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經歷過哪些戰爭

西班牙經歷過哪些戰爭

發布時間: 2022-05-11 10:57:04

Ⅰ 西班牙再各次戰爭中的勝負情況

西班牙內戰是本世紀30年代西班牙人民為抗擊國內外反動勢力、捍衛革命成果、捍
衛民族獨立而進行的民族革命戰爭。
西班牙在16世紀時,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殖民帝國。19世紀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獨立
革命戰爭風起雲涌,沉重地打擊了西班牙的殖民統治,使它失去了絕大部分的美洲殖民
地。
1898年重新瓜分殖民領地的第一次帝國主義戰爭——美西戰爭又以西班牙的慘敗而
告終。從此西班牙在經濟、政治和軍事上都遠遠落後於其他列強。1929年爆發的資本主
義世界經濟危機沉重地打擊了落後的西班牙,引起通貨膨脹,工農業生產陷於紊亂,人
民群眾非常不滿,國內各種矛盾迅速激化。1931年4月,西班牙爆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推翻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國。可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未真正解決西班牙社會的根本問
題,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仍異常尖銳,共和國的社會基礎很薄弱。1935年歐洲政局風雲
變幻,戰爭的威脅逐漸逼近。面對法西斯日益猖獗的狀況,共產國際提出了建立人民陣
線,團結無產階級以及其他一切進步力量,以抗擊法西斯勢力的號召。西班牙共產黨經
過努力使西班牙各左派政黨聯合組成了人民陣線,並在1935年2月舉行的議會選舉中獲
勝,組成了新的共和政府。新政府在人民支持下實施了一系列進步的社會改革。這些初
步的社會改革引起國內外反動勢力的極端仇視,迅速激化了原有的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
幾乎所有反共和的右翼黨派和反動軍官都在積極尋求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幫助和支持,
陰謀策劃叛亂,以顛覆共和政府。
1936年7月17日,西班牙駐西屬摩洛哥梅利里亞的軍隊首先發動叛亂,次日,駐摩
洛哥殖民軍司令弗朗西斯科·佛朗哥飛往摩洛哥的德土安指揮叛軍,另一反動將領莫拉
則在西班牙北方發動反叛。叛亂在西班牙各大城市蔓延,這時共和國軍隊的80%官兵被
叛亂者所控制。叛亂因為早有預謀,而且是在國際反動勢力支持下進行的,所以一開始
進展頗為順利。佛朗哥統率的摩洛哥軍團由南向北,莫拉率領的正統派和保皇黨軍隊由
北向南,企圖南北夾擊首都馬德里,迅速奪取政權。然而,廣大人民群眾痛恨君主制度
和法西斯主義,珍惜革命的初步成果,積極響應人民陣線的號召,紛紛自動起來保衛共
和國,民警部隊和忠於共和國的軍隊同叛軍展開了英勇頑強的戰斗。愛國軍民的浴血奮
戰,使得馬德里、巴塞羅那、巴倫西亞等中心城市的叛亂先後被迅速平定,叛軍的速勝
計劃破產。
正當叛亂幾乎失敗之時,德、意法西斯眼看西班牙反動派的叛亂難以獲勝,便不惜
撕下偽裝,於1936年8月公然支持叛亂,並武裝干涉西班牙。德、意法西斯武裝干涉西
班牙有其險惡的用意。一是想控制住成為地中海通往大西洋咽喉的西班牙這塊戰略要地,
以便在未來對英法作戰時能處於極其有利的地位;二是想以西班牙作為新武器的試驗場,
以便為未來發動世界大戰做准備。德、意法西斯公開的武裝干涉開始時,首先用飛機、
船隻把佛朗哥的叛軍主力渡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西班牙本土。與此同時,大批坦克、
飛機、大炮等武器彈葯源源不斷地送給叛軍,並出動轟炸機闖進西班牙的領空,對和平
城市和居民實施狂轟濫炸。接著法西斯正規軍也踏上了西班牙國土,與叛軍一起進攻西
班牙政府。由此西班牙民主主義反對法西斯主義的國內戰爭就演變為一場具有國際性的
反法西斯戰爭了。
德、意法西斯對西班牙進行大規模武裝干涉,是世界法西斯勢力對民主勢力的又一
次猖狂進攻。這場戰爭對於英、法、美等資本主義國家來說,也是一個嚴重的威脅。可
是,這時英、法、美政府卻採取縱容侵略的「不幹涉」政策,表面上禁止各國向西班牙
輸送武器和軍用物資,實際上是封鎖西班牙共和國,聽任德、意援助叛軍,夥同德、意
共同扼殺民主的西班牙共和國。因此德、意法西斯更加肆無忌憚地擴大武裝干涉的規模,

在整個戰爭期間共有5萬德軍、15萬意軍在西班牙直接參戰。叛軍在得到德、意公開支
持,取得了大量軍事裝備和人力補充後,於8月13日攻佔了西南重鎮巴達霍斯,南北兩
支叛軍會合,然後揮兵直指馬德里。共和國處境逐漸惡化。西班牙人民反對法西斯聯合
勢力的戰爭,贏得了全世界進步力量的同情和支援,世界各地紛紛舉行集會,譴責德、
意的武裝干涉,要求英、美、法放棄「不幹涉」政策。
為了反法西斯斗爭的共同目的,來自54個國家的4.2萬名志願者組成「國際縱隊」,
與西班牙人民並肩作戰。
9月,馬德里開始遭到轟炸。11月初叛軍進至馬德里城郊,馬德里保衛戰進入緊張
階段。7日,叛軍開始全線展開進攻。共和軍頑強抵抗,狠狠打擊叛軍,使叛軍每前進
一步,都要付出重大的傷亡代價,叛軍進入馬德里市區的企圖未能得逞。1937年2月和3
月,叛軍和德、意侵略軍又先後發動了兩次強大的攻勢,都遭到失敗。其中在著名的瓜
達拉哈達阻擊戰中,共和軍和國際縱隊的戰士給意軍和叛軍以迎頭痛擊,經數小時的激
戰,意軍損失慘重,潰不成軍,死傷近萬人,被俘達數千人。經過幾番較量後,法西斯
侵略軍和叛軍被迫暫時放棄佔領馬德里的企圖,將其主要攻勢轉向北方。
1937年夏,叛軍和侵略軍在集聚兵力後轉入進攻。參加這次進攻的兵力有15萬人,
佛朗哥叛軍主力集中在畢爾巴鄂方向作戰。共和軍僅能集結6萬軍隊分散抗擊敵人。6月
20日,巴斯克地區的首府畢爾巴鄂失守。10月22日,共和軍在重工業區阿斯圖里亞斯的
最後一個據點希洪城陷落。隨後,法西斯指揮部把作戰重點轉向了東線。1938年3月,
叛軍轉入進攻,突破共和軍防禦,推進到地中海沿岸,切斷了加泰羅尼亞和西班牙中部
以及南部地區的聯系。接著叛軍分兵出擊,南攻巴倫西亞,北進巴塞羅那,共和國處於
多方受敵的危急局面。這時英、法政府卻封鎖法西邊界,扣留共和國從國外購買的大批
軍火。12月法西斯聯軍集中30萬重兵進攻加泰羅尼亞。1939年1月26日,加泰羅尼亞首
府巴塞羅那失陷。
2月11日,法西斯聯軍在付出重大傷亡的代價後佔領加泰羅尼亞全境。
英、法帝國主義者在美國公開支持下,脅迫共和國政府投降來迅速結束西班牙戰爭。
2月27日,英、法兩國政府相繼宣布承認佛朗哥政權並斷絕同共和國政府的外交關系。
此時共和國政府處境非常困難,盡管決心作戰到底,但共和國內部的反革命武裝叛亂打
斷了政府繼續抗戰的意圖。3月5日在英、法指使下,共和國內部的卡薩多上校和右翼社
會黨首領貝斯太羅與叛軍相勾結,在馬德里發動反革命政變,奪取了共和國政權,實行
白色恐怖,到處搜捕屠殺共產黨員和愛國者。為了配合這一叛亂,佛朗哥的軍隊全線出
擊,牽制在前線的共產黨作戰部隊不能回師援救馬德里。28日,經歷了兩年八個月戰斗
洗禮的英雄城市馬德里終於在內外敵人夾攻下陷落。4月初叛軍控制西班牙全境,共和
國被扼殺,法西斯獨裁政權開始了在西班牙的統治。
西班牙共和國的失敗是一系列不利的內外因素所造成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是德、
意的武裝干涉以及英、法的所謂「不幹涉」政策。內部諸因素中,西班牙共產黨始終沒
有掌握人民陣線的領導權問題則是最主要的,這是一個重要的教訓。這場戰爭牽制了德、
意法西斯對其他國家的侵略行動,為各國人民反法西斯斗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它
的意義遠遠超出西班牙本身,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民主力量反對法西斯侵略勢力的
一個重大事件,是30年代國際反法西斯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Ⅱ 關於西班牙人民民族革命戰爭的記載有哪些

西班牙人民民族革命戰爭是與反對德國、義大利和葡萄牙等法西斯國家侵略的民族解放斗爭交織在一起的西班牙人民民主革命。

1931年4月在西班牙發生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國。聯合成為人民陣線的西班牙民主力量在1936年2月的國會選舉中獲勝,組成了共和國政府。但是西班牙反動派依仗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支持策劃了反對共和國的軍事陰謀。1936年7月17日駐扎在西屬摩洛哥的部隊發生叛亂,次日西班牙各大城市也都爆發了叛亂。法西斯陰謀家們把大部分軍隊拉到了自己一方。叛軍利用叛亂的突然性和共和國政府的猶豫不決,佔領了西屬摩洛哥、加那利群島和巴利阿里群島,並在西班牙北部和西南部的一些省修築了防禦工事。工人階級和人民群眾在西班牙共產黨的號召下起來保衛共和國。民軍部隊和忠於共和國的部隊經過頑強戰斗,粉碎了在馬德里、巴塞羅娜、巴倫西亞、卡塔黑納、馬拉加、畢爾巴鄂以及在國內其他各大中心城市叛亂的守備部隊。

叛亂者處於危機之中,他們只控制了幾個經濟落後的省:南方的安達盧西亞和北方的加利西亞、納瓦拉、舊卡斯蒂利亞。而國內所有大的工業和政治中心,主要海港、基本交通線和最重要的農業區都在共和國控制區內。然而西班牙政府沒有抓緊時機徹底粉碎叛軍。佛朗哥分子得到了德國、義大利、葡萄牙等法西斯列強的經濟和軍事援助。英、法、美三國政府也對西班牙共和國採取敵視立場。他們宣布了「不幹涉」西班牙內部事務的政策,而實質上是為扼殺西班牙的民主制度推波助瀾。西班牙共和國處在經濟封鎖之中。

叛軍依靠法西斯大國的援助於1936年8月初開始沿葡萄牙邊界向卡塞雷斯和巴達霍斯方向發動進攻。1936年9月中旬起馬德里成了緊張爭奪的目標。在通往西班牙首都的遠近接近地上展開的激烈戰斗表明,共和國方面不僅有可能擊退叛軍,而且能夠徹底粉碎他們。法西斯大國擔心叛軍遭致失敗,決定公開插手西班牙的國內戰爭。1936年11月18日德國和義大利斷絕了與共和國政府的外交關系並且承認佛朗哥為西班牙政府首腦。在短期內調往西班牙的外國部隊竟達5方多人,其中包括義大利常規軍2.5萬人和德國「鷹」軍團編成內的近1萬人。隨後干涉軍的力量又迅速增長。1936~1939年共有30多萬干涉者士兵在西班牙作戰,其中德國5萬、義大利15萬、葡萄牙2萬、摩洛哥約9萬以及其他國家的法西斯集群。戰爭頭兩年內德國和義大利向佛朗哥提供了1650架飛機、1150輛坦克和裝甲車、2700門火炮、數十萬支步槍、750萬發炮彈、1.7萬枚航空炸彈、7600多輛汽車和大量軍需品。義大利和德國的武裝干涉改變了戰爭雙方的力量對比,軍事優勢轉到佛朗哥分子一邊。

1937年1~2月叛亂者和武裝干涉者兩次試圖奪取馬德里都沒有成功。在中部戰線、南部戰線、特別在馬德里附近,未經嚴格訓練的民軍部隊在激戰過程中改編為正規的人民軍。這支軍隊不僅堅守了馬德里,在哈拉馬河使敵人遭受重大損失,而且在瓜達拉哈拉粉碎了義大利遠征軍。這些勝利證明了西班牙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的政策是正確的。

西班牙人民反對法西斯聯軍的戰爭贏得了民主力量、全世界共產主義和工人運動的支持和竭盡全力的援助。世界上54個國家的4.2萬名國際主義志願者抵達西班牙,其中大部分人加入了國際縱隊和3個國際營。為了有效地幫助西班牙人民,共產國際和各國共產黨把一些積極的反法西斯戰士派往西班牙,如:陶里亞蒂、達列姆、柯都維亞、隆哥、布克、拜姆勒、科爾、孔特魯拉斯、施泰恩、賴謝爾、斯弗契夫斯基、明尼希、喬皮奇、帕羅維奇、季米特洛夫、扎爾卡、蓋爾、雷恩、福克斯等。蘇聯人民忠實地遵循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原則,站在西班牙共和國保衛者的最前列。蘇聯把反對法西斯侵略看作是全體進步人類的共同事業。

僅在1936年蘇聯人民就募集了6160萬盧布作為援助西班牙共和國的資金,而蘇聯政府向西班牙共和國提供了8500萬美元的貸款。在近3年期間內蘇聯沖破法西斯強國對西班牙共和國的封鎖,除了向共和國提供糧食、葯品和工廠設備以外,還提供了648架飛機、407輛坦克和裝甲車、1186門火炮、2萬余挺機槍和近50萬支步槍。大約3000名蘇聯志願者——軍事顧問、飛行員、坦克手、水手和其他專業人員曾在共和國軍隊中英勇奮戰。蘇聯軍事專家在創建正規的人民軍以及准備並實施反對干涉軍和叛軍的最重要戰役方面給共和國以巨大的幫助。

佛朗哥在馬德里附近遭到反擊後,根據德軍總參謀部的指示把爭奪的重心轉向西班牙北部,以便佔領與共和國分隔的重要工業區——巴斯克和阿斯圖里亞斯。在戰線的其他一些地段法西斯分子轉入防禦。1937年年中叛軍和干涉軍集中兵力轉入進攻。有15萬名士兵和軍官參加了進攻,其中包括10萬名義大利人。佛朗哥分子的主要力量集中在畢爾巴鄂方向上。共和國軍僅能以臨時湊集的6萬人的部隊對抗進攻之敵,然而他們進行了堅決的抵抗。干涉軍向未設防的城市和鄉村猛烈實施密集空中突擊。1937年4月26日在沒有任何軍事必要的情況下完全炸毀了格爾尼卡。叛軍和干涉軍利用無政府主義者的背叛行為而得以突破北線的防禦,於6月20日奪取了畢爾巴鄂城,並由此向桑坦德,進而向希洪進攻。

為了援助阿斯圖里亞斯的保衛者,共和國軍指揮部更加積極地組織中部戰線和東部戰線的戰斗行動。1937年6~9月實施了兩次重大的進攻戰役,一次在馬德里西北部,另一次在薩拉戈薩東部。佛朗哥被迫從北方抽調部分兵力投入到馬德里和薩拉戈薩附近的戰斗。北線得到了一個月的喘息機會,但是這一機會未能適當加以利用。8月底桑坦德失陷,2個月之後共和國軍在阿斯圖里亞斯的最後一個支撐點——希洪也陷落了。共和國軍在東線左翼成功地實施了攻克敵之主要支撐點——特魯埃耳的戰役。為了恢復這里的態勢,法西斯分子不得不中斷進攻馬德里的准備工作而把全部兵力調往特魯埃耳。共和國軍未能得到其他方向上的突擊支援,重新被擊退到原出發地。在暫時失利的情況下,共和國某些政黨的隊伍中和陸軍部的機關里出現了投降情緒。特別是陸軍部長普里托阻撓人民軍隊的加強,其行動是十分有害的。

法西斯指揮部利用在特魯埃耳取得的勝利,把主要力量調往東部戰線。干涉軍和叛軍在埃布羅河河谷地區集中了西班牙5個軍,以及義大利遠征軍,德國「鷹」軍團,幾乎全部空軍和大量坦克兵團;而共和軍在這個方向上作戰的只有11個師,這些師在不久前的戰斗中已經遭到削弱,也沒有預備隊。

1938年3月9日叛軍部隊轉入進攻,突破了共和國軍的防禦並重新掌握了戰略主動權。1938年4月8日共和國政府進行了改組,普里托被免職,奈格林總理親自擔任軍事領導。政府按照西班牙共產黨的倡議,提出了內容廣泛的綱領:團結一切反法西斯力量,把人民陣線的范圍擴大到全民族統一的程度。這項綱領開辟了在西班牙恢復民主和實現真正的民族獨立的道路。

共和國指揮部力圖削弱法西斯的攻勢,在加泰羅尼亞發動了進攻。7月25日共和國軍突然強渡埃布羅河並在寬闊地段上沖破了敵人正面,奪取了河右岸的大面積登陸場。埃布羅河戰役是共和國軍扭轉政治軍事形勢和使戰爭進程朝著於己有利的方向發展的一次重要嘗試。

但是,慕尼黑協定的簽訂、帝國主義反動勢力對國際工人運動和民主運動的加緊鎮壓、歐洲許多小國家的制度法西斯化以及法國邊界的封閉,使西班牙共和國處於嚴重困境。德意干涉者在對西班牙共和國的武裝干涉中不僅有完全的行動自由,而且得到英、法、美三國統治集團的直接支持。叛軍和干涉軍獲得增援後決定奪取加泰羅尼亞。他們集中了大約26個師,而共和國軍方面只能以總數為17.6萬人的21個師相抵抗。這些師在以前的惡戰中已喪失了元氣,僅裝備有240輛坦克和裝甲車、225門火炮和134架飛機。

1938年12月23日敵人開始在加泰羅尼亞戰線發動進攻。共和國為數60萬人的五個集團軍均在其他戰線上,在這里戰斗的共和國部隊得不到他們積極行動的支援,而處於困境。經過1個月的激烈戰斗,共和國軍於1939年1月26日放棄了巴塞羅那。2月11日法西斯分子以重大傷亡為代價開進到法西邊界。2月9日英國巡洋艦「德文郡」號迫使梅諾卡島的保衛者投降。

英法帝國主義者在美國的公開支持下逼迫共和國方面投降。1939年2月27日英法政府宣布承認佛朗哥並斷絕同共和國奈格林政府的外交關系。以卡薩多上校和右翼社會黨人貝斯太羅為首的叛變分子和投降分子受英法兩國政府的指使於3月3日在卡塔黑納發動了反對共和國的叛亂,這次叛亂很快就被鎮壓下去了。但是共和國的艦隊卻在海軍上將布伊薩率領下離開基地,開赴賓澤特,後在那裡被法國當局拘留。3月5日晚卡薩多組織了反革命政變並奪取了馬德里市政府。3月28日叛徒們把戰線讓開,3月30日共和國的全部領土被法西斯軍隊佔領。

Ⅲ 1709-1714年西班牙有和別的國家發生過戰爭嗎

1701年路易十四宣布腓力為西班牙國王,稱腓力五世(1700~1746在位),同時侵犯西屬尼德蘭和尼德蘭聯省共和國(荷蘭共和國)。英國不能容忍法國獨霸歐洲,因而與荷蘭結成反法聯盟支持奧地利的查理大公繼承西班牙王位。先後加盟的還有普魯士王國和大部分邦國,還有葡萄牙和義大利地區的薩伏依等。西班牙和巴伐利亞、科隆等邦國等則與法國結盟。同年 3月戰爭爆發,主要戰場在義大利地區、尼德蘭、德意志地區和西班牙。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1703年反法同盟在奧克斯塔特打敗了法、西軍隊。在1706年的都靈戰役和拉米伊戰役及1708年的奧德納爾德戰役中,法西聯軍大敗,法軍被迫退出戰場。

英國於1704年從西班牙佔領了直布羅陀。

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地區也爆發了擁護奧地利查理大公的起義,奧地利的力量伸延到西班牙的巴倫西亞、阿拉貢地區,高爾韋伯爵·馬絮也從葡萄牙進入薩拉曼卡,迫使腓力五世撤出馬德里,查理大公於1706年7月2日進駐馬德里。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年-1714年)
1705年,利奧波德一世亡故,其長子約瑟夫一世繼位。

法軍於1707年4月25日在西班牙的阿爾曼薩打敗高爾韋的部隊,佔領了巴倫西亞、穆爾西亞、阿拉貢地區,腓力五世實際上統治了西班牙的廣大地區。

1710年查理大公再次進入馬德里,法國將軍旺多姆公爵和腓力五世的聯軍在比利亞維西奧薩挫敗查理大公的部隊。

1711年戰局又轉為有利於法國。同年奧地利的查理大公因其兄約瑟夫一世亡故而繼承奧地利、波西米亞和匈牙利王位和神聖羅馬帝國皇位,稱查理六世(1711~1740在位)。這使英國和荷蘭改變了態度,怕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勢力過大對己不利,不再支持他獲取西班牙王位的要求,遂於1713
直布羅陀
年 4月在荷蘭的烏得勒支與法國、西班牙簽訂烏得勒支條約,次年又簽訂《拉施塔特和約》。

腓力五世被承認為西班牙國王,繼承西班牙本土和海外殖民地。但原屬西班牙的西屬尼德蘭(今比利時)和義大利南部受奧地利管轄。從此,西班牙在歐洲的領土損失大半,失去傳統的歐洲大國地位。

1714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結束。英國加強了在海上和殖民地的勢力。次年,法王路易十四病死,法國不再稱霸歐洲,財政瀕臨絕境,開始衰落。

Ⅳ 西班牙內戰的戰爭過程

1936年8月,叛軍在德、意干涉軍支援下從葡萄牙邊境向馬德里方向發動進攻,先後攻佔巴達霍斯、卡塞雷斯、塔拉韋拉、托萊多等城鎮,將南、北兩塊控制區聯成一片。9月,叛軍和干涉軍在北部攻佔伊倫和聖塞瓦斯蒂安,切斷共和國北部與法國的聯系。
1936年9月28日,叛軍佔領馬德里西南托萊多地區,隨後成四路從西面、西南面和南面進逼馬德里。1936年11月6日,叛軍進抵馬德里城郊,共和國政府遷往巴倫西亞,並組建兵力達30萬人的正規軍。西班牙人民在國際縱隊配合下,展開馬德里保衛戰。共和軍和民兵在馬德里以西構築三道防線英勇抗擊敵軍。新組建的共和軍和共產國際組織的國際縱隊兩個旅則趕赴前線,在J.米亞哈將軍指揮下加強防禦。同日,叛軍2萬人在德、意干涉軍的坦克和飛機支援下,從西南方向發起猛攻,其左翼經「田園之家」公園實施主要突擊,強渡曼薩納雷斯河,一周內佔領大學城3/4的地區。共和軍兵力增加到7個旅(含1個坦克群),給敵以迎頭痛擊。25日,叛軍停止進攻。為縮小包圍圈,叛軍於1936年12月13日出動1.7萬人在馬德里西北接近地實施突擊,經1個月激戰切斷馬德里通往埃爾埃斯科里亞爾的公路。西班牙共產黨站在保衛共和國的最前列,馬德里90%的共產黨員走上前線,許多國際縱隊戰士在戰斗中英勇獻身。
1937年2月6日,叛軍在義大利干涉軍支援下,在馬德里東南的哈拉馬河谷發起進攻,企圖切斷馬德里至巴倫西亞公路,完成對馬德里的合圍。18~27日,共和軍實施反擊,粉碎叛軍從東南方向合圍首都的企圖。3月8日,義大利干涉軍從東北方向對瓜達拉哈拉實施突擊,企圖配合叛軍奪取馬德里。共和軍調整部署,投入3個師的兵力頑強防禦,至22日終於粉碎義大利干涉軍的進攻。
其間,叛軍於2月6~27日在馬德里東南遠接近地發動哈拉馬河戰役,企圖切斷馬德里通往東南地區的交通線;共和軍英勇反擊,粉碎叛軍的企圖。為牽制共和軍的兵力,叛軍在南部科爾多瓦、格拉納達、直布羅陀一線實施進攻,佔領蒙托羅、馬拉加後轉入防禦。 1937年12月5日,共和軍為粉碎叛軍再次進攻馬德里的企圖,在東部戰線對叛軍主要根據地特魯埃爾發起進攻,一度解放該城,但共和軍未能按計劃發展進攻,在孤立無援情況下苦戰兩個月,終因寡不敵眾而遭受慘重損失,於1938年2月15日放棄特魯埃爾。特魯埃爾戰役使共和軍傷亡2.5萬人,損失飛機超過100架。叛軍和干涉軍乘機將作戰重點轉向東部戰線。3月,佛朗哥在埃布羅河河谷投入5個軍的兵力以及幾乎全部飛機、坦克,在德、意干涉軍配合下向阿拉貢發起進攻,而共和軍在東部戰線僅有11個師。9日,法西斯軍隊突破共和軍防線,至4月15日先後佔領萊里達、特侖普和比納羅斯等地,將共和軍控制區分割成兩部分,切斷加泰羅尼亞與中部和東南部地區的聯系。接著,叛軍和干涉軍分兵出擊,南攻巴倫西亞,北進巴塞羅那。為扭轉戰局,減輕巴倫西亞受到的壓力,共和軍於7~11月在埃布羅河地區投入7個師10多萬兵力發動內戰以來規模最大的進攻戰役,即埃布羅河戰役。經3個多月鏖戰殲敵8萬餘人,擊落擊傷敵機200餘架,但由於人力物力得不到及時補充而被迫轉入防禦,未達預期戰役目的。這次戰役具有決定性的性質,共和軍損失6萬有生力量,致使戰局空前惡化。在此期間的9月21日,共和國應國聯要求,解散國際縱隊,試圖換取英法對德意的壓力,使其撤回干涉軍,未果。少數國際縱隊成員留下繼續作戰,政府後來使其成為公民。
12月23日,叛軍和干涉軍出動20多個師共40萬人的兵力發動徹底決定戰爭勝負的加泰羅尼亞戰役。由於加泰羅尼亞無政府主義者的紀律鬆懈和領導無方,形勢明顯有利於叛軍和干涉軍。無政府主義者沒有遵守軍事上起碼的規矩,純粹按無政府主義方式行事,結果打不好仗。因此,共和軍在戰役後期只得邊打邊撤。1939年1月26日,加泰羅尼亞首府巴塞羅那失陷。2月8日,共和軍控制的最後一個據點菲格拉斯失陷,25萬共和軍越過法國邊境後被解除武裝。次日,叛軍和干涉軍進抵法西邊境,切斷西班牙第二共和國與其他國家的陸上聯系。2月11日,加泰羅尼亞全境被佔領。 納粹德國
早在內戰爆發前,德國高層和國民軍領袖已有多次接觸;內戰爆發後,佛朗哥派出特使赴德請求軍援1936年7月25日與德國航空部長戈林會晤、7月26日見到希特勒,希特勒當天才剛觀賞完《女武神》歌劇,了解國民軍的來意後當晚便做出介入內戰的決定。下達三個軍事行動的命令,進行魔火作戰(Operation Feuerzauber),將11架德國Ju-52運輸機和6架He-51戰斗機、85名德軍武裝黨衛軍士兵搭上烏薩拉莫(Usaramo)號客輪,運往德軍於西班牙駐扎的摩洛哥,這批航空兵力在轉運摩洛哥的西班牙外籍兵團返回本土參戰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9月下旬,希特勒再次發布奧托行動(Operation Otto),動員更多士兵和戰爭物資援助佛朗哥。希特勒給佛朗哥的有24輛一號坦克、少量高射炮和一些無線電設備,德軍指揮官亞歷山大·馮·什勒(Alexander von Scheele)也將JU-52改裝成轟炸機。1936年10月時,西班牙約有600到800名德軍士兵。除了空軍外,德國海軍也派出戰艦德意志號、舍爾上將號、科隆號和U-33、U-34潛艇進入戰區。
希特勒最大和最後一次的國民軍支援行動是派出兀鷹軍團,自1936年11月開始,他派出了額外的500人部隊,並提供西班牙國民軍92架新型飛機,其中包括在整場內戰中性能最佳的Bf 109戰斗機。希特勒使兀鷹軍團參戰直到1939年4月戰爭結束。在高峰時期,德國部隊約有12,000人,多達19,000名德國人參與了西班牙內戰。
義大利王國
1936年7月22日內戰爆發後,國民軍領袖前往羅馬對義大利外交部長加萊阿佐·齊亞諾(Galeazzo Ciano)傳達佛朗哥的軍援請求,至24日墨索里尼正式決定介入,派出12架SM81轟炸機協助佛朗哥運輸非洲軍團至本土。之後在希特勒的鼓勵下,墨索里尼派出部份正規軍參與西班牙內戰,部分原因是因為他不想在國際影響力上低於希特勒。盡管墨索里尼派出比希特勒多的地面部隊,但所提供的戰略資源較其來的少。在戰爭開始的1936年9月,墨索里尼只有提供國民軍68架飛機和幾百支小型武器,而義大利皇家海軍(Regia Marina Italiana)在地中海發揮了重大作用,封鎖了共和國的海軍。義大利之後向國民軍提供重機槍、火炮、飛機、輕型戰車和空軍軍團(Aviazione Legionaria)與志願軍團(Corpo Truppe Volontarie,CTV)兩支作戰部隊。在西班牙的義大利軍約5萬人,並透過輪換與整補,西班牙內戰有超過75,000名義大利士兵為國民軍戰斗。
其他
葡萄牙在內戰爆發時雖沒有正式宣戰,但約有8000名的志願軍進入西班牙與國民軍一同作戰、提供少量軍需物資、更重要的是提供德意兩國轉入西班牙本土的港口,另外也有將逃往葡萄牙的共和派人士押到國民軍軍部處理。愛爾蘭約有700名志願軍;羅馬尼亞王國也有以伊萬·莫塔為首的志願軍加入該陣營,而莫塔本人也在1937年1月13日陣亡。 蘇聯
在國聯對其他各國實施武器禁運的同時,蘇聯是共和政府主要的援助者,秘密提供共和軍約806架飛機、362輛坦克和1555門大炮。雖然當時斯大林簽署過西班牙內戰的不幹涉協議,但在1936年10月宣布「若德意兩國不停止軍援國民軍派,蘇聯將不受不幹涉協議的約束」,之後秘密介入其中。由於斯大林不希望任何人能從武器形式追蹤到蘇聯的介入,他們對共和軍所提供的武器多是從博物館、世界其他國家生產或是被蘇軍繳獲的武器,不過蘇聯仍提供了如T-26輕型坦克、BT-5快速坦克、I-15、I-16戰斗機等當時世界一流水平的裝備給西班牙。蘇聯也派出少數軍事顧問到西班牙,以及組織國際縱隊參戰。內戰期間,蘇聯軍隊總額不超過 700人,但蘇聯的志願軍也經常開著的蘇制坦克和飛機與共和黨並肩作戰。對於蘇聯的軍備,共和政府則以西班牙銀行的國家黃金來支付,總價值超過5億美金,佔了共和國全國黃金量的三分之二(見莫斯科黃金條目)。1938年,蘇聯自西班牙撤回軍事顧問與志願軍。
墨西哥
不同於美國和拉丁美洲國家,墨西哥公開表示支持共和政府,拒絕遵從法國和英國的不幹涉的提議,但相較於國民軍自德意兩國的援助,墨西哥提供共和政府的軍備數量甚少。墨西哥提供2,000,000美元的援助和一些戰爭物質,包括20000支步槍,28萬顆子彈,8門大炮和少數美國製造的飛機,如貝蘭卡CH-300和一些曾在墨西哥空軍服役的軍機。然而,墨西哥最重要的幫助,是在外交部庇護許多來自西班牙的政治難民,其中有許多共和派知識分子和孤兒家庭。
國際縱隊
在內戰爆發後,蘇聯共產國際組織全球50多個國家的志願者,編為國際縱隊(亦稱「國際旅」),前往西班牙與共和軍共同對抗國民軍。成員組成為來自各地(主要是來自英法美,也有來自德意等極權主義國家)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和反法西斯份子,其中有不少如阿爾貝·加繆、聶魯達、海明威、喬治·奧威爾、畢加索等知名人物,還有當時中國抗日戰爭爆發時前往西班牙的中國人。在受過基本的軍事訓練後便送往前線作戰,西班牙內戰期間總計約有32,000人參與國際縱隊。在戰爭期間,國際縱隊成員因其高昂鬥志成為共和軍倚重的主力之一。

Ⅳ 西班牙歷史(從古至今)

古代歷史 西班牙是一個文明古國,在伊比利亞半島發現了距今約20萬年的尼安德特人的化石。還發現有舊石器時代的洞窟壁畫。古代在伊比利亞半島上居住著伊比利亞人,公元前9~前8世紀克爾特人從中歐遷來,進入半島,逐漸與伊比利亞人融合,稱克爾特伊比利亞人。公元前6~前5世紀,半島的東部和南部形成伊比利亞文化,有了文字。後來,腓尼基人和希臘人也在西班牙建立僑居地。公元前 6世紀時,迦太基人在伊比利亞半島的南部定居。公元前 218年羅馬帝國興盛並開始進攻迦太基,發生羅馬-迦太基之戰,公元前206年羅馬人佔領加的斯,統治西班牙達兩個世紀。西班牙逐漸羅馬化。

中古歷史 公元 4世紀末 5世紀初羅馬帝國衰落後,居住在中歐的蘇維匯人、西哥特人相繼侵入西班牙。西哥特人瓦利亞( 415~419在位)於415年建立了以圖盧茲為都城的西哥特王國。西班牙逐步封建化。711年阿拉伯人瓜達萊特打敗西哥特人,西哥特王國滅亡。西班牙由倭馬亞王朝哈里發任命的總督治理, 756年,阿卜杜·拉赫曼一世(731~788)在西班牙科爾多瓦建立後倭馬亞王朝。在阿拉伯人統治西班牙時期,逃亡的西哥特貴族聯合山區人民在半島的北部逐漸形成阿斯圖里亞斯、萊昂、卡斯蒂利亞、阿拉貢、納瓦爾、加泰羅尼亞和葡萄牙等信奉天主教的王國。這些小王國逐漸合並,阿拉貢和加泰羅尼亞於1137年合並,卡斯蒂利亞和萊昂於1230年合並。1469年卡斯蒂利亞王國的伊莎貝拉一世與阿拉貢王國的斐迪南二世(1479~1516在位)結婚,1479年兩國合並。羅馬教皇 亞歷山大正式授與伊莎貝拉一世和斐迪南二世「天主教國王」的稱號。這些合並起來的王國進行了長達8個世紀的驅逐阿拉伯人收復失地運動。1492年,天主教國王的軍隊在格拉納達打敗阿拉伯人的最後一個王朝,統一了西班牙。
1492年在伊莎貝拉一世的支持下,C.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此後半個世紀內,西班牙向美洲擴張,建立殖民地,對美洲進行掠奪。國內工商業發展,出現了手工工場。

近代歷史 1516年查理一世繼西班牙王位,1519年又繼承神聖羅馬帝國的王位,稱查理五世。查理一世將王位傳給其子腓力二世。腓力二世在位時期,西班牙的殖民地和領地有美洲大部分土地、菲律賓、荷蘭、加那利、米蘭、西西里、撒丁、葡萄牙和尼德蘭等。1571年西班牙在希臘的勒班陀打敗了土耳其艦隊。1588年,腓力二世派出「無敵艦隊」遠征英國,結果在英吉利海峽遭到慘敗。1580年,腓力二世征服葡萄牙,整個伊比利亞半島都在西班牙統治之下。1581年,尼德蘭革命爆發。1609年西班牙承認荷蘭獨立。1668年葡萄牙重新獨立。西班牙日益衰落。1700年查理二世死後無嗣,1701年西班牙發生了爭奪王位繼承權的戰爭(見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14年戰爭結束,法國路易十四之孫腓力五世被承認為西班牙國王(1700~1724,1724~1746在位),從此在西班牙建立起波旁王朝的統治。西班牙的經濟逐漸恢復。農業、畜牧業已很發達,工業中心在塞維利亞,擁有近代棉紡織工業,已能生產呢絨、絲綢、毛織品等,煉鐵工業也緩慢地近代化了。16~17世紀是西班牙文學藝術的「黃金世紀」,出現了《唐吉訶德》等世界著名的文學作品。
1807年,法國拿破崙一世佔領西班牙北部和中部的要塞,1808年任命其兄約瑟夫·波拿巴為西班牙國王。西班牙人民為捍衛民族獨立,於5月2日在馬德里爆發反對法國人的起義 (見彩圖)。起義很快遍及西班牙,各地先後建立新的地方政權「洪達」。1811年A.威靈頓公爵率領的英軍在西班牙游擊隊的配合下,將法軍趕出西班牙。1812年西班牙議會在加的斯通過憲法。1814年國王斐迪南七世(1808,1814~1833在位)復辟,廢除1812年憲法,導致了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之間的長期斗爭。1820年爆發激進主義者 R.del雷戈·伊·努涅斯領導的革命。1833年斐迪南七世去世後,王室發生內戰(見卡洛斯戰爭)。1868年9月爆發革命,女王伊莎貝拉二世逃往法國。1873年 2月11日爆發資產階級革命,阿馬德奧退位,同一天,王宮議會宣布成立共和國(史稱第一共和國)。1874年12月王朝復辟。阿方索十二世(1874~1885在位)執政。1886年阿方索十三世(1886~1931在位)繼位。西班牙此時已完全衰敗。

西班牙歷史 現代歷史 1898年美西戰爭中西班牙失去了最後的殖民地。古巴、菲律賓和波多黎各相繼獨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1931年4月12日,王朝被推翻,阿方索十三世逃往國外,西班牙建立第二共和國(史稱第二共和國)。1936年7月18日F.佛朗哥發動武裝叛亂,得到德國A.希特勒和義大利B.A.A.墨索里尼的軍事援助。經歷3年內戰,1939年4月佛朗哥任國家元首,實行獨裁統治達36年之久。佛朗哥為擺脫在國內外孤立的窘境,在國內對民主勢力作出一些形式上的讓步,1947年通過《王位繼承法》。對外投靠美國,雙方簽訂軍事協定,向美國提供軍事基地。1975年11月20日佛朗哥去世。末代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孫胡安·卡洛斯一世繼承王位。 西班牙歷史 1976年 7月,胡安·卡洛斯一世國王任命A.蘇亞雷斯·岡薩雷斯為首相,開始進行改革,制定新憲法,舉行議會普選,承認各政黨和工會的合法地位,實行各民族、地區自治體制,對軍隊進行改革和調整。1978年12月29日,西班牙宣布實行議會君主制。1982年10月28日,西班牙工人社會黨在大選中獲勝執政。政局基本穩定。1985年7月,政府進行改組,F.岡薩雷斯·馬克斯任首相。1986年 6月工人社會黨在大選中再次獲勝,蟬聯執政。西班牙於1973年3月9日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Ⅵ 西班牙重大歷史事件越多越好

1、原始時期

80萬年前,就有人類居住在伊比利亞半島,據考古推測可能是非洲人在追捕獵物時穿越直布羅陀海峽或來自歐洲其他地區的獵人越過比利牛斯山來到這里並定居下來,被稱為伊比利亞人。

他們主要定居在地中海沿岸以及更往南的地區,在那裡伊比利亞人創造了許多不同的文化。古希臘的歷史中對其中最重要的一支有過記載,希臘人稱他們為「圖爾多人」。

他們是伊比利亞人的一個部落,在瓜達爾基維爾河流域建立了文化燦爛的王國。西班牙北部的阿爾達米拉洞穴留下的舉世聞名的岩畫生動地記載了原始人生活情況。

2、異族統治時期:布匿戰爭

公元前264~前146年,兩國為爭奪地中海沿岸霸權發生了三次戰爭:

第一次布匿戰爭(前264年-前241年),主要是在地中海上的海戰。開始在西西里島交戰,接著羅馬進攻迦太基本土,迦太基被打敗。

第二次布匿戰爭(前218年-前201年),三個中最著名的戰爭。迦太基主帥漢尼拔率6萬大軍穿過阿爾卑斯山,入侵羅馬。

羅馬則出兵馬賽切斷漢尼拔的補給,此時迦太基國內矛盾激發,漢尼拔回軍馳援,羅馬乘機進攻迦太基本土。迦太基戰敗,喪失全部海外領地,交出艦船,並向羅馬賠款。

第三次布匿戰爭(前149年-前146年),這是一場羅馬以強凌弱的侵略戰爭。羅馬主動進攻,長期圍困迦太基城,迦太基不甘被進攻,於是奮起作戰。可惜最後迦太基戰敗慘遭屠城,領土成為羅馬的一個省份——阿非利加行省。



3、穆斯林統治

公元376年,在北方匈人的軍事壓力下,約一萬五千名西哥特人經羅馬皇帝的允許下,渡過多瑙河,向巴爾干半島遷移,定居於羅馬境內,作為同盟者為羅馬帝國御邊。

418年西哥特人在圖盧茲建立了西哥特王國。從418年到507年,其疆域包括了西班牙和高盧的大部分領土。他們於511年在武耶戰役被法蘭克人打敗,退到西班牙。

其間,公元476年,哥特人一位首領奧多亞克廢黜羅慕路·奧古斯都路斯,將西羅馬帝國的國徽轉讓給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滅亡。

自此,長期的、反復的、綿延不斷的奴隸、隸農起義和外族入侵,推翻了西羅馬的奴隸制統治,從此,西歐各族開始了封建社會階段。

4、海洋強國時期:收復失地運動

收復失地運動(西班牙語:Reconquista),又稱再征服運動、列康吉斯達運動,是公元718至1492年間,西班牙人反對阿拉伯人佔領,收復失地的運動。從 718年的科法敦加戰役開始,到1492年格拉納達戰役結束,共經歷了8個世紀。

在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中,「Reconquista」一詞有「重新征服」的意思。711年阿拉伯人侵入伊比利亞半島,原住在伊比利亞半島的西哥特人逃到半島的北部。

以後在北部地區建立了阿斯圖里亞斯、納瓦爾、阿拉貢和卡斯蒂利亞等王國,這些王國時有分合,並從西班牙北部的坎塔夫里亞山區及比利牛斯山區向南推進,開展驅逐阿拉伯人、收復失地的運動。718年,阿斯圖里亞斯王國國王佩拉約在科法敦加與入侵的阿拉伯人發生戰斗。

在伊比利亞半島東部的納瓦爾、阿拉貢和加泰羅尼亞王國也進行了收復失地的斗爭。

5、共和國時期:美西戰爭

美西戰爭是指1898年美國為了奪取西班牙的在美洲和亞洲的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賓而發動的戰爭,是列強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國主義戰爭。

新興的美國擁有雄厚的經濟、軍事潛力,已建立起一支較強大的海軍。19世紀末,古巴和菲律賓兩地人民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武裝斗爭,鉗制著大量西班牙軍隊。

西班牙軍對古巴起義者的殘酷鎮壓激怒了美國政府,並危及美國資本家在該地的經濟利益。1898年2月15日,美國派往古巴護僑的軍艦「緬因」號在哈瓦那港爆炸,美國遂以此事件為借口。

要求懲罰西班牙,4月24日西班牙首先對美國宣戰,次日4月25日美國對西班牙宣戰。最終西班牙請求停戰,美國獲勝。

這次戰爭使美國獲取了既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又是美國分別向南美洲和亞洲擴張的戰略基地的古巴和菲律賓群島。

Ⅶ 西班牙的歷史概況

西班牙歷史開始於伊比利亞史前期,其間經歷了第一個全球性帝國——西班牙帝國的崛起和衰落,及至現今作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君主立憲制國家,及歐盟成員國的現狀。

現代人類在大約3萬5000年前即已經進入了伊比利亞半島。這時期被稱為原始時期。在其後的數千年裡又有數波入侵者和殖民者紛至沓來,公元711年,柏柏爾人和阿拉伯人的軍隊入侵並征服了幾乎整個伊比利亞半島。在接下來的750年裡,獨立的穆斯林國家相繼建立。

1492年,在卡斯蒂利亞王國和阿拉貢王國聯合的基礎上成立了西班牙王國。同年,克里斯托弗·哥倫布首次揚帆出海尋找新大陸,揭開了西班牙帝國興盛的序幕。

18世紀,西班牙又開始了一個新的王朝—波旁王朝,18世紀和19世紀之交的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在全歐洲引起了混亂,法國最終占據了歐洲大陸包括西班牙的大部分區域。這又引發了一場成功的、但又是毀滅性的獨立戰爭,這場戰爭最終拖垮了這個國家,造成的政權的空缺又引起了西班牙美洲大陸殖民地的相繼獨立。

20世紀初,西班牙的政局越來越動盪,最後在1936年,爆發了血腥的內戰。內戰最後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領導的民族主義獨裁登台而告終結,他一直控制著西班牙政府直到1975年。在60年代和70年代經歷了經濟的快速增長。

現代西班牙顯示了在受歡迎的胡安·卡洛斯國王領導下、作為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健康、現代、民主的發展趨向,是歐洲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地區之一。西班牙是歐盟成員國,並舉辦了1992年夏季奧運會及1982年世界盃。

總的來說,可分為:原始時期、羅馬時代、西哥特統治、穆斯林佔領期、帝國時代、共和時代、民主過渡期、近現歷史八個歷史階段。

(7)西班牙經歷過哪些戰爭擴展閱讀:

2005年7月3日,西班牙成為繼荷蘭和比利時後,第三個舉國實行合法同性婚姻的國家,比加拿大早了17天。這表明了西班牙社會價值觀和社會風俗日漸走向自由化。

現今的西班牙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由17個行政區組成,包括:安達盧西亞、阿拉貢、阿斯圖里亞斯、巴利阿里群島、加那利群島、卡斯蒂利亞-萊昂、坎塔布里亞、卡斯蒂利亞-拉曼恰、加泰羅尼亞、埃斯特雷馬杜拉、加利西亞、拉里奧哈、馬德里自治區、穆爾西亞自治區、巴斯克自治區、巴倫西亞自治區和納瓦拉,以及兩個自治城市休達和梅利利亞。

Ⅷ 16世紀的西班牙,到底發生了什麼

16世紀,當時的最強全球殖民帝國西班牙計劃征服中國,西班牙計劃讓公民與中國婦女結婚,培養混血後代,執掌中國的統治權。然而一場海戰改變了歷史走向,西班牙夢想落空。

16世紀西班牙狂妄殖民中國,培養混血後代,一場海戰夢想落空
西班牙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的殖民帝國。16世紀時,西班牙本土疆域包括葡萄牙和低地國家(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三國),憑著其可怕、訓練有素的步兵方陣主宰歐洲。

西班牙是歐洲環球探險和殖民擴張的先驅,在各大海洋開拓貿易路線,貿易路線從西班牙橫跨大西洋到美洲,從墨西哥橫跨太平洋,經菲律賓到東亞。西班牙征服者摧毀了阿茲特克、印加帝國和瑪雅文明,佔領美洲大片領土。此外西班牙征服了非洲眾多海岸,亞洲的印度沿岸,菲律賓等地區。一時之間,憑著其無敵艦隊,西班牙帝國稱霸海洋。

16世紀西班牙狂妄殖民中國,培養混血後代,一場海戰夢想落空
16世紀末,西班牙人在征服了菲律賓之後,即開始積極考察、分析中國國情、民情,並對福建沿海進行偵察,熟悉航道並繪制地圖。1586年4月,西班牙駐馬尼拉殖民政府召開馬尼拉大會,制定了征服中國的計劃書。侵華遠征軍計劃由1萬到1.2萬名西班牙士兵組成,另加5000名日本人。遠征軍總司令由菲律賓群島的總督擔任。軍隊由槍手、甲胄兵和毛瑟槍手等組成。派遣4艘大帆船的船員,以及三四名鑄炮者,還有12名武器和拋火器的工匠、一些能制瀝青的手工藝匠以及能造高舷側大帆船的船匠。

計劃書強調侵略成功後,西班牙可利用在中國獲得的物資打擊自己的敵人。中國還可向西班牙帆船提供船員,西班牙可獲得金、生絲、綢緞、精美的手工藝品。西班牙國王可以從中國獲得大量租稅和利潤。征服中國後,西班牙人可定居中國並得到封爵。

計劃書還建議西班牙公民與中國婦女結婚,培養混血後代,執掌中國的統治權。西班牙人和中國婦女結合,便會有適宜作神甫和傳教士的人以及擔任政府官員和擔任軍事職位的人。這些人組成的親屬集團和利益集團將會鞏固西班牙在中國的統治。

16世紀西班牙狂妄殖民中國,培養混血後代,一場海戰夢想落空
西班牙稱霸全球依靠強大的無敵艦隊,無敵艦隊約有150艘以上的大戰艦,3000餘門大炮、數以萬計士兵,最盛時艦隊有千餘艘艦船。這支艦隊橫行於地中海和大西洋,驕傲地自稱為「無敵艦隊」。

西班牙征服中國的計劃還未實施就遭受了挫折。西班牙為爭奪美洲殖民地,與新興起的英國發生了矛盾。1588年夏天,英國艦隊與西班牙無敵艦隊之海戰,西班牙遭受失利。1588年到1601年,西班牙五次遠征英國,均告失利。

而西班牙國內,低地國家荷蘭從西班牙統治下獲得獨立。為了應付與英荷的戰爭,西班牙侵華計劃只得一擱再擱,直至最後流產。

16世紀西班牙狂妄殖民中國,培養混血後代,一場海戰夢想落空
明朝水師是中國古代史上最強大的艦隊,對外的幾場海戰都是全勝。1633年7月料羅灣海戰,參戰的荷蘭艦隊9艘以及荷蘭招攬的50多艘海盜艦隊全軍覆沒。明朝鄭芝龍的水師奪取了從日本到南海的全部東亞制海權,此後荷蘭人每年向明朝船隊繳納12萬法郎的進貢,才可以保證在遠東水域的安全。

西班牙侵華計劃破產,如果他們真來打明朝,也將是慘敗而歸。

Ⅸ 西班牙歷史大事年表

1931年4月12日,西班牙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國建立。市政選舉中,左翼勢力獲勝;14日在巴塞羅那、聖塞瓦斯蒂安等地宣布成立共和國。

1936年2月成立有社會黨和共產黨參加,由人民陣線領導的聯合政府。1936年7月17日佛朗哥發動叛亂,引發三年的西班牙內戰,於1939年4月奪取政權,實行獨裁統治達36年之久。

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為君主國,自任終身國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孫胡安·卡洛斯為承繼人。

1975年11月20日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復君主制。

1982年西班牙加入北約。1986年,西班牙加入歐共體。



(9)西班牙經歷過哪些戰爭擴展閱讀

西班牙主要城市:

1、巴塞羅那

巴塞羅那(Barcelona)位於伊比利亞半島東北部,瀕臨地中海,巴塞羅那1137年成為加泰羅尼亞和阿拉貢王國的首府,並於15世紀初期巴塞羅那及其所轄地區並入西班牙國。

2、瓦倫西亞

瓦倫西亞位於西班牙東南部,東瀕大海,背靠廣闊的平原,四季常青,氣候宜人,被譽為「地中海西岸的一顆明珠」。

Ⅹ 什麼是西班牙內戰

1936~1939年的西班牙內戰1936~1939年發生的西班牙內戰,是西班牙人民為抗擊國內外反動勢力、捍衛革命成果、捍衛民族獨立而進行的一場正義的民族革命戰爭。在國際反動勢力的干涉下,內戰以西班牙共和國的失敗而告終,這是三十年代國際反法西斯侵略勢力的一個重大事件。

1929年爆發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沉重地打擊了落後的西班牙,引起通貨膨脹,工農業生產陷於紊亂,人民群眾非常不滿,國內各種矛盾迅速激化。1931年4月,西班牙爆發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國,可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並未真正解決西班牙社會的根本問題,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仍異常尖銳,共和國的社會基礎很薄弱。1935年歐洲政局風雲變幻,戰爭的威脅逐漸逼近。響應共產國際的號召,西班牙共產黨經過努力使西班牙各左派政黨聯合組成了人民陣線,並在1935年2月舉行的議會選舉中獲勝,組成了新的共和政府。新政府在人民的支持下實施了一系列進步的社會改革,引起了國內外反動勢力的極端仇視,迅速激化了原有的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幾乎所有反共和右翼黨派和反動軍官都在積極尋求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幫助和支持,陰謀策劃叛亂,以顛覆共和政府。

1936年7月17日,西班牙駐西屬摩洛哥梅利里亞的軍隊首先發動叛亂。次日,駐摩洛哥殖民軍司令弗朗西斯科·佛朗哥飛往摩洛哥的德土安指揮叛軍;另一反動將領莫拉則在西班牙北方發動反叛。叛亂在西班牙各大城市蔓延,這時共和國軍隊的80%官兵被叛亂者所控制。叛亂因為早有預謀,而且是在國際反動勢力的支持下進行的,所以一開始進展頗為順利。佛朗哥統率的摩洛哥軍團由南向北,莫拉率領的正統派和保皇黨軍隊由北向南,企圖南北夾擊首都馬德里,迅速奪取政權。然而,廣大人民群眾痛恨君主制度和法西斯主義,珍惜革命的初步成果,積極響應人民陣線的號召,紛紛自動起來保衛共和國,民警部隊和忠於共和國的軍隊同叛軍展開了英勇頑強的戰斗。愛國軍民的浴血奮戰,使得馬德里、巴塞羅那、巴倫西亞等中心城市的叛亂先後被迅速平定,叛軍的速勝計劃破產。

正當叛亂幾乎失敗之時,德、意法西斯眼看西班牙反動派的叛亂難以獲勝,便不惜撕下偽裝,於1936年8月公然支持叛亂,並武裝干涉西班牙。德、意法西斯公開的武裝干涉開始時,首先用飛機、船隻把佛朗哥的叛軍主力渡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西班牙本土。與此同時,大批坦克、飛機、大炮等武器彈葯源源不斷地送給叛軍,並出動轟炸機闖進西班牙的領空,對和平城市和居民實施狂轟濫炸。接著法西斯正規軍也踏上了西班牙國土,與叛軍一起進攻西班牙政府。由此西班牙民主主義反對法西斯主義的國內戰爭就演變為一場具有國際性的反法西斯戰爭了。

德、意法西斯對西班牙進行大規模的武裝干涉,是世界法西斯勢力對民主勢力的又一次猖狂進攻。這場戰爭對於英、法、美等資本主義國家來說,也是一個嚴重的威脅。可是,它們卻採取縱容侵略的「不幹涉」政策,表面上禁止各國向西班牙輸送武器和軍用物資,實際上是封鎖西班牙共和國,聽任德、意援助叛軍,夥同德、意共同扼殺民主的西班牙共和國。因此,德、意法西斯更加肆無忌憚地擴大武裝干涉的規模,在整個戰爭期間共有5萬德軍、15萬意軍在西班牙直接參戰。叛軍在得到德、意公開支持,取得了大量軍事裝備和人力補充後,於8月13日攻佔了西南重鎮巴達霍斯,南北兩支叛軍會合,然後揮兵直指馬德里。共和國處境逐漸惡化,西班牙人民反對法西斯聯合勢力的戰爭,贏得了全世界進步力量的同情和支援。來自54個國家的4.2萬名志願者組成「國際縱隊」,與西班牙人民並肩作戰。

9月,馬德里開始遭到轟炸。11月初叛軍進至馬德里城郊,馬德里保衛戰進入緊張階段。7日,叛軍開始全線展開進攻。共和軍頑強抵抗,狠狠打擊叛軍,使叛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重大的傷亡代價,叛軍進入馬德里市區的企圖未能得逞。1937年2月和3月,叛軍和德、意侵略軍又先後發動了兩次強大的攻勢,都遭到失敗。經過幾番較量後,法西斯侵略軍和叛軍被迫暫時放棄佔領了馬德里的企圖,將其主要攻勢轉向北方。

1937年夏,叛軍和侵略軍在集聚兵力後轉入進攻。參加這次進攻的兵力有15萬人,佛朗哥叛軍主力集中在畢爾巴鄂方向作戰。共和軍僅能集結6萬軍隊分散抗擊敵人。6月20日,巴斯克地區的首府畢爾巴鄂失守。10月22日,共和軍在重工業區阿斯圖里亞斯的最後一個據點希洪城陷落。隨後,法西斯指揮部把作戰重點轉向了東線。1938年3月,叛軍轉入進攻,突破共和軍防禦,推進到地中海沿岸,切斷了加泰羅尼亞和西班牙中部以及南部地區的聯系。接著叛軍分兵出擊,南攻巴倫西亞,北進巴塞羅那,共和國處於多方受敵的危急局面。這時英、法政府卻封鎖法西邊界,扣留共和國從國外購買的大批軍火。12月法西斯聯軍集中30萬重兵進攻加泰羅尼亞。1939年1月26日,加泰羅尼亞首府巴塞羅那失陷。2月11日,法西斯聯軍在付出重大傷亡的代價後佔領加泰羅尼亞全境。

英、法帝國主義者在美國的公開支持下,脅迫共和國政府投降來迅速結束西班牙戰爭。2月27日,英、法兩國政府相繼宣布承認佛朗哥政權並斷絕同共和國政府的外交關系。此時共和國政府處境非常困難,盡管決心作戰到底,但共和國內部的反革命武裝叛亂打斷了政府繼續抗戰的意圖。3月5日在英、法指使下,共和國內部的卡薩多上校和右翼社會黨首領貝斯太羅與叛軍相勾結,在馬德里發動反革命政變,奪取了共和國政權,實行白色恐怖,到處搜捕屠殺共產黨員和愛國者。為了配合這一叛亂,佛朗哥的軍隊全線出擊,牽制在前線的共產黨作戰部隊不能回師援救馬德里。28日,經歷了兩年八個月戰斗洗禮的英雄城市馬德里終於在內外敵人的夾攻下陷落。4月初叛軍控制西班牙全境,共和國被扼殺,法西斯獨裁政權開始了在西班牙的統治。

西班牙共和國的失敗是一系列不利的內外因素所造成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是德、意的武裝干涉以及英、法的所謂「不幹涉」政策。內部諸因素中,西班牙共產黨始終沒有掌握人民陣線的領導權問題則是最主要的,這是一個重要的教訓。這場戰爭牽制了德、意法西斯對其他國家的侵略行動,為各國人民反法西斯斗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它的意義遠遠超出西班牙本身,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民主力量反對法西斯侵略勢力的一個重大事件,是30年代國際反法西斯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016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34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35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947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983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64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56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14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61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