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墨西哥石油負債多少

墨西哥石油負債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5-09 15:46:34

❶ 關於墨西哥經濟情況的大致情況

墨西哥是拉美經濟大國,國內生產總值居拉美第一位。全國約墨西哥城19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六分之五是高原和山地。礦業資源豐富,地下天然氣、金、銀、銅、鉛、鋅等15種礦產品的蘊藏量位居世界前列,主要有石油、天然氣、金、銀、銅、鉛、砷、鉍、汞、鎘、銻、磷灰石、天青石、石墨、硫磺、螢石、重晶石、氟石等。其中白銀的產量多年來居世界之首,素有「白銀王國」之稱。鉍、鎘、汞產量佔世界第二位,重晶石、銻產量居世界第三位,碘、水銀居第四位。己探明的石油儲量為205億桶位。天然氣儲量為700億立方米,是拉美第一大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國,居世界第13位,在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❷ 墨西哥石油工業概況是什麼

墨西哥與美國共有一個墨西哥灣,又與美國關系緊密,其油氣開發的進展一定程度上有點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優勢。

一、資源與儲量

墨西哥2007年是世界第六大產油國,油氣資源的80%來自於墨西哥灣,目前日產量約為290萬桶,其中向美國出口約150萬桶。

墨西哥灣的坎塔雷爾油田被視為墨西哥的「掌上明珠」,該油田發現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當時一名漁民抱怨油污毀損了漁網,隨即墨西哥政府發現了這個儲量位列世界第二的「超級油田」。坎塔雷爾油田產量超過墨西哥石油總產量的2/3,坎塔雷爾幾乎等同於「超級便宜」「超級容易開採石油」的代名詞:一口普通的近岸油井,其日產量也就數百桶,而坎塔雷爾的一些油井,其噴涌的原油每日可高達5萬桶,開發這些原油的成本僅為每桶4.2美元。

這個「物美價廉」的時代已成歷史,坎塔雷爾油田目前已進入了枯竭期,其產量在過去數年裡以每年15%的速度遞減。墨西哥石油公司勘探與生產業務負責人卡洛斯·莫拉萊斯·希爾表示,目前典型的坎塔雷爾油井產量已經降至日產約8000桶的水平,坎塔雷爾油田的產量僅占墨西哥全國石油總產量的45%。

產量的下滑,加上墨西哥石油公司擁有的原油儲量日漸縮小,對墨西哥整個國家的石油行業可謂是前所未有的沖擊,墨西哥正面臨著嚴峻的石油改革問題。

二、勘探和生產

2005年,墨西哥原油產量1.87億噸,同比下降1.6%,佔全球產量的4.8%;天然氣產量39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佔全球產量的1.4%。原油和天然氣出口量分別為9740萬噸和101億立方米。墨西哥原油生產中輕質和重質原油分別約佔30%和70%,出口原油中輕、重質分別約佔20%和80%。主要出口美國、歐洲和南美等,分別佔78%和10%左右;天然氣通過管道全部輸往美國。墨西哥中東部陸上生產的輕質原油,坎佩切海上油田生產的重質原油,都集中到米納蒂特蘭附近的中心站,經4225千米的輸油管道輸送到國內6座煉廠,以及墨西哥灣的太平洋出口基地。

如圖22-2和圖22-3所示,墨西哥原油產量雖然近幾年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1.5億噸的產量,而且,天然氣的產量增長勢頭很快,2009年達到600億立方米,穩定了墨西哥的油氣資源大國形勢。

圖22-2墨西哥原油產量變化圖

圖22-3墨西哥的天然氣產量變化圖

墨西哥現有的6座煉油廠,2005年總加工能力為146.3萬桶/日,隨著重質油裂化能力的提高,現加工重質油能力佔40%。目前,西半球墨西哥的海上油田規模最大,美國進口的重質油主要來自墨西哥。坎佩切海上油田已達到生產頂峰,後期產量可能急速下降。為此,墨西哥國家石油股份公司努力勘探新區,以維持產量,但其前景未卜。在坎佩切灣深海和陸上廢棄油田的下層深度達2700米的儲層雖有希望,但面臨資金、技術困難,墨西哥國家石油股份公司難保勘探投資。專家指出,墨西哥有必要與深海資源開發經驗豐富的跨國石油公司合資或合作,分散深海勘探風險。目前重油日產量200萬桶以上,10年後日產量有可能減少至50萬桶,為了彌補產量下降,必須努力增加儲量和產量。墨西哥國家石油股份公司的煉油部門期望增加投資,實現加工技術與裝備的現代化。到2012年,實現煉廠現代化,提高油品質量,達到環保要求。最小目標為確保維持運營投資,至少實現一座大型煉廠現代化;除此之外,計劃改造一座小煉廠,引進主要煉制設備、裂化裝置等;更為積極的目標是計劃投資新建兩座較大的煉廠。

❸ 墨西哥燃油事件對經濟有哪些影響

市場估計,英國石油公司的賠償金、清理油污費、建造減壓井和其他減緩泄漏設施費用以及路易斯安那州、阿拉巴馬州、密西西比州和佛羅里達州的相關支出總共將高達370億美元。事故還將影響英國石油公司今後在墨西哥灣地區的油氣開采業務,打擊其金融市場表現。事故發生後,英國石油公司股價大幅下挫,市值從近1823億美元跌至6月1日的1150億美元,惠譽國際也將其評級從AA+級調低為AA級,16日進一步降至BBB,並且列入繼續觀察名單。

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各州也損失慘重。這次漏油事故波及墨西哥灣及周邊地區漁業、旅遊、能源、航運等多個領域,影響到產值達2340億美元的經濟體系的運轉。事故發生後,上述地區旅遊業陷入衰退,逾8.8萬平方英里水域的漁業作業被迫停止,新的海底鑽探工程也暫時叫停。有的經濟學家認為,如果處理不好這次事故,有可能沖擊美國脆弱的經濟復甦進程,甚至導致經濟的衰退。

對於沿岸漁民來說,漏油事件帶來了災難性後果。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及亞拉巴馬州進入「漁業災難」期,到5月28日禁漁面積已達15.7萬平方千米,佔美國在墨西哥灣專屬經濟區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在美國,墨西哥灣漁業年產值高達65億美元,僅次於阿拉斯加州,是美國海產品的重要來源地。漁業也是佛羅里達和阿拉巴馬一些地區地方經濟的主要支柱。漏油事件影響到漁民、批發商、零售商、加工廠等海產品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環節。

不僅漁業如此,旅遊業也將受到很大影響。作為支柱產業,佛羅里達州旅遊業年產值約600億美元,年吸引遊客8000萬人次,占佛州全年稅收的21%,支撐100萬人就業,僅彭薩科拉灣旅遊業一年收入就達5.52億美元。墨西哥灣周圍各州的旅館業和遊船租賃業已出現了遊客取消預訂的情形,旅遊業面臨嚴重沖擊。

漏油事件也波及海灣各州航運業。墨西哥灣航運對於美國進出口貿易活動具有重要意義,密西西比河下游各港口出口的玉米、大豆和小麥占每年全美穀物裝船量的55%以上。由於漏油事故,原定經入海口進入密西西比河的貨輪行程受到影響,一些船隻不得已改道前往其他港口。事件對交通的影響,將間接轉化為成本,推高產品價格,使正在艱難復甦的美國經濟承受一份額外的價格壓力。

❹ 墨西哥的經濟

墨是拉美經濟大國,北美自由貿易區成員,世界最開放的經濟體之一,同45個國家簽署了自貿協定。工業門類齊全,石化、電力、礦業、冶金和製造業較發達。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1%,通脹率4.08%,失業率4.83%。 2015年墨西哥經濟增長2.5%。
墨西哥擁有現代化的工業與農業,私有經濟比重也在逐漸增加,90年代末期後墨西哥鐵路局解體為民營化。國有企業從1982年的1千多家減少到1999年的不到200家。政府推行經濟私有化,並鼓勵在海港、鐵路、通訊、電力、天然氣以及機場服務方面的競爭。
1986年墨西哥加入關貿總協定,開始了由內向型發展模式向外向型發展模式的轉變。此後墨政府大力推行調整、改革、私有化、對外開放的措施,使得1995年前墨經濟連續多年保持中低速增長,國際儲備和外資不斷增加,通貨膨脹降至1位數,財政扭虧為盈,負債率達正常值,進出口大幅度增加;但另一方面,也形成了進口過多,主要依賴外國短期資本來平衡過高的經濟項目赤字的局面。1994年1月1日,墨正式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區,同年12月墨由於執政黨內部矛盾激化、政局動盪,致使外商信心動搖,紛紛撤資,而導致貨幣大幅貶值,爆發金融危機。1996年塞迪略政府在美國和國際金融機構的大量緊急援助支持下,採取了嚴肅財政紀律,整頓金融體制,進一步調整經濟結構和實施中長期經濟發展計劃等措施,使墨經濟渡過了緊急狀態階段。金融市場持續好傳,利率逐步下調,貨幣市場穩定,公共財政實現平衡並出現盈餘,外貿大幅增加,國際收支根本改善,外債償還順利,外匯儲備明顯增加。
墨西哥是G20(Group of 20)的國家之一。 墨主要出口原油、工業製成品、石油產品、服裝、農產品等,主要出口對象國為美國、加拿大、歐盟、中美洲、中國等;主要進口食品、醫葯製品、通訊器材等,主要進口來源國為美國、中國、德國、日本、韓國等。2015年墨西哥進出口總額7760億美元,同比下降2.6%,其中出口3807.7億美元,同比下降4.1%,成為2009年以來首次負增長;進口3952.3億美元,同比下降1.2%。
悠久的歷史文化、獨特的高原風情和人文景觀以及漫長的海岸線為墨西哥發展旅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居拉美第一的旅遊業已成為墨西哥主要創匯來源之一。2001年的旅遊收入達84億美元。墨西哥城、阿卡普爾科、蒂華納、坎昆等均為著名旅遊勝地。
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國於1992年8月12日就《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達成一致意見,並於同年12月17日由三國領導人分別在各自國家正式簽署。1994年1月1日,協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貿易區宣布成立。協定的宗旨是,取消貿易壁壘;創造公平的條件,增加投資機會;保護知識產權;建立執行協定和解決貿易爭端的有效機制,促進三邊和多邊合作。《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對北美各國乃至世界經濟都將產生重大影響。美國是墨西哥最大的貿易夥伴和投資來源國,雙邊貿易占墨外貿總額的70%,對美出口占墨出口總額的83%,美國資本占墨吸收外資總額的65%以上。
墨主要經濟部門(石油行業、製造業、出口加工業、紡織服裝業等)均面向美國市場。此外,海外移民匯款(主要來自美國)已經成為墨僅次於石油收入的第二大外匯來源。因此,墨西哥對於美國的依賴程度很深,美國經濟的情況往往決定著墨西哥的經濟發展。例如,自2001年始,墨西哥經濟隨著美國經濟衰退而呈現出停滯狀態,2001年至2003年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0.1%、0.7%和1.3%,年均增長率僅為0.6%。2004年以來,隨著世界各國經濟形勢普遍好轉,特別是美國的良好增長態勢,墨西哥經濟也出現復甦跡象。因此,由於這些問題的存在,墨西哥國內對於北美自由貿易區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莫衷一是,對其的支持也是起伏不定。

❺ 世界石油消耗量年度統計

地下儲藏量和各國的備用儲藏
各個不同的來源對世界上的石油儲藏量的估計各不相同。2004年艾克森美孚估計世界的總儲藏量為1.26兆(萬億)桶(1717億噸),同年英國石油公司的估計為1.148兆桶(1566億噸)。《科學》甚至估計世界總儲藏量為3兆桶。今天已經確定的和使用目前的技術能夠經濟地開採的儲藏量近年來甚至有所上漲,2004年的數據是目前最高的。由於每年的開采和勘探工作的不足,中東、東亞和南美洲的儲藏量有所下降,同時非洲和歐洲的儲藏量有所上升。有人預言今天的世界儲藏量還僅夠用50年。但由於過去就已經有過類似的預言,而且這個預言從未實現,這個數據也被人戲稱為「石油常數」。2003年最大的石油儲藏位於沙烏地阿拉伯(2627億桶)、伊朗(1307億桶)和伊拉克(1150億桶),其後為阿聯酋、科威特和委內瑞拉。

批評者懷疑這些數據,他們指出出於政治原因許多國家篡改它們的數據,此外許多國家雖然每年開采大量原油,但其數據始終不變,這說明這些數據已經陳舊了。有些專家認為21世紀初人類將到達哈伯特頂點,這時開采量將達到頂峰,此後開采量無法繼續提高,由於供給無法滿足需求,油價將高漲。

因此許多國家備有短期的儲藏來防止短期供不應求導致的危機。歐洲聯盟的國家必須擁有足夠90天的備用儲藏。

開采狀態

石油開采國家至今為止人類一共開采了約0.9兆桶石油。大多數儲藏是在1960年代發現的。2005年的年開采量為304億桶(相當於每天0.833億桶)。

最大的石油開采國列表
資料來源:美國政府能源統計

以下排表按照2004年開采量排列:

沙烏地阿拉伯(OPEC)—1037萬桶每日
俄羅斯—927萬桶每日
美國1—869萬桶每日
伊朗(OPEC)—409萬桶每日
墨西哥1—383萬桶每日
中國1—362萬桶每日
挪威1—318萬桶每日
加拿大1—314萬桶每日
委內瑞拉(OPEC)1—286萬桶每日
阿聯酋(OPEC)—276萬桶每日
科威特(OPEC)—251萬桶每日
奈及利亞(OPEC)—251萬桶每日
英國1—208萬桶每日
伊拉克(OPEC)2—203萬桶每日
1這些國家已過開發頂峰期

2伊拉克雖然屬於石油輸出國組織,但從1998年開始其開發量不包括在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開發量中

石油出口國家以下列表是按照2003年石油出口量排列的:

沙烏地阿拉伯(OPEC)
俄羅斯
挪威
伊朗(OPEC)
阿聯酋(OPEC)
委內瑞拉(OPEC)
科威特(OPEC)
奈及利亞(OPEC)
墨西哥
阿爾及利亞(OPEC)
利比亞(OPEC)

消費

石油進口國家目前全球石油平均日消耗量為約8400萬桶。2003年最大的石油消耗國為美國(2010萬桶每日)、中國(600萬桶每日)、日本(550萬桶每日)和德國(270萬桶每日)。每年石油消耗量增長率為2%。

工業國家的人均石油消耗量比發展中國家的人均石油消耗量要高得多。2003年美國年人均石油消耗量為26桶,德國為11.7桶,中國為1.7桶,印度為0.8桶,孟加拉國只有0.2桶。

❻ 墨西哥石油

1.5億

❼ 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的損失賠償

截至,油污已經形成2000平方英里(1平方英里等於2.59平方公里)的污染區,有很多原油露出。並被沖上了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些小島。美國一家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顧問大衛·科托克描述了原油泄漏可能對經濟造成三種程度不同的影響:糟糕、更糟糕和糟糕透頂。
在糟糕透頂的情況下,有關方面需要花幾個月時間封閉油井,油污的清理工作將耗時近10年。「墨西哥灣在長達10年的時間里將成為一片廢海,造成的經濟損失將以數千億美元計。」科托克說,不管油井何時被封閉,都會導致聯邦政府財政赤字大幅上升。與此同時,墨西哥灣周邊相關企業的稅收卻會減少。「由於這次悲劇性的事件,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也進一步增大了。」
美國密蘇里州媒體報道說,漏油事件已經對當地經濟造成影響,海鮮和進口食品價格已經上漲,汽油也可能因此漲價。如果原油污染區蔓延到航運繁忙的密西西比河口,其影響將是災難性的。
這片污染區距離河口只有15—20英里(1英里約等於1.6公里)。為了防止密西西比河遭到污染,從墨西哥灣來的船隻將被要求在進港前清理油污,而因此耽誤的時間成本最終將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2010年6月16日證實,英國石油公司BP同意設立200億美元基金,賠償因墨西哥灣漏油事件而生計受損的民眾。
此次漏油事件已發展成美國史上最嚴重的環境災難,根據15日公布的最新估計,每天的漏油量在3.5萬桶至6萬桶之間。這場災難令奧巴馬政府陷於「輿論風暴」,頗有釀成政治災難的趨勢。15日公布的一項民調顯示,71%的美國人認為奧巴馬政府對英國石油公司過於「手軟」,53%的美國人認為奧巴馬政府在應對漏油事件中表現「不好」或「非常不好」。 經過長達四天的協商和談判,2010年6月16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宣布,英國石油公司(BP)將創建一筆200億美元的基金,專門用於賠償漏油事件的受害者。這筆基金將由美國資深律師負責作,由三位法官組成的小組負責監督,並處理對申訴的裁決。BP在會談結束後宣布取消2010年對股東的分紅。
奧巴馬在當天的聲明中說,這筆基金的金額不是賠付的上限,而且這筆錢有別於BP應支付的環境破壞賠償費用。這筆基金的成功設立,意味著英國石油公司的讓步和奧巴馬政府的勝利。此前,奧巴馬在此次災難中的表現曾遭到攻擊,許多人批評他沒有展現出足夠的領導力。
2010年6月15日晚,奧巴馬結束第四次視察墨西哥灣漏油狀況後,在白宮橢圓型辦公室發表講話,對美國民眾做出強有力的承諾,「政府會盡一切努力與這次災難斗爭,無論它將持續多久。政府會促使BP賠償所有損失,全力幫助墨西哥灣和受到損害的人們從悲劇中恢復。」
一名美國法官29日同意英國石油公司支付創紀錄的40億美元罰款,終止英石油因美國墨西哥灣漏油事件所受刑事犯罪調查。這項和解協議由法官薩拉·萬斯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地區法庭批准。除了結11項殺人罪指控,和解協議包括對英石油違反《清潔水法》和《候鳥法》的問責,以及對妨礙國會議事罪的處罰。不過,協議無法了結聯邦政府對英石油的民事犯罪指控。這家企業仍可能因為漏油引發的環境損失而額外支付罰金 。
2010年4月20日,英石油租賃的鑽井平台「深水地平線」爆炸後沉入墨西哥灣,致死11人,導致持續87天漏油災難。此後,英石油一直與美國聯邦政府和墨西哥灣沿岸的美國各州政府談判,以就潛在民事和刑事責任達成和解。
40億美元罰款相當於美國埃克森公司所支付2500萬美元罰款的160倍。埃克森公司旗下「瓦爾德斯」號油輪1989年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灣擱淺,泄漏5萬噸原油。政府與埃克森公司1991年就賠償事宜達成和解。

❽ 世界上排名前二十位的石油公司

世界石油產量和儲量前20位公司排序

2003-11-06 10:57:21
中國石油網消息:美國《油氣雜志》2003年9月15日公布了2002年(除美國外)世界石油生產量和儲量前20位公司排序。統計表明,前20位生產商原油(和凝析油)生產量佔世界總產量63%。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公司繼續為領先的出口商,墨西哥石油公司、伊朗國家石油公司和委內瑞拉石油公司保持前4位生產商地位。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位於前20位生產商第6位。

在石油儲藏量前20位公司排名中,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由2001年第3位下推至2002年第5位,卡達石油總公司進入排名第10位。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位於第12位。石油儲藏量前20位公司控制世界石油總儲藏量75%。

表1 2002年世界石油生產量前20位公司(除美國外)排序

排序 公司 生產量,百萬桶
1 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公司 2479.2
2 墨西哥石油公司 1299.0
3 伊朗國家石油公司 1259.3
4 委內瑞拉石油公司 1084.8
5 英荷殼牌公司 866.0
6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769.8
7 伊拉克國家石油公司 741.0
8 科威特石油公司 715.4
9 BP公司 711.0
10 奈及利亞國家石油公司 704.5
11 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 616.9
12 道達爾公司 580.4
13 OAO魯克石油公司 564.0
14 巴西石油公司 541.6
15 OAO尤克斯石油公司 507.0
16 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 474.5
17 埃尼公司 334.0
18 Sonangol公司 328.5
19 Sonatrach公司 310.3
20 阿曼石油發展公司 282.0

表2 2002年世界石油儲藏量前20位公司(除美國外)排序

排序 公司 生產量,百萬桶
1 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公司 259400
2 伊朗國家石油公司 112500
3 科威特石油公司 96500
4 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 92200
5 伊朗國家石油公司 89700
6 委內瑞拉石油公司 77219
7 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 29500
8 墨西哥石油公司 25425
9 奈及利亞國家石油公司 24000
10 卡達石油總公司 15530.5
11 OAO魯克石油公司 15258
12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10937
13 OAO尤克斯石油公司 10453
14 英荷殼牌公司 10133
15 Sonatrach公司 9200
16 巴西石油公司 8954.9
17 BP公司 7762
18 道達爾公司 7231
19 Sonangol公司 5412
20 阿曼石油發展公司 5362

❾ 墨西哥灣的油氣狀況怎樣

墨西哥灣是世界上最早進行海洋石油勘探和開採的地區之一,1938年美國在離海岸2.4千米處開鑿了第一口油井。1947年11月在離海岸19千米處發現大油田。鑽探和開采設備則居世界首位。屬美國的油、氣田,主要分布在路易斯安那州岸外,其次是得克薩斯州岸外,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分別佔全國的1/3和1/2以上;屬墨西哥的油、氣田集中在坎佩切灣,石油產量約佔全國總產量的一半以上。近年鑽探活動已向深水區推進,在深海平原鹽丘中發現了油、氣儲藏。

一、得天獨厚的油氣條件

墨西哥灣盆地是世界第三大含油氣盆地,它呈向西北凸出的弧形,盆地包括美國東南部和墨西哥東部的陸地,總面積約130萬平方千米。在早白堊世阿爾比階—早中新世時期,由於海平面下降,在南大西洋陸坡區,廣泛發育深水扇碎屑岩和濁積岩,其中早白堊世阿爾比階、始新世、漸新世、中新世的大型濁積砂體,其孔隙度高達20%~30%,滲透率可達1達西,是良好的儲層。如坎波斯盆地阿爾巴利拉油田就是一個大的始新世濁積砂體,面積200平方千米,厚150米;馬林油田的漸新世、中新世砂體面積500平方千米,厚30~100米。

墨西哥灣最好的源岩與抬升構造階段有關,由於沉降速率不同,在該階段發育的獨立構造斷塊具有不同的沉積相岩套,在地塹中沉積了自牛津階至提通階時的富有機質缺氧海相碳酸鹽。從與之相關原油的分子特徵中可以鑒定出其含鹽量、氧消耗水平、黏土和碳酸鹽含量的變化。提通階的原油在整個墨西哥灣海岸盆地(從Tampico-Misantla盆地至Campeche Sound盆地)中分布很廣。

海洋碳酸鹽台地發育於凹陷階段,自紐康姆階至中白堊世。在該階段Tampico-Misantla、Veracruz、Campeche Sound、Chiapas-Tabasco、Sierra De Chiapas和Yucatan等地區沉積了巨厚的碳酸鹽序列。碳酸鹽白堊紀岩石含有富油有機物的細脈,也許是細菌的殘余,因此它們可以是油源岩。與這些環境有關的原油出現於Veracruz、Chiapas-Tabaso 和Sierra De Chiapas等地區。

與墨西哥灣的許多地區相似,古近—新近系是三角洲沉積時期。古近—新近系源岩可以產氣、凝析油,可能有某些輕油。古近—新近系原油主要產於Burgos和Macuspana盆地,其分子特徵表明其源於硅質碎屑貧氣沉積環境的再造的陸相高等植物。

墨西哥灣盆地生油亞系統的多樣性可以解釋墨西哥灣海岸盆地的巨大石油潛力。

墨西哥灣盆地是三疊紀時北美和南美板塊分離而形成的被動陸緣盆地,中生代沉積厚度達1000~6000米,新生代沉積厚度為14000~15000米,總厚度達20000米。中侏羅世時墨西哥灣是一個半封閉的海盆,發育了厚度達500~600米的含鹽沉積,在路易斯安那沿岸地區,含鹽沉積厚度為3000~4000米。鹽層經過塑性蠕動,可刺穿不同地層,形成一系列與鹽丘有關的圈閉,地質學家在油氣勘探時,將中侏羅鹽層以上地層稱為鹽上層,其下部為鹽下層。

墨西哥灣盆地從上侏羅統—更新統,海相泥岩普遍發育,並含有豐富的有機質,是良好的烴源岩。盆地內的白堊系(是主要油氣產層)、始新統、漸新統、中新統、上新統和更新統砂岩和碳酸鹽岩,其孔滲條件良好,均可作為油氣儲層。墨西哥灣海底油田,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坎佩切灣和美國得克薩斯州及路易斯安那州沿海。1978年,坎佩切灣石油探明儲量50多億噸,美國所屬墨西哥灣大陸架區石油儲量為20億噸,天然氣儲量3600億立方米。

根據有關國際協議,墨西哥灣分為三個經濟區,分別屬於美國、古巴和墨西哥。它們都對墨西哥地區的石油進行了勘探和開采。

至1991年美國部分的墨西哥灣已發現油氣田5000多個,其中儲量大於5000萬噸的大型油田近80個,原始石油可采儲量98億噸,天然氣為19.11萬億立方米。當時,墨西哥灣石油產量約1.7億噸,天然氣產量3000億立方米,分別佔美國石油和天然氣總產量的31%和48%。墨西哥部分的墨西哥灣發現油田47個,探明石油可采儲量53億噸。

瀕臨墨西哥灣的古巴盡管擁有可觀的油氣資源,但由於石油勘探和開發技術落後,如今每天生產約7.5萬桶原油,只能滿足國內將近一半的需求,另一半從委內瑞拉進口。

二、深海油氣突出

墨西哥灣石油大部分都在深海水域,20世紀90年代末,水深超過300米的海域為深水區。目前,以大於500米為深水,大於1500米則為超深水。深水區油氣資源潛力大,據估計,世界海上44%的油氣資源位於300米以下的水域,其中墨西哥灣深水油氣資源量高達400億~500億桶油當量,約占墨西哥灣大陸架油氣資源量的40%以上,水深大於200米的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在1990年分別占該區總產量的8.7%和3.5%,1997年提高到32.6%和11.9%,2003年64%的石油產量來自深水。所以墨西哥灣深水海域石油開發的潛力相當大。

截至1999年7月,在墨西哥灣已有96個油氣發現位於水深超過300米的海域。由於墨西哥灣深水區的油氣勘探程度相對較低,以及深水鑽井技術提高,近年來連續取得重大發現。2001年在墨西哥灣深水區獲得了17個油氣發現,其中較大的發現有兩個:Thunder Horse North油田,估計儲量為6850萬噸;Sub-Salt Princess油氣田,估計儲量在2740萬噸油當量以上。2002年又發現了Great White、Deimos和Tahiti等深水油氣田。

近年來,美國在墨西哥灣發現了一批與地層圈閉和深海扇有關的深水油氣田(主要為Nakika、Princess、User、Mars、Bratos和Augar等),這些油氣田的儲層為中新統—上新統砂岩,砂岩孔隙度達23%~30%。

2004年,墨西哥灣深水油田開發水深已達2301米。自1999年11月起,墨西哥灣深水區石油產量已超過淺水區,當時在深水區生產的只有30個油氣田,僅占墨西哥灣747個海洋油氣田的4%,但提供的石油產量已超過墨西哥灣總產量的一半。到2004年,在墨西哥灣共有207個深水油氣發現,正在開採的深水油氣田44個,還有16個深水油田正在建設中。

2004年,墨西哥灣深水油氣儲量占整個墨西哥灣油氣儲量的89%,深水石油和天然氣的產量分別占其總量的60%和23%。

三、颶風的影響

2005年的「卡特里娜」颶風使得美國在墨西哥灣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遭到了嚴重破壞。據美國礦業管理局統計,在墨西哥灣,70%石油生產線和一半的輸氣系統受到破壞,依然處於停產狀態,目前只有兩個因颶風關閉的設施重新運轉,將原油輸送到墨西哥灣沿岸和中西部的一些煉油廠。

2008年「古斯塔夫」四級颶風使墨西哥灣地區3/4以上的離岸油氣平台暫停。

由於美國石油產量的31%、天然氣產量的48%來自墨西哥灣地區,這一生產規模的縮減對該國油氣市場帶來一定影響。

四、安全的影響

墨西哥灣僅石油平台就有7000多個,完全改變了該海域的航海路線和漁業捕撈的自然狀況,嚴重地威脅著安全。

1979年6月在墨西哥灣一平台發生的溢油事故,為石油平台問世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石油平台溢油事故。直到1980年2月該油井所在的海域仍被當局宣布為特別危險區。起初石油與天然氣的混合物像噴泉一樣,從油井噴向天空,油柱高60米,一瞬間油、氣柱變成為龐大的熊熊燃燒的火柱。在其後的數月中每天向海空噴射出約4800噸石油,其中的2200噸被當場燃燒掉,2200噸被蒸發到大氣中去,僅有400噸散布在附近海域海面上。並不是像一般人所認為的那樣大部分散布於海面上,只見海面上的石油薄層隨風飄浮,形成1000多千米長的一條石油帶,被人們稱為「黑流」。

海上石油設施增多,鑽井平台、油井等造成的石油泛濫事故與日俱增,平均每年有10萬噸以上的石油溢入海洋中,僅墨西哥灣就有50多起油船與鑽塔相撞事故。圖6-2為某平台與油船相撞圖。

圖6-2某平台與油船相撞圖

❿ 全世界石油儲備還有多少還能維持多久

歐佩克的統計顯示,截至2003年底,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11376億桶,比2002年增加1%,其中歐佩克和非歐佩克國家分別佔78.3%和21.7%。從各地區來看,北美的儲量為272億桶,拉美為1164億桶,東歐為883億桶,西歐為184億桶,中東為7359億桶,非洲為1055億桶,亞太地區為459億桶。探明儲量最高的5個國家依次為:沙烏地阿拉伯,2627億桶;伊朗,1333億桶;伊拉克,1150億桶;科威特,990億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978億桶。

2003年,全球石油日平均產量為6709萬桶,比2002年增加4.9%,其中歐佩克和非歐佩克國家分別佔40.1%和59.9%。北美地區日產量為719萬桶,拉美為954萬桶,東歐為994萬桶,西歐為563萬桶,中東為2045萬桶,非洲為727萬桶,亞太地區為708萬桶。全球主要產油國(地區)包括:原蘇聯地區,日產量為977萬桶;沙特,841萬桶;美國,574萬桶;伊朗,374萬桶;中國,341萬桶;墨西哥,337萬桶。

全球石油產品日消費量去年達到7490萬桶,比2002年增長2.2%。北美地區日消費量為2233萬桶,拉美為619萬桶,東歐為506萬桶,西歐為1390萬桶,中東為420萬桶,非洲為236萬桶,亞太地區為2086萬桶。主要消費國(地區)包括:美國,日消費量為2020萬桶;中國,548萬桶;日本,514萬桶;原蘇聯地區,380萬桶;德國,259萬桶。

去年,石油進口國和地區的日進口量為4049萬桶,比2002年增加6.3%。北美地區日進口量為1124萬桶,拉美為188萬桶,東歐為99萬桶,西歐為1164萬桶,中東為50萬桶,非洲為73萬桶,亞太地區為1351萬桶。主要進口國包括:美國,日進口量為1035萬桶;日本,416萬桶;韓國,217萬桶;德國,214萬桶;法國,171萬桶。

在石油出口方面,去年全球石油日出口量達4007萬桶,比2002年增長6.7%,其中來自歐佩克的石油為1950萬桶,佔48.7%。北美地區日出口量為158萬桶,拉美為477萬桶,東歐為648萬桶,西歐為437萬桶,中東為1471萬桶,非洲為597萬桶,亞太地區為219萬桶。主要出口國(地區)包括:沙特,日出口量為652萬桶;原蘇聯地區,648萬桶;挪威,269萬桶;伊朗,240萬桶;奈及利亞,230萬桶;墨西哥,210萬桶;阿聯酋,205萬桶。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21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66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18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2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84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66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1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3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4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92