動的折磨下得了童子癆(肺結核)。一天,他突然昏倒在機器旁,軋傷了胳膊和手指。被解僱後又到一家印染作坊當了童工,由於勞累過度,肺病加重,又無錢醫治,沒幾天就死去了。 弟弟也因為飢餓而死去。雷鋒6歲的時候,家裡只剩下了他和媽媽兩個人。雷鋒的媽媽也是一個受盡折磨的苦命的人。她是鐵匠的女兒,生下來幾天,由於過於貧窮,父母沒能力撫養,就把她送進長沙一家育嬰堂,簡家塘一個姓楊的婦女把她抱回家撫養,6歲時把她送給雷家做了童養媳。後來,雷鋒的母親被地主唐四滾凌辱而自盡。
雷鋒在不滿七歲時就成了孤兒。鄰居家的六叔奶奶收養了他。他為了幫助六叔奶奶家,常常上山砍柴,可是,當地的柴山全都被地主婆霸佔了,不許窮人去砍柴。有一天雷鋒到蛇形山砍柴,被徐家地主婆看見了,這個地主婆指著雷鋒破口大罵,要雷鋒把柴運到她家,並搶走了柴刀,雷鋒哭喊著要奪回砍柴刀,可那地主婆竟舉起柴刀在雷鋒的左手背上連砍三刀,鮮血順著手指滴落在山路上。雷鋒趕忙捂住傷口,忍住疼,兩眼瞪著地主婆,心想:「總有一天,我要報仇!」從此,雷鋒手背上留下三條傷疤。 1949年8月,湖南解放時,小雷鋒便找到路過的解放軍連長要求當兵。連長沒同意,但把一支鋼筆送給他。1950年,雷鋒當了兒童團團長,積極參加土改。同年夏,鄉政府的黨支書供他免費讀書,後來加入少先隊。
1956年夏天,他小學畢業後在鄉政府當了通信員,不久調到望城縣委當公務員,被評為機關雷鋒在武漢模範工作者,並於1957年加入共青團。1958年春,雷鋒到團山湖農場,只用了一周的時間就學會了開拖拉機。同年9月,雷鋒響應支援鞍鋼的號召,到遼寧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機手。翌年8月,他又來到條件艱苦的弓長嶺焦化廠參加基礎建設,曾帶領夥伴們冒雨奮戰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損失,當時的《遼陽日報》報道了這一事跡。在鞍山和焦化廠工作期間,他曾3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5次被評為標兵,18次被評為紅旗手,並榮獲「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的光榮稱號。
1959年12月徵兵開始,雷鋒迫切要求參軍,焦化廠領導捨不得放他走。雷鋒跑了幾十里路來到遼陽市兵役局(現人民武裝部)表明參軍的決心。他身高只有1.54米,體重不足55公斤,均不符合徵兵條件,但因政治素質過硬和有經驗技術,最後被破例批准入伍。參加人民解放軍後,編入工程兵某部運輸連四班,任班長。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只要是對人民有利的事,他都心甘情願地去做。他曾多次立功,被評為節約標兵和模範共青團員。1960年11月入黨,並被選為撫順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因公殉職。

因公殉職後,1963年1月7日,國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為「雷鋒班」。1963年3月1日, 朱德題詞:「學習雷鋒做毛主席的好戰士。」1963年3月5日,毛澤東同志親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劉少奇題詞:「學習雷鋒同志平凡而偉大的共產主義精神。」周恩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鬥志。」此後,掀起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向雷鋒學習的熱潮。此後,每年三月五日便成了全民學雷鋒的日子。雷鋒是一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
老一輩革命家董必武於一九六三年二月作詩歌頌雷鋒:
有眾讀毛選,雷鋒特認真。
不惟明字句,而且得精神。
階級觀清楚,勞動念朴純。
螺絲釘不銹,歷史色常新。
只做平凡事,皆成巨麗珍。
邱少雲(1931~1952)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出生於四川銅梁縣(1997年後屬重慶市)關建鄉的一個貧農家庭。15歲那年被國民黨抓去當兵,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赴朝鮮作戰。
1952年10月,為打擊在上甘嶺的美國和南朝鮮軍隊,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5軍第29師第87團第9連戰士邱少雲被選派參加潛伏部隊,並擔任了發起沖擊後掃除障礙的爆破任務。12日上午,敵機向其所在的潛伏區進行低空掃射,並投擲燃燒彈。飛迸的燃燒液燃遍他全身。為了不暴露潛伏目標,邱少雲任憑烈火燒焦身體一動不動。他雙手深深地插進泥土裡,身體緊緊地貼著地面,直至壯烈犧牲。
戰後,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文藝工作團贈給特等功臣邱少雲烈士錦旗上寫道:「獻給中國人民志願軍偉大戰士邱少雲永垂不朽」。志願軍第15軍全體指戰員獻給邱少雲烈士家屬的錦旗上寫道:「祖國人民的光榮」。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抗美援朝分會給邱少雲烈士家屬的錦旗上寫道:「光榮之家」。四川省軍區司令部、政治部給邱少雲烈士的家屬的錦旗上寫道:「偉大人民的戰士,英雄不朽的功績」。為了表彰邱少雲崇高的集體主義精神和頑強的革命意志,被中國共產黨志願軍某部委員會追認為中共正式黨員,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於1952年11月6日給他追記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稱號。同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最高人民議會常務委員會授予「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英雄」稱號,同時授予金星勛章、一級國旗勛章,並將邱少雲的名字刻在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為整體、為勝利而犧牲的偉大的戰士邱少雲同志永垂不朽。」
劉胡蘭,原名劉富蘭,1932年10月8日出生於山西省文水縣的一個中農家庭。母親早亡,父親劉景謙續娶胡文秀為妻。胡文秀將劉富蘭名中的「富」字改為自己的姓氏「胡」,從此更名劉胡蘭。繼母積極投身於婦救會工作,並非常支持劉胡蘭參加革命。
劉胡蘭8歲上村小學,10歲起參加兒童團。1945年10月,劉胡蘭參加了中共文水縣委舉辦的「婦女幹部訓練班」。學習了一個多月,回村後她擔任了村婦女救國會秘書。1946年5月,劉胡蘭調任第五區「抗聯」婦女幹事;6月,劉胡蘭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並被調回雲周西村領導當地的土改運動。
1946年秋,國民黨軍大舉進攻解放區,文水縣委決定留少數武工隊堅持斗爭,大批幹部轉移上山。當時,劉胡蘭也接到轉移通知,但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堅持斗爭。這位年僅14歲的女共產黨員,在已成為敵區的家鄉往來奔走,秘密發動群眾,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
雲周西村的反動村長石佩懷,為閻錫山軍派糧派款、遞送情報,成為當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員將其處死。閻錫山匪軍惱羞成怒,決定實施報復行動。1947年1月12日,閻軍突然襲擊雲周西村,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鎮靜地把奶奶給的銀戒指、八路軍連長送的手絹和作為入黨信物的萬金油盒——三件寶貴的紀念品交給繼母後,被氣勢洶洶的敵人帶走。劉胡蘭在威逼利誘面前不為所動,被帶到鍘刀前眼見匪軍連鍘了幾個人,怒問一聲:「我咋個死法?」匪軍喝叫「一個樣」後,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劉胡蘭犧牲時,尚未滿15周歲。
姓 名: 趙一曼
學 籍: 黃埔軍校六期
黨 派: 中國共產黨
籍 貫: 四川省宜賓
生 卒: 1905—1936
軍 職: 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
「紅槍白馬女政委」趙一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學名,又名李一超,四川宜賓人,1926年進入宜賓市女子中學讀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著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五四運動期間,趙一曼受到革命思想影響。1924年大姐夫鄭佑芝用通訊的方式介紹她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夏,她加入共產黨,曾任共青團宜賓地委婦女委員和縣國民黨黨部代理婦女部長。1927年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7月,武漢政府反共,她轉移到上海,隨即去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翌年與同學陳大榜(陳達邦)結婚。1928年冬,她因疾病和身孕,奉調回國,先後到宜昌、上海、南昌等處做地下工作。 1932年春,她被派到東北地區工作,更名為趙一曼,先後在奉天(沈陽)、哈爾濱領導工人斗爭。翌年,為掩護身份,她曾同滿洲總工會負責人老曹(黃維新)假稱夫妻。1934年7月,她赴哈爾濱以東的抗日游擊區,任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後任珠河區委書記,一度被抗聯戰士誤認為是趙尚志總司令的妹妹。1935年秋,她兼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一師二團政委,群眾親切稱她「瘦李」、「李姐」,被當地戰士們親切地稱為「我們的女政委」。 日偽報紙也為之驚嘆的這位「紅槍白馬」的婦女。
羅盛教,1931年生,湖南省新化縣人。 原名雨成,新化縣松山鄉人。少時在維新、文德小學讀書,後因家貧輟學。1945年冬,去乾城縣所里鎮(今吉首)叔父家。翌年春,入省立九師附小就讀。1947年,考入省立九師,畢業後升入省立十三中學高中部求學,並改名羅盛教。
由於家境貧寒,羅盛教11歲時才上小學,只念了一年半就失學了。為了有口飯吃,父親將他送去當了道士。14歲那年,他不得不到鎮上叔叔開的雜貨鋪幫工。
1949年,羅盛教的家鄉解放了。這年11月,他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湘西軍政幹部學校的一名學員。羅盛教文化程度較低,聽起課來感到吃力,抓不住重點,筆記記不全。為了不掉隊,每次下課後,他都要將別人的筆記借來,和自己的筆記對照,查缺補課,然後用鋼筆工工整整地抄寫一遍。在建校勞動中,需要將倒在河中的一棵樹抬到岸上搭橋用。羅盛教第一個跳進冰冷的河水中。在他的帶動下,全班二三十個同學都跳進河裡,終於將樹拖上了岸,搭起了橋。1950年2月1日,羅盛教加入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1951年4月,羅盛教響應黨的號召,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並隨部隊奔赴朝鮮。 任志願軍第47軍141師偵察隊文書。在朝鮮他曾參加了1951年陣地防禦作戰。
在朝鮮的日子裡,羅盛教時時感到朝鮮人民的深情厚誼,他和駐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裡的老鄉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經常幫房東大媽擔水、劈柴,鄉親們都誇獎羅盛教是好樣的。
1952年1月2日清晨,羅盛教和戰友宋惠雲一起去河邊練習投擲榴彈。正值隆冬季節,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蓋住,幾個兒童正在滑冰,笑聲陣陣。忽然,傳來了呼救聲,有人掉進冰窟窿了!羅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彎腰,直沖過去。他一邊跑一邊飛快地脫掉身上的衣服,接著跳進了冰河裡。過了好一會,羅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氣,又鑽進水裡。又過了一會,羅盛教終於將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當那少年兩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時,突然,嘩啦一聲,冰又塌了,少年連人帶冰又落入水中。這時羅盛教全身已凍得發紫,體力已快消耗殆盡,但他卻又一次潛入水中,好久,才用頭和肩將少年頂出水面。這時宋惠雲已將一根電線桿拖到河邊,少年抱住電線桿被拉上了岸。人們急切地等待著羅盛教,然而,他卻再也沒有上來。為了救落水的朝鮮兒童,羅盛教英勇獻身。
全村老百姓都趕到了河邊,沉痛哀悼這位英雄的志願軍戰士。村民們將羅盛教安葬在村莊邊的佛體洞山。
1952年2月,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為羅盛教追記特等功,同時授予「一級模範」、「特等功臣」的稱號。同年4月1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決定追認羅盛教為「模範青年團員」。1953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他一級國旗勛章及一級戰士榮譽勛章。

趙尚志(1908—1942),遼寧朝陽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入黃埔軍校學習。抗戰時期,他指揮的抗日聯軍與日寇周旋在林海雪原,馳騁在松花江兩岸,創造了東北戰爭史上的奇跡,被東北的父老鄉親稱為「北國雄獅」。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趙尚志到東北宣傳抗日主張,並很快地組織了一支抗日隊伍。經過數次與日軍戰斗後,這支隊伍創立了以珠河、賓縣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趙尚志創建的東北抗日根據地不斷擴大,日軍逐漸將他視為了眼中釘、肉中刺,1934年,日軍決定對他組建的抗日游擊隊進行「圍剿」。趙尚志帶領抗日游擊隊採用機動靈活的游擊戰術與日軍進行作戰,多次跳出日軍的包圍圈,並在冰趟子對日軍進行伏擊,擊斃日軍200多名。對於趙尚志出色的軍事才能,日軍慨嘆道:「小小的滿洲國,大大的趙尚志!」
隨著日軍對東北抗日根據地「圍剿」的加劇,東北抗聯逐漸陷入了困境。1942年2月12日,趙尚志受特務劉德山誘騙,率領包括劉德山在內的4名抗聯戰士去襲擊梧桐河警察分駐所。當他們快到梧桐河警察分駐所時,劉德山趁趙尚志不備,從背後向趙尚志開槍,罪惡的子彈穿透了趙尚志的腹部。身受重傷的趙尚志命令一名抗聯戰士帶走所有重要文件後,向事先埋伏好的日軍進行射擊,但因他失血過多,不久昏迷過去,不幸被日軍俘獲。日軍對趙尚志進行了突擊審訊,他寧死不屈、視死如歸,大義凜然地怒斥敵人:「你們離我遠點,我聞你們腥!」 並怒斥偽警察說:「你們不也是中國人嗎!現在你們出賣了祖國,……還有什麼可問的呢。」當他聽到受傷的戰友痛苦呻吟時,他大聲說道:「你叫就不疼了,叫也是死,你要有骨氣。」趙尚志因傷勢過重,不久壯烈犧牲,年僅34歲。兇殘的日軍把他的頭割下運到長春,把他的軀體扔到冰冷的松花江中。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為紀念趙尚志,將珠河縣改為尚志縣。毛澤東對趙尚志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有名的義勇軍領袖楊靖宇、趙尚志等,他們都是共產黨員,他們堅持抗日艱苦奮斗的戰績是人所共知的。」

黃繼光,四川省中江縣人。1930年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曾當過兒童團團長和民兵,被評為民兵模範。1954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1952年7月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作戰勇敢,立三等功1次。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中,所在營與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激戰4晝夜後,於19日夜奉命奪取上甘嶺西側597.9高地。部隊接連攻佔3個陣地後,受阻於零號陣地,連續組織3次爆破均未奏效。關鍵時刻,時任某部6連通信員的黃繼光挺身而出,請求擔負爆破任務。他帶領2名戰士勇敢機智地連續摧毀敵人幾個火力點,一名戰友不幸犧牲,另一名戰友身負重傷,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對敵人的猛烈掃射,他在多處負傷,彈葯用盡的情況下,為了戰斗的勝利,頑強地向火力點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時,奮力撲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敵人正在噴射火舌的槍眼,壯烈捐軀。在黃繼光英雄壯舉的激勵下,部隊迅速攻佔零號陣地,全殲守敵兩個營。
戰後,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追授「模範團員」稱號。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給他追記特等功,並追授「特級英雄」稱號。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

邱少雲(1926-1952)抗美援朝英雄。四川銅梁關建鄉人。23歲那年 被國民黨軍隊抓去當兵,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任志願軍第15軍29師87團9連戰士。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曾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2年秋季戰術性反擊作戰。
1952年11月11日,邱少雲所在連隊在朝鮮平康前線反擊391高地作戰中擔負突擊任務,並奉命於夜間在距敵60米的山腳下潛伏,以待次日傍晚發起突襲。12日11時,他的潛伏地不幸被敵盲目發射的燃燒彈擊中。為了不暴露部隊的整個行動計劃,邱少雲忍受烈火燒身的巨痛,在5個小時的時間里一動不動,直至犧牲。他以自己的生命換取了此次作戰的勝利。當晚反擊部隊順利攻佔391高地,全殲守敵1個加強連。
戰後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稱號。朝鮮政府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及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英雄的名字被永遠鐫刻在391高地主峰的石壁上萬古留存。

希望能給你幫助!!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016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34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35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947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983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64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56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14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61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